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家乡风俗的手抄报(汇总1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家乡风俗的手抄报篇一
春节那一天,家家户户都定是会做一大桌子好菜的。对于我来说,安徽的美食是我记忆中最为深刻的。
在这众多美食之中,最符合我口味的当是白白胖胖的米粑了。它的做法我略知一二,也和奶奶实践过几回。第一步不消说,用水与面粉充分糅合成鼓鼓囊囊的大面团子,那外形跟吃撑了的“年画娃娃”有得一比。第二步便是捏皮了。跟“隔壁”那饺子不同,米粑的皮像是放大了几十倍,并且要靠人工一步一步小心翼翼捏制而成。往年我都是手扒一小块面团,拇指轻轻按住中间部分,另一只手拉、扯、捏、扭,直到变皮在手下“规规矩矩”地圆起来。我最享受也最喜的当是第三步了。
第三步是奶奶的“专场”。她熟练地将葱、蒜整齐地切成小段,肉沫和着豆角、蒜泥、小葱糊糊涂涂地被奶奶的锅铲轻盈地翻炒着,小火炒后的香味总使我陶醉其中。豆角的酸溜溜、肉末的咸香、以及绿油油的小葱,“奶奶牌内馅”的味道,老家人都是赞不绝口。第四步的步骤与包饺子大相径庭,因此想必各位都是通晓的。值得一提的是米粑周圈包起来的花纹,这个得讲究。先是卷一卷,再是旋一旋,最后包一包,仿照的是孔雀尾巴上的纹路。
全部步骤完毕,上锅一蒸,便可以狼吞虎咽了。米粑的外皮虽软糯绵密,但毕竟无味。因此各家会备上一碟自制辣酱,辛爽入味,辣酱各不相同,像我家,便会有一种舌头发麻的感觉,却不是太过于辣。
春节是一年最热闹的时节,鞭炮声声声入耳,酒肉味丝丝入心,大红“福”字映入眼帘,美好的一年总在这样的团圆中开启,总在米粑鲜美的味道中开启......
家乡风俗的手抄报篇二
家乡是每个人最为熟悉的地方,是我们成长的故乡,也是我们始终怀念和想要回归的地方。在家乡生活多年,我深刻感受到了家乡的独特风俗和文化,它们浸润着我的生活,塑造着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我更加珍视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方一地。
第二段:家乡的食俗文化
家乡的食俗文化是我最为熟悉和喜爱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风味独特的美食。比如,每逢重大节日,家乡人们都会准备传统的美食,如糯米饭、腊味、酱肉等,这些美食不仅仅是食物,更将人们的感情和情感融入其中,体现出家乡人民的深厚情感和传统文化。
第三段:家乡的传统活动
家乡的传统活动也是我难以忘怀的一部分,例如每逢冬季,家乡会有一场盛大的“冬至”祭祀活动,家家户户都会守夜,祭拜祖先,拜祭神明,祈求祖宗赐福,给人们带来温馨与安详。对我而言,这种传统的活动不仅可以传承家乡的文化传统,也能感受到家乡人民的情感和凝聚力。
第四段:爱家乡,保护家乡
虽然家乡的风俗文化美妙,但是很多家乡的风俗文化正在被淡漠,这令我非常担忧。因此,我认为我们家乡的每一个人应该勇于振兴传统文化,保护家乡的环境和资源,让家乡的文化永放光华,让它在新的时代里持续发扬光大。
第五段:总结
回顾我对家乡风俗文化的感悟,我深深觉得,家乡的土地、家俱、衣食住行乃至人与人之间的习俗和行为,都是我不断探索和热爱的对象。我希望,未来我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家乡文化的内涵,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一份微薄的贡献。
家乡风俗的手抄报篇三
清明,象征着春天的开始。清明节这天,人们踏青、扫墓,吃清明节特有的美食——清明粿。
制作清明粿,看似简单,实则工序复杂。青是做清明粿的关键。在外婆家河对岸的路旁,有许多青,这种不起眼的野菜,就是给清明粿染色的关键。到清明节的前几天,外婆就会采摘一大桶青回来,剪下嫩的部分,研磨成粉。外婆告诉我:这种草长相普通,很难发现,但只要上面没有白色细绒毛,就一定是假的。
磨成粉之后,把青粉与糯米粉、米粉、水和在一起,这一步,也需要细致的手法。青粉是一小团一小团的,需要用手把青捏碎捏细,不然吃起来就有疙瘩。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小块,在里面包由笋、雪菜、肉、豆腐干炒成的馅。粿上的花边很独特,要包成类似锁形的形状,这种包制手法,外婆和妈妈总是很熟练,而我学了好多次都还没学会。一个个精致的清明粿排排摆放在桌上整张桌子都摆满了。每每到这个时候,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吵着要吃了。大人们就在蒸笼上放上一小段一小段的粽叶,一段粽叶上面放一个清明粿,这样吃的时候不粘手。
待那清明粿蒸好时,一揭锅盖,满厨房都飘着青的清香。锅里躺着的,是一个个晶莹透亮的墨绿色的清明粿,而孩子们早已垂涎欲滴,一人一个抢去吃了。一口下去,满满的馅料,还有油流出来。粿的味道美味可口,让人吃了还想吃。
做好的清明粿冷冻在冰箱,可以保存半年以上,但通常一桌的清明粿,在六月底就吃完了。
清明粿,一道舌尖上的`传统美食。是我记忆深处的美味。
