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安全的论文安全论文参考(模板12篇)
总结是我们思考和提高的桥梁,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思路。避免流于表面,应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和深层次原因。在此,我想分享一些关于这个话题的调查结果和数据。
安全的论文安全论文参考篇一
高危及重要用户缺乏对用电行为的管理
近年来,电力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供电可靠性,降低了停电次数,高危及重要用户在用电过程中产生侥幸心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减少了对安全用电的投入。有些用户没有配备应急电源,无法有效应对突发停电状况和其他事故;用电设备经过长期使用出现老化陈旧问题,但高危及重要用户并没有积极进行维护和检修,没有定期校验保护工具和安全装置。此外,在用户进行用电安全管理前,也没有制定合理的紧急预案和防护措施,从而在发生安全事故时,无法准确、及时地对事故原因进行判断,降低了事故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容易导致危害扩大,造成更多损失。
政府管理缺失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没有严格执行监督检查工作,发生事故时相互推诿,本应由政府部门确定的高危及重要用户名单由供电企业承担,也没有对企业确定的名单进行鉴别和分析,导致名单存在遗漏和不足。此外,政府管理职能的缺少也不利于安全整改工作的深入开展。电力系统体制改革深化,供电企业不再具备对电力用户的管理职能,而是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针对高危及重要用户整改拖延或拒不整改的现象,供电企业不能进行强制性处罚,这时就需要政府安全监督部门介入。但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在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时,并没有将用电安全纳入标准化的管理中,没有主动督促企业进行安全用电整改和安全隐患治理,对高危及重要用户的用电安全管理并不全面。
2高危及重要用户用电安全管理的策略
虽然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涉及多个行业,用电方式和运行规律不尽相同,但是对其用电安全的管理要求一致。加强对高危及重要用户的用电安全管理,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高危和重要电力用户加强日常用电安全管理
对电力用户而言,需要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行业要求,重视企业的用电安全,充分了解用电事故造成的危害,专门配置用电管理人员,制定相关的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巡视检修运行状态下的电力设备。对陈旧老化用电设备、高压设备和高负荷运行设备,要进行专项检查,做好检修记录,及时处理安全隐患,明确整改人员的职责,制定完善的安全预防和治理方案,及时更换高耗能或年久失修设备。应建立用电设备安全运行机制,加强日常的维护和测试,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事故发生率。同时,针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大整改力度,科学配置应急电源或自备电源,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规范应急电源的使用和管理,避免发生次生危害。此外,根据用电安全管理要求,企业要配备足够的电气作业人员,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及时、正确地处理电力事故。
供电企业加强对高危及重要用户的用电安全服务
政府加大对高危及重要用户的用电安全监管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高危和重要用户的用电安全监督和安全隐患排查。供电企业定期向政府安全监督部门提交电力客户的整改情况,政府在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中,对其用电安全隐患进行专项排查和治理,并督促企业及时处理解决。
3结语
综上所述,供电企业、高危和重要用户、政府三方共同管理,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做好安全整治工作,可为用电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安全的论文安全论文参考篇二
1.1法律法规和相关部门的建设
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档案信息的监督以及管理方面,还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没有相关机制可以对其进行保护,所以档案信息很容易受到攻击、破坏,以及窃取,从而致使档案信息被损毁,不仅不利于档案信息的存储,更重要的是,对档案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严重阻碍了档案行业的发展。
1.2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主要是指保护计算机等软硬件设备以及其他设施不受到地震、水灾和火灾等灾害的侵害或者是人为因素而造成损害的过程。对档案信息而言,物理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物理安全主要是对档案信息网络所处的环境进行安全防护,如媒体安全、设备安全等等。
1.3非法访问
非法访问主要来源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受到非法篡改、恶意攻击的可能性很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档案信息网络受到破坏,威胁着档案信息安全。具体表现为:局域网上的共享文件的属性设置不合理;网络管理员权限分配不合理,用户名设置的密码安全等级较低;来自外部木马等恶意软件的侵袭;骇客具有熟练的网络技能知识,很容易破译网络口令,进而获得网络访问权限,骇客以合法的身份进入系统后,就会对档案信息进行恶意篡改,涂改数据库中的信息数据等,大范围破坏网络安全系统,甚至是导致网络部分或者全部瘫痪。
1.4计算机病毒
对于计算机网络来说,最严重的威胁就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会对网络中的终端节点等进行攻击。不同于单机病毒,网络病毒的破坏力是非常大的,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这在互联网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病毒的种类以及数量明显增多,传播途径更多,传播速度更快,对网络安全所造成的破坏更加严重。
1.5网络安全意识
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档案信息安全受到的破坏也随之增加,基于此,人们越来越重视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网络信息内容的保密程度不代表受攻击的程度。因此,相关部门在建设网络系统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
2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对策
2.1法律与制度支持
就档案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而言,其建设过程除了技术方面的问题之外,还包括档案管理、安全意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档案信息安全是综合性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在建设网络系统时应严格按照相应法规标准执行,并提出措施加以完善,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争取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档案信息安全体系,为防止档案信息丢失、损坏,以及恶意篡改提供政策依据。此外,还要针对档案相关人员制定一系列标准制度,规范管理员、所有用户,以及其他成员的行为,防止由于使用系统不当而让木马和骇客等有机可乘,恶意侵害网络安全系统,从而使得档案信息安全系统得到有效保障,为档案信息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提供条件。
2.2单位内部的有效保护
档案部门要在内部设立科学合理的检测监督部门,且组织计算机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员定期对档案信息系统进行检测和更新,档案部门的相关领导要高度重视档案信息安全,采取有效措施对档案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防护。将使用价值较高的信息文件做好数据备份,并建立自动报警机制,对保密等级较高的档案数据进行加密设置,还要注意不要与其他共享信息相连接,以免受到恶意软件的篡改以及骇客的毁坏。
