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水之歌(大全12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散文诗水之歌篇一
带着一点迷茫,带着一点恍惑,凝睇着接近天边的日落。
四周的晚霞也因这一刻的温柔冲动了,不再东躲西藏,而文静优雅的像个大年夜大年夜姑娘。
她们尽情地在夕阳的余晖里,轻舒广袖,以最美的姿势装潢着属于本身的'半边天。
她们尽情地在夕阳的余晖里,轻舒广袖,以最美的姿势装潢着属于本身的半边天。
所以人生不克不及总背着压力和行囊跋涉前行,也应有时放下一切,才能无怨无悔地静享最美的时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散文诗水之歌篇二
斑马线的诞生与意大利有关,那个都市叫庞贝。可以想象古罗马时代的都市正是一派盛境,人来车往全在混行中。人可以随意走在马路的任何一个方位,任意穿行马路而马拉车却不得不在人群里吆喝缓行。
看过古老的影片,这种人与车与牲灵混行的拥挤,让人看到都市的繁嚣和纷乱。也很难理解人类生活居住的早期环境会是那般的拥扰不堪。人类缺少自己的秩序。
也就是这个时代,也就出了时代的智慧者。他们把人行道加高,把人与马与车分离,又在马路口横砌出一块块凸出的石头,马车可以穿行,人却踩着石块往过跳,这便出现了“跳石”时期,诞生了人类交通文明史上的第一道风景线。
人类的发展是极速的,这种速度让马车变成了汽车。有汽车的都市就更是混乱不堪,这个都市在英国的伦敦。十九世纪中期,又有智者经多次试验,在马路上画出横格状的线条。跳石时代一去不返,斑马线的历史无限延续,成为全球人类城市交通的标准秩序。人类是在发展中寻找自己的规范。
这种规范让都市有了新秩序,人与车的冲撞限定在各自的范围里。你行车,我走路,江水不犯河水,各自不应相撞。但是,在人类的思维中总有某种东西难以抑制,那便是“冒险”。人类靠冒险精神在征服世界,在发展自认为的突破,有时就有“人定胜天”的幻想,有时这种幻想真就变成了现实,冒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这是一种人类进步的动力,放在人类征服自然的层面上,便显示出人类智慧的伟大。可偏偏普通的人们,是常常将这种精神用于生活中的变通。
不同的国度,精神层面不同,落在生活中的认识点就有区别。看似不经眼的斑马线,就有不尽相同的故事。去过美国的人说,那里人就不怕车,车见了人早早就停住,人过车才走。去过日本、韩国的人说,那里同样是人不怕车。去了台湾,尽管路上车水马龙,车速很快,一旦斑马线上有人,那车一定是开到人处,立即停下。这么看,车让人的礼貌是个普遍现象。
然而这种礼貌在我们的国度之中,显得是那么的淡薄,那么的不平衡。这块土地幅员辽阔,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东西南北中的地理环境差异巨大,人文思想乃至人的精神层面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对都市中斑马线的理解不尽相同。
去过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几座大都市,能感受到斑马线的威力,车与人对斑马线乃至红绿灯的警戒认识是鲜明的,也就有着明确的自律。然而在进入内陆的北方城市,自律性便逐渐淡薄,人们蜂拥而过斑马线的行为已成习惯。车不让人的举动,让斑马线失去威力,特别是进入中小市镇,车辆随意穿行,人群横穿马路处处皆是。似乎我们的时代距古罗马和伦敦时期不远,这种时空穿梭的时段中好像存在着断带,我们究竟处在什么位置!以至于我们的行为成为“中国特色”。弄的从国外旅游回来的国人,在这种差异里疑惑不解,萌生出自己瞧不起自己的奇怪念头。
曾记得九十年代初,我去了香港,香港还未回归。那里的道路复杂,网状结构,车辆繁多的令人目不暇接,且车速极快。夜里观景,由山上看去,车灯如流,似黄的红的流水,在高速旋转,这种速度让当时的我很吃惊。在这座高速运动的城市中,我该怎么去适应呢!每每走入街头,便有一种紧迫感,也必然遇到红绿灯,走上斑马线,而对待斑马线的态度,就有着截然不同的行为。
