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读后感(汇总17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写读后感需要我们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组织和表达。以下是一些热门图书的读后感分享,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读后感篇一
姓名:xxx
性别:xxx民族:汉政治面目:团员
学历(学位):本科专业:英语联系电话:12345678手机:1390001234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xx大街10号邮编:100007
emailaddress:
教育背景
**大学.9--.7英语专业本科
其他培训情况
辅修日语和导游
现正进行注册会计师考试
工作经历
.4---至今中美合资***技术有限公司
职位:翻译/总经理秘书
2003.10---2005.4中瑞合资北京***电子有限公司
职位:外籍生产经理助理
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读后感篇二
作为一个翻译,我有幸能够将两种语言之间的信息传达给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这是一份令人振奋的工作,但也充满了挑战和责任。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翻译职业方面的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翻译必须对语言有深刻的理解
一个优秀的翻译必须对两种语言也就是工作语言有深刻的理解。他们需要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的特点。此外,翻译还必须能够充分掌握术语和行业的专用词汇,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对语言深刻的理解是我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第三段:翻译应当关注翻译后的文本准确性
翻译不仅仅是将文本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而是确保文本在翻译后的准确性。在翻译过程中,我会采用一些工具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例如使用在线翻译工具或使用同行校对。总之,作为一名翻译,我们必须始终注意文本的准确性。
第四段:翻译必须始终秉持诚信
翻译是一份非常有责任感的职业,我们必须始终遵守职业道德准则。翻译必须将他的翻译能力用于真实、准确和合法的目的。在有些情况下,翻译的文本可能会影响其他人的生活和事业,因此,作为一名翻译人员,我们必须时刻谨慎思考和行事,以确保我们的行为恪守诚信和道德标准。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翻译,我们必须拥有深入的语言理解,注重翻译后的文本准确性,并遵守职业道德准则。这是一份充满挑战和责任的工作,但也是一份让人感到自豪的工作。我相信,作为一名翻译,我们不仅要注重自己的技能,还要不断学习和精进自己的能力,才能在这个职业中获得成功和成就感。
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读后感篇三
读后感英文翻译要怎样写?以下文书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英文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由路透出版社出版的《数字时代的翻译》是《翻译研究的新视角》系列著作(new perspective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之一。《翻译研究的新视角》系列专著旨在讨论翻译研究不断变化的需求。这些读本对文本翻译研究和文化研究领域进行了探索。这本书的目的了解在更广泛理解在技术影响下的翻译的语言、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意义。
数字技术和网络对翻译的影响是持续、广泛而深刻的。 在数字时代翻译究竟出现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呢。
这本书的目的不是尝试对于可译性的问题的解决是否是自动化系统翻译最终取得胜利的预言,它的目的是在于在更广泛地理解在技术参与下的翻译的语言、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意义。
在本书里,技术不仅仅是翻译的一个附属品,在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它是对翻译进行定义的一个核心要素。
在我们现今这个时代,通常被称为信息时代、知识社会,其实更恰当的称呼应该是翻译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出现,让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急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带着翻译变化的烙印。
第一章 翻译的历史 第一章从数字参与翻译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与工具的交集的历史。本章总结出,不同时期对时间和空间的探索总是被看做理解人类行为的一个特定方式,而对翻译和物质文化,我们总是抱着开放的态度。
在本章当中,作者提到,人类是由其使用的工具所能提供的可能性所定义。作者对人类社区对翻译的包容与开放的密切关系,以及物质文化中亲密、基础构建以及组织的重要性进行了探索。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面临着远距离的翻译关系的管理挑战,并从古代和中世纪中挑出例子说明翻译中出现的道理标准关系问题,意欲处理随着扩张带来的空间和文化上的影响。
这一章的核心是“3t范例”(贸易、科技、翻译)。为了追踪早期城市文化的改革,文章认为贸易、科技和翻译在它们发展中相互是不可分割的,而这些文化的任何稳定的历史都必须考虑到这三者的交互作用。
对于特定文化的理解任何关于这三个成分的考虑的排斥都会导致孤立主义或者排斥主义的产生。随着文化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关于权力的问题不可避免出现,研究发现古代罗马在科技和商业发展所带来的语言的影响下产生了剧烈的文化焦虑。更确切的说,这些焦虑这些焦虑和新媒体带来的不可预见的影响有关,marshall mcluhan 关于媒体即是信息的观点被重新用来理解翻译的物质文化的历史。
十六世纪的英格兰被当做研究翻译和报刊新闻界出现的知识理论之间的关系的文本,也被看作一个对信息翻译产生深刻影响的媒体的范例。印刷媒体如何持续塑造翻译的命运,在世界实际爱尔兰翻译家lady jane wilde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靠印刷的虚拟选民来支持的。
第二章将关注点放在数字时代里语言、权利和翻译的问题上。其中,走向自动化翻译的一个显著的举措是受控语言的产生。文章调查关于世界通用语言的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不可预测性,这些都是从受控语言中看到的端倪。受控语言和世界通用语的翻译范例体现在被放置在与朴素表达的观念密切相关的清教徒英语翻译当中。
对围绕翻译的成本,围绕翻译的成本概念,隐藏或转移的成本掩盖了语言之间真正的权力关系,并深深植根于翻译和技术质检的配合关系之中。对于脱媒现象的不断出现,本章深入探讨了在线翻译系统这个热门的翻译概念的出现所产生的影响。
其中一方面的影响是,不断涌现利用纯粹的工具主义方式来表现语言,就是以最短的时间段来传达从a到b的信息。这样的工具主义主要是应用于特定的科学,并作为数字时代科学之间交流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特殊习惯的一种方式。如果这种对于语言的工具主义观点成为占据地位,那必然和更广泛的文化典型的可译性胜利具有密切关系。
可译性,作为每种活动的具有特定和预定义结果的附属品,对于翻译来说并不陌生。对于选择正确的方式进行翻译的翻译新手,或者是要求有一致性和标准化产出的企业来说,可译性被作为一个明确的展望期待。本章插进了文艺复兴时期翻译的历史,从使用者与翻译技术的交互中,提出翻译从许多方面来看其实就是实践和结果的可译。
代经济利益的真实本性,并扩展到翻译者主动还是被动的中介问题。关于中介的问题被放置在数字来源和数字交互作用的区别当中,本章呼吁对于任何新增的翻译道德标准,都必须拥有高度的数字自我反省能力(反身指涉)。
第三章关注数字时代翻译的占据统治地位的表现。对于翻译作为无边界世界的本质附属物的观点,是翻译是“救世主”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从这样的观点来看,翻译,在数字工具的强有力支持下,去除界限,废除国境,引进了一个交际交流的华丽新世界。
但是,这样的救世主理论不仅错误表述冷酷无情的政治事实,而且不能准确表述翻译者在现在和过去当中实际是做什么的。
从人类学和哲学的角度介绍的限制的理念,并作为翻译者建构自己翻译方式的一个方法,并通过这些经验,来塑造语言和文化的集体经验。为了定位限制的理念,文章宣称翻译给广泛的文化设置了挑战---商品、服务或观点的无限制复制----必须更加关注关于个性文化的处境,一个非等值的文化。
个性文化被处于一个受生态限制的位置---尤其是发展的限制----但是它也和拥有长久历史的翻译表现有关:统一性的观点。这个观点,在文艺复兴时代注重作者的理念是个性建筑出现的核心这个准确实行当中得到很好体现。
随着大众工业生产的到来,对于统一性带来了全新的动力,作者的原创性这一观点被断定为千篇一律的,从纸币的接受方面, t型发动机小汽车的可销售性可以看出。
为了追踪关于二十世纪英语文学翻译的理解的改变的历史,本章观察了翻译同一性方面语义领域的不断变化的机遇。不可避免的,从历史的角度看到,变量的范例,而这个范例与数字时代生产的翻译作品有着密切关系。数字生产允许差异的无限制复制,而不是相同的无限制复制。数字产品是围绕着变量进行构造的,而不是同一性。
本章探究关于数字对象的新形式的复制,并研究它们是否与基于广泛文化
的模式有没有关联。尤其是,提出这样一个论题,翻译是被看做是制作者还是工匠的,是亲笔或代笔的,或者是其他不署名的日常活动而已呢。
第四章探讨数字科技对于翻译实践的影响。对于一个主要翻译提供者的运行潜在规则具体表现在翻译的生产和管理的本地传递和集中控制之间的复发性张力当中。对于数字时代新翻译经济的关注的中心,与量、时间和成本有关,同时,本章探讨了在自动和半自动化背景下这些观点对翻译所带来的.影响。翻译活动的特定模式的指向成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全球范围内对于通向it服务存在不同程度的方式,并且促进了本地的新方式的出现,这些都从企业策略和地域政治紧张方面进行考虑的。
在全球翻译传递的质量条款基础上,隐藏着无处不在的计算和双向性的出现的趋势。能够通过智能手机上网,或者是能够改变网站上的内容,对日常生活数字和数字技术的转化的本质这两者的含义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章研究对浮动的、交互作用的计算的出现的翻译时间的含义,翻译生产和接受新模式,和翻译的众包概念。文本上的根本改变经常是在文学规范上是被忽略了的。如果翻译特别依靠深度承诺,尊重,对于印刷文字,那当印刷文字从纸张转换成屏幕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本章提出我们是否逐渐走向后印刷翻译素养时代,对翻译是怎样生产和使用有着怎样的影响。
本章讨论到信息是翻译的夕阳,将现今社会成为翻译时代比信息时代更为准确。从表面上看,关于伦理、刑法的透明度被看作是,从国家认同的构建上看,关于财富的翻译和数字化是不可避免的。
自动化的翻译实践。
“利用现代的技术,将昨天的理论带到明天的语言里。”这个隐喻是指翻译为今天的科技、昨天的理论和未来的语言提供了一个桥梁。
总而言之,翻译是由它所使用的工具所塑造的。
2、简评:
纵览全书,本书呈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提出翻译研究的新视角。面对日益发展的网上自动翻译服务,以及智能手机的翻译应用软件的兴起,翻译的改革是无处不在的。在这个信息时代,也称为翻译的时代,以怎样的新角度来看待和思考翻译是我们的迫切需求。
