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十三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含板书)

古诗两首(本课题教时数:2 本教时为第1教时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山行》,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指背学过的古诗。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

4、解题:“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二、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

2、指名读课文。

3、回答问题: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四、理解诗句

1、读第一行诗。

理解“远上”“石径”“斜”。为什么称“寒山”呢?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出示挂图: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这几户人家在什么地方呢?

2、读第二行诗。

/ 4

理解“白云深处”。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指名把一、二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小结:前二行诗写诗人看到的山林远景。

3、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为什么诗人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4、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霜叶比什么还红?说说第四行诗的意思。把第三、四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小结:这两行是写诗人看到的枫林近景。

5、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五、总结课文

六、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练习背诵。

七、指导书写

作业: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2、背诵古诗。

3、抄写《山行》。

板书:

3、古诗两首

山行

近景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远景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本课题教时数:2 本教时为第2教时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枫桥夜泊》,学会生字,理解生词,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

/ 4

体会诗中描绘的秋夜美景和作者抒发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山行》。

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枫桥夜泊》

1、揭题,解题。

(1)板书课题。指名读题。(2)解题,简介作者。

2、自学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2)默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3)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同桌可以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

认读生字,指名读课文,质疑。

4、逐句理解诗意。(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

轻声读第一、二两行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这是什么季节?从哪儿看出来的?

出示挂图:诗人看到的是什么景色呢?

在这清冷、幽静的环境里,诗人这时是什么心情呢? 理解“愁”。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行诗的意思?(2)学习第三、四行诗。

5、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这首诗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6、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7、指导书写。

/ 4

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

八、综合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径()泊()渔()鸟()经()伯()鱼()乌()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并写出诗句的意思。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叶花。坐: 于: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啼: 愁:。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山行》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山里行走时的所见所感,描绘了一幅由寒山、、、、构成的 图,从清新明朗的诗句中流露出。

(2)《枫桥夜泊》这首诗写诗人看到的景物有:,听到的声音是。板书:

3、古诗两首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所见所闻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4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十四

教学设计模版仅供河北省全员项目参训教师提交实践作业时参考使用,教学设计内容应包括以下三部分: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以引导学生通过应用巩固学习的成果。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习作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学语文,用语文,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颐和园》是一篇典型的游记文,它开头点明文章的中心:“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接着围绕这一中心,运用了移步换景向我们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美丽景色,最后再以开展“小导游有名园”的活动进行总结。所以,我教学这篇文章时,启发学生从文章的构思、写作方法等多方面地向《颐和园》学习。

(二)教材分析

《颐和园》这篇文章是这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三)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长城》之后,对本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学习方法也掌握了一些,容易产生新鲜感降低,兴趣减小的现象。因此,设计本课,一是在学法上坚持以新颖促进学生注意,激起兴趣,融入情境;二是在教法上注重适当放手,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我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金碧辉煌、神清气爽”等词语。

2、我能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3、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我要积累描写颐和园景美的优美句子。2.教学重点与难点

写好“长廊、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金碧辉煌、神清气爽”等词语;积累课文好词佳句;理清课文描写顺序。

(五)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本节课我想用最简单的朗读、感悟的方法来教学本课,抓住关键的词语咀嚼、品味、赏析升华,让学生在课堂有滋有味地读,无拘无束的表达感受。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的简单应用,优化课堂教学。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前置学习,注意帮助学困生。提出预习要求,按照预习步骤完成预习:

1、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园林、景色优美。我要搜集有关颐和园资料,与同学们共同交流分享。,我还能搜集一些颐和园的图片展示个大家看。

2、查阅资料,搜集颐和园的风光图片和资料,了解颐和园的历史。

2、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

(二)新课导入部分

温馨提示:你还可以把自己当成小导游带领大家游览你感兴趣的景点。

(三)师生互动部分

1、小展:每个同学汇报自己对颐和园最感兴趣的方面。

2、研讨:小组商量选取最好的展示方式进行备展。

3、大展:分小组展示,评价交流

4、反思: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还有哪些疑问,我学到了哪些学习课文的好方法?