家乡风俗的手抄报篇四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独特的风俗和习惯,这些风俗不仅是家乡文化的一部分,也反映了当地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在我成长的家乡,也有着独特的风俗和传统,这些风俗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我对家乡风俗的体会和心得。
二段:家乡人的好客和热情
我出生于一个以礼待人的家乡,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善良友善,对来访客人总是心怀感恩和热情接待。每当有人来访,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陌生人,都会得到热情的款待,被安排在家中厚待和好吃的佳肴。
我记得小时候,每当家里有亲戚来访,家人总是早早地起床准备好早点,用精心制作的美食,备上茶水,热情地招待亲友,甚至有时候会让客人住在家中。这种宽厚和待人如家的态度,让我倍感温馨和欣慰,也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段:家乡美食文化
我的家乡也是一个美食大省,这里的饮食文化有着丰富多样的特色。无论是清汤小龙虾,还是麻辣烫、烧烤、腊八粥、面食、馍馍,每一道美食都有着令人难以忘怀的味道和特色。
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美食总是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每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味道和特色。比如说,我的家乡就有着著名的水煮肉片,肉质鲜嫩,口感醇香,独具特色。每当我去旅游或者出差时,总是会想念家乡的美食,想念那一份浓郁的味道和那一份韵味。
四段:家乡传统文化
我的家乡也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这些传统文化在这里扎根已久,凝聚着家乡人民的智慧和历史。比如说,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我们家乡会举行盂兰节,为祖先们烧香送信,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敬重。
在我的家乡,还有着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比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这些节日不仅仅是家乡人民欢庆节日的时刻,更是展现家乡文化与风貌的重要场合。这些节日宣扬家乡的美好传统和文化,让我深深认识到了家乡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五段:家乡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个地方虽然没有大城市那样繁华和喧嚣,却有着宁静和安详的生活节奏,这里的人们勤劳努力,崇尚实用,大力发扬家乡的文化和传统。在这里,人们用智慧和勤劳创造出了一个美丽的生活世界,这种生活质朴而真实,让人深感怀念和感动。
结语
家乡风俗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根,也是我们成长历程中最为深刻的记忆。我深深感受到,家乡风俗是家乡的文化精髓,记录了一段又一段的历史和经验,是家乡人民的智慧结晶。我会一直珍惜家乡风俗,传承并发扬家乡文化,让世界领略家乡的美丽和独特。
家乡风俗的手抄报篇五
家乡风俗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最为独特和深刻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于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于传统的执着追求。回顾自己所生长的家乡,在家乡风俗和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家乡的独特魅力,更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智慧。在这里,我想分享我对于家乡风俗的心得体会。
首先,家乡的风俗独特而多样。我家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貌。刚到家乡,我就被那些古老的建筑、曲径通幽的小巷、参天古树所深深吸引。每当夜幕降临,熟悉的味道从家的厨房飘出来,邻里间也经常会听到热闹的“话嗨场子”。在家乡,那古老的巷子里除了装饰着乡野美丽的小品,深深的大门两旁有时候还会有红桃杏树,临街一侧有着一块玻璃门的老房子。
其次,我惊叹于家乡风俗的魅力。在古老的家乡,还保存着许多古老的风俗习惯,如新年包饺子、小年放小灯笼、端午赛龙舟等等。每年农历年,家家户户都会在庭院里点起鞭炮,腊月的时候还会大烧一盆红红的糖以祈求来年的甜蜜。还有,每年端午节,全家都会一起包粽子,回归传统,体验着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些风俗习惯在无形之中激发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态度。