常常看到斑马线上红灯亮着,车却没有一辆,就有人踏上马路穿越而过,后面居然就跟上了一群人,叽叽喳喳地嚷着。道边仍有站着不动的人,那一定是港人,他们在等待绿灯。而闯红灯者均为大陆的旅游者,他们的闯入,使得过来的车辆远远地停下,执行着车让人的礼节。
对这种冒险的举动,印象就极深。我随港人同步,可我的.同伴们就笑我,说:“没有车呀!你傻站那里做什么!时间就是金钱。”我被说傻了,思绪混乱起来。我们的世界与眼前的世界为什么这般不同,这个差异究竟在哪?过后的所有行为,我便在同伴与港人之间选择,有时违规,有时就遵守,总在是与非之间徘徊不定。
我相信遵规是对的,可一旦回到自己居住的城市里,这种信念就时时被推翻,被一种逆反的潮流所否定。我经常会看到,人们总是三五成群的拥过斑马线,而此刻亮着红灯。也时常感受到汽车冲过斑马线带来的那股威力,使得站在斑马线上的弱者胆战心惊,不知所从。
接踵而来的汽车,不是闪灯就是鸣笛。这种人与车,实际是人与人的某种较量几乎天天、时时、刻刻地发生着。在这样的较量中,谁究竟是获胜者!车要冲过去,因为是绿灯行,车上人就丢出一句话:“你是活腻了!”地上人惊出一身汗,气的骂道:“妈的!急着寻死去呀!”。这种较量以至于语言的冲撞,使得斑马线形同虚设,而人与人间的磕碰才是真实的存在,这里不包括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
我曾目睹一位颤巍巍的老者,站在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前,一二十分钟不敢挪步,看着有那么一段空档,刚刚抬脚,一辆车又急驰而来,呼啸而过,那股风能将老者掀翻。老者的眼睛都不敢眨,直直地瞅着左前方,心里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是一位好心的姑娘,扶着老者边挥手边挪步,这才让车中人表现出良心的亮点,停了下来,老者被护送出斑马线。
还见到一位父亲领着孩子,站在斑马线上迟疑不决,父亲要过,孩子却往后退,迟疑间,车辆呼呼地冲过数辆。孩子便问:“爸爸!这里的汽车为什么不停呢!”父亲说:“这不是国外,是在中国。”“汽车不一样吗?”孩子追问着。“是不一样!”父亲随口一说。估计这对父子久居国外,在孩子的意识中汽车应该让人,可眼前的状况会让孩子的意识改变,这种改变将会影响孩子幼小心灵,改变他今后的行为。这种看似微弱的冲击,常常会留疤痕,会污染人性,降低素质。
于是想到人的素养和素养有关的文化,中国号称礼仪之邦,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始终把仁、义、礼、智、信做为这个民族应有的体质和风貌,并世代相传,继承发展。使它成为中华民族与世界其它民族不同的民族特色。然而国人面临的传统与现实与世界其它民族的差异,却令人无法面对自己而自圆其说,人们总是带着这样的疑惑缓慢前行。
突然,在一段时间里,在城市的各个道路间,在斑马线的前侧,出现了几个大字“车让人”,这种醒目的方块字在向人们提示:在车辆与行人的关系中,车辆应当礼让在先。这样的提示在国外已成为人的习惯行为,而我们还仅仅是提示中。
一段时日过去,三个字并未引起人的注意,车速依旧,行人还是胆战心惊,提示的作用一日比一日淡薄。车上人几乎熟视无睹,车让人的念法完全可以理解为“人让车”,这也是旧时期汉字的书写顺序。中国的文字真可以做游戏去玩,而中国的许多事情也常常如游戏般让人捉摸不定,虎头蛇尾似乎是处理问题的常用手法。
正当人们已将那三个字列为视而不见时,媒体忽然就发布了一道禁令:车让人列入交通法规,扣三分并处罚百元钞票。禁令发布,震动四方,交管部门连续严查,全城哗然,古城人开始注目。
注目之中,人们发现汽车在减速,特别是碰到斑马线时,车速几乎为零。零速度意味着人可以放心通过,也意味着某种东西在慢慢产生。这种东西叫它敬畏最为妥贴,敬畏什么?敬畏法律,敬畏生命。
在这个世界中,最值得敬畏的莫过于生命了。因为生命来之不易,生命也只有一次。一棵树死了,形象从此消失;一个狗儿去了,留下的只是可爱的印象;一个人的过世,就再也见不到,让活着的人无限哀思。哀思的本身便是一种敬畏,它既有严肃,又有慎思,思考生命中那些最珍贵的东西,让人懂得该珍惜什么!尊重什么!
