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全球气候的读后感范文(20篇)
读后感是一种对于读书内容进行概括和评论的书面表达方式。1.那么,如何撰写一篇有深度和高质量的读后感呢?小编整理了一些读后感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帮助。
全球气候的读后感篇一
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三种尺度和特征。
让学生阅读课本资料来了解科学家推测古代气候状况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历史知识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古代文明和经济活动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生阅读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中国古代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图表分析,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开阔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现在和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跟气候有密切关系。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确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三种尺度及其特点。
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利用资料分析、总结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课时
多媒体教学
(1)分组,把相互邻近的4位同学为一个小组,全班共13组左右。
(2)分发卡片,每小组4张卡片(卡片已编号,卡上的问题用纸条封住)。
上课:探索部分:全球气候变化
[师]介绍旅游景点——楼兰故城,播放楼兰故城的位置图。
然后要求各组同学揭开第一张卡片,问题:“用自己所搜集的资料来描述古代楼兰和现在楼兰的情况,可加以设想?(课前已布置学生去收集相关资料)
[生]各小组相互讨论、想象,把结果写在卡片上,并派代表描述。
[师]根据各代表的描述(5个左右),归纳楼兰故城由昌盛到消亡,继续问:“这是为什么”。
[生]很轻松的回答:这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
得出消亡的原因:气候变化孔雀河干涸罗布泊湖水萎缩楼兰消失
[师]要求学生揭开第二张卡片,在屏幕上播出卡片上的问题:“全球气候是怎样变化的呢?”
[生]根据课文分组思考、讨论,把要点记录在卡片上。
[师]播放表格提示
[师]问题1、通过上面“地质时期气候的变化曲线图”来说明地质时期气候的变化特点?
2、据考证,美洲北部的印第安人属黄种人,想一想:亚洲的黄种人是怎样进入北美洲的?
[生]思考、作答。
[师]通过世界地图解释。
[生]举一反三,完成上面表格。
自读部分:科学家推测古代气候状况的方法
[师]要求学生揭开第三张卡片,在屏幕上播出卡片上的问题:“古代气候距今时间很长,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当时的气候状况呢?”
[生]兴趣很浓的阅读课文资料,把相关方法写在卡片上。
[师]叫一位同学朗读这篇资料。(加深学生对这四种方法的记忆)
活动部分: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师]打开第四张卡片,播放问题: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哪些?
[生]思考、分析,在卡片上写出主要影响。
[师]播出“中国古代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图,提问:“挪威雪线变化与中国年平均气温曲线变化有何不同?”
[生]思考、得出自己的见解。
[师]用下图解释什么是雪线,然后根据学生的见解归纳:这两条曲线的高低变化在时间上和程度上虽然存在差异,但彼此的变化趋势却非常近似——雪线升高,气候变暖,雪线下降,气候变冷。
[活动]各组同学用自己收集的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的资料进行按时间顺序接龙,看哪一组接得最长。
[生]动手做
[师]根据学生资料,通过分析“古代气候变化对中国人类活动的影响”图得出气候变化对人类古文明和经济的影响。
[师]继续介绍印度哈拉帕文化。
南亚次大陆的青铜时代文明。从公元前2350年或更早,到前1750年。因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而得名。由于主要城市遗址哈拉帕又称哈拉帕文化。
起源和衰落有人认为该文化起源于西亚;有人认为主要从前哈拉帕文化发展而来,在发展中受到西亚的影响。后一种说法较为流行。其创造者,一般认为是达罗毗荼人。
印度河文明中心地区约从公元前1800年开始衰落。衰落的原因,较通行的说法是外族的大规模入侵。另一个较有力的说法,是由公元前1700年左右发生的地震和由地震引起的水灾所造成。
[案例研究]中国野象分布的变迁
[生]很有兴趣地研究并回答:迁移方向是自北向南,说明了我国气候从暖湿到冷干的变化。
[师]从中国野象分布的变迁得出: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
[总结]1、全球气候变化的三种尺度、气候特点?
2、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课测评1、简述研究古代气候的几种方法。
2、简述自人类诞生以来的气候变化。
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全球变暖对我国农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全球气候的读后感篇二
(女)
1、看着清澈的河水,听着风中,瑟瑟的落叶,我们听见鸟鸣,听见蛙声,我们抚摸青草,感受着河岸旁泥土的芳香,周围一片祥和与宁静,可是突然之间,似乎这些美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注意要读得缓慢、轻松)
(男)
2、美丽的地球拥有撩人的自然美景。然而,如今的地球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女)
3、有人说------我们不会对地球造成什么不可弥补的破坏 然而,事实上。。她已经伤痕累累(突出伤痕累累)
(男)
4、这是赤道雪山乞力马扎罗山的前后对比照,若干年后,乞力马扎罗山上,将不再有冰雪。(女)
(男)
6、我们都知道二氧化碳与温度是有联系的:二氧化碳越多气温越高,因为它会将更多的太阳热量困在地表上,我们来看一组数据:65万年以来二氧化碳从未超过300,可是现在它的值远远超过我们所能统计到的历史水平,不过请各位注意!50年以内,真的!50年以内!曲线还会继续爬升,会超出这个表格。(语气转折)恐怕有人会说:“这又如何?看起来不错嘛。”我再重申一遍,这已经不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是道德行为。我们许多习以为常的事情将会逐渐消失!
(女)
7、地球有两大警钟,一个是北极,说它是警钟,因为北极是世界上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大的区域之一。1970年开始冰层的宽度和厚度出现急剧下降40年内减少了40%,目前的两项主要研究表明,未来50到70年内,这里夏季将不再结冰!
