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鱼游游活动教案大全(20篇)
教案是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如何编写一份有效的教案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分析优秀教案中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方式有助于拓宽教学思路。
小鱼游游活动教案篇一
1、乐意参加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2、通过活动,学习朝着目标动作较协调的跑。
珊瑚、水草若干,鱼游音乐(中间穿插不协和音表示鲨鱼来了)。课前听过表示鲨鱼的音乐及看过鲨鱼吃小鱼的动画。吹泡泡工具、小鱼胸饰与幼儿人数相同、鱼妈妈胸饰。
小鱼们跟着妈妈到大海里去玩吧。
听音乐进入活动场地,在教师带领下,学小鱼游的各种动作(准备活动)。
1、提出游戏的要求:追泡泡时不要把其他幼儿撞到了,如果撞到了也没关系,自己爬起来,我们都是勇敢的小鱼。
2、小鱼听着音乐去追泡泡,鲨鱼来了小鱼去躲藏。
3、游戏中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1、教师小结、表扬平时胆小的`孩子及摔到了自己爬起来的幼儿
2、幼儿听音乐结束活动。
小鱼游游活动教案篇二
1、感受随音乐做游戏的快乐,增进与教师、同伴的'情感
2、能理解游戏规则。
《小鱼游啊游》歌曲磁带、录音机。
1、播放歌曲,引导宝宝欣赏、理解歌词内容,听听、说说。
2、教师当鱼妈妈,宝宝当小鱼。鱼妈妈和小鱼一起边跟唱边游来游去。当唱到“快快把他来捉住”时,鱼妈妈就捉住一条小鱼,抱在怀里。被捉住的这条小鱼要抱抱鱼妈妈,才可以回到池塘继续玩游戏。
3、提醒宝宝注意安全。
小鱼游游活动教案篇三
目标:
练习敏捷地躲闪
材料:
与人数相等的鱼胸卡、捕鱼的网兜(塑圈、大块花布替代)、歌曲录音磁带
过程:
1.家长帮助幼儿将鱼胸卡贴在孩子胸前。2.播放录音歌曲,家长扮演捕鱼人,幼儿扮演小鱼开展游戏。3.家长要听完最后一句歌词才可以捕捉小鱼(用网或圈套住孩子,或者父母分别拉住花布两头向上抛起做成网罩罩住孩子)。
建议:
1.为提高幼儿游戏兴趣,家长先可以故意不捕“小鱼”。2.在自然角中饲养小金鱼,幼儿在观赏中逐渐产生对小金鱼的喜爱,模仿小金鱼游来游去的动作。3.利用墙面布置——哪些动物水里游,让幼儿认认说说在水里游的'动物的名称。
附:儿歌
找到一个好朋友(丰丰)
小金鱼水里游,东游游西游游。游来游去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小鱼吐泡泡(婷婷)小小鱼,吐泡泡,吐出一个小泡泡,吐出一个大泡泡,大大小小真有趣。
小鱼游游活动教案篇四
1.引导幼儿学习三角形、椭圆形的撕纸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撕纸习惯。
2.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1.彩色纸若干,一次性纸盘、胶棒、勾线笔、背景音乐等。
2.范作、课件、视频转换仪。
1.教师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谁呀?”(小鱼)
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小鱼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椭圆形)
2.教师示范三角形、椭圆形、半圆形的撕法,重点讲清对角撕的方法。
师:“刚才小鱼对我说,他们想找一些朋友一起玩游戏,可是朋友太少了,想请小朋友帮忙来邀请一些小鱼一起来玩游戏,好吗?”(好)
都是由这些图形组成的”“那小鱼是在哪里游的?”(水里)那我们等会做的时候就要先选择好蓝色的纸撕成长条成水,然后想好要撕什么形状的小鱼,想好之后再选彩色纸开始动手在纸上画出你要撕的形状,画好之后沿轮廓线开始慢慢地撕,撕好后贴在已经贴好有贴好水的盘子里,让鱼儿开心地在水里游。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按要求进行撕小鱼,教师提醒幼儿把撕下来的废纸放在桌上的小篮子里。能力强的幼儿请他们发挥的想象能力,撕贴出小草和彩色泡泡,也可以画上泡泡。
4.讲评,结束活动。
小鱼游游活动教案篇五
1.引导幼儿在自我探索中区分单双数。
2.培养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数字卡片身上印有数字的鱼卡片
一、小鱼游
1。老师扮演鱼妈妈,小朋友做鱼宝宝,一起边游边念找朋友.
