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去博物馆的小贴士 厦门博物馆心得体会(汇总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去博物馆的小贴士篇一
厦门博物馆是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它不仅展示了厦门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还展示了现代厦门的发展和变迁。近日,我有幸参观了厦门博物馆,这次的参观让我深受触动,对厦门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以下是我对厦门博物馆的心得体会。
首先,厦门博物馆展示了厦门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在一楼展厅,我看到了大量关于厦门古代海洋丝绸之路的文物展品,如古代船舶模型、海洋生物标本等。通过这些展品,我了解到了古代厦门的繁荣和辉煌。在二楼展厅,厦门的历史和文化更加丰富多样,我见识到了厦门的传统工艺品、民间艺术品等,这些展品展示了厦门人民的智慧和才华,让我更加敬佩这座城市。
其次,厦门博物馆展示了现代厦门的发展和变迁。在三楼展厅,我看到了大量关于厦门现代史和经济发展的展品,如厦门的城市规划模型、厦门特色产业展示等。通过这些展品,我了解到了厦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厦门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之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厦门博物馆的展品生动地展示了厦门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成果。
然后,厦门博物馆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参观体验,让参观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厦门的历史和文化。厦门博物馆采用了现代化的展示手法,如多媒体互动设备、沙盘模型等,使参观者可以通过触摸、听觉等方式更好地参与展览。此外,厦门博物馆还定期举办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培训班等,让参观者能够全方位地感受艺术和文化的魅力。
最后,参观厦门博物馆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这座城市。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厦门给予了我很多启示和感受。通过参观博物馆,我了解到了厦门的过去和现在,领悟到了厦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和独特之处。我决定好好珍惜现在的时光,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参观厦门博物馆是一次难忘的经历,通过这次参观,我对厦门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这座城市更加热爱和珍惜。我相信,只有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厦门博物馆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力量,我期待着下一次参观厦门博物馆的机会。
去博物馆的小贴士篇二
第一展 礼仪厅
礼仪厅是北洋海军将领恭接谕旨,参见来此视察的王公大臣,以及举行重大礼活动的场所。我们可以看到中间设麒麟屏风一座,丁汝昌是从一品武官,麒麟是一品武官的标志。礼仪厅的东侧室是密室和休息室。西侧室是起草文稿的书房。北洋海军于1888年成军后,北洋大臣李鸿章曾两次到威海校阅北洋海防。当时就是在这里举行了隆重而盛大的庆典。
第二展 威海卫清军防务沙盘
这是威海卫清军防务设施沙盘。通过沙盘我们可以了解到威海的地形以及清军在威海卫基地的防务情况。
明代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屡遭倭寇侵扰。为了加强海防,1398年,明朝在威海设卫屯兵。那里就是威海卫城,始建于1403年,占地只有55公顷,现在的威海失去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那座小岛就是刘公岛,它与威海南北两岸形成“二龙戏珠” 之势,因其地势险要,清政府把北洋海军的总部设在刘公岛,这个小岛就是刘公岛。中间开阔的海域就是舰船的锚泊之地。为了加强海防,清政府在刘公岛、日岛以及威海湾南北两岸修建了二十多座炮台,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在南北两海口之间设置了水雷和铁链锁着的木排,封锁南北航道,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使威海卫成为北洋海军的重要基地。
第三展 北洋海军装备厅
北洋海军装备厅主要介绍的是北洋海军的旗帜、舰船和服饰的情况。北洋海军的旗帜分为四种:国旗、提督旗、诸将旗、通语旗。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两面旗帜,上面是提督旗,下面是诸将旗。我们再来看一下北洋海军的船舰模型:北洋海军旗舰定远,它是由德国伏尔铿船厂制造的,排水量7335吨,号称亚洲第一大舰。在弹药用完后,为了防止被敌人俘获,管带刘步蟾就命令用水雷炸沉定远。