(男)
8、“以格陵兰目前的状况,我们不得不重绘世界地图”
(注意由于ppt数量多,停顿4秒)
(女)
9、人们首次发现了淹死的北极熊,它们漂游超过60英里以寻找冰面,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景象。
(男)
10、2009年12月,一只雄性北极熊叼着一只小北极熊的头部。气候变化已致使一些北极熊同类相残:全球逐渐变暖的气候使北极熊在北极冰区的狩猎场融化,致使北极熊的数量日益减少(女)
11、地球的另一警钟是南极——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冰层(男)
12、冰层融化,整个冰架就像一块瑞士奶酪或是白蚁洞一样
(女)
13、我们来看这几幅图片,如果格陵兰融化瓦解,或者格陵兰和南极洲西部各融化一半„„将会出现哪些现象。
(男)
14、美丽的福罗里达州面积将会减少一半;电子工业的传奇硅谷所在地,旧金山淹没前与淹没后的对比;鲜花王国荷兰将不复存在,还有还有!(强调,重读!)我们的首都北京危在旦夕,我们来看看中国最繁华的地方上海,她将面目全非。
(女)
15、可是世界它们惨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图瓦卢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男)
(女)
17、一些令人不堪的传染病也会传播的越来越快!(男)
18、一些疾病将死灰复燃!
(女)
19、乘船将会成为我们唯一的交通方式!
(男)20、看到这些我害怕了!心痛了!叹息了!难道我们真能像青蛙一样慢慢烫死才肯罢休吗?(女)
到时候,声音大些,胆大语气读出来,放开!加油加油!
全球气候的读后感篇三
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对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的意义尤为重大。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低碳生态社区,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挑战的主要策略。如何降低碳排放量,至关重要。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提出的新要求,阐述了低碳绿色建筑与生态建筑的发展动向。
气候变化;节能减排;低碳绿色;发展动向
据统计,全世界40%的能源消耗来源于建筑物的能耗。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8%。城市里的碳排放,60%来源于建筑物维持功能上。目前,我国建筑相关能耗占全社会比重较大,每建造一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t碳。我国既有建筑拆除率占新建筑面积的35%左右,欧洲建筑的平均使用周期近百年,我国建筑平均使用周期较短,由于建筑平均使用周期短,增加了建筑物拆除、建造的碳排放量。在新建筑中,高能耗建材、高能耗建筑较为普遍,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展,将导致建筑能耗的持续上升。
20xx年,我国在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峰会上确定的目标是:到20xx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xx年下降40%~45%。当低碳减排正式成为国家责任时,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重要支柱的建筑产业,必须正视产业的现状。最近,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5个省和8个市开展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通知》要求试点省和试点城市研究制订“十二五”低碳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这足以说明我国已经将“低碳”提到到了重要的议程。
当务之急,要健全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设标准。完善低碳特征标准体系,制订低碳特征标准体系发展规划。加强基础性标准研究工作。建立低碳建筑标准研究机构,开展基础性标准研制工作。编制《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标准体系》和低碳建筑的基础标准、设计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程标准、运行标准、管理标准、检测标准、能耗标准、新能源利用标准等。
与发达国家工程建设标准接轨,建立低碳建筑技术、产品认证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保证建筑使用周期的合理性。在国外,建筑施工领域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有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实行“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它是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荷兰将建筑废物循环再利用的重要副产品是筛砂,目前已有70%的建筑废物可以被循环再利用,他们制订了一系列法规,建立限制废物的不合理处理,强制再循环运行的质量控制制度。节能省地型住宅、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宜居城市、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等发展理念,无不贯穿着“低碳”的思想。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化制度建设,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设标准,降低碳排放量势在必行。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碳排放主体是排放在大气中的碳源、二氧化碳,对碳进行吸收有两个方面:一是林木碳汇,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量;二是贝藻碳汇,还有土壤固碳、海洋固碳,碳截存等方法。
生态位原理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根据生态位原理,所有的生态元均具有相应的生态位,在空间、时间和循环链维度上找准适宜生态位,有空位要抢占,有偏位要挤占。第二,要避免生态位重叠,一旦出现重叠必会引起竞争,因此,必须依照生态位分离原理来解决。生态位分离会导致共生,共生才能促进系统的稳定发展。第三,要合理利用现实生态位,挖掘潜在生态位。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相比,在内涵和目标上基本一致,只是侧重点不同。绿色建筑侧重强调减少污染排放,低碳建筑侧重减少碳排放,它更切合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题。因此,我们也可以把用低碳技术策略打造的绿色建筑称为低碳型绿色建筑。
建筑生态化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良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第二,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坚持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和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碳排放,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减少光污染、声污染和空气污染。建筑生态化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而是建筑的整个使用周期。
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较高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新能源村”建设,到国外运用生态技术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生态建筑的发展从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建(构)筑物。
虽然生态建筑才刚刚起步,但它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我国也在尝试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这标志着延续2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模式向“以环境为中心”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过渡,从而使发展生态建筑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共同的社会生活理想是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道德基础。这就是将即时利益和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地与他人分享地球的有限资源。
目前,生态建筑在各地方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西欧和北欧是发展较好的地区,近年来,在日本和新加坡均有现代意义的生态建筑建成。各国建筑师都在潜心研究生态建筑的技术和设计方法。从建筑设计上看,首先是将建筑融入自然,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通过高技术实现能量循环利用。其次是将自然引入建筑,运用高科技知识,促进生态化,人工环境自然化。在现代都市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运用生态技术,将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