2.3物理环境和硬件环境安全策略
2.3.1内外网物理隔离。根据相关档案信息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可知,凡是涉及国家机密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必须提高密码等级,在原有密码设置基础上,在进行加密设置,与其他公共信息相隔离,严禁国家机密文件与国际互联网连接,实行物理隔离。基于此,档案部门内部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标准进行物理隔离,将机密档案信息与公共共享信息隔离,将档案信息网络分为内部网络以及国际互联网,不要把国家机密文件放置在公共网络的共享文件上,以免文件内容泄露,进而给档案部门造成损失,甚至是为国家带来不可预计的损失。
2.3.2多子网网关技术。所谓多子网网关技术,主要指将系统内部网络划分为若干个不同安全等级的子网,是一种能够有效防止恶意软件攻击档案系统的网络安全技术。多子网网关技术可以实现网段之间的物理隔离,在其中一个网段受到侵害后,不会扩散到整个网络内部,能够有效防止网络病毒的传播。目前,多子网网关技术在档案信息网络安全系统中得到广泛使用。
2.4系统安全和应用安全策略
档案部门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一个特定的监督检测部门,特别针对档案信息系统进行安全监测,有效保护档案信息资源,对于重要的文件要做好备份,随时更新完善系统,是档案信息系统更加安全稳定。
2.4.1需要一种可以有效防止骇客扫描的工具,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网络机器设备进行扫描。一经发现骇客的行迹,就要及时改变网络结构以及系统结构,设置自动报警系统,在发现危险信号时可以立刻警示工作人员,采取相应手段进行防范,并根据网络安全数据调整档案网络安全策略,同时,还要对档案网络信息进行安全审查,通过相关软件自动形成日志,记录每天档案网络的运行状况。此外,在局域网的服务器、客户端,以及其他网络设备上安装监控系统,这样可以随时监控病毒,只要病毒入侵,就会立即启动自动杀毒软件进行处理,提高档案网络安全。
2.4.2档案系统数据的安全与否是档案网络安全的重要内容,占有主导地位。为了确保档案系统数据免遭恶意软件的攻击和篡改,就要通过数字证书以及提高密码等级等手段进行防止。与此同时,还要备份档案系统数据自动恢复文件,以便在档案系统数据受到恶意破坏后,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恢复,不会影响档案网络安全的运行。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对于档案信息管理人员来说,首要工作人员就是建立安全完善的档案信息系统,避免档案信息受到不必要的侵害。档案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培训,提高网络管理员的安全意识,在日常操作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一旦操作不当,档案信息系统就会遭受到骇客或者木马软件的恶意侵害,对档案数据进行涂改或者损坏,从而给档案部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减少档案信息的使用寿命。因此,相关档案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档案信息安全,不断更新网络安全系统,为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安全的论文安全论文参考篇三
煤炭企业放射源管理论文【1】
作为辐射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射源管理迎来了全新时期,为此我们从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等四个方面进行创新管理,四个方面相互影响,形成有效的创新发展能力,真正实现放射源安全管理。
1加强科学管理,实现管理体制的创新
(1)企业各级辐射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按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辐射安全管理程序,做好放射源管理。
对放射源管理要做到统一计划、统一培训、统一部署,形成有效的管理网络。
新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必须达到100%。
加大对放射源的日常监督管理力度,提高现场监督检查频次,规划执法程序,防止辐射污染事故的发生。
(2)强化人才管理机制,实现管理对象由物到人的转变、管理方式由强制到引导的转变、管理目的由单纯执行到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转变。
企业放射源各级管理人员应坚持“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原则,不盲目追求高学历,关键看能力,不仅看其技术能力,而且要看其道德操守、职业素养、团队意识。
2严守法律法规,实现企业管理体系的创新
(1)顺应管理要求,建立有效管理制度,强化基础管理。
一是加强放射源全过程管理制度建设。
突出强化放射源的源头管理,确保放射源终生受控。
二是健全辐射环境监测制度、辐射防护制度、辐射工作人员查体制度、放射性个人剂量定期监测制度,确保辐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三是加强辐射培训制度建设,明确辐射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从制度上堵塞无资质上岗的管理漏洞,增强企业防范作业风险的水平。
(2)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突发辐射环境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置预案。
定期开展辐射事件的应急演练,达到应急处置快速反应、处置过程合理有序和处置效果明显有效的目的。
做好应急演练的效果评价,找出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缺陷,逐步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各级辐射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积极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规范企业环境管理。
突出预防为主、领导负责、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思想,逐步提高企业的放射源管理水平。
通过各类管理体系的规范化程序文件建立和实施,逐步把有关放射源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升格为企业标准,用标准规范放射源的全过程管理。
3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管理手段的创新
(1)随着企业技术水平、仪器设备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随之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和未知因素不断增加,导致危险源和隐患呈现多样性与复杂性。
因此,要实现本质安全化、必须依靠技术进步,针对放射源使用过程及特点进行安全技术和新的生产工艺研究,努力提高装备水平和生产工艺水平,采用专家系统、模糊智能控制技术等预测并识别危险源,不断改进与完善监控预警系统,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
(2)在科技创新上,要着重解决放射源使用管理的难题。
对重点课题积极组织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活动,对有价值的创新成果,尽快转化成为生产力。
(3)借鉴采用先进科研成果和管理手段,增强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
加强放射源安全监管和自动监控网络建设,涉源单位要安装红外监控报警系统,确保对放射源的有效监管;所有放射源暂存库必须达到规划要求,即确保有“三保一器”(即保险门、保险窗、保险箱,警报器),执行“双人双锁”制度;放射源工作场所必须有警示标志,落实安全防范距离规定,工作人员必须配带个人剂量装置,确保工作人员安全;严格执行放射源进出台账登记制度,杜绝放射源流失隐患。
(4)建立放射源定位监测系统,在放射源各个使用环节进行全过程跟踪。
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防止放射源丢失以及放射源泄露,对放射源的丢失或者泄露提供报警信息。
系统的监测终端包含剂量率监测模块、gps定位模块、视频监控模块,能够实现放射源剂量率、定位数据以及视频数据进行全天侯自动采集、传输、存储,可以为放射源监管部门提供大量全面准确的检测数据。
实现对用源单位及各类应用场景放射源进行相关信息的数据采集,然后相关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为相关的管理机构提供信息化工作平台,使得相关部门随时掌握放射源的信息,对放射源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4加速观念转变,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
