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篇一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呢?我们可以先来看看美国人以及犹太人怎样教育孩子理财的。
美国家长是这样教育孩子理财的!
“从3岁开始的人生计划”
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
康奈尔大学约翰博士有4个孩子,每个孩子出生时,他都拿出1000美元,为他们分别立了户头,然后,在孩子还不懂事时,帮着他们保管各种各样“属于他们自己”的钱,即孩子从亲戚朋友处所得的礼金、孩子的工作所得、奖励所得,以及每月父母给孩子的固定投资,等等。当钱存到够买一股或两股股票时,他们就为孩子购买股票。日积月累,当孩子年满18岁时,就可支付昂贵的学费。
美国的家长认为,理财教育是生存教育的一部分。美国学校也重视“钱”的教育,认为这是把孩子从“象牙塔”中“请”回到社会现实中来。
“要花钱打工去”
美国家长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美国很多小孩都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这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大多数美国孩子很习惯打工,小至在家洗碗、做家务或帮邻居作临时保姆,大到去做兼职等,只要是可以赚钱的活儿,家长都会鼓励孩子去做。
犹太人是这样教育孩子理财的!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堪称全世界范本。
当他们孩子三岁时:父母就会开始教他们辨认硬币和纸币;
五岁时:让他们知道钱能买他们需要的一切东西,并告诉他们钱是怎样赚来的;
七岁时:能看到商品标价的价钱,更加加深“钱能换物”的概念;
八岁时:让他们知道可以通过打工赚钱,并且可以存在银行里面;
十岁时:懂得平时节约一点钱,以便自己有较大开销时,有钱用;
十一岁时:懂得珍惜钱,并有打折优惠概念;
十二岁时以后: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活动。
“重点不在于你能够赚到多少钱,而在于你能留下多少钱,并让钱为你工作。”这就是理财。犹太名族当孩子满周岁的时候,他们会送股票给孩子当礼物,这是他们名族的惯例。
看了美国家长以及犹太人教育孩子理财的方式,作为中国家长的你是不是感到汗颜呢?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财政大权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即使小孩过年拿了红包,也会上交给父母。更何况是教育孩子理财,相信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教育孩子理财的念头吧!
中国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
第一、尽早开始对话
只要孩子对钱发生兴趣,意识到可以用它来买东西,家长就应该开始与孩子讨论有关钱的话题。不一定长篇大套,只要应景切题,如可以告诉孩子工资是做工得来,而不是自动从钱包里溢出来的。
第二、要让孩子懂得钱财来之不易
家长不妨让孩子了解家里收入支出情况,并适度参与家中投资决策,这样可以让孩子了解家里的经济情况,增加孩子的责任感,也可以让孩子了解父母工作辛苦,同时想象自己的未来规划。
第三、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
当孩子在钱财上有疑问的时候要耐心回答,比如孩子问“为什么用卡没有钱也可以买东西,这个时候你要耐心地告诉他:这卡是什么卡,是信用卡还是购物卡在什么情况下能消费。
第四、培养孩子储蓄习惯
家长们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存钱罐,每天往存钱罐中投入一定的钱,慢慢养成习惯。随着孩子对金钱认识的深入,他们会逐渐明白储蓄的意义。
第五、让孩子从小养成理财的习惯
告诉孩子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比如:帮妈妈买菜,扫地,洗碗等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并引导他把赚到的钱存到储蓄账户里;学会单独制定个人一周开销计划,并学会在购物时比较价格;每周节省一点钱,以备在有大笔开销时使用。
总之,在现代生活中,理财能力是孩子将来在生活和事业上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所以理财需要从娃娃的家庭教育抓起,作为父母应该趁早培养他们的理财习惯,教育孩子正确理财!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篇二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首先,我们家长要认识到一点,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对性方面的内容感兴趣是正常的。所以不要大惊小怪。
其次,要跟配偶商量后再决定怎么做。不同性别的人对性的理解不同,要尽量请同性别的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异性家长不要过分反应。
比如,有妈妈发现儿子看黄片,就觉得孩子非常龌龊,因为她自己小时候什么都不懂不会看这些。因此对孩子的行为反应过激,当面指责孩子,甚至骂孩子不正经。这样就会让孩子心里对此留下阴影,觉得自己很肮脏,觉得无颜面对家人,对家长一味地逃避。反倒失去了家长对孩子的帮助和教育的可能。
