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人教版分数乘分数教案及设计意图(通用17篇)
教案是教师为教学目标的实现而编制的教学计划,它是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教案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几个方面。一个好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教案的编写还需要综合考虑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学生的参与度。欢迎大家点击查看以下教案范例,互相学习和交流。
人教版分数乘分数教案及设计意图篇一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满十破五进一”的拨珠方法。
(二)初步掌握“满十破五进一”的拨珠规律,正确进行计算。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掌握“满十破五进一”的拨珠方法,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具和学具
教具:大算盘。
学具:每人准备一个小算盘。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可按如下五个层次进行教学
(一)复习旧知
用珠算做下面各题
1.复习不需破五的进位加法
43+67=21+89=52+58=76+34=
2.复习不退位的破五的减法
55-12=55-34=55-42=55-13=
以上两组题,请同学分别说一道题的拨珠过程。
(二)设疑引入
师问:刚才复习的旧知识,同学们掌握得不错。如果有这样一道题55+9,还能像刚才复习题那样做吗?请大家试一试。(由于同学们遇到了困难,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
师说:好,现在遇到了困难,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珠算进位加法,学完这节课,大家就会解决像55+9这样的题了。
(板书:珠算加法)
(三)指导探索尝试讨论
1.学习例3:5加6,7,8,9每次该怎样拨珠?
(1)师板书5+6后,说:在算盘上拨5加6,应该先想6加几得10,再想怎样拨珠。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想的过程说给同座位同学听听。(在同学们认真思考的基础上,老师再给予明确的思维导向)
师说:6加4得10,但只有一个上珠5,不能直接拨去4,该怎么办?这是咱们已经学过的旧知识,请同学们动手边拨边说拨珠方法。(6加4得10,应该拨去4再进位,但只有一个上珠5,不能直接拨去4,所以要“破五减”也就是拨去5,拨上1,最后再向前一位进1,结果得11)
师说:请一个同学到前边来边说边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板书:拨去5,拨上1,进上1。
师说:请大家动手边说边拨。(再一次完整地将5+6拨一遍)
(2)板书5+7=
师问:5加7怎样拨珠?再想下珠不能直接拨去怎么办?最后怎么办?(先想7加几得10,7加3得10。下珠不能直接拨去3,就要拨去一个上珠5,再拨上2,最后再进上1)
请同学们边讨论边在自己的算盘上拨。最后请一个同学到前面,在老师的指导下,边拨边说拨珠过程。
板书:拨去5,拨上2,进上1。
(3)板书5+8=,5+9=
师说:同学们根据5+6,5+7的拨珠方法,想一想5+8怎样拨珠?同座位同学互相边拨边说。(在学生拨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行间巡视,对确有困难的同学给予指导)
师说:刚才5+8大家基本会拨,请同学们试着独立拨5+9,可以边说边拨。(通过学生独立拨5+9,说明拨珠方法基本掌握)
师生共同小结:计算5加6、7、8、9时,不能在算盘上直接拨去和6、7、8、9凑成10的另一个数,所以要破上珠5,也就是拨去上珠5,多拨去几,就要把下珠拨上几,再向前一位进1。
2.学习例4:6加6、7、8每次该怎样拨珠?
(1)教师板书6+6后问:能不能直接拨上6?根据刚才例3的学习,在加6时,首先要想什么?再想什么?应该怎样拨珠?同座位同学讨论一下。
师问:谁能将刚才讨论的过程到前边来边拨珠边说过程?
教师在学生明确6加6应该想6和4凑成10,下珠不能直接拨去4,所以拨去1个上珠5,再拨上1个上珠,最后向前一位进1的情况下,让学生再自己拨一遍。
板书:拨去5,拨上1,进上1。
(2)板书6+7,6+8
师问:6+7应该怎样算?先想什么?再想什么?怎样拨珠?请同学们自己边说边拨珠,拨后请一人到前边来边拨边说。(6加7先想7和3组成10,要拨去5,拨上2,进上1)
板书:拨去5,拨上2,进上1。
师问:6+8谁能直接到黑板上边说边拨?(6+8应该先想8和2组成10,拨去5,拨上3,进上1)
板书:拨去5,拨上3,进上1。
(四)归纳总结摸到规律
师说:请同学们看板书,谁能摸到今天学习的珠算进位加法的拨珠规律?同座位先互相说说。
在师生共同讨论中总结出珠算进位加法的拨珠规律:
加6(想:6和4凑成10),拨去5,拨上1,进上1。
加7(想:7和3凑成10),拨去5,拨上2,进上1。
加8(想:8和2凑成10),拨去5,拨上3,进上1。
加9(想:9和1凑成10),拨去5,拨上4,进上1。
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满十破五进一”的珠算加法。(把课题补充完整“满十破五进一”的珠算加法)
(五)运用规律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做一做”的两组题
(1)用珠算做下面各题,该怎样拨珠?
