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舞龙舞狮心得体会(案例17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评估自己学习和工作成果的方式。在写作心得体会时,可以先梳理自己的思路,做好提纲,并逐条罗列出所要表达的观点和结论。每一篇心得体会都是作者通过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进行总结和概括的,值得一读。
舞龙舞狮心得体会篇一
正月十五元宵节,听姥姥说外面会有舞龙、舞狮的表演。我很想去看,就缠着姥姥带我出去玩。
一出小区,外面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我和姥姥艰难地在人群里穿行着。这时我隐隐约约听到有打鼓的声音,循声找去,只见曹丞相府外围了一圈厚实的“人墙”。小孩子们站在车上或骑在大人脖子上看得津津有味,大人则伸长了脖子往里张望。我更好奇了,一心想去探个究竟,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钻进人墙,站到最前排。只见一些老头老太太在一旁敲锣打鼓,两只狮子在中间跳来跳去。这两只狮子长得很好看,眼睛又大又圆,特别精神,血盆大口一张一合,下面挂着柔软的胡须。两只狮子一金一银,因为头太大,占了整个身体的四分之一,看起来有点笨。
我正在打量两头狮子,金狮却大摇大摆地向我跑来,猛地冲我摇晃笨重的头,大眼睛瞪着我,我吓了一跳。狮子得意洋洋地走了。“这狮子真淘气。”我想。一会儿金狮后脚一蹬跳上了高台,银狮随后也跳了上去。金狮跃跃欲试,直起身子纵身跳下来,顺势叼走了红绣球。台下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掌声,还伴随着阵阵叫好。金狮落地后摇头摆尾,叼着红绣球向银狮炫耀。银狮有些害怕,在台上犹豫,观众给予银狮掌声鼓励,银狮壮着胆子站了起来。“扑通”,银狮的头栽了下去。人们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谁知银狮又安然无恙地站了起来。原来它根本没有跌倒,是在跟观众开玩笑呢!金狮也纵身跳了下来,两只狮子在地上扭作一团,引得人们捧腹大笑。正当精彩的时候,姥姥来叫我,说该回家吃饭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一路上,刚才舞狮的情景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实在太精彩了。同时,我不得不感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真希望时间可以倒转,我真想再看一次舞狮。
舞龙舞狮心得体会篇二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春节舞龙灯一直是中华民族流传许久的民间传统。
清丽隽秀的江南小镇,是承载着我童年回忆的地方。每逢过年,我最盼望的就是回老家,看舞龙灯,和同龄的玩伴成群结队地吃着冰糖葫芦、举着棉花糖,欢快地挤在一片锣鼓喧天中。换上喜庆彩衣的人们举着龙,轻轻一挥,那龙便活灵活现地随着他们的步伐摆动,一蹲、一起、一跑,就做出了“金龙喷水”的动作;竖起柱子,带领龙身一跃,这叫“双跳龙门”;两条龙交错着追逐彩球,一龙高耸腾跃,一龙低卧盘旋,便是最为经典的“二龙戏珠”……我们跟着龙灯跑着,闹着,大人们围着拍手叫绝,镇上的鞭炮声和人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
