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通用20篇)
读后感是读者对所读书籍内容的反思和感受的一种书面记录和总结形式。在写读后感时,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个人见解和情感,展示独特的思考和观点。在下方是一些经典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读、一起来思考。
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篇一
近日,我在办公室看到桌子上摆放了一本《红色家书》。拿起书我感受到了沉甸甸的重量,这些书信都是老一辈革命家无限的精神寄托。翻开书页看到那一行行感人肺腑的话语、一个个慷慨赴死的故事,我心中敬佩万分。当我读到赵一曼在书信中话别儿子时,同样作为一名母亲的我顿时热泪盈眶。
书中的共产党员同志,或是父母的好儿女、孩子的好父母。但是为了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他们远离年迈的父母、新婚的妻子甚至尚未出世的孩子,义无反顾的投身到革命当中。书信中“饮弹从容向天啸,永留浩气在人间”、“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这些豪言壮语,都体现了他们为了革命事业视死如归的决心。舍小家为大家,在死亡面前毫无畏惧,他们的英雄事迹让我们无不动容。
诵读《红色家书》,一名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形象鲜活的出现在我眼前,让我看到了榜样的力量,在老一辈革命家血泪交织的故事中,我深刻感受到英雄们割舍不断的儿女情长和至死不渝的革命信仰。当前,我镇立足打造“赣皖边贸重镇,生态旅游强镇”,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双创双修战,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我作为一名女干部,又是乡镇的党委书记,同时面对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但是和老一辈革命家们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我们党员干部更要坚定信仰,沿着革命前辈的步伐,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篇二
家书是家庭的感情纽带,是家教中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这本《红色家书》,根据每封信的主旨,分为明志篇、正己篇、亲情篇、教子篇四个篇章。以书信的形式具体地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庭建设,既反映了他们对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追求,又反应了他们对亲属的深情、对子女的教诲。书中的这些家书,不仅情真意切,而且蕴藏着很多感人故事,是我们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品格风范,特别是进行家庭建设的生动教材。
家书寄语,纸短情长。品读家书,让我们走进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阅读家书,还原了烈士们虽身陷囹圄却矢志报国的画面,革命先烈们以朴实的语言抒发着爱党、爱国、爱家的赤子之心,让我感受到了先辈们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使我再一次得到了红色精神的洗礼。
走入家书,红色精神再洗礼
《红色家书》之明志“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毛泽建就义前的遗书;“杀不尽头颅流不尽鲜血"---邓贞谦狱中绝笔书。英雄虽逝、浩气长存,为了建设光明、美好、幸福、富强的新中国,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不怕牺牲精神,谱写出一曲曲悲壮的英雄史诗。
《红色家书》之亲情“别让子规滴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夏明翰给母亲的信。在亲情与国家之间,无数革命志士选择远离父母妻儿,明知牺牲而无怨无悔地走向战场。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战斗之余,革命者只能将对亲人的思念埋在心头,溢于家书。可以说,革命者最讲亲情,最懂真爱。
《红色家书》之正己“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方志敏,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的殉道者",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用《我们临死以前的话》的狱中绝笔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无比美好的“可爱的中国”
不忘初心,理想信念更坚定
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红色家书中,烈士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让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这是他们的信仰与初心。陈觉给妻子赵云霄写道:“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
今天,祖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又是什么?习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当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牢记入党誓言,坚定理想信念,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积极践行“四讲四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砥砺奋进,撸起袖子加油干
“有一种骄傲叫我是中国人,有一种幸运叫我是中国人,有一种安全感叫我是中国人。”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中这样说道。影片中展现的日渐凝聚、坚不可摧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让每一个中国人以祖国母亲为荣耀。回头想想,正是因为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和崇高情怀,才有了祖国强大昌盛和现在的幸福生活。而我,将带着从《红色家书》中汲取的强大精神力量,珍惜岗位、珍惜时光,完成好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使命,切实将革命先烈矢志奋斗的理想变为更加美好的现实。(张春惠)
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篇三
在我出生的年代里,听着老一辈人讲述革命和共产党人的故事是最有趣的。而今,在省委书记、省长刘奇的号召下,全省掀起了读《红色家书》热潮,我有机会、也有理由重新认真地品读回味革命故事。《红色家书》将革命历史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是革命者与家人的心灵交流,包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决心,蕴含着对亲人无尽的思念。