总之,生态建筑代表了21世纪的发展方向,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发展低碳绿色生态建筑,有助于推动全球生存品质的改善。对于发展中国家,加大低碳绿色生态建筑的研究,推进建筑的生态化,无论从环境的角度、能源的角度或是可持续的角度都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球气候的读后感篇四
全球气候会变暖的原因迄今在科学上还存在不确定性。但科学家们做出了较为合乎情理的回答,认为一方面是由于天体运动本身造成的,另一方面主要是人类自身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的。
如果在生活中你稍微留意一点就能发现,气候是越来越暖。夏天北方甚至于比南方热,冬天也似乎不那么冷了。科学家的观测和研究也证明了地球气候变暖的事实:近177多年来全球平均温度提高了摄氏12311245,并且增温的趋势还在加剧。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迄今在科学上还存在不确定性。但科学家们还是给我们做出了较为合乎情理的回答。
一方面是由于天体运动本身造成的,如太阳黑子爆炸、日珥、耀斑、黄道倾斜的.周期性变化、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等原因。
另一方面主要是人类自身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制造出太多的二氧化碳,又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造成的森林减少,加剧了草原沙漠化,致使空气中二氧化碳被吸收的速率大大减缓,这样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二氧化碳对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具有高度的穿透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由此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的读后感篇五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全球气候变化。
本着新课改的理念,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等几个角度展开说明。
过渡句: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我先来说一说对教材的理解。
全球气候变化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本节课主要讲授了气候变化的.概念,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对人类产生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应对。学生学习完本届课后,能够对全球气候的变化有了科学的认识理解,同时形成人地协调可续发展的地理思想。
过渡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本次我所面对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高一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解,思维逻辑有了快速的发展。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对大气气候有了系统的认识。但是对于气候变化的概念、气候变化的趋势、影响、对策理解角度不够准确。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材料信息提取的能力,和交流探究的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学习思路的培养。
过渡句:根据课改理念,教材学情的认识理解,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说出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能够准确描述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
2.通过阅读相关地图、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信息提取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气候的变化概念及分类
全球及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及特征
【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讲授法、地图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运用媒体导入播放电影《后天》中冰山崩塌的画面并提问学生这个现象反映了当今气候中的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顺势导入今天新课。
【设计意图】多媒体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生动直观便于学生认识理解今天所学内容。
1.气候变化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则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的方式,培养了学生信息提取的能力,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全球气候变化趋势
学生阅读地图后回答最后一次冰期出现在大约10000年前。我会追问学生最后一次冰期后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是什么?由于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不够到位,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紧接着我会提问学生近百年来,两次气温明显的上升时期是什么时候?气温升高了大约多少度?学生读图后回答道两次气温的升高大致在1860和1960年前后,气温大致升高了0.6度。
接下来我会请学生阅读我国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的相关材料并请学生思考我国的气候变化有什么特点,不同地区的变化情况如何。
学生阅读后思考得出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了0.4~0.5℃,略低于全球平均的0.6℃。变暖最明显的是西北、东北、华北,其中西北变暖强度高于平均值。长江地区变化不明显,季节性上看冬季变暖最明显,出现暖冬现象。在此基础上我会继续追问区域的变化跟全球的气候相比有什么特点?学生联系前后知识,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更为复杂,至此我的重点得以突破。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地图材料分析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信息提取加工的能力。也响应了新课改中掌握必备的地理技能这一要求。
3.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在学生小组讨论期间,我会进行小组巡视,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请学生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总结出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不能解释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问题。二者的变化差别很大。近现代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于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该因素是通过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毁林等方式促使气候变暖的。至此我的难点得以解决。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课前的资料收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锻炼了学生信息收集的能力。
在此环节我会请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导入中冰山崩塌的原因。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同时也检验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作业:课后收集收集气候变暖可能产生哪些影响,人们又是如何解决的相关资料下节课交流。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总结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建立知识前后联系。开放的作业布置也相应新课改要求中作业具有开放性的原则。
本着清晰明了的原则,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全球气候的读后感篇六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参加峰会.绝大部分国家都希望本次会议能够达成一份长期的`具有约束力的协议,这份协议的内容可能会包括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资金、技术、保护森林和能力建设等诸多方面,其中减少co2排放量是大会的关键性内容之一.
