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水的散文名篇 山水人生散文(汇总1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一
驻足池边,向南望去,但见一池春水,波光潋滟,浩渺无涯,风乍起,吹动盛唐气象。举目远眺,湖心一岛,荷叶田田,有野鸭浮游其间。沿江南行,绿柳拂堤,雕塑林立,游人如蚁,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古松桃林掩映下,入得一院落,曰“疏林人家”,有阁楼九幢,不施斗拱,灰瓦,白墙,系唐风民间建筑。名字别致,以词牌取名,依次曰:风入松、浣溪沙、浪淘沙、满庭芳、水调歌头、临江仙、念奴娇、忆秦娥、水龙吟。
进门,可看到凤翔的泥塑、华县的皮影、户县的农民画等陕西民俗,其中一小型博物馆内,展示有考古发掘出土的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文物,它们一一见证着曲江两千多年来的盛衰。
跨“江滩跌水”、过“芦荡栈桥”、越“柳堤春晓”,便来到“阅江楼”。登斯楼也,春可看柳,夏可赏荷,秋夜可望月,冬日可品雪,四时景色,尽收眼底。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二
辗转反侧。半夜,邂逅一幅山水画。
山水画静静地挂在黯淡的墙壁上,黑白线条分明。昏黄的灯光就着窗外淡淡的月光,交织成一片混浊的世界。没有风,夏夜很闷热。蝉声还未到来。与一幅画对峙,夜深人静,我和它靠得很近,近到可以触摸故乡的温情。
从母亲的怀抱里走出来,走向更大的世界,十几年了,这座城市,这个房间,困住了我大片时光。长大了就会生出翅膀,就必须到更远的地方飞翔。我记住母亲的话。
现在,面对这幅画,故乡隐约其中。
水波轻轻荡漾开来,闪着层叠的光,我在里面看到童年时自己的样子,母亲很慈祥地抚摸着我的头。我忽然感觉像是一场梦。山水之间,那么久远的时光,都浮上来。我开始奔跑,穿过崎岖的山路,乡亲们朝我张望。绿树掩映之间,我终于看到自己的家,鸡鸭在房前屋后觅食,老黄狗蹲在门口,一切,依然熟悉的样子。
我曾找寻过无数出口,释放我对故乡的想念。酒。或者烟。或者萧瑟的街道上无声的飘荡。回忆,是一种无可名状的煎熬,在骨子里噬咬。然而,我却忽略了那幅画,那幅仿似故乡的山水画。
山水画在我的`视线中开始动起来,所有丢失的时光悉数返回。
父亲坐在堂屋,吧嗒吧嗒抽着旱烟。清晨五点。这时会准时响起父亲的催促声:太阳都快出来了,还不起来?!我躺在床上扭着身子,极不情愿又不得不服从父亲的威严,快速穿好衣服,在墙角的旮旯里,眯着还未睡醒的眼睛摸索着那条再熟悉不过的牛鞭,光着脚丫牵着我的牛上山去。
许多孩子已经先到了。起早让牛吃清新的草,这是每家每户每天争先恐后要做的事。牛在前面吃草,孩子们在后面玩。阳光从天空洒下来,透过树丛,夹杂着清风里青草的芬芳。蜿蜒巍峨的大山,蓄满我无忧的童年。
大山以外会是什么样的世界。那些奇思怪想,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一直通向远方。不断有人走出去,却再也没有回来。我听大人们讲他们的故事,模模糊糊的。
月亮升起又落下,雾霭把山林笼罩得越来越浓厚。翻开小人书,那时候,书里的神仙会来和我作伴,黑夜里,我们互相捉迷藏。他们把我的水彩笔带走了,我很伤心,以后我还用什么来描绘我的图画啊。
然后,大片大片的雨水落下来,流进村旁的小河。丰盈的雨水,很快就把我的童年拔高。父亲仍然抽着旱烟,却没了当年喊叫的底气。我看到他的额角日益沧桑的皱纹,像山道上雨水过后的蚯蚓,痛苦地扭曲着。
那个四季如春的山村,在我成长起来的岁月里,就真的不属于我?我站在低矮的老屋前,这片熟悉的土地,越来越亲切。我看到许多蛰伏的时光,在大山里明明灭灭,若隐若现,并最终沦为一种声音:走出去,才能脱离贫穷。恍惚中,迷茫的山路上,一辆一辆马车经过,远方没有尽头。望不见的山坡上,传来母亲空空的叹息。
现在,在陌生的城市里,月光下,花儿开的很灿烂,也很忧伤。谁在柏油马路上经过,踩不出半点足迹。那一段青涩的青春,成为故乡最幸福的怀念。
坐在这样一幅山水画里,潮水涨起来,让自己成舟。渡谁呢?也许谁也渡不了。画里画外,不是一个世界。从那些旧时光里苏醒,我需要找寻的,也许只是一种记忆,一种潜藏在内心始终如一的温暖,我需要它们一直陪伴着我,慰我伤痕,解我思念。在这个城市穿行,它们成为我最大的支撑,给我最为清澈的濯洗。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三