敬畏之思并非生来具有,它是一种文化,一种文化传统下人对事物的认识态度。古时就有:“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说,而当今社会则需要敬畏法律、敬畏道德、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事业,对生命和法律的敬畏,就让我想到了斑马线。
有人做过一种试验,将一条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进同一池子,用透明钢化玻璃将它们隔开。鲨鱼每次想捕食时都会碰壁,久之,将钢化玻璃取掉,鲨鱼也不再会去捕食了。这个试验告诉人们,习惯可以改变,改变习惯需要限制。对人来说就需要行为的边界意识,形成法规界限与敬畏之心,这样才能“不敢越雷池半步”。
敬畏是自律的开端,从无視斑马线到零速度的改变,无疑是一种跨越。做为有车族的我,人在车上,零速度在斑马线前,而站在斑马线上的人们仍迟疑不决,怯生生地望着我不敢举步。我笑了,挥手示意,人们才释然而行。这个过程很有故事感,当某种事物发生变化时,人与人的心在触碰,会产生火花,溅出许多闪闪发光的东西,那里有尊敬、释然、愉悦、安全以至于快乐!这是敬畏之后的感受,是尊规守法中的和谐。
当我们的都市向着高度文明的方向发展时,我便有了一种自豪,无论我是在车上还是在地上,始终记住:在我们任何的行为里,都有着一道钢化玻璃。鲨鱼怕碰壁,人类有敬畏。因为人类的伟大在于创造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
.6.西安
散文诗水之歌篇三
天下者莫柔弱于水,而能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道德经》
那时的棱角和张狂,于烟雨下化水横流;那时的彷徨和黑暗,于阡陌肆意蔓延;那时的刚烈和冲动,于光阴中消逝。即使坚硬如磐石,也终有一天会被岁月的长河拂去棱角,最终消失在锦绣韶光的氤氲中。正所谓柔之胜刚。
海岸旁的细碎沙尘不是因为阳光的把玩而微小如星辰,而是浩大的水造就了这“天地之盛景”。当砂砾还是巨大的石块时就被浸入了水中,自恃清高的认为自我是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但它忘记了身旁的水还在流淌着,也忘记了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道理。
最后,磐石化作细沙,在指尖滑落。水无形却能演变万形,无味却能演绎万味,柔之胜刚,所以绵长。不是强大就是无敌,有时候懂得“以柔克刚”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水以其柔击碎磐石,人以其柔马到成功,以柔之力量,战胜磨难挫折。
踏光阴而行,乘白驹游走。时光再走,但他的丰碑不会消失。
继毛泽东之后的军委主席——邓小平。他夺回了香港岛主权,在中英谈判中,他没有咄咄逼人,而是以退为进,透过协商和以“铁娘子”著称的撒切尔夫人取得了中英合作,邓小平曾说:“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
邓小平没有针锋相对,而是以平和相待,稳操胜券。撒切尔夫人在政坛上有“铁娘子”的称号,以前只会是赢家。但当邓小平以柔来应对她时,反而败下阵来。能够站在高山之巅,看长路漫漫却亘古不变的,不是刚烈,而是柔韧的力量能够打败刚强。
既然不能成为山顶的青松矗立于世,就做一眼清泉悠然自在,没有金戈铁马,战火硝烟。哪怕应对的是魔鬼或是荆棘,也要懂得:表面的张狂只是盔甲,不能成为手中的长矛。心中的柔韧能够让我们笑对困难。
柔韧能使我们推开成功的大门,吹散心灵的隐晦,柔之胜刚,战胜风雨。
散文诗水之歌篇四
自古以来,月亮与水的意象似乎常连在一起,在名句里尤其多见。从诗——“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涌大江流”、“二十四桥明月夜”、“沧海月明珠有泪”……到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波心荡,冷月无声”,还有赋:“月处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不胜列举的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句,都是水月相映;甚至像“我本将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样别有含意的诗句里,月亮还是映照着水。
喜欢对着月亮浮想联翩的人,可以找来义大洛·卡尔维诺的小说《宇宙趣潭》,翻开第一章《月亮的距离》读读,里面有许多关于太初远古的月亮有趣的事情,匪夷所思。从此以后,你看月亮的感觉和联想,可能会不太一样了。
曾读到过一首俳句,读到时是英文,翻译成中文大意是:虽然是破碎了的,破碎又破碎,还是在那儿,水中的月亮。
为什么人们的情绪会受到月亮的影响?难道人类的'血液里,还流淌着远古穴居时期对月嗥的 兽 性吗?还是因为人类更早的远祖来自茫茫大水?在我听过的答案里,最富诗意的是这一则,可能正是由于人体里大部分的组成是水吧,就像海洋的潮汐受着月亮的牵引,我们每个人心中也有一片海,被月亮吸引,反射着月华的光影。
在月圆时分,浪花汹涌,一个陌生的自我,冉冉升起……
散文诗水之歌篇五
如果不顾及身体健康,或者身体在受到灵魂欺侮的时候,不作任何反抗,人是乐意让任性的灵魂不可一世的张扬、霸道下去,并且毫无道理可言。
假设归假设,灵魂可没有这么幸运,身体是她的囚牢。她再欢愉、歌舞、幸福,身体也有让她停歇、遏制她无休止任性的时候。
我身体的困顿,我颈椎的僵直,我眼睛的干涩,我一动不动的身体在和时间的对抗中显出不堪一击的虚弱时,灵魂是多么的可怜。
我将不会再是我,我会变成另一个有机体。这样想来,灵魂太可怜,她永远受到身体的限制。
我有时候觉得,我的整个头脑变成一张大嘴,在吞吐宇宙的一切,可我的胃消化不动,我就感到一种不适和恶心。不知是身体在折磨灵魂,还是灵魂在折磨身体。他们在相互折磨。
灵魂在激荡的时候,身体在承受着困苦,再进行着透支。当身体有了病变时,灵魂最先受折磨。我虽然是个唯物主义者,但我痛苦时我首先想到向上帝倾诉。
但上帝又是怎样一个对象呢?他可能是一个靶子、是一个聆听者、是一个虚无者、是朋友、是隐身者、是一个偶像、是隔着时空与我遥遥相对的另外一个灵魂;他不会嘲笑我、不会违拗我的意志、不会有邪乱内容的眼神,所以我愿意向这样一个仁慈者说我内心的一切。
灵魂究竟是什么?