(四)课堂总结部分

指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五)课后作业部分

阅读《千纸鹤》同步课文及从课外搜集到的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十五

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的艺术形象,感受鸟和树之间忠诚的友谊,并懂得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2、根据对作品的理解学习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导入:

教师充满感情地讲述故事,设置问题让幼儿思考。

"为什么鸟儿和树会是好朋友?""寒冷的冬天来了,鸟儿离开树时,答应了树什么要求?""春天,小鸟回来时,发现树已经发生了什么变化?"2、复述故事:

引导幼儿说说小鸟寻找树的心境和自我听完故事的心境,启发幼儿懂得任意砍伐森林是连小鸟也不一样意的事,懂得人人都要保护大自然。

3活动结束:

引导幼儿根据自我对故事主题思想的理解,续编故事。

教学设计的板书设计怎么写案例

教学设计的板书设计怎么写好

本文来源: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十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品读文中的好词好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的优美。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分析总结,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优美的语言,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馆陶有好多小镇,谁去过?好不好玩?我没去过,谁能对我说说那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把自己在旅游中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就是游记。到底如何写游记呢?相信学习了本课之后会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

二、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北京有一座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那就是——颐和园。只要一进颐和园,你准会着迷、陶醉、惊叹。

板书:颐和园。解释“颐”是保养、休养身体健康。它是皇家园林,过去颐和园保养的是皇亲国戚的身体健康的。

三、初读,整体感知

1、这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公园?(美丽、大)

2、这是一篇游记。游记是有一定的浏览参观顺序,再读读书,把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这些句子划出来。

3、小结游记的写作规律。再读游览线路,体会文章的游览顺序。

4、提问:就这样跟着作者走了一遍,就这样结束文章,可以吗?(不可以。具体而生动地描绘景点是游记最重要的规律)

四、品读课文,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一)长廊(长、美)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到关键词(有名)

2、抓住关键词、数字指导学生朗读,体会长廊的特点。

3、小结:长廊看似平常,但却用它的长、它的画表现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美,它是世界之最,也组成了颐和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万寿山上的“佛香阁”(高、美)

1、指名读课文。

2、对比读,感受倒装句的魅力。

(1)佛香阁是一座八角宝塔型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2)一座八角宝塔形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3、这两句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

4、小结:倒装句写出了惊喜,写出了激动,写出了兴奋!更好地表达作者的心情。

5、再读课文,感受佛香阁的特点。

(三)昆明湖(静、绿)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印象最深的句子。

3、品析: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4、假如此时你就坐在画舫上、游船里,你又有什么特别感觉?

5、小结:如果说佛香阁仿佛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天宫,那么昆明湖就是无与伦比、令人惊叹、让人陶醉的天河(湖)。

6、思考:作者用什么办法把昆明湖写得这么美,让我们产生美好的幻想?(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

五、分析三个景点特色,引出点面结合的写法

1、描写长廊时还写到了长廊两侧的风景以及昆明湖。

2、描写佛香阁时还写到了排云殿。

3、描写昆明湖时还写到了城楼、宫墙等。

4、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犹如绿叶衬托红花,云彩托起明月,犹如美丽的花边点缀。会把主景打造、衬托得更美,更精彩。)

六、小结游记的特点。

学习了《颐和园》这篇游记,你觉得对你今后写游记有什么帮助和启发?

1、游记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2、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

3、要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七、布置作业

从下列几项作业中选择其中一项你最喜爱的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结合课文描写,展开想象,画一幅游览图;

3、为颐和园或颐和园其中的一处景观设计导游词;

4、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篇游记。

八、板书设计

颐和园 美丽 大 游记

长廊 长 美 列举数字 游览顺序

佛香阁 高 美 变换顺序 抓住景物特点

昆明湖 静 绿 比喻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十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自学生字新词,学会3个生字“鉴”“徘”“徊。

3、能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理解诗意,明白诗人借方塘表达的感受。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读书的感受。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首古诗,谁来读课题?(2人)一起读。

2、知道作者吗?你知道他的哪些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3、能用“熹”组词吗?还记得“熹”的意思吗?