自己坚持写作也有十几年之久,在我所读过的文学论著中,似乎都多多少少和禅学有一定的关联,虽然有些不是直接的,但在文章的本意触发点上,依然不缺少哲思的踪迹。禅学的思想可以影响到我们写作的态度和走势,也可以随时转化为文字间流淌不息的感悟。我们现在好多写作爱好者,习惯于看事物的表面,直接的视觉感受,而对那些耐人寻味或有更深含义的作品,则以“晦涩难懂”或“看不明白”而弃之不读,这本身是对诗歌的亵渎,也是对创作者的不屑,更是诗坛界的悲哀。我很同意谢冕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一时不习惯的东西,未必就是坏的东西;我们读不懂的诗,未必就是坏诗。世界是多样的,艺术世界更是复杂的。”(摘自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说得更直白点,其实诗歌就是“比其他文学品种更富哲学意义,更强调通过丰富的意象传达强烈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带给读者对人生、历史,对生活的时代更深刻的认识,这种领悟可以说是顿悟。”(摘自郑敏《诗的内在结构》)诗歌的表现主要有表象(表面)、具象(立体)、意象(多维)等“三象”特征。但作为诗歌这种文体,虽有浅白的大量作品充斥诗坛,但关键还是在于“意象”,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抽象”,因为诗歌毕竟不是“分了行的白话文”。诗歌就是把语言艺术化,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达到一种审美享受并和心灵产生共鸣,且有所收获、慰藉、升华或启迪。为此它的立意、编排、组织、架构、意境、层次无不反映诗歌的构成乃是逻辑、象征、形态构成的空间组合和虚化融合,同时也是作者在情感、理想、人格追求等方面来一次同构与共生,达到前所未有(或与众不同)的寓意,这种寓意恰恰是多维的。
真正的诗歌构成,有着丰富的情感特性。比如我们看色彩是视觉流程产生的结果,而诗歌却是心理流程所发生的联想。读诗即不是视觉结果,也不是听觉和触觉结果,而是思想的顿悟。好的诗歌作品就是创作技巧与手法产生的潜在结果。诗歌本身就具有多义性和多解性,也可以解释为三百六十行个职业有三百六十种理解。我认为,要想真正读懂诗歌,惟其穿透表面看本质,不思考肯定会导致不理解。
最近偶然翻阅了蔡志忠古籍经典漫画《禅说》,之前很久在一位朋友那里看过此书。那时刚刚开始接触禅学,对于大学期间的整体走势也是受益匪浅,很是喜爱有加。就我的经验而言,这是一门最好的禅学之入门书籍,它以漫画的形式,生动有趣的展现了禅之奥秘。后来朋友又向我推荐释心道大师著的《缠来禅去》,本来朋友最初是让我帮着买,可是转了好几家图书超市,竟没有买到,心有不甘之余变求助几个熟识的文学社的朋友。最后,终于在北京一家书店找到了,顺便就买回了两本,一本送与我的朋友,一本留为己用,希望自己也能够慢慢深入的参悟吧。
《缠来禅去》里面诠释的故事全是白话文,后面加上了一些对文章的理解和点评,而且插图精美,意境也美,这倒很符合我审美的心态。之后,我开始尝试着在一些专业的有关禅学书里面找一些来读,譬如:《六祖坛经》、《金刚经》、《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等。因为佛教分大乘八宗,禅宗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所以对于初读者,选择书籍时尽量还是选择禅宗的。不推荐南怀瑾大师的,毕竟南老师的有关所谓的言论太注重概念化,而且文章里大多注重以理服人,比较枯燥,就像是听一个于己无关的所谓政治言论者,对于一般刚入门的禅学爱好者来说,无疑是种折磨。而禅需要的是内心的“顿悟”,是超越语言和文字的潜移默化;另外一个缺点就是注重说其表象而不重视引申义,其实就是神魔鬼怪,无非是喻世上之人而非真正存在,所谓超度,无非是安慰未死之人,它真正超度的是活人。南怀瑾大师非常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点是好事,但是,由此而反对五四运动,认为那是对传统文化的破坏,确实错误之行了。他认为:中国能够历数几千年来屹立不倒,甚至外来统治仍能够处事不惊,乃是中国传统文化扎根之深的缘故。所以近年来,南老不断大力推动儿童读经运动,希望能够将读中国古书的基础从此发扬下去,以便挽回目前中国人几乎对中国自身文化毫无认知的断层。惟其发展儿童读经运动,以推动“中、英、算”三者并进,非独厚中国国学也。而所注重之读经部分,又以四书五经为主,尤以四书为重。“冀能为中国孕育出经世济民之才,而非诗词歌赋之材也。”也许南老的这番话有些一厢情愿,况且如今的儿童谁又能熟读四书五经。对于那些稚嫩的孩子,喜不喜欢读是个问题,即使喜欢读就一定能读得进去?可不要再和古代读死书的一帮无知子弟一样,害了祖国的花朵们不堪重负的一生。
据说外国的汉学家也在研究禅学,对此,我是深感意外。中国的东西能够被洋人们拿出去,并不断被传扬和光大,这无疑是一件造福全世界的好事。所以中国的青年学者们也得赶紧钻研一下,免得哪天遇到一位精通此类的外国学者,对答不上,丢了中国人的脸面。甚至被怀疑这个所谓的禅学到底是不是属于中华民族的?!