我自己认为,人的灵魂是制造欢乐的作坊;是生产委屈的工厂;是加工不幸的车间;是贩卖虚伪的摊点;是酿造爱情的密室;是繁衍仇恨的暗窖;是修炼高尚的禅堂;是转化善恶的驿站;是收藏情感的空间!她能制造出各种惊人的武器、她藏有各式武功的`秘籍,把这种武器和武功罗列一下,就知道灵魂多么厉害。
她愤怒、悲哀、惊惧时,会迅速出具恼羞成怒、黯然伤神、惊魂未定、怒发冲冠的各式武功,对付迎面袭来的暗器。
她感觉到被疼爱、被关心、被爱恋、被体恤时,灵魂还生发爱慕、崇敬、依依不舍的情愫,这种生化物质能唤醒灵魂潜藏的睡眠。
当受到来自其他灵魂暗流的袭击时,灵魂会勇敢的掏出坚韧、锋利的匕首维护这一袭神圣不可亵渎的领地。
总之,灵魂里完备储存着各式各样的生化物质,当灵魂与灵魂的战争一经爆发,那与环境、时间、空间、文化、成长、岁月聚集碰撞化合的一切,变成了人类无法把握的东西。
灵魂裹在胸腔里,可我觉得她时常游走在天灵盖上。它一半白,一半黑;一半明亮,一半阴暗;一半光滑,一半毛涩;一半是水,一半是血;因此人在高尚的时候,不要忽视了他的卑鄙;人在纯洁的时候,不要忽视他的龌龊;人在温和的时候,不要忽视他的蛮横;人在忠厚的时候,不要忽视他的虚伪;人在爱的时候,不要忽视了恨;因为灵魂有这样的特质,所以人类才特别复杂。
灵魂是否能够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白不黑,不咸不淡?这样的中庸地带有吗?我没有。别人有没有,我不得而知!
散文诗水之歌篇六
读林清玄的一些美文,常让人不忍释卷,读之兴至,随手在书眉页角草草“批上一语”,当再次翻阅时,更觉妙趣横生,如弦之余韵,不绝于耳,故连缀一篇斑驳的文字,以为和弦之音,是为题。
——题记
整理书柜目触到《林清玄散文》时,忍不住取下来翻了翻。没想这一翻,却从中掉下一页纸来。纸页就象一只粉蝶,仿佛要带着我的思绪飞回那远年往事中。
这是一页三十二k大小,略微发黄的白色无行信笺,信笺背面上有炭素笔书写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正是现在这篇的这个题记。
读完之后,知这是当时读书时想写一篇读书札记时随手纪下的,没想这篇札纪至今五年了都没有写成。再翻看这本散文集时,书眉页角果然有草草的一些句子,时间是二00三年五月至六月间。现重读仍觉有味,故按先后顺序逐一录此,隧为此文。
1
少年不是无知。
当生活之小舟从江湖驶入思想的汪洋大海时,那时才觉得自已真正无知。
那时,人生的太阳已开始西沉……
(读《少年游》)
2
当一个人心中有爱的时候,仿佛世界上充满了爱。其实,这是少年时代亦或青年时代的激情;当一个人步入不惑或是人到中年,亦能保持如此心境,当是人生之大幸!
缺憾是爱情的动力,缺憾(不完美)也是美的,只不过需要换一个角度去凝视,换一种心情去打磨一个平和的心态……当你发现爱情趋于完美时,距离坟墓也就不远了。
读多东西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亦一样;当一个人喋喋不休地向另一个人诉说自己的情感时,就象打开瓶盖的酒搁久了,便会失去酒的醇厚和香味。
(读《暖暖的歌》)
3
学会欣赏比学会生活更重要。
(读《旅店》)
4
十岁前的往事,十年后的伤痛。
夜夜举杯无措,谁肯与君对饮?
(读《生平一瓣香》)
5
只有长久地离开故乡的人,才真正识得乡愁,懂得乡愁。
问世间乡愁究竟是何物?竟让许多人一生难以割舍!