2。每条鱼都找到了就把自己身上的数字贴在红色圆点上,没有找到朋友的就站在兰色圆点上.(出现单双数)
二、小鱼找朋友
1。每两个小朋友一组.分到十条鱼和1-10的'数字卡片.
2。请小朋友给他们找好朋友分类.
3。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4。小结:2468的能找到好朋友,是双数,13579没有好朋友的是单数.
三、游戏:小鱼听指挥
老师说到单数,小鱼睡觉;老师说双数小鱼游啊游(游戏进行若干次)
四、送鱼宝宝回家
1。是单数鱼的送到兰色家,是双数鱼的送到红的家.
2。结束活动.
《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
小鱼游游活动教案篇六
目标:
练习敏捷地躲闪
材料:
与人数相等的鱼胸卡、捕鱼的.网兜(塑圈、大块花布替代)、歌曲录音磁带
过程:
1.家长帮助幼儿将鱼胸卡贴在孩子胸前。2.播放录音歌曲,家长扮演捕鱼人,幼儿扮演小鱼开展游戏。3.家长要听完最后一句歌词才可以捕捉小鱼(用网或圈套住孩子,或者父母分别拉住花布两头向上抛起做成网罩罩住孩子)。
建议:
1.为提高幼儿游戏兴趣,家长先可以故意不捕“小鱼”。2.在自然角中饲养小金鱼,幼儿在观赏中逐渐产生对小金鱼的喜爱,模仿小金鱼游来游去的动作。3.利用墙面布置——哪些动物水里游,让幼儿认认说说在水里游的动物的名称。
附:儿歌
找到一个好朋友(丰丰)
小金鱼水里游,东游游西游游。游来游去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小鱼吐泡泡(婷婷)小小鱼,吐泡泡,吐出一个小泡泡,吐出一个大泡泡,大大小小真有趣。
小鱼游游活动教案篇七
目标:
学习身体平衡地小跑步
材料:
金鱼胸卡若干
过程:
1.幼儿把金鱼胸卡挂在自己的脖子上。2.教师示范小金鱼摇尾巴游来游去的'动作:双手放在身体两侧自由摇摆,往前跑。3.听教师念儿歌《找到三个好朋友》,幼儿根据儿歌内容模仿小金鱼游泳的动作。4.活动中,鼓励幼儿边念儿歌边小跑步。
建议:
活动前,先让幼儿熟悉儿歌内容。
小鱼游游活动教案篇八
目标:
手眼协调、感知湿性颜料
材料:
印章、湿性颜料、抹布
过程:
1.出示范例图,请幼儿数一数小鱼吐出了几个泡泡。2.教师演示印章的使用方法:——“蘸上颜料后,用力盖在小鱼的旁边。”“小鱼吐的泡泡越多越好。”3.幼儿给小鱼盖印章,教师观察幼儿盖印章情况,给予必要的帮助。4.陈列幼儿作品,数数泡泡的'个数,比比多少。
建议:
1.湿性颜料的水分要少些。2.印章可以用胡萝卜削去一个截面替代。
小鱼游游活动教案篇九
1、在游戏情境中幼儿能对颜色、大小、数量进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1、不同颜色、大小、数量的鱼宝宝图片。
2、不同颜色的"池塘"5个。
一、猜猜谁来了。
1、游游的`音乐,猜猜谁来了,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2、出示不同颜色、大小的鱼宝宝。
3、幼儿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鱼宝宝。
二、鱼宝宝找朋友。
1、师念儿歌,引导幼儿边作动作边玩游戏。
2、游戏:鱼宝宝找朋友数量上不断变化。