(1)应具有前瞻性思维,要正确认识做好放射源管理对企业安全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企业要树立起重视放射源全过程安全管理的理念,摒弃经济效益的提高是企业唯一目标的观点。
放射源应用企业要把放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充分认识到放射源管理安全与否直接与企业的和谐发展紧密相连,是对人类生存的环境负责,是对子孙后代负责,是对整个社会负责的头等大事。
(2)要实现从事后补救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
放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重特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预防控制、治理和整改上。
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降低危害事件的发生几率,同时可以降低企业成本,使放射源应用企业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企业的发展壮大的事业中。
(3)要实现由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化管理转变。
过去放射源的管理更多的是凭经验的积累,规章制度的约束等。
这种管理方式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当今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迅速发展以及产业分工的日益技术化,这一传统管理方式,无疑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应更多地依靠先进技术和专业化、职业化队伍来实施有效的监管。
(4)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创造全社会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理念。
以人为本,体现在放射源管理上,就是必须以保障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机为最高原则。
一方面,要利用广播、宣传栏和网络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载体向企业员工宣传放射源基本知识、辐射防护知识、辐射事件应急知识。
另一方面转变工作思路,培育全员安全文化理念,促使企业员工由被动接受管理到主动执行制度,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以期达到促进企业安全发展的目的。
5结语
安全的论文安全论文参考篇四
20__年度,__乡认真对照《粮食安全责任书》和__粮安办[20__]2号等文件精神,仔细分析本乡粮食生产现状和粮食安全形势,从粮食生产生产能力、早稻订单、粮食应急能力等四大方面查摆问题、研究对策、完善机制、强化措施,确保了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同时,在耕地保护等方面积极开展有益探索,持续开展以“无违章建筑、无计划外生育、无矛盾上交”为主要内容的“三无村”创建活动,为粮食安全工作提供了措施。具体做法为:
一、完善领导机构,配强工作力量。坚持把粮食安全工作作为事关百姓生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基石予以重视,确立行政首长负责制度,建立涵盖监测、预警、稳控、应急等各环节的工作机制,着重把握农田保护、市场监控干预和产能挖潜等重要环节,确保粮食安全。
落实耕地保护措施。通过乡村两级的联防联控,形成严防严控之高压态势;积极发挥国土规划的关口作用,守好最后一道关卡;发挥好村级巡查员短距离信息快的优势,实现动态式全天候管理。
三、开展创新探索,提供创新保障。在严格耕地保护,确保粮食安全上,我们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创新。其中“三无村”持续创建活动为杜绝违法建设、切实保护耕地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虽然,本年度我们在粮食安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十分有限”这一基本乡情,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仍将做出更大努力。同时十分期望区贸粮局、区农业局等相关部门能继续给与大力支持!
安全的论文安全论文参考篇五
一、基层单位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
1.1食品来源安全隐患大
一是从市面上购买的食品存在许多潜在危害。目前市场上多数农产品在生产中违规使用农药、兽药和违禁药物,禽肉、牛奶等食品中存在国家禁用的添加剂现象也十分严重。例如:一些违法生产经营者用有毒的甲醛发泡海产品;用有毒的化学品使水果保鲜等。另外许多食品经营企业缺乏必要的食品储运设施、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有机可乘。二是基层单位农副业生产水平低,自产食品存在卫生隐患。农副业生产多以基层为单位开展,其全程的安全质量监控难度较大。虽然非法使用违禁药物问题并不常见,但因很多基层人员不懂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超量地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兽药、饲料添加剂等,造成了土壤、植物的营养元素不平衡、残留物超标和环境的污染。
1.2食品安全堡垒不坚固
一是思想上不够重视,安全意识薄弱。一方面是基层单位驻地分散广,人员少,上级检查不多,单位领导不够重视。客观上导致部分基层单位的主管放松了对伙食管理的监督和检查,经常性地忽视了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对相关炊事员、采购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技能考核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由于生活、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长期按照自我保障的形式开展伙食,导致普遍不重视饮食安全,只满足吃得饱、吃得香。部分人员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从不关心,平时很少注重个人卫生习惯。二是炊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差。基层单位炊管人员普遍责任心不强,食材采购人员在采购时经常是只重数量不重质量,把食品采购当做任务来做,抱着“把钱花完,把东西带回去就行”的思想,食品安全事不关己。
1.3食品安全监管不完善
一是监管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监管人员素质不高。一般基层单位在军需和军械管理工作上会分别指派一名助理员负责,但涉及到食品安全监督,往往职责分工不明确,没有指定具体的负责人,出现问题时相互扯皮、推诿。有些基层监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监督检查也只是“走一走,看一看”,遇到问题发现不了,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二是食品安全监管经常性不强、力度不够。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经常性工作,食品从采购到加工都需要严格的监督跟班。但事实上,有些基层单位在食品监管工作中漏洞百出,监管人员跟班监督不到位,随机性检查,有些监督管理人员怕麻烦,对于发现的问题得过且过,不能及时有效的遏制有害食品渗透到单位中。三是监督管理方法单一,检测技术手段落后。目前,基层单位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上寸步难行,其原因之一是基础设施薄弱。多数基层单位食品检测设备相对不足,不少基层食品检测设施陈旧。
二、加强基层单位食品安全管理的几点对策
2.1安全采购、科学种养,保证食品源头安全
食品来源有外购食品和自产食品。一方面基层采购员在市场上采购时要认真负责,精心挑选。准确了解经营者营业执照是否合法,诚信度是否可靠,避免与不合法的经营者打交道;注意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时间是否超过安全食用保质期,以防购买假冒伪劣或是无国家卫生许可的商品;货比三家,分析价格是否合理,不要被“低价”、“促销”等现象所打动;清楚购买食品的来源渠道,防止有害食品进入单位。采购人员还要及时向经营者索取购物凭证,切实维护单位的权益。此外,对采购人员的监督也是不容忽视的,单位领导要经常性的对采购单据进行审核,并随机性的与采购人员一同去市场采购,保证食品来源质量良好。另一方面基层农副业生产要坚持科学种植、提高效益的方针,重点搞好人员培训,要请专业人员组织培训,进行实地教学,规范种植、养殖方法,改变传统的经验种植、养殖。还要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兽药和无污染的添加剂,应用有机肥无害化处理、配方施肥和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实用新型技术。积极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提供“放心肉”、“放心菜”,从农副业生产源头上控制食品污染,保障食品安全。