舞龙的热闹欢快景象从那时起,在我心中留下了美好的、难忘的回忆。
可是不知从何时起,舞龙的人数越来越少,人们似乎也不再热衷于欣赏舞龙了。少了那支激情澎湃的舞龙队,街上似乎冷清了不少,年味儿也淡了许多。
去年春节,我又听到了那熟悉的的喝彩声和锣鼓声,走近喧嚷的人群中,定睛一瞧,是表哥和一群年轻小伙在排练舞龙!他们配合默契,龙灯在他们手中变得灵动而生机勃勃,只见龙腾翔跃、蜿蜒波动,依旧是那些熟悉的招式,却多了份朝气与活力。这条龙活灵活现,双眼炯炯有神,摇摆中的长长身躯更是气势磅礴。一旁指导的大伯笑呵呵告诉我,“这两年传统文化成了潮流,镇上的年轻人赶着来报名,他们还拍了视频发到网上,世界各地的人都能看我们舞龙啦,听说咱们舞龙队还成了网红嘞……”
透过大伯眼中闪烁的光芒和舞龙小伙们热情的表演,我似乎看到了小镇人们的美好生活,看到了民俗的传承和发扬。舞龙的民俗代代相传,岁岁年年传递着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华美的龙灯之所以重新散发光彩,是因为年轻的力量用了一种别样的方式,让所有人看到,我们是龙的传人!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舞龙灯,将不再只是回忆。
舞龙舞狮心得体会篇三
我又一次,有幸看到舞龙。
那是去年的春节,已好久没去一回外婆家了。我认为那里才能找寻到这个城市仅存的年味。巷子里华灯高照,喧锣打鼓,热热闹闹,父老乡亲们围在巷口谈天说地,拉扯家常。晚上八点左右,“舞龙”队伍出动,在华灯的映照下翩然起舞:时而似洒脱长龙,藏匿云端;时而又盘龙四望,着实夺人眼球。
小时候,我是看过几次舞龙的。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时的我,将这“长龙”误以为是真正传说中的神龙呢。外婆给我讲龙太子的故事,让我对这“长龙”充满着遐想,每回都要挤在人群中观看,边看边欢呼,那真叫一个“热血沸腾”!
阿舅是舞龙的好手。每回春节,“村长”总要来请阿舅去呢。他长得并不是很高,但极壮实。小时我看过几次阿舅舞龙的样子,虽挺久远了,但是还是让我印象深刻。
一阵敲锣声把我的思绪拉回来。只见一条“长龙”从人海中快速地穿了出来,势如破竹。远远便看到阿舅在舞龙头,他们高举着明火如炬的龙,在场地里游走着。顿时,尖叫声,拍照声响成一片,巷子里沸腾了。阿舅卖力地抖动龙头,“长龙”升空了,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有着一种势不可挡,冲向夜空的气势。
我霎时便看呆了,那条浑身金黄的长龙已不再是茶余饭后取乐的道具,而是人们欢度佳节的寄托,是大家团结一心的体现,更是所有人对春节的美好期愿。而那条长龙,不正是我们蒸蒸日上的中国吗?这龙,已不再是一条被人操控的假龙,而是一条有神、有魂、有魄的中华龙。
舞龙仍未停止,阿舅率领整个舞龙队更是健步如飞。我激动地大喊鼓掌。随即,鼓声一阵高过一阵。在鼓声中,龙越升越高,终成盘龙。倏地,鼓声戛然而止,威龙站立在天地之间,气吞山河!
舞龙大会精彩落幕。
那飞扬的长龙,矫健的舞龙大师们永不谢幕。
虽春节已过,但耳畔仍响起喧天锣鼓!
舞龙舞狮心得体会篇四
今天,老爸妈妈带我去看舞狮。第一个出场的队是广西队,舞狮队有打鼓的,敲锣的,他们在旁边。狮台上一个拿着彩球,另外四个人戴上狮子的头,有红色狮子、金色狮子和绿色的,狮头上的眼睛还会眨巴眨巴,很逼真。舞狮的人要翻跟头,还要逗狮子。表演出狮子的人要模仿狮子的动作扑、跳、滚,还要跳上比人还高几米的台子和柱子,在柱子上跳,那个舞狮人骑在狮子的背上,你别说我也会,他们可是站在高高的柱子上表演的呀!
