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玄武门之变读后感大全(18篇)
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一本书之后,对书中内容、情感和体验的触发和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对自己思考和感悟的表达。我想我们读了这本书之后可以写一篇读后感了吧。在写读后感之前,可以先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以充分理解书籍内容和作者的意图。接下来是一些读者对于这本书的感受和思考,或许可以为你的阅读提供新的思路。
玄武门之变读后感篇一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高兴得差点蹦起来,因为我太喜欢这本书了。
《玄武门之变》是讲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民争太子之位的故事。他们虽然是亲兄弟,但他们兄弟之间使用非常狠毒的手段互相残杀。有一次,齐王李元吉和太子李建民假意请李世民喝酒,可是他们在李世民的酒里放了毒药,李世民本来也不会喝酒,喝了一点就倒下了,回去的时候吐了很多血,正好把毒药给吐出来,救了李世民一命。
后来,李世民为了当上皇帝,他在玄武门设计,安排了杀手,把太子李建民和齐王李元吉都杀死了。
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杀了他的兄弟,做了皇帝以后,把唐朝治理得很好,后来就有了“贞观之治”。
玄武门之变读后感篇二
新冠疫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从口罩“长”在人们脸上的时候?还是从商场里弥漫着浓重的消毒水味开始?是从每日必看健康码的时候?还是全民做核酸的时候呢?我不清楚,也从未特别关注过。直到它悄悄来到我们甘肃,直到全员停学、居家抗疫的那一天,我开始高度关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了。
停学那天,我背着书包,兴奋地回到家,关上门,心想着终于不用上学了,太棒了!却殊不知关上那扇门之后,我很难再将它打开了。 自那以后,每天都有许多穿着红马甲的杜区志愿者在小区里四处奔走着,而我却只能独自待在家里不能出去,不敢出去。一扇家门将我们隔开,我在门内,红马甲“战士们”在门外。门内,空间狭小且安全,门外空间宽阔却充满看不见的危险。
一扇门,隔开的是两个世界。 我很向往门外的世界: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新鲜的空气,清凉的秋风。可是我深知,疫情期间,特殊时期,为了不给国家添麻烦,我们必须好好待在家里!为了早点复学,我们必须好好待在家里!为了早日打开那扇门,我们必须好好待在家里!
当然我明白,我不是一个人在努力,白衣天使、红马甲战士们都在和我一起努力!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晨曦微露,暖阳入室。清晨,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猛然抬头,又看到了红马甲战士们站在小区门口提醒大家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码的场景,心中不禁感动,这一幕太美好,就像着冬日里暖阳,令人赞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着、努力着。终有一天,全员解封,没有病毒,我要亲手打开那扇门,去好好看看那些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天使战士们!
玄武门之变读后感篇三
每当我听到歌星潘长江唱的二人转《家在东北》时,心中不由想到自己的家乡既贫穷又落后,怎么能和人家东北比呢?和老辈们生活的年代相比,自己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老辈们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买的衣服,只有自己缝补的粗布衣,一穿就是好几年,破烂了就缝缝补补,补丁加补丁,很陈旧。穿的鞋也是自己纳的千层底—布鞋,一到冬天脚也冻肿了,晚上痒得直挠挠,而现在呢?虽然暂时落后,但村子里有了逢集,能直接买到崭新的套装和各式各样的鞋,穿上很舒适。
上世纪老辈们经历了可怕的“六零”年,吃的是野菜和树根,听说还饿死了很多人,后来,吃的虽有改善,但还是粗粮淡饭,没有营养,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现在,我们农村小学还派送了搭配合理的“营养餐”,回到家里,每顿饭炒几个小菜,有时还加上红烧肉、鱼肉等,营养丰富,搭配合理,达到了小康的生活。
与老辈们交谈,上世纪他们生活的年代,家家户户挖个窑洞,在前面用木条制作一个简易的门窗,窗户用纸或布堵一下,晚上睡觉还透着风,好在窑洞春暖夏凉,不然会冻死人的,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人家盖一两间土块垒起的新房。随着老师口中提到的所谓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现在每家各户都建起了崭新的砖瓦房,门窗是铝合金的,装潢得很漂亮,住在里面很温馨,富贵人家还盖起了二层楼房呢。
听老辈们说,原来家里用的东西,要步行很远的路到县城去买,早晨天不亮就走了,到晚上十点才回来,并且购买回来的东西很少,后来,条件稍好的人家添置了自行车,一个村子也没有几辆,更不要说有现在的电视机了,现在呢?家家户户有摩托车、电视机、三轮车,每人一部高档智能手机,富裕的家庭购置了小汽车,出入坐的是公共汽车、火车还有飞机。
我相信:按这样的发展势头,不久的未来,每家每户都有豪车,甚至有私人飞机,家乡也会有大型购物超市,一切用品应有尽有。
玄武门之变读后感篇四
“嘶啦——嘶啦——”妈妈在干什么呢?我疑惑地走过去,只见她正在撕我贴在衣柜门上的贴纸。
看着一个个贴纸被撕下来,仿佛一片片回忆消失了,“不要撕!”我尖叫道。“这么多贴在上面,又不好看,你又长大了,为什么不撕?”妈妈说。“就是不许撕!”就这样,我和妈妈吵架了,但这一吵,让我勾起了童年的回忆。
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收集贴纸,每当得到贴纸,我总会把它们贴到衣柜门上。柜门上每一张贴纸都记录着我的成长故事:看,那里贴着幼儿园时老师给我的小红花;看,那里贴着以前我从杂志上撕下来的贴纸;看,那是妈妈给我买的水果上的标签……这可是一扇贴满回忆的柜门啊!
记得那一次,我又收到了幼儿园的杂志,我郑重地用手一摸,哈!里面又有一张贴纸!我轻轻撕开了包装,小心翼翼地拿出贴纸,当宝贝一样的左右翻看,我好像中了大奖似的,开心地又蹦又跳,同学看见了,十分疑惑:“不就一张贴纸吗,至于那么兴奋吗?”我没有回答,因为他不知道,这一张贴纸又可以让那扇柜门多彩一些了。
回到家,我站在衣柜前,小心地撕下一个贴纸,认真严肃地贴在了衣柜的中间,然后又撕下一个,整齐地贴在了衣柜的左侧,三、四、五……我跳着把一张张贴纸拍在了柜门的较高处,不一会儿,一整张贴纸就被我贴完了。我双手叉腰,欣赏着着满衣柜的贴纸,自豪地笑了。
回忆起往事,心中甚是欣慰的。我心疼地用手摸了摸那一面光秃秃的柜门,心里空空的,总感觉少了些什么。我跑进房间,打开匣子,拿出一张又一张还没有被贴完的贴纸,我把它们撕下来,贴在了原先被撕落的地方,不一会儿整面衣柜又被我贴得满满当当,这时我的心不再是空空的了,而是自豪与喜悦。
不知不觉,也发现,自己曾经够不到的柜门也够着了,心中的空缺似乎也愈合了。
玄武门之变读后感篇五
“贞观之治”是历史上最为人称颂的盛世之一!然而这个盛世会出现的前提是,血流成河的“玄武门之变”!下面就让小编来说一说这略显沉重的历史故事吧!