7+67+78+6
(2)用珠算做下面各题。
2.利用练习册完成下面各题
(1)用珠算做下面各题
56+67=76+268=57+83=67+86=
75+389=578+76=165+89=458+96=
(2)一个加数是254,另一个加数是293,和是多少?(用珠算)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所学内容是“满十去几时,要破上珠五的珠算进位加法”。实质上和满十且个位又破五的珠算加法是只满十去几进一和不退位减(破五)复合而成。可以看出这种珠算进位加法,在拨珠时加里有减,这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讲,是学习的难点。为了掌握这种拨珠方法,本节课安排了五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复习旧知。目的是复习已经学过的两个数相加和满十,直接“去几进一”与不退位减(破五)的拨珠方法。
第二层次:设疑引入。通过设计本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55+9引入,学生没学过,在拨珠时遇到了新问题,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三层次:指导探索,尝试讨论。本层次主要是通过两组例题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全面参与试着先做一做,逐步掌握了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拨珠方法。而每一组例题的学习,又注意了渐进层次的设计,便于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第四层次:归纳总结,摸到规律。通过有计划的板书,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摸到了在珠算上拨“满十破五进一”的拨珠规律。
第五层次:运用规律,巩固新知。通过完成教科书上的一组“做一做”及练习册上的一组题,运用刚刚摸到的拨珠规律,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并提高打算盘的能力。
板书设计(略)
人教版分数乘分数教案及设计意图篇二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教学的。由于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小数来进行,而求百分率,又要把算出的结果化成百分数,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教材先教学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再教学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讨论与交流等学习活动,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积极参与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学习活动,体验互化方法的多样性,并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
人教版分数乘分数教案及设计意图篇三
教学目标:掌握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在把小数化成分数;掌握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它们化成小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复习第八册学习过的有关小数、分数的转化。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分数化成小数
a、直接出示例2,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点?应怎样转化?
b、转化方法p105
c、练习p105、2
2.教学小数化成分数
a、自学例1,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b、反馈讲评
c、转化方法
d、p105、1
3.比较分数和小数的大小:试一试,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哪种方法更好?
4.p105、3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自己说几个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并把它化成小数
2.自己说几个小数,请同桌同学转化成分数。
3.一人说一个小数,另一人说一个分数,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4.: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会的?你还有什么要说告诉其他同学的?
人教版分数乘分数教案及设计意图篇四
1.巩固分数连除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掌握此类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及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找准单位“1”,巩固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分数连除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投影)
1.找准单位“1”,并列式解答。
2.出示准备题。
(1)读题,请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3)老师指导学生画图。老师先画一条线段表示美术组人数后提问:谁和美术组比?怎么画?(生物组和美术组比,可以画在美术组上面。)谁和生物组比?(航模组和生物组比,应画在最上面。)
提问:美术组,生物组,航模组三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4)请一名同学列式解答,然后订正。
(二)讲授新课
老师把准备题进行改编。
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1.指导学生画图。
提问:这道题中有哪几个量?需用几条线段来表示?(有三个量,用三条线段表示。)
提问:和准备题比,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给了航模组人数,求美术组人数。)
老师按学生的回答,把准备题的图示进行修改。
2.找出含有分率的句子,进行分析。
(3)这道题中有几个单位“1”?美术组、生物组、航模组三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4)根据三量之间的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5)这个式子的等号两边相等吗?为什么?
人。)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提问:根据上面的分析,应设谁为x?(设美术组人数为x。)
老师板书:
解设美术组有x人。
答:美术组有30人。
看方程提问:
(3)为什么要设美术组人数为x?
(因为只有知道美术组的人数,才能求出生物组的人数。航模组又和生物组比,所以设美术组为x人。)
师小结:对于含有两个“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样条件的复合应用题,首先要找准单位“1”,在两个单位“1”都是未知的情况下,根据题中条件,准确设定其中一个单位1的量为x。
(三)巩固练习
(投影)
先讨论以下问题,再动笔做:找出单位“1”,画图并分析数量关系。
2.看图,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并列方程解答:
(1)说出这个图所反映的等量关系式。
(2)师小结:这道题出现了“小汽车是大汽车的4倍”,而不是几分之几,但它们的数量关系不变,解题思路也一样。
师:这道题和前两题比,前两题是不同数量相比较,这一道题是同一数量相比较,我们可以画单线图分析数量关系。(老师指导画图。)
三好生4人。
学生动笔做,老师带领学生订正。
的高是多少厘米?