《红色家书》学习专栏中,革命先烈方志敏在狱中《我们临死以前的话》一文让我深深感动,“爱国、创造、清贫、奉献”是方志敏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也是我们当代党员所需要学习的东西。我们要弘扬方志敏精神,就是要学习t他对党,对祖国无比热爱,无限忠诚的理想信念,并把这份信念放在日常的工作中,具体我觉得要做到以“三心”促“三做”。
以进取心把事做精。要注重学习,切实增强知识危机和本领恐慌意识,把学习作为提升素质完善能力的重要途径。我所工作的文坊镇是一个有近三万人口的.大乡镇,日常工作必须要围绕大局、突出重点、开拓创新才能抓好落实。要突出工作重点,以点带面促全局,党建工作是总抓手,脱贫攻坚工作是政治任务,新农村及宅改工作是秀美乡村建设必须完成项,村集体经济发展惠及百姓,乡村旅游打造意义深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创出新特色、取得新突破、达到新水平,建设和谐秀美幸福新农村。
以感恩心把官做淡。牢记组织培养,抱着一颗感恩组织的心干好工作,看淡得失,敞开胸襟,放宽视野,不求索取,始终保持良好心态干工作。作为镇里的主官,要带头搞好团结,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凡事要以事业和大局为重,坚决维护领导班子的权威。要感恩家庭。要对家人心存感恩,要常常把家人的期望记在心头、放在心上,珍惜岗位,勤奋工作,以优秀业绩来孝敬父母,善待家人,永远做一个让组织放心、让亲人安心的好干部。要感恩群众。
以敬畏心把人做大。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做到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文坊镇目前各项工作任务都很重,有两个党建示范点的打造,省级贫困村西窑村的脱贫摘帽等。压力越大,工作越繁忙,我们的责任心就得越大,我作为乡镇主官,是各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只有对文坊这片土地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常怀敬畏之心,才能有强烈的责任感把镇里的班子带好,把文坊建设好。
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我一定要像革命烈士方志敏一样,不忘初心、心系群众,牢记使命担当,努力为农村基层工作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建设和谐秀美的幸福新中国。
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篇四
天气晴朗时候,我喜欢搬凳子坐阳台边晒太阳边看书,乐得自在。只是这一回,手中捧着的是偶然得到的《红色家书》,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语言,却一字一句像针扎着我的心。
《红色家书》虽然只是收录了当时战争期间五十多份普通人的家书,牵连三十多户家庭,但是每个字都是真真切切的感动着我们。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用于此书的背景再贴切不过。《红色家书》书中描绘的是众多革命战士背后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关于友情的一系列感人故事。 爱情,亲情,友情,我想,我最在乎的是亲情。
1924年12月,著名抗日名将吉鸿昌在殉身前写下这封给妻子的家书,“红霞吾妻鉴: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在这封家书里,吉鸿昌作为一名战士,面对死亡无所畏惧,唯一割舍不下的是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当我看到这里,我的眼泪不禁滚落,我突然间想到了我的母亲。
那一年我就读隔壁镇上的高中,因为肚子疼的厉害就请假回家,母亲起初以为是普通的肚子疼并没有十分在意,结果我疼了一天一夜,几近虚脱,母亲在我一夜的辗转反侧中着急的到处打电话叫医生。村里睡的早,医生也少,恰好医生不在家,母亲急得团团转,就在那样的大雨天的晚上,母亲毫不犹豫骑上电动车载我准备到镇上的医院。屋漏偏逢连夜雨真的一点也不假,电动车在大雨中倒霉的坏了,母亲一步一步推着车从我们小村到了镇里。母亲的衣服湿透了,只有我,温暖的躲在雨衣和母亲的怀抱下。我并不记得那段路究竟走了多久,但我一直都知道,只要我的母亲在身边,我就拥有全世界的温暖。
那天之后没几天便是母亲节,不知道哪来的勇气,从来没送过花的我准备了一大束康乃馨。在回家途中我准备了一肚子的肺腑感言,却在见到母亲的那一刻,只是羞涩的说了一句:“今天是母亲节,我就买花了。”
母亲只是责怪我乱花钱,并没有多说些什么,小心翼翼的将花插 进祭台前的花瓶里。当我还沉浸在对母亲的第一次“表白”时,我听到楼下的母亲自豪的为经过的邻居介绍里这花,“我女儿今天买的,母亲节的花,这孩子,真浪费钱”。我没有看到母亲的表情,但我仿佛看到了她脸上的微笑。
这两年,母亲的年龄渐大,体力也大不如前了,前段时间做了手术后一直在家休养,给家里的钱她也不愿意收,总说我才刚毕业,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
以前我总在想什么是爱,也许现在我才开始慢慢懂,就像我现在作为一名老师,对班级里的学生,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总爱操心她们的方方面面。现在的我就像我的母亲,期盼自己的学生能够成才,却又勿需任何回报,也许一句谢谢就是最直接的感动。
那些家书的作者都已经不在了,可是家书是带着感情的史料。亲情作为血缘文化的非物质载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著名作家苏叔阳先生则针对家书的情感发表了感言:“沐浴在这种纯洁的感情里面,我们的感情也会得到升华,所有的读者都会在这些家书面前受到精神的洗礼。”这些普通人的红色家书所表达的都是真情实感,不是空洞的理论和豪言壮语。母亲不识字,在外读书这些年,我并没有在信中写过只言片语,也较少在话筒中说过关怀的话。
那些家书在战火硝烟的年代中生存,那些随战争逝去的青春和生命都不再重演,那些字里行间透着深深的情谊如今化作纸上的文字,静悄悄的,像是没有发生过似的。可是当我们读着这些家书时,心里头由衷的哽咽,它像灵魂一般入侵我的身体。我在享受着那些作者最奢侈的亲情,那是在他们看来最遥不可及的爱,而他们大多战死了,留下许多对家庭的牵挂,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自怨自艾,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子欲养而亲不在,愿我们都能大声说出对父母的爱,也愿我能够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将母亲对我的爱的方式继承给我的学生们。
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篇五
:今天在红色家书朗读会上,居然情绪失控不能自已。感情奔溃是因为我也曾经失去过最亲最爱的人,他的孩子也不满一岁,他是那么热爱生命和家庭的一个人,却遗憾地放下了一家人。所以读到左权同志3个月前,还时时惦念着他的亲人,给他的夫人、孩子写信,3个月后就为革命事业牺牲了,从此天人永隔,让我不得不心痛。
再看这些质朴的家书作者,哪一个不是妈妈心爱的孩子?哪一个不是妻子钟爱的丈夫?哪一个不是孩子最温暖的依靠?但是,为了民族独立、为了国家安定、为了人民解放,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将小家让位于大家,将小爱让位于大爱。是他们视死如归,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换得大地阳光,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啊!