致远号,是由英国制造,也是北洋海军航速最快的一艘战舰,管带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沉没,邓世昌也壮烈殉国。
经远号:经远管带林永升,经远舰在战争中弹起火沉没。
超勇号:管带黄建勋是黄海大战中牺牲的第一位舰长,超勇舰也是黄海大战中沉没的第一艘军舰。我们前面看到这四艘都是购自于英德两国,后面这三艘舰船则是我国福州马尾船政局制造的。
我们看一下这边的广丙和平远两舰。这两艘舰船在刘公岛陷落后,被日军俘获,编入日本联合舰队。
最后一艘是康济练习舰,刘公岛陷落后也被日军俘获。日军将康济舰上的武器拆除,运送丁汝昌等将领的灵柩和岛上的官兵。
我们看一下这边展示的是北洋海军的服饰。中间的是朝服,是大臣上朝面见皇上时所穿的衣服。有职衔官员的外褂在胸前、背后正中的地方,缝有补子,所以我们也把它称为“补服”或“补褂”。我们可以看到这件朝服补子上绣了一只麒麟,也就是一品武官的朝服。二品武官上面绣的是狮子,就是这件。这边这件是官常服,我们也称之为便服,是官员私下穿着的,它由马褂和长袍组成,最为贵重的是黄马褂。
这件是官弁号衣。
这是水手号衣。我们可以看到在他们衣服肩下都有各种衣花,这表示自己所干何职,是哪个班的。我们来看一下这边的衣花标志,都是很形象的。比如鱼雷匠画条大鲤鱼等。
第四展 北洋海军
这个展厅主要介绍了北洋海军成军的背景和发展历程。近代中国的屈辱是从海防的崩溃开始的。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清政府受到强烈震撼,开始筹建近代海军抵御外来侵略。
日作战的海上优势。1874年即位的光绪皇帝,虽然支持海军发展,却因慈禧垂帘听政,未能施展抱负。
为了培养专业人才,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学堂,1877年30名毕业生赴英、法学习海军驾驶和舰船制造技术。这是其中赴英国学习的留学生,共12位,他们学成归国后,大部分成为北洋海军的舰船管带。
1888年10月3日,《北洋海军章程》颁布实施,标志着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根据章程规定,北洋海军设提督1人,下面设总兵、副将、参将等大小官员共315人。(邓世昌、丁汝昌、汉纳根)“船制”规定,北洋海军共有定远、镇远以及巡洋舰和炮舰共计25艘,总排水量4万多吨、官兵4000多人,成军之初实力位居亚洲第一位。但由于北洋海军经费被挪用,北洋海军发展停滞不前,而日本却发行国债来发展海军,到甲午战争爆发之前,日本海军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北洋舰队,跃居亚洲第一位。
这是北洋沿海地势图。基地建设是近代海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政府对此极为重视,经过认真仔细勘查,最终确定旅顺口、威海卫、大沽口作为北洋海军三大基地,形成三角防御体系,有效地保卫着京津要地。
第五展 议事厅
这里原是北洋海军的议事厅,这组雕塑生动地再现了1894年8月8日北洋海军主要将领召开军事会议的场面,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中北洋海军的运兵船高升号遭到日军偷袭,870名官兵全部遇难,为此他们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如何出海作战,如何保卫制海权等事项。
参加会议的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人物。正中端坐这位是提督丁汝昌。丁汝昌是安徽庐江人。甲午战争爆发后,他是积极出战。黄海大战中,他身负重伤仍督战不退。刘公岛围困时,他拒绝投降,自杀殉国。而且丁汝昌殉难处就在咱们博物馆内,一会儿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这位双手握拳积极发言的是民族英雄邓世昌。他是广东番禺人。在黄海大战中,邓世昌带领全舰官兵怒撞吉野,体现了北洋海军英勇作战、生死不惧的精神,全舰官兵只有27人获生,邓世昌壮烈牺牲。巧合的是他牺牲这天也正是他45周岁的生日,农历的八月十八。
这位洋人是德国人汉纳根,他当时担任的是北洋海军的总教习兼副提督。刘公岛上多处炮台都是由他主持修建的。在黄海大战中,他与丁汝昌并肩作战,受到了清政府的嘉奖,之后于1925年病逝于天津。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在这里有一位叛徒——牛昶眪,就是坐在丁汝昌旁边端茶碗这位。他是二品顶戴,他当时任威海卫水陆营务处提调,并管东口水雷营。在丁汝昌自杀殉国后,牛昶眪勾结洋员以丁汝昌的名义起草了投降书,将北洋舰队的十一艘军舰和所有的军用物资交予日军,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可以说,牛昶眪是主持投降的责任者,但由于他隐瞒了事实真相,丁汝昌一直含冤15年,而牛昶眪只受到革职处分。
最后咱们看一下上面这块牌匾。“威震海疆”原来是形容北洋海军实力强大,也可以引申为威海名字的由来。参观后我们继续往前走。
第六展 黄海大战
黄海大战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是中日海军的一次主力决战。1894年9月17日,中日双方为了争夺黄海的制海权,在鸭绿江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北洋海军以人字阵迎战日本舰队一字阵,双方参战各12艘战舰,北洋海军的人字形阵形只能发挥到前主炮的威力,两侧的炮火发挥不了作用,而日本联合舰队不仅能发挥前主炮的威力,同时侧炮也能起到辅助作用。另外从双方力量对比看,日本海军军舰的总吨位比北洋海军多9483吨,航速比北洋海军平均快0.9海里。海战中日军有6艘受伤但没有战舰沉没,伤亡300余人,北洋海军参战12艘军舰沉没4艘,官兵伤亡近千人。战局虽然是日本联合舰队先撤出战场,但失利的却是北洋海军,由于李鸿章避战保船的政策,命令所有船只避威海湾内不得出战,致使日军顺利地控制了黄海的制海权,战争局面更加恶化。