2.2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是抓好基层单位食品安全工作的前提,也是增强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要利用各种形式、各种机会,宣传饮食管理制度,宣传食品营养卫生知识,使大家了解、熟悉标准制度,懂得饮食管理知识,增强大家参与饮食管理的主动性。要充分利用多种传媒方式,开展食品安全案例警示教育,发布食品安全信息、曝光不合格食品及生产经营厂家,全面普及食品安全基本常识,掌握简单的食品质量识别方法,直观的让大家感受到增强食品安全意识的必要性。要从日常点滴入手,培养大家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在传染病传播季节或疫病流行期间,尤其要加强预防疫病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自我防病能力。还可以举办一些活动,例如组织安全知识竞赛,举办食品安全讲座等,以强化宣传教育成果。另外,更要把食品安全教育纳入基层单位的常规教育之中,通过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提高大家对食品安全的正确认识,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营造人人“讲安全”、“懂安全”的浓厚氛围,为搞好食品安全工作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2.3提高炊事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食品安全可靠
通过组织饮食专业队伍培训,加强炊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对饮食安全知识的学习。例如在食材的采购、运输与存储、食品加工制作、厨房餐具消毒、食堂卫生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避免一些不科学、不安全、不卫生的加工方法,从而提高食品管理的安全性。要强调采取多种方式对炊事人员进行培训,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阶段性的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培训的'效果。另外,基层炊事人员要把个人卫生和饮食要求提高,坚决杜绝食材洗不干净,餐具消毒不规范等现象的发生。要坚持烹饪原料从洗涤、切配、烹调到装盘各个环节,生熟分开的原则,无论对粗加工、烹调和冷荤加工都要坚决落实。炊事人员在加工和烹饪过程中,要做到投料准确,正确加工烹饪,减少营养成分损失,避免一些不科学不卫生的加工方法,从而提高饮食管理的安全性。与此同时,对炊管人员的思想教育也刻不容缓,从热爱本职工作入手,培养他们的工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切实把炊管人员的思想状况纳入单位经常性思想教育工作的一部分。
2.4提高检测水平,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提高检测水平,构筑食品安全“防火墙”。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其原因除了不够重视,组织机构不健全外,很重要的原因是设备落后,检测水平不高,要想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抓好技术培训,使食品卫生监督人员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完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仪器,开展食品检测。要配备先进的科学仪器和设备,以保证卫生检测的结果准确、可靠、快速、及时。对报废的设备应及时更换,不要“省小钱误大事”。特别是对舰艇上的各种饮食设备器材的改善,舰艇在远航前会储备足够的供给食品,以满足航行期间的饮食保障,由于舰艇仓内空气质量和通风条件较差,对航行期间的食材储藏设施要求较高,所以要经常性对舰艇上的冰箱、炊事灶、烤箱等设备进行检查维修,杜绝“图省事,怕麻烦”的懒惰心理,避免在航行期间出现各种突发状况。要在食品保障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好关,确保食品安全。一要注重采购环节。要严格控制原料来源,对原料的卫生质量、营养价值、有害成分含量等进行严格的检测,坚决杜绝腐烂变质,假冒伪劣等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原料进入厨房。二要注重操作环节。严格规范作业流程,在多数情况下,生产工艺配方、操作流程、设备条件、技术水平的不同,食品质量就会有明显差别,不能图省事,不耐心,要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三要注重储藏环节。食品与非食品分类存放,成品与半成品分类存放,短期存放与长期存放的食品要分别存放;冷藏食品,注意生食和熟食要分开冷藏;食物与杂物、药物要隔离;食品储藏室应配有相应的干燥、消毒等设备,基层单位还要搞好储藏室的卫生工作,防止因湿度、温度或者虫、鼠而造成的食品变质霉烂。此外,对于诸如舰艇等特殊单位的食品储藏,则要求更加严格,舰艇内部空间狭小,供给食材要严格分类存放,合理利用有限空间存储食品,对存放期限短的食材要及时食用,保证食材新鲜营养。饮用水要妥善储存,防止污染,保证水质要达标。远航期间,在遇到训练港口地时要及时更换,确保饮用水不变质,满足舰艇人员身体健康的需要。
2.5严格落实规章制度,抓好食品日常管理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安全管理有章可循,真正做到基层单位食品管理的安全化、规范化、制度化,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要严格落实饮食卫生制度。新进食材要反复检查,荤素食材要分开清洗、消毒;厨房、食堂应经常保持清洁,要有防蝇和洗手设备;厨具和餐具用后应洗净、消毒、放置有序;剩饭剩菜应及时处理,不提倡二次加工;二要严格落实分餐制。推行分餐制或自助餐制,防止疾病交叉感染,提倡文明就餐,改变单位传统的“十人一桌”的共餐现象,还要经常性抓好基层人员的就餐秩序,培养良好的就餐习惯,建立健康、文明、安全的饮食方式。三要严格落实炊事人员体检制度,加强炊管人员的卫生管理。要严格落实炊事人员体检制度,每季度体检一次,炊事人员体检合格后持证上岗。要严格按规定选拔和管理炊事人员,凡患有消化道、呼吸道传染病及皮肤病的人员必须调离岗位。四要严格落实食品加工制度。要规范食品加工流程,严格食品加工工序,防止污染和营养的流失,细心负责,自觉做到生、熟食品分刀、分板操作,食品要煮熟煮透,特别是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避免在加过工程中造成食品污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安全的论文安全论文参考篇六
通过以上对宿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资助体系概况分析,以笔者多年从事学生辅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现行资助体系的缺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概括:第一,关于经济困难的界定标准显得较为模糊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也是在当前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当中较为显著的问题之一。由于我国没有现行标准的家庭财产收入统计制度来对学生实际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因此可能实际状况与学校资助状况之间可能会存在一些偏差。在具体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由辅导员来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合理评估,并根据资助分配的原则来对其中的资助形式组织进行完善,并积极根据学生的背景信息来对资助状况进行调整。笔者通过对皖北几所高校资助体系构建的基本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一般高校会根据以下几方面状况来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合理评估,即学生自身所提供的政府部门有效支撑信息、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消费情况以及学费缴纳情况、同学或是教师对于学生日常经济开支的客观评价。这就造成部分贫困生提供的贫困证明可信度不高,由于数据搜集过程中差异性的存在,使得不少高校在对学生基本信息进行核实的过程中不免会通过背景信息来对实际信息进行认证,统一审查方法的缺失也使得民主评议程序在学生资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确切落实与体现。此外,整个评审过程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以及工作程序的简化都使得助学金平均享受的问题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助学金资助公平性的呈现。在发放监督方面,不少学生在拿到助学金之后并非用于学业补充,甚至伪贫困生的出现也使得高校资助体系的构建遭遇诸多困境。