再次,孩子成长中出现的任何事情都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
发现孩子看a片,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孩子进行青春期的性教育,尤其是性安全教育。帮助孩子了解一些基本的性知识,警告孩子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做了会非常严重地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这些内容的讲解并不能完全解决孩子的好奇心,所以可以试着帮孩子选择一些这方面的书籍,让孩子自己去看,去了解。
最后,要帮助孩子把旺盛的精力集中到其他有益于身心的活动中来。
1、多鼓励他参加集体活动;
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就不会有过多的时间考虑和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2、多鼓励和引导孩子去学习;
鼓励和引导孩子看一些名人和伟人的传记,学习他们勤奋学习的事迹。帮助孩子从心中立下远大的志向,激励孩子努力学习,让自己的人生走向辉煌。
性和色情的问题是家长和孩子永远避免不了的问题。
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孩子们的成长过程,这个过程中,有一部分谈到了孩子们学习兴趣的问题。
孩子一生下来,他们是无性意识的,不论是男孩、女孩,刚生下来的时候,他们都是赤条条的,但他们不会觉得羞耻,不论在多少异性面前。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家长在教会他们注意性的问题。首先,家长逐渐要让孩子穿衣服,尽管更多的时候天气的温度不适合穿衣服,但成人们要求他们非穿不可,而且尤其是要穿上裤子,特别是对女孩子,家长更是慎之又慎,家长在有意无意地告诉他们,他们两腿之间的部分是不可以让别人看到的。大人会严格禁止小男孩和小女孩对性做更多的关注。这种做法,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在提示他们,男女之间有一种不同,而这种不同是很奇怪的,父母既告诉孩子注意与异性的交往,又不让孩子对异性做更多的关注。
孩子毕竟生活在社会中,慢慢地,他们接触到很多有关性的问题。比如,他们会发现男女生上厕所需要去不同的地方,而且会发现女孩子需要蹲着撒尿,而男孩子可以站着。进而他们也许会有机会发现男女生那个部位长得不一样。这些发现都会成为他们的疑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需要得到满足。这些好奇心,跟他们未来对学习课程可能产生的好奇心没有任何差别。他们只是想知道而已。但这种好奇心带给他们的是避而不答甚至是斥责。他们是无辜的,大人经常教育他们要多问,对知识产生兴趣。但这些不是知识么?为什么我产生了兴趣,却不对?他们以前问问题的时候,只要是无关性的问题,不管什么,也不管家长是不是回答得出来,他们总是可以问的,而这次他们发现他们似乎压根就不应该问。他们问问题这个行为本身好像是错的。
于是他们会发现,问问题也许是不对的,有些地方不应该产生疑问,或者产生了疑问,不应该问别人。
这时候孩子对性尽管有好奇,但这种好奇不会成为强烈的欲望,所以,这时候家长或老
师的做法仅仅是让孩子变得压抑了,变得不再对很多事情(包括性)产生兴趣了。也就是说,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就是这么在慢慢地被扼杀。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们发现他们的身体就像春风吹过的小树苗,好像其中蕴藏着什么秘密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发芽,他们感到了性的萌动。他们发现他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而且开始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兴趣。很多学生如果有机会接触到异性,就会产生好感,从而引起早恋。但这时候家长、老师都会限制他们跟异性更多地进行接触,于是他们只好把这种兴趣加以转移,从而通过其他的渠道来了解。
所谓其他的渠道就是刚才那位家长提到的色情网站、色情录像,还有黄色小说等。这些了解性的方式一方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但另一方面,这些方式之所以被称为色情,就是因为它们不是对孩子进行正常的性教育,而是对孩子刚刚萌发的性欲进行一种不正当的引逗。当这种引逗提示给孩子一种可行的解决性好奇或满足性欲望的方式时,孩子们就会试着去尝试。于是,青春期孩子们开始吃禁果了。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正是因为缺乏正常的正确的性教育和性引导,才通过不正常的色情途径来了解性知识,从而被色情途径的诱惑而不能自拔。
大禹治水的时候就利用了疏导的方式,而不是堵截的方式。对孩子的性好奇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用封堵或者逃避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性好奇,那么性好奇会引导着孩子走向邪恶的方向,甚至泛滥成灾。如果我们用正确的性教育满足了孩子的性好奇,孩子们会发现,性不过如此,为什么需要那么遮遮掩掩?