作者:吴江滨作者单位:物理通报杂志社,河北保定,071002刊名:物理通报英文刊名:physicsbulletin年,卷(期):“”(12)分类号:关键词:全球气候的读后感篇七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标准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本条标准时,不必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应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并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三方面说明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3)利用网络表达、交流在“全球气候变化”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不同纬度(热带、温带、极地)气候变化的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建立一个“全球气候变化”的学习网页,内容包括:资料区;问题讨论区;成果展示区和信息交流区。
资料区:
(1)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
(2)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关资料
说明:学生分小组将收集资料并及时整理后放在网页上
问题讨论区:
(1)如何看待全球气候变化
(2)如何预防和适应近现代气候变暖的形势
成果展示区:
(1)分小组将收集的资料放在资料区
(2)可将收集到的资料(资料区及讨论区的内容)通过讨论后制作成图表、小论文、谩画、演示文稿、动画等。
说明:学生分小组选择制作其中一种作品
信息交流区:将收集到的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其他内容在本区交流。
说明:学生分小组将收集气候资料过程中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其他资料如气象日等放在本区作交流,作为知识的扩展。
上面制作网页是在课前完成,并作为本章开放性考查内容,作品可在课后作修改。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全球气候的读后感篇八
10120540119——潘西——化学系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指的是在一段时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为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两大类。前者包括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爆发等;后者则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以及毁林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硫化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陆地覆盖面减少等。进而导致近年来一系列的恶劣后果,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本文将从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升温后果、未来气候预测及解决方案等四方面浅谈一下我对全球气候变暖各方面的认识。
关键词:气候变暖、升温成因、升温后果、未来预测、现状认识。
一.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
(一)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
今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到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的变化。
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为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过多造成全球气温升高。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树木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进人大气层导致地球升温、使得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化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了科学家所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记录,而且就目前仍还没有减缓的迹象。
有科学家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是造成地球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国际能源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几乎占全球总量的一半。调查表明,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0吨,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占全球的23.7%。中国年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51吨,约占全球总量的13.6%。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现今在大部分发展较快的沿海城市,各类工厂的覆盖面越来越广,高大的烟囱每天以较大的排放量向空气中排放各种粉尘、烟灰、颗粒等污染物,严重超出了大气的自我调节能力范围,给生态环境早造成各种的不平衡,如现在各个地区都有呈现的雾霾天气就是最好的证明,同时由于这些大气污染进入高空的大气层,影响到地面正常的反射能力,最终也就导致了整个地面的升温,进而引发一系列全球变暖。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自上个世纪末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
众所周知的是绿色植物在维持和调节大气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就目前来看,由于人类活动为获取木材赢取利益而过度地砍伐树木,开垦土地,以及过度放牧等因素导致全球全世界范围内平均每分钟就有20公顷的森林被破坏,这将直接降低大气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来调节二氧化碳平衡的能力,进而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最终导致全球升温;同时有10公顷的土地被沙化,地面植被的覆盖量的减少将导致土壤的沙化;4.7万吨的土壤呗侵蚀,土壤的侵蚀使得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4.酸雨危害因素
谈到上述森林覆盖面的锐减,不禁会联想到一个比人类砍伐更厉害的因素,那就是酸雨的大量侵蚀,目前,酸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恶劣影响已受到全范围的关注,一方面,如果一个地方的雨水酸性太强,不仅会危害河流湖泊,而且会导致那一片整个区域内的森林被破环,这也间接性地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气温升高。酸雨的根本来源仍为大量的煤、石油的燃烧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偏高所致。
5.有毒废料的污染因素
工厂排放的有毒废气、废渣、废水,融入大气圈、陆地、水圈,将严重导致大气中各种气体的正常比例,使得大气调节失衡,最终导致一系列的其他气象灾害,严重危害生态环境;有毒的废渣渗入地表后,严重破坏土壤正常的成分比例,使得土壤盐碱化,不适合植被、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最终引起生态失衡,大气失衡而对全球气候变化起到了负面效应;其外,废水,特别是有毒的废水,排入到河流湖泊,危害水生生物与植物的正常生长的正常生长,影响到正常的生态平衡。
(二)自然因素 另一方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有一定影响的就是现在的地球正处于温暖期——由于地球本身的周期性公转变轨运动,如今地球正由椭圆轨迹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
1.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岛屿的影响最大。有人估计。近百年来随全球气候增腰0.6℃,全球海平面大约上升了10—15cm。有的学者认为,全球气温到下一世纪可能升高1.5—4℃,则海平面上升0.8—1.8cm。如果这样,菲律宾的马尼拉的大部分可能位于1m深的水下,而印尼雅加达的330万居民需撤离市区。
2.气候变化
大部分地区温度升高,全球降雨量增加,台风、飓风更频繁、更强大。科学家预言,如果热带地区的温度升高2—3℃,则海洋表面温度的升高将引起台风能量增加,并向高纬度地区发展,尤其是台风、飓风等灾难所带来的大量降雨,会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严重威胁了交通安全和居民生活安全。
3.对生物多样化的影响
全球气候的变化必然给生物圈造成多种冲击,生物群落的纬度分布和生物带都会有相应的变化,很可能有部分植物、高等真菌物种会处于濒临灭绝和物种变异的境地,植物的变异也必须影响到动物群落。此外,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导致海洋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使海洋碳酸化,这会杀死大量微生物。最底层的食物消失,将使海洋食物链从最底层开始,向上迅速断裂,并蔓延至海洋以外。由于没有了食物,将有大量海洋生物,和以海洋生物为食的其他生物死亡。海洋中大量生物死亡,将会污染海洋,加速其他生物的死亡;同时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加速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
4.对全人类的影响
地球增温使得气候反常多变,洪涝干旱增多,造成农作物歉收、病虫害流行、水资源缺乏。同时气温升高,会给人类生理机能造成影响,人类生病的几率将越来越大,各种生理疾病将快速蔓延,甚至会滋生出新疾病。眼科疾病、心脏类疾病、呼吸道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类疾病、病毒类疾病、细菌类疾病„„人们社会在医疗上所支付的金钱将越来越多,死于非命的人将越来越多。癌症,将越来越普及,猝死,将会越来越普遍。再多的钱,再好的医生,也未必能救得了你的命。
三.个人反思与认识 全球变暖伴随着如此多恶劣的后果,怎能不为我们人类所担忧?面对即将来临或许已经有所察觉的灾难,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拯救我们唯一的地球,来拯救聪明而又有点无知的人类。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措施:
1.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6.研究开发二氧化碳的新应用技术,变废为宝 7.„„
四.总结
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急剧增加以及由此引起的全球气候明显的变化,已成为全球变化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变化,而且已经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温室效应问题位列全球问题之首,其危害巨大,波及全球,如何避免全球变暖的任务已摆在当今人类面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温室气体浓度变化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只要我们人类共同努力,共同关心地球,积极研究控制温室效应的新措施,全球气温变暖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参考文献:《气候变化怎样影响了世界》苏月译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8年12月1日
2008年4月1日 《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蔡运龙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4月
全球气候的读后感篇九
一个区域气候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太阳辐射是影响区域气候形成的常见因子,因此气候在地球表面基本呈地带性分布.但是地球局部一些地方由于受到地形起伏、洋流和海陆分布、风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气候的分布又具有非地带性的表现,使全球的气候分布复杂多样.