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他立的战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的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
建成、元吉知道唐高祖宠爱一些妃子,就经常在这些宠妃面前拍马送礼,讨她们的欢喜。李世民就没有这样做。李世民平定东都之后,有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取隋宫里的珍宝,还为她们的亲戚谋官做,都被李世民拒绝了。于是,宠妃们常常在高祖面前说太子的好话,讲秦王的短处。唐高祖听信宠妃的话,跟李世民渐渐疏远起来。
李世民多次立功,建成和元吉更加忌恨,千方百计想除掉李世民。
有一次,建成请李世民到东宫去喝酒。世民喝了几盅,忽然感到肚子痛。别人把他扶回家里,他一阵疼痛,竟呕出血来。李世民心里明白,一定是建成在酒里下了毒,赶快请医服药,总算慢慢好了。
建成、元吉想害李世民,但是又怕世民手下勇将多,真的动起手来,占不到便宜,就想先把这些勇将收买过来。
建成私下派人送了一封信给秦王手下的勇将尉迟敬德,表示要跟尉迟敬德交个朋友,还给尉迟敬德送去一车金银。
尉迟敬德跟建成的使者说:“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私下跟太子来往,对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个贪利忘义的小人。这样的人对太子又有什么用呢。”说着,他把一车金银原封不动地退了。
建成受到尉迟敬德的拒绝,气得要命。当天夜里,元吉派了个刺客到尉迟敬德家去行刺。尉迟敬德早就料到建成他们不会放过他。一到晚上,故意把大门打开。刺客溜进院子,隔着窗户偷看,只见尉迟敬德斜靠在床上,身边放着长矛。刺客本来知道他的名气,怕他早有防备,没敢动手,偷偷地溜回去了。
建成、元吉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时候,突厥进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议,让元吉代替李世民带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帅后,元吉又请求把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划归元吉指挥。他们打算把这些将士调开以后,就可以放手杀害世民。
有人把这个秘密计划报告了李世民。世民感到形势紧急,连忙找他舅子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商量。两人都劝李世民先发制人。李世民说:“兄弟互相残杀,总不是件体面的事。还是等他们动了手,我们再来对付他们。”
尉迟敬德、长孙无忌都着急起来,说如果世民再不动手,他们也不愿留在秦王府白白等死。李世民看他的部下十分坚决,就下了决心。
当天夜里,李世民进宫向唐高祖告了一状,诉说太子跟元吉怎么谋害他。唐高祖答应等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进宫,由他亲自查问。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带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只等建成、元吉进宫。
没多久,建成、元吉骑着马朝玄武门来了,他们到了玄武门边,觉得周围的气氛有点反常,心里犯了疑。两人拨转马头,准备回去。
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着马赶了出来,高喊说:“殿下,别走!”
元吉转过身来,拿起身边的弓箭,就想射杀世民,但是心里一慌张,连弓弦都拉不开来。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支箭,把建成先射死了;紧接着,尉迟敬德带了七十名骑兵一起冲了出来,尉迟敬德一箭,把元吉也射下马来。
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听到玄武门出了事,全部出动,猛攻秦王府的兵士。李世民一面指挥将士抵抗,一面派尉迟敬德进宫。
唐高祖正在皇宫里等着三人去朝见,尉迟敬德手拿长矛气吁吁地冲进宫来,说:“太子和齐王发动叛乱,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秦王怕惊动陛下,特地派我来保驾。”
高祖这才知道外面出了事,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宰相萧瑀等说:“建成、元吉本来没有什么功劳,两人妒忌秦王,施用奸计。现在秦王既然已经把他们消灭,这是好事。陛下把国事交给秦王,就没事了。”
到了这步田地,唐高祖要反对也没用了,只好听左右大臣的话,宣布建成、元吉罪状,命令各府将士一律归秦王指挥。过了两个月,唐高祖让位给秦王,自己做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
李世民对还是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但是对后来他的子民来说,他就是一个好皇帝,仅此而已!
玄武门之变读后感篇六
我相信只要是有一定历史头脑的人,都应该知晓玄武门之变之事。他所讲述的是唐代唐高祖李渊的几个儿子争雄之事。
相传,高祖皇后产下四子:长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玄露(早亡)、四子元吉。本来吗,李建成是长子,按照传统的宗法制度,理所应当是大唐的继承人。但是次子秦王李世民却因为屡建奇功,深得民心,而且野心又大,也想当皇帝。因此他们兄弟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帝位之争,在双方斗争中,四子齐王李元吉站在长子建成一边。就这样,双方相互斗了两年。最终,次子李世民以莫须有的罪名,在玄武门门口,将长子建成与三子元吉杀害,而登上皇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唐太宗。在他的治理下,国运昌盛,人民安家乐户,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一个时代。
而这些都败于李世民的雄心之下。但是,虽说雄心能成霸大业,还必须得有确实的实际行动。不然,你去想,如果说有雄心就能成霸大业,那么可以这样说,凡要这人是活的,心是活的,那么他就一定有雄心。
一国之主(总统)的雄心在于希望自己长生不老;永据宝座,四海升平;在歌坛、演艺圈的,都希望自己一夜爆红;商人希望生意888(发发发),办事666(顺顺顺),就连日常生活中的人,也都处处表现了雄心。有人希望事业顺心;有人希望婚姻美满;有人希望……总之人们的雄心是无可估量的!那么是不是有雄心就已经够了呢!不,不是的!光有雄心是万万不够的,雄心只是成霸“大业”的基本条件罢了。雄心十实际行动=成霸大业。
一国之主,想要长生不老,永据宝座,四海升平,行呀,只要能听忠言,用忠臣,不念恋酒色这中,尽量贴近人民生活,使人们美满,成人人人忠爱的明君,那么就算他死了,他也将久据人心,做到长生不老,在历史上永夺宝座。而做为艺人,要一夜爆红,就必须有特长有才华,而这须要不断地学习、积累,从生活中吸取经验;商人要发,要顺,则要做到拥有一颗清明的商业头脑,对顾客诚信,做时应退则退,可进便进,而这些东西都只有在实践、学习与经验中提取。平常的人所向往的也一样,须要实践。
不是我夸大其词,相信紫禁城大家都略有所闻吧?紫禁城是明朝永乐皇帝所造,永乐皇帝朱棣是朱元璋第四个儿子,本来吗,这皇位跟他是八杆子都打不到一块儿的,可就是雄心与实际行动把它们联在了一起。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发兵南下,当了皇帝,建了紫禁城。使老百姓过上了小康生活。
雄心固然是成霸大业的基础,但我希望你的雄心用于正途,造福人类才行!还有——别忘了实际行动。
《白楊》这篇文章主要通过白杨的特点和精神,表达了建设者为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家读后都有哪些感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白杨读后感300字,欢迎参阅。白杨读后感300字篇一:《白楊》這篇文章我看完了以後,有很多的感想。...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600字初中1当迷惑紧步逼来,当平淡无趣的生活还缠绕着你,你是否还在某个角落挣扎,还是随自己付出去把自我收回囊中?去吧,在书中寻找自己的天地与自由,无论有困难或险阻,都让我们去把自己的意愿实现。...