我们熟知的慧能大师是顿悟派的代表:主张不受外界事物(如时间,空间)的干扰,直接切入主题。而另一位神秀大师则是渐悟派的代表:主张渐次修行,反复修行,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从这点来看,显然,慧能大师更胜一筹。不要小看佛教徒的两个宗派,他们对儒家思想亦不无影响。神秀以渐悟立宗,在北方提倡勤修苦学的学风,使北方的儒家思想也养成了几个朴实精进的学派。慧能在南方以顿悟开山,使南方的儒学也染上了一种夸诞虚无的风气。
本来这两个学派,本不该是对立的。大家都知道,没有渐悟作为基础,便无法获得顿悟。不承认渐悟的顿悟,只是狂人之语。任何事物都是从量变到质变,从渐进到飞跃,从矛盾到统一的,而至于如何解释慧能的“顿悟”从何而来,恐怕很难给出一个详细的答案。毕竟自然界的生物之间都是产生必然联系的,不可能脱离到一个孤独的世界学会领悟。
如果从禅宗史和禅宗思想史两方面考察,我们会注意到这样的一个结论,即《景德镇灯录》的著作者:马祖道一的禅法更具有独特的内涵,其逻辑性与理论阐释,层层递进。针对修行者而言,有三个方面:一,“即心即佛”是思想的基础,确立自信;二,“非心非佛”是解脱的关键,破除妄念偏执;三,“平常心是道”是根本目的,坚持应世利人。“平常心”是马祖道一禅法的突出特点和根本旨趣,它排除了善恶、染净等二元对立的区别性,主张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体现心性、张扬真理。它继承并发展了慧能等祖师们的禅法思想,也深受《华严经》“事事无碍法界”等义理的影响。“平常心”所体现出的平民化、世俗化、生活化、简易化等品质。促进了中国禅宗追求大乘入世的`信仰价值趋向。
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中华翻为思惟修,亦名静虑,皆定慧之通称也。禅主要是人的一种精神修持方法,是信奉者的一种体悟真理或最高实在的方法,是其摆脱外界干扰,保持内心平静的方法,是其明心见性的方法,是其思维修炼的方法,是其获得神通,获得功德,获得智慧,获得解脱的方法。“佛”的意思其实也就是一个“悟”字,而诗歌中的“诗”字,本身就是语言的寺庙,就是藏经所。既然有别出心裁的“经典”,就要有苦心孤诣的研读。读诗就是靠“感悟”。我认为,诗歌类似禅学,禅学不主张解释,解释只能限制思想。作诗,就象婴儿啼哭,他只是想哭,也就哭了,哭是生命的本能,我们不必求索他为什么哭,你只有去体会他的哭。“禅”注重“意会”,而意会可以因人而异,因情而移。这就需要观者长期地用自己的心灵去品味。
记得,在我开始最初写诗的时候,我就曾读到过禅学对诗学的理解:作诗要有妙语,要有来自灵魂的呼吸,主性灵,要有突然袭来的灵感作为诗的骨架,这样诗歌才不会显得单一。如此一来,做到这点,我们这些写诗的驱赶者,好像都是慧能的门徒了。宋朝以后,不管诗歌如何演变,有许多“打是不打”之类的“机缘”语,很像是我们当代朦胧诗的缔造者。
最后要说的是,作为网络文学诗歌版块的编辑,审核文章时,贵在自己对文体由内而外的体悟,自己悟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是诗歌的内核,才能对得起作者的一番苦心。不要被文字表面的一知半解所拘束,更不要无故的背上了以“字”取意的枷锁,从而桎梏了思想前进的脚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四
鲜花点缀大地,美化生活,陶冶心灵,自古以来,性情不同的人,爱好不同的花,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却爱莲,世人盛爱牡丹,我唯独喜爱你——臭绣球,因为我和你一样,我是人中草根,而你是花中的草根,普通而又坚强,对生活无所求,对生命却极度热爱,倾其一生,展示生命的繁华和风采。
我爱你----臭绣球,爱你顽强的生命力。我站在阳台上,放眼放去,每一家的阳台上,最耀眼的是你,一盆又一盆的臭绣球,枝繁叶茂,饱含生命的浓度,火红的花朵,圆圆的,像升起的火球,闪烁着生命的光芒,非常的耀眼。