三、小鱼游游。
(一)区分颜色。
1、出示不同颜色的"池塘"。
2、幼儿根据自己挑选的鱼宝宝并游进相同颜色的"池塘"。
3、幼儿数一数有几条相同颜色的鱼宝宝,并找到相对应的数字。
(二)区分大小。
1、出示不同大小"池塘"。
2、幼儿根据自己鱼宝宝的大小并游进想对应的"池塘"
3、幼儿数一数有多少条大鱼宝宝和小鱼宝宝,并找到相应的数字。
4、具体数出有多少条不同颜色的大小鱼宝宝,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
四、结束。
小鱼游游活动教案篇十
目标:
学习身体平衡地小跑步
材料:
金鱼胸卡若干
过程:
1.幼儿把金鱼胸卡挂在自己的脖子上。2.教师示范小金鱼摇尾巴游来游去的动作:双手放在身体两侧自由摇摆,往前跑。3.听教师念儿歌《找到三个好朋友》,幼儿根据儿歌内容模仿小金鱼游泳的动作。4.活动中,鼓励幼儿边念儿歌边小跑步。
建议:
活动前,先让幼儿熟悉儿歌内容。
小鱼游游活动教案篇十一
活动目标:1、愿意在音乐声中与教师和家长做小鱼游的动作。
2、体验和大人一起玩钻洞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作水草的布一块
活动过程:一、小鱼一家游来了
1、(引导宝宝看大屏幕)看,这些是什么呀?小鱼在干什么呢?它们是怎么游的?
(我们和爸爸妈妈也来学小鱼游好吗?)
2、家长带着宝宝在教师的带领下,自由地做小鱼游的动作,一边走一边说:我是小鱼游游游。
二、小鱼一家钻石洞
(快看,前面有一个“石洞”,让我们游进去玩一玩吧!)
家长和宝宝在教师的带领下,有秩序地在“石洞”中游进游出。
三、小鱼显本领
(一)游过小石洞
(水底下还有许多的小石洞,宝宝找找在哪里呀?)
1、教师引导家长两两用手搭好“石洞”。
(你们瞧,有这么多的“小石洞”,我们快去钻钻看吧!)
2、宝宝在家长搭建的“小石洞”下快乐地游来游去。
3、宝宝休息:捶捶手臂捶捶腿,吐吐泡泡伸懒腰。
(二)游过大石洞
(一个个小石洞连起来,变成了长长的一个“大石洞”,你们能钻过去吗?)
1、教师引导所有家长搭成一个长长的“大石洞”。
2、宝宝在教师的带领下游进“大石洞”。
四、水草下的游戏
(瞧,那边有一些绿绿的水草,我们游到水草下面去玩玩吧!)
1、引导家长把绿色的布拿起来,上下抖动。
2、教师带领宝宝钻到“水草”下面唱歌跳舞等。
五、小鱼肚子饿了
(哎呀,玩了这么久,肚子有点饿了,一起来和爸爸妈妈做饭啦!)
家长与宝宝玩亲子游戏:炒小菜。
小鱼游游活动教案篇十二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小鱼游游
活动背景
教室的自然角里总会饲养几条小鱼,它给孩子的活动空间带来生气。小年龄孩子比较喜欢动感的事物,他们每天都会在鱼缸前,与小鱼或说说话或喂点食物的。所以,孩子的探索活动就从小鱼开始。
如果你的孩子对自然角的小乌龟或其他的小动物感兴趣,那么孩子探索也可以从小乌龟或其他小动物开始。总之,孩子对自然的探索可以从生活环境中熟悉的对象开始。
内容与要求
1、喜欢鱼,了解鱼的外形特征。
2、用纸折鱼,并调换各种颜色涂画鱼。
活动准备
1、鱼缸里养着各种色泽鲜艳的鱼。
2、三角形色纸、蜡笔、水池或鱼缸。
过程与指导
一、欣赏鱼缸里各种鱼,说说它们的特征
你喜欢鱼缸里的哪条鱼?为什么?