(读《月光下的喇叭手》)
6
近来一人独处时,愈来愈想喝酒,常独自举杯:或狂饮、或浅酌,或醒或醉。
用心情下酒,一样能喝出一种境界来。
(读《温一壶月光下酒》)
7
丰收的沉重,竟然如此让人喘不过气来。
农民的辛酸至此,还有什么言语能够表述?
(读《箩筐》)
8
当我闭上眼睛,或拉熄灯时,感到了生活不在逼仄,感到心灵的'空间舒展无限……思想竟然是那么活跃,意象纷纭,激情汹涌。
仔细一想,这也是逃避现实的情愫之一种吧!
(读《光之四书》
9
世界上什么是永恒的呢?也许没有什么永恒,只有“历史”存在。
宇宙中,又有那些永恒的呢?是星子吗?
(读《星落尼罗河》)
10
文明人类最大的失败就是对作物的所谓改良:产量不断攀升,品质不断下降。
(读《味之素》)
11
读到此处,我不禁喷然大笑——
之余,又想起一句词语:肝胆相照。
生活之况味,莫过于此。
做人的滋味莫过于此。
做人如果做出了自已的味道,是不是可以称之为成功?
做个一流的食客并不容易,但自已动手烧一两个自已喜欢的菜也是食之一种乐趣。
(读《食家笔记》)
12
清欢看来只有在自已的心灵里头去寻觅了。那是一爿不为世俗所改造的安恬之境。
(读《清欢》)
13
读这篇文字时,我深深地感到内心的歉疚,并不由自主想忏悔……
最伟大的智慧就在身边的事物中,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悟”;最经典的真理出于平凡人们的一言一行,只是我们不以为然(由于没有华美的包装,对之漠然视之),忘记了“咀嚼”。
用感恩的心“入世”,故此常常被生活感动、被生命打动!
(读《期待父亲的笑》)
14
人来到世间,少有人能谁逃脱功名、跳出功利两字,无论你是善也罢、恶也罢。
功利二字,真是人生的大悲劫!
(读《放生鸟》)
15
当一个人心情平静如水时,这弘水就是一面镜子,可以投影出自已生命的得失;这时是理智、理性的。当一个人心情波澜起伏时,情感的堤岸就有溃塌的可能;如暗流潜长,泥沙俱下,失去生命的清纯本色。
坚挺是一种品质,柔软也是一种品种。
坚挺宜于生存的残酷,柔软宜于心灵的安居。
当一个人的思想柔软如翅羽,生命才会飞翔,灵魂才至为自由。
老了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可谓是生存的一种哲学,用现代语言来说是一种唯物的辨证。
世间,本来就无所谓绝对的坚或柔。它或它,只在于我们灵魂的感知。
(读《清净之莲》)
16
战胜自已就是战胜自已的欲望,以及世俗的功利;还要忍受孤独、寂寞、甚至屈辱;还要经受红尘之中声色风月的引诱。
只有如此,才不会放弃操守,才能抵达理想的彼岸。
(读《木炭与沉香》)
《林清玄散文》这本选集中的文字,大多是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在这本集子的序言《书写文化和文化书写》中,楼肇明先生如是说:“林清玄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多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赏最多的一位。刚过不惑之年已有四十余部作品面世了。尤其是八十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二三本以上书……”。
这本集子是浙江文艺出版社一九九四年版本,是我于九八年在黄渚朋友的书屋购得的。其实在这三年前,也即一九九一年,我在县城新华书店就购买过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一套六册(可惜这套书不在手边,不能一一开列书目),《林清玄散文》这本选集中,就收入了“菩提系列散文”其中多篇。可以说,对林清玄的散文,我是由陌生到喜欢,有一段时间竟然爱不释手。在记下上面这些文字时,也算不清是重读第几遍了。
最后,我想录一段林清玄这本集子中《生命的化妆》中他引用的化妆师的一段话,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写作态度。在与化妆师说到化妆师最高境界是无妆是,化妆师说了这样一席话:“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的自然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其实,在读林清玄的散文时,我就有这种感觉。读他的《温一壶月光不酒》是这感觉,读《白雪少年》、《金色印象》也是这感觉,读《佛鼓》、《光之四书》、《法圆师妹》、《三生石上旧精灵》、《吾心似秋月》等诸多篇什,还是这种感觉。
林清玄不是伟大的,却是独特的。读着林清玄的散文中,真的会给人一种宁静,清凉的感觉。这,就是我喜欢读他的散文的原因吧。
散文诗水之歌篇七
我最爱的,我最想念的是那最美的散落在绿树、红花、杂草间的轻盈珠水。
清晨阳光还未升起的时候,混了一夜凝重了凄冷的光,渐渐集合水汽形成了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珠——露珠!它们散落在树木、杂草的叶间。当阳光冉冉升起的时候,美丽的光芒射进晶莹剔透的水珠里,再也没有比这画面更美的景致了!