第二,国家助学贷款发放过程中也遭遇了信任危机在调查与分析过程中,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过程突出表达为两大方面的问题,其一就是由于风险管理的原因不少银行在助学贷款发放方面出现了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工作支持的力度有所下降;其二则是由于学生自身的诚信问题,欠款不还的问题频频发生,这些存在的因素都使得国家助学贷款在发放过程中遭遇了严重的信任危机。第三,勤工助学在待遇方面涌现出诸多矛盾对于高校贫困学生而言,勤工助学这一方式也有利于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甚至在树立贫困学生的自强自立方面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经济管理学院为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助学岗位支撑,并积极于校外建立了必要的助学基地,这虽然能够基本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问题,然而由于勤工助学在待遇方面出现的问题也使得这一方式在解决学生根本贫困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岗位数量的不足也使得岗位的需求层次相对较高,劳动报酬偏低。总之,通过“奖、贷、助、补、减”式资助体系的实施,使不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了必要资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经济困难对其接受高等教育的影响,减轻了困难家庭的经济负担,有利于高等教育资源的公平扩大。但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或其他奖学金)的覆盖面仍然过小,使得贫困生获奖学金资助的概率也较小,补、减这种无偿性的资助甚至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心理上的依赖感以及行为上的惰性,而且当前学校尚不灵活的教学制度也制约着学生的勤工俭学。
2、学生资助体系构建的路径思考
积极构建合理的高校助学资助体系,从各环节组成内容来完善助学体系管理的各项综合管理效应,以此来提升高校助学体系建设的有效性。高校助学体系构建其最终目的旨在更好地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经济问题,完成学业,体现高校助学资助体系建设的有效性,而这一主体作用的发挥也取决于助学资源利用的最优化,规范勤工助学管理,搭建多渠道助学平台等。第一,考虑资助的地域特色,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从助学资助的地域特色出发,无论是其中奖学金体系的构建还是学生助学贷款机制的构建都需要从绿色通道的建设方面突出高校对于贫困学生的助学资助制度,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为学生更好地进入社会提供最为牢固的助学资助体系。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济发达地区相对于相对落后地区显然制度不够健全,而这也是彰显地域助学特色的关键所在。具体到各个院校层次,应当针对其中的助学资助工程建设积极进行奖学金的分类处理和分类发放,根据不同的奖学金性质,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的政策倾斜,以主要财政转移作为国家助学资助实施的主要途径,而这就需要合理倾斜必要的助学资助政策,有效拓宽高校的资金收入来源,从助学资助等方面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避免“一刀切”模式。第二,突出助学资助环节操作的有序性也极为重要从现阶段高校助学资助的实施模式不难分析,学生、教师及学校之间的关系显然是固定不变的,而针对其中存在的管理与操作环节也是需要在资助体系构建过程中体现的重要内容。针对其中一些可变因素的分析,像是学生信息的真实性鉴别,以及学校助学资助标准的建立等,都应当在操作环节中得到有效落实。此外,一些老师责任心不强,可能将资助工作简单化和随意处理,结果就导致伪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使不该资助的群体获得了助学资助。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都应当从有序操作方面体现高校助学资助的公正与合理,切实提升高校资助体系构建的有序性。第三,奖学金设立范围和奖项要灵活高校奖学金及学杂费的减免是针对特困生或是经济存在困难的学生,因此针对奖学金的设立范围以及奖项设置方面也应显得相对灵活,合理突出奖学金制定的初中。因此,从各类奖学金制定的根本原则来看,奖项设置应当增设必要的单项奖学金以及新生奖学金等内容,此外,在扩大奖项额度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奖励范围的合理性,针对其中优秀的贫困生进行必要的特设奖项,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得更加广阔的学习资源。第四,建立政府p银行、学校、贫困学生及其家庭和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在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构建过程中,学校、学生以及银行之间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整体,因此有效的良性互动机制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有效推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有效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实施中我们需要关注各主体关系之间的一致性,突出互动关系构建对于国家助学贷款各项工作的积极的促进作用。贷款学生还款信誉需要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的保证,政府、高校及社会要做好就业指导及扶助工作。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标准,这一比例的划分需要考虑到学校自身需要承担的风险,同时还要从学校的发展角度来突出互动机制建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笔者通过经管学院的实践,沟通学校、银行、贫困生家庭以及社会资源,利用学校学生的广大社会关系、信息资源等优势,展开对贫困生及其家庭的多方位社会扶助实践,成功地帮助了贫困生家庭脱贫致富,取得了良好的开创性效果,因此这对统一规划高校助学体系的构建本身就有重要意义。
3、结语
皖北地区地方高校必须努力将教育、管理、服务结合起来,努力克服苏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劣势和地方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中的困难,将经济资助和家庭脱贫相结合,构建多位一体的多元化贫困生资助体系。
作者:彭夏夏单位:宿州学院
安全的论文安全论文参考篇七
国际经验表明,一国对粮食安全的关注重点和政策目标会随着本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20_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是中央借鉴国际经验,适应国内资源环境条件、粮食供求格局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的方针。
我们看到,发达国家一般不存在突出的粮食数量或供给安全问题,对粮食安全的关注重点主要是粮食价格稳定和贫困人口的粮食安全。对他们来说,更强调粮食的营养和价格的稳定。人均农业生产资源稀缺的国家,除了对本国消费中关键的农产品(如大米和土豆等)实行高度保护以维持较高的自给率外,对其他农产品更注重通过国际贸易为本国居民提供充足和多样的食物供给。
两个重要关系和四个重点工作
而中国要构建和实施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处理好两个重要关系:一是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二是在保障当期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
当然,还要着重抓好四个重点工作:
一是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进一步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
二是要调动和保护好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主产区政府抓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可得实惠。
三是要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责。
四是要高度重视节约粮食。浪费惊人的现实要求节约粮食,着重解决收储、销售、加工过程中的粮食浪费问题,形成节约粮食的良好风尚。
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那么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呢?