——从自己喜欢的鱼特征着手,孩子的观察会比较积极主动一些。另外,一个比较开放的问题,使孩子的答案也具有个性色彩。幼儿1:我喜欢这条鱼,它是三角形的,很好看。(老师在磁板上,出示没上色的三角形的鱼。)
幼儿2:我喜欢这条鱼,它身上黄的黑的(鱼鳞)很好看。(老师出示彩色的鱼鳞)
老师:这是鱼身上好看的衣服,叫鱼鳞。
幼儿3:我喜欢这条,它的尾巴很好看。
老师:它的尾巴怎么样的?
幼儿3:很大的.,游的时候,一抖一抖的。
老师:哦,是一甩一甩的。(出示大大的鱼尾巴)
幼儿+4:我喜欢它的眼睛,大大的,和别的不一样。
幼儿5:叫水泡眼。
老师:对,这种大大眼睛的鱼叫水泡眼。(出示大眼睛鱼)
——老师还准备了鱼的其他特征部分:鳍、红色鱼鳞、圆身体的鱼等等,随时准备将孩子关注的部位,呈现出来让大家分享。
二、做纸鱼
1、(出示一个盛满水的空鱼缸)这里一条鱼也没有,我们一起做些好看的鱼,放在里面,让这只鱼缸里也有许多鱼儿游。
——如果想保留孩子的作品,可以在墙面上布置一个鱼缸或海洋的图案,让孩子的作品在其中展示。
2、制作纸鱼。
提示:添画完眼睛和嘴巴后,调换各种颜色画美丽的鱼鳞,如“你们看,这条鱼为什么那么好看,因为身上鱼鳞是彩色的”,“你的小鱼好看吗?鱼鳞是五颜六色的“,或“想办法让鱼鳞也变成五颜六色的”等等。
——这里的制作内容,可以根据孩子的已有水平进行表现,如:可以有各种形状的鱼,让孩子用蜡笔或彩泥添制鱼鳞。
三、让鱼儿游游
把自己做的纸鱼放在鱼缸里,互相欣赏,找一找哪些鱼最美丽。它们的鱼鳞有什么颜色。
——展示在墙上,就可以慢慢欣赏了。
奇怪得很,孩子的举动出乎我的意料(我以为,他们更喜欢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当宝贝一样,不舍得放在水里。于是,我用蓝色的油画棒在塑板墙上画了一个大鱼缸,里面有蓝蓝的水波,孩子们纷纷让自己的“小鱼”,在墙上的鱼缸里游,还不停地向伙伴介绍:“这条是我的”,“我的小鱼好看",煞是热闹。
小鱼游游活动教案篇十三
小鱼游游(大班)
设计思路:
为了能更好的贯彻二期课改精神,摆脱旧的教学模式。使幼儿能在学中玩玩中学,在自我探索中习的知识,我设计了―――小鱼游游这一学习活动。整个活动游戏贯穿,并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探索材料,旨在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性,培养幼儿学习能力。
目标:
1。引导幼儿在自我探索的基础上来区分单双数。
2。培养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
重点:区分单双数
难点:自我探索
准备:数字卡片印有数字的小鱼
设计:
一。小鱼游(自身运动)
1。老师扮鱼妈妈,小朋友扮鱼宝宝。边念儿歌边游戏。
“小鱼游游游,向上游,向下游,找条小鱼做朋友。”
2。猜一猜
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小鱼都找到朋友?
3。8条小鱼都找到了朋友,我们把数字8贴到红色园点下。(没找到的数字贴到蓝色园点下,游戏进行两次)
4。1―10数字里还有许多数字,请鱼宝宝也来帮他们找朋友。
二。小鱼找朋友(探索活动)
1。幼儿两人一组有10条小鱼。纪录卡。1――10数。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摸一个数找出相应的'小鱼,两个两个找好朋友。能找到好朋友的把数字插在在红色园点这里,不能的插在在兰点这里。
2。幼儿探索,老师巡回指导。
3。小结:请幼儿来说说那些数的小鱼找到好朋友,那些没有?