根据题意填空:
是()厘米。设()为x。
果树有多棵?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今天学习的是由过去学过的两道分数除法应用题组成的复合题。)
这类题分析解答时应注意什么?(弄清有哪三个量,它们之间什么关系?找出等量关系,确定设哪个量为x,再列方程解答。)
(五)布置作业
(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讲的是分数连除应用题,是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逆解题,所以本课由分数连乘应用题引入,通过改变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使之转变成一道分数连除应用题,为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抓住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了基础。本教案还重视分析思路的训练,通过设计提问和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为学生自己解题奠定了基础。在练习的设计中,采用不同形式,由扶到放,不但一步步强化了学生的分析思路,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分数乘以整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人教版分数乘分数教案及设计意图篇五
1、进一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一般规律。
2、进一步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一般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铺垫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复习
出示复习题(见幻灯)
问:解答这道题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列方程解?
2、揭示课题
解答分数应用题,要先确定单位“1”,再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列式。这节课就继续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学习分数应用题。
1、教学例2
(1)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
(2)找关键句,说数量关系。
(3)学生画线段图。
(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5)小结: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2、教学试一试。
(1)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
(2)找关键句,说数量关系。
(3)学生画线段图。
(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小结
问: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认为解答分数应用题该怎么去思考?
1、做练习十第6题
2、做“练一练”
3、做练习十第9题
问:列方程解是怎样想的?
练习使7、8、10
课后感受
例2比较简单,从学生的掌握情况来看,“试一试”稍有一些难度。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试一试”的分析上。的确通过画线段图的分析,学生对此类题目有了一定的解题思路。
人教版分数乘分数教案及设计意图篇六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图示,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探索分数除以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人教版分数乘分数教案及设计意图篇七
1.小数化分数。
板书例1把0.9,0.03,1.21,0.425化成分数。
教师:想一想每个小数的意义,能把它们写成分数吗?
学生按每个数的意义直接写成分数(口述)教师板书:
教师:请观察化简前的分数,分母与小数有什么关系:有没有规律?
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
学生讨论、口答后,教师板书: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
教师:请按照找出来的规律,(指板书)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教师:谁再说一说如何把小数化成分数。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补出:“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笔算练习:(请几位同学用投影片写,集体订正。)
0.76.130.080.5
0.661.750.1250.02
能不能直接把它们写成小数?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教师: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这些分数改写成小数的?(小数的意义。)
学生讨论、口答后教师归纳并板书:
去掉分母,看分母中1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练习:(请一位同学板书,其余的写本上。)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教师:请对比这一组分数与例2中的分数有什么不同?(分母不是10,100,1000,…。)
教师:请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它们化成小数?并请算出来。
同学分小组讨论、汇报时教师板书:(教师有意做如下排列)
教师:请再说说用的什么方法?口答后在左右两列式下板书出:
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分母是10,100,…的分数
的方法来做?
学生讨论后教师说明:
因为10,100,1000等各数都只含有2和5两个质因数。9和14都含有2和5之外的质因数,即是找不到一个自然数与9,14相乘能得到10,100,1000等。
教师:能说一说分母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吗?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
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还可以先转化为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再写成小数。
生笔算,请4位同学写在投影板上订正,第5题板书介绍写法。)
(三)巩固反馈
1.(口答)把下面各小数化成分数。
0.01,0.4,0.8,1.05,2.73。
2.把下面分数化小数。(口答)
3.把下面分数化小数。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2.作业:课本147页练习三十三,3,4,5,6。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运用的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基本性质等,都是学过的旧知识。所以小数化分数和十进分数化小数都采用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分母是非10,100,1000等的分数化小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或利用分数基本性质,把分数化成十进分数再化成小数这样两种方法。学生在试算中,已经遇到了除不尽的情况,而恰是这种分数不能化为十进分数,抓住这个学生已经感知的问题,提出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分母的质因数情况,认识到有限小数分母的特点。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针对具体分数的情况去用合适的方法转化,也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了准备。本节教学中,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沟通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既使学生对已学的旧知识加深了理解,也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本节新课教学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利用小数意义自学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第二部分学习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分两层,学习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化小数;学习利用分数与除法关系,或分数基本性质把分数化小数。
板书设计
人教版分数乘分数教案及设计意图篇八
(一)理解并掌握小数化分数和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二)通过教学,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二)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读出下面各小数,并说出它们的意义。
0.3,0.25,0.14,1.34,4.06,0.08,1.042,0.315。
2.求下面各题的商。(小数、分数。)
3÷415÷451÷8
5÷109÷106÷15
3.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请几人用投影片。)
4,8,25,40,125,10,100,1000。
0.8的大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进一步的学习中,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分数、小数大小的实际问题和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就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人教版分数乘分数教案及设计意图篇九
教案点评:
百分数、分数、小数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可以互相转化,本节教学设计正是围绕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教学的。
通过复习准备,学生明确了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以及分母是100的分数如何转化成百分数,为下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例题的教学,重在引导,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思考怎样转化,再归纳出互化的方法。
练习的设计,层次清楚,有坡度。
探究活动
百分数是不是分数
活动目的
1.加深对百分数和分数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活动题目
百分数是不是分数?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讨论题目.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分组汇报.