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篇六
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时代,书信似乎与我么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但是在曾经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封书信是何其珍贵。它们寄托理想,它们寄托壮志,它们寄托思念,它们寄托着革命英雄们为了革命奉献青春、奉献生命的大无畏精神。这些家书值得我们诵读,这些家书值得我们传承。今天,红色家书我传承,为大家诵读了杜永瘦写给妻子的家书《啪啪的枪声,是我们诀别的标志》。
说实话,刚翻开家书时,映入眼帘的便是"杜永瘦"这三个清晰的大字,然而羞愧的是,知识浅薄的我对于这个为了中国革命牺牲自我的伟大革命英雄却没有任何的印象。在阅读完他的家书后,心中思潮起伏,一对于革命烈士英勇就义的精神感到钦佩,二更为自己对于革命知识的淡薄而感到惭愧。
书信中提及,杜永瘦于两日后就要被枪决了,然而在整篇书信中杜永瘦始终以一种欢快的基调写的。虽然我们从书信的字里行间无一不能发现他对于妻子的爱与牵挂,对于老母的思念与不舍,对于未出生的孩子的抱歉,然而这些他并未提出,他自始自终以一种慷慨激昂的语调表明自己对革命的坚定意志。在他心里,小家固然重要,然而为了大家,他必须以歉疚的心抛弃小家,投身于奉献大家的事业中去。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革命英雄只是位22岁的青年。22岁,正值青春年华之季,然而这位少年却永远长眠于革命故土之中。
书信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他那份感人肺腑却又激昂的话语"你的前途应当是‘干’!你的责任应当是‘干’!你的命运更使你不得不‘干’!干啊!只有才干是你的出路---人类的出路!"这让我不由得联想到了新时代的我们也必须拥有这份干劲。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亦如杜永瘦所说,唯有干,才有出路。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在这个以知识经济为主的时代,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传递自己的力量,努力让祖国屹立于世界的巅峰。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得住那些为了祖国和平而不懈奋斗的革命英雄,唯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站立和生活在这片革命先烈由鲜血换的和平土地上。
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篇七
读红色家书,就是要学习革命先烈对事业的坚韧,做执着奋进、担当实干的先行者。每一篇红色家书都饱含着革命先烈执着奉献的伟大革命精神。在艰苦卓绝的岁月,每一个选择为中国争自由、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共产党员,每分每秒都是在和生命赛跑。烈士裘古怀在被捕入狱后的一年零七个月中,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始终夜以继日的为党工作,直至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份对理想舍生忘死的奉献和执着,无悔无怨,触动灵魂!“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这是__的谆谆教导。今天,面对党的__新部署,对标新时代组织工作新要求,组织部门重任在肩,我们必须俯下身、沉下心、融入情,执着奉献、实干担当。要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把组织工作镜头聚焦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等中心工作和复杂环境中,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组工特质,在服务中心大局中体现组工作为、彰显组工力量;要以爬坡过坎的压力感,把从严治党要求压实到每一个党支部,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实到每一名干部,从递一杯热水、解一个难题、坐一条板凳的真情中筑牢堡垒、淬炼党性,让党群鱼水情更浓;要以奋勇向前的使命感,大力弘扬“安专迷”精神,以精耕细作,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成党和群众喜爱的“精品”,干出一流业绩。
读红色家书,就是要学习革命先烈对清廉的坚守,做质朴纯粹、一身正气的模范者。红军的高级干部,被捕时身上只有一块怀表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新时代的组工楷模杨汉军,一生住在建于上世纪90年代墙漏水门开裂的家……这种一生质朴纯粹、一身清廉洁白的浩然正气,无私无欲,触动灵魂!花以芳香而美,干部以清廉而贵。组织工作具有特殊性,组工干部也成为一些人“围追堵截”的对象。我们要把“纯粹”“阳光”“规矩”放在案头、记在心间,树立过硬廉洁作风,始终保持“源头活水”的纯净。在生活中,要常常清清朋友圈,多交一些基层之友、人才之友、交心之友;在工作上,要常常把工作置于党员群众监督之下,让组织工作在阳光下运行,抹去“神秘之色”;在平常时,要常常以“畏己知”之心审视自我,时刻绷紧纪律之弦,让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组工干部优良形象伴随始终。
“我决心向培养者教育者贡献全部力量,虽然赴汤蹈火而不辞!”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我们要以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始终如一的奋斗情怀,朝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向前。
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篇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近日,我心怀虔诚和敬畏,细细品读了《红色家书》。读罢掩卷,我感慨万千。家书寄语,透过这一封封家书,我不仅感受到了先烈们对于家人、朋友的那份炽热、深沉的爱,更读到了先烈们那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执着的使命担当。这些红色基因必将凝聚磅礴力量,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砥砺前行。