繁密的花瓣,由二十多支纤细的花柄组成,每一支花柄擎着一朵小花朵,紧紧地挨着,靠着,像一群知己的朋友,在倾心交谈,交谈生命的意义。
为何家家都有臭绣球?就是因为你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抔土,无论贫瘠还是富饶,对你而言,就是生命的产床,只将折的几支臭绣球,往花盆里一插,定时浇水,你就幸福的安家落户,用不了多长时间,圆圆的新叶子渐渐张开,像生命的风帆在远航,没有几天,一朵花蕾在眼前摇曳,绽放出火红的花朵,像一枚美丽的微笑,以报答你的知遇之恩。
有时我忙时,竟忘了浇水,记起时,一看花盆里的'土像鉄一样坚硬,你还是生长着,绽放着,微笑着。有时水浇得多了,叶子长得更苍翠,花开得更多,活得更精神。让我更加钦佩的是:在冬天,许多花要放进客厅或者卧室,可地方特小,选来选去,只好将你放在阳台上,你却一言不发,依旧春风满面,依旧生长,依旧开花,顽强的生命力就在这雪花飞舞的冬天彰显无遗。
可一些花朵不像你,没有顽强的生命力,而是生命非常的娇贵,脾气非常的古怪,对生存条件要求非常的苛刻。水浇得多了不行,浇得少了也不行,太阳晒得多不行,不晒太阳也不行,像娇生惯养的小姐,让人捉摸不透,许多时候,连它啥脾气都没有摸清楚,就已经撒手人寰,我在失望之余,真还有点生气,死就死呗,又不是我不让你活。
我家先后买了十几种娇贵的花,有的养了几个月就死了,有的养了几年,却没有开过一朵花,最后还是赌气而去。妻子要么骂我水浇得多了,根烂死了,要么骂我放在太阳底下晒死了,直到现在,我再也不买那些娇贵的花,甚至我连一个名字也没有记住,我想,一朵花要让人永远地爱它,养它,那它就得用生命的美丽尽情地去点缀生活,就得用一生的激情去无私的奉献,臭绣球就是这样的花,人也是一样的,只有那些生命力顽强而且乐于奉献的人,人们才会永远爱戴它,纪念它。
所以,我爱臭绣球,就是爱你顽强的生命力,爱你倾心奉献的精神,更爱和你一样的人。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五
【作者简介】冯沅君(1900-1974年),河南南阳唐河人,现代著名女作家,中国古典文学史家,大学一级教授。原名冯恭兰,改名淑兰,字德馥,笔名淦女士、沅君、易安、大琦、吴仪等。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古典文学及诗词,与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和地质学家冯景兰为同胞兄妹,丈夫是著名学者陆侃如。先后在金陵女子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任教。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一
二
到孝感时,天忽下雨了,但这阵微雨却使自然的美增色不少。我爱雨,赞美雨。我以为无论什么景物,在太阳的强烈的光线下,总有几分太清晰,太现实,给我们的视觉的刺激太强;这种过分的刺激,只能使人由疲倦而厌恶;只有阴雨时或晚间,一切景物的色调都暗淡了,甚或轮廓也迷离了,我们的心弦便也因之弛缓下去。在此外静内闲的境地,我们可以微微的喜悦,轻轻的惆怅,悠然,怡然,物我都冥合了,都诗化了。简单地说,日光下的景物是散文的,只能使我们兴奋;雨中月下的景是诗的,它能使我们遐想、幽思。转就实际说罢,你看那些田间的农人们,他们都披着蓑衣;戴雨帽,伛偻着插秧或薅草;这样奇怪的雨帽,连他们的头和身子都遮着了。他们的目前憧憬着来日的千仓万箱的收获,哪顾及现在的斜风细雨。他们对于职务这样的忍耐,他们的态度这样的闲暇,他们的生活这样的和真美的自然接近,这样的诚朴的静美,岂是纸迷金醉的都市人所能领略其万一。
三
潇潇梅雨,滔滔浊流,我们携着半湿的行李由汉口渡江到武昌去。汉口的洋楼,武昌的城堞,汉阳的烟树,四望都是迷离,迷离;自身所切实感到的,只有颠簸不已的舟儿,入舱扑人的风雨,船首船尾,前仆后继,与天相接的波涛。这是江心呀!危险而雄壮的江心!