表演精彩时候观众都会给他们热烈的掌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江西队,是因为他们的表演很精彩。我一共看了四个节目,因为明天还要上学,所以我吵着要回家。舞狮表演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真是难忘的一个晚上,难忘的.一次表演。
舞龙舞狮心得体会篇五
今年的大年初一,听说在镇府有狮子舞表演,我就非常兴奋,刚吃完中午饭,就迫不及待的叫爸爸带我去看。
到了镇政府,虽然天上下着毛毛细雨,但观看的人还是很多,我和爸爸占据了位置后不久表演就开始了。共有十只狮子子分成东西两队,有红的、黑的、黄的,颜色和形态不一,随着后面震耳的锣鼓声舞开了。舞狮子子的人十分卖力,舞的非常逼真,时而站起,时而趴下,头不停的摇动,眼睛一眨一眨,尾巴也一摇一摆的,赢得人们热烈的掌声。
到了精彩的采青了。采青是用一条红绳子,间隔的绑上一些红包,最后面是用生菜、桔子和一个大红包绑在一起,从楼上一段一段慢慢地放下来,舞狮子子的人要用凳子叠起来或用梯子,边舞边爬上去,在舞狮子子过程中慢慢地“吃青”。只见各只狮子子在“青”面前愉快地舞动,突然的一跃而起,将“青”一口吃掉,到最后,吃掉生菜后将它咬碎,洒向周围。我问爸爸这是什么意思?爸爸说:“生菜和桔子就是“生财”、“大吉”的意思,洒向周围就是将这些愿望送给大家。”
舞狮子子表演就在高潮中结束了,留给了我们无穷的回味与快乐,我也知道了舞狮子子表演作为民俗的'含义:国泰民安,吉祥如意!
舞龙舞狮心得体会篇六
放假了,同学们回家的回家,玩的去玩了。唯有我们学院舞龙舞狮队的队员们还在每天坚持训练,一天两练。
高高的条凳架在半空中,领师员握着绣球引导着一对霸气十足的雄狮在两米多高的条凳上上下窜跳,忽上忽下,时而站立,时而下俯。
因为和我搭档的狮头出去比赛了,我只能在一旁看着大家训练,心里实在是痒的厉害啊.........
说实在的,我们可以说都是各个省、市中优秀的运动员聚集在一起的。而龙狮队又是从这些人选出来的优秀者,看来练好龙狮也不容易了。这是真话,不管武术在好,两个人要是不能把劲合到一起,个人在出色也是白练了。
舞龙舞狮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其中孕育着中华文化。我越来越开始喜欢舞龙舞狮了,虽然这个假期不能全力投入到练狮子上,但是我们着对狮子一定会保持龙狮队中的第一狮!
舞龙舞狮心得体会篇七
舞狮,是中国民族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表演者在锣鼓声下,装扮成狮子的模样,作出狮子各种各样的形态动作,给人们展现出一副活灵活现的样子的。
舞狮的起源,传说不一。神话传说以前山中出现狮子,下山吃掉村民,后来有村民杀掉了狮子,模仿狮子的形态而形成了舞狮:亦有传说是村民制作了纸扎的狮子和用锣鼓驱走年兽,演化成了舞狮。
而至今的舞狮主要分为南狮和北狮。近年也有将两种狮子合二为一,主要用南狮的狮子,北狮的步法,被称为“南狮北舞”。
“咚咚当当”……锣鼓声敲响了,舞狮表演开始,只见一只红白色的“狮子”跑了出来,先是在周围走一转,像在跟人们迎宾,然后向前奋进,不到十秒,来了个“踩梅花桩”,跳上了桩子,接着,来了个“高台饮水”…..看着那些惊险的动作的,我不惊为“狮子”担心。最后,到“采青”这部重头戏了,而“采青”象征吉祥如意,如果没有了“采青”,那“狮子”所演的戏就没有意义了。“狮子”先是眨眼和扇耳朵,随后快速地跳上的高台,踩上桩子取到了“采青”。“狮子”的精彩表演让全场观众热烈的鼓掌,而我也忍不住为“狮子”而拍掌的。
观看完舞狮,使我精神百倍,变得神采奕奕。而“醒狮”就是狮子一年四季都在睡觉,到春节期间,要点睛唤醒狮子,狮子醒后要敲锣打鼓在乡间行走,寓意驱赶各种害兽以及邪魔妖道,保四方平安与发达。
舞狮的文化价值意义深远,希望这种民族艺术能继续传承下去。
舞龙舞狮心得体会篇八
狮子舞,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子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狮子舞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子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子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子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子子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子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子舞以表演“武狮子”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子”。