4.教师总结.
活动说明
这个活动也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
人教版分数乘分数教案及设计意图篇十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难点:能进行知识运用,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1,用分数的意义说明下列分数,以及每个分数的分母,分子和分数单位。[课件1]
3/42/21/65/57/78/23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课件2]
2个1/3是()/()6个1/6是()/()
8个1/8是()/()l4个1/2是()/()
18个1/5是()分之()17个1/4是()/()
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1,教学p103。例5:把1化成分母分别是2,3,4,5,…的分数。
提问:a,说说图意是什么你有没有反对的意见
板书:1=2/2=3/3=4/4=5/5=……
b,其它整数能不能化成分母是任意非0自然数的假分数呢
2,教学p103。例6: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1)同桌相互说说怎样把2和5化成分母是4的分数。
(2)集体说说怎样把一个整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
(3)小结:把整数(0除外)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0除外)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0除外)的乘积作分子。
※把1,2,5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
3,教学p104。例7:把2化成分母是5的假分数。
(1)提问:a,谁能说说假分数是怎样化成带分数的
b,那么,由此及彼,怎样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呢
(2)板书:2=5×2+4/5=14/5
(3)小结: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把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p104。做一做1,2
三,总结反馈,巩固提高
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2,p105。1,3
四,家作
p105。2
人教版分数乘分数教案及设计意图篇十一
(一)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二)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三)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算理。
教学用具
投影片、硬纸板、条形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128+72,97+103,加法的意义?
这样的分数单位?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投影片)
4.把下面各分数约分,是假分数的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投影片)
5.先说出下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然后再指出哪些分数的单位是相同的。(投影片)
6.直接说出下列各题的结果。
教师: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过一些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指上面第6题)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相加、这样相减。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学习新课
1.分数加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教师用条形小黑板贴出例1。
教师:请说一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教师:怎样列式?学校口答教师板书:
教师: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教师:观察和的分子分母与加数的分子分母,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关
(2)教师:为什么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就可以得出答案呢?
也就是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没有变,所以分母不变,分子相加,表
(3)说出下面各题的算法和结果。(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教师:请说一说分数加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2.分数减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相减的方法。
(1)教师:谁能把例1改编成一道减法题?
学生口述出两道题。教师用小黑板贴出例2
教师:请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教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说一说分数减法的意义。如何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学生讨论汇报后,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2)教师:根据例1的条件和答案,还可以编出另一道减法题。(学生
做数字卡片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学生直接口答列式和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口答练习:(要求说出算法。)
学生讨论、口答后,教师板书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3.分数加,减计算的结果要化简。
教师:分数加、减计算后,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一般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2)计算下面各题。(请几位同学写投影片)
用学生投影片订正。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投影片)
2.直接说出结果。(投影片)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投影片)
4.填空。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分数加法、减法的意义。
2.同分母分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法则。
3.作业:课本124页,练习二十七,1,2,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了,本节课一开始的复习中,安排了一组题帮助学生复习已掌握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把注意力集中在“为什么要这样算?”的问题上。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和分数加法的意义教学,设计了直观图形、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同分母分数相加,实际上是若干个分数单位相加的实质,使学生能从较深层次上去理解计算法则及算理。分数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设计了问题,引导学生按分数加法的学习过程去自学,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锻炼。
本节课设计了较多形式的练习题。目的是要让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口算和计算能力。
本节新课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分数加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第二部分学习分数减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统一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第三部分培养学生对计算结果化简的习惯。
板书设计
人教版分数乘分数教案及设计意图篇十二
(一)理解并掌握小数化分数和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二)通过教学,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二)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读出下面各小数,并说出它们的意义。
0.3,0.25,0.14,1.34,4.06,0.08,1.042,0.315。
2.求下面各题的商。(小数、分数。)
3÷415÷451÷8
5÷109÷106÷15
3.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请几人用投影片。)
4,8,25,40,125,10,100,1000。
0.8的大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进一步的学习中,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分数、小数大小的实际问题和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就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二)学习新课
1.小数化分数。
板书例1把0.9,0.03,1.21,0.425化成分数。
教师:想一想每个小数的意义,能把它们写成分数吗?