第七展朝鲜、辽东战役
兵平乱,然后借机出兵,发动战争。当时日本的作战计划就是先占领朝鲜,然后以朝鲜为跳板进攻中国。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在朝鲜偷袭了北洋舰队的运兵船高升号,舰上1100多名将士870人遇难,这是日舰击沉高升号的情景。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宣战,甲午战争全面爆发。中日两军首先在平壤展开一场血战。这是清军总兵左宝贵,他率众将士在平壤城北玄武门与日军激战,不幸中弹壮烈牺牲。他是甲午战争中牺牲的第一位清军高级将领。这是左宝贵的照片和光绪皇帝的祭文。
日军占领朝鲜后,又毫不费力地跨过鸭绿江,并一路占领辽东和诸多城市。11月7日,日军不战而获大连,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一天慈禧太后却在颐和园举办她60大寿庆典。11月17日,日军对北洋海军的另一大基地旅顺发起进攻。旅顺基地耗资数千万两,号称“远东第一要塞”21日旅顺失陷。日军随即展开了一场血腥大屠杀,持续了三天四夜,全城2万多人遇难,只有36人幸存,这些人是为了供日军驱使,掩埋同胞尸体而幸存的。这是当时的真实历史场景,今天旅顺的“万忠墓”就是日本侵略者的血腥罪证。(美国世界报的评论)
第八展威海卫保卫战
威海卫是北洋海军的重要基地,也是中日甲午战争最后激战的主战场。日军占领旅顺后,又大举进犯威海卫,企图歼灭北洋海军。
日军首先从荣成龙须岛登陆,清军孙万林率兵在白马河一带与日军激战,终因寡不敌众,被迫后撤。之后,日军向威海南岸炮台的制高点摩天岭炮台发起总攻,守台官兵拼死抵抗最终全部壮烈牺牲,南岸炮台失守。随后,日军有趁势占领了威海沿岸的所有炮台。刘公岛成为一座孤岛。日军仅四天就海陆合围刘公岛,2月7日,日军对刘公岛发起总攻,北洋舰队遭重创。2月12日,丁汝昌拒绝投降,吞服鸦片自杀殉国。2月17日,日军占领刘公岛,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被俘官兵5000多人,舰船11艘。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也标志着甲午战争的结束。
第九展 济远舰打捞物品展
第十展《摩天岭炮台争夺战》多媒体幻影成像展
第十一展 甲午战争的影响
北洋海军的节节败退使清政府丧失了对日作战的信心,派李鸿章、李经方日春帆楼同伊藤博文、陆奥宗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割让台湾全岛,澎湖列岛及所属岛屿。开放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也就是日本人可以随便进出买卖)赔偿日本经费2.6亿万两白银。这比军费相当于清政府3年的财政总和,可以建7支北洋海军舰队,当年慈禧太后挪用军费修建的颐和园可以修建18座.当割让台湾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台湾人民发出了宁可人人战死而失台,也不拱手而让台的口号.他们推举刘永福为首领,同日军作战,打死打伤的日军比在甲午战争中死伤的一倍还要多。这是爱国诗人闻一多写的《七子之歌》第四首《威海卫》。
第十二展 甲午战争研究成果
第十三展 丁汝昌殉难处
这里是丁汝昌的书房, 丁汝昌于1895年的2月12日凌晨在这里服食大量的鸦片水自杀,大家可以看到那个桌子上的那个官帽没有顶带花翎,其原因是因为当年旅顺失守,黄海海战的失利,清政府借这项罪名呢,将他的官职革除,当时日军进攻刘公岛的时候丁汝昌就是带着这顶帽子同日军作战的,先后是将日军击退了3次, 在得知援军无望的情况下在这里服毒自杀的,终年60岁。
去博物馆的小贴士篇三
近些年来,博物馆逐渐成为了人们休闲、学习的好去处。在博物馆里,人们可以欣赏到形形色色的文物展览,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而且,博物馆还往往提供互动性体验,让人们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作为一位博物馆爱好者,我对这些展品都有着深刻的感受和思考,下面,我将就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进行分享。
第二段:感受
博物馆让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物品本身,更是隐藏在背后的深刻含义。例如,在一次参观佛像展时,我在细心观察中感悟到佛教对人性的深刻领悟、不同地域历史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古代匠师的精湛技艺。这种感悟不是短时间能够获得的,需要持续的认知和思考,并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
第三段:思考
每个展品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理解背后的故事。例如,一枚钱币,看起来可能并不起眼,但是它真正的价值不在于钱的数量,而是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我们需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寻找它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段:体验