一是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挖掘潜力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要注意适度和有序,实现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的同步增长。
政府的主要责任,一方面是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落户,为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是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发育农村土地市场,引导耕地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要持续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和改善粮食基本生产条件。
二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应改变不计环境成本追求粮食增产的做法,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要制定科学严谨的重金属污染土地的种植标准,对污染严重、确实需要退出粮食耕作的地区,要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保证农民的就业和收入不受影响。实施土地质量保护专项补贴制度,对自愿休耕、调整结构或限制化肥农药使用的农民,给予奖励补助。
三是要提高耕地质量和水平。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试点等项目实施范围。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减少农业耕作对土壤层的破坏。鼓励和引导农民采用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土壤改良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进行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高稳产高产农田比例。
四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要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落实灌排工程运行维护经费财政补助政策。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
五是加强农业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以分子育种为重点,加强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开发;以农业物联网和精准装备为重点,建设农业全程信息化和机械化技术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种创新体系,推进种业人才、资源、技术向企业流动,培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机械化生产的突破性新品种。强化农村基层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发展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涉农企业等服务组织,发挥经营性服务组织作用,为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服务。
六是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调控体系。国家启动目标价格,让市场供求来决定粮食价格。20_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综合运用储备吞吐、进出口调节等手段,保障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基本稳定。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鼓励符合条件的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粮食政策性收储。
另外还要合理利用国际资源和粮食市场。研究制定国际贸易战略,加强进口规划指导,优化进口来源地布局,建立稳定可靠的粮食贸易关系。加强进出境植物检验检疫,打击粮食走私行为,保障进口粮食质量安全和国内产业安全。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油等大型企业。探索建立农产品国际贸易基金和海外农业发展基金。
七是强化粮食生产发展支持政策。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按实际粮食播种面积或产量对生产者补贴试点,提高补贴精准性、指向性。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支持地方开展耕地保护补偿。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商品粮生产大省和粮食生产大县的奖励补助,鼓励主销区通过多种方式到主产区投资建设粮食生产基地,承担完成国家粮食储备任务。加大保险支持力度。提高中央和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
安全的论文安全论文参考篇八
摘要: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关键,社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决定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推动世界的是摇摇篮的手。”自古以来,人们就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
关键词:家庭教育;成长;影响
如今的父母认为,生养一个孩子,让他好好学习都是为他好,能够找一份好的工作。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真正觉悟的父母的爱,应该是我们对自己的小孩没有期待,不管他怎样我们都爱他,我们尽己所能,但不要求他。下面我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家庭教育是不可以完全以孩子为中心的,应该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地位去陪伴孩子成长。如果以孩子为中心,他就会在溺爱中成长,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我们这一代,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生,读书是唯一的出路,有的孩子在读书阶段,什么都不做,只要你在学习,家里的电视开静音,一家人只看图片,或者戴耳机。本来读书是一件重要的事,但是试问,毕业后还会遇到工作,成家、生孩子等重要的事情,每个人都要去考虑你的感受吗?我们只能适应社会,越早适应,今后受的苦越少。
孩子从有行为能力的那一刻开始,就必须鼓励和引导孩子学习独立性,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自理自立的好习惯。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所以自己成了孩子的ceo,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在补课,奥数,画画,大点了加上语文,后来又是英语,等等,一个周末,1天半补课,1个假期,1个半月补课,成天只学习,不用做家务,不和同龄孩子耍,孩子小,没有反抗,一旦到了青春期,有自己的意识加上荷尔蒙作祟,突然变得很暴躁,父母的任何话都可能成为激怒他的理由。
孩子要求得到的东西,家长要有原则性地衡量是否可以买,是否有必要买,买了有什么作用。盲目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无疑是害了孩子。有的父母觉得只要孩子考得好,几百上千的条件都能够满足,殊不知,父母的钱也是风里来雨里去,用汗水换回来的。
在我上课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总是迟到,也不是非要迟到很久,就是那么两三分钟。其实这个和父母的教育有关,比如有的父母给孩子在课外报培训班,马上上课了,心情一不好,不去了,家长马上给老师打电话说孩子不舒服,说把课程换到明天。孩子觉得原来所有事情可以靠父母一句话就够了,于是动不动就不去上课。久而久之,他就没有了纪律观念,学校的课也就不重视了。他认为父母会帮自己的,迟到,甚至逃课、旷课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了。
有手机的学生,根本不会去听老师讲的知识,很容易成绩下降或成绩较差。迷恋网络玄幻小说、打网络游戏……极易上瘾,根本无法控制,甚至肆无忌惮,完全陶醉在虚幻的世界里。上课昏昏沉沉,对枯燥的学习更是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凡是出现成绩突然下滑、厌学、逃学、辍学的,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几乎每节课,我都可以发现边听课边玩手机的人,讲的重点也被忽略。一定要帮助孩子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孩子学习才会有动力。情商、逆商比智商重要,要会化解自己的情绪,照顾别人的'情绪,培养孩子的精、气、神,父母一定要成为孩子的人生导师,能够为孩子解读孩子犯的错。
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很听话的孩子,之后变得叛逆、厌学,主要原因就是家长有恐惧心理,总害怕孩子以后不成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他身上,因此对他期望值高,要求高,管得太多太死。这样的教育违背了人成长的规律,使孩子头脑知识多了,空间少了,智慧少了。同时由于压力过大,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应从这样的教育误区中走出来,使孩子走上正常轨道。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要努力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父母。
参考文献:
[1]张秀平.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影响[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1).