不知道是谁叨扰了我的好梦 ,现实中的自己呢?拖着发胖的有点臃肿的身躯,短的让人觉得猜不出性别的头发。被人嘲弄着的感觉再一次涌上心头。是啊,总是在梦游者的世界里游荡徘徊。露水在阳光的的照射下,渐渐干去。真像人们说的那样,人的外表真的那么重要吗?是啊,谁能看出人本心里的善良,谁能真正的读懂一个人真实的感想!成全了别人,却欺骗了自己,暗想着好事成双,却是一无所获,一次又一次选择退让,接受放弃,人生也只能选择不断地隐藏逃离,或许等待千年也只是一场虚拟世界里的浮华。
风吹干了露水,却吹不干人的眼泪。喝下了孟婆汤,清除了记忆里美丽的画面,那些躲在心底里不忍割舍的爱也随之化成了幻念。没有了露水,一切也都化为了乌有,呈现给我的海市蜃楼 ,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一切的一切皆是“露水之说”。
散文诗水之歌篇八
水,是静谧的,是婉转的,是天真的,如同一位少女,亭亭玉立,好似一个小孩儿,天真纯洁。只要人瞟一眼,就被感染了,那一瞬间就会化成永恒,又经不住想看看,来饱一饱眼福。
当水声在耳边“哗哗”唱响,你似乎进入了另一个梦,它在延续着,一直伸到梦的近缘。当清波在你眼下微微泛动,你仿佛漫步到一个人间仙境,亭亭玉立的少女舒一绫红绸。
一阵清风抚过,留下淡淡自然的气息,芦苇张开了睡眼,小鱼儿过来告诉它昨夜做的好梦。叶影吹动,柳儿梳洗着秀丽的长发,摇曳着,如同一条绚丽的丝绸,闪烁着艳丽的光芒。草儿看上了水露服,那纤细的身躯,陶冶在水韵中,微笑着,向人们传达一份朝气,那鸟儿欢快地叫着,给大自然增添一份新意。远处一叶小舟划过仙境一般的绿波,人们张开双臂,感受自然的天性。两畔的景色十分秀丽,艳阳显得十分腼腆,那更觉得是人间仙境了。
啊,多么怀念那动人的.一瞬间,我的欢声笑语将化作一屡阳光,永恒在天地之间。
散文诗水之歌篇九
在离开故乡的许多年后,我一路沧桑地又回到了她的身旁。我寻遍那里的角角落落,却再也没能找到她的身影。
我的故乡丢失了,丢失在我的记忆中。。。。。。
那座曾经给我带来无限欢乐的小山坡不见了,替代它的是几幢楼房。
那条河也瘦得不能再瘦,上游修建了水库。河滩上不见了孩子们赤条条嘻水的身影,布满了挖沙时留下的深坑。
曾经让我放飞无数梦想的学校呢?白杨树不见了,也消失了朗朗的读书声。红砖围墙圈起来的,是一个猪场。。。。。。
这还是我的故乡?
故乡!
是什么抹去了你的容颜?
我到哪里去听晚风走过草尖儿的脚步声?
我到哪里去闻一河的瓜香、鱼香?
我到哪里去看白杨树上那一只只眼睛和那童话般的金黄?
你能告诉我吗?
我的故乡!
我曾经养过一只小狗儿,有一天它突然病了。不吃不喝,趴着不动,我急得直哭。奶奶默默把小狗儿抱到菜园,放到黄瓜架下,对我说:不哭,一会儿它就找你玩儿了。
果然,不到黄昏,小狗儿真的'出来了!我把它抱在怀里,它就用小舌头舔我的脸,我高兴得哭了,问奶奶:小狗儿怎么就好了?奶奶说:地气灵着呢。
是呀,地气灵呀!
看着在钢筋水泥间奔跑嘻戏的孩子们,我迷茫了:
那里有我吗?
不,不会有我。
但那里一定有我!