第二,研究话题广泛。本书中作者围绕着数字科技的出现来讨论翻译对于某个特定社会、文化以及政治方面的影响。作者介绍了翻译与科技的最初交集,一直贯穿到现代社会翻译和科技交互作用的关键表现。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明一部翻译的历史,其实就是翻译所使用的工具的历史。
翻译新概念读后感 读了翻译新概念后,我又对翻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翻译同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密切相关。中国翻译事业任重而道远。介绍外国同对外介绍中国同样急迫。
翻译是人类语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不同语言的部落、民族、国家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和借鉴不可缺的手段。因此,如果说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技术能够飞越国界,那么翻译则是这种飞跃的翅膀。
翻译标准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1)正确解读原文的信息,并精确地把原文的真实信息转换成译入语的语言表达;
(2)译文应保持通畅、易懂、使读者产生阅读美感;
(3)译文的语言水平应当不低于原文的语言水平,包括语言的风格。
在翻译实践中,有全译、节译、编译之分。相比之下,编译的自由度大,可以允许对原文中无关紧要的细节描述或内容重复的叙述进行删节,也可以对原文中的语言错误或表达不当的地方进行修正,以免以讹传讹,但必须始终沿着原文的信息主线进行编译,不能“乱编”。
翻译标准不管如何表达,都应该响亮的提醒译者:翻译是一种“双重服务”的行业。一是服务于原文作者,译者应尽自己的智慧与技能把原文作者的思想成果介绍给译入语的作者;二是服务于译入语的作者,帮助读者理解并欣赏原文。
译者所面临的这两个“上帝”谁都不能冒犯,不然翻译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
翻译标准是理性的,翻译实践是感性的。所以,不同的译者在翻译同一篇文章时往往会有不同的翻译角度,译文不可能相同。同时,要完全达到翻译标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对于大多数译文来说,只能说是最大化地接近翻译标准。但是用客观的标准来衡量是完全可以判断出优劣、长短、得失、是非的。其尺度主要是:
(1)对原文的理解与译文转达准确与否;
(2)译文的选词恰当与否;
(3)表达得明白、流畅与否;
(4)译文语言文的风格相符与否。
总之,翻译的过程是一个理解到表达的过程,换句话说也就是在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构成理解之桥的过程。显而易见,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是整个问题的关键,如果没有译者对原文的真正理解,这个沟通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桥很可能成为陷阱。
只有深刻而全面地理解了原作的精神和作者意图,才可能发幽探微,穷其毫末,然后译出其意、其神、其情、其声。正如丰子恺先生所说:“要是翻译充分发挥效能,有一个必要条件,但是必须翻译的又正确,又流畅,使读者读了全然理解,又全不费力。要达到这个问题的目的,我认为有一种办法:翻译者必须深深地理解原作,把原作吸到肚子里,然后用本国的语言来传达给本国人。
用一个譬喻来说,好比把原文嚼碎了,吞下去、消化了,然后再吐出来。”
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读后感篇四
市场办翻译岗位职责
一、岗位素质要求
1、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拥有扎实的英语及汉语基本功,广泛的钻井专业知识。
2、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互译规律,有良好的语音基本功,敏锐的听力和丰富的词汇量,良好的语感,灵活的表达能力以及广阔语言文化背景知识。
3、掌握涉外礼仪基本原则,自觉遵守外事纪律,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尊。
4、熟悉办公软件的运用,具有表格制作等基本技能。
二、岗位工作职责
1、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加强责任心,认真对待每一次翻译任务。
2、严格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依法办事、秉公办事,遵守外事纪律,杜绝各种违纪违法现象发生。
3、负责公司外文来电来函的翻译工作,译稿内容准确,并及时呈报领导。
4、参与投标书的制作,负责招标信息的整理,甲乙方职责和商务报价表的翻译及人员简历的编译工作。
5、接待国际客户,口译内容忠实、准确地进行汉-英,英-汉翻译。
6、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及各种突出性工作任务,重点工作及时请示报告。
三、岗位安全职责
1、认真学习集团公司、油田、公司安全管理规定; 2、严格遵守钻井公司《安全生产十大禁令》等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3、严格遵守企业hse管理规定;
4、按时参加科室组织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的学习,做好安全活动记录。
5、执行科室内部安全防范措施,落实物品、现金安全管理规定。
6、到基层调研时,做好“三穿两戴”,严格遵守hse管理制度及各项安全管理规定,认真填写“两表一卡”。 7、在日常工作中,互相提醒安全事项,互相规范安全行为、做到节能省电,人走灯灭电源断。
四、岗位质量职责
1、及时向领导呈报各外文来电来函译文。
市场办翻译岗位职责
二、岗位工作职责
1、负责公司外文来电来函,及各类文件的翻译工作,译稿内容准确,并及时呈报领导。
4、参与投标书的制作,负责招标信息的整理,甲乙方职责和商务报价表的翻译及人员简历的编译工作。
5、接待国际客户,口译内容忠实、准确地进行汉-俄,俄-汉翻译。
6、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及各种突出性工作任务,重点工作及时请示报告。
四、岗位质量职责
1、及时向领导呈报各外文来电来函译文。
1.负责外文来电来函的接收与翻译,并呈报领导 2.负责产品的外文翻译介绍
《翻译岗位职责》
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读后感篇五
.09-.06
xxx大学
英语专业
本科
翻译作品
第13届汽车展览会、第八届电子科技展(口译资料,录音附件)
《生活大爆炸》中文字幕翻译
口译/笔译相关经历
上海xxx有限公司
兼职英语翻译(笔译为主)
翻译公司主办的杂志上关于摩配行业的文章
其它社会实践
2008.09-.08
xxx大学校报编辑员,负责每个月校报的编辑与排版和文章材料的撰写
xxx大学广播站,负责每周校园广播站的英文广播工作
技能证书
上海市高级口译证书
tem-8八级
cet-6(586分)
特长爱好
热爱运动:篮球、羽毛球
乐于交际:论坛活跃分子,喜欢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读后感篇六
作者:文浩
在锦江都城我是一名新晋前台主管,来到锦江已经快五个月了,在这五个月里让我懂得道理要比在其他酒店懂的还多。在汉庭的时候干什么都有前辈看着,不会的前辈干,可是到这里我慢慢感觉到了工作上的压力,以后干什么都要靠自己。我慢慢对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工作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它需要行动和热情,需要努力和勤奋,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踔厉奋发的精神。我们只有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才可以获得所给予的回报。
如今,不少员工把薪资作为他们选择工作的标准,把薪资高低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尺度,于是常常听到他们抱怨,“我们辛辛苦苦地工作,就为这点钱,需要那么卖命吗?”“市场经济要讲究等价交换,拿多少钱,干多少活。”他们总是想,反正老板给的也不多,所以只要能应付老板就万事大吉,没必要那么认真对待。
这便是打工者的“哲学”,这种哲学在现实中无处不在,他们希望干最少的活拿最多的钱。他们的信念是老板给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这样才不吃亏。“给多少工资干多少活”真的就不吃亏了吗?事实并非如此。
在这里,我们需要说明两个道理:
首先,我们工作是为了什么?如果你的回答仅仅是金钱,也不能说你错了,因为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不一样。可是,一个人只是简单的为了钱而工作,岂不是成了金钱的奴隶,生活毫无乐趣可言。工作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只是为钱而工作,为钱而奔波,那么你对工作来说只是工具而已,没有了自我。除了谋生,我们还可以追求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从中获得的成就感,比如同事间的友谊,比如自身的.成长。所以工作不仅仅是金钱的获取,更是自我的再次升华。
其次,我们是在为谁工作?如果不尽快弄清这个问题,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今生我们很可能与成功无缘。在当今这个浮躁的年代,我们需要用什么去重新点燃工作激情,实现自我价值?是耳提面命的空洞口号,还是触动心底的反思?马云曾在阿里巴巴上市后的员工大会上说:“阿里巴巴在创业初期,处境非常艰难,有时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受不了苦的走了,嫌赚钱少的走了,剩下的都是一心希望阿里巴巴成功的人。结果,当初留下来的人现在很多都变成了百万甚至千万富翁。”()如果我们都能像阿里巴巴留下来的那些人一样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样一个朴素的人生理念,责任、忠诚、敬业,成功将不再是空话。
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的工作任务都视为新的开始,一扇成功的大门将为你打开。千万不要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一个人工作只为了钱,认为是在为别人工作,那将永远是扶不起的阿斗,可怜又可悲。只有做真正的强者,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最后说说职业化吧,它是一种协作精神,十条建议里条条都告诉我们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与人达成协作,实现共赢,要从自己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在此我想陈述一下我阅读完刘老师文章的对应观点:
1.使自己升华,成为一个理性的人。学会尊重他人从而赢得其他人的尊重。
2.永远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多方位的思考。
3.职场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缩小版社会,不要妄想别人一直去帮助你,能靠的人只有自己。
4.在职场中不同的社交工具,使用的规则也不同,要学会把握细小的分寸。
5.保持冷静果断,让大家看见一个干净利落的你。
6.办事提高效率,事半功倍。以“时间就是金钱”来衡量,尽量减少大家的时间投入。
7.必须要简洁明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自己要做的事情,让大家对你进一步的认可和肯定。
8.换一种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式阐述不同的观点,避免不要的口舌之争。
9.时间观念必须要把握到位,不光是礼貌还有自己在职场的基本底线。
10.“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说到做到,学会遵守承诺。
以上是我的读后感,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事批评指正!