今天我们所读的朱熹的这首诗是否也如早晨的一缕阳光,把我们的心里照得亮亮的呢?打开课本,我们来读诗。

1、放声朗读,将诗多读几遍,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多位学生读诗。

3、检查预习情况:

(1)这首诗中有3个生字,都认识了吗?指名认读。

1、读了这首诗,知道诗中是围绕哪一个事物来写的吗?(板书:池塘)什么样的池塘?

2、你说得错。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尤其是前两行,你能把作者笔下的池塘说具体点吗?

(1)生读诗,说给同桌听。

(2)指名说。(知道为什么说镜子是打开的吗?)

3、是的,这打开的“镜子”可漂亮了。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提起笔来写一写。

4、指名交流。指导朗读前两行。

生说原因(板书:池塘————————清澈),师生引读后两行。

6、同学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

师:对呀,是不是搞错了?小组长赶快带领组员讨论一下,这池塘和读书有什么关系?

(1)小组讨论

(2)指名交流

(3)看来这池塘在这里是有所指的,那活水同样也有着深意。谁再来说一说?(板书:头脑—————————灵活)

(4)是啊,每天的读书学习就是那池塘上流大源头活水,只有日日读书,你的头脑才会明澈如镜,才会云影徘徊。所以题目是(生读)

(5)题目的意思是朱熹在看书时产生了一个感想,这个感想就是——————(齐读诗)

2、(出示挂图)我们来看图。一天早上,朱熹披衣走出院门,他看书沉思,不时抬头望望远处的翠山,低头瞧瞧脚边的野草,他大目光停留在池塘里那跳动的波光云影上。突然,哗哗的流水声催生了他的灵感,他知道怎么去表达心里的意思了。(生齐背)

3、你记住这首诗了吗?自由背,指名背。

2、全班交流,师补充。(另一首朱熹的《观书有感》)

3、小结:有人说,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你才更有智慧。有人说,能够摄取书中营养的人要比吃得更多的人更健康。同学们,读书吧,因为每一本书就是一级级阶梯,你每爬一级,就意味着向智慧。向成功迈进一步!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十八

1、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人类文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冲突。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颗长年造福于人类的大树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学习本文,既要把它当作语文材料来学习,又要把它当作认识自然,透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教科书来学习。因此,引导学生多角度揣摩、探究,进而理解课文主旨,从中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为本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另外,课文语言简洁而生动,内敛而深沉,且蕴藏着含蓄、丰富的感情,所以应当让学生在细细品读语言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方法要求: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由于文明发展而生态环境遭破坏的画面,然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由熟悉的环境遭破坏的场景,或者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象入手,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样既能切中课文主旨,也能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主动性,自然导入对新课的学习。

方法要求:学生听课文朗读磁带,然后以“那是一棵的树”说一段话,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做适当点拨,让学生从树的形态、品格、思想等方面入手,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对见解梳理、筛选,然后明确。

明确:那是一棵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树。它给人类带来浓荫,驱走烦躁,把生命之绿铺满大地。即使在高楼大厦,交通拥挤的今天也默默地奉献着。

那是一棵坚固顽强的树。“有一次台风吹了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树屹立不动。”

那是一棵能预知未来,富有爱心的树。预知自己将被砍伐时,先告诉体内的蚂蚁,让它们尽快搬走。

那是一棵可怜的树,为人类默默奉献那么多,到头却惨遭杀戮。

方法要求:让学生找出那树被砍伐的句子,进行朗读,体会语句中蕴藏的深刻感情。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这篇散文深沉、悲愤的朗读基调,让学生把握好感情,朗读要深沉、有力度、有余味,并读准重点字词。

明确:“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丛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作者采用拟人化的.笔触,赋予树人格形象。通过“咬”“嚼碎”“呻吟”“割”“大头颅”“动脉静脉”这些词,能够看出作者对那树悲惨命运的同情,对砍伐者的愤恨和悲哀。

方法要求:学生可做深入阅读,并思考这篇散文作者的立意是什么?文中有对人类文明快速发展作形象地描述,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者是否持否定的态度?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教师做适时启发。