学生按每个数的意义直接写成分数(口述)教师板书:
教师:请观察化简前的分数,分母与小数有什么关系:有没有规律?
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
学生讨论、口答后,教师板书: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
教师:请按照找出来的规律,(指板书)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教师:谁再说一说如何把小数化成分数。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补出:“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笔算练习:(请几位同学用投影片写,集体订正。)
0.76.130.080.5
0.661.750.1250.02
能不能直接把它们写成小数?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教师: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这些分数改写成小数的?(小数的意义。)
学生讨论、口答后教师归纳并板书:
去掉分母,看分母中1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练习:(请一位同学板书,其余的写本上。)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教师:请对比这一组分数与例2中的分数有什么不同?(分母不是10,100,1000,…。)
教师:请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它们化成小数?并请算出来。
同学分小组讨论、汇报时教师板书:(教师有意做如下排列)
教师:请再说说用的什么方法?口答后在左右两列式下板书出:
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分母是10,100,…的分数
的方法来做?
学生讨论后教师说明:
因为10,100,1000等各数都只含有2和5两个质因数。9和14都含有2和5之外的质因数,即是找不到一个自然数与9,14相乘能得到10,100,1000等。
教师:能说一说分母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吗?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
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还可以先转化为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再写成小数。
生笔算,请4位同学写在投影板上订正,第5题板书介绍写法。)
(三)巩固反馈
1.(口答)把下面各小数化成分数。
0.01,0.4,0.8,1.05,2.73。
2.把下面分数化小数。(口答)
3.把下面分数化小数。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2.作业:课本147页练习三十三,3,4,5,6。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运用的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基本性质等,都是学过的旧知识。所以小数化分数和十进分数化小数都采用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分母是非10,100,1000等的分数化小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或利用分数基本性质,把分数化成十进分数再化成小数这样两种方法。学生在试算中,已经遇到了除不尽的情况,而恰是这种分数不能化为十进分数,抓住这个学生已经感知的问题,提出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分母的质因数情况,认识到有限小数分母的特点。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针对具体分数的情况去用合适的方法转化,也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了准备。本节教学中,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沟通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既使学生对已学的旧知识加深了理解,也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本节新课教学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利用小数意义自学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第二部分学习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分两层,学习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化小数;学习利用分数与除法关系,或分数基本性质把分数化小数。
板书设计
人教版分数乘分数教案及设计意图篇十三
教学内容:连除应用题练习
教学目的
一、计算练习
做练习二十三的第5、6、11题
1、第6题,让学生独立口算,共同核对得数。
2、第6题,让学生独立笔算,填出得数,集体订正。
3、第6题,第一行指名板演,并要求学生说说怎样估算,第二行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估算,指名口答得数,共同订正。
二、应用题解题练习
练习二十三的第7-10题及第12、14、15题
1、第七题,全班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分别指名将两种不同的解法的综合算式抄在黑板上:
7200÷12÷67200÷(12÷6)
让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不同。
2、第8题,先引导学生回顾除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然后再求。
3、第9、10题,先让学生读题,审题,比较两题的不同,第9题是连除应用题,第10题不是连除应用题。
4、第12题,两道小题也要让学生对比着练,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指名说解法。
5、第14、15题,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集体订正。
三、应用题补充条件、问题练习
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3、16题
1、第13题,读题,明确条件,然后给予适当的启发。
3、整理和复习
复习混合运算式题、文字题和连乘、连除应用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的第1-3题;练习二十六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比较熟练地解答这两种应用题,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
1、混合运算式题
(1)做课本第116页第1题及补充题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3题
左图是变化了形式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右图是以框图形式出现的混合运算。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说出亿时结果。
2、两步计算文字题
做第116页的第2题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求什么,必须知道哪两个数,再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
做练习二十六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计算,指名答出,共同订正。
二、复习连乘、连除应用题
1、做课本第116页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画线段图,教师巡视指导。
