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篇一
1、 通过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 听唱法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引导同学探索歌曲应以赞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声音要亲切自然,并用动作表达自身对歌曲的理解。
3、 通过自编动作与活动,引导同学自创动作和在歌曲的空拍处加上小动物的叫声,使歌曲的演唱更为生动有趣。
重点: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听唱法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
难点:
1、引导同学探索歌曲应以赞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声音要亲切自然,并用动作表达自身对歌曲的理解。
2、编动作与活动。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和思路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 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1. 听歌曲录音《让我们手拉手》;(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发明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 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心情怎样?
2) 复听时可自编动作扮演。
个人教学特色补白
教学过程设计和思路
2. 听歌曲录音《一对好朋友》;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同学边拍边听。听后谈歌曲内容
3. 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 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 通过自编游戏扮演歌曲《一对好朋友》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同学在乐句结束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从同学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扮演。
鼓励与褒扬,指出缺乏之处。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篇二
1、通过聆听音乐《小青蛙》《野蜂飞舞》,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难点: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歌曲。
1、聆听《小青蛙》
(1)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分辨青蛙的.叫声。
(2)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划线条,表示听到的青蛙的叫声。
(3)听乐曲,分别学做青蛙的动作表演。
2、聆听《野蜂飞舞》
(2)复听歌曲,自编动作表现出野蜂急促地上下飞舞的形象,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
3、编创与活动:
(1)认识铃鼓,并在教师示范下学会演奏铃鼓的正确姿势。
(2)把演奏铃鼓的方法留给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奏出短音?怎样奏出长音?
(3)试着用铃鼓为学过的歌曲伴奏。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适?选一首让大家唱,并有几个学生用铃鼓伴奏。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篇三
1.学会演唱歌曲《数蛤蟆》;
2.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通过歌曲教学,教育学生要保护益虫。
电脑课件、电教板、青蛙指偶、录音机、数数蛤蟆图片、电子琴。
一、学生随着欢快的音乐拍手进教室;唱音阶;师生互问好
二、导课
1.(出示青蛙指偶)问:“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呀?”“绿色的小青蛙吃害虫,保护庄稼,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出示蛤蟆课件)问:“再看一看,这是谁呀?”“谁能说一说,青蛙和蛤蟆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你们知道吗?蛤蟆和青蛙的本领一样大,都是捕捉害虫,保护庄稼的小能手。”
2.“我国民间有许多歌唱蛤蟆的歌曲,有山东民歌《花蛤蟆》”(出示歌词,教师随歌曲伴奏演唱歌曲)。“用山东话唱的《花蛤蟆》就更有趣了,你们想听吗?”(教师随歌曲伴奏用山东方言演唱歌曲)“四川也有一首民歌叫《数蛤蟆》”(教师用四川方言读歌名,出示歌词)。
三、学唱歌曲
1.“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四川民歌《数蛤蟆》。”(电脑课件出示歌词和动画,同时播放歌曲范唱)
2.教师结合动画,按节奏朗读歌词。
3.教师提问:“歌曲里数的是蛤故的哪些部位?”“蛤蟆不吃水吃什么?”(教师简单扼要地解释歌词“太平年”“水上漂” 的意思)。
4.“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按节奏读歌词。”
5.请学生随着音乐以小组为单位变成小圆圈。
6.教师伴奏,教学生演唱歌曲,并解决歌曲难点。
7.请学生为歌曲创编动作。
8.(教师出示小白兔图片)“老师根据歌曲的旋律编了一首歌,歌的名字叫做《数白兔》。”教师演唱自创歌曲:“一只白兔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爱吃萝卜爱吃菜呀,活泼又可爱,不骄傲,活泼又可爱,不骄傲,蹦蹦跳一跳,跑得快,蹦蹦跳一跳,跑得快。”
9.“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呢!请小朋友们到前面来找到你喜欢的小动物,根据歌曲的旋律为你喜欢的小动物也编一首歌,好吗?”
10.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编歌词。
(教师播放歌曲伴奏)
11.“你数的是什么小动物呢?”“谁愿意将自己创编的歌曲唱给大家听一听?”学生演唱自己创编的歌曲,并为歌曲创编动作。
12.“小动物们回家了。”请学生变换位置。
13.“小动物们回家了,这节音乐课也结束了,找到你的好朋友,和他说再见吧!”