性教育和色情引诱,您准备给您的孩子选择哪个? 科学思维告诉我们,不带偏见才能更清楚地看清问题。
自然地看待性,就是不要带任何偏见、任何有色眼镜去看待性。
成人对性的了解一般是从性神秘开始的。所以,家长们往往做不到自然地看待性。所以家长们在给孩子介绍性知识的时候,心里对性是带有偏见的。他们心里难免对性有不不正确的看法,比如谈及性方面问题的时候,会觉得尴尬、迷惘、难以启齿等。
所以,家长首先要端正的是自己对性的态度。
性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当孩子问到有关性方面的问题的时候,要自然地解答,一方面不要避讳,更不要训斥,让孩子知道这些方面的问题都是可以跟父母聊的;另一方面也不要过分积极地讲这些问题,毕竟现在社会上性教育方面的书籍已经有些了,孩子们一般可以通过一些途径看到这方面的书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而且有些孩子有些时候并不愿意跟家长讨论这些。所以,这又有教育的时机把握的问题。
正确地理解性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在为孩子创造一个童话世界,那里面有大灰狼,但大灰狼也是卡通的,是可爱的。但真正的世界不是这样子的,世界上真的有大灰狼,而且真的会咬人。所以,当孩子问到关于大灰狼的问题的时候,就要好好给孩子讲一讲关于大灰狼的故事。既要告诉孩子,世界上有大灰狼,这就是社会本来的样子,要认识这个事实;又要让孩子明白大灰狼会吃人,而人有些事情是不能试的,因为人只能被吃一次。所以,一定要当心大灰狼!
性是一件自然的事情,但它又有它的特别之处,特别之处就在于性的自然存在性和不当性行为后果的危害性。
性的自然存在性的意思是,无论是一个流氓、妓女,还是良好少年、冰清玉洁的淑女,他们都自然地有性的意识和欲望。讲解性知识可能会带来不好意思,但当一个孩子真正有性的冲动和欲望的时候,才会真正尴尬。所以,如果在孩子的心目中性是肮脏见不得人的,他们就会陷入不恰当的自责中,认为自己不纯洁,思想不健康。这时候,孩子往往很难跟家长吐露心思,所以,如果家长好好挑选一本比较恰当的书,不经意地提供给孩子,也许孩子更容易得到帮助。
不当性行为中的性行为指的是与性有关的行为,不当性行为后果的危害性有三方面:一是精神层面的危害,性方面给人带来的羞耻感往往会让人觉得更加丢人,有些性方面的问题甚至会导致人对性产生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幸福;二是生理方面的,女孩子的早孕会带来身体的极大危害;三是社会上一方面在形成性开放的风气,但另一方面贞操观念会在一些人的心里事实上存在着,而且根深蒂固。
我们看到,这三种危害更多地指向了女孩子,所以,女孩子的妈妈们会更加关注对她们的性教育,从上面的留言也可以看出这个问题。
正确地理解性,就是要让孩子理解性是自然的事情,但性行为由于与人的身体健康和未来的幸福关系密切,所以,性行为的危害性又要恰当地表达给孩子,不要让他们受到性的困扰和伤害。
这篇文章与其说在与家长们探讨怎么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倒不如说在与家长们探讨应该形成怎样的性观念,或者说怎样的性观念可能对孩子更加有益。
如果家长自己没有相对正确和健康的性观念,也许很难对孩子起到好的指导作用。对于这个问题,我深知还有很多方面没有谈到,不知道是不是对家长们有所帮助。有问题,请大家留言,我们继续讨论。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篇三
父母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来自家长的描述】像我们这些70、80后的家长们发现当今的孩子们都比我们年少时代要开放很多,所以好些有孩子的朋友和同事,尤其是有女儿的每每谈及这个话题总是有点忧心忡忡。这不,昨天一个好朋友很是不爽和担忧的跟我谈起她才碰到的一件事情。