博物馆在近几年开始提供互动性的体验活动,例如虚拟现实、触摸展品等等。这些可以让参观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展品的内涵和意义,在对于博物馆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吸引了不同群体人的兴趣,推广了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五段:总结
通过参观博物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和艺术,找寻到背后的故事和内涵。这些展品储存深刻的社会信息,是对于我们文化历史了解的重要材料。同时,博物馆的互动性体验也更加丰富了人们的参观体验,让参观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展品。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也希望能够继续参观博物馆,汲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精髓和思考的成果。
去博物馆的小贴士篇四
习惯了平时的学习生活,乍一放假难免会感觉百无聊赖。午后的阳光更是让人烦躁不安,不过幸好还有风掠过这城市,闷热过后还能感受丝缕凉意。除了看书和打球,我再想不出在这偌大的校园里还能有其他什么有意义的事可以做。下午三点,无聊的太阳依然恶毒的炙烤着大地,我也无聊的在网上浏览信息,刚回家的同学跟我视频聊天,最后的结论是回家的无聊程度不亚于在学校,或许在学校会比在家还要有意思一点。有其他同学提议去常州博物馆参观,本想一道而行,但是碍于跟他聊天,便让其他同学们先行出发。也不久功夫,同学要去睡觉,便罢了视频。也好,如此我还可以赶去博物馆。跟同学通了电话,预约好见面地点,我便速速出发。
天气虽然很热,但是借着些微风,我的速度不算太慢。但是去博物馆这一路我却像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感觉曾未谋面。或许是我在学校呆太久,少了接近它的缘故。道路两旁的楼幢还算整齐,花草树木也可谓生机勃勃,好似不甘败于那焦阳。另外我惊奇的发现这里竟还有一片水域,虽然被树林挡住,不知是运河还是湖泊,但是作为半个常州人的我,依然应该深感羞愧。很快就与同学在约好的地点和同学见面了。由于我们去的并不早,加上我又拖累同学们等我,走进博物馆时离闭馆仅仅只有一个小时左右时间。
从外面看起来常州博物馆并不大,共有五层。一楼,书画展厅;二楼历史文物展厅;三楼少儿自然薄雾展厅;四楼,库房和办公区域,外加地下库。不过其大厅却是大气宏伟,让人感觉和在外面看的效果实在大为不同。从验票口进去就是一堵屏风,上面刻有《延陵赋》,意为延陵之概况。屏风而后,有类似万年松的浮雕贴于墙上,“万年松”自下而上按照时间顺序附着代表各个历史时期或者朝代的象征性标志。其下为博物馆纪念品销售点,再此便不详细介绍。
屏风背后左拐便可进入一楼书画展厅,但此展厅将书画和书法分隔开来。第一部分为书法展厅,其名为羿耿庵“守望经典,弘扬国粹”的临创书法展。羿老受业著名书法家沙曼翁先生,擅长篆、隶、楷、行书法及篆刻,尤精甲骨文、草篆、草隶。其在此博物馆中的作品全都封在琉璃柜中,可分为甲骨文、篆书、隶书、铁线书、汉书、楷书、行书等等。羿老的作品苍劲有力、随意洒脱,此行堪称美之欣赏。虽然我对古体书法有些研究,但还是无法识全作品上的字,所差深远,实乃憾矣。其他一些作家的作品亦有展列于此者,但数量甚少。绘画展厅与书法展厅毗邻,又名“谢稚柳艺术馆”,左转便至。有一尊铜像伫立于该展厅门口正中央,此人乃谢稚柳。右转便有一堵浮雕墙,以论谢老生平。可概括为:谢稚柳,生于一九一零年,名稚,字稚柳,晚号壮暮翁,擅长诗、书、画、考证等,晚岁更创“落墨法”,曾多次举办书画展,创立多个书画陈列馆,卒于一九九七年,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上海博物馆顾问、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及顾问等。展馆中多为谢老之山水画作品,其水墨画,墨彩交融,潇洒出尘,可谓别具一格。谢老的画集,书法作品也有陈列。此外还有张大千先生等著名画家的画集,各位书画家的合影,形形色色,琳琅满目。
于此,一楼展厅业已欣赏完毕,要想到二楼,还须返回书画展厅主道口。楼梯很长,升到很高的二楼,才不至于给人楼梯很陡很悬的感觉。二楼展馆被叫做“龙腾中吴”,我想常州自古被称作“龙城”,恰恰这里又处于中吴地带,才得此名吧。此馆与一楼布局截然不同,一楼四四方方、工工整整,二楼婉转曲折,给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就像历史的发展,战乱与和平,交替纠缠不清。二楼全部是与历史相关之物,远古人类的骨头,各朝各代的货币、铜镜、陶瓷、碗罐、兵器等等,还专门制造了各种具体的实物故事场景和多媒体让参观者更加最真切的了解历史,品读历史。不过尚未仔细欣赏全部珍宝就已接近闭馆时间,唯有遗殇谢幕。
进馆过于匆忙,甚至忘记欣赏博物馆周围的景色。几十米长十几米宽的水池,被通向博
物馆大楼的干道一分为二,水之海拔高于干道,由两堵一米高的墙将水挡住,给人以危机之感。下午五点的广场,夕阳斜照,坐在那墙上还有日光的余温。此时已有不少人在广场休息嬉乐,天空还出现三三两两的风筝,高的似乎隐匿消失。
忽然想意识到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惬意的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里逛过了,也好久没这样放松过了。到底是生活太忙,还是我们让自己活得太累?我不知道。迎着夕阳,我注视博物馆良久,那里面记载了数千年之史,却道不清明天之源,我们可以记忆过去,去无法预测未来。生活还在进行,吾辈当倍惜之,寥寥数年,不见明天矣。