除此之外,家乡的风俗也贴合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我曾经常听到老人们在那儿侃大山,聊古今。不过这种情况很少见了,即使听到的话,早已分不清东南西北。有时候自己站在屋顶上打望结束的家乡,安心跳跃,一切都一气呵成。家乡的风俗让人感觉很亲切,好像就是身边的一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体系。
最后,家乡的风俗激发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家乡风俗的独特与生活节奏的韵律相吻合,每一个节日的来临,每一种习俗的传承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肯定。这种认同感不仅是对于家乡的热爱和感激,更是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豪和自信。而这种自豪感和自信又反过来推动了家乡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得家乡风俗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家乡风俗的熏陶下,我感受到了家乡的独特和魅力,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智慧。这种感悟不仅让我对家乡的深情厚意更加深刻,也让我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期待着能够将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且在传承中创新,使得家乡风俗焕发出新的生机和魅力。
总之,家乡风俗是一种独特而多样的文化现象,它承载着家乡的历史、人们的生活习俗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对家乡风俗的了解和体验,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家乡,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将家乡风俗的美好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家乡文化在时光的长河中发扬光大。
家乡风俗的手抄报篇六
我来自浙江富阳,接下来我会为大家介绍我美丽丰富的家乡。
10月19日、18日,富阳龙门古镇将举办独具地方风味的民族风情节。
接下来我介绍的是家乡特产。
东坞山豆腐皮:东坞山豆腐皮是阜阳的传统特产,素有金衣之称,至今有千年历史。1985年被评为浙江省优质名牌产品。其特点是外形美观,薄如蝉翼,油润白净!
峡岭湖笔:抚养特产峡岭湖笔,说道独具魅力的中国毛笔,笔毫挺拔而坚韧......
说了这么多,再来看看浙江杭州西湖的桂花节吧!
这就是我那美丽又丰富的家乡———富阳。
家乡风俗的手抄报篇七
阜新是辽宁省很小的城市。那里比北京冷,也没有像哈尔滨天天下雪那么冷。
阜新有很多风俗,比如在除夕夜里要开门迎财神。年夜饭里要有鱼和丸子,有鱼是因为“年年有鱼”,丸子是因为希望家人团聚在一起。然后就要放烟花,放完了烟花才能回家吃饭,还有除夕当天只能吃两顿饭。
说了一些除夕的风俗,初五的风俗也有很多,而且都很有意思。只要到了初五,除了要放烟花还有我认为最好玩的一项活动,还要吃一样东西。
吃的东西是一个小朋友很爱在夏天吃的,那就是冰棍。冬天吃冰棍是只有在东北人们才做的习俗,但大家也就吃一两根。好多人都会去冰场滑冰,因为阜新是一个小城市,所以只能在湖面上在冻一层结实的冰。
爷爷告诉我,好多老年人从小就在那里滑冰。直到现在,他们还有很多人来到冰场上坚持滑冰呢!
关于初五吃冰的这个习俗,好多人都是吃冰棍。我在网上查到,据说以前没有钱去买冰棍吃,人们就在井边上挖冰块去吃。这样吃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好多人都认为初五吃冰就可以让你在新的一年里腰不酸、腿不疼、牙也不痛,干活浑身有劲!到现在为止,东北人一直没有忘记这个习俗,我们家一直遵循这些习俗呢!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每个家也都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希望你的家乡里也一样有很有趣的风俗。
家乡风俗的手抄报篇八
家乡风俗是我们成长的底蕴,是我们文化血脉的延续。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无不与家乡风俗紧密相连。家乡风俗所蕴含的智慧和情感,让我们感受到归属感和自豪感。在这里,我将分享我对家乡风俗的心得与体会。
第一段:独特的家乡风俗仪式
家乡的风俗仪式让人难以忘怀。例如,每年农历正月的祭灶仪式,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将祭灶台摆放在厨房中,燃起纸香,席地而坐,全家人一起祭拜灶神,并祈求来年的平安和丰收。这个仪式让人感受到家庭团结之美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二段:让人难以忘怀的美食