这个朋友昨天上午带着自己才不到4岁的女儿去妇幼打针,因为孩子太小所以她就找张小床让孩子可以躺着打针,一番周折后好容易找到床位了(资源都是稀缺的,尤其是医院,更是人满为患)。结果刚打上针,没一小会就有一个稚气未脱的中学生模样的小姑娘到她面前(估计是看我那个朋友面善,又带着个小孩)对她说:“阿姨,一会能不能把这张床让给我们,我有个同学做人流了,想休息一会!”当时人很多,我的朋友那个汗那!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而言,说人流这种话题都得偷着躲着说,哪个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居然“光明磊落”的这大声音说这个,还是很理直气壮、名正言顺的。
我朋友无奈之下见着这种状况也只好无私的表达她的“博爱”了,点头说好。后来那个作人流的小姑娘过来了,正好旁边的床空出来了,她就躺在那张床上,另一个小姑娘陪着。再过一会,一个年龄相仿的男生出场了,不知道是不是此事件的罪魁祸首。更让我朋友耿耿于怀的是,她的小女儿居然意兴盎然的和那两个姑娘相谈甚欢(在她眼中,这些都不是好学生)。
因为我朋友也属于比较正统的那种类型,对这种事情也是深恶痛绝,加上本身是养女儿的人,心理上更是忌讳得要命。用她自己的话说:以后无论采取何种方式,一定要杜绝自己的姑娘出现这种事情。说这话的时候,她还重复的强调“一定要杜绝”,那个斩钉截铁、信誓旦旦呀!
借用我和朋友说的话,对于孩子尤其是女孩子这方面的教育,关键点:一是安全,二是安全,最后还是安全,有了安全才能谈及其他。因为我们无法做到使环境完全净化,那么至少附加一层防护罩,这是家长的当务之急!
当孩子提出性问题时,父母应因势利导,做到以下几点:
1、当孩子提出性问题时,应轻描淡写地回答,不要欺骗,不要不好意思,不要有神秘感。因为孩子的性提问往往是漫不经心的,并没有怎样深思熟虑,更没有什么恶意想法,父母应当了解这点,自然坦诚地回答问题。父母的窘迫与羞怯,只能加重孩子的好奇心,使之对于所提的问题耿耿于怀,牢记在心。
2、应用科学名词解释男女的生殖器,并告诉孩子如何保护它,不能随便玩弄。回答孩子的问题时,不要超过孩子的好奇范围和理解能力,就具体问题回答,不要过深过细,应当通俗易懂,充满自信。
3、回答问题时,应坚决果断、简洁明了,应在语气中表现出权威的、结论性的含义,不要引申,也不宜鼓励孩子引发联想。
总之,在回答孩子的性问题时,父母在语言和表情上应做到恰到好处、自然大方。
为什么许多家长在与孩子谈论性问题时感到困难?这是由于许多家长感到他们知识有限。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有关性方面问题,孩子知道得越少越好,担心对孩子谈论这些问题会导致他们过早地进行性行为的尝试。再有我们中的许多家长也从来没有与自己的父母谈论过有关性的话题,不知道该怎样对孩子说。因此,作为家长,应该学习一些有关性方面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了解一些与性教育有关的知识。有了比较足够的知识准备,与孩子谈论性问题时才会有自信心。父母亲的自信心是轻松而有效地实施性教育的关键。如何与孩子谈论性问题,下面一些观点可供家长参考。
(1)教给正确的名称
要尽可能地教给孩子身体各部位的正确名称,如阴茎、外阴等。这将有利于你与孩子更精确和方便地交流性方面的问题。身体上各部位的正确名称也有助于你向孩子解说什么是性侵犯。孩子也可以清楚地向你叙说是否有性侵犯发生。
(2)不要等待发问
有时家长感觉孩子总也不问问题。其实,有时也没必要等到孩子发问才开始谈论。父母可利用身边或社会上发生的事件与孩子一起进行讨论。向孩子阐述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为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应该采取的预防方法,以及事件发生之后,应该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当你不知道的时候要承认它
有时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或根本就不知道。这没有关系。向孩子承认自己不知道。好的办法是与孩子一起查资料,去寻找答案。通过这件事也可使你在孩子面前树立一种诚实、为孩子解决问题的榜样。专家意见,不推、不瞒、根据年龄特点谈性。母亲与孩子坦诚交流,少年“性困惑”迎刃而解
少年性困惑性学专家支招举例解愁结:
小明问题一:他们在做什么?