[2]李阿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d].江南大学,2008.
[4]安丽琴.如何开展家庭教育[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一)[c].2006.
安全的论文安全论文参考篇九
为坚决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实施和执行,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方针,严格消防监督管理,加强消防管理力度,防止火灾发生,减少火灾损失,保障(简称本社区)的正常生活秩序及人员、财产的安全,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武汉市地方消防安全法规的要求,特签订本消防安全协议书,具体约定如下:
一、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消防责任界定原则,甲方将本社区属乙方购买所有或居住的住宅房屋范围的.消防安全保障工作分割委托给乙方负责。
二、甲方责任义务:
1、负责本社区消防安全防范的组织工作,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和消防逃生演习活动,定期安排防火检查,对火灾隐患及时上报或整改。
2、负责本社区公共消防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贯彻执行各项消防管理规定,认真落实安全管理措施。
3、负责在本社区发生火警时及时组织扑救和协助政府消防部门进行消防灭火施救工作。
4、其它作为本社区物业管理企业所应承担的消防责任义务。
三、乙方责任义务:
1、积极支持配合和参加甲方组织的消防安全防范活动,自觉培养消防意识宣传消防重要性。
2、不在所属住宅房屋或车辆内贮藏保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3、不违规使用电器、不超容量用电和不违规使用液化气、管道煤气等燃气具。
4、教育和培养家庭成员特别是小孩学习消防逃生技能、会报警、不玩火和不燃放烟花爆竹。
5、遵守装修工程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6、在有火警紧急情况下能冷静准确向119报警并灭火、指引和协助他人逃生。
7、其它作为本社区业主或住户所应承担的消防责任义务。
四、甲乙双方对上述各项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义务应认真执行,若有违反,承担相关法律后果。
五、本协议未尽事宜,可由双方约定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六、本协议自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
安全的论文安全论文参考篇十
终身学习是指人的一生持续不断地学习并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
就图书馆馆员而言,有权利和义务去获取其终身所需要的知识及技能,以适应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或自身岗位工作的需要。
1.1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
无论是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还是图书馆发展的内在需要,对图书馆来说,汲取新知识绝不是传统作用上的一次性学习活动就能完成的,而要通过一个持续性的有目标的学习过程。
终身学习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全员普及性的学习主要围绕各项新技术,如计算机、通信、网络、多媒体等技术以及图书情报学知识的获得和更新。
第二,岗位性的定向学习,主要针对不同岗位的专业人员.如信息技术人员要不断跟踪新的信息技术,以便图书馆信息系统能及时升级更新适应信息网络化社会的发展;信息加工人员要学习各种新的文献加工;信息检索咨询人员要学习各种新的检索技术,提高咨询水平;行政管理人员则要学习新的科学管理思想与管理策略。
第三,培养具有创新科研能力的研究人才,主要培养高效信息人员,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增强科研新能力。
1.2现代社会的客观要求
据有关研究机构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期毕业的大学生到1980年,所学知识已经逐渐老化,90年代的大学生毕业时,在校所学的知识就需要更新。
同样,图书馆专业队伍的知识老化也不例外。
目前承担图书馆工作的多数人毕业于20世纪80年代,这部分人中一些担任着图书馆的管理职务,一部分人已成为图书馆的专家学者,对图书馆发展具有一定导向作用,然而这部分人在校学的是传统图书馆学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发展,因此,尽快调整知识结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对他们至关重要。
2.1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是各种良好人格特征的完美结合,表现为个体人格结构中知,情,意,行诸方面的均衡发展。
终身学习是健全人格的内涵之一,也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健全人格是终身学习素质的外在表现,是终身学习的目的,二者相关联系、互相推动。
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传播人类文明,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
作为图书馆馆员要肩负这一使命,就必须通过学习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坚定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品格,培养创新人格,这是构成图书馆馆员健全人格的第一要素,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图书馆馆员必须具备的人格要求。
2.2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的核心是图书馆馆员在职岗位培训。
它的类型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既有研究型,也有针对工作环节的专题型;既有围绕新技术、新标准的`学习型、也有交流经验,畅谈心得体会的研讨。
第一,现代技术培训。
利用计算机网络远程化教育是世界范围公认的继续教育的有效模式。
调查报告表明:计算机网络教育可以节省40%的时间和30%的费用。
目前大部分图书馆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还有不少图书馆开展了计算机网络管理。
这就为在职培训创造优越的技术条件,为推动在职培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它不仅能够适应图书馆馆员的学习个性化,还能提高其主观能动性。
第二,人才结构整合。
这种在职培训是图书馆内部的局部培训,它是合理搭配人才结构,优化组合人才的培训。
我国长期以来的“师徒制”就是其中的一种模式,在图书馆内部体现为学科互补型、年龄搭配型、智力思维契合型等。
知识结构不同、学科门类不同的馆员相互搭配在一起,能够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能够建立起科学的比例关系,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框架。
年龄差距的馆员相互搭配在一起,就如同传统、现实与未来的交流,具有历史的延续性、现实的适应性和对未来的前瞻性。
智力思维不同的馆员相互搭配在一起,能够形成复合思维的人才群体。
以古籍整理为例,年长者的专业理论水平,具有了准确辨别文献的实践能力,而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解决文献开发,又需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年轻人员的参与,他们优势互补,既在专业上教学所长,又推动了计算机管理在古籍管理领域的实现,这种在职培训简单易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与培训结构合作。
合作途径大致可分类:一是图书馆可以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培训教师定期来馆进行讲学、咨询、研讨、学术交流。
二是图书馆经常向培训机构提供所需信息,传达实际状况,然后由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进行策划设计,并因需施教。
三是图书馆与培训机构商定学术主题,相互探讨、评价、总结经验、共同完成研究报告和论文。
2.3自我培训
所谓自我培训,是指组织创造出有利于学习的环境与资源条件,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设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需要的资源,自己选择学习策略,并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这是在脱离学校教育的条件下,由学习者完全独立进行的,即指学习者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自己所规定的学习任务。
它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激发独立自主意识,发挥主体能动性与创造性,最终落实到创新学习上。
只有善于进行创新学习的馆员才能表明他们真正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主要标志,就是让馆员能够自如地开展自学;而只有自学,才会使馆员享受到“终身学习”的乐趣。
[1]赵家骐.树立终生教育理念[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8.
