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昆虫记有感(模板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读昆虫记有感篇一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法布尔的传世之作。作者把自己的一生都融入到了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下对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真实的记录下昆虫的本能和习性。萤火虫、蝉、蟋蟀、蝗虫、胡蜂……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虫生活,它们的出生、进食、劳作、捕猎及繁殖后代等等所有细节都可以在《昆虫记》中找到。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并不像一般的科学著作那样乏味枯燥,而是散发着浓郁的文学气息。语言轻松诙谐,平实的记叙却又是详细、具体、清新自然,而又不失幽默。
点评:简介《昆虫记》 的内容
“昆虫是不是一定要以这种响亮的倾诉和喋喋不休的表白来吐露它们的爱情呢?通过大量的考察可以知道,两性之间的靠近会让彼此沉默。所以,我认为蝈蝈的小提琴,雨蛙的风笛管,山蝉的音钹,都只是表明生命乐趣的手段,这种乐趣任何动物都有,任何动物都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庆祝。”瞧,多么细致的观察,多么生动的语言。法布尔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用美术家一样的观察,文学家一般的叙述,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昆虫世界,更是通向科学的大门。
点评:品评书中内容
记得小时候,我只观察过一种昆虫,就是蜗牛,也许是它软软的身体总躲在壳中,所以我才不那么害怕吧。我最感兴趣的是蜗牛爬行为什么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线。可这个“胆小鬼”没等我的手碰到它,就把头缩进壳中,几次尝试都没成功。最后,用一块尖石头小心地敲破蜗牛壳,才掏出他的身体,黏黏的,让我恶心,也就失去了继续观察的耐心。还是后来上网查资料,才知道那是足腺分泌的粘液,有助于蜗牛的爬行。
点评:联系自己的生活
看过《昆虫记》,再想到我的那次观察,真让人羞愧。法布尔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探索生命世界的本来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的科学真理。《昆虫记》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
点评:得到启发
我们爱科学,我们学科学。只有像法布尔那样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才能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
读昆虫记有感篇二
有这样一个人,30多年呕心沥血,只为一部名著。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在“荒石园”中度过大量的时间。
他,就是“昆虫界的荷马”——法布尔。
翻书,细思。我们是否真正研究过一种昆虫?我们是否曾停下奋进的脚步,去倾听自然界独特的声音?我们常常只顾着前进,而忽视了那么多身边的美。而这一本书,却将大自然的独特,以清新的语言记录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在我们面前。
《昆虫记》,“昆虫的史诗”,不朽的巨著。
品读,细想。自然界中,我们究竟遗漏了多少精彩?圆网蛛的织出的网,蟋蟀从不随遇而安的性格,螳螂修女般具有迷惑性的外表,蝉短暂的歌唱。若不读这本书,我又会了解多少呢?这的确是一本神奇的书啊。它包容了自然界中蚂蚁、萤火虫等熟悉而又陌生的动物,展现出自然界独一无二的魅力。
《昆虫记》在不经意间,打动我。
《昆虫记》,一本科学巨著,亦是文学著作。
品读着圣甲虫爬坡时反复跌倒的情景,我仿佛看到了他在不断失望后又振作的样子,仿佛听到了他内心中坚定的呐喊。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是圣甲虫永不言败的精神;阅读者昆虫驱赶蝉,想要霸占“清泉”时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那群昆虫贪婪的面目,仿佛感受到了蝉乐善好施的品质;品味者圆网蛛织网时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它织网时灵活的转动,仿佛看到了那天衣无缝的网。此刻,我不得不为他们的精神而赞叹,不得不为大自然的奇妙而惊讶。
读《昆虫记》,随法布尔在园中欣赏昆虫之举,欣赏自然,欣赏美。
读昆虫记有感篇三
考试完后,为了放松一下,我在书店里看到了《昆虫记》,我被这本书上的各种各样的昆虫迷住了,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本书,回到家,我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看完之后,这本书让我如痴如醉,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啊!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怎样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的。我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积累食物。是它们带我遨游了昆虫的王国,使我爱上了昆虫。《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也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融入了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娓娓道来,在对每一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特有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这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他刻苦钻研,牺牲了自己私有的时间去观察昆虫。《昆虫记》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为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迅速走向了现代文明。人性化的虫子们纷纷登场,是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昆虫的书居然一版又一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后还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的引起轰动,真是奇迹中的奇迹。就是这样一个奇迹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人类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在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中,昆虫也是地球上不可缺少的一种生物,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受到尊重。这本书有很强的可读性,它的文章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难怪,鲁迅先生将《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昆虫记》也很有真实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虫子气味的存在,真的使人身临其境。被我厌恶而忽视太久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昆虫记》,让我重新喜欢上了这些小生灵,发现它们并不讨厌,相反,还有很多可爱之处;是《昆虫记》,让我看到了昆虫跟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同与小说,它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独自、安静的,是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和艰辛。《昆虫记》是一个奇迹,是由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昆虫记》不仅仅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再艰苦,也要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奋斗!