246810都找到好朋友,我们叫它双数
13579没找到好朋友,我们叫它单数
三。复习
1。小鱼和妈妈做游戏(复习单双数)
妈妈手上有牌子,是单数小鱼睡觉,是双数就游。
2。送鱼宝宝回家
(2)老师小结幼儿的话:单数的鱼宝宝送到蓝色池塘;双数的送到红色池塘。
(3)幼儿游戏
(4)验证:看看有小鱼回错家了吗?(重点讲解两位数)
(5)提高:381是单数还是双数?
五。延伸活动
“0”该在哪里?
有个数字宝宝不高兴了。是谁呀?“0”是单数还是双数,请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动脑筋想一想。
小鱼游游活动教案篇十四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幼儿能对颜色、大小、数量进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大小、数量的鱼宝宝图片
2、不同颜色的“池塘”5个
活动过程:
一、猜猜谁来了
1、游游的音乐,猜猜谁来了,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2、出示不同颜色、大小的鱼宝宝
3、幼儿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鱼宝宝
二、鱼宝宝找朋友
1、师念儿歌,引导幼儿边作动作边玩游戏
2、游戏:鱼宝宝找朋友数量上不断变化
三、小鱼游游
(一)区分颜色
1、出示不同颜色的“池塘”
2、幼儿根据自己挑选的鱼宝宝并游进相同颜色的“池塘”
3、幼儿数一数有几条相同颜色的鱼宝宝,并找到相对应的数字
(二)区分大小
1、出示不同大小“池塘”
2、幼儿根据自己鱼宝宝的大小并游进想对应的“池塘”
3、幼儿数一数有多少条大鱼宝宝和小鱼宝宝,并找到相应的数字
4、具体数出有多少条不同颜色的大小鱼宝宝,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
四、结束
小鱼游游活动教案篇十五
活动目标
学会有节奏感的唱歌。
看视频能跟着做动作。
活动准备
智慧树《小鱼游》视频及歌曲
活动过程
1、智慧树《小鱼游》视频
――我们先看一段《小鱼游》视频。
――视频里面是谁在水里游啊?
2、放歌曲
――小朋友唱歌的时间到了,我们来学《小鱼游》。
――先坐好静静的听这首歌曲。
3、熟读歌词
――把歌曲节奏听熟。
――反复读歌词,熟记。
4、学《小鱼游》歌曲
――教师先完整的唱《小鱼游》。
――有节奏性的'教幼儿一句句的唱。
5、小结
――学会后让幼儿完整的唱一遍。
――放《小鱼游》视频,一边唱跟着视频里的红果果做动作。
活动结束
小鱼游游活动教案篇十六
目标:
手眼协调、感知湿性颜料
材料:
印章、湿性颜料、抹布
过程:
1.出示范例图,请幼儿数一数小鱼吐出了几个泡泡。2.教师演示印章的使用方法:――“蘸上颜料后,用力盖在小鱼的旁边。”“小鱼吐的泡泡越多越好。”3.幼儿给小鱼盖印章,教师观察幼儿盖印章情况,给予必要的帮助。4.陈列幼儿作品,数数泡泡的个数,比比多少。
建议:
1.湿性颜料的水分要少些。2.印章可以用胡萝卜削去一个截面替代。
小鱼游游活动教案篇十七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小鱼游游
活动背景
教室的自然角里总会饲养几条小鱼,它给孩子的活动空间带来生气。小年龄孩子比较喜欢动感的事物,他们每天都会在鱼缸前,与小鱼或说说话或喂点食物的。所以,孩子的探索活动就从小鱼开始。
如果你的孩子对自然角的小乌龟或其他的小动物感兴趣,那么孩子探索也可以从小乌龟或其他小动物开始。总之,孩子对自然的探索可以从生活环境中熟悉的对象开始。
内容与要求
1、喜欢鱼,了解鱼的外形特征。
2、用纸折鱼,并调换各种颜色涂画鱼。
活动准备
1、鱼缸里养着各种色泽鲜艳的鱼。
2、三角形色纸、蜡笔、水池或鱼缸。
过程与指导
一、欣赏鱼缸里各种鱼,说说它们的特征
你喜欢鱼缸里的哪条鱼?为什么?