家乡的美食是我最为怀念的一部分。火锅、饺子、年糕……每一种食物都充满了浓浓的家乡情调。尤其是家乡的传统小吃,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每到重大节日,亲朋好友会相约在一起制作食物,共同品尝。这种团聚的方式不仅让人享受美食,更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第三段:品味祖辈的智慧
家乡风俗传承着祖辈的智慧,这种智慧反映在很多细节中。比如,家乡的寿礼仪式,长辈会教导我们如何端庄地行礼,如何用手轻轻接过寿礼酒杯。这种礼仪教育让我们懂得了尊敬和感恩的重要性。
第四段:家乡风俗的现代创新
尽管家乡风俗源远流长,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新元素也开始渗透其中。家乡的传统舞蹈、竞技项目等在现代社会中被赋予新的内涵。传统民俗游戏变成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这既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五段:坚持传统文化的价值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家乡风俗是我们与传统文化联系最为紧密的纽带。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文化冲击,保护和传承家乡风俗显得尤为重要。坚持传统文化的价值,不仅是对我们祖先的敬仰和敬意,也是我们身份认同和社会文明的体现。
结语:
家乡风俗是我们情感的寄托,是我们人生的底色。在保护和传承家乡风俗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愈发珍惜丰富多彩的家乡文化,更使自己的成长历程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铭记家乡风俗,传承文化瑰宝,为我们的家乡增添新的光彩。
家乡风俗的手抄报篇九
每年春节的开始,应该就是家家户户贴春联了。除夕一早,四处都是手上、胳膊上拿满春联的人们。这时,总有几个小孩子围在大人身旁帮忙,嘻嘻哈哈地把旧春联撕掉,换上新的,这举动好像是代表辞旧迎新,把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寄托在大门上的春联。
从早晨起,屋前房后都充满饭菜香味,而大部分家庭的饭菜中必定少不了鱼,我家也这样。老爸常说:“吃鱼就会年年有余。”所以过年前人们就会带回家几条鱼。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算重头戏。在外工作、学习的家人会回家团圆,吃团圆饭。这时大街上几乎所有商铺都关了门,宛如平常凌晨十一二点一样安静。
饭后就是一年一度地看《春节联欢晚会》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围在桌前,拿出提前和好的面和拌好的肉馅,在包饺子时,往往会挑一两只饺子,在里面放枚硬币,第二天谁吃到了,就意味着谁一年的运气就会好。
第二天就是小孩子们最期盼的大年初一了。家长们总是会早早叫孩子起床,还会用“今天起不来,一年都起不来”或“起晚了就没有红包”这些话吓唬孩子。
吃完早饭,到街坊邻居家串门是最受孩子欢迎的活动了,长辈们对孩子说些祝福的话,然后孩子再跪地磕头,有些家庭甚至还会用个铁盆,最后就是孩子笑逐颜开地收下红包。
在除夕与大年初一中间的傍晚,天空上会飘有许多孔明灯,它们寄托着主人新年的美好愿望,随风飘向远方。
春节,它不仅仅是人们情感得以释放,亲人们得以团聚的好日子,更是中华民族象征团圆与兴旺的永远的精神支柱。我爱这4000多年的传统节日,更爱我们独特的!
家乡风俗的手抄报篇十
春节即将来临,很多人的家里都热热闹闹的,但是,因为地区的不同,习俗也就不同,我们非常“好吃”,因为它就是——包饺子。
包饺子看起来很简单,但自己操作起来可不容易呢!如果你的饺子皮不是从超市买来的话,光靠擀饺子皮就够累得你动也不想动了,饺子馅还算简单,如果喜欢吃肉,那就用刀把一块猪肉来回剁,直到它已经变成了肉泥的样子就行,里面还可以再适当加一点别的,比如说韭菜、玉米、香菇、虾仁等等好多配料。包饺子时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能舀的太多了,不然在包的时候很难保证馅料不会从缝隙中“溜”出来,好像在对你抗议:里面太挤了,还是外面更舒服点。轻轻的捏好缝隙,一个完美的饺子就诞生啦!
饺子不但美味,而且还有非常好的寓意:因为它的样子很像一个元宝,所以它又代表着招财进宝的'意思,说不定吃了它呀,你就能发财哦!
而且,水饺还有一种很特别的吃法:在包饺子时,往一个饺子馅里塞一个硬币,不但硬币归你了,还能让你在这一年过得很幸福,更幸运。不过,千万不要不小心把那个硬币吞到肚子里,那可就不好了。你就反而把“幸福”变成:“倒霉”了。
这就是我们,希望它能一直传承下去,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过个美好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