明确:“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的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语句中“一里一里”“一千码一千码”“一排一排”形象地写出了人类文明发展速度之快。这和那树“一里米一厘米地向外”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人类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就难以协调,那树的悲剧命运就难以避免。但作者并不是否定人类文明的发展,只不过是对文明发展的负面影响引发深沉的思考和感慨。“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是用进一步的文明,不是否定文明”这正如作者所说的。

方法要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那树的悲惨结局,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交通专家的做法是否值得肯定?如果不值得肯定,那么是否有既保存那树又不妨碍交通畅通的办法。值得肯定!不值得肯定!教师通过为学生搭建一个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在思辨中激发心灵的火花,启迪思维、更新认识,完善观念。对学生反思的结果,教师都可作积极的肯定,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方法要求:发放阅读材料《巨木之死》,让学生比较两篇文章在内容、写法上的异同?教师可做提示:这篇抒情意味很浓的纪实散文,表达了热爱环境和生命的人们带泪的沉重的呐喊,从主题的表达上,两篇散文有相近之处。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十九

听课时间:2008年12月25日听课地点:俞范学校执教者:顾可雅(实验小学)

一、考眼力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救生圈;碟片;球;车轮

师:不同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的。

2、看杨桃

师:它是怎样的?

生:它是绿色的,像一片叶子。

师:杨桃一般生长在广东,没有成熟之前是绿色的,成熟后是黄色的,市场价格是5元一斤,今天我们来学习“画杨桃”。

3、引入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齐读课文,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谁能把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吗?

生读

师:知道“叮嘱”为什么都是“口”字旁吗?

生:是用嘴巴说的。

生读句子:含严肃的句子

师:提醒严肃的肃写法,并书写。

生读含“半晌”的句子

师:真不错!知道班上什么意思嘛?待会讲课的时候理解。

生读含“和颜悦色”的句子

师:和颜悦色是形容神态的,老师的神情就可以说是:“和颜悦色”

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师:那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我在上课的时候画杨桃。

师:补充课题的办法,把主要内容说出来了!

三、精读画杨桃

师:那我和同学、老师看到的杨桃一样吗?我看到的杨桃是怎样的?找到句子读!

师:这个时候我的心理会怎么想呢?

生:我应该怎么画呢?

生:是画成我平时看到哦啊的,还是现在看到的?

师:作者看到的杨桃和平时知道的杨桃是不一样的,他矛盾了很久,这是课文的原文部分,让我们听一听!

生:引读,于是,他就认认真真的,老老实实地画!

师:此时,你有体会到了什么?

生:很喜欢画画

师:他在画画时,父亲会对他说什么?

生:孩子,你应该认认真真地画!

师:那让我们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读!齐读

师:那我认认真真的画,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不认可他!

生:画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出示语段: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像什么?”

“像……五角星!”

指导读出省略号!

展示杨桃

师:到侧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刚才哈哈大笑,你的心理怎么样?

生:我看到的杨桃像五角星,我觉得刚才不该嘲笑他!

师:这一看,让我们看到哦阿勒不同角度的杨桃。

生:老师严肃了半晌。

师:半晌的意思是半天,老师严肃的时间有那么长吗?

师:同学们嘲笑我时,是那么严肃,老师的心里想什么呢?

生:用什么办法嘲笑同学的同学

师:那么老师又有什么变化?

生:和颜悦色

读老师的话!

生:因为这个老师实事求是!

生:有办法让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事物!

师:现在,谁原意来读一读,要让大家听了非常舒服

指名读,齐读

师:那课文中谁的话和老师的话一样呢?

师:你知道应该怎么看事物吗?

生:看到了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的。

生:要知道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生:相信自己的眼睛。

师:正式因为有这样的老师和父亲,才使我成为了著名的作家,让我们看一看这位作家。

介绍作者:岑桑

师:但是,当他面对自己的成绩时,又是怎么说的吗?

读:多年来,……

师:读了文字后,你有什么想说?

生:向他学习,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

生:时时刻刻记住了父亲和老师的教诲!

女生读老师的话,男生读父亲的话。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最新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模板19篇) 文件夹
剩余41篇精选文档
一键下载全部合集 4854人已获取
热门排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最近更新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