四、播放欢快的音乐,学生拍手出教室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篇四
1、学会演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通过创编歌词和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正确感受音乐的情绪。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藏猫猫》
2、在活动中,既能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
歌曲录音带、录音机、电子琴等。、
1课时
师:小朋友,你们玩过藏猫猫游戏吗?(生答略)
师:我也很喜欢玩这个游戏,谁来说说是自己是怎么玩的?(生简单说游戏规则)
师:看来很多小朋友都是藏猫猫的高手啊!今天我们课堂上来了一位小客人,它和你们一样也是这个游戏的能手哦,你们猜猜它是谁?(师扮猫叫,学生猜:是小猫。)对了!是一只可爱的小猫。(师边说边拿猫手偶演示)大家好!我叫小白,今天我要和你们比一比,我来藏你们来找,看看是我藏得稳还是你们找得快,敢不敢接受挑战?(生大声回答:敢!)
师:好样的!我来做裁判,音乐停止了还没找到我们就算输喽,相信你们一定能完成任务!来闭上眼睛。(师藏好“小白”,播放《藏猫猫》音乐,然后请学生寻找,和学生一起玩藏猫猫游戏)
(生最终找到了“小白”。)
“小白”:恩!你们真是太厉害了,看来我还要多多的练习,下次还要再和你们比试。
师:孩子们,相信通过刚才的游戏你们已经成为了好朋友,“小白”想把一首歌曲作为礼物送给你们,大家欢迎!(师带上猫头饰边表演边范唱歌曲《藏猫猫》,学生静听)
师:听了这首歌曲大家心情怎样?
生:很高兴,太愉快了!
师:那么我们也为这位新朋友送上我们优美的舞姿作为礼物吧。
(全班在老师带领下,随歌曲《藏猫猫》做律动)
1、出示歌谱,简介歌曲。
2、随音乐划2/4拍感受歌曲旋律
1、老师带读歌词
2、学生自由读
3、老师随机简单处理歌曲:
师:小朋友,在藏猫猫的时候,如果你是躲藏的人你这时候的心情怎样?
生:真紧张!
生:还有些激动。
生:都不敢呼吸了!很小心的,动作要轻。
师:对呀!那让我们用这样的心情来读读第一段歌词。(生读)
师:噫!一个不见了!一下子所有的人都去哪了?
生:藏起来了!
师:速度可真快,觉得很奇怪是吗?来全班一起来试试。(生读)
师:躲藏的小朋友紧张,去寻找的小朋友也不能放松哦,谁来扮演去找的小朋友?试着读一读第二段歌词?(生读略)
师:读得真棒!能说说你读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吗?
生:找的时候后急切,找到了又很兴奋。
师:对!就是这样的心情,看来你是最适合扮演去寻找的小朋友,待会做游戏让你第一个上!来!我们全班学学他,一起来读一读。(生读)
4、播放歌曲,学生默唱
5、随伴奏轻声演唱
6、师随机指导、纠错:
生:提醒我们。
师:恩!我们来试试看。(师生边做动作边演唱这句体会,不用刻意告诉学生这里需要唱够多少拍,它是一种意境)
师:哎!注意这里几个什么呀?
生:小红灯。
师:我们要注意喽,不要闯红灯。(随机用手式提醒演唱)
师:我们的小司机文明驾驶,非常遵守交通秩序啊!