小狮子一人舞,大狮子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子子头,一人弯腰舞狮子子身和狮子尾。舞狮子子人全身披包狮子被,下穿和狮子身相同毛色的绿狮子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子子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子极为相似。引狮子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子。狮子子在“狮子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子舞以表演“文狮子”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子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子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子子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子被而舞。和北狮子不同的是“狮子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子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子”,广州、佛山的“大头狮子”,高鹤、中山的“鸭嘴狮子”,东莞的“麒麟狮子”等。南狮子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子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子”。黑须红面狮子,人称“关公狮子”,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子,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子”。狮子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狮子舞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舞龙舞狮心得体会篇九
舞狮子,舞龙是我们过年要举行的一个项目,今天我们又看到了舞狮子和舞龙。
今天,爸爸单位上组织了舞狮子,舞龙,我可高兴了,早早地起了床,刷了牙,洗了脸,吃了饭,便和爸爸就赶到了办公大楼,正好赶上了舞狮子的时间,这些“狮子”“龙”可爱极了,和以前的“狮子”,“龙”不一样了。
现在的“龙”,“狮子”更可爱了,我和爸爸一直跟着“龙”和“狮子”,越看越开心,最后在我们家那里结束了。
爸爸说明年他们还要来,我真希望明年快点来到!舞狮子,舞龙真好看真让我难忘。
舞龙舞狮心得体会篇十
7月17日我在路上看到一家酒店开业,他们请来"金龙舞狮团".
鼓声一响,有一条金黄色的舞狮像哥哥,还有一条红色的舞狮像妹妹.两条狮子你亲我,我舔你,你给我抓痒,我给你抓痒,真热闹。一会儿,哥哥好像对妹妹说:“看好。”说完就到用六张桌子筑成的三角形的山上,它站在最高的地方,把身子抬起,头往下一沉,上身掉下来,就像从悬崖上掉下来一样。妹妹也大着胆子上来,它们还换位子,一起下去。
舞龙舞狮心得体会篇十一
“咚咚锵,咚咚锵。”这是哪儿传来的锣鼓声响,敲的何等激烈呢?咦,怎么了发生什么大事了,马路上的行人咋人山人海了呢?现在才刚到吃饭的时間,这些人都记着干嘛去呢?“?”在我的心头油然而生,我的好奇心越来越强,我不顾上吃饭了,便放下饭碗,与外婆一起随着人潮来到了一座庙会里,锣鼓声越来越响了,就在这里面。哦,我以为干什么呢,原来就是元宵快到了,“舞狮”耶!我跟着外婆慢悠悠的来到里面,哇,里面金碧辉煌,烛火通明,四面八方的村名们也都来观看表演舞狮子。放眼望去,站在火烛前的一排大汉都是干什么的?手里拿着锣鼓等乐器,“咚咚锵,咚咚锵”大汉们开始奏乐了,只见三个老头儿,两个穿着花花绿绿的裤子,而另一个则是手里拿着红球,也就是狮子球。开始舞狮了,两个穿着花裤的老头钻进了狮体,裤衣刚好合身成了只大狮子,鼓声锣声撮合在一起成了舞狮声,人拿着狮球吆喝了一声,狮子就跟着狮球跑了起来,狮子好像怒火了,双脚在地上蹬得地动山摇,接着便是前面双脚抬了起来,然后就追着狮球奔个不停,好像在说:“这球本来就是属于我的,快还给我!”最后就直接上去抢了,可人却偏不给,还说:“如果还给了你,那么你就得和我好。
于是狮子就答应了。人就牵着狮子,来到佛殿的老爷(佛)的面前拜了三拜,也不知道干什么,难道是想让老天给他们做约定。哈哈!猜不透哦猜不透呀!