游常州博物馆有感,为斯文以志。
去博物馆的小贴士篇五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际交流的加强,博物馆口译这一职业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一名博物馆口译员,我有幸参与了多场博物馆的导览和展览活动,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谈一下我的感受。
首先,口译能力是博物馆口译员最基本的要求。口译是一门需要高度专业技能的工作,对译员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要求都非常高。在与国内外观众的交流中,过硬的语言功底能够让参观者更好地理解藏品的文化内涵。因此,持续提高口译能力是我始终坚持的目标。我会不断学习新的专业术语和相关知识,进行语言训练,以更好地胜任博物馆口译的工作。
其次,了解博物馆藏品的历史背景是博物馆口译的核心要素之一。博物馆藏品丰富多样,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着独特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作为一名口译员,我要注重研究博物馆馆藏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藏品的来源、创作背景、传承等信息。只有深入了解藏品,才能更好地向观众传达藏品的文化价值和独特之处。
再次,与观众的互动是博物馆口译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博物馆口译并不是简单地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能够与观众有效地沟通。在导览过程中,我会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和独特的观点,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我也会留出足够的时间给观众提问和互动,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展览活动中来。通过与观众的互动,我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提高参观者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此外,博物馆口译需要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在博物馆的展览活动中,有时会遇到突发情况,导致计划发生变化。这时,我需要能够快速调整自己的思路和表达方式,并及时向观众解释原因和调整后的安排。灵活应变的能力,不仅可以保证导览活动的顺利进行,也能提高我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最后,作为一名博物馆口译员,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除了语言和专业知识之外,良好的形象和仪表、准确的推理和判断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也都是博物馆口译员所需要具备的素质。我会通过参加培训班、学习交流、实践经验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总而言之,博物馆口译是一项充满挑战和魅力的工作,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丰富的历史知识、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我将以更加勤奋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平,为更多观众带来更好的参观体验。
去博物馆的小贴士篇六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对博物馆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个充满了快餐文化和短暂快乐的时代,博物馆似乎是一个重归内心的信仰。因此,在一次休闲的周末里,我来到了印江博物馆,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这座博物馆,同时体味历史、文化的气息。本次博物馆之旅提供了一次丰富的人文历史之旅,让我对印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一段:印江博物馆的发展历程
印江博物馆是一座以印江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文化机构。由于印江文化具有丰富性、广泛性和复杂性,对于印江博物馆的规划及发展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个博物馆建设时间并不长,但是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被誉为“印江文化宝库”。
第二段:印江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及藏品