7、完整有感情演唱第一段
8、分组演唱
9、四人小组学习唱第二段
10、检查学习成果。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篇五
歌曲《在动物园里》是一首波兰民歌,结构为方整性平行四句体。描述了孩子们在动物园里见到各种动物时愉快而惊奇的心情。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可以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并通过模仿活动,感知并理解音的长短。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带有幼儿的特点,他们往往好奇好动,更喜欢模仿。因此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很重要。孩子们很喜爱小动物,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让他们感受并理解音的长短。爱动物也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这个时期也是让儿童认识什么是友善,认识动物、认识大自然的最好时期。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在动物园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理解音的长短,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及表现歌曲的能力。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气息与活泼、欢快地情绪演唱《在动物园里》,并能在歌声中模仿动物的表情与动作。熟悉“x—”、“x”和“xxxx”,感受音的长短;启发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用轻快的声音表现小朋友在动物园里看到许多动物时惊奇又高兴的心情;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
3.情感目标: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创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萌发创造意识,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以及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在不同的艺术活动中,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并能大胆地表现出来。
2.引导学生抓住各种动物的特征进行歌词创编。
四、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动物头像、各种动物头饰
五、教学过程:
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一、感受音的长短
1.导言:今天老师请你们和我一起到森林动物园去玩,你们听,是谁在门口迎接我们呢?
2.播放课件:小猫、小狗的图片。
3.提问:
(1)你能模仿一下它的叫声吗?(学生回答,模仿叫声)将动物的叫声写到黑板上。
小猫:喵——小狗:汪汪(2)小猫和小狗的叫声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边拍节奏边模仿动物的叫声)
(3)老师出示节奏版,让学生把合适的节奏贴到动物的'叫声上面。
小猫:喵——“x—”
小狗:汪汪“xx”
4.谁来扮演小猫?谁来扮演小狗?(学生扮演并按节奏模仿声音)
小鸡:“xxxx”
6.(出示小羊、小鸭和小老鼠的图片)想一想,谁的叫声和小猫一样长?谁的叫声和小狗的叫声一样长?(学生模仿,并把相同节奏的小动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7.分小组,扮演小猫和小狗,边拍节奏边读,练习多声部节奏。
二、学习歌曲《在动物园里》
(1)导入:动物园的大门打开了,让我们一起参观。老师看到了小动物们,心里真高兴,你们想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动物吗?听老师唱一首歌。范唱。
(2)提问:老师看到了什么动物?(学生边看课件边听范唱,说说歌曲中唱了哪几种动物)
(3)我们一起来读读歌词吧。播放课件。
(4)再听一次范唱,说说你是从哪句歌词中感受到老师的高兴心情的。你能试试吗?(学生从“真好玩”这句歌词中体会快乐的心情。学生学唱歌曲中的几句“真好玩”并有感情的演唱)
(5)和老师一起唱。与学生接唱“真好玩”的部分。
(6)完整演唱歌曲,随琴练唱。体会歌曲情绪。
三、活动创编
(1)提问:动物园里有这么多动物朋友,你们高兴吗?除了高兴还有什么感受吗?请你用歌声表达出来好吗?(学生回答。做高兴而惊奇的表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出高兴又惊奇的感情)
(2)出示伴奏乐器:你们唱得真好听,小猫听见了,高兴得用叫声给你们伴奏呢。谁来扮演小猫为我们伴奏?小猫的叫声是长的,你想用什么乐器来打节奏?(学生选择碰铃:一部分学生唱歌,找几个学生边敲碰铃边伴奏)
(3)你们看,小狗也来伴奏了,谁来扮演小狗和小猫一起给我们伴奏?选什么乐器来打节奏?(学生选择响板:部分学生唱歌,部分学生用碰铃,部分学生用响板伴奏)
(4)学生创编简单的歌词演唱:你们还看到什么动物了?能唱给老师听吗?(学生:小猪、小鸭、老虎等)
(5)出示小动物头饰,分角色表演唱。
四、拓展
出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平等、和睦、互助的感情。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美丽的森林动物园,并学会了歌曲《在动物园里》。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保护它们,跟它们成为好朋友。当动物们听说我们小朋友这样爱护动物,可高兴啦,它们说:小朋友,让我们起跳起来,唱起来,做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吧!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篇六
1、教师放歌曲,请会唱的学生随歌曲进行歌唱。提问:
(1)歌曲将的.是怎样的一件事?
(2)歌曲是我国哪一个地方的歌曲?
(3)你还会唱哪些广东歌曲?
2、教师再放歌曲录音,请学生歌唱歌曲。
1、感受音乐(播放课件)
(1)这首歌曲是我国哪一个地区的歌曲?
(2)这首歌曲是用哪个地方的方言进行歌唱的?