答案:他们在做爱。这是男子和女子到成人婚后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这样做有三个目的,一是促进身体健康,二是愉悦心理,三是生孩子。
小明问题二:小孩是怎么生出来的?
答案:爸爸的阴茎进入妈妈的阴道,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经过结合就形成了受精卵。受精卵在妈妈的子宫里发育9个多月就分娩出了小宝宝。
小明问题三:现在,我能不能也和班上那个漂亮的女孩子造一个小孩?
答案:不能。一是你还没成年,现在的任务是学习本领,那是成年后才能考虑的事儿。二是生小孩是双方的事儿,必须征求对方意见。如果那样做,大家都不会说你是好孩子。况且,你自己还养活不了自己,咋能养活一个小宝宝呢?
小明问题四:做爱是不是很爽?
答案:不一定。成年人之间做爱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但不是成年人或不是相爱的人做爱,就会违反道德形成精神压力,对双方或对其中一方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甚至是一种犯罪。孩子,这都是成年人考虑的事情,咱好好学习,等成年了,再考虑这些事情也不晚呀。
性教育秘诀不推、不瞒、被动、循序渐进谈性
对孩子的性问题一不能推,更不要训斥、打骂。因为孩子天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你不告诉他答案,他会想方设法找答案。一旦遇到黄碟、黄书,就会对孩子形成误导。到时候要再想扭转,就难多了。
二不能瞒,如果敷衍了事地编个答案给孩子,一旦孩子从其他地方得到了答案,当然,可能这个答案也不一定对,他会将两种答案放在一起比较,一发现不一样,不但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和权威无存,而且他会更拼命地寻求答案。
三要被动谈性,主动谈性会强化孩子的性意识,容易使孩子对性有较深的主观认识。应在孩子有问题向家长发问时,才有针对性地解答。
谈性要分阶段进行。由于孩子知识面和心理接受能力有限,谈性的程度和深度要与其年龄相吻合。幼儿园时期,谈幼儿的性别意识,认识自己的性器官。小学时期,谈性器官的作用、保护。初中时期,谈性现象(如遗精、来月经、自慰等)的由来及如何对待,谈如何与异性交往。对于这一阶段的女生,应教导如何应对性骚扰。高中时期,谈性道德,性行为的控制与自我保护。
当孩子出轨或有可能出轨时,家长一定要适时建议他们正确避孕。要尽可能地多举一些由于不主动避孕而导致怀孕后,给双方身体和心理上带来的损害,如由于堕胎导致的习惯性流产、不孕症、产后病、子宫疾病等。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篇四
家长发言稿: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培养
和教育
张老师,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
我是梁云姝的家长,首先感谢张老师给我这个机会与在座的各位一起探讨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的问题。其实,梁云姝在学习和班级各方面工作中能保持一个相对好的状态,离不开各科老师的关注,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倾心付出。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一生的老师,我相信,每个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相对出色的人才。今天我只跟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孩子读书写作方面的习惯。
记得上一次来开家长会,散会的时候有位家长问我说,你就是梁云姝的妈妈吗,梁云姝的作文写的很好,你是怎么教她的。当时我就感觉有点惭愧,其实梁云姝的作文写的并不算好,但,今天在这里,我还是愿意就对她写作文的一些指导方法问题跟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从一开始上学的时候,我就引导她多读书,我觉得不阅读的孩子就像一扇房子没有窗户,阳光射不进来。读书和不读书的孩子,他的人生轨迹是完全不同的。好在,我的孩子比较喜欢读书,我也特别喜欢帮她买一些符合她年龄特点又有良好影响的书籍,梁云姝非常喜欢儿童作家杨红樱、汤素兰、伍美珍,以及曹文轩的作品,凡是他们出版的书,她都及时买下来一睹为快,几年下来,孩子的书柜已经满满的,她读的书已经有上百本。另外因为我是初中语文老师,所以我也让她读一些中学生要读的国内外文学名著,比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汤姆叔叔的小屋》《老人与海》《爱的教育》之类的作品,虽然对她来说内容有些深奥,但我认为看一本好书,就好象跟一个伟大的人在面对面的谈话,会让孩子的思想更加深刻心灵更加清澈。另外,我觉得府新小学确实是一座书香校园,很重视对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每次放寒暑假的时候,学校都会给各个年级的孩子精心推荐几部假期里阅读的文学作品,这样的机会我从来不会错过,每次学校推荐的课外书,我都会让孩子及时去买来读一读。并且每次读书的时候,我都让孩子拿着笔,把书中一些好的词语或者句子画出来,记在脑子里,不能让读书流于形式,只看个故事看个笑话,要从中学习优秀的写作语言和方法。慢慢的读的书多了,脑子里的积累也多了,好的词语和句子也多了。这样,她写作文的时候偶尔就能用上一些比较好的成语或句子,使她的作文能增点色彩。