故乡,你已离我远去,我背起行囊又该去向何方?我可以忘记旅途中所有的沧桑,行囊中却装满了忧伤。
我的记忆。我的故乡。。。。。。
散文诗水之歌篇十
自荳蔻年华始,对水之湄或泳池总患着惊惧。勿论亲友强拉或细劝,皆不肯就范;其实心里多么渴望能够捉摸河中小鱼海藻螺壳等等,尤其羡慕彩色泳装嬉水的美人儿。可惜、每次海滩之旅,仅独自徘徊漫步,嬉弄幼白的沙粒,呼吸清新带盐味海风。及渴望嬉水人群中将会有厕身其内的自己,纵使置于无限诱引,却闯不出心魔作祟,难以跨越久筑的.心墙。
大家认为我是经历怒海余生,对变幻无常浪涛,浮沉难料那段日子,烙下了终身惊怯痕迹。甚至永世忌水,「欺山别欺水」此语诸君定耳熟能详了。
好吧!让藏匿数十春秋的秘密,正好供读者一笑……………
那年正月初三,一群中学生组织郊外划船,两木艇载着青春男一女的欢一悦声;穿插于间植通心菜河塘,混合男一女歌音划破长空,让栖息田田莲叶间的数只水鸟惊飞了。
朵朵粉一白清莲仰首接迎,含羞之态为花容添色,翠玉莲蓬镶着饱满果实,恣意拂打船沿,挑一动少年们顺手采摘。忘忧一群荡漾青春点滴笑语,也难禁前仰后仆欢呼推撞;急剧摇动艇身,会引来女生们胆怯高叫,自然又轰起男生更响亮笑声了。
迂回于曲尺水径,句钟租贷时间迅速已届,纷纷弃艇登岸。摇撼不停的船身,使完全不懂游泳的我极度害怕;最后与艇齐齐翻转,各位可想象当时下沉的惊呼和着咕噜咕噜吞水声的狼狈相。说时迟那时快,立则上映一幕英雄救美,黄姓男生勇敢地跳进水中,紧紧拉着我一同沉落。岸上的慌乱呼救声,离我渐远声波又渐弱,剎那我的神智陷入空白。救醒时看见全身湿瀌瀌的英雄,原来他也未谙水性,他就是我选择随伴今生的外子。
十多年前因工伤留下后患,药油药膏试用数月,仍未见效,只好求物理治疗。医师数番提议,最好用水力治疗之法,而且要持恒才见效。我立刻摇首反对,乖乖不得了呀!本人已闻水色变啦!
疼痛常会在寒冬更甚,尤其冬雨可恶地纠缠,与好友黄敏斐谈及痛患,一向古道热肠的她,即组成四大美人嬉水一团一,邀约闺中密友陈世恺夫人,郑毅中夫人等,实行每周一次泡水之约。互相督促鼓励,祈盼假以时日,四大迟暮美人,会体康强健、心境青春。
每次换上泳衣,在池里行来又行去,划手又踢腿,虽然没能像游太太般美人鱼泳姿,偶然浮移几步,是足令同伴鼓掌了。就算只懂御水徘徊,也很享受当「巡场林」。
现在已破除心障,浮走在充满消毒一药味碧水浅池中,于是越来越喜欢嬉泳在碧水中。除了周日四大美人之约外,每周二周四大清早更和亲家娘韩淑娟女士,齐齐前往泳池作水疗运动。和水结缘开始后,竟热衷祈待每周泡泳之约原来缘的魔力让人无法拒抗。
散文诗水之歌篇十一
去年十月一日,我和金鑫,何俊峰,刘峰几个文友拜会了作家张兴海老师。
中午,在张老师的提议下,我们在位于周至县城二曲中学门口的一家面馆,吃了一顿正宗的浆水面。闻到香气,尝到汤味,我们都感到,一碗浆水面下肚,归到故里,闻到乡味,去了乡愁,踩到地气,心醉情浓,好个心悦意今悠。
那顿浆水面,一下子又勾起了我的乡愁,远远近近,荡荡漂漂,悠悠不能散去。
自打我记事起,我和我的父母哥姐们一样,几乎一年四季没离开过浆水菜,吃的浆水菜,喝的浆水汤,走过四季,长大于粗粮多细粮少,见不了肉香油花,只有浆水菜不离不弃,伴我一天天长大。
七十年代初,尽管全国经济比六几年好多了,但在农村,尽管都处都种粮,但产量很低,公粮购粮一上交,农民手中的粮连糊口都难,而生产队的菜地种的菜是很少的。所以,农村人的吃菜大部分靠平日在地里挖采。
每年秋未初冬时,队里的萝卜白菜收获了。或按人头,或按工分,家家户戶分到了菜。我们小孩子提笼拿铲,捡破啐的菜叶,挖断在土里的萝卜和白菜根。过几天,大人们就忙了。男人洗缸洗瓮洗盆,准备泡浆水菜的盛具。女人们又淘又洗,将白菜帮子萝卜英子洗净,浆水引子已弄好,只等把菜从大铁锅了煮个半生放入缸瓮中。
菜一入缸,冒着热气,稍凉一会儿,浆水引子从上一倒,随便一盖,二三天菜就有味了,酸了,好了,能吃了。从此,家里的浆水菜就一直吃到腊月。不管是早或晚,吃饭时,在缸里捞一碗菜,大木案上当当当上面一切,盐和辣面一洒一拌一翻,就可吃了。当然,稀糁子,黄黄馍,浆水菜真正成了家常便饭,一直快吃到过年。
第二年正月初七八,五九一过,气温回升,冰雪消融,地里的野菜探出了头,我们放了下午学后,提笼拿铲在田边,垅畔,河岸,挖着碟儿菜,鸡肠肠,水芹菜,家里的缸里老菜少了,新菜多了。