解答后,引导学生把它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
2、练习二十六的第4题
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订正时,指名说说两小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综合算式的每一步求什么。教师归纳,指出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应注意的问题。
人教版分数乘分数教案及设计意图篇十四
12月8日,家长开放日,家长进课堂听课,周五第一节大课语文课,第二节是小课上数学。第二节小课只有30分钟如何安排?上新课吧,时间太紧张,上练习课吧,学校要求,展示生本课堂合作学习,使用会学手册,想来只有上新课了。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这个地方内容较多,学生不容易理解方法,看起来简单,实则很是麻烦。我看了教材,会学手册,教学参考书,决定从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开始,先让学生练习然后归纳方法。然后小组讨论会学手册新课,最后总结方法,如果时间来得及,在学习百分率的其他问题。最后练习巩固。
在上新课时,实际上没有自己想得那么简单,结果只上完了小数化成百分数。开始学生上台汇报,先汇报信息和问题,然后汇报什么是命中率?学生没有什么问题。汇报谁的命中率高的时候,学生方法不一样,有的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有的'化成分数,再化成百分数,感觉学生回答问题,质疑或补充的时候,有些杂乱无章,没有重点,没有顺序,而时间只有10分钟了,我心想需要马上调整策略,否则,一节课什么也弄不明白。于是,我就上台,直接让学生把重点转到了如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结果亮点就出来了,一个学生汇报时,但是下面的学生质疑,看不明白,结果王善翔上台讲解,同学们明白一点了,可是让下面的王善飞看出了整个过程的来龙去脉,他上台讲解,说先化成1分之0.667,然后化到1000之0.667,然后化到百分数100分之66.7,然后写成百分数。这样一讲,学生一步一步就把怎样化的过程展现了出来。水到渠成。恰在这时,卢瑶起来说了一个方法,用0.667乘100,然后在后面加上百分号,这种方案对吗?引起学生思考,如果时间允许,我会让她到台上讲她是怎么发现的,可是时间不允许,于是接着进行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找答案,结果却是如此。如此,小数化百分数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反思这节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主要原因是前面的复习准备学生用的时间有点长,学生总结方法时浪费了时间,看来学生总结方面以后还需要训练。
人教版分数乘分数教案及设计意图篇十五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教案)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教案)第一课时一,数学内容二,百分数和小数互化教材第80页例1,例2三,教学目标1,理解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互化。2,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3,渗透事物臆是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探究归纳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五,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并说说是怎样化的,根据是什么?0。422。10。538(方法: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成最简分数。)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并说说是怎样化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二)探究新知1,学习把小数化成百分数。例1:把0。241。40。123化成百分数。解:0。24==24%(1)引导探究:把小数化成分数我们会,如果化成百分数,可以怎样做?按照你自己的想法试一试。(2)交流反馈。(略)(3)提示:方框中的部分是表示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的过程。请你认真观察,如果不写上这个过程,小数可以怎样直接化成百分数?(4)归纳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让学生依照方法把1。40。123化成百分数后再探讨: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呢?(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就扩大100倍,再添上百分号,又使它缩小100倍。这样就保证了原数的大小是不变的。)(5)做一做:把0。252。040。00366化成百分数。2,把百分数化成小数,例2:怎样把27%135%化成小数呢?(1)自己试一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2)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化的。)(3)观察各题的`结果与原百分数的分子,你能归纳出把百分数很快地化成小数的方法吗?(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引导探讨:为什么去掉百分号的同时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把百分号去掉时,原数就扩大了100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又使它缩小100倍,这样才能保证原数的大小不变。)(4)做一做:把14%60%5。6%化成小数。(三)课堂作业设计(完成下列两题,小组间相互讨论更改错误。)1,判断并把错的改正过来:(1)4。5%=450(2)56%=0。56(3)230%=2。3(4)6=60%(5)0。3=0。003%(6)2。7=2700%2。把1/30。3333。3%0。33%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四)课堂小结(略。)教学反思:教学前先回顾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内容,作为新授的知识准备。学生通过以下两题的练习,对后续课程更容易理解与接受。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并说说是怎样化的,根据是什么?0。422。10。538(方法: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成最简分数。)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并说说是怎样化的。然后,采用:讲---练---议---评---练结合的教学过程进行新授。课堂气氛活跃,自主归纳准确,两主作用发挥较好。在完成:1,判断并把错的改正过来:(1)4。5%=450(2)56%=0。56(3)230%=2。3(4)6=60%(5)0。3=0。003%(6)2。7=2700%2。把1/30。3333。3%0。33%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过程中,虽说少数同学有错误,但几乎是在互教互学中纠正的。得出运算方法后即刻有方法演算,效果很好。不足的是班级中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这56人的班级至少有七八个学生感到吃力,课后得花时间耐心地辅导。怎样才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当场消化吸收,这是我需要继续实践的事情。人教版分数乘分数教案及设计意图篇十六
教学难点:
为突显人物特点而进行的外貌描写。
教学过程:
一、聊天启眸,激发兴趣:
师:初次课堂,咱们问声好吧,同学们真好!
生:老师--真好!