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读后感篇七
从事翻译职业已经有数年,这段时间里又笑又泣,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也学习到了许多职业心得。在我看来,做好翻译工作需要有良好的语言文化素养、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以下是我在这些方面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第一段:语言文化素养
在翻译工作中,语言文化素养是尤为重要的。首先,要熟练掌握英语,因为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尤其在国际间商务、文化交流、技术合作等领域,英语的运用尤为重要。但并不是说掌握好英语就可以轻松做好翻译工作,还需要掌握西方国家文化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因为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习惯、信仰等不同,对于翻译人员来说,我们必须了解其背景,否则就会出现翻译的局限性。只有有了这些语言文化方面的素养,我们才可以更好地进行翻译工作。
第二段:专业素质
在翻译职业中,我们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基础知识。翻译涉及多个领域,如法律、商务、医学、科技等,而每个领域的专业性都很强。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些领域里建立起专业习惯,深度掌握相关领域的术语和常见表达方式。同样,我们还要学会一些翻译技巧,如如何翻译缩略语、如何应对长句子和复杂句式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是做好翻译工作的一项重要保证。
第三段:文笔功底
文笔是翻译人员的一项重要素质,它不仅可以提高翻译质量,还可以增加翻译的生动性和可读性。在翻译工作中,文字的表达方式非常重要,我们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文句的通顺、段落的分明等方面。同时,我们也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提升译文的味道,如借用别的语言的表达方式、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掌握好文笔,可以使我们的翻译工作更加精彩。
第四段:职业道德
做好翻译工作不仅要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和专业素质,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翻译职业中,我们要遵守秘密原则,不得随意透露委托人的商业机密和隐私,还要注重文化礼仪,尊重委托人的习惯和信仰。同时,我们还要严谨细心,保证翻译稿件的准确性和质量,并及时与委托人沟通,解决沟通出现的问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重要基础。
第五段:总结
综上所述,语言文化素养、专业素质、文笔功底和职业道德是做好翻译工作的重要基础,这些方面的素养离开了任何一个都无法成功地完成翻译工作。因此,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职业水平,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力求做到更好的翻译工作。
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读后感篇八
在现代读者的心目中,徐志摩是一位浪漫诗人,一位风流倜傥,具有英国绅士风度的新派文人。特别是经过黄磊、周迅、刘若英等当红影星在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的柔情演绎,徐志摩更成为现代人想象中的大众情人了。
22岁时,徐志摩肄业于北京大学法科预科,随后便自费出国留学。先于19赴美国修政治经济学,19又转赴英国,不久即放弃伦敦大学的政治学专业,投身文学(特别是诗歌)的研习与创作,1922年秋回国,继续从事诗文创作并在南北方几个大学执教,直到1931年死于意外空难,结束了他36年短暂而浪漫的一生。
不过,在一般读者和观众特别是“80后”的心目中,知道徐志摩也曾在文学翻译上下过功夫的恐怕不多。这位经受五四启蒙思潮洗礼的新诗人,虽说难当翻译家的盛名,却在文学翻译特别是诗歌翻译上做出过努力,也提出过一些自己的主张,在中国现代翻译史上留下了某些印迹,更有像“沙扬娜拉”、“翡冷翠”等带有独特的徐志摩标记的译词,至今仍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而徐志摩一生的文学翻译及其跨文化交往,显然是与他青年时代的留学生涯分不开。
他的留学生活虽不算长,留美整整2年,但主要是以政治经济学为业;留英也是2年,但转入剑桥皇家学院是赴英半年后的事,真正投身于文学则不过一年半,而这一年半的时间对徐志摩的一生具有决定性影响。它决定了徐志摩将以诗人作为自己的终身归宿,决定了他对西方文化和文学思潮的选择和接受方式,也大致限定了他文学翻译的对象范围和方式。
在留英期间,徐志摩不仅阅读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和文学经典,特别研习了英国浪漫派诗人的大量诗作,而且还借助某种特殊的机遇,直接交往和接触了许多英国文学和艺术界的精英人士,他们包括哲学家罗素、文学家哈代、萧伯纳、威尔斯、狄更生、卡本特、曼殊菲尔、福斯特、文论家瑞恰慈、奥格登、弗莱伊,以及经济学家凯恩斯、传记作家斯屈奇、汉学家魏雷和翟尔斯等,如果再加上他当时想见而终未得见(或后来才得以交往)的外国作家,人数则更多,也就不限于英国作家了,譬如还有意大利作家邓南遮、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印度诗人泰戈尔,等等。
这份长长的名单虽然不能说囊括了当时英国文化和文学界的所有精英分子,但对一个年轻的中国留学生来说,是不多见的。
出身于19世纪末的徐志摩,对西方文化尤其是欧洲文化充满了敬佩之情,以崇拜、狂热来形容显然并不为过。他曾公开宣称自己具有强烈的英雄崇拜倾向,“我不讳我的‘英雄崇拜’。山,我们爱踹高的;人,我们为什么不愿接近大的?”(《谒见哈代的一个下午》)1918年,他去美国是立志要做中国的汉密尔顿的;两年离美赴英,又是冲着哲学家罗素去的。而留学回国后,他又于1925年和1928年两次西游,则不但尽可能地拜谒活着的文化名流,而且怀着同样虔敬的心情,一路祭扫已故名人的墓地。
虽说向往西方文化是当时的潮流,但徐志摩能以与西方文化人士如此广泛而又集中的交往,也是足够令人称奇的。
作为诗人,徐志摩的创作是从模仿西方诗人,主要是英国浪漫派诗人开始的。哈代、济慈、雪莱、罗塞蒂、布莱克,此外还有印度诗人泰戈尔,是他所崇拜并深受影响的诗人偶像;他还直接以那些他所崇拜的外国作家或艺术家为题材,写下大量具有浓厚异国情调的优美散文。作为近代著名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入室弟子,徐志摩的这些文章颇有乃师的风格,“笔下常带感情”,用其特有的浓艳夸张的文笔,为中国读者描述了这些西方作家的神情状貌。等到他做了文学教授,在北京大学的英诗课上,给中国学生讲英国浪漫派诗歌的时候,常常激情四溢,诗兴大发,特别是讲到雪莱时,“眼睛朝着窗外,或者对着天花板,实际上是自己在做诗,天马行空,天花乱坠,大概雪莱就是化在这一片空气里了”,给下面听课的青年卞之琳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卞之琳《徐志摩诗重读有感》)。
当然,徐志摩还直接译介了数量不少的西方文学作品,涉及诗歌、小说、戏剧等多种文体,其中尤以诗歌的数量最多。在36年短暂的生命和更短暂文学生涯中,徐志摩在写作、教书和新文学书刊编辑的同时,先后翻译的外国诗歌作品,涵盖了近10个国家的30多个诗人。他们包括读者熟悉的莎士比亚、哈代、济慈、拜伦、雪莱、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歌德、席勒、惠特曼、波特莱尔、勃朗宁夫人、泰戈尔,还有读者也许不太熟悉的布莱克、安诺德、嘉本特、弗莱克、莫里斯、邓南遮、史文朋、d·罗塞蒂、c.罗塞蒂、维尔莫特、欧文·梅瑞狄斯,等等,仅由晨光编辑的《徐志摩译诗集》(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实际是一个选本——就收有7国23家诗人的53首译诗。
此外,徐志摩还翻译了德国作家福凯的《涡堤孩》、法国伏尔泰的《老实人》、爱尔兰詹姆斯·斯蒂芬的《玛丽玛利》、英国曼斯菲尔德的《曼殊菲儿小说集》等小说作品和意大利作家邓南遮的戏剧《死城》,还有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访问所作的系列演讲词。同其他现代中国作家相比,徐志摩翻译的数量并不算多,但涉及面颇广,而且别有其味道。
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首先莫过于对译名的独特处理。有的几乎成为徐志摩的“注册商标”。
比如,他把伏尔泰的小说gandide(一译《老实人》)译作“戆第德”,从汉语的角度,初看有点儿拗,再一想,则音义兼顾,且颇有古风,与意译“老实人”相比,一个典雅古奥,一个平白朴实,还真是各有胜场呢。
徐志摩还把英语后缀—isms译成“唈(yi)死木死”。唈者,气不顺也。木者,麻木不仁也。既唈又木,形同于死。以此讽刺那些无视眼前事实,又不解西方理论,只顾这个主义那个主义的高谈阔论,从国外搬来迭迭新词的那种凌空蹈虚的肤浅作为。志摩只以一个译名,就活脱脱描画出现代名教者的形状,又表达了鲜明的嘲讽批判态度,呼应了老朋友胡适之的多谈问题少谈主义的主张——志摩有一篇散文就以《唈死木死》为题。
“翡冷翠”似乎是徐记翻译的又一个“专利产品”。