红色家书启示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烈士__面对死亡毫无所动,他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信仰。”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更要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念”,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
红色家书启示我们,要强化责任担当。认真感受共产党人强烈的使命担当,不计个人得失,全身投入革命的精神。作为乡党委书记,要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有效落实基层党建工作任务。发挥“党建+”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各村发展的“造血”能力,通过“党建+项目建设”、“党建+结对帮扶”等方式,有效促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红色家书启示我们,要坚持理论学习。为保证我乡党组织凝聚力、执行力,要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委中心组学习和机关干部集中学习按年初制订的计划坚持落实,做到提高政治站位,忠诚领袖、看齐领袖、跟随领袖,对标对表,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抓好落实。
红色家书启示我们,要抓好廉政建设。乡镇党委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惩防体系建设,不断加大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力度。要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明确责任多措并举,完善各项制度,提高全乡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转变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夯实基层基础。
以上是我的学习体会,希望能够通过全乡干部群众的努力,传承红色经典,建设美丽西湖。
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篇九
阅读了《红色家书》这本书,书中的很多内容都让我十分感动。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在敌人的威逼下宁死不屈,“为国牺牲”成为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他们把自己想对家人说的每一句话、想表达的每一份感情,都用一字一句记录在信中。每一封家书背后,都是一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我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先队员,出生在新中国蓬勃发展的美好时期,虽然没有遇到像以前那样残酷的战争,可国与国之间在和平时期综合国力的竞争却一直存在。现在国与国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国防的竞争,更是知识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我们也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只有学习更多的知识,长大才能报效祖国,成为国家的栋梁。时代不一样,报效祖国的方式也不一样,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学习,不断超越自我,将来回报社会。
我时刻铭记:是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要加倍珍惜,努力守护他们的革命成果!
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篇十
“一封家书别生死,几纸笔墨诉衷情”读了卓泽凯给父母的家书,心中敬意不禁油然而生,那代表着一个革命者在面对生死时仍然选择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灵魂。
相信他在临行前最为牵挂的就是他的家人,他也是一位儿子、一位丈夫、一位父亲,没有人是不惧怕死亡的,只不过他选择了一比活着更有意义的事。自古忠孝两难全,在卓泽凯写给父母家书的字里行间中,我们看不出悲天悯人、痛哭流涕的伤感缠绵,有的只是他愿为革命献身,无怨无悔、视死如归的革命情怀,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正是因为有一批批一代代像卓泽凯这样的英雄人物的流血牺牲,我们才能在革命战争中取得胜利,我们才能有今天的美好。
“与家人为伴,日日相依。”这是谁人不向往的生活,但是他---卓泽凯,一位特殊年代的革命者、共产党员,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告诉他,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兴亡才是他心中的向往。为了让百姓不再饱受战乱之苦,为了国家的和平,为了人民的幸福,他放弃伴于父母妻儿身边的机会,为公忘私,为国忘家。
卓泽凯在家书中写到:“人终不免一死,死于枪弹之下更比死于被褥之间的痛快而更有意义,你们千万不要为我感到悲哀或可惜,更不要把我的死当做耻辱。”那种完全置生死于度外,甘愿为革命舍弃一切的'献身精神,我衷心钦佩。在家书落款之前他写道:父母乐知天命的等待光明的到吧。在生死之时,他仍然对革命充满希望,并坚信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能看到革命的胜利,而他,选择了用自己的鲜血铺出这条胜利之路。
对于自己的妻儿,我想他也是万般不舍吧。他说:“我死后,翠自是悲苦,她如能守守之,不能守也千万不要加以反时,再嫁……不是什么去脸的事。”即有万般不舍,无奈更希望家人的幸福,在那个时代,在大家都接受不了再嫁的时代,在他的生死之际,他依然想把最大的幸福留给家人。“对我的儿女们,我就怕父母太娇养了,娇养的结果。必是造成不成器的东西。华长大后,小学毕业即不必进什么中学大学,最好送到工厂去做工。”父母、妻子、儿女……可以想象他的内心当时又是有多么的复杂痛苦,就要离父母妻儿而去,就此辞别这个战乱的世界,用自己的生命为未的光明多争取一线希望,我想,他当时应该是笑着离开这个世界的吧。
卓英雄,那个你用鲜血和生命换的光明,我们看到了。致敬!英雄!