(3)谁能说几句客家话?
2、请学生随歌曲拍节奏,教师同时朗诵歌词。
3、学生听音乐朗诵歌词,让学生通过有节奏的朗诵歌词,感受这首广东名歌风味的特色节奏“××××·”
4、听中唱。由学生跟随录音范唱进行模唱,并学习用广东客家方言演唱,让学生从方言语调中感受广东民歌风格。
5、教师教唱,及时指出不当之处。
教学反思:
教学目的:
复习,进一步巩固《落水天》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篇七
通过演唱歌曲《拉勾勾》和音乐实践活动,是学生喜欢用音乐的方式与同学交往,鼓励学生为歌曲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引导学生聆听乐曲《口哨与小狗》,培养学生欣赏和感受音乐的能力。
看图与听唱结合,指导学生看图形谱直观的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
鼓励学生通过表演方式,用动作表示自己的感受。
电子琴、光盘、自制的小狗头饰。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组织律动教学,师生互问好。
2、做拍手游戏:师与一学生拉勾,表演“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导入新课。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1)师范唱歌曲《拉勾勾》,生初步感受音乐。
(2)师引导学生反复听几遍,学生听音乐,拍手拍肩、拍手拍腿小声跟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
2、启发引导,用听唱法教学新歌。
(1)指导学生准确的读出歌词,调动学生积极性;
(2)边范唱边在黑板上指画的金勾勾、银勾勾图形谱。再次范唱,学生哼唱,并用手指指出画面上的图。
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分小组唱,师指导突破歌唱的.难点。
(设计意图:学生往往在集体歌唱时唱得很流畅,但是单独唱时,很容易找不着调;集体唱也不便于老师听辩学生是否唱正确,所以让学生分组练唱,老师便于听辨的同时其余学生也得到了听辨训练。)
三、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
(1)师用手势动作表示高音或低音的旋律行进,再让学生准确的唱一遍歌曲。
2)师和学生一起做拉勾勾游戏并表演;问:我们怎样做才能和同学们都是好朋友?哪些行为我们不能做?()
2、创造实践
鼓励学生分小组自编动作演唱歌曲;随老师的琴声两人一组表演。
3、表演展示,交流评价。、推选几组进行表演;、学生分组站成圆圈并拍手做动作演唱歌曲,评比哪组表演的好。
4、聆听管弦乐
师:我们不仅和同学们成为好朋友,我们也应该和小动物们交朋友。你们听,一个小朋友和他的小动物伙伴玩的多开心啊!(播放音乐《口哨与小狗》)。
问:你们听到乐曲中有哪些声音?(口哨声与小狗叫声)你的心情怎样?(愉快)再次聆听并要求学生听到小狗叫声时在书中添上一种颜色,听到声则涂上另一种颜色。
5、鼓励学生带小狗头饰随音乐表演。
四、完美结课
总结本节课
一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因此在课上我充分利用了孩子的心理,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要求,让他们明白音乐是他们的朋友,音乐课充满了乐趣,以便给以后的课程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中我充分利用音乐弥漫性的特点,让学生首先感受音乐的特点,再请学生听着音乐玩游戏“拉勾勾”,学生即掌握了游戏的玩法,又对歌曲进行了点题。这样一来,使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熟悉了旋律,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在教授三拍子的节奏特点时,同样没有采用填鸭式的教学,而是让从学生自己拍手、儿歌等方式上入手,通过真听、真看、真感受去进行强化。
最后,让学生大胆想象创编,为歌曲配上自己最喜欢的动作,从而巩固歌曲,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篇八
在演唱时,模拟号声“嗡巴巴”从闭口到张口吐字要清晰富有弹性,不宜过重。是新课标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或许我们关注的只是几个极好或极差的学生,中间的学生常常被我们所遗忘。每个孩子都享受音乐的权利,只是我们的老师给他们创设的音乐活动太少、给他们参与的机会太少。今天的音乐课,每个孩子都参与到了课堂当中,而且参与的很精彩,参与的很融洽,参与的很开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我们每一个孩子从音乐中感受到了合作,感受到了快乐.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篇九