玄武门之变读后感篇七
唐朝建立后,李渊以立嫡立长的原则,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
在这三个人中,当属秦王李世民的功劳最大,声望也最高。李世民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特别是在公元621年,他一举击败了窦建德与王世充,更使他成为了一位名扬四海的人物。太子虽然在太原起兵时也有支军队,打过几次胜仗,可比秦王李世民的实力相差甚远!但是,因为李建成是太子,一大批皇亲国戚像跟屁虫一样围绕在他身边,甚至宫廷的守军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弟弟李元吉也一直是他的.支持者。
李建成一面暗地里收买李世民的领将尉迟敬德等人,一面指使李渊的妃嫔在高祖面前使劲诋毁李世民,于是,以李世民为首与以李建成为首的两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争夺战。
李世民就任陕东道大行台(有权力处理境内一切事务)时,由于淮安王李神通有功劳,所以李世民便赏赐给李神通数十倾上好良田。这一举动得罪了高祖的宠妃张婕妤,因为张婕妤早想把这些上好田地划分给自己的父亲,于是她便跑到高祖面前诋毁李世民,结果高祖听信谗言狠狠地训斥了李世民。
公元626年,突厥侵犯,高祖命李建成等人领兵退敌,李建成与李元吉商议趁这会儿把秦王府一网打尽,没想到这事被李世民得知后,决定先发制人。他跑到高祖面前,将李建成、李元吉害己图谋,私通妃嫔等不肖之举通通告诉了高祖,高祖听后惊愕万分,要让太子和齐王进宫当面说清楚。
第二天早上太子与齐王怀着不安的心情进了宫,当他们走到玄武门时,觉得周围充满杀气,可是为时已晚,这时埋伏四周的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等人早已把他俩团团围住,一并杀死。李渊知道这件事后,叹了口气,事已至此只好下命令宣布李建成、李元吉作乱处死,诸军归李世民所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 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读后感篇八
今年寒假,我读完了《资治通鉴》。其中这篇《玄武门事变》让我记忆颇深。
唐公李渊自公元618年打下天下开始,建成,元吉,世民三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建成和元吉在酒中下毒,想害死秦王世民。幸好秦王察觉了,躲过一劫。自此,三人之间的矛盾激化。
秦王手下的一帮大臣沉不住气了,劝秦王动手。秦王却犹豫不决。直到建成和元吉让一群猛汉奔出来时,秦王才动手剿灭敌军,先帝让出帝位。这就是唐太宗。
在读这篇文章时,我不禁为秦王捏了一把汗,也为他的犹豫不决而焦急,要是当时建成和元吉将秦王害了,那结局将不堪设想。也许是因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关系,所以秦王再躲过一劫。
读完后,我已经置身于古代之中,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我在这奇妙的旅行中领悟到了许多。比如,防人之心不可无。也领略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成功来之不易。
玄武门之变读后感篇九
从古至今 ,大部分历史学家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持理解、同情甚至赞赏的态度。
《旧唐书‧太宗本纪》史臣曰:“或曰:以太宗之贤,失爱于昆弟,失教于诸子,何也?曰:然,舜不能仁四罪,尧不能训丹朱,斯前志也。当神尧任谗之年,建成忌功之日,苟除畏逼,孰顾分崩,变故之兴,间不容发,方惧“毁巢”之祸,宁虞“尺布”之谣?……”
《旧唐书‧太宗本纪‧赞》曰:“昌、发启国,一门三圣。文定高位,友于不令。管、蔡既诛,成、康道正。贞观之风,到今歌咏。”
《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史臣曰:“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若非太宗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或坚持小节,必亏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炀帝,亦不及矣。”
《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赞》曰:“建成、元吉,实为二凶。中外交构,人神不容。用晦而明,殷忧启圣。运属文皇,功成守正。善恶既分,社稷乃定。”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武德九年》:“立嫡以长,礼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隐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势逼,必不相容。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隐太子有太伯之贤,太宗有子臧之节,则乱何自而生矣!既不能然,太宗始欲俟其先发,然后应之,如此,则事非获已,犹为愈也。既而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千古,惜哉!夫创业垂统之君,子孙之所仪刑也,彼中、明、肃、代之传继,得非有所指拟以为口实乎!”