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篇十一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手捧着一封封红色家书,靠近的是一颗颗赤胆忠心,传递的是一份爱党、爱国、爱家的人间大爱。抚今追昔,钩沉史海,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需要传承红色基因,做好红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用实干托起梦想,用奋斗铸就辉煌。
把红色教育内化于心。一封封红色家书,就是汲取锤炼党性的“心灵鸡汤”。通过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读红色家书、讲红色故事、受红色教育、传红色基因的活动,让党员干部穿越时空的隧道,触摸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操和质朴情怀,见证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和神圣初心。注重用红色资源搭建党性教育大课堂,使党员干部在红色教育中情感受到冲击、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触动,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找到精神的根和人生的魂,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牢记责任担当,争当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奋斗者。
让红色教育外化于行。结合读红色家书活动,组织开展“忆先烈、找差距、见行动”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追忆历史中传承精神,在学习先烈中点燃激情,认真领悟初心与信念,自觉理解使命与担当,见贤思齐,立言立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坚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初心使命,把光荣传统转化为加强党性锻炼的内在精神力量,把红色家书蕴含的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自觉在思想上讲政治、讲信仰、讲党性,在实践中比工作、比学习、比奉献,励精图治,埋头苦干,真抓实干。通过把红色基因转化为谋划工作思路、勇于改革创新的本领,转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具体行动,转化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成果,在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实现新作为、展示新气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使红色教育固化于制。红色教育作为党性锤炼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读红色家书,不是让人触动一下子、感动一阵子,而是要牢记一辈子、践行一辈子。正因如此,要着眼构建长效机制,坚持把红色家书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日常课程,注重阶段性与经常性相结合,融入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内涵,丰富红色教育的形式,让红色家书记忆犹新、历久弥新,让红色教育历历在目、口口相传,让红色精神浸润血脉、印入脑海。通过建立长效机制,经常性地鞭策党员干部向先烈学习,使忠诚于党成为一生的追求和一世的担当,自觉做到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奋斗一辈子。
红色家书是党性教育的“精神富矿”,党员干部从中可以感悟一种精神支柱、一种人生追求、一种奋进力量,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始终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自觉做到信仰坚定永不变。
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篇十二
我在工作之余认真地品读了《红色家书》,感触颇深,这些家书,有的写在紧张战斗的间隙,有的写在慷慨就义的前夕,有的写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面饱含着一位位共产党员满腔热血的豪情壮志、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和难以割舍的儿女情长。
品读《红色家书》,继承革命遗志,坚定理想信念
《红色家书》让我们看到了理想信念的坚不可摧,看到了革命爱情的忠贞不渝,看到了骨肉亲情的血浓于水,使我们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至真至纯、至善至美,更从中汲取到精神的养分。一个个鲜活的革命者,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越是荆棘满路,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当头,就越需要我们身先士卒,以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品读《红色家书》,摆正自身位置,树立良好家风
作为乡镇干部,要摆正自身的位置,认清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人民群众的信任,既是肯定,也是鼓舞,更是鞭策。只有深刻理解这种信任,才能珍惜手中的权力。家风的好坏,在一定意义上也关乎党风、政风、民风。近年来,很多落马官员,都是没有把守拒腐防变的“后门”,在利益面前,伴侣、子女,被不良的有心人当成了突破口,敲门砖,导致自己走上了不归路。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对子女说:“我没给你们留下什么财富,但给你们留了个好名声”。好名声就是好家风,是检验自身作风硬与否的“试金石”,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是抵御贪腐的“防火墙”。
品读《红色家书》,坚定政治立场,勇于担当实干
《红色家书》让我们深刻理解共产党员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态度、强烈的集体观念。只有这样,才能遵守我们入党时许下的诺言。聚沙成塔、滴水成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将带领瑶里全镇干部真抓实干,学习先烈精神,坚持担当实干不放松,以“双创双修”工作为契机,为把瑶里“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名镇、做好浮梁全域旅游排头兵”而努力奋斗。
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篇十三
如果学习后能让我玩一玩游戏,那么学习中也会快乐的偷笑!”那是一响很神圣、很无私的声音。每年放寒暑假,我都要住在姥姥家,姥姥和姥爷是要睡午觉的。距离是什么;这是什么。父亲推着女儿强忍着笑来到了后山。与其向短暂易逝的流星说一大堆它听不完的话,倒不如向永恒的太阳倾诉来得真实与可靠――太阳永远都是那么忠实而富有耐心!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一位伟大的人,她的名字叫江竹筠,大家都亲切的叫他江姐。在这本书中,敌人在狱中残忍的折磨她,用夹手指,灌辣椒水,做老虎凳去折磨一个弱女子,想让她吐露事情,一次次酷刑使她疼晕过去,但是她却咬紧牙关。她的坚强令我佩服,她的不屈令我震撼。我想,要是我一定会经不住折磨而说出军情,比起她,我们是多么的渺小。
在书中,我还认识了“小萝卜头”他的眼睛很大而有神,因为营养不良而又瘦又高。所以大家爱怜的称他为“小萝卜头”虽然他看起来瘦弱,但是却肩负着为狱友送信的重任。
读了以后,我不禁潸然泪下。我在想,是什么让他们都不畏强敌,是什么让他们坚强不屈,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在一次次折磨中,晕死过去,却不吐露事情。现在我终于知道,是一份对国家的爱,是抱着对国家的希望,是为了祖国的亿万人民。为了我们他们牺牲了,虽然惨痛,却也壮烈!