看了这个舞狮,我想起了儿幼时与伙伴钻在被窝下一起舞狮,那时还小也不知是啥一回事,就学着大人一起舞着舞着,转眼間便长大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有点好笑!哈哈!
舞龙舞狮心得体会篇十二
过新年呀,咚咚咚咚锵,喜洋洋呀,咚咚咚咚锵,鞭炮声声锣鼓响,咚锵咚咚锵!大街小巷喜洋洋呀,幸福的生活甜呀甜又香,咚锵咚锵咚咚锵!
今天是正月十六,我和妈妈一起去看舞龙舞狮的表演。我们在路上遇到了宋梦博和她的妈妈,我们一起往前走。到了滨河公园的大门口,表演的人很多。他们都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有的`在敲锣打鼓,有的在扭秧歌,有的在舞龙舞狮,有的在耍旱船,有的在抬花轿,好热闹啊!宋梦博的妈妈为我在旱船旁边照了一张像,还为我和宋梦博在大鼓旁边合了一张影。
我们玩了一会儿,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舞龙舞狮心得体会篇十三
国庆长假里,我和家人一齐到柳城崖山景区旅游,观看了一场高难度的杂技表演dd梅花桩舞狮。
一只活灵活现的绒狮dd由两位专业演员扮演。“狮子”在一旁“抓腮挠背”,他的正前方就是由铁柱排成的四组高低不一的梅花桩。这只“狮子”很害怕似的,在一旁转来溜去。这时,主持人高喊:“狮子害怕了,大家掌声给力!”。顿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狮子”最后出场了。它前脚弹起,后脚一跃,“咯噔”一声,稳稳地踩在第一个最矮的梅花桩上,这时,桩上的“狮子”雄壮威武,英姿潇洒,场下的掌声、叫声一浪高过一浪。在梅花桩后面的舞台上,五位演员也在卖力地敲鼓助兴,和着节奏,大喊“嘿dd”“嘿dd”,为表演增添了几分激动人心色彩。
梅花桩上的“狮子”既大气,而又留意翼翼,它谨慎地踩着梅花桩,稳稳地行走。两位演员的演技高超,配合浑然一体,完全看不出这“狮子”是由双人扮演,而感觉这是一头真真正正的雄狮正在梅花桩上行走;“狮子”踩上了钢丝索,在钢丝上舞蹈,场下沸腾的观众再一次送出了响亮的掌声。“狮子”猛然一跃跳上了“梅花桩之巅”,突然,又一跃而起,在空中做了一个雄健的转身,然后一只后腿落在梅花桩上,其他的脚却没碰桩,在空中悬停。这一幕让观众们感到触目惊心,纷纷站起来发出“喔dd”的惊讶声,这时“狮子”又一次做出跃起的姿势,台上的五位鼓手瞬间停下来,齐喊一声“嘿dd”,然后“狮子”一鼓作气从梅花桩最高处翻身腾跃,空中出招,然后落到最低一处的梅花桩上,稍作迟疑,又一次翻身而下,悄然落地。这最后短短几秒钟时间里,全场上下不知响了多少次强烈的掌声和高呼,似乎梅花桩都被震得摇摇晃晃。
这梅花桩舞狮融合了民族特色与武术精髓,这是我看过的最精彩的一次杂技表演!