作者:陈强查良松作者单位:陈强(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241003;安徽省芜湖市郎溪中学,242100)查良松(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241003)
刊名:地理教育英文刊名:educationofgeography年,卷(期):“”(4)分类号:关键词:全球气候的读后感篇十
这些人工作的时间到了,工作意味着悬挂在10,000英尺高的悬崖上。在奥地利境内高高的阿尔卑斯山上,这些人试图拯救一个历史性的气象站免于天气破坏。
“大约两年前,我们看到了这个裂缝,整个支持结构由5根柱子支撑。而这一根下降了四五毫米。这说明山体移动了。”
100多年来,sonnblick气象台一直记录阿尔卑斯山的气温。
“所以20世纪所有能够观察到的气候变化都是在这里观测到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气温缓慢但是稳步上升。luerasser在sonnblick观测气象数据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
“多项事实表明,气候确实在急剧变化,而且是灾难性的变化。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平均气温上升了1摄氏度以上。”
在这里lue可以进行实时观测。“这是流星数据系统,你可以在这里读取到所有的测量结果。例如,我们可以进行预测,冰川雪线,风温,全球和前空辐射,所有的预测都可以进行。”
但是现在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直接威胁到气象学家居住的地方。由于永久冰冻,sonnblick顶峰一向是聚集成一个整体,但是由于气温升高,永久冰冻融化,气象站的岩石逐渐分裂。
“从1980年我到这里开始,预报结果一般是降雪或者冰雹,但是从前开始,由于气温升高,每年至少有一个月能够预测到降雨。”
“雨水引起裂缝中产生冰冻,重复冰冻和融化,你知道,这样会加大裂缝。”
所以工人们们在山顶向山体钻孔,希望寻找到没有开裂的岩石。他们建造了一个钢筋混凝土网络,希望重新把山体连接在一起,或许,只是有可能,保持气象站稳定。
“在这里气候瞬息万变,这就是sonnblick气象站能够比其他观测站观测更好的原因。”
这是全世界最古老的高山气象站,位于海拔3000米的高山上,从1886年开始收集数据。
数据表明,气候变暖没有任何变缓的迹象,并不只是在sonnblick,而是整个阿尔卑斯山。即使是强有力的高山也承受不了一点点升温。所以,现在,对sonnblick的人们来说,抵抗气候变暖的影响的战争悦来越艰巨。
阿尔卑斯山旅游
是欧洲中南部大山脉,覆盖了意大利北部边界,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及斯洛文尼亚。该山系自北非阿特拉斯延伸,穿过南欧和南亚,直到喜马拉雅山脉,从亚热带地中海海岸法国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内瓦湖,然後再向东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维也纳。欧洲许多大河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为旅游、度假、疗养胜地。阿尔卑斯山的春天——积雪开始融化,百花齐放的草地、山间的清泉成了健行者的天堂,是登山的好去处。夏季——阿尔卑斯山的夏季自6月至9月初,大部分的滑雪胜地都会在10月以及11月开张。
全球气候的读后感篇十一
“白云朵朵,绿草如茵。”这不是每个人所向往的吗?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生活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生态环境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全球都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的文明。
其实,说起生态文明,说起我以前的做法,我深感愧疚。
以前,我总以为生态文明离我很遥远,所以乱扔垃圾,浪费资源这种事我是经常干,虽然别人多次告诫我,要保护生态环境,可我却总是满不在乎。让我印象最深,也是让我最惭愧地要数那一次了。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吹着,天空还飘起了小雪。可偏偏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我做值日。这么冷的天谁不想早点儿回家?于是我们着急慌忙地做完了室内的值日,最后只剩下垃圾没倒。可谁想在这么冷的天去倒垃圾呀!俗话说:三个和尚没水吃,我估计我们就是那“三个和尚”了。几个人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大眼瞪着小眼,瞪了半天,组长才发话:“这垃圾总得有人倒,可你们都不愿意,我看不如这样吧!采用抽签的方法决定谁去倒。”说罢,从桌子上拿起几张废纸,又拿了一根笔,涂涂画画一阵后,她将纸条递给了我们。我顺手拿了一个,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了它。可偏偏、偏偏我抽中了。无奈,我只得去倒了。我用脚踩了踩装得满满的垃圾,提着它下了楼。
不料,刚一下楼,一阵凛冽的寒风夹杂着冰雪向我刮来。我连忙闭上眼睛,待风刮完后,我觉得垃圾好像轻了许多。紧接着,我眼前就飘过了几团白色的东西。遭了,垃圾被吹飞了,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没有人,算了!不管了,倒了垃圾好回家。可正当我走时,我却听到了一个声音:“姐姐,不要走,纸已经不‘飞’了,快把它捡起来好吗?”我回头一看,是一个刚入学的小女孩,正在望着我。我刚想去捡,可转念一想:不行,如果被人看见了,多丢人!小女孩看我不动,就自己捡了起来,我看着小女孩,心想:人家才是一个刚入学的,就这么知道环保,可我呢?都一个中学生了,真是自愧不如啊!想到这儿,我与小女孩一起捡起了垃圾。这次虽然回家晚了,可却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环保教育课。自那以后,我再也不做对生态环境不好的事情了,每当看到有人破坏环境、有不文明的行为时,我会主动上前制止。因为我知道,生态环境是否文明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是的,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也无法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迹,但我们要从小培养生态文明从我做起的理念。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不浪费资源,节约每一滴水,不乱扔垃圾,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在学习上少用或不用木制铅笔,学会废物利用,提倡低碳生活……。这些事情虽然很小,但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做,也能为生态文明贡献不小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保护环境吧!让天空增添一抹蓝,森林增添一抹绿。我呼吁:生态文明从我做起!