——从自己喜欢的鱼特征着手,孩子的观察会比较积极主动一些。另外,一个比较开放的问题,使孩子的答案也具有个性色彩。幼儿1:我喜欢这条鱼,它是三角形的,很好看。(老师在磁板上,出示没上色的三角形的鱼。)
幼儿2:我喜欢这条鱼,它身上黄的黑的(鱼鳞)很好看。(老师出示彩色的鱼鳞)
老师:这是鱼身上好看的衣服,叫鱼鳞。
幼儿3:我喜欢这条,它的尾巴很好看。
老师:它的尾巴怎么样的?
幼儿3:很大的.,游的时候,一抖一抖的。
老师:哦,是一甩一甩的。(出示大大的鱼尾巴)
幼儿+4:我喜欢它的眼睛,大大的,和别的不一样。
幼儿5:叫水泡眼。
老师:对,这种大大眼睛的鱼叫水泡眼。(出示大眼睛鱼)
——老师还准备了鱼的其他特征部分:鳍、红色鱼鳞、圆身体的鱼等等,随时准备将孩子关注的部位,呈现出来让大家分享。
二、做纸鱼
1、(出示一个盛满水的空鱼缸)这里一条鱼也没有,我们一起做些好看的鱼,放在里面,让这只鱼缸里也有许多鱼儿游。
——如果想保留孩子的作品,可以在墙面上布置一个鱼缸或海洋的图案,让孩子的作品在其中展示。
2、制作纸鱼。
提示:添画完眼睛和嘴巴后,调换各种颜色画美丽的鱼鳞,如“你们看,这条鱼为什么那么好看,因为身上鱼鳞是彩色的”,“你的小鱼好看吗?鱼鳞是五颜六色的“,或“想办法让鱼鳞也变成五颜六色的”等等。
——这里的制作内容,可以根据孩子的已有水平进行表现,如:可以有各种形状的鱼,让孩子用蜡笔或彩泥添制鱼鳞。
三、让鱼儿游游
把自己做的纸鱼放在鱼缸里,互相欣赏,找一找哪些鱼最美丽。它们的鱼鳞有什么颜色。
——展示在墙上,就可以慢慢欣赏了。
奇怪得很,孩子的举动出乎我的意料(我以为,他们更喜欢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当宝贝一样,不舍得放在水里。于是,我用蓝色的油画棒在塑板墙上画了一个大鱼缸,里面有蓝蓝的水波,孩子们纷纷让自己的“小鱼”,在墙上的鱼缸里游,还不停地向伙伴介绍:“这条是我的”,“我的小鱼好看",煞是热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鱼游游活动教案篇十八
教学目的:
1.在老师的带领下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按简单的规则快乐的游戏。
教学准备:
一套钓鱼的玩具,海底鱼群图片一幅,呼啦圈,彩色的袜子,水果图片教学过程:
一、游戏“钓鱼”
1.出示钓鱼杆:这是什么呀?干什么用的?
老师玩钓鱼,幼儿说说钓了几条鱼?(一条鱼)小鱼长的怎样?