汉语中的“翡翠”本指一种彩羽鸟,其形如燕,赤而雄者为翡,青而雌者曰翠。东汉以前仅有此意,许慎的《说文解宇》和范晔的《后汉书》都作此解。后来从缅甸传入一种俗称“缅甸玉”彩色宝石,学名“硬玉”(jadeite),中国人便以翡翠呼之。汉代班固的《西都赋》就有“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焉”之句。从此,这同为宠物的两样东西及其意象,就在汉语中慢慢融合,更在汉诗中以通感方式,逐渐凝聚起两者在色彩、声音、触感和生命等方面的关联,成为一个富于表现力的传统诗歌意象。志摩将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译作“翡冷翠”(这显然是从意语firenze而非英语florence音译而来),正是以诗人的才情,巧妙地融合中西文化的意象内涵,又在翡翠之间加一“冷”字,既满足了声音上的对应,还可以引发诸如“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的意义联想,同时在志摩的眼里和笔下,“翡冷翠”这个名字更和这个意大利名城的阳光、流云、山林、泉水、果园和繁花等绚丽多彩的情景联系在一起。谓予不信,那就看看他是如何描写那“光亮的意大利”的天空:“鹅毛似的白净,一条条在蓝天里挂着,要不然就是彩色最鲜艳的晚霞,玫瑰、琥珀、玛瑙、珊瑚、翡翠、珍珠什么都有……”(《意大利的天时小引》)。
对于色彩及其意蕴的敏感和巧妙运用,还表现在他对d’annunzio(通译邓南遮,1863-1938)的译名处理上。这位集政治活动家、军人和唯美主义者于一身的意大利作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入伍作战,是志摩倾心一时的外国作家之一,尤其迷恋他的浪漫和颓废气质,“每次他的军队占了胜利,他就下令满城庆祝,自己也穿了古怪的彩衣,站上电车扎的花楼,醉酒狂欢,在卧房床榻洒满鲜花,一日三色,白、红、绛。”于是,徐志摩给他一个色彩斑斓的中国名字:丹农雪乌。
这似乎是徐志摩特别擅长的一种才能:以音译为基本方式,精心选择一些富于形象感的汉语字词,这些词语的组合,初看起来有点儿怪异,不过若是细细琢磨,不仅其“音”对应妥帖,其“形”也贴切对象的语境和意境。以此迻译外语作品中的人物、地名或核心意象,往往别出新意,惹人遐想,耐人寻味。
不妨再举一例。徐志摩把华兹华斯lucygrayorsolitude(直译为“露西·格雷或者孤寂”,一译《露西·格雷》)一诗的题目译为“葛露水”,乍看似乎遗漏了其中关键的solitude(意为孤单、寂寞、荒凉)一词,其实呢,他是通过谐音字的精心选择,已经将solitude的意义化入主人公lucygray的译名了。葛者,葛衣也,土布也,说明了女孩露西的贫民身份;又可作葛藤解,荒藤野树,可以引发孤寂、荒野的联想;而“露水”在中国传统意象中,向来意味生命的短暂无常,这正好符合华兹华斯笔下女孩露西不幸夭折的命运。虽说这些汉字意象所包含的意蕴为原作所无,却又都与原诗中的人物、处境及其命运形成完美的对应。
徐志摩还把这种翻译处理方式移用至自己的写作实践,则更显现了翻译的创造性,以及翻译与创作的互动互惠。比如他把日语“再见”一词巧妙地音译为“沙扬娜拉”。此语出自其同名诗作,原诗本有18个短章,内容相关而各自独立。于1924年5月随印度诗人泰戈尔游历日本期间写就,体式也与“泰式短诗”的启发有关,后收入1925年初版的《志摩的诗》,而诗集再版时,志摩则汰去大部,仅留最后一章,题献为“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短诗以一个巧喻,描摹日本少女在送别瞬间娇羞而含情脉脉的形象。温柔的举止、娇羞的表情、微妙的心理活动:“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两个并列的意象妥帖地重叠,人与花,花与人,已难分辨,一股朦胧的美感透彻肺腑,像吸进了水莲花的香气一般。沉默片刻,待对方将欲离去,才又匆忙连声道别,不舍之情被反复强调。而“甜蜜的忧愁”这一矛盾修辞,则拉大了柔情与感伤间的情感张力。将两者奇特地并置,再用“——”号相联,最后把少女的音容神韵和与诗人间的情感流动,全部凝聚到一声“沙扬娜拉”的道别中,这一声音意象,叠用了四个平声圆韵字——既是杨柳依依的挥手作别,又仿佛在呼唤那女郎温柔的名字。由此成就一曲音调缠绵悱恻、节奏舒缓悠扬的抒情短章,亲切又动人,令人回味不尽,而画龙点睛般的“沙扬娜拉”一词,也因此至今仍在读者中广为流传,几乎成为徐志摩的徽章。
作为新月派诗人,徐志摩不仅身体力行地做诗歌翻译,还利用编辑文学期刊的机会,提倡翻译,并对诗歌的理想翻译提出自己的主张。
他曾尝试过用文言译诗,也许是从这些实践中得出了某种体会,后来就极力主张白话译诗。1924年,他在《小说月报》发表《征译诗启》,呼吁新诗人“作一番更认真的译诗的尝试”,期望通过认真的翻译,研究解放之后的白话汉语在思想、声调和音节上的表达可能,“研究这新发现的达意的工具究竟有什么程度的弹力性与柔韧性与一般的'应变性”。在他主编的《晨报副刊》和《新月》杂志上,更加卖力地倡导新诗翻译,发表了许多译诗。为了推敲歌德的一首四行小诗中的个别字句,徐志摩与胡适、郭沫若、朱家骅等人反复商榷,并找来该诗的德语原作仔细核校。
他认为:“译诗是用另一种文字去翻已成的东西,原诗的概念、结构、修辞、音节都是现成的;就比是临字临画,蓝本是现成的放在你的当前,尚且你还觉得难。你明明懂得不尽诗里字面的意思,你也分明可以会悟到作家下笔时的心境,那字句背后的更深的意义。但单只懂,单只悟,还只给了你一个读者的资格,你还得有表现力——把你内感的情绪翻译成连贯的文字——你才有资格做译者,做作者。”(《葛德的四行诗还是没有翻好》)
而诗歌翻译的难点和关键,在他看来就是如何把握原作的形式和神韵,在汉语表述中寻求两者的统一。如果拘泥于形式与字数协韵,那就浅了神味;如果过于专注于神情,结果又写成另外一首诗了。因此,“翻译难不过译诗,因为诗的难处不单是他的形式,也不单是他的神韵,你得把神韵化进形式去,像颜色化入水,又得把形式表现神韵,像玲珑的香水瓶子盛香水”(《一个译诗问题》)。
不过,凡事能意识到要害已属不易,说到又要做到就更难了。徐志摩的翻译,尽管不时有许多精彩的亮点,但总体成就毕竟有限。用他的学生、诗人卞之琳的话说,志摩的诗歌翻译,总体上是现代诗歌翻译童年时期的产物。这果然与徐志摩对中西诗歌音韵和体式方面的造诣有关,也与他的诗情气质和所心仪的诗风紧密相连。在徐志摩短暂的文学生涯中,其诗思诗艺,几乎没有越出过19世纪英国浪漫派雷池一步,在情调上也没有超出19世纪英美浪漫派诗歌及其20世纪余绪的范畴,卞之琳的概括大致符合实际情形,而究其原因,又离不开徐志摩所处的文化环境。
徐志摩留学英伦时,英国文坛正处于新旧文学交替并存的时期。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唯美主义等都以不同的方式,发生着各自的影响;与此同时,欧美各种现代主义流派作为新兴的文学思潮,也几乎同时兴起。其中,意识流文学直接在英国发生;美国后期象征主义诗人庞德和艾略特,也常常转辗于英美之间活动;其他如德国的表现主义、意大利的未来主义和法国的超现实主义等现代派文学,对英国文坛也有影响。徐志摩身处期间,多少都有所接触和濡染。不过,青年徐志摩对这些纷乱又并存的新旧思潮,是什么都有趣,什么都新鲜,却没有明确的时空观念,也就是说,并不明白它们的先后脉络。
他对浪漫主义的接受是显而易见的,歌德、雪莱、拜伦、济慈、勃郎宁夫妇都是他钟情的对象。他常以雪莱和拜伦自喻,大部分诗作也摆明了对浪漫主义的倾情。从他的诗作《黄鹂》与《杜鹃》,可以很方便地看出雪莱《致云雀》和济慈《夜莺歌》影响;他用英国浪漫派诗人布莱克的诗题做自己诗集的名字(《猛虎集》);他翻译过的惠特曼自由体长诗《自己的歌》的片段,属于他比较好的译诗,因为他爱用排比、堆砌的句法,这正好保持了原诗的气势和节奏,颇有一种本色出演的味道;他在诗集里兼收译诗做法,也是19世纪英国浪漫派诗人的传统;而他本人的浪漫爱情故事,更为赢得了风流诗人的雅号。
同时,徐志摩对欧洲浪漫主义余绪的唯美主义思潮也有很深的浸染。他翻译过罗塞蒂兄妹、史文朋、西蒙斯等人的诗作,而后来与闻一多一起创办的《新月》杂志,从刊物的立意到版式,都有英国唯美主义期刊《黄面志》(theyellowbook)的影子,那些深受唯美主义影响的中国作家如郁达夫、闻一多、邵洵美等,又恰恰都是他的气味相投的好友,而他的诗文所体现的艳丽的色彩、华美的辞藻和精妙的音韵旋律,都带有唯美主义的色彩。这些似乎已经成为对徐志摩诗文风格的一个公认的标识。
对于当时的一些西方现代派先锋文学,徐志摩也有广泛的涉猎。他早就读过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早就关注代表“二十世纪的新感性”的普鲁斯特,后来又模仿t·s爱略特写诗——就是学不像。他甚至翻译波特莱尔的《死尸》片段——不过译出来的东西还是不像,从发表的译作看,他不仅没有完全理解波氏的诗学诗艺,也驾驭不了原作的体式,勉强凑音则不合原式,逐行移植又没有原诗那么整齐,也丧失了原诗的严肃意味。
在自己的理想主义到处碰壁之后,徐志摩较多地翻译哈代的诗作,先后翻译了20多首,是他译得最多的外国诗人。他所擅长的利落、冷峭的口语,正好适合哈代的阴郁诗风,形式上他也逐渐能够自控,比较符合哈代的诗歌形式。不过,哈代诗作中的一些巧妙之处,他就无法对付了。
现在来看徐志摩的翻译,并非他的翻译如何不朽,或者在理论见识上有什么特别重要的建树。不过,他指出了汉字“形似单音”的特点,倡导在活的白话中(而非简单地按字数)把握语言内在节奏和韵律,寻找音乐的规律性,则为中国新诗翻译的音律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新诗创作上,他广泛借鉴英美诗歌,不断尝试各种格律和诗体,先后试验了包括十四行、歌谣、无韵四行等体式,并采用抑扬格、抑抑扬格和民歌等节奏方式,运用了格式独特的纤细新颖的韵律,创立了新式对偶句,以重读单音词奏效,并则引进了招人惹目的英国风格,同时自然地将古汉语的词汇与口语中的粗字俗语结合,极大地丰富了汉语新诗语言。所有这些翻译和创作实践,本身就是中国现代诗歌翻译史上的一道有趣的历史景观。
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读后感篇九
涉:过,渡。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坠:落。
于:在,到。
遽:急忙,立刻。
契:用刀雕刻,刻。
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
吾:我的。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坠:落下