印江博物馆的建筑风格主要是模仿古代文化的风貌而设计的,充满了浓郁的历史韵味。博物馆内部共分为四层,分别是历史展示区、文艺展示区、自然知识展示区、文化碑林和文物保管区。而这些展区覆盖的内容也很广泛,游客可以从中了解到印江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和民俗等内容。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中还有一些珍贵的西汉、南朝、唐、宋时期的陶器、玉器、金银器、青铜器等文物,这些文物里记载了先民们的智慧及历史上的发展。
第三段:印江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作为一座新型博物馆,印江博物馆不仅为大众提供了参观、观赏的场所,还开展了丰富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历史文化知识讲座、古代文化沙龙、历史文化摄影比赛等。同时,博物馆还为学前儿童和中小学生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培训课程。这些活动和课程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印江文化、传承先民的文化胜景及新时代的社会文化。
第四段:我对印江文化的体会
通过参观印江博物馆,我对印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印江文化一直是我比较陌生的一个文化类型,但博物馆展示了印江文化文化方方面面的内容,包括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以及民俗文化等。其中最让我感叹的是南岸国际高尔夫球场的推广及大力支持,南岸国际高尔夫球场位于成都市区县结合部附近,占地1500余亩,是一座专业的高尔夫球赛事基地。“高尔夫文化”意味着追求高品质生活和社交娱乐方式,这种文化的兴起,令人感受到社会文化的改变。而印江博物馆所以存在,正好为印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五段:最后总结
印江博物馆是一座引人入胜的文化殿堂,其中印江文化、成都高尔夫球场是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不仅是一个良好的文化知识学习场所,更是一座传承先人文化、推动社会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文化中心。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认识到了先民们创造的伟大历程,同样也观察到现代聚集文化与经济共良发展的趋势,相信,只要我们深入了解文化底蕴,领会其精髓,就有足够的担当和能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去博物馆的小贴士篇七
来到中国文字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牌坊,听说它是根据甲骨文,金文中“字”的写法建造的,故又称为字坊。上面装饰着殷商时期青铜器上的图案,看起来惟妙惟肖。给人一种沉稳,庄重的感觉。它的旁边各有一只金色铜质凤鸟,听校长说它们是由五种动物组成的,鸟的头,雁的翅膀,蛇的脖子,龟的背,鱼的尾巴。这两只奇特的凤鸟也许就意味着新时期的中国文字必将走向美好灿烂的明天吧。穿过字坊,通向博物馆的路两侧是由28块铜质甲骨组成的碑林,它象征着天上28个星宿,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再往前走,便来到了金碧辉煌的文字博物馆。它方方正正的造型采用了甲骨文与金文所概括的.象形文字“墉”字,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字文化的内涵。浮雕金顶采用饕餮纹、蟠螭纹图案,并配以红黑图案的大圆柱,让人感到一种现代风格与殷商宫廷风韵相结合的建筑特色。那一个个大圆柱我们要四、五个同学才能把它搂住呢。
走进大厅,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四面墙上都有高高的白色浮雕。上面雕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分别是中国文字载体发展史浮雕,中国书法史浮雕,一片甲骨惊天下浮雕,各少数民族文字浮雕。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副是有大唐两字的浮雕,其中的“竹”字有一笔特别长,我觉得又夸张又好玩,深深的感叹于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
穿过浮雕,我们便自由参观,在一楼展厅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甲骨文碎片,这不,上面还刻着许多文字呢,可惜我看不懂。最吸引我的是有一个很大的甲骨文复原模型坑,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甲骨文模型。除此之外,展厅还有很多甲骨文,大部分都是出土于商朝晚期,但形状却各不相同。这里面处处都有甲骨文的足迹,处处都有令我们骄傲的地方,都令我们兴奋不已。一楼我们就参观完了,但甲骨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承载着历史,也蕴郁着希望,作为中国迄今发现最成熟的文字,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去博物馆的小贴士篇八