读昆虫记有感篇四
《昆虫记》是一本描写昆虫生活习性的书,它把昆虫生动的描写了出来,下面就是关于昆虫记的读后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读完《昆虫记》后,轻轻合上书,细细回味着书中的描写,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阵阵波澜。
《昆虫记》是一本描写昆虫生活习性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
在法布尔的笔下,这些在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小昆虫也表现出它们独特的一面:遂蜂的守门人充当着大门板和守门人的角色,同类来了就让开,异类来了就赶跑它;迷宫蛛的网像一个迷宫,昆虫掉进去就“走”不出来了;蝈蝈儿看起来好像是食素的,其实它们是一群“伪素食者”……这些小生灵在作者的笔下表现的活灵活现,像人一样有了灵性,会唱歌,会跳舞,有欢喜,有悲哀。
看完这本书后,我对这几句描写遂蜂“守门人”的话还记忆犹新:“也许三个月以前,那时它还很年轻的时候,它曾经为了自己和后代们在这里单枪匹马地辛勤工作,每天都干得筋疲力尽,一直到现在才得以休息。
不,它仍然没有停下劳动,它还在用它微薄的余力守卫着这个家。
它已经不能再做母亲了,可是它依然能够为家人守卫大门,抵挡不速之客。”看完这几句话以后,我被遂蜂“守门人”那对家里人深沉的母爱所震撼了。
在它年轻的时候,它为了自己的家庭而奔波着;在它老了后,它仍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守卫这个家。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人类的许多母亲不也是如此吗?她们为了自己的儿女而操碎了心,在儿女长大后虽然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帮忙的了,可是心中却仍然装满了沉甸甸的母爱,想要再做点什么。
我再将书中的内容与我们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一对比,才发现,原来昆虫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处。
为何我以前就没发现这一点,而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却发现了?后来我才知道,法布尔将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昆虫的研究中去了,因此,他发现了昆虫的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
因为《昆虫记》在科学和文学上都很有地位,因此被称为“昆虫的史诗”。
为何法布尔能够坚持一生都致力于昆虫研究呢?因为它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
《昆虫记》让我了解了昆虫,更让我了解了生命;《昆虫记》虽然看起来平平淡淡,但却蕴含了作者对生命的无比尊重,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
近日,我读完了《昆虫记》这本书,感触很深。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多次实验,细致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
作者写得生动有趣,读者读得兴趣盎然。
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极。
这都要归功于作者的仔细观察,细致描写。
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
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
“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等,这些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来。
光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细致描写,读者才能看懂,又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等,这些细致描写,使整本书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昆虫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管虫会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知道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
现在我全知道了。
有些动物的思维方式比人还高,例如赤条蜂给卵留食物时,是把毛毛虫弄得不能动,失去知觉,而不是杀死毛毛虫,这样,就可以给食物“免费”保鲜。
又如舍腰锋给卵捕蜘蛛时,是只捕小的,这样每只就可以使小虫只要一顿就可吃完,每顿就可吃到新鲜的,怎么样?聪明吧!