清明前后,万物葱荣,生生翠翠,此时,名种野菜最多。河滩,岸边,坡涧,我们柳笛亙鸣,和声碎语。嘴不停,手不停,笼子满了踩实,实了再装,在弯曲的`小路上,胳膊穿系在弯月一样的担笼系上,腰用劲提笼,侧弯一边,身重心悦,伴着夕阳归。
麦收后,野菜最少,水芹菜老了,只有河滩里的一种叫柳叶的菜可用,另外,只能用莲花白了,而由于气温太高,浆水汁易坏,要勤换。
早上,黄黄馍,玉米糁子,浆水菜。中午,浆水搅团。晚饭,复印早饭的内容。隔天中午吃一顿连锅面就是过年了。以至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仍不爱吃搅团,可浆水菜时常想吃。
前段时间,口腔溃疡一月不愈,药吃了上百元的,西药中药,无计于事。突然想到,那年夏天,我上了火,老流鼻血,母亲让我喝了几天生鲜浆水才好。于是,在门口的面馆连续吃了一周浆水面,方才解围,治好了病。还听人说,浆水菜能降血压和血脂,我信。为何六七十年代的人无三高症,而时下富裕的人们,一查就有病。
有时,常想起小村中高龄的父母,想到家里那个粗大的浆水菜缸,母亲泡的菜。想起那个柳条担笼,木把儿铁铲铲。想起柳笛,沙滩,牛背,黑河的小鱼,清灵的河水。
他们构成我脑际的,浓浓的乡愁。我希望咱老陕人不要忘了历史,忘了根本,忘了曾养育了我们多少年的浆水菜。富足不能忘了曾经的贫穷。
散文诗水之歌篇十二
一直觉得水是有灵性的,不然何以自然界的冰霜雨雪、晨雾朝露,这些美而诗意的事物,都是由水衍生而来。而许多美好的词语也都与水有关,清澈、澄明、温柔,都嵌着水的轻盈。
水有很多种,海有海的壮阔,江有江的雄浑,湖有湖的清幽,溪有溪的纯净,无论哪种形式的水,都有着灵性的美。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做一条安静的小溪,虽清浅却自有一分澄净。
在地理意义上而言,北方多山,南方多水,或许正因如此,北方人多豪迈,而南方人则多灵秀。我从小与母亲生活在中原地带,少年时迁移到江北的一座小城。不知是否是受了长江水的润泽,我所在的这座南方城市里,女孩子大都秀丽端庄,即便是寻常女子,眉目间也常见一分清秀的神韵。
说起水,不能不想到女子,就像《红楼梦》里贾宝玉所说的:“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如水的女子,也有着水的温柔与妩媚,水的活泼与灵动,水的柔韧与清婉。因为写博客的缘故,我在网上结识了不少如水般洋溢着灵气与才情的女子,这些美好的女子,都有着如水般澄澈的眼眸,如水般灵秀的气质。读她们的文字,如同沐浴在温柔流动的水波里,心灵无比慰藉。
水是有灵气的,因此水中生长的花朵与泥土中培植的花相比,别有一番不同。千百年来为人吟诵的莲,便是亭亭玉立于水波之间,以栖居水中的方式与喧哗的尘世保持着距离,在水的涤荡与滋养下,守护着一颗不染尘埃的素心。还有被称作“凌波仙子”的水仙,“得水能仙天与奇”,温柔宁静的水赋予它不同凡俗的气韵,它在水上安然绽放,吐露着幽幽的芬芳。
不知为何,想到水,便会想到盈盈的月光,或许是因为月与水都有着清澈澄明的质地,让人不觉涌起温柔悲悯的情绪。虽然这两者并非同类,但月的清辉却有着水一般的明净。很多美丽的.诗篇都将月与水相连,“春江花朝秋月夜”、“月光如水水如天”、“千江有水千江月”,这些动人的诗句向我们展现的正是一幅月色与波光交织的画面,柔美静谧。
水是柔韧的。“抽刀断水水更流”,柔软无骨的水,却连利刃都难以割断。正如一些看似柔弱的女子,在危难之际反而能够以从容不迫的心境泰然处之,不曲不折,于逆境之中安然屹立。水也是宽容的,“海纳百川”,百川都能够包容,是何等宽阔的胸襟!即便是那些细小的涓滴,也能在流动中净化自身,将沿途携带的污垢与杂质一一滤尽,最终呈现出洁净的本质。
光阴恍若悠悠的流水,而生命的历程,就像台湾作家林清玄所说的:“是写在水上的字”,虽然我们自身,连同写在水上的字,都将被光阴的流水带走,但总会有些微的痕迹留下,在记忆的深处,在心灵的湖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