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篇十四
日前,城北街道康盛社区幸福书屋里,充满着浓浓的“幸福”味道,一群幸福的人聚在幸福书屋里,谈论着身边的幸福小事,品味着经典的红色故事。这是康盛社区为响应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发出的学习《红色家书》倡议而开展的红色故事分享活动,也是社区利用幸福书屋为阵地开展主题为“幸福家庭、幸福社区讲身边故事”活动的启动仪式,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
活动现场,首先大家一起分享了《红色家书》里《啪啪的枪声,是我们诀别的标志》——杜永瘦烈士就义前给妻子裴韵文的遗书。诵读人用带着磁性的声音满怀深情地朗诵了这封家书,字字含情,声声动人,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的无比崇敬之情。他的朗诵,感染了在场所有人,大家都沉浸在对杜永瘦烈士的追忆之中,为他的英年早逝而叹息,为他的就义壮举而感动。
杜永瘦,原名永寿,字鹤龄,____省荆门县人。中学时开始阅读《共产党宣言社会发展史》《向导》《中国青年》等革命书刊。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卅惨案后,他离开荆门去黄埔军校学习。后随军北伐。1927年到武汉,任学兵团政治指导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曾先后任中共____省军委秘书、____西特派员等职,不久,回到武汉,在省委工作,由于省军委负责人叛变,杜永瘦被捕。1928后3月英勇就义,时年22岁。
听完诵读后,大家纷纷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社区干部董鹏玲表示:通过学习这封红色家书,感觉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的多么不易,多么的珍贵。它是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努力工作,学习好、落实好、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优异的成绩去回报这些烈士们,要让他们的英魂地下有知,我们没有辜负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我们一定能够把他们精神传承下去,为新时代伟大的中国梦做出我们应有贡献!
社区党员裘淑蓉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家庭故事。裘淑蓉老伴身体一直不好,儿子儿媳都有工伤在身,还要负担外孙的学费,全家全靠她一人支撑。她说:虽然她的家庭条件很苦,但是她不怕,比起这些牺牲的烈士们来,她不知要好过多少倍。人要学会知足,学会感恩,只要心里坚强,任何事都打不垮。通过学习红色家书,让她懂得了,幸福来之不易,幸福要小心呵护,幸福要用心经营。
此次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达到了宣传的目的,社区将会把活动长期坚持做下去。社区希望回归党员还有小区居民能踊跃参加到活动中来,把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分享出来,在社区营造一种“赞美好人、争做好人”的良好氛围,促进社区文明和谐发展。大家要将诵读红色家书与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篇十五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色家书读后感6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这个平凡的暑假,我读了这本不平凡的书——《红色家书》。里面记录的`是一位位为国牺牲的烈士们所为家里人写的家书。让我最深刻的,还得是冷少农烈士所写的家书——《我真是不忠不孝,忘恩负义吗》。
这封家书是冷少农写给母亲的。在信中提到,母亲曾指责过他不仅不忠不孝,忘恩负义,而且不是个东西。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因此冷少农在信中解释了这一“迷题”。他说:“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的去为他们努力。”是啊,他并非不关心家里人,他只是将自己对家里人的关心分出来来关心一些更可怜的人。冷少农也在信中多次提到那些可怜之人是多么痛苦,看着他们自己又是多么难过,多想他们都过上好日子呀!
人们常说,“家里的老人总是报喜不报忧”,何况漂泊在外的儿女啊!我曾经在一个电视节目上看到,冷少农的孙子在说起爷爷的故事时,提到了太奶奶一直以为冷少农之所以不回家,是因为在外面享受荣华富贵,穿金戴银,不肯让家里人一起享福。自从太奶奶看了冷少农寄回来的男女青年合照照片,她更肯定了这一猜想,并且认为冷少农在外面重新安了家。其实,冷少农并非在外面享受荣华富贵,而是为了革命而奋斗,为国家做贡献,寄回来的那张照片,只是为了让家里人安心,不再牵挂他。直到冷少农牺牲12年后,家里人才知道冷少农是在为国家而奋斗,日子过得并没有那么好。太奶奶知道这件事后,心里一直有愧于冷少农。他过得那么苦,那么关心家里人,自己十几年来还一直怀疑他。真的太对不起他了!
冷少农的这种坚守岗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多少爱国志士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我在此向所有为国家付出的英雄,敬礼!
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篇十六
从1840年以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长达一个世纪的英勇抗争中,几代怀有梦想的中国人,为了国家和民族,英勇无畏,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革命情怀和理想信念让人深深感动和无比敬佩。在中国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那一份份穿梭的《红色家书》,无处不体现着革命烈士纯朴的亲情、无私的爱情和革命的激情,他们用自己钢铁般的意志力,为了建设新中国的同一个目标,舍小家顾大家,革命真情纯朴,又壮怀激烈,每次捧读都是一场深刻的心灵洗礼。
《红色家书》里折射的是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仰。____在死囚中写道:“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我们始终是党的正确路线的拥护者和执行者......我们坚决相信在国际和中央列宁主义领导之下,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必能在不远的将来得到全部成功!”每每读起这段,我总是被他话语的精神力量所感染,让我体会很深。我们应该积极学习革命先辈的革命信仰,要始终不忘初心,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工作上要保持积极的学习精神,时时刻刻提醒自己,防治思想滑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指导,将坚定共产党人的信念作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思想指引,在革命先辈们精神的指引中去找到我们的理想,为努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交通梦”而编织属于自己的梦。
《红色家书》中包含的是革命先烈深深的为民情怀。王器民在临行前在家书中对妻子这样写道:“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民众利益而牺牲,又有甚么紧要”先烈们用生命阐述了深深的为民情怀,也告诉了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喊在嘴里,更应该付诸于行动。我们应该牢记习总书记“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我们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我们应该结合学习根据工作实际培养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其次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多锻炼自身的服务本领;再之要将革命的为民奉献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只有我们将为民的精神永远刻在脑海,将为民的情怀永远挂在心间,才能明确自身的职责,务实自己的作风,人民才会支持。