[2]毕玉修.高职院校图书馆馆馆藏分析与建设: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2.
安全的论文安全论文参考篇十一
1、上坟不烧纸,献花表哀思。文明搞祭祀,无火过清明。
2、上坟烧纸慎用火,别因祭祖遭横祸。
3、讲文明,树新风,文明祭奠!
4、清明上坟莫烧纸,栽花种树祭故人。
5、清明祭先祖不忘前人泽被,慎火护山林常使后人蒙荫。
6、清明祭奠做文明人,只送鲜花纸不焚。
7、烟火污染环境,鲜花环保芬芳。
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祭祖只献鲜花礼,不焚香火文明人。
9、文明祭祀,防火保林!
10、烧香烧纸皆陋习,文明祭祀应牢记。
12、清明时节雨纷纷,网上行人欲断魂。博客片语寄相思,逝者已斯生者思。
13、平安清明,安全第一。
15、鲜花祭故人,春雨现哀思。
16、清明祭奠先人,不忘环保消防。
17、清明时节泪花飞,祭奠香炉烟雨忙。手捧礼花献英雄,焚烧断魂燃灵堂。
18、我邀天弓发雪箭,千丈白绫祭亡魂。
19、清明时节寄哀思,鲜花一朵告天知。
20、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祭奠先人,骨肉情深;鲜花一朵,告慰亲人,改变陋习,祖先欢欣。
安全的论文安全论文参考篇十二
[摘要]中医是我国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教育教学模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就过去的传统中医教育教学模式来看,我国现阶段的中医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成就,但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中医教育教学想要取得更好的效果,还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把握好前进的方向。
[关键词]中医;现代化;发展;教育教学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传统的中医学也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医学主要是对人体的疾病进行诊断和预防,对促进病人的病情康复有着独特的研究方法,是我国人类在医学上取得的一项重大进步。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中医学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多的优秀成就,获得了人们的一致好评。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学的人才也是层出不穷,为我国的中医学发展壮大了队伍,中医教育教学的发展模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医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时间悠久,从建国初期开始,我国的中医教育教学是模仿前苏联的医学模式,但是由于当时主要强调学科体系中各学科单元或领域的分化,使得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障碍,缺少基础的学习也脱离了临床的教育,不利于中医学人才的培养。但在近几十年的中医学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中,我们取得了重大的进步,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主要以师承式教学模式和主流教学模式为主。就我国目前的中医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中医教育教学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取得重大的突破。
(一)教育教学模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在我国过去的中医教育教学模式发展中,主要呈现出的是单一的发展模式,不能准确地反映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但自从赫尔巴特提出了“四段论”的教育教学模式之后,经过不断的实践和长期的发展,其他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层出不穷,打开了中医教育教学模式发展的新思路。尤其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思想加之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医的教育教学模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现象。从而使得中医学的教育教学模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二)教育教学模式由归纳型向演绎型发展
随着中医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形成的发展模式也越来越多。由归纳型向演绎型发展,也是现在中医教育教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归纳型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是强调从以往的经验中总结和归纳,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而演绎型教育教学模式与归纳型教育教学模式不同,主要强调的是以科学理论为前提,从假设出发,之后再对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形成一个思维的演绎过程。就归纳型教育教学模式来说,是来源于对经验的总结,难免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在很多细节方面不能证实自己的观点。而演绎型教育教学模式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够满足自己的教育教学思维,建立自己完备的教育教学模式体系。
(三)以“教”为主转为重“学”为主
中医教育教学要从学生和老师两个角度去考虑,而在过去的传统中医教育教学模式下,往往忽略了二者何为主体的问题,一味地以老师的教学为主,而忽略了学生是如何去学习的。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才渐渐地体现出来,现代的教育教学开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地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现代的中医教育教学模式中,能够制定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得中医的教育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转为重“学”为主。
(四)教育教学模式日益现代化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和不断变化,互联网已然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浪潮。中医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在逐步地走向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医教育教学中运用电脑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新趋势,使得教学方法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教学条件更加人性化和现代化。在中医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越来越多地注重引进新的技术和开拓创新思维,现代化的发展为中医的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使中医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能够更好地结合时代的发展特征,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只有不断地总结过去的经验,并且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才能使中医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重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武君颖.关于创新中医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5(25).
[2]刘江亭.简析中医药人才培养中教学模式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
[3]郑守曾.中医教育教学模式发展趋势展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