其:他,代词。
求:找,寻找。
之:剑,代词。
矣:了。
而:然而,表转折。
若:像。
此:这样。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不能墨守成规、死守教条,要根据事情的发展变化灵活、变通地处理问题。
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读后感篇十
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我翻译出版了十本书。从练手阶段没有资历,只能接到佶屈聱牙、自己都读不下去的悬疑小说,到积累一阵后,开始译一些文学经典和社科专著,再到这几年只译对自己意义重大的作者,沿途的风景谈不上是玫瑰色,却还是妥妥地把我引入了一条羊肠小径,路的尽头是无尽的青苔,如一颗散焦的瞳孔所看见的大片深绿:沁凉,绵密,轻颤着、不带感情地托举着我,令我获得一种一切旷野恐惧症患者都熟悉的安心。
虽说是学外文出身,我不曾把文学翻译当作首要的志业,也从未获得过允许自己这么做的环境和时间。和这个时代的大部分译者一样,翻译是白日的劳作结束后昏灯下的零敲碎打,虽然谈不上争分夺秒,却是一种需要蓄意为之留出时间和能量的夜间工作。译者永远是一种夜行动物——即使不在物理时间维度上,也在心灵时间维度上——词语的排排立柱与管风琴在他身旁升起又降落,摩擦他的敏感系数,铺设或阻扰他一步步深入语言统御的幽暗国度。首先是和原作者对峙,然后是和自己——这对峙漫长、循环往复、永难令人放心,在翻译诗歌时,尤其可以把人逼疯。这儿确是暗影幢幢之地,每当眼睛指出一片开阔的林地,耳朵却又会把你带上荆棘蔓生的歧路。而在查询词源和相关资料时,短短一行文本就能诱人走进音义和语境的蛛网迷宫。需要脑中一个声音在某个时刻喊停并做出决断——“你不需要一张无限的清单”——否则,译者最终会迷失在这座可能性的迷宫深处,万劫不复。而书籍也将永远没有完成那天。
十三世纪神学家、方济各会总长波那文图拉将写书人分为四类:“有四种制作书籍的方法。有时是一个人写别人的字,不添也不改,他只是被称作‘抄写员’(scriptor)。有时一个人写别人的字,把别人的片断汇聚在一起,他就叫作汇编者(compilator)。有时一个人兼写别人的和他自己的字,但还是以别人的字为主,自己增添的字只是为了阐明问题,他就不能被称为作家,而只是评论者(commentator)。又是一个人兼写自己的和别人的字,而用别人的字来作为证据,他就应该被称为作者(auctor)。”
这是一种典型的中世纪作者观,其根基是印刷术通行前寸字寸金的手抄本文化。实际上中世纪写书人还包括第五类人,“用自己的字来逐一表达别人文字的人”,也即翻译者。与今天看法迥异的是,中世纪译者往往被看作最接近现代“作者”的那类人(即波那文图拉笔下的“auctor”,英文“author”的前身),绝大多数中古盛期文学巨擘如但丁、薄伽丘、乔叟、高厄都曾将大量古代晚期或中古早期作品从拉丁文或宫廷官话译入俗语,譬如乔叟从古诺曼法语将《玫瑰传奇》译入中古英语伦敦方言(莎士比亚时代及现代英语的前身)。从语言史上看,正是这批译者兼作家的努力,为俗语(vernacular)作为文学语言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基础,否则英语、意大利语或其他现代语种的文学史将无从谈起。
从自我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些中古作家无不将翻译经典作品视为完善个人诗艺的关键步骤,他们的翻译作品也向来被归入其作品全集,而非作为译著另录。无限尊崇“古书”(oldeboke)、以手抄本为文化源泉的中世纪作家们甚至常常“假托”自己的原创作品为译作,比如乔叟就在《特洛伊罗斯与克丽西达》第二卷序言中自谦(或自我开脱):“我所写情感并非个人杜撰/而只是把拉丁语译成本国的语言……如有的词语不妥,并非我的过错/因为我只是复述了原作者的话。”
作为一名写作者,翻译优秀作品的过程对我自身语言感受性的侵略、扩充与更新,以及我的语感精灵们同这类侵略之间看不见的角力或和解,是我怀着兴奋,乐意看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我愿意自己的语言是一座风格的竞技场,时刻处在声音与意义的动态守恒中,永远保持遇见一个全新的自己的可能性。这本小书收录了我为过去十年的译著所撰的部分序言或译后记,以及二十余首从英语或法语迻译的诗。书名是对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一次小小致敬,不是我的自我认知——我更愿意称自己为一名“译者”,觉得在这两个简单的汉字内,有一种坚实的力度。
我也一直相信,译作出版之日就是译者隐身之日。因此不妨以一首小诗来结束,它写于2010年一班回上海的夜行列车上。
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读后感篇十一
在锦江都城我是一名新晋前台主管,来到锦江已经快五个月了,在这五个月里让我懂得道理要比在其他酒店懂的还多。在汉庭的时候干什么都有前辈看着,不会的前辈干,可是到这里我慢慢感觉到了工作上的压力,以后干什么都要靠自己。我慢慢对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工作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它需要行动和热情,需要努力和勤奋,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踔厉奋发的精神。我们只有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才可以获得所给予的回报。
如今,不少员工把薪资作为他们选择工作的标准,把薪资高低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尺度,于是常常听到他们抱怨,“我们辛辛苦苦地工作,就为这点钱,需要那么卖命吗?”“市场经济要讲究等价交换,拿多少钱,干多少活。”他们总是想,反正老板给的也不多,所以只要能应付老板就万事大吉,没必要那么认真对待。
这便是打工者的“哲学”,这种哲学在现实中无处不在,他们希望干最少的活拿最多的钱。他们的信念是老板给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这样才不吃亏。“给多少工资干多少活”真的就不吃亏了吗?事实并非如此。
在这里,我们需要说明两个道理:
首先,我们工作是为了什么?如果你的回答仅仅是金钱,也不能说你错了,因为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不一样。可是,一个人只是简单的为了钱而工作,岂不是成了金钱的奴隶,生活毫无乐趣可言。工作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只是为钱而工作,为钱而奔波,那么你对工作来说只是工具而已,没有了自我。除了谋生,我们还可以追求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从中获得的成就感,比如同事间的友谊,比如自身的成长。所以工作不仅仅是金钱的获取,更是自我的再次升华。
其次,我们是在为谁工作?如果不尽快弄清这个问题,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今生我们很可能与成功无缘。在当今这个浮躁的年代,我们需要用什么去重新点燃工作激情,实现自我价值?是耳提面命的空洞口号,还是触动心底的反思?马云曾在阿里巴巴上市后的员工大会上说:“阿里巴巴在创业初期,处境非常艰难,有时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受不了苦的走了,嫌赚钱少的走了,剩下的都是一心希望阿里巴巴成功的人。结果,当初留下来的人现在很多都变成了百万甚至千万富翁。”()如果我们都能像阿里巴巴留下来的那些人一样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样一个朴素的人生理念,责任、忠诚、敬业,成功将不再是空话。
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的工作任务都视为新的开始,一扇成功的大门将为你打开。千万不要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一个人工作只为了钱,认为是在为别人工作,那将永远是扶不起的阿斗,可怜又可悲。只有做真正的强者,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最后说说职业化吧,它是一种协作精神,十条建议里条条都告诉我们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与人达成协作,实现共赢,要从自己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在此我想陈述一下我阅读完刘老师文章的对应观点:
1.使自己升华,成为一个理性的人。学会尊重他人从而赢得其他人的尊重。
2.永远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多方位的思考。
3.职场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缩小版社会,不要妄想别人一直去帮助你,能靠的人只有自己。
4.在职场中不同的社交工具,使用的规则也不同,要学会把握细小的分寸。
5.保持冷静果断,让大家看见一个干净利落的你。
6.办事提高效率,事半功倍。以“时间就是金钱”来衡量,尽量减少大家的时间投入。
7.必须要简洁明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自己要做的事情,让大家对你进一步的认可和肯定。
8.换一种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式阐述不同的观点,避免不要的口舌之争。
9.时间观念必须要把握到位,不光是礼貌还有自己在职场的基本底线。
10.“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说到做到,学会遵守承诺。
以上是我的读后感,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事批评指正!