舞龙舞狮心得体会篇十四
“咚锵咚锵……”锣鼓声传遍整个校园,全校师生兴高采烈的来到操场看舞龙表演。
两条龙卧倒在操场上,一条是金灿灿的黄龙,一条是红通通的赤龙,除了颜色不同,它们的外形长得一模一样。圆圆地大脑袋上,长着像珊瑚一样的兽角。兽角的下方,有一双灯泡大小的黑眼睛,眼睛死死地盯着前方的龙珠。它张开血盆大口,好像要将龙珠一口吞掉,威武极了。它们长长的身体上,长满了亮闪闪地鳞片,扁扁地尾巴,一摇一摆,煞是好看。
一位老爷爷,身穿一身黑色衣服,鼻梁上,驾着一副金边眼镜,精神抖擞的站在鼓前,他两腿叉开,双手拿起鼓棒,手臂上下挥动,用力地敲着鼓,鼓“咚咚咚……”的响,老爷爷闭着双眼,似乎陶醉在鼓声之中。旁边一位老奶奶,身穿一身红色的服装,身体笔直的挺立着,一只手拿着一个锣,双手一张一合,“啪啪啪……”锣声响起。老奶奶眯着双眼,露出一副慈祥的笑容。
操场中间,十几位同学,高高地举起龙,跟在龙珠后面。龙珠随着鼓的“咚咚咚……”声和锣的“啪啪啪……”声,带领着两条巨龙,时而往上,时而往下,时而往左,时而往右,时而跃起,时而盘旋,看得我们眼花缭乱。两条巨龙一会儿缠在一起,一会儿缩成一团。锣鼓声渐渐平息,舞龙的同学回到了操场中间。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呼哧呼哧”大口喘着气,但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一位小女孩,举着龙珠,脸上笑开了花。她咧着嘴,“哈哈”大笑起来,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像一根线。眉毛弯成了一条弧线,像个小月牙。红通通的脸蛋上,露出了两个小酒窝。心里肯定乐坏了。
突然,一条赤龙冲向人群,吓得同学们惊慌失措,一步一步地往后退去。赤龙刚到同学跟前,温顺的俯下身子,用和蔼的眼神看着同学们。一个大胆的同学上前一步,伸出一只手,触摸了一下龙的尾巴,同学们看了,也争先恐后的伸出双手朝龙摸去。
舞龙表演结束,大家依依不舍地回到教室,一下子校园又恢复了平静。
舞龙舞狮心得体会篇十五
浦江的年,是要过得热热闹闹的,而浦江的人,大多是要照例回乡下爷爷奶奶辈的地方过年的。在炮火喧天中,浦江城区类似于空城。而又随着那一条长长的龙灯,人们陆续地归城,为新年画上了句号。
每年的舞龙灯,便是全浦江人的盛会。上到八十岁老太,下到垂笤儿童,无人不期待它的到来。元宵节前一天,便是龙灯盛会,他们从孝义之家郑义门开始,一路向城中进发,整整要舞个一天。乡下劳作的人们纷纷涌向县城,观看这场充满年味儿的表演,为了迎接这盛会,各单位提前开始准备筹划,忙前忙后。交警大队也纷纷开动,封掉城区主街道,用来舞龙灯,保证观看人群的秩序和安全。
龙灯的各段是由浦江不同的乡镇在不同的特色与文化下制作的,千姿百态,各具风采,再整合在一起,简直是龙灯艺术精华的大荟萃。黄宅是最大的镇,灯也照例是最豪华的,金光闪闲的龙头,中间缀着红色的鳞片,足足有两人高,头上还顶着一个大皇冠,威风凛凛,身后足足有二十三米长的龙身嵌着五颜六色的鳞片,随着舞灯人左右的跑动而在风中飞腾,活像真龙现世的壮观,时而上下摆动,像龙跃梭在海中的快活,时而又交叉飞舞,玩转新花样,打着圈圈,画着八字,令人叹为观止。
周围街道的人围了一圈又一圈,远远望去是一片乌压压的人海,人声鼎沸,锣鼓喧天,看到这巨大的龙灯,有如此精彩的表演,人群爆发出阵阵惊叹和喝彩,当真是热闹。
后面的龙灯大多以板凳龙的形式,郑宅镇的是风流英雄灯,有手提大刀,青衣红面的关公;有手持一壶酒,仰天长饮,衣袖飘飘的灰衫李白;有憨态可掬,肥脸大耳,令人发笑的猪八戒各式各样,栩栩如生,让人眼花缭乱,只能大喝一句精彩,也有前吴的迎会,会桌上尽是孩子,化妆成戏剧中小生、花旦、青衣的样子,或绑在龙灯台子的杆上,或直接立在柱上,做出各种造型,颇有些京剧的意味。还有一个孩子颠了半天竟睡着了,让旁观的众人发出一阵阵哄笑。
抬板凳的,不仅有身强力壮的男子,还有一队娘子军,都是各镇里自愿参加的,即便互相不认识,但却异常默契,没有先前训练过,却凭着一腔热情而舞着,团结且漂亮!整整一天,绕城下来而不嫌累,仍旧活力满满。
在一天的热闹中,迎龙灯谢幕了,但龙灯的传统文化并不会终止,而会一直传承下去,因为这不仅是新年结束的标志,更寄托了浦江人民对新一年美好的愿望和全县人民的善良、淳朴、团结。
舞龙灯,传文化!