每位幼儿发一双袜子,自己动手套在小手上,听音乐边唱歌边学小鱼游2.套小鱼游戏师:在唱到最后一句“赶快抓住时“小朋友要坐到位子上去,没有回位的就要被老师的小圈套住。
游戏1~2次3.认水果图片游戏师:被老师套住的小朋友,要说出卡片上的水果是什么,就放他回到位子上去。
游戏1~2次三、边玩游戏边带幼儿到室外去玩,活动结束。
小鱼游游活动教案篇十九
目标:
练习敏捷地躲闪
材料:
与人数相等的鱼胸卡、捕鱼的网兜(塑圈、大块花布替代)、歌曲录音磁带
过程:
1.家长帮助幼儿将鱼胸卡贴在孩子胸前。2.播放录音歌曲,家长扮演捕鱼人,幼儿扮演小鱼开展游戏。3.家长要听完最后一句歌词才可以捕捉小鱼(用网或圈套住孩子,或者父母分别拉住花布两头向上抛起做成网罩罩住孩子)。
建议:
1.为提高幼儿游戏兴趣,家长先可以故意不捕“小鱼”。2.在自然角中饲养小金鱼,幼儿在观赏中逐渐产生对小金鱼的喜爱,模仿小金鱼游来游去的动作。3.利用墙面布置――哪些动物水里游,让幼儿认认说说在水里游的动物的名称。
附:儿歌
找到一个好朋友(丰丰)
小金鱼水里游,东游游西游游。游来游去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小鱼吐泡泡(婷婷)小小鱼,吐泡泡,吐出一个小泡泡,吐出一个大泡泡,大大小小真有趣。
小鱼游游活动教案篇二十
活动来源:
“许多小鱼游来了”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游戏,而且他们对抓到小鱼以后吃小鱼的部分也很感兴趣,他们常常很兴奋的跟着我一起数抓了几条小鱼,然后告诉我应该先吃哪一条,数学:许多小鱼游来了(小班)。于是,一个想法就在我的脑中孕育而生了,小班下学期的小朋友不是正要学习数字:1、2、3吗,那我何不利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来进行教学呢。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便有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2、3,并初步理解这三个数字的涵义。
2、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卡片1、2、3,学习游戏“许多小鱼游来了”
“许多小鱼游来了”的音乐
装有数字1、2、3的筐筐。
活动过程:
认识数字——与数字宝宝做游戏——幼儿游戏
一、认识数字
教师介绍数字1、2、3的'特点,园长之友《数学:许多小鱼游来了(小班)》。
——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位新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吧。
——这位长的像棍子的叫1,小朋友们可以叫它小棍1。
——接下来以为是2,你们看它长的像什么啊?
——对了,2长的很像小鸭子。我们可以叫它小鸭2。
——最后一位新朋友叫3,它长的有点像我们的小耳朵。所以我们可以叫它小耳朵3。
——我们再来跟这三位好朋友打声招呼吧!(幼儿跟着老师念,加深幼儿对这三个数字的认识。)
二、与数字宝宝做游戏:许多小鱼游来了
1、抓小鱼
——我们请我们的新朋友一起来玩“许多小鱼游来了”的游戏吧!
——许多小鱼游来了,游来了,游来了,游来了,许多小鱼游来了,快快抓牢!
——哈哈,被我抓到了,我现在要把它关起来。这是我抓到的第一条小鱼,所以我在他的身上贴上我们的新朋友小棍1。
——条小鱼还不够,我又要来抓小鱼了。
——这是我抓到的第几条小鱼啊?(第二条)
——那我就在他身上贴我们的新朋友2。
——我还要再抓一条。
——这是我抓到的第几条小鱼啊?(第三条)
——那我应该在他身上贴什么呢?
——对了贴上我们的新朋友小耳朵3。
游戏重复三次,抓三条“小鱼”
2、吃小鱼: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小朋友,你们看看我抓到了几条小鱼啊?
——我们一起来数数吧,1、2、3。
——哈哈,我抓到了3条小鱼。我可以美餐一顿了。你们说说看,我应该先吃谁呢?
——你们这样我听不清楚。告诉我是第几条小鱼。
——(幼儿)先吃第1条小鱼。
请小朋友指出小鱼身上的数字,并大声地念出来。按小朋友的要求“吃”完3条小鱼。
三、幼儿游戏
请小朋友来当大鲨鱼,并请小朋友按抓到的顺序给“小鱼”贴上1、2、3。
——我现在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大鲨鱼。
——这是你抓的第几条小鱼啊,(第一条)应该贴上什么呢?
——请你在筐筐里找到新朋友1,并把1贴在你抓的小鱼上吧!
——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大鲨鱼。(可以换一个小朋友当大鲨鱼)
——这是第几条小鱼啊?
——第2条。
——那给他贴上数字2吧!
请小朋友从筐筐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并贴上。
——小鱼抓好了,你们想先吃哪一条呢?
请小朋友说,并找出贴有相应数字的“小鱼”。
根据课程安排,重复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