作者写出这些都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而我,则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
不过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课的路上,我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搬食物,经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回,再搬。
这次我虽然仔细观察了,但这是对我感兴趣的事。
现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应该对周围的所有的事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文章。
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
这是读完《昆虫记》后,我深刻体会到的。
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一个由人类杰出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一部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的书,一个人竟能一生为昆虫写书,这可真是个奇迹。
法布尔对昆虫记的写作不是进行机械的论文式写作,而是进行有情感的散文化写作,这就使昆虫记成为了自然科学和文学上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这两种价值使法布尔的作品有了极其广泛的读者,我本人十分推崇这种写作方法,这一点我要竭力向法布尔学习,而且是这一点造成了昆虫记这部作品有了流芳百世的可能,另外还可以读到许多诗情画意,和满有生态意境的句子。
“一只绵羊经过这,吃掉这束青草,而增加羊肉不是人类所期望的吗?”法布尔用他的文笔把我们引向昆虫世界,让人们获得了许多知识。
法布尔你真伟大。
读昆虫记有感篇五
人生得意,读了书,你不至于忘形;人生失意,读了书,你不至于沉沦。
读书,真的会是我们的人生收获一份真实而奇妙的美丽.你读过书了吗?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名叫《昆虫记》的文学著作。这本书,不仅十分具有文学魅力,还是科学的结晶呢!这本书生动而又传神的将这一个个的昆虫描写的是那么细细入微......
当我读到这些题目时,我感觉是那么好笑——小心翼翼的歌手,天才的纺织家。不过这些题目不仅仅让人觉得好笑,也让人们感觉到文学的魅力。当我读到法布尔花一天的时间为用来观察昆虫的时候,终于明白,他为什么会将昆虫了解得那么详细剔透。我想,我们学习也需要那种为了自己能够真正学习到知识而不怕苦,坚持不懈,肯下功夫,一丝不苟的精神。那样,我们也会成功的!
而且通过读这本书,我也知道了,一篇好的文章不仅需要精彩的语句,还需要幽默的语言,这样才会使文章活灵活现。不过使用拟人或比喻是最好的选择。
法布尔,一个昆虫科学家,但他写的文章却使我们感觉到他的文学是如此的优秀。我们也要学习他这样文学与科学一共结合的方法。bye!
读昆虫记有感篇六
法布尔的《昆虫记》负有盛名,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极高的地位。《昆虫记》所记录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的各种场景。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以人文精神统领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作,这样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属于空前绝后。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在晚年法布尔出版了《昆虫记》最后几卷,使他不但在法国赢得众多读者,即使在欧洲及亚洲各国,在全世界《昆虫记》作者的大名也已为广大读者所熟悉。
作为昆虫学家,法布尔是非常严谨而细致的。他根据亲自观察来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生动的揭示出来。《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昆虫记》不仅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昆虫百科。它将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熔于一炉,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维,美术家一般的眼光,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
读昆虫记有感篇七
我也想,像在老师眼中的“坏学生”那样,在操场上疯玩,大概是从小就树立了“书呆子”、“乖乖女”的形象,我不敢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打开自己的极乐世界。
有一句话说得好,“上帝关上一扇门后,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上帝关上了我自由自在的天堂的大门,却开启了通往文字世界的道路。
是《昆虫记》,它成为我通向文字世界的引路灯,让我真正体会到字里行间的美妙与精彩。
我佩服作者的观察能力,能把昆虫写的栩栩如生,能把这些平常令我们讨厌的小东西写得生动可爱。让我们不由的生起保护环境的想法:如果我们少扔一张废纸,少砍一棵树,夏天把空调的温度调高一点点……灭绝的虫子是不是还会存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以后他们是不是会绝种了呢?想到这里,我不禁打了个寒战,我们以后可要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为这些小家伙们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昆虫记》这本书引领我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妙趣横生的昆虫乐园。
读昆虫记有感篇八
近日,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从中,我有了许多感受和收获。
昆虫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管虫会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知道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现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动物的思维方式比人还高,例如赤条蜂给卵留食物时,是把毛毛虫弄得不能动,失去知觉,而不是杀死毛毛虫,这样,就可以给食物“免费”保鲜。又如舍腰锋给卵捕蜘蛛时,是只捕小的,这样每只就可以使小虫只要一顿就可吃完,每顿就可吃到新鲜的,怎么样?聪明吧!
作者写出这些都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而我,则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不过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课的路上,我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搬食物,经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回,再搬。这次我虽然仔细观察了,但这是对我感兴趣的事。现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应该对周围的所有的事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这是读完《昆虫记》后,我深刻体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