胡戟、胡乐《试析玄武门事变的背景内幕》:“玄武门那场唐太宗一生中最艰危的苦斗,对他本人来说,绝不是可以夸耀后世的愉快记忆……李世民和他父亲这一段不愉快的往事……怎能在李世民受伤的心上摘脱干净!”。
柏杨:“然而,中国人应该庆幸唐太宗李世民夺嫡成功,李世民为中国带来名垂千古的‘贞观之治’,成为治世的典范。”
玄武门之变读后感篇十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孟宪实讲唐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里面讲了一代 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波澜壮阔的一生。
李世民是一代明君,在他统治的23年中,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这段时间史称“贞观之治”。但在贞观之治的前夜,发生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夺门之变,史称“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亲手杀死了他的两个亲兄弟,然后逼他父亲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年号“贞观”。
李世民当上皇帝以后,称他父亲为太上皇。他之所以能把国家治理得那么好,是因为他能够广泛使用一大批贤能的大臣,君臣之间的关系达到历史上最好。
特别是重用魏徵,像魏徵这样触怒龙颜而面不改色的良臣,实在不多见。有一次,因为一件事唐太宗和魏徵又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后宫,一见了长孙皇后就说:“总有一天,朕要杀了那个乡巴佬!”皇后说;“哪个人哪?”唐太宗说:“魏徵,还不是那个魏徵,他在群臣面前让朕下不了台!”皇后听了,到后宫换了正装。太宗大惊到:“你这是何意啊?”皇后说:“魏徵是良臣,我怎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贞观十七年,魏徵逝世。唐太宗失声痛哭。哭完以后,太宗说了一句响彻千古的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徵对唐太宗有多么重要。唐太宗本就贤明,遇到魏徵这样的良臣变得更贤明了。魏徵触怒龙颜而面不改色的品行是给我最大的震撼。
唐太宗还不冤枉人。有一次,一个叫杨贞的卫士经过卫洲到长安值班,住在小旅馆里。第二天,杨贞发现佩刀有血,恰巧头天老板又死了。许多人都怀疑这件事是杨贞干的。地方官吏一听把杨贞抓起来准备处死。但他们又没有处死权,于是就给李世民上信。李世民觉得奇怪,杨贞与老板素不相识,不可能杀他,就让卫洲府重新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是老板娘和她的情夫一起杀了老板。这说明李世民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不会让任何人屈死。
唐太宗在玄武门之变中,失去了人性的光芒—亲手杀死了他的亲兄弟李元吉和李建成,这还能算人性吗?但令我惊讶的是,他竟能知错就改,以那些有人性之举来弥补那些无人性之举。这在中国2132年的历史上实在不多见。
公元649年5月,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享年五十二岁。李世民是一位上马打仗,下马治国的好皇帝,“贞观之治”成为后来各代君王学习的典范。
玄武门之变读后感篇十一
在《所罗门之歌》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看似奇怪的引子:在主人公出生的一天,一个按部就班的老实人,宣布自己将从某一个地方利用自己制造的翅膀飞向一个遥远的地方。他按照通告时间表演了自己的飞行,然后干脆利落地摔死在了医院的门口。而与此同时,一个名叫“奶娃”的孩子在这场闹剧发生的地点降生了。——这再一次展现了托妮·莫里森的高超叙述技巧,以及对于结构掌控的游刃有余。因为直到很久之后,我们才会发现,这个看似毫无意义的荒诞的行为的实际意义。
不同于其它托妮·莫里森其它作品的紧凑和强力,《所罗门之歌》的结构虽然紧密,但是节奏却也更加多变。一如既往,她的作品展开于地狱般生活场景之中,但所不同的是,在《所罗门之歌》里,地狱般的现实正被缓慢地拖离出暗黑的世界,重新进入光明之中。或者说不同于以往,托妮·莫里森寻找到了一种重新寻回天堂的可能——一种从文化的重新确认中获得自尊和自信的可能。这当然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总觉得在某种层面上,这种显而易见将托妮·莫里森的世界变得狭小了。
托妮·莫里森高超的叙述技巧和语言天赋,以及显而易见的主题,很容易被纳入到一个关于身份、种族和解放的主题之中,而消减了其普遍性的内涵。毫无疑问,她很容易被纳入到萨萨特的文学主张之下——文学本身就是一种介入。它必定是介入而且应该是介入的。写作本身就是对于主题的介入行为——在这个意义上,托妮·莫里森的努力当然是值得尊敬的,可是假如我们将福克纳和托尼·莫里森放在一起比较时,我们又会看出两者多少的实质性差距呢?也许文学本身就是一种介入,但是它绝不因为写作者自身的问题而因此被限定在一个狭窄的范畴之中,实际上尽管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是在人性的层面上,福克纳笔下的白人地狱和托妮·莫里森的黑人地狱,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同处在一个灾难性的历史阶段,所有的人都挣扎在恐怖的地狱之中,不同的是,托妮·莫里森笔下的黑人不仅仅要对抗上帝的困难,还要承担人自身的罪孽。因此,在这种双重压迫之下,他们显得更加的沉重。——但因此,就能将其孤立化,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而特别对待吗?当然,在具体的问题上,这是显然的,可毫无疑问,这样的区别对待本身就是一种可怕和可悲的。
托妮·莫里森对于苦难的极具煽动力的写作,加深了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将其作品的主题限定在了一个具体的狭窄的空间之中——这当然不是她的本意,可是它却是发生了。我强烈反对很多评论家将其简单地限定在黑人种族解放的狭隘主题之中——实际上不仅仅因为作为一种文化自身的特质需要被重视,同时从文化多元性和互补性角度来说,托妮·莫里森同时还在说一个我们文化缺失或者正在被无情地肢解的过程—-而这几乎是我们所有人和所有文化的主题。每一个时代,我们都在对抗文化的野蛮和野蛮的文化,这是人永恒的主题,即使生在这个被认为普遍丰裕的时代,难道我们的文化不同时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紧张和压力么?因此,《所罗门之歌》也许唤醒的不仅仅是“奶娃”的飞跃,还有我们所有的人的关于文化的乡愁。托妮·莫里森坚持追寻消逝的乡愁,不仅仅是为了寻根,而是为了找回属于自己的存在—-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以及自由和自尊。文中的人渴望会飞,就是渴望逃脱禁锢,重新找回失去的荣光和自由。那是一种自杀式的飞跃,也是一种决绝的努力。这就是托妮·莫里森的写作态度,也是她的写作动机。