第二,我要求孩子必须多写作,这方面的教育,我坚持了三年。
孩子从幼儿园跨入府新小学上一年级的那天开始,我就给她规定,每个周必须要写一篇日记或者作文。我在网上给她开通了qq空间,所有她写的文字,我都给她打出来,保存在空间日志里。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她还不会写几个字,那么就以拼音来代替,或者她口述,我给她打字。三年以来,我一直这样坚持着,不管作业怎么多,不管多么想出去玩,每周一篇作文的习惯决不能改,漏掉的下个周必须补上去。一二年级的时候还可以,三年级以后基本上语文老师每个周末都会布置写一篇作文,我就不给她增加负担,以免产生逆反的情绪,所以我规定把老师布置的作文写好就算完成本周的任务。这样,从她一年级开始到三年级结束,在她的空间日志里,已经有一百多篇作文。有时她看着网友浏览自己并写下评论,也有一种小小的满足感。
第三,我认为满足她的成就感,激起写作兴趣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给她投稿。三年级,她报名参加威海晚报小记者活动,虽然小记者没什么具体的活动,但小记者的却可以在报纸上优先发表。因此,我就陆续帮她修改一些以前写过的像样的作文,向报社投稿。五月份她的第一篇作文《春天的诗》在威海晚报上发表的时候,孩子非常兴奋,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半年下来,在威海晚报上共发表作文十篇左右。这些对孩子来说,不但有成就感,也是一笔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梁云姝经常说班上很多同学的作文写的很好,老师经常表扬,其实我觉得家长如果注意帮助孩子积累,帮助孩子投投稿,让孩子享受一下作品变成铅字见诸报端的成就感并不是很难。
第四,我想谈谈如何具体指导孩子写作文。偶尔会有朋友这样问我,该怎么指导孩子写作文,孩子写出来的文字太平淡,就像记流水账。其实我也有同样的困惑,每当孩子问我妈妈这个作文怎么写,说实话我一时也不能马上给她一个具体的思路,写作,毕竟不是千篇一律的有固定模式的东西,千人千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风格。但给她一些方法的引导也是必要的,每当这个时候,我会帮她找出类似的课文,或者在网上查找一些相同题目的学生作文来给她作参考。当然,我不是让她照搬照抄别人的语言。我要让她学习别人好的写作思路和结构。找到一篇优秀后,我会让她读一遍,然后关掉电脑让她分析给我听,别人的作文是按照怎么样的思路来写的,比如第一段写什么,第二段写什么,结尾写什么。学习了别人良好的结构设计,就好比心中有了骨头架子,再想一想用怎样的语言或示例去添血加肉,让变得丰满起来。长此以往,慢慢的孩子在心里对许多类型的作文题目也渐渐有了一些框架结构的经验积累。
比如说,遇到写景色的,如:春。可以按照这样的结构来写。第1段总写春的美以及给人的感受,最后一段照应开头再总结一下春美景以及给人带来的启示或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中间的几段可以这样安排第2段写春天的色彩,第3段写春天的声音,第4段春天的味道,第5段写春天的希望。中间几段也可以这样按地点安排:第二段春天的田野,第三段春天的公园,第四段春天的海滨,第五段春天的校园。春夏秋冬凡是写景的作文都可以按照这几种结构来安排,结构清楚,语言优美,就不会显得很空洞。
再比如遇到写人的,如:我的老师。第一段总的写老师的外貌特点性格爱好等,第二段和第三段通过一件或两件典型的事来表现老师的性格特点或者高尚品格,最后一段写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并表达对老师的尊敬感激或怀念之情。
再比如写读后感或观后感之类的。第一段介绍看过的或作品的大体内容,第二段具体写作品中哪个人物,或者哪个镜头哪个情节最令你感受深刻,给你怎么样的启发。第三段可以联系自己的学习或生活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体会,第四段可以还是要和第一段照应一下,再来写写这次读过的作品给自己什么样的感受和启示,表达喜爱之情。
总之,脑子里总结了经验,以后遇到类似的作文题目,自己好歹心中有个大体的思路,就不至于每次都绞尽脑汁,翻来覆去泛泛其谈,甚至无话可说。
以上,是我个人针对孩子在阅读写作方面习惯培养的一些粗浅的做法认识,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家长予以指正。
当然,我在培养孩子方面还有许多烦恼和困惑的地方,比如她性格不够大方,不能踊跃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上课不能积极响亮的回答问题;比如她习惯养成的不好,经常丢三落四忘拿东西,或者因为贪玩不按时写作业,读英语也是隔三差五不能每天坚持。
总之,孩子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一杯清水,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的描绘和引导,让我们在培养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携手并进,使每个孩子都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带着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和期望,走出更广阔的人生。