舞龙舞狮心得体会篇十六
舞龙是个大节日,舞到任何一处都会受到招待。舞龙的队伍有时一天可以吃五六次酒宴,这叫“龙换酒”。等到舞龙完毕,就将首尾烧掉,龙身送回庙内,明年再用。灯节虽始于汉初,盛于唐宋,但“舞龙”的习俗,相信是承继殷周“祭天”的遗风。龙在历史文籍的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极早,而且“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
古人民智不开,大概由于龙在神话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无穷,而海洋主水,龙也就很自然的做了农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为天,谷物是维持生命的根本,间接也就操纵了人类的生命。按这意义敷衍,龙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后稷。如此,龙被古人奉为“吉物”出现在庆典祭祀中,自然也不足为奇了。
舞龙舞狮心得体会篇十七
舞龙又称耍龙灯、龙灯舞。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狮子是祥瑞之兽,舞狮能够带来好运,每逢春节或其它一些庆典活动,都会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舞狮助庆祈求吉利。
今天,大舅邀请我们去南庄中学看舞龙舞狮表演,这是20xx年首届佛山(禅城)、香港、澳门青少年舞龙舞狮邀请交流赛。为传承与发展舞龙舞狮艺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禅港澳三地龙狮运动的交流发展,给三地青少年龙狮运动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龙狮文化交流增进三地青少年的情感,不断提高龙狮技艺。
很快,观众台上就坐满了人,可是旁边的“演员”都在打“王者荣耀”,看来他们也是信心十足;也许是为了缓解比赛的紧张气氛。因为香港队的学生在路上堵车了,所以比赛晚了一点时间。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在摆放道具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坛酒、一棵树,一块石头……这让人不经起了疑,只有表演后才会知道。
比赛正式开始,首先由南庄中学的同学表演《智取酒青》,旁边4个人把4对大镲敲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让人不禁吓了一跳。
又到舞龙了,这一条长达28米的巨龙,由场上十几个张槎中心小学同学们来操控,前边还有一个拿龙珠的。他先是原地旋转,那条龙也跟着旋转,然后,他从龙的底下钻了过去,随后又来一个高难度动作,一个人踩在另一个人的肩上,原地盘在那里,但龙珠一直在旋转着,接着集体再来一个穿越动作,巧妙的让龙打了个结,非常漂亮的一个造型。同学们一系列娴熟的动作,让观众看得特别过瘾,掌声雷动。
激情四溢的赛场上,三地龙狮代表团大胆亮出各自的杀手锏,加上龙狮表演专家声情并茂的现场解说,充分展现出了各中小学生精湛技艺,稳重扎实的功底。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
宏哥点评:杨煜同学观察认真,描写细致,抓住南狮特色,将龙狮比赛描写得绘声绘色,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出色,还恰当引用了舞狮的源起和意义,阅读这篇文章,不仅欣赏到作者优秀的文笔,还学到了很多民俗方面的知识。加油!你会更出色。
作者:杨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