参观博物馆一直是我喜爱的活动之一,这次我有幸参观了官博物馆,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在这个博物馆中,我从不同角度感受到了历史、艺术和文化的魅力。以下是我的感悟体会。
第一段:博物馆的历史和功能
官博物馆地处中国古城北京,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拥有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收藏。我对博物馆的历史和功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博物馆的导览中,我了解到官博物馆的前身是在1949年建立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座综合性的博物馆。官博物馆致力于保存、甄选、研究和展示人类文明的成果,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华,还有关于世界各个时期文化的代表性作品。这让我感到博物馆的历史和功能的重要性,它们不仅记录了人类历史的进程,还传承着人类文明的智慧。
第二段:历史文物的震撼力
在博物馆的展览中,最震撼我的是那些古代文物。无论是古代的器物、陶瓷、绘画还是雕塑,都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那些来自古代帝王、文人雅士和边塞英雄的文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在佛教艺术展览中展示的佛像和经文,让我感受到了古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智慧。这些文物不仅是古代艺术的杰作,更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让我明白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也让我对自己的文化传承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三段:艺术作品的美丽和创造力
博物馆不仅展示了古代的文物,还展示了艺术作品的美丽和创造力。在油画、雕塑和现代艺术展览中,我被艺术家们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所吸引。每一幅画作和雕塑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当我欣赏着一幅幅绘画作品时,我仿佛能够进入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们对生活和人性的理解。这让我对艺术产生了更深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第四段:文化的多元性和交流的重要性
在国内外艺术文化展览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的多元性和交流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在官博物馆中,我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物和艺术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同时,博物馆也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作品,让我了解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共通之处。这让我明白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交流和学习,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发展和传承文明。
第五段:参观博物馆的收获和启示
参观官博物馆给我带来了许多收获和启示。首先,我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宽,我了解到了更多的历史、艺术和文化方面的知识。其次,我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自豪感更加增强,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最后,我也明白了作为一个公民,我有责任去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通过参观博物馆,我认识到了文化的珍贵性和重要性,也明白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传承和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总结:参观官博物馆是一次深刻的体验之旅,它给我带来了思考和启发。在博物馆中,我认识到了文物和艺术的魅力、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交流和传承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参观,我对中国文化和艺术更加热爱,并且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相信,通过参观博物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从而更好地了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