《红色家书》中号召的是当代人勇于担当的责任精神。夏明翰烈士在狱中写给母亲的信中这样言道:“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口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正是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表现了中华儿女在国家危难时刻的强烈的责任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黄竞西被杀害的前夕在给同志们的遗书中这样写道:“望你们继续前进,万勿灰心”,正是共产党人的不忘初心,勇于承担时代给我们的历史责任才能不断推动我们前行,为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更应该加强学习力度,不断学习好政治理论知识,结合工作实际,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做好一线群众和科室业务工作,特别是要做好目前首要的精准扶贫工作,我们要不断克服困难,克服压力,勇于担当。
《红色家书》中体现的是共产党人实干的革命态度。杜永瘦烈士在就义前给妻子写信道:“你的前途应当是’干’你的前途应当是’干’!你的责任应当是’干’!干啊!只有干共产主义,才是人类的出路!”正是这种敢于奋斗,敢于牺牲,务实肯干的精神,才会不断前进,迎来新中国的曙光。习总书记曾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只有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才能抓住现实社会的主要矛盾。务实的人不尚空谈、不图虚名、不做表面文章;务实的人不事张扬、办事低调、一心只做实事。对于我们基层干部而言,我们要踏实学习业务知识,办事讲求方式方法,处处改善自己的不足,踏实做事,只有具备实干、务实的素质,努力去学习,才能赢得人民的满意和领导的“点赞”。
“纸短情长,不尽欲言”,虽然时代责任在不断变化,但是革命情怀却不尽相同,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向全省党员干部推荐《红色家书》我觉得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要珍惜眼前,更要不忘初心,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为此我更要努力学习,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不断学习和奋斗中寻找人生和社会价值,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焕发我们青春的活力,勇立时代的潮头。
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篇十七
“传统是非常重要的。从个人来说,从生到死有一定的时间段,人人如此。唯独传统和内在于传统的伟大精神、智慧与理念没有时间段,它超越了时间。”
——题记
“我的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古人云,“修其身、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对读书的热爱与痴迷,贯彻着习总书记的人生轨迹。从梁家河的窑洞到中南海的办公室,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一路走来,他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对知识有着发自心底的热切向往。上山下乡的日子里,他随身带了满满一箱子书。为了借阅《浮士德》,他走了30里地。在梁家河村,习近平上山放羊也不忘读书。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紧紧追随总书记的脚步,细细阅读着如五星红旗般鲜艳的《红色家书》,手不释卷,抚今追昔,钩沉史海,感受着中国革命斗争中创造的红色文化的伟大自信,这股穿透人心的力量,令我的思想受到洗礼、精神获得升华、心灵得到触动。
绿水青山聚英灵,红色家书抒壮歌。江西是令人敬仰的革命老区、红土圣地,生长在江西的我,儿时便对井冈山八角楼等革命先辈旧址、英雄事迹耳濡目染;青年求学时,浏览名胜古迹,在图书馆博览群书;工作后不忘读书、求知若渴,先后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诸多著作,如今又积极响应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号召,与《红色家书》结下不解之缘。这本承载着最真实、最生动感人故事的《红色家书》,具体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庭建设,既反映了他们对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追求,又反映了他们对亲属的深情、对子女的教诲。从中有人感受到人间大爱、革命大义的家国情怀;有人领悟到苟利社稷、舍家为国的高尚品格;有人传承了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忠诚信仰;有人身体力行着夙兴夜寐、日夜兼程的工作干劲。而我,在对老一辈革命家强大信仰精神力量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同时,更加深刻体会到,这不仅仅是一种民族之魂,一种理想信仰,更是党在奋斗历史过程中积累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曾经说过:“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文化的本质和文化自信,便是建立在对中国文化载体中内在蕴藏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的总体性理解基础上的。它体现在中国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中,贯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无论是文物、古迹还是典籍、家书,都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主体是人,而灵魂是载体中内在的精神。
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包括了对中国革命斗争中创造的红色文化的自信。红色文化和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集合,对当代极度需要高水平精神滋养的青年一代非常具有现实教育意义。我认为,对于《红色家书》来说,文化自信,信的就是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家书》正是红色文化的充分展现,老一辈革命家优良醇厚的家风,一直为人称颂,是新时代不可或缺的珍贵文化信仰。他们不仅严于律己,还严格要求亲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一生坚守着共产党员的本色。许多家书都记录下了这种崇高的精神品格。《明志篇》中“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一息尚存,终当努力奋斗”等,充满了铮铮男儿精忠报国的铁血正能量,展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正己篇》中“我的人生观,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谋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起得早来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不要抛弃工作已有根基的地方,在任何地方作事都一样”、“不论学工、学农,只要好好干都有出路”等,朴实生动的语言,为矗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广大青年修真正己点亮了指引的灯塔,铺设了未来的坦途;《亲情篇》中“家母病重,赶回服伺,亲侍汤药,未尝废离”、“只要我俩的心情紧紧的靠拢在一起,一切就没问题了”、“与人民事业结合必能长展骥足”、“这个时代总是要求我们多向前看”等,既体现了儿女亲情的温暖,又将感情与党的工作、国家的事业提升到了完美契合的高度,实乃对当今青年人生抉择最佳指引;《教子篇》中“我们应该以劳动生活为荣”、“为人民服务,已成终身事业”、“要从艰苦的过程中,得出隽永的味道”、“在各方面都很刻苦的锻炼和严格的要求自己”、“要始终一贯的站得正、站得稳”等,句句箴言,老一代革命家教育后代的理念,宛如人生最朴实无华的真理,指引着当代青年怎样做人、做事。诸如种种,《红色家书》既是老一辈革命家高尚品格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处理家国关系时崇高境界的充分展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誓言,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也代表了近百年来中中国历史上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而前赴后继、英勇牺牲的烈士的初心。