全球气候的读后感篇十二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节为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本课利用图表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特别注重分析近一两百年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利用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找出适应性的对策,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利用图文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其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在于其影响,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涉及当前热点和前沿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就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全班计划分成四个小组(代表团),分别是中国、美国、俄罗斯、图瓦卢-西非代表团,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2015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为一条线条串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的学习与探讨,使之变得有趣!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资料,能认识到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并能简要说明什么是气候变化、有何特点;
2.通过图表,能简要说明引起近现代气候变化的主要可能原因和温室效应原理;
3.通过生活和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4.通过原因分析,运用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2.提供比较丰实的材料,含国别组本身的材料和共有的材料,供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条件允许,可以为学生提供平板电脑,在里面下载必要的材料)
3.设置三个探究活动即“大会”议题,分别是:(1)全球气候变化是什么,请各代表团用简报1分钟向民众说明;(2)全球气候变暖可能的影响是什么,请各代表团从本国国情出发谈谈认识并加以分析;(3)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是什么,请各代表团组内商讨,最后各代表团达成共识,发表“联合宣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气候变化的基本情况,并在生活中规范自身的行为;
2.树立全球环境观和国际合作的意识。
全球气候变化可能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1.全球气候变暖可能的主要人为原因;
2.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及原理分析。
启发式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资料分析法
多媒体设备、课件、空白纸、全球气候变化的有关资料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在美丽“剑桥”召开,召开模拟世界气候大会共同学习、探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我是本次大会的主席兼主持人,本次参会的主要有四大代表团,分别是中国、美国、俄罗斯、图瓦卢-西非代表团。接下来,我们开会!
【新课】
探究活动一:全球气候变化是什么?(议题1)
过渡:各代表团的同学们,在气候峰会召开之前,你们需要向本国民众简要普及下什么是全国气候变化、特点和成因?让民众对气候变化基本认识,更多地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中来。
各组学生汇报向民众普及的气候变化相关知识。
教师加以总结、整理:(ppt:展示教科书图2.28、2.29、2.30;温室效应)
补充知识:天气与气候。
板书:
探究活动二:全球气候变化可能的影响是什么?(议题2)
过渡:各代表团的同学,刚才我们已经明确了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存在,特别是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了解了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特点及原因。接下来,我们谈到的全球气候变化特指全球变暖。联合会气候大会最早可以追溯到1979年第一届世界气候大会,直到1992年达成《联合气候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签订《京都议定书》、2009年起草《哥本哈根协议》。从2009年开始每年都召开世界气候大会,说明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已经特别严重,那么对人类活动而言,到底全球气候变暖可能的影响有哪些呢?那我们现场来看一个微课视频《全球气候变化可能的影响》,结合自己所代表的国家和地区,说说气候变化的影响。(课内翻转)
请各代表团同学结合材料学习、讨论、总结,用自己的语言说明气候对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的影响。(除任务单问题外,开放式表达,注重学生的生成。)
教师总结、整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探究活动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是什么?(议题3)
过渡:通过以上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影响的介绍,可以看出全球变暖长远而巨大的,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就目前而言,不利影响比较突出。联合国气候大会致力于对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协议,来延缓气候变化,减轻气候变化的危害。那么,采取什么措施积极应对呢?也请代表团就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达成共识。
要求:查阅联合国气候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材料,来谈我们应当采取的措施。(思考角度:从气候变暖的根源、国际合作、国家和个人等方面入手考虑。)
各代表团整理表达本代表观点,并于其他代表团合作探究达成“共识”,发布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的“共同宣言”。
教师总结:
1.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如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
2.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如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等)
3.适应气候变化;(如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设海岸堤坝等)
4.政府可以采取政策等手段、发展绿色经济;(如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
5.努力加强国际合作;(如世界气候大会等)
6.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
【课堂小结】本次大会各项议题已经完成。通过各代表团的努力向各自国家或地区普及了气候变化的有关知识,加深了民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鼓舞了更多民众参与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来;通过各代表的认真学习和讨论,弄清了一些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并就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达成共识,各代表团一致表示采取措施延缓气候变化,减轻气候变化的危害!
希望同学们放眼国际、胸怀国家,从自己做起,为保护地球家园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组织访问敬老院,看望老人,听听当地老人们对气候的感受,并与他们交流所学知识;(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存在)
2. 据专家称,今年冬季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是暖冬,它的成因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吗?(全球气候变化可能的影响)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本课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先学后教、先学后问,共同探讨建构知识系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引导和帮助。基础知识学习扎实、课堂高效,充分留时间给学生讨论学习。学生既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又锻炼了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体现了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合作精神,又聚焦个人行为,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相互教育、相互影响。
全球气候的读后感篇十三
小区居民们:
你们好!