《所罗门之歌》在某些时刻让我想到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对于自身的迷失,包括对于自己的文化的整体的缺失,在马尔克斯那里表现为对于遗忘的恐惧,对于久远的文化的失去的怀念。当老何塞死在黄色花雨的那天,过去被终结了。一个新的时代来了。但是有一些残存的人,比如那个活了很多年的具有疯狂生育能力的老女人,在《所罗门之歌》里就是那可怜的派拉特一家三代。她们如异类一般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用一种天性般的纯真顽强展示了自身文化存在的证明。她们向往自由,充满了艺术的热情和天赋,她们对待生活以一种完全陌生的方式——但是她们真诚,她们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纯洁的快乐。在那个月夜,冷酷的麦肯穿过贫民窟,被她们一家三口在低矮的小屋里,昏黄的煤油灯下的歌声感动了—-在那一刻,他感到了一种回归和温暖的感受—-那歌声正是一种文化的乡愁的展示。“当麦肯在记忆和音乐的重压下觉得自己软化下去的时候,歌声消逝了。气氛是宁静的,但麦肯却无法离开了。”正是在这一段歌声里,冷酷的麦肯展示了他温情的一面。他是如何在父亲被无辜残杀之后,母亲在分娩死亡之后,将可怜的派拉特努力养活——他不是生来就如此冷酷的—-冷酷到即使他的房客要自杀,也要坚持将他的房租收齐—-他是一步步被现实逼向冷酷境地的——仿佛那个社会只留给了他一个唯一的可能,只有沿着冷酷的这条道路一路走到底,他才能和那些居于另一个世界的人享受到同样的幸福。
托妮·莫里森必须让那个在奇怪的一天出生的“奶娃”脱离老麦肯的成长路线。因此,她让“奶娃”遇到了派拉特。这个女人象征着某一种神秘的力量—-她是自己从一动不动、一声不响、毫无作为的母亲的血肉之体中自己爬出来的—-因为那个时候她的母亲已经死了,而她也被认为将死在母亲的腹中,但是她自己爬了出来,身后拖着脐带和胞衣,头前脚后一点点地爬出来了。这个充满了魔力的女人,就像马尔克斯笔下那个一直守护着家族的母亲。正是因为她们,祖先留下来的那些看似愚昧,但却充满了智慧的生活才得以延续下去。因此,在这个层面上,詹姆斯·伍德敏锐地捕捉到了托妮·莫里森和马尔克斯的相似之处——反对魔幻现实主义,就是反对托妮·莫里森的小说。
但是毫无疑问,托妮·莫里森太爱她的人物了。用詹姆斯·伍德的话说,她用自己的热情闷死了他们。这样的指责当然是过于严肃和认真了。但却也并非空穴来风。尽管在风格上相似,但如果我们将福克纳和托妮·莫里森的人物相比较,我们会很容易发现托妮·莫里森的人物就像是作者的宠儿,而福克纳的人们则自由自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完全不受控于作者的力量—-这看似不可能,但实际上他们确实做到了—-也就是说那个人物在一种模糊和暧昧之中,存在着一种超越的潜力。而这种潜力在《所罗门之歌》里—-尽管托妮·莫里森给予了足够的耐心和努力,使“奶娃”可以纵身一跃——但是她母性的光辉早就将这种飞跃性的力量上升到了一个神秘性之中—-如果不借助于这种神秘性,托妮·莫里森的人物就真的被闷死在了她的怀抱中。无独有偶,在《所罗门之歌》里,那个战战兢兢生活的妈妈,除了享受丈夫的刺激之外,只有一种感到兴奋和快乐的方式——-那就是让早就该断奶的“奶娃”每天偷偷地在黑暗的书房里喝着她的奶。仿佛他从自己的身上吮吸的是光芒。——这用来形容托妮·莫里森与他作品人物的关系,其实挺合适的。
除此之外,当詹姆斯·伍德说托妮·莫里森也许应该记住奥登关于诗人应该像轻骑兵一样突进,而小说家应该尽量显得笨拙和朴素时,她反对的是托妮·莫里森那种随时可能因为不可遏制的乡愁而溢出小说边界的行为。这当然是对的。因为这好像一个谜语,早早就被发现了谜底。不过托妮·莫里森的语言和想象,正因为这种溢出,成为一种风格,这种风格尽管有时候显得过剩,不过确实也绚烂夺目。(乔沅)
玄武门之变读后感篇十二
托妮·莫里森《所罗门之歌》魔幻现实主义探析作者/张巍
托妮·莫里森(tonimomson),美国著名黑人女性作家,1931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1949年莫里森考入华盛顿霍华德大学英语系;1953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攻读西方现代派文学;1955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并同时受聘于得克萨斯南方大学任英文系讲师;1957年重返母校霍华德大学任教;1964年莫里森与丈夫离婚并开始了在兰登书屋编辑工作的生涯;1967年莫里森开始着手她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的创作;1970年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华盛顿出版。自她的第一部作品问世以来,莫里森共创造了8部长篇小说。1993年她凭借这些构思独特、富有创意的小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这一奖项的第一个黑人女作家。作为唯一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非洲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今天的文学界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被确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她的小说成就可以说就是黑人文学史上的丰碑。《所罗门之歌》是莫里森的第三部小说,该小说1977年在纽约出版后,立即引起了评论界和读者的关注。当时印刷出版了57万册平装本,莫里森的写作事业迅速崛起。同年该小说被评为全国最佳小说,1978年这部小说获得了美国文学研究院奖和全国图书评论学会奖。在该小说中,莫里森将神奇和现实、事实和梦幻、过去和现在巧妙地交织在一起,运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一、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拉丁美洲形成一种新的文学创作形式——魔幻现实主义。迄今为止,魔幻现实主义已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广泛影响。属于这种流派的作品主要以小说为基础,这些作品大多是用神奇的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特别是拉丁美洲国家的社会现实。作家在作品中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现象、反映现实的各种描写交织在一起,使拉丁美洲现实政治社会成为一个现代的神话。在这种流派的作品中,作家将离奇的幻想和现实主义的情节并置,人鬼交融,幻想与现实的混合,从而创造一个幻想和现实交融在一起的世界,“神奇”而又不失去其真正的独特风格。在本质上,魔幻现实主义表现的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表现的是拉丁美洲充满离奇的虚幻恍惚“魔幻现实”。在这样的现实中,生死不辨,人鬼不分,幻觉和真实相混,神话与现实共存。无论运用哪一种“神奇”的手段,其最终目标是反映和揭露黑暗如磐的拉丁美洲。善于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揭露现实的作家,通常都把现实放在虚幻的环境当中,给现实披上魔幻的外衣。同时又运用拉美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使作品呈现出真假难辨的魔幻与现实相交融的风格。从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内容上说,作品取材于拉丁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在艺术上,魔幻现实主义颇具特色,它采用多种方法将残酷的现实与奇异的幻景结合起来,有时神话变成了现实,有时会成为现实的幻想,有时会成为荒谬的现实;在语言上,它广泛吸收古印度神话和传说,因而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