读《红色家书》,字里行间、时时刻刻,我都深深体会着老一辈革命家追求共产主义,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矢志不渝、视死如归的精神气节和初心信仰。国家危亡之时,无数满怀热血与理想的仁人志士,告别父母妻儿,义无反顾走向战场,救百姓于水火、救民族于危难之中。“为了中华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一封封沉甸甸的红色家书,映照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群群宁死不屈的共产党人的身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是他们的伟大领袖,他们身后还有为共和国的建立而光荣牺牲的370多万共产党人。是他们的铮铮铁骨筑成了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坚实路基,这不仅是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的生命赞歌,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长城,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坚定基础。
社稷苍生念,拳拳赤子心。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回首来时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舍身为国、公而忘私的家国情怀,正蕴含着每一位共产党员在前进道路上所不能忘记的初心和方向。让我们传承《红色家书》中的理想和信仰,汲取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红色革命精神的营养和力量,在当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的关键节点,将学习阅读《红色家书》与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紧密结合,以一片赤子之心、满腔赤诚之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不忘初心使命,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青春的力量。
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篇十八
家书的作者们,深爱着自己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相知的伴侣,但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的事业,他们有着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为了自己的信仰,他们毅然决然地告别白发爹娘,告别娇妻幼子,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踏上漫漫征程。
血脉亲情是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永远都无法舍弃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共产党员也是有着铁骨柔情的血肉之躯,在他们满腔的革命豪情背后也有着割舍不断的儿女情长。江诗咏在给两位哥哥的信中写道:“弟出世所不能放心者,就是白发双亲未能奉养,最后托付你们二台老兄。在家总要时刻顺亲之意,顺亲之行,使父母终归乐土。”刘愿庵在给妻子的信中勉励道:“别了,亲爱的,我的情人,不要伤痛,努力工作,我在地下有灵,时刻是望着中国革命成功,而你是这中间一个努力工作的战斗员!”
然而,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他们最终放弃自己的幸福,甘愿赴汤蹈火,身赴枪林弹雨,淡漠生死,所以他们最终虽死犹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篇十九
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自觉、一种境界、一种修养,敢于担当更是一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在诵读《红色家书》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诸如“此身纯为被压迫者牺牲,非有丝毫个人企图”,“把全部爱我的精神,灌注在我们的事业上”,“我们愿流尽最后一滴血”等一往无前的革命担当。
心中的理想即使再伟大,也要通过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舍我其谁的斗志来实现,共产党人吃苦在先、冲锋在先、改革在先、创新在先,以往的艰辛历程,无一例外地镌刻着“敢为人先”的烙印。
所谓“功成未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正是这样一种敢于担当不计得失的精神,才换来了我们得之不易的今天。
我突然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先辈们渴求的为之奋斗一生并献上宝贵生命而得来的和平、幸福和充满生命力的新时代。先辈们心中的希望通过新中国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成功实现了,相信在未来,祖国会更加强大。先烈们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和希望百折不挠、九死不悔的精神力量,一定会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熠熠生辉,我辈之人当以此为前行之楷模,以中国之复兴为毕生目标,奋勇前进,才不负时代给予我们的责任和机遇!
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篇二十
“我的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2013年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__曾这样说。古人云,“修其身、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对读书的热爱与痴迷,贯彻着__的人生轨迹。从梁家河的窑洞到中南海的办公室,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一路走来,他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青年时代的__,对知识有着发自心底的热切向往。上山下乡的日子里,他随身带了满满一箱子书。为了借阅《浮士德》,他走了30里地。在梁家河村,__上山放羊也不忘读书。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紧紧追随__的脚步,细细阅读着如五星红旗般鲜艳的《红色家书》,手不释卷,抚今追昔,钩沉史海,感受着中国革命斗争中创造的红色文化的伟大自信,这股穿透人心的力量,令我的思想受到洗礼、精神获得升华、心灵得到触动。
绿水青山聚英灵,红色家书抒壮歌。江西是令人敬仰的革命老区、红土圣地,生长在江西的我,儿时便对井冈山八角楼等革命先辈旧址、英雄事迹耳濡目染;青年求学时,浏览名胜古迹,在图书馆博览群书;工作后不忘读书、求知若渴,先后阅读了《__的七年知青岁月》、《__谈治国理政》等诸多著作,如今又积极响应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号召,与《红色家书》结下不解之缘。这本承载着最真实、最生动感人故事的《红色家书》,具体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庭建设,既反映了他们对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追求,又反映了他们对亲属的深情、对子女的教诲。从中有人感受到人间大爱、革命大义的家国情怀;有人领悟到苟利社稷、舍家为国的高尚品格;有人传承了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忠诚信仰;有人身体力行着夙兴夜寐、日夜兼程的工作干劲。而我,在对老一辈革命家强大信仰精神力量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同时,更加深刻体会到,这不仅仅是一种民族之魂,一种理想信仰,更是党在奋斗历史过程中积累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__在__报告中强调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