我是新哲商小学的一名少先队员,以往的社会活动都是“大手牵小手”,这次可不一样,可是“小手牵大手”了,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我们小区的环境搞得更好。
东西一压,垃圾袋破额,风一吹,把垃圾吹走,导致路上都是。为了让小区居住环境变得更加美好,我想起初几个建议:
一、希望小区居民不把垃圾随便乱放。
二、请小区里的各个保安加强管理,如果有把垃圾随便放的话,可以罚款,一定要在垃圾桶旁人们容易看到的地方贴或放个告示牌。
以上就是我给小区的各个居民提出的建议,希望能被采纳。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全球气候的读后感篇十四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有效降低碳排放量,不仅仅是国际和国家的事情,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不在加速恶化,每一个地方、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节约用电,随手关好教室内的电灯、电扇、电脑和多媒体,节约每一度电。使用电脑时,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可以省电;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节电效果好。
2、节约用水,洗手时,水龙头不要开太大,并及时关上、关紧,节约每一滴水。
3、不乱丢垃圾,并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4、不随便浪费作业簿、作业纸,合理使用草稿纸,打印纸可以双面使用,节省耗材。
5、不用购买过多的学习用品。
6、多骑自行车、多坐公交车,多爬楼梯,这样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为节能减排出力。
7、购买简单包装的商品、绿色食物,倡导绿色消费;外出购物自备购物袋。
8、多运动,少看电视,少上网,多出去走走,近距离外出,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9、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在家中,多养几盆花,争做绿色文明使者。
10、在家多种些花草,加大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11、在家,做好低碳生活的宣传和教育,监督家人做到节能环保
12、多用微波炉加热和烹调食物,用电比煤气污染少也更省钱,对健康和环保都好。
13、不乱丢弃废旧电池,把废旧电池都收集到“废旧电池回收处”。
14、少用一次性制品(木筷、纸杯、纸巾、餐盒等),减少垃圾,进行垃圾分类,回收资源。
15、做好计划统计,尽量一物多用。学会旧物利用,让有限的资源延长寿命。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合理应用强再生能源。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努力为节能环保“多尽一份心,多出一份力”。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成为低碳理念的`传播者,携起手来,共同建设我们的绿色低碳新家园!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全球气候的读后感篇十五
在新的世纪里,我们渴望美丽的地球,绿色的家园,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但是,由于人类的肆意破坏、污染、浪费,使地球变得千疮百孔、遍体鳞伤。人类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逐渐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在我的家乡陆川,一条九州江贯穿县城。听老人说,以前九州江的水清澈见底,河畔的沙滩上还不断地涌出温泉,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人,夏天,人们还常常到江里游泳。而现在,九州江变成了“排污江”。河水混浊,还夹带着恶臭,各种垃圾漂浮在江面上,温泉大大减少,需要用抽水机才能抽上来,人们再也不敢到江里游泳了。难道这不是人们破坏环境的恶果吗?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好好保护环境、清洁环境、美化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了地球,为了人类的将来,也为了让我们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我真诚地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1、共同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用水,用完水后及时拧紧水龙头,避免大开水龙头,提倡用脸盆洗手、洗脸;节约用电,电器不使用时应关闭电源;节约用纸,多用手绢、抹布,尽量两面使用纸张。
2、为减少空气污染、节约能源,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或步行。
3、为保护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尽量购买使用再生材料制成的、可多次长期使用的商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一次性木筷和餐盒等。
4、减少使用塑料袋,它是白色污染的元凶。
5、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要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放在同等的位置。
6、加强环保的宣传教育,从小培养环保意识,积极投入到保护环境的活动当中。
7、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绿化美化活动。地球只有一个,她的生命是脆弱的,不能因为我们为着眼前的发展和获得微小利益,以肆虐的行为,无“度”的获取,使原本已经脆弱的躯体更加脆弱!记住,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全球气候的读后感篇十六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全球气候变化。
本着新课改的理念,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等几个角度展开说明。
过渡句: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我先来说一说对教材的理解。
全球气候变化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本节课主要讲授了气候变化的概念,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对人类产生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应对。学生学习完本届课后,能够对全球气候的变化有了科学的认识理解,同时形成人地协调可续发展的地理思想。
过渡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本次我所面对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高一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解,思维逻辑有了快速的发展。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对大气气候有了系统的认识。但是对于气候变化的概念、气候变化的趋势、影响、对策理解角度不够准确。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材料信息提取的能力,和交流探究的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学习思路的培养。
过渡句:根据课改理念,教材学情的认识理解,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说出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能够准确描述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
2.通过阅读相关地图、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信息提取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气候的变化概念及分类
全球及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及特征
【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讲授法、地图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运用媒体导入播放电影《后天》中冰山崩塌的画面并提问学生这个现象反映了当今气候中的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顺势导入今天新课。
【设计意图】多媒体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生动直观便于学生认识理解今天所学内容。
1.气候变化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则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的方式,培养了学生信息提取的能力,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全球气候变化趋势
学生阅读地图后回答最后一次冰期出现在大约10000年前。我会追问学生最后一次冰期后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是什么?由于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不够到位,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紧接着我会提问学生近百年来,两次气温明显的上升时期是什么时候?气温升高了大约多少度?学生读图后回答道两次气温的升高大致在1860和1960年前后,气温大致升高了0.6度。
接下来我会请学生阅读我国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的相关材料并请学生思考我国的气候变化有什么特点,不同地区的变化情况如何。
学生阅读后思考得出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了0.4~0.5℃,略低于全球平均的0.6℃。变暖最明显的是西北、东北、华北,其中西北变暖强度高于平均值。长江地区变化不明显,季节性上看冬季变暖最明显,出现暖冬现象。在此基础上我会继续追问区域的变化跟全球的气候相比有什么特点?学生联系前后知识,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更为复杂,至此我的重点得以突破。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地图材料分析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信息提取加工的能力。也响应了新课改中掌握必备的地理技能这一要求。
3.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在学生小组讨论期间,我会进行小组巡视,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请学生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总结出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不能解释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问题。二者的变化差别很大。近现代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于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该因素是通过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毁林等方式促使气候变暖的。至此我的难点得以解决。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课前的资料收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锻炼了学生信息收集的能力。