(听课老师笑)
师:同学们真精神!都下午第三节课了,还这样精神饱满,了不起!老师送你们一个笑话。(笑话略)
生:哈哈大笑。
师:同学们真会笑!每个人的笑容都不一样,每一张笑脸都外貌描写
教学内容:
写一个人,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表现他(她)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完以后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人物特点更加突出。(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训练点之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抓住人物特征来进行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学习写人的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修改作文的习惯,引导学生在修改中提升习作水平。
教学重点:
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表现人物特点。
像一朵美丽的花儿。同学们看看老师的笑脸有什么特征?
生:老师的眼睛里充满了笑意。
师: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心里快乐,从眼睛里是能够看见的,你的观察真仔细!看看老师还有什么特征?(老师从上到下打一手势)
生:老师身材苗条,犹如十八岁的少女。
(听课老师笑)
师:孩子,你真会说话,我打心眼里乐啊!能说说老师的衣着特点吗?
生:老师穿着黑色的马靴,黑色的裙子,黑色的毛衣--
师:(打断学生的说话补充)简直就是一只黑色的乌鸦飞进了咱们的教室。
生:不是。
师:那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老师上身还穿着一件橙黄色的小马夹?
生:不是小马夹,是小西装。
师:哦,这件橙黄色的小西装一穿,老师就像--
生:就像一团火。
生:就像一团燃烧的火!
师:同学们真会想象,希望我的热情能够燃烧你。好了,孩子们,现在用一个词来说说老师留给你的第一印象。
生:幽默。
生:大方。
生:快乐。
生:友好。
……
师:同学们真厉害!不仅有着良好的观察力,敏锐的思维,肚子里还有那么多有趣的词儿。真是不简单!其实,刚才大家所说的就是对老师--“人物外貌的描写”(板书)。
生齐读课题。
师:回想一下刚才你都抓住了老师的哪些方面的特征?(板书:长相、衣着、身材……)“人物外貌描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抓特征”。抓住这些特征加以生动的描写就可以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是咱们三、四年级时就学会的,我们五年级应该达到怎样的要求呢?咱们先来欣赏一个片段描写。
二、欣赏片段,探讨方法:
师:读经典片段描写:
生:孙悟空
师:从孙悟空的外貌描写,你读出了什么?
生:从他的穿着,我读出了他的霸气。
师:“威武霸气”是孙悟空哪方面的特点呢?
生:是孙悟空性格的特点。
生:从“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扑闪扑闪的,能看穿一切妖魔鬼怪的伪装,显露着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这个句子里对他眼睛的描写,看出他有“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
师:他的这个决心,这份勇敢,这种大无畏应该属于人物的什么特点?
生:精神品质。
生:思想品质。
生:孙悟空的精神。
师:这个“精神”和上面讲的“品质”一样吗?
生:(摇头,说不出来)
生:他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他能看穿一切妖魔鬼怪的伪装,显露着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他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师:他还是咱们的齐天大圣吗?
生:不是,是一个神仙。
生:是一个英雄。
师:反正不是咱孙大圣了,抓住特征进行人物外貌描写,才能突出这个人物的特点。这就是咱们五年级“描写人物外貌”要达到的要求。
生齐读:抓住特征进行人物外貌描写,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
三、典型引路,指导观察:
师:是的抓住特征进行人物外貌描写,就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要求不难的,欸,黯淡了刀光剑影,也不能黯淡了咱们的眼神,仔细观察就行了。
一名女生给大家唱了一首歌。(担心冷场,班主任帮我安排的卧底)
生:我看到了,她在唱歌的时候,眼睛扑闪扑闪的。
师:从她扑闪的眼睛里你看到了她是个怎样的同学?
生:我觉得她是个快乐的人。
师: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说说。
生:她在唱歌的时候,眼睛扑闪扑闪的,她的大眼睛里显露着她是一个快乐的女孩子。
师:还有呢?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她的皮肤有点黑,但她唱歌的时候,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嘴角还有点上翘,我看出她很自信。
生:她的脑门很大。
生:她平时特别爱看书。
生:她看书时非常专心,眼睛一眨不眨。
生:她读书时很投入,聚精会神。
生:她读书时,专心致志,有时同学喊她,她都听不到,仿佛那个时候,他的耳朵是关闭的。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抓住她的大脑门推断出她的聪明,抓住她的亮眼睛写出了她的快乐,抓住了她聚精会神的阅读突出了她热爱学习……这就达到了“抓住特征进行人物外貌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的训练要求。
看看这位同学还不一定是给你印象最深的人呢,通过观察,你都有那么多的发现,那要是你最亲最敬的人,你一定会把他写的更形象,下面就让我们来“小试”咱们的“牛刀”。
四、趣味作文,自由表达:
要求:选择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人,对他(她)进行“外貌描写”的片段训练,注意要突出人物的特点。
生齐读要求
师:(指导)你想写谁?