二、魔幻现实主义创作特色在小说中的.体现
(一)魔幻与现实的交融
莫里森在作品中将魔幻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结合,打破了生与死、梦幻与现实之间的界限,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与超自然现象的魔幻世界,并赋予小说人物以神奇、魔幻般的特点,获得一种神奇与现实相交融的特殊艺术效果。派拉特是小说中很重要的人物,莫里森赋予了她神奇与魔幻的特性。首先,派拉特生来没有肚脐,被其他人疏远,但派拉特不仅充满了无私的爱,还充满神奇的力量。当一个强壮的年轻人欺负她的女儿时,尽管她已60多岁,在交战中她仍然胜了。莫里森在这里暗示派拉特那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和无限的爱来自美国黑人的文化传统。小说中,派拉特通过唱关于售糖人飞走了的民歌再现了过去,同时也激励现在的年轻人。奶娃在派拉特的歌声中,开始了弗吉尼亚的追寻之旅。在这里,莫里森赋予派拉特的歌声以神奇的力量。此外,莫里森在小说当中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使具有魔幻色彩的事件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发生。例如,奶娃生下来就是一条腿比较短,奶娃吃奶竟然吃到8岁,因此得名奶娃,但奶娃可以仅靠意念的力量使哈格尔的j1从自己的颈部移开,而且还可以用意志的力量使哈格尔最终死亡,而使他自己幸存下来。小说中所体现的这种神秘莫测的事件,使整篇小说罩上了神秘的面纱。同时,小说处处充满了神秘的气息,这些奇幻的情节环环相扣,吸引着读者仔细品味。莫里森以魔幻的手段让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很自然地发生。正如魔幻现实主义的特色所体现的那样,魔幻只是手段,表现现实才是真正的目的。
(二)浓郁的神话色彩
在《所罗门之歌》中,贯穿全文的主要线索就是黑人民间故事一一黑人会飞行。莫里森不仅巧借这个故事表达了黑人对自由的渴望,而且还从现代意义上赋予这个神话新的含义。她把黑人民族探索民族出路的愿望和历史上黑人民族对自由的渴望联系起来。《所罗门之歌》的卷首引言——“父亲们可以翱翔,而孩子们可以知道他们的名字”,这是小说中第一次提到小说的主题之一——飞行。虽然飞行可以逃离压迫的环境,但是也给留下的人带来了创伤。虽然奶娃从密歇根州出发的飞行使他摆脱了“非医生街”那沉闷的环境,但他的飞行也是自私的,因为这使哈格尔极度悲伤而死去。在小说结尾处,奶娃发现自己竟然是会飞的所罗门的后代,他在曾祖父飞走的地方纵身一跳,飞向不可知的未来。奶娃的最后一跃是整篇小说的高潮,它和开头相呼应,和“飞行”神话在结构上保持一致。奶娃的成功“飞行”象征了黑人要找到真正的自我,必须立足于黑人的传统文化。莫里森在小说中广泛地应用飞翔作为写实而不是作为比喻性的事件,这就使《所罗门之歌》更加具有魔幻神话色彩。而且小说中的人物认为,人类飞行是很自然的事情,例如,保险公司代理人史密斯说要飞走。果然他带着那蓝色丝质的宽大翅膀出现在屋顶,并义无反顾地跃入空中,最终摔死。然而,围观的人并不是跑过去劝阻而是鼓励他要勇敢地跳下来。莫里森用这个事件表明,他们并没有把他的飞行看做是自杀性行为,相反,旁观人群的行为就好像史密斯的飞行可能会成功似的。此外,弗吉尼亚州沙利玛的居民并不认为所罗门的飞行是个神话,他们相信飞行确实发生了,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奶娃不相信人可能会飞,但在自己族群人的眼里,奶娃是不正常的,只有他开始相信人真的能飞行的时候,他才没有感到被自己的族群疏离。在这里,托妮,莫里森以娴熟的写作技巧,运用神话原型的方式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三)奇幻象征意象手法的运用
奇幻象征意象手法的运用是魔幻现实主义一个重要的特色,它表现了现实的魔幻性。莫里森在小说中巧借奇幻的象征来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所罗门之歌》中所有的人物都是黑人,很少能碰到白人人物。白人人物在小说中出现不多,但却代表着破坏和负面的影响。在《所罗门之歌》中,白人对黑人来说就是伤害的来源。第一代麦肯·戴德被一个有钱的白人家庭杀害,吉他的父亲死于一次工厂的事故是由于白人老板的疏忽。同样,艾米特,提尔被一个行私刑的白人暴徒在密西西比绞死。尽管白人带来灾难,但莫里森告诫说,仇恨和复仇不是对种族歧视的有益回应。科林西安丝第一,戴德是奶娃的姐姐,在勃立恩,摩尔大学和法国受过高等教育。小说中,莫里森用科林西安丝第一和莱娜做人造玫瑰花象征着上层阶级沉闷的生活以及女性的压抑。这些玫瑰花挣不了很多钱,做人造玫瑰花的真正目的就是使她们不需要用心就能转移注意力,从烦恼中解脱出来。科林西安丝第一和莱娜没有任何激情地完成了她们的任务,是受习惯而不是信念的驱动。在文学作品中,真正的玫瑰花象征着爱,莫里森用人造玫瑰花象征着在小麦肯家庭中缺少爱。金子象征着小麦肯痴迷于追寻财富。在小说中,金子对男性来说是无法抗拒的,为了得到金子,他们违背了自己的原则。例如,奶娃到自己的姑妈派拉特家偷盗,因为他想变得富有而独立。同样,吉他对金子的渴望使他企图谋杀奶娃。
三、结语
总之,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托妮·莫里森成功的在小说《所罗门之歌》的创作中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技巧,虽然仅仅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小说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写作特色无法穷尽小说的魅力,但通过对整篇小说的文本分析可以发现,整篇小说是架构在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基础之上的。莫里森在小说中巧借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表现了小说的主题,也揭示了奴隶制对美国黑人的心理创痛的现实。正如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那样,魔幻只是手段,表现现实才是真正的目的。莫里森本人也被誉为善于用魔幻手法来表现现实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同时在作品中,莫里森也用魔幻的艺术创作手法警醒美国黑人民族,只有正视自己民族的悲惨历史并从中吸取教训,同时并立足黑人民族传统文化,才能拯救黑人民族的未来。
[参考文献]
[4]杜萍,《所罗门之歌》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j].安徽文学,2008(05).
[6]曾梅,托尼,莫里森作品的文化定位[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张巍(1981-),女,河北承德人,河北体育学院外语系讲师,学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玄武门之变读后感篇十三
一天早晨我刚起床,就听到窗外“滴滴哒哒”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啊?我打开窗户,好奇的四处张望,看到了小雨滴在唱歌跳舞。我也想跟小雨滴一起跳舞,赶紧跑下楼去,看到小雨滴在地上奔奔跳跳,溅起了一朵朵美丽的小水花,我跑到跟前小雨滴不见了。我伸出手来,小雨滴跳到我手心里,我感到凉凉的,缩回手看,小雨滴又不见了。我跑到小树旁,看到小雨滴挂在小树叶上,像一颗珍珠一闪一闪的,我摘下一片树叶,小雨滴又不见了。
小雨滴真会捉迷藏啊!