在此环节我会请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导入中冰山崩塌的原因。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同时也检验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作业:课后收集收集气候变暖可能产生哪些影响,人们又是如何解决的相关资料下节课交流。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总结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建立知识前后联系。开放的作业布置也相应新课改要求中作业具有开放性的原则。
本着清晰明了的原则,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全球气候的读后感篇十七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有的家园。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经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构成了现实威胁。爱护环境,崇尚文明,无疑是人类自身的道义和责任。为了牢固树立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别让生命之泉空流;
二、节约用纸;珍惜森林资源;
三、节约用电,不过早开灯,人走灯熄;
四、推动垃圾分类回收,让垃圾变成资源;
五、旧物巧利用,让有限的资源延长寿命;
六、爱护绿化,不摧残花草树木;
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携手努力,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极行动,保护环境,珍惜生命,让绿色永驻地球!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文明行动倡议书精选
精选募捐倡议书四篇
【精选】读书倡议书四篇
精选捐款倡议书四篇
全球气候的读后感篇十八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全球气候变化。
本着新课改的理念,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等几个角度展开说明。
过渡句: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我先来说一说对教材的理解。
全球气候变化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本节课主要讲授了气候变化的概念,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对人类产生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应对。学生学习完本届课后,能够对全球气候的变化有了科学的认识理解,同时形成人地协调可续发展的地理思想。
过渡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本次我所面对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高一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解,思维逻辑有了快速的发展。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对大气气候有了系统的认识。但是对于气候变化的概念、气候变化的趋势、影响、对策理解角度不够准确。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材料信息提取的能力,和交流探究的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学习思路的培养。
过渡句:根据课改理念,教材学情的认识理解,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说出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能够准确描述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
2、通过阅读相关地图、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信息提取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
气候的变化概念及分类
【难点】
全球及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及特征
【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讲授法、地图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环节一:新课导入
运用媒体导入播放电影《后天》中冰山崩塌的画面并提问学生这个现象反映了当今气候中的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顺势导入今天新课。
【设计意图】多媒体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生动直观便于学生认识理解今天所学内容。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气候变化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则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的方式,培养了学生信息提取的能力,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全球气候变化趋势
学生阅读地图后回答最后一次冰期出现在大约10000年前。我会追问学生最后一次冰期后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是什么?由于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不够到位,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紧接着我会提问学生近百年来,两次气温明显的上升时期是什么时候?气温升高了大约多少度?学生读图后回答道两次气温的升高大致在1860和1960年前后,气温大致升高了0、6度。
接下来我会请学生阅读我国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的相关材料并请学生思考我国的气候变化有什么特点,不同地区的变化情况如何。
学生阅读后思考得出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了0、4~0、5℃,略低于全球平均的0、6℃。变暖最明显的是西北、东北、华北,其中西北变暖强度高于平均值。长江地区变化不明显,季节性上看冬季变暖最明显,出现暖冬现象。在此基础上我会继续追问区域的变化跟全球的气候相比有什么特点?学生联系前后知识,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更为复杂,至此我的重点得以突破。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地图材料分析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信息提取加工的能力。也响应了新课改中掌握必备的地理技能这一要求。
3、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在学生小组讨论期间,我会进行小组巡视,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请学生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总结出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不能解释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问题。二者的变化差别很大。近现代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于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该因素是通过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毁林等方式促使气候变暖的。至此我的难点得以解决。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课前的资料收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锻炼了学生信息收集的能力。
环节三:巩固提升
在此环节我会请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导入中冰山崩塌的原因。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同时也检验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作业:课后收集收集气候变暖可能产生哪些影响,人们又是如何解决的相关资料下节课交流。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总结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建立知识前后联系。开放的作业布置也相应新课改要求中作业具有开放性的原则。
本着清晰明了的原则,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全球气候的读后感篇十九
尊敬的各位:
大家好!人类的环保越来越不重视了,卫生环境越来越不干净了。在这里,我向您说说有关于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危害和提出建议。一次性塑料餐具是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菉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塑料制品,具有毒性较低,熔点性较高;可塑性强;生产简易等特点,成为制造价格便宜;随用随弃的一次性餐具的极佳材料。然而,一次性餐具盒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卫生。不仅仅是污染了环境,也会对我们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一次性塑料餐具在高温度下会溶出毒素并被食物吸收,从而对人体造成微量伤害,长久沉积会损害健康。如果有害物超标,其危害更大。以下是我给大家的建议:
1。如果家庭中不需要去外面买早餐的话,就在家庭使用。
2。到外面买早餐时最好自带可以多次用的早餐盒。
3。希望有关部门可以有限制的限制一次性塑料餐具的生产量,以免严重危害环境卫生。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全球气候的读后感篇二十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
你们好!
保护家园,就是保护自己;热爱家园,就是热爱生命。我们要用爱心去关注环境的变化,用热情去传播环保的观念,用行动肩负起环保的重任。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为了子孙后代,为了全人类能永远拥有美好的家园。为此,我们特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以下倡议:
1、以节水为荣——随时关紧水龙头,别让水空流。
2、以节电为荣——省一度电,少一分污染,多一分贡献。
3、以节粮为荣——爱惜粮食,让节俭美德代代相传。
4、珍惜纸张——参加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资源。
5、养成好习惯——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乱倒废弃物。
6、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能源,维护环境整洁。
7、爱护一草一木——做绿色使者,保持空气清新。
8、做动物的朋友——善待生命,与万物共存。
9、控制噪声污染——在教学楼及各种公共场合,不大喊大叫,不高声喧哗,养成轻开轻关、轻拿轻放和轻行轻走的文明习惯。
10、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奉献社会,传递爱心,传播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进步。
同学们,为了建设一个蓝天碧水、繁荣和谐的新张店,请大家积极响应倡议,为绿色环保尽一份责,出一份力!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