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读后感篇十二
其实在高考以前的很久很久,我就想学语言类专业了,我觉得自己对语言有着莫名喜爱,妈妈也说我有学语言的天赋。那时候也许是高看了自己,以为自己一定能去上想去的大学,学自己喜欢的专业。可是08年6月的高考让我的梦想碎成了一地的狼藉。我甚至无法表达出来当时有多么的难过。原来其实,成绩比想象中要差的很多很多。后来,我被语言类专业拒之门外。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甚至忽略了自己的梦想,就抱着自暴自弃的态度,学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度过了大一的上学期。
寒假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我应该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想干什么。梦想在模糊混沌中苏醒,我本不是个堕落的人,我应该向着梦想的方向去前进,让未来按着我憧憬的方向去发展。为了梦想,我必须开始奋斗。即使现在学的不是英语类的专业,但是我想,只要付出努力,总会有回报,哪怕只是一点点回报,哪怕我要付出多么艰辛的努力。3年,5年,10年……我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时间去努力,年轻真好。我最庆幸的是我现在刚大一,那意味这我还有很多的时间去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
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同声传译者,呵呵,很高的梦想。好像现在语言类专业超级热门,很多很多的人在学英语,除了专业英语以外,还有很多非英语专业的人在学习。颇有一种学好英语可以走遍全天下的感觉。这是否意味着我将成为芸芸众生中最不起眼的一粒尘埃呢?我不要这样,我也不能这样。一旦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去做好它,不管这条路有多难。千军万马度过独木桥的时候又来了,为了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我已经准备好奋斗。
同声传译是指口译员利用专门的同声传译设备,坐在隔音的同传室,俗称“箱子”
里,一面通过耳机收听源语发言人连续不断的讲话,一面几乎同步地对着话筒把讲话人所表达的全部信息内容准确、完整地翻译成目的语,其译语输出通过话筒输送。需要传译服务的与会者,可以通过接收装置,调到自己所需的语言频道,从耳机中收听相应的译语输出。同声传译是翻译工作中难度最大的一种,主要是因为比交替翻译更加省时,目前正成为国际性大会中流行的翻译方式。当前,世界上95%的国际会议采用的都是同声传译的方式。同声传译是各种翻译活动中难度最高的一种翻译,常常被称为外语专业的最高境界。
(同声传译是难度很高的工作,这份工作的薪水也是相当可观的。当然,我并不是一个拜金主义者,也不是贪图高薪才头脑一热想学同传,同传是我的梦想,仅此而已)
同声传译人才属于全球稀缺人才,也是最难培养的人才之一。全球专业的同声传译人员总共也就2000多人,中国同声传译人才更是紧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专业的`同声传译人才30人左右,至于国际上流行的在经贸、科技、政法等各个领域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同声传译人才仍是一片空白。
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现在不管是哪里的国际会议,都离不开中文,都少不了来自中国的同声翻译。全球几乎天天都有国际会议,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也越来越多,可以说同声翻译在国内和国际的市场都是巨大的。据说,欧盟和澳大利亚甚至还请中国老师为他们培训同声翻译,同声传译的市场前景越来越被看好了。
同声传译需求量成倍地增加,但是合格的同声传译的数量却增长非常缓慢。据介绍,目前专业的同声传译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都不多,其他城市举办国际性的会议更是缺乏同传人才,需要从北京和上海去聘请。
(纵然学英语的人很多很多,不过真正有能力从事同传工作的人真的不多,为了心中的梦想,我必须成为精英才行,仅仅会说话的人,是当不了同传的)
由于对于同传的技能水平要求很高,对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有难度,而对于我这个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可谓是难上加难。不过为了梦想,我必须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我不怕难,我有时间和激情,还有坚持不懈的信念。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走到梦想的彼岸,那一定是个美丽的地方,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一路上,就算遇到再多的荆棘再多的苦难,都是值得。
其次,参加一些专业的翻译培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之路。可见名师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自己英语水平还可以的基础上就应该参加一些专门的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才可能最快掌握要领,更快的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去发展。
最后,当然就是坚持不解的努力了。未来的路,漫长,曲折。平时必须要利用所有的时间,不管是细小的时间还是一大段时间。英语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也不能期待一朝一夕能取得什么辉煌的成绩。有一天,我会讲出流利的动听的英语,有一天,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同声传译者。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我想,任何时候,当你想去做一件事情,那就去做,不要让自己后悔。追求梦想,努力去奋斗,伸出手,就能抓住精彩的蝴蝶。don’tsayimpossibletoyourself。其实也许,我们能做的,真的很多。相信,我可以做的到。
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读后感篇十三
《国富论》共分五卷。它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加劳动生产力的手《国富论》共分五卷。它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加劳动生产力的手——分工。因分工而引起交换,由交换而产生交换媒介——货币。再由货币解分工。因分工而引起交换,由交换而产生交换媒介——段——分工。因分工而引起交换,由交换而产生交换媒介——货币。再由货币解析商品价格及商品价值,以及价格的构成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进而联系析商品价格及商品价值,以及价格的构成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
进而联系整个政治经济体系,阐述其内在联系。整个政治经济体系,阐述其内在联系。《国富论》作为现代经济学开山之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理论,也正因《国富论》作为现代经济学开山之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理论,也正正因如此,它有许多发人深思之处。
使读者决定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这是亚当·斯密在第一章的开头语。为了使读者亚当更加明白分工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亚当斯密进而举了扣亚当·更加明白分工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亚当·斯密进而举了扣针制造业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由此,咱们也知道正因有了分工,同数量的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点:第一点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点:第一点,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工作量。其分工而日渐进步。劳动者熟练程度的增进,势必增加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第二点,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要损失不少时刻。有了分工,就能够免除这种损失。
他人交换家禽或兽肉。结果,他发觉,造弓弩的人,他往往以自我制成的弓弩与他人交换家禽或兽肉。结果,他发觉,与其亲自到野外捕猎,倒不如与猎人交换。正因交换所得却比较多。为他自身的利益打算,他只好以制造弓弩为业。于是,他便成为一种武器制造者。另有一个人,因长于建造小茅房或移动房屋的框架和屋顶,往往被人请去造屋,得家禽兽肉为酬。于是,他发觉,完全献身于这一工作对自我有利,因而就成为一个房屋建筑者。同样,第三个人成为铁匠或铜匠,第四个人成为硝皮者或制革者。这样一来,人人都必须能够把自我消费不了的自我的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拿来换得自我所需要的别人的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得自我所需要的别人的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这就鼓励大家各自委身于一种特定业务,使他们在各自的业务上磨练和发挥各自的天赋资质或才能。”