玄武门之变读后感篇十四
“1、2、3、4……10……藏好了吗?”这是在干什么呢?原来是我们在玩“捉迷藏”的游戏。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天空非常晴朗,我约了几名同学去广场上玩,来到了广场,不知谁提的意:“我们来玩捉迷藏吧!”“好哇!”大家都举手赞同。
经过一番“手心手背”后,我被选为了“找人者”,我闭着眼睛数完10个数后,回过头,发现大家都早已没有了踪影,但我的直觉告诉我应该就在这附近,果不其然,我在草丛边找到了一名同学。接着,我又跑进小树林里,找了又找,也没发现一名同学,我失望极了,低下头往回走,不经意地向上看了一眼,却有了意外的收获:一名同学正在树上沾沾自喜呢!我指着他叫道:“发现你啦!”那名同学就像泻了气的皮球,从树上跳下来,乖乖地认输了。找来找去,最后就只剩下捉迷藏高手柳宇航了,他可不那么好找,被我找到的同学和我一起找也没有找到他,我有一点灰心了,一名同学对我说:“别灰心,他藏得再好也会露出马脚的。”那位同学说的果然没有错,在一个茂密的草丛中,好像什么东西在动,我蹑手蹑脚地走到草丛旁边扒开一看,柳宇航果然藏在里面,我一边大笑一边说:“哈哈哈哈,我终于找到你啦。”天不知不觉的黑了,可我们还意犹未尽,但是为了不让大人担心,我们只好回家了。
这件事虽然过得很快,但是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成了我最珍贵的回忆。
玄武门之变读后感篇十五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李建成和李世民开始了明争暗斗,李元吉则支持李建成。不但这两个人是李世民的死对头,就连宫中的妃子也与李世民作对。李建成和李元吉不但向唐高祖诬陷李世民,还数次想除掉他。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李建成与李元吉丧命,李世民登上了太子的宝座。
这篇文章中的李建成,放不下心中的仇恨与嫉妒,到最后不但丢掉了太子的位置,连命也搭上了,实在是不划算。他当初下定决心想超过李世民,如果采用正当的手段,最后的结局是另一番景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仇恨自己的对手,要感激。因为是对手让我们充满斗志,是对手让我们不敢懒散,是对手让我们生龙活虎,霸气十足。放下那颗仇恨的心,用正当手段赢得对手。
玄武门之变读后感篇十六
上午睡醒后百无聊赖,呵呵决定放纵下自己,看碟《贞观之治》,今天看到玄武门之变,剧中主要讲的都是预热部分,杀兄试弟只是一笔带过。但在历史人物的事迹里我内心有了几点启示:
1)江山得来,实属不易啊。大好河山都是用鲜血夺来的。当然在现在这个提倡和谐的社会里,不再动刀动枪。但是江山好比事业,我们要创自己的事业就像打江山一样,斗智斗勇。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每一步都要谨慎小心,不然就像建成和元吉一样败在李世民手里命都没有了。
2)有多大的头,戴多大的帽。像太子建成那样死于玄武门之下并非偶然。德才修养都不如李世民,却罢着茅坑不拉屎。一没战功二没心胸。早该退位给李世民了。话又说回来,虽然李世民有才,要是他没有去争取并在玄武门战胜的话,那就不会有记载青史的贞观之治。好像就在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有能力去做某些事情的时候,不要恃才傲物,还有去争取。这样,于人,于社会都是有利的。
3)家和万事兴。虽然李世民在玄武门里取得了胜利,但是骨肉相残毕竟不是光彩的事,李的内心也是懊悔和恐惧。有好几次在恶梦中惊醒。虽然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繁荣昌盛。但内心深处的苦楚,却鲜为世人所知。人们只是看见他的光辉,从没体会他的无奈和孤独!高处不胜寒啊!
玄武门之变读后感篇十七
这个夏天对于我来说丢失了太多的回忆,先是崇文门菜市场和北京游乐园,然后干脆是崇文区和宣武区也成了历史。崇文门菜市场有小时候打北冰洋汽水回家的甜蜜,北京游乐园里有第一次坐观览车的兴奋,而崇文区和宣武区代表了我心中无法割舍的南城。所以当崇文门菜市场被搬到高楼大厦里。当北京游乐园变成房地产项目时,我不知道那时候的南城还是不是以前的南城。于是崇文门和宣武门失去“身体”又失去“身份”的时候,我明白记忆失去载体的时候记忆也将会慢慢消失。
早有耳闻那座五百年前风光显赫、建国之后成了首批“国保单位”的智化寺,只是与深居胡同的它无缘相见,直到5月某一天的清晨,我偶然走过朝阳门与建国门之间的禄米仓胡同。那天的阳光很好,已经有了夏天的热度。估计是平时我太少走在清晨的胡同里,清晨的阳光让我和胡同都变得很有活力。本来只是贪恋早点摊上久未尝过的糖油饼和豆腐脑,结果一回身就看到了夹在灰色民房中的红墙黑瓦。
说起来北京的文保单位实在太多,走在大街小巷难免遇到一个两个,可挂着国保单位牌子的那就少之又少了,印象中不是超级有名也是金碧辉煌的。智化寺位列首批国保单位的名单之中,而且与其同时入选上的也只有故宫、天坛和颐和园这三位“大牌”,据说这是xxx亲自关照的。为什么?智化寺本来是明朝太监――王振的家庙。山门殿墙上那幅简单线条勾勒出细眼弯眉的人物石刻画像足以说明他的形象。不过这位英宗皇帝也要尊称一句“先生”的太监,真是深受皇帝关照。即使成了土木之变的罪人,依然没耽误智化寺的修建工程,并不停扩大规模,直到成了现今京城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庙宇。从山门、钟鼓楼,到智化殿、如来殿,所有殿堂全都铺着黑色的琉璃瓦顶,在京城的寺庙中只此一家。
与其说是参观,不如说散步来的贴切。院子里安静地让我怀疑二环路是不是就在几百米之外,那些显得有些漫不经心的客人估计是偶然路过才进来的。殿外华丽鲜艳的彩绘与殿内几乎呈现出原木色的反差诉说了智化寺辉煌、衰败到重生的经历。刚刚还在赞叹藏殿内转轮藏的精美异常,再看到空空的大智殿才意识到其实智化寺已经失去了太多。站在智化殿的佛像前抬头仰望,殿顶整齐的暗绿木方格中藻井的位置却被一张平面的喷绘图案所替代。光是看着喷绘的图案根本想象不到藻井的华丽,只能从文字的介绍中揣摩了。藻井每格之边缘饰有卷云、莲瓣、供科,空当内置“八宝”。内八角与井心之间的斜板上,环雕八条游龙,中央圆心一条团龙,蟠绕垂首,俯视向下。如果这样还想象不到,那要说比故宫南熏殿的藻井还要大、还要美就应该可以理解了吧。不过上世纪30年代是智化寺悲惨的年代,寺庙破败不堪也就算了,寺内住持和弟子却做起了卖物租屋的营生,许多古松柏都成了杠房做棺材的材料,更何况可以称的上是明代建筑木雕的极品的这两块藻井了。住在智化寺旁的洋买办纪三爷,联系了当时在哈佛燕京学社供职的美国人劳伦斯・西克曼,将智化殿和如来殿的藻井倒卖了出去。如今要想一睹期真容还要漂洋过海跑到美国的费城艺术博物馆和纳尔逊博物馆才行了。好在殿中还保存着一副精美的明代壁画。