生:我想写我妈妈。
师:你想写你妈妈的什么特点?
生:写我妈妈的勤劳。
师:写你妈妈的勤劳可以抓住她的什么的特点来写?
生:(打结,我摇了摇他的手)抓住妈妈手的特点来写。
(这样指导3个学生后,让学生自由选材进行片段练习。学生习作过程,老师巡视指导,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提醒:千人一面的纠正,加上想象用一些修辞的好处,用词的准确,特征是否抓住了,是否有特点等。)
五、评赏片段,提升能力
生1:……柳叶般的眉毛,细细的,一对眼睛里的黑眼珠亮闪闪的……
师:听出什么没有?
生:柳叶都很细的,再写“细细的”,有点重复。
生:“一对眼睛里的黑眼珠亮闪闪的”这个好像很多人都有这个特点,不是曹老师一个人才有的。
师:我听明白了,也就是说,这不是我的特征,对吧?那怎样改,就有了我的特点了呢?
生有难度。
师:(师指了指自己的眼睛)看看我的白眼球上有什么?
生:有血丝。
师:从这几根血丝,你想到了什么?
生:您是一个辛勤的老师。
生:为了上好这节课,你可能昨夜一宿都没睡好。
师:把这些加进去,不就有点像我了吗?
生1:……老师的流海,和我的差不多长,不过她的流海左边短右边长……
生:不对,是右边短,左边长。
生:活泼
生:开朗
……
生2:(读自己的习作,我这次要求他全部读完。)
师:同学们认真听,猜猜他写的是谁?
生:(一连猜了四个,都不对,第五个猜对了)
师:你是怎么猜对的呢?
生:她的眉毛是粗粗的,平平的。
师:也就是说她抓住了这位同学的眉毛的特点。
生:她的嘴巴大大的,嘴角上翘,一笑还有两酒窝。她抓住了xx的嘴巴特点。
……
师:猜出来,是因为这位同学抓住了xx同学的特点来写的。那你为什么猜错了呢?(叫起刚才猜错的一个)
生:(抓抓头)xx同学只是有点黑,不是很黑。
师:这就叫“真实”。她要是写出“xx同学有点黑”再加上其它的特点,你也就会猜出来的。看来,文章的“真实性”对于我们准确的表达真情实感非常重要。在真实和想象的基础上,我们会把人物的特点鲜明突出。
六、总结作用,课外延伸:
师:如果你们再能够习得大作家的高招,你们一定会把人物形象刻画的惟妙惟肖。
生:(读)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托尔斯泰,他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彼得大帝》,他说:“他在未写《彼得大帝》之前,就已经连彼得坎肩上的汗痕都看出来了。”
生:(读)我国的一位鼎鼎有名的大文豪,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先生,创作了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阿q的形象。他说:“是因为阿q的影象,在我心目中似乎确已有了好几年。”
师:从他们的话里,你读懂了什么?
生:要抓住人物特征,需要仔细观察。
生:人物形象是先在心中有,然后才能写到纸上。
师:从作家的写作经历,不难看出,他们之所以能够塑造出这样经久不衰的人物形象,是因为,他们在动笔之前人物就已经活在他们心中了(胸有成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观察,积累素材,抓住特征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人物外貌描写不仅可以用在写人的记叙文里,还可以用在写事、写景等记叙文里,细致的人物描写,能够体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课后就请同学们把你刚才描写的人物外貌片段放入一件事中,或置于一处景中,让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吧。
[外貌描写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人教版分数乘分数教案及设计意图篇十七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转化成小数以及小数转化成分数的方法,会用转化的方法来比较分数和小数的大小。
2.让学会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会善于分析、合理推理,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准确地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难点:
分数与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法、交流合作法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说说下面小数的记数单位是什么。
0.20.320.60.321
教师小结: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2.比较两位小数的大小。
0.46()0.360.23()0.4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二、自主探究,掌握新知。
1.教学例9。
(1)出示情境图,谈话:从图上能了解哪些信息?
(2)谈话:要求我们回答谁用的彩带长,就是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3)谈话:进行比较的这两个数,跟我们复习中的数相比有什么不同?
要比较0.5和的大小,你准备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4)教师指导学生交流反馈。
2.教学“试一试”把、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各自说说是怎么想的'。
3.教学例10。
把0.3、0.13、0.213化成分数。
(1)教师出示题目,说说题目要求。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4.教学“练一练”。
仔细观察每组数,说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几组数的大小?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转化的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你是怎么比较的,为什么这样做?
三、练习巩固,逐步提升。
1.基本知识联系,做练习九第11、14、15题。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四、总结回顾,建构知识。
五、作业:做练习九第12、13、16题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