最后祝张老师和各位家长工作顺利,快乐每一天。
谢谢大家。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篇五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哲学,一种智慧品德。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阳光。感恩是培养道德良知、增强人格魅力和提升成长力量的最好催化剂。感恩之心驱使下的人博爱而善良,富有责任感。懂得感恩的人,总是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充满感激,并且将这种感激转化成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孝敬父母、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
学会感恩,是立身做人的要求。常怀感恩之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一些融洽,少一些隔阂;多一些团结,少一些摩擦;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给别人掌声,自己周围掌声响起;给别人机会,成功正在向自己走近;给别人关照,就是关照自己。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感恩社会、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一切。感恩教育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
作为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呢?这里我收集整理了一些资料,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是身教胜于言教。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更何况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首先要活出感恩的生活来。面对困难要勇敢接受;身处逆境要自强不息;图谋大作要善始善终;春风得意要戒骄戒躁。要保持超越的心、幸福的心、从容的心、平等的心、柔软的心、包容的心。记得要经常向孩子说“谢谢你”。向别人表达谢意是尊敬与礼貌最高的表现方法,也是建立与维系人际关系的最安全方法。詹姆斯说:“人性最深的期盼就是受人感激。”用感谢来满足别人的人性需求,不但简单又有报酬。我们要把它变成一种习惯,并能潜移默化我们的孩子。心存感恩与向人道谢是两个让人通往成功的习惯。学习感谢是迈向自我实现重要的一大步,也是我们教育孩子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
二是让孩子从感谢父母开始。要让孩子知道,即使是来自父母那最简单的衣食,最质朴的关怀,也无不倾注了父母对他们的辛劳和热爱。这种爱是独一无二的。这样孩子才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理解并爱父母。最廉价、最实用、而且是最有效,那就经常让孩子亲吻拥抱一下爸爸和妈妈。比如给孩子削好了个苹果,在给孩子的同时,做爸爸的或做妈妈可以这样说:爸爸(妈妈)把苹果削好了,你拿什么来谢谢爸爸(妈妈),来亲一下爸爸(妈妈)吧。这时孩子过来将小嘴贴在爸爸或妈妈的脸上,“吧”的一声,这时再把苹果给孩子,这里也包括拥抱一下爸爸妈妈,从孩子呀呀学 语开始,就培养孩子这种感恩和回报的意识。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增进了父子母子之间的感情交流;二是培养了孩子的感恩和回报的意识,使孩子从小就明白一个道理,任何的索取都是有代价的,不是无偿的;三是作为动物之间的拥抱和亲吻本身就是一种爱的传递和交流的途径,作为人是高级动物本身也不例外,所以我认为作为父母应该在孩子学说话时就开始这样做,孩子长大了后会很有爱心和感恩的心。
三是家长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则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正如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中“妈妈给奶奶洗脚,孩子给妈妈端洗脚水”那样,家长自己要经常对上一代人的付出表达感激之情,体现出感恩之心、之行。做父母的如果不关心和感激上一代人,孩子就会模仿父母。同时,父母还需有意识地激发和呵护孩子的感恩之心。
四是让孩子体验辛苦。针对年龄特征,选择性地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了解家庭建设中的大事、难事,让其适当吃些苦,多一些亲身体验。如果体验不到关怀和爱等情感,光知道父母给我吃,给我用,对自己拥有和享受的一切容易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就是父母的义务,难以产生感激、感恩的心。现在的孩子一遇到挫折就想不开,总是觉得这个世界欠他的,就是因为从小习惯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无条件地满足了,他就认为别人的给予都是应该的,也就不懂得感恩。