在那里笔者注意到,亚当·斯密谈到的这种生产力分工中,分工得以进行的在那里笔者注意到,亚当·斯密谈到的这种生产力分工中,分工得以进行的亚当一个必要条件是人们感到他从事这一份行业更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发展。简单的讲,即他从业于此行业,必须有劳动剩余部分同大家交换。从那里,笔者联想到当今社会青年择业的现实问题。据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折射出的择业观,咱们亚当·当今社会青年择业的现实问题。据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折射出的择业观,咱们也许能得到一种正确的引导。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其中,职业的多种多样更是充分地佐证了这一点。职业的多样性正体现了分工的精细程度。的多样性正体现了分工的精细程度。人们对职业的选取正是其对社会生产力分工的用心参与。与分工之初人们选取的目的一样,此刻,人们择业也是为了得到尽可能多的满足生存的资料。
物理学较现今而言倒退对于世人又是怎样一个名词。这一切让人不可想象,或许物理学较现今而言倒退百余年,又或许没有根本性的差距,或者比现今更加进步。但是,有一点咱们可今更加进步。但是,有一点咱们百余年,又或许没有根本性的差距,或者比现今更加进步。
但是,有一点咱们能够确定的是,如果爱因斯坦没有选取他所擅长的物理领域,那么以确定的是,如果爱因斯坦没有选取他所擅长的物理领域,那么在现今物理学中的是,如果爱因斯坦没有选取他所擅长的物理领域,那就不存在这样一个近乎疯狂的名词“爱因斯坦”这样一个近乎疯狂的名词就不存在这样一个近乎疯狂的名词“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成就和他对世界的贡献,这些种.种无论对于爱因斯坦又无论是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读后感篇十四
读了《非文学翻译》,我主要想对第四章“以电子工具提高翻译质量和速度”抒发一下我的读后感受。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电子工具检索方便,内容无限,更新及时,便于摘录。在做翻译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专业的术语和知识,利用网络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和速度。互联网上与翻译有关的资源数不胜数,可以为翻译工作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谷歌是家喻户晓的网络搜索工具,使用方法简单,搜索结果相关性高,不仅可以用于一般信息的搜索,还可以用于协助翻译。它可以用来查询译者需要的背景知识、专业术语、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的译法,查找国内外重要法律文书的译文或原文、检验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等。
维基百科是一个开放的网上百科全书,有包括中文和英文在内各种语言的版本。维基百科包含各行各业的内容,是做非文学翻译时查找背景资料和双语文本的得利工具。我平时也比较习惯于用这个搜集一些背景资料,比如在学习新的文章时经常需要了解一些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用维基百科就比较方便。
还有一些桌面电子词典,不上网也可以用。如巴比伦词典和灵格斯翻译家。
巴比伦是一款非常流行的以色列电子词典软件。软件以英英词典见长,也有一些汉英、英汉词典和汉语词典,以及一些百科全书。它可以一次查询多个词典释义,可以查同义词、词语搭配、词源和生僻词。能够进行汉字全文检索和拼音检索。我在做翻译时,经常用这个查阅一些词语搭配,发现自己好多翻译都是想当然的chinglish,英语中并没有这样的搭配,巴比伦真的`纠正了我很多错误。
灵格斯翻译家是一款建明易用的词典与文本翻译软件,可以进行电子词典查询和网络释义查询等。可查询语言包括英、法、德、意、俄、中、日、韩、西班牙、阿拉伯语等。上边也可以安装传统词典,有双语例句。再谈一下灵格斯电子词典,盖茨电视专门为英语学习者编写的词典,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英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网络资源和电子词典有很多用途,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对于我们提高翻译速度和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不断更新网络知识和技能,让它更好地服务与我们的翻译工作中!
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读后感篇十五
简・奥斯汀用反讽刺的技巧写了她的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但是她的写作方法非常巧妙。小故事中的每一个情节,角色个性描述的都十分真正细致,令人衷心地感慨简奥斯汀对人的本性的洞悉。剧情紧紧围绕着俩位女主人翁的找对象主题活动进行,揭秘那时候美国资产阶级社会发展,以配婚做为女人寻找经济发展确保、提升经济发展影响力的一种风俗习惯,重门第而不管不顾子女感情和为人处事支配权的丑恶时尚潮流。好似小说名字呈现的那般,全部小故事集中化主要表现了理智与情感的分歧矛盾。
玛丽安是理智不够而感情多;罗伯特达什菲尔德夫妻是理智多而感情不够;而威洛比为感情上十分虚情假意,表层上好像很有情感,事实上却冷漠无情,自私自利至极。简奥斯汀在小故事里对保重感情的角色多方面称赞,虽然对什么人到理智上的缺乏也时常多方面讥讽;殊不知对缺乏感情仅有理智或者在感情上自私的人,却主要表现出极其瞧不起的心态。简・奥斯汀最称赞的是埃莉诺。因为她感情用事,很理性。这儿也论述了简奥斯汀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即不可以]有感情,也不可以过度理智。小故事的女一号均追求完美与男性观念感情的公平有效的沟通,规定地位上的平等权利,坚持不懈挑选爱人的随意。这在那时候的美国,应该是一种判逆的个人行为。
理智与情感如同一把双刃刀,坚持不懈理智,将会会伤了情感,照料情感,将会又丧失理智。能很理智地解决情感,能在情感的一定范畴内维持理智,自然最好是,它是应用这把双刃刀的最好是方法。可是,现实生活中,通常会遭遇着选择时,你是理智超过情感呢?是情感超过理智?或者像威洛比老先生哪种,表层上很有情感心里却很以自我为中心。因此,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控制自己的理智和情感,而不是被它所奴役。
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读后感篇十六
导语:这是一部不走寻常路的言情小说。它告诉广大读者也是有不矫情的女主的。作者缪娟,描写了穷苦人家出生、漂亮、倔强、自强的外语学院学生乔菲,和外交部长的儿子程家阳间的爱情纠葛。
故事情节极好,缪娟对人物,特别是男女主的塑造是相当现实、相当成功的。
她笔下的程家阳与乔菲,都是不完美的,程家阳是个矛盾甚至有一点自私的男人,在专业面前他是无敌的,但在爱情面前,有时脆弱得象个孩子,他是一个介于正直与邪恶之间却依旧魅力难档的男人。乔菲,是个勇敢又坚强的女孩,但面对程家阳,心里实则又有?极度的敏感与深深的自卑。他们的爱情,在流言蜚语面前、在两人家庭悬殊的现实面前是无法预见未来的。
分离也是必然的,但分离又能忘了谁?他们都不完美,他们都有缺点,不要苛刻程家阳在分手后是否守身如玉的问题,他从来就是以放纵来代替遗忘的类型。不要怀疑程家阳对乔菲爱的深度,他已为她奉献了自己所有的感情与激情。对这个情感上的孩子而言,他失去乔菲就是失去安全感、失去情感荒漠中唯一那片绿洲,不亚于失去整个世界。他在绝望中再次返回行尸走肉的生活,还是无法克制住心中无止境的思念。相爱的他们想要冲破障碍的在一起,需要付出的代价,必然是很多很多。所幸缪娟给了我们现实残酷的过程,却给了我们童话般的结局。
好吧,说实话,我垂涎这本书很久很久了,不仅是听说它很好看,还有一个原因是那时候我想当翻译来着,但因为高中课业繁忙,没有多少时间去看。最近想起来了,就去把它下了,看了。
这本书大致情节,就是一个高干子弟,一个贫困大学生,两人对上了眼,就发生了一系列狗血的风花雪月。用度娘的话来说就是:文章涉及了翻译官的职业描写,会让你在看后爱上这个貌似遥不可及的职业,也爱上浪漫的法语营造的氛围。 文中不乏激情场景的描写,力透纸背,看后令人感叹“爱一个人原来可以如此纯粹”。这是一部简单清新的青春小说,描写了穷苦人家出生、漂亮、倔强、自强的外语学员学生乔菲,和外交部长的儿子程家阳间的爱情纠葛。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情节,可能是这本书写的比较早,使得之后很多小说也就随着她的路子下去了。如果要说这部鼻祖之作的优势,那就是情节与文笔。
情节不拖沓,不为了写言情而言情,跟《曾》差不多。乔菲因为家里的原因,很现实,觉得自己与程家阳之间是不可能有结果的,虽然很爱他,但在现实面前,就只能选择妥协,在两人不堪之前,先选择了放手,希望能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留给程。呵呵,很聪明,但也很傻。她害怕受伤害,但又默默接受程给她安排好的一些道路。我觉得很奇怪,既然选择了离开,又为什么要接受他的馈赠,这样两个人之间又如何能理得清,剪得断。程家阳或许是之前没有遇到过类似乔这样的女生,并且正是失恋之际,所以就被她吸引,然后渐渐陷了进去,难以自拔。他十分明白两个人之间是不可能有结果的,他看过了父母是如何处理他那叛逆的哥哥与女友之间的关系。但他还是一如既往,甚至在两人分手之后还是为乔安排好一切,送她去巴黎三大翻译学校之一,为她安排在高翻部的工作,还为她提供同传的机会。这一切的一切,我想他父母都是知情的,可为什么他们不阻止他呢,任由其发展,到了最后两个人在一起,it’s a big puzzle.两人分手之后,程又找了一个女朋友(门户可以对得上),他明白爱一个人是一回事,与一个人结婚又是另外一回事。在他们两的结婚典礼上,他知道了她女友陷害了乔,使得她身败名裂,只能选择离开他,去巴黎留学。他向她托盘而出,他女友就离开了。可为什么在那时候离开呢?革命就要成功了。虽然情节在有些方面有点突兀,但总得来说还是可以的,能让你看了之后爱上翻译官这个职业,也能明白这个职业的艰辛。