管弦乐《大象》?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动物狂欢节》,又称《动物园狂想曲》。这是一部形象生动、充满幽默谐趣的管弦乐组曲。这部乐曲常采用两架钢琴和小型管弦乐队的形式演奏。1886年2月,圣-桑曾先后到布拉格和维也纳等地旅行演出。途中在奥地利小城库普拉哈休养,在休养期间,他应巴黎的好友夏尔·勒布克(大提琴家)的请求,为狂欢节的音乐会写了这部组曲,并亲自指挥演奏,由于在这部作品中糅合了某些名家作品的主题旋律,并加以夸张和变形,含有善意的戏谑成分和明显的讽刺色彩,因此作者禁止在他生前出版和继续演出,但其中的第十三首《天鹅》例外。直到作者死后的第二年(1922年),这部作品才公开出版,同年2月25日正式公开演出。
在这部新颖奇特的组曲中,作者以漫画式的笔调,运用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情特征,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动物们滑稽的动作和可爱的情态。
《大象》这首乐曲取材于柏辽兹歌剧《浮士德的沉沦》中《风妖之舞》圆舞曲的片断。圣-桑改为低音提琴演奏,表现大象沉重笨拙的步伐的滑稽可笑的舞姿。
乐曲采用降e大调,3/8拍。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在钢琴奏出几小节的圆舞曲节奏后,低音提琴奏出圆舞曲主题,表现大象愉快地迈着笨重的脚步,费力地旋转舞蹈,给人以幽默可笑的感觉。
中段比较抒情,舒展而优美的旋律自由地在各调上模进、重复,犹如大象伸着鼻子在舒心地歌唱。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在这个喜剧性的乐曲中,还穿插了门德尔松的歌剧《仲夏夜之梦》中“诙谐曲”的片断,乐曲的戏谑成分更为突出。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初听前,提示学生:大象的音乐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为什么音乐缓慢沉重。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2、复听音乐做动作。
提示:大象有哪些习性?它怎样走路?大象的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在对比的感受中,加深印象。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篇十
一年级学生刚刚入校进行专业的音乐学习,是从听音乐慢慢过渡到学音乐的过程,如何学音乐,准确的将音乐知识运用到学习过程中去是我们老师主要努力的方向,结合一年级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体验式的教学则显得必不可少。
一、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一:通过听觉、体态律动感知音乐的力度,并认识音乐中强f和弱p的记号;
教学目标二:能用强弱不同的音量演唱歌曲《是谁在敲》。
教学目标三:通过音乐活动将认知的音乐力度记号正确的运用到音乐活动中去。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体态律动了解音乐的强弱。
2、通过演唱歌曲《是谁再敲》认知强弱记号,并能利用强弱不同的音量来演唱。
3、通过音乐活动熟悉掌握音乐力度中强弱记号的使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感性到理性,从认识音乐力度记号到运用力度记号,培养学生争做有礼貌的好孩子。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认知音乐力度记号强记号f和弱记号p。
2、用正确的音乐语言来表述所感知的音乐力度
一、跟我做
1、听音乐,带领学生用不同力度做一些动作,让学生体会力度的强弱对比。
2、请说一说老师的动作有什么特点。
二、跟我唱:学唱《是谁再敲》
1、初听歌曲,歌曲中唱了什么内容。
2、感受音乐,轻轻敲窗和嗵嗵敲门那个力度大一些,那个力度小一些。
3、表演歌曲,通过模拟敲窗和敲门的动作,感受动作力度不同造成在音量上的变化。
4、跟音乐默唱
5、跟音乐唱出歌曲。
三、跟我学
1、通过演唱歌曲,找出乐谱中声音大是怎样标记的,声音小是怎样标记的'。
2、出示图片f 、p,认识强记号f和弱记号p
3、让学生试着通过改变音量体现音乐力度进行歌曲的演唱
四、跟我动
1、边打手号边唱歌曲(每句的前两个小节)
2、边唱边做情景动作
五、跟我表演
1、分小组进行合作表演:一部分同学演唱,一部分同学做情景律动
2、请同学出来合作表演
六、小结:说说怎样敲门才有礼貌?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让他们懂得讲礼貌是每个好孩子应有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