五是留意大自然。鼓励孩子对他们周遭的事物引发的灵感心存感激。惊叹于风的威力和大海的浩瀚;雪花的无瑕、夜晚的星空,或山脉的粗犷之美。就如歌德所说的:“自然乃是神的一件活生生又看得见的华服。”前不久有这样一则报道,文章的作者清晨在洛杉矶郊县一所旅馆的餐厅里,发现有3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给母亲写感谢信。孩子们说,这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作者细看了孩子们写的内容,有“路边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等。原来他们写给妈妈的感谢信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是记录下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他们幼小的心灵还不知道什么叫恩德,只知道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应心存感激。他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体会,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种幸运。无论是天崩地裂,还是斜风细雨,一花一草,一颦一笑,都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
六是是化态度为行动。一个小举动,像是一个微笑,一件小礼物,像是一封贺卡永远是受欢迎的。当一个孩子在家帮忙把碗盘放好,就是以行动表达了他对家庭与食物的感恩。当一个学生帮助老师提录音机,就是以行动表达了他对学校与老师的感恩。在节假日,亲手做些小礼物送给亲人朋友,以表感谢之心。这也是学会感恩的一实际做法。青岛一中学布置了 感恩作业。每天要学生完成。“今天有无给别人添麻烦?今天是否有进步表现?今天你最感激谁?”给学生布置感恩作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反思,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加强自律,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进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父母可以模仿此法。另外,北京一中学也有一特殊的作业--给父母洗脚,等等。都是将态度化做实际行动,从爱父母起。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将来又怎么可能去爱事业、爱国家、爱别人?我们家长切记不可过度溺爱,将孩子实践爱长辈的所有萌芽扼杀。中国早有名训“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形式到感悟。
七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让孩子经常注意社会上还有一些没房屋住的家庭,父母丧失劳动力的,或是那些本身残疾的,还有在街上乞讨人们。在看过他们艰辛的生活以后,对自己舒适的生活又会是另一种体会吧。听听老人讲讲过去的事情,或是看一些描述艰苦生活的书籍和影片,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等。忆苦思甜,其实对现在的孩子会有一定的好处的。从
横向以及纵向多方位的比较,不要老是把眼光往上瞧,你比许许多多的人幸运,比上不足,比下那是足足有余。
八是作一本感恩集锦。同时要注意不要庸俗化。拿出一叠旧杂志。翻阅它们并把认为值得感谢的画面剪下来。将图片贴在本子上,累积这些图片。很快地,你将会拥有一本具视觉效果的生活感恩回忆录。同时,把一些感恩的故事文章也剪下来,细心品味,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对别人的一点小恩惠感动不已,却感受不到你最亲近的人的大恩大惠。平时试着写一些关于感激、感恩或感谢的字句,所有的形成一本感恩集锦。经常翻阅,经常地反省自己。
担心与展望: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有一个担心就是我们这个教育现在可能还缺少足够对它一种引导和理论支持,把它搞得很庸俗化,将它等同于宗教意义上的感恩。别人是神,自己则是奴隶或罪人,那就成了一种奴化教育,那决对是错误的。我们要的是它的精髓。感恩它本身是一种高级的情感,这种情感不是仅仅限于一种表面化一种感谢或者一种报恩。它应该是一种很深层次一种理解,一种反省,然后是一种拥戴。齐美尔在《忠诚与感激》中提到,“感恩的独特之处,不在于回报而在与意识到无法回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既然恩情无法回报,就以施恩的形式将恩情传递给其他的人,形成一个“感恩之链”。有了这个“感恩之链”,我们的社会将成为一个互爱、互助、文明、友善的大圆圈。我们的生活也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