这部书的文笔还是相当不错的`,娴熟,流畅。看了没有矫情的感觉。淡淡的甜很真,淡淡的愁很美,能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流露。
忘记有多长时间不读小说,尤其是偏言情类的小说。至今关于小说的记忆,记得很清楚的是大学时候最漂亮的室友wangyi同学的书柜上陈列的几本小说中,杜拉斯的《情人》当时很吸引我,那个时候就读了,读后记忆很深,到现在依然记得讲的故事内容。这十多天在家,除了跟着妈妈和嫂子围在几个孩子身边转,剩下的时间就属于我自己的,除了手头的几本书,每天上会网看看资料来打发。网上搜搜小说,乱而杂,便由着自己内心来搜,想搜点和自己生活很接近的小说来看看,原来偶然中也能发现惊喜,发现一部小说——《翻译官》,一看简介就直接进入正文了,起初也没看全文有多长。在开头部分,就隐隐感觉到,相对时下流行的烂俗的文字,这部小说文字优美清丽。好的文字,总是有着一种魔力,让人即便在穿插于几件事中,也乐意抽出时间碎片来咀嚼。
故事叙述方式很独特,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一类写作方式,交换着以男女主角的角色来讲述。乔菲,一开始女主角的名字便很扎眼,她的平白直抒简单清晰。程家阳这个名字叫起来也很爽朗。穿插在故事中的配角,有乔菲的好友波波等人,有家阳的哥哥家明和他很有个性也非常要好的朋友旭东,还有很有心计也非常干练而漂亮的文小华。随着故事情节深入,手机屏幕和电脑鼠标滑动几天,68个章节的小说也被我读完了。最后一章节读完才去查作者缪娟的简介,原来她就是个大翻译家。看完她的资料我记起了钱钟书的《围城》等,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每个作者笔下源于他或她本身所经历而沉淀出的文字,镌刻出来的韵味更深扣人心。
如果是两三年前读到这部小说,也许会时时泪眼婆娑。但这几天,我没有要落泪的冲动,反而心里很平静。是不是这部书正适合我现在这样的年纪读?这个在大部分的青春已经流逝,但还能抓住一些尾巴的年纪?每个坚强的女孩,都有乔菲的影子。我被她感动的是,她之前成长过程所经历的困苦,要远远超过很多人,而她始终保持一颗大度坚韧积极率真的性格,对学习、生活和感情都如此。我佩服她,她几乎很少掉眼泪,每当郁闷的时候,都要对着镜子,对自己说三遍:笑、笑、笑,然后真的能笑出来。正是因为有如此性格,她才能从一个聋哑双亲家庭走进外交部,成为她所希望的她。家阳是个人能力很强而思想活在各种束缚中的人,遇到一个与他完全不一样成长环境的如此率真执着坚强努力的姑娘,是她拯救了他的弱点,也是他给她的坚强执着努力给予了帮助和机遇。也主要是她的倔强坚强和坚韧,帮助她冲破各种干扰和阻力,这些干扰和阻力来自刘公子,来自表面文雅优美而内心工于心计的文小华,来自她身边各种冷眼奚落嫉妒恨,来自她孤身一人在“倾城”、在法国低落时候的脆弱。面对这些,这个姑娘的倔强坚强和坚韧都用自己内心的勇敢和执着去冲破。相对她,家阳在这方面要逊色很多。然而,作者还是给了一个好的结局,最终的家阳终于醒悟了,也用跟着老子打架然后又护卫老子上战场的行动去捍卫他想要的归属,我想他的这一举动也是被这个姑娘几年的影响而做出的改变。
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读后感篇十七
曾经听说过这么一句话:“找份你热爱的工作,你的人生有一半是幸福的。”“热爱”是一个十分可爱的词,它指的是爱的程度很深。深到何种程度呢?深到全身心地投入去奋斗、去付出、去享受和拥有。即使在遇到阻力和挫折的时候,仍然迸发出十足的热情。
我曾经满怀激情地投入房地产行业,从普通的话务员做起到业务员、案场置业顾问,但是到此就没有后话了。究其原因,除了楼市惨淡之外,我发现我在一年多工作当中,并没有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及我想要掌握的工作技能,而老总关注的也仅仅是销售业绩,很少有相关的职业培训。因此我对工作的热情渐渐殆尽,甚至出现了迷茫和厌倦的情绪。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做事情总是三分钟热度,甚至过了那个“新鲜期”就开始变得被动消沉,缺乏自我管理。现在我在余世维老师的这本《赢在职业化》中找到了答案。
余世维老师被尊称为“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是美国诺瓦大学公共决策博士、美国哈弗大学企业管理博士、英国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博士后等世界多所著名大学客座教授并且有着卓越的管理经验。他在《赢在职业化》的前言中说道:“对每一个职场人士来说,无论你是董事长、总经理还是一名普通员工,都必须重视一个问题,即职业化。”
我回顾在商会网近4个月的工作状态,发现了很多导致我焦虑、自责的问题,例如:为什么上班总是迟到?为什么工作日志老是迟发?为什么总是临时安排一天的工作?为什么总是需要领导的督促?为什么总是被批评?为什么商会秘书长对我并不太热心?……余老师告诉我,究其原因,是我的职业化程度远远不够。
余老师从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和职业化的工作道德四大板块,结合多年管理经验,旁征博引,围绕如何做到职业化给了我许多指导性的意见,我基于这四个方面,在重新审视岗位、定义自我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工作的改进方法和出路。
我认为采编外联岗位在商会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一个职位,也体现了我们商会网和其他网络媒体、平面杂志社的差异性――这也是我十分佩服何总的一个原因,这个看似并非要职,却承担起公司公关策略,直接实现和商协会的对接与合作。官方地说就像是商会与公司之间的.桥梁,通俗地讲就是负责情报反馈和战情深入的“线人”。对于这一职位不仅要具备采编能力(学习能力)还有需要具备极强的外联能力(公关谈判能力)。我时常关注公司人员应聘情况,对于采编外联这一岗位真可谓是百里挑一,并非是人事不力或是张总挑剔,而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而我也是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理解、批评与改进的过程中渐入正轨,因此在偶尔听同事抱怨的过程中,我反倒是暗自庆幸当初能被张总选中。
现阶段,适逢商会大会启动期,采编外联职业化迫在眉睫。这也是我需要从菜鸟迅速提升到另一个阶段,实现从自我认知到自我转变到优秀的自我管理的过程。我决定根据余老师的四部曲进行转变。
首先,在职业化的工作技能上,要做到认真做事和弥补技能上的不足。
“弥补技能上的不足”指的是根据岗位任命书的内容和专业度进行的优化。需要做到:量化工作,做好计划和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效率,尽快形成好的工作习惯。坚持看书,丰富自己的知识。余老师在书中说道:“一个人天天上网没有用,重要的是抓了多少有用的信息。电脑不会代替我们去思考,反而会让我们沉迷电脑里边,不知道寻找答案。”十分在理。
其次,在职业化的工作形象上,我需要进一步改进。
杨澜说:“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谈吐与修养是最能征服别人的。喜欢看书的女孩,她一定是沉静且有着很好的心态,一定是出口成章且优雅知性的女人。”
衣柜里无需再添加花哨时尚的服饰,而是提升品位,选择适合自己的精品,穿出气质与品位来。
当然,我也需要坚持练习剑道,这对自己的胆识与风度、气质与内心是很好的修炼。
再者,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尤为重要。余老师说:“所谓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就是用心把事情做好。”这就和演员拍戏一样不要永远局限在角色本身,而是要通过自我的理解和感应去塑造角色,就拿《亮剑》来说,说到李云龙,人们想起的就是李幼斌那张脸而不会想到黄志忠,为什么?因为作为演员,前者无论从演技还是经验、角色塑造上都更深入人心。我想工作也是这样,只有用心去工作,然后不断累积经验、不断学习才能把事情做好,才更能创造自己的可能性。
这其中,余老师谈到了学会理解和发现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学会帮助别人。“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体现了好性情与大智慧。
最后,职业化的工作道德是我要倾其一生去寻求的方向。“所谓职业化的工作道德就是对一个品牌的坚持,对一个品牌信誉的坚持”余老师如是说。在书中我也并没有找到最终答案,我只能浅薄地谈一点自己的观点,即:在其位,谋其正,忠于职守。现阶段,作为员工而言,我需要做的是认同公司的文化及发展战略,不遗余力地去工作,将个人品性和公司理念相结合,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始终如一。不要总是抱怨公司的管理制度如何,薪资待遇如何,而是通过自己的“忠于职守”,真切实际地为公司创造利益,体现自身价值的前提下,对公司存在的问题要敢于直言,寻求合理性。但是我们往往容易曲解、甚至根据自己粗浅的见解去歪曲一些事实。
正如李嘉诚所言:“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如果要成为领袖,就要比同业多走一步。”
这本书即是告诉我作为一个员工需要去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到更好,在这样一个探求、学习、犯错、改进过程中去赢得自己想要的结果――那么,未来有一半的生活才可能是幸福的、成功的、收获良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