在鼓声毫无征兆地响起后,“京音乐”的表演就开始了。虽然智化门的大殿内只坐了五位乐僧,但是鼓、云锣、管、笙、笛依然可以演绎出庄重、古朴和典雅,这让听惯了电吉他与架子鼓的我有种仙乐飘飘的感觉。估计五百年前王振从大明王朝宫廷中把曲子带出来的时候也不会想到,当年皇帝御用,一品大员都无缘听到的宫廷音乐,在智化寺这棵大树下成了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这要感谢智化寺作为太监寺院的封闭性,乐僧们严格地按照“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接力。不与外界接触,反倒让明代的音乐在风雨中相对完整地延续了下来。智化寺的乐僧们用自己对于佛乐的忠诚充当了历史的录音机,却不得不面对无人接班的现实。原本十几个人才能表演的佛音乐,现在由几个僧人凑合表演着,就像万佛阁前那棵倾斜的古槐树,枝叶还算繁茂,但是已经无法恢复当年的挺拔。
耳畔还有佛乐的余音回荡,可出了智化寺马上就回到了欢声笑语的市井生活。智化寺院墙边小巷子里堆放的杂物和结着丝瓜的瓜藤是“最”胡同的生活,红色的院墙也成了挂鸟笼子的好地方。一只小狗不太高兴我进入了它的地盘,大杂院的居民却无所谓我这个陌生的闯入者。寺内的佛乐和寺外的生活就这样印在我的记忆中。
旅游资讯
门票:20元
参观时间:8:30――16:30(周一闭馆)
佛乐表演时间:9:00――9:15;
10:00――10:15;
11:00――11:15;
15:00――15:15
玄武门之变读后感篇十八
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他立的战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的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
建成、元吉知道唐高祖宠爱一些妃子,就经常在这些宠妃面前拍马送礼,讨她们的欢喜。李世民就没有这样做。李世民平定东都之后,有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取隋宫里的珍宝,还为她们的亲戚谋官做,都被李世民拒绝了。于是,宠妃们常常在高祖面前说太子的好话,讲秦王的短处。唐高祖听信宠妃的'话,跟李世民渐渐疏远起来。
李世民多次立功,建成和元吉更加忌恨,千方百计想除掉李世民。
有一次,建成请李世民到东宫去喝酒。世民喝了几盅,忽然感到肚子痛。别人把他扶回家里,他一阵疼痛,竟呕出血来。李世民心里明白,一定是建成在酒里下了毒,赶快请医服药,总算慢慢好了。
建成、元吉想害李世民,但是又怕世民手下勇将多,真的动起手来,占不到便宜,就想先把这些勇将收买过来。
建成私下派人送了一封信给秦王手下的勇将尉迟敬德,表示要跟尉迟敬德交个朋友,还给尉迟敬德送去一车金银。
尉迟敬德跟建成的使者说:“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私下跟太子来往,对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个贪利忘义的小人。这样的人对太子又有什么用呢。”说着,他把一车金银原封不动地退了。
建成受到尉迟敬德的拒绝,气得要命。当天夜里,元吉派了个刺客到尉迟敬德家去行刺。尉迟敬德早就料到建成他们不会放过他。一到晚上,故意把大门打开。刺客溜进院子,隔着窗户偷看,只见尉迟敬德斜靠在床上,身边放着长矛。刺客本来知道他的名气,怕他早有防备,没敢动手,偷偷地溜回去了。
建成、元吉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时候,突厥进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议,让元吉代替李世民带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帅后,元吉又请求把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划归元吉指挥。他们打算把这些将士调开以后,就可以放手杀害世民。
有人把这个秘密计划报告了李世民。世民感到形势紧急,连忙找他舅子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商量。两人都劝李世民先发制人。李世民说:“兄弟互相残杀,总不是件体面的事。还是等他们动了手,我们再来对付他们。”
尉迟敬德、长孙无忌都着急起来,说如果世民再不动手,他们也不愿留在秦王府白白等死。李世民看他的部下十分坚决,就下了决心。
当天夜里,李世民进宫向唐高祖告了一状,诉说太子跟元吉怎么谋害他。唐高祖答应等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进宫,由他亲自查问。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带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只等建成、元吉进宫。
没多久,建成、元吉骑着马朝玄武门来了,他们到了玄武门边,觉得周围的气氛有点反常,心里犯了疑。两人拨转马头,准备回去。
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着马赶了出来,高喊说:“殿下,别走!”
元吉转过身来,拿起身边的弓箭,就想射杀世民,但是心里一慌张,连弓弦都拉不开来。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支箭,把建成先射死了;紧接着,尉迟敬德带了七十名骑兵一起冲了出来,尉迟敬德一箭,把元吉也射下马来。
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听到玄武门出了事,全部出动,猛攻秦王府的兵士。李世民一面指挥将士抵抗,一面派尉迟敬德进宫。
唐高祖正在皇宫里等着三人去朝见,尉迟敬德手拿长矛气吁吁地冲进宫来,说:“太子和齐王发动叛乱,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秦王怕惊动陛下,特地派我来保驾。”
高祖这才知道外面出了事,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宰相萧瑀等说:“建成、元吉本来没有什么功劳,两人妒忌秦王,施用奸计。现在秦王既然已经把他们消灭,这是好事。陛下把国事交给秦王,就没事了。”
到了这步田地,唐高祖要反对也没用了,只好听左右大臣的话,宣布建成、元吉罪状,命令各府将士一律归秦王指挥。过了两个月,唐高祖让位给秦王,自己做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