四
我在个旅馆里养病。旅馆作病院听来未免离奇,但就实际上论,这个所在确可以养病。它的后面有座小花园,据说是当代某诗人所建造的。园内有方的鱼池,有面面玲珑的水榭,有矮松或冬青之类夹植在小道边,有矮树所围成的圃内,有太湖石,有芭蕉、玫瑰等。园的四周除一面是墙外,余皆精雅的小斋、轩敞的大厅和水榭。我住的.房子是坐东向西的小斋。房内粗粗有几样家具。窗外的席棚,可遮蔽回光返照的太阳。由窗南望可见水榭的背面,北望可见隔墙的柳树,西望便是大厅。这些榭和斋虽未必全是空的,但这些住客似都深居简出,纵然有时望见对面廊下的客人,也因为院子太寥廓之故,觉得他们如在天末,是和我不相干的。在这里,嘈杂的市声固然难听到,就是旅馆前部唱戏声、拉弦子声、呼唤茶房声,……似也震动不破这园内的寂静的场面。这种地僻境幽、窗明几净的所在,固然宜于养病,但同时它也擅于酝酿寂寞。我一个人静静的坐一刻,昏昏的睡一刻,看着成盘的香一圈一圈的烧成了灰,窗上的日影渐渐由斜而正,由正而斜,还不看见一个相识的面孔,听不见一声熟悉的语言。这个沉没在寂寞的海中的我,早将平日厌恶喧哗的性儿消磨净尽,渴望着朋友们来探问;我不要挚友,不要成群的来,不要他多说话,只要个相识的人的一颦一笑。
五
“春水碧于天”,“一池春水碧于罗”,江南的水本自可爱,但西湖的水又似与江南他水不同。她的颜色是那样绿,绿而有光泽;她的波面是那样平静,逶逶迤迤,说不尽的温柔闲适。她仿佛是位大家闺秀,虽有些不遂心,也不对人使脾气,不过眉黛轻颦而已,而这种轻颦的姿态,却能增进她的温柔。啊,“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融融泄泄,东风无力,欲绉还休”。这种细腻风光的妙语,虽非为西湖而写,却写出西湖的灵魂了。
六
七
饭后放舟湖中,到平湖秋月去。是时月刚从东方升起,尚未到中天,清辉斜射湖面,漾成一道金光,涟漪微动,金光也因之忽聚忽散。平湖秋月只是湖中一个小岛,岛上几椽小楼,破敝得仅蔽风雨。若白昼来游,恐怕人人都要望望然而去了。可是清夜来此玩月,确不愧为西湖名胜之一。月夜原是神秘的,幽静的,凄清的,所以与其在歌吹喧阗、灯光辉煌的地方玩月,无宁在寂寥无人、幽暗阒静的所在。幽暗可以衬出月色皎洁,阒静可使观者的精神舒缓,与月冥合。平湖秋月的妙处,便是树多。树多即可增进幽暗。换句话说,就是此地能造成分外皎洁的月色。试想在这黑洞洞、四面又都是烟波渺茫的地方,望着水似的长空嵌着一轮明月,怎能不感到月色分外晶莹,水天分外寥廓?我们大家或坐在树下促膝谈心,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独立小石桥上对月凝思。“年年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忽然有人凄然的念着,其声清切,如出金石,林木的枝柯似都为之颤动了。由平湖秋月登舟,过锦带桥,到断桥泊着。我们都到桥上步月。此时月已到中天,湖面的万道金光,竟变成一点明珠。回望葛岭、南屏诸山,只能于烟波深处得仿佛。整个西湖都浸在月华中了。
八
在如矢如砥的马路旁,耸立着枝叶茂密的树木,在枝叶茂密的树木中,透出星般的灯光。望去,纵月向前望去,路愈远愈窄,树愈远愈密,天愈远愈低;路、树、天的尽处、毗连处,渲染着一抹暮霞。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六
登山临水,尽情欣赏美景之余,还可以参悟人生玄机。
草木葱荣,是感恩泥土的润泽;云彩洁白,是热爱蓝天的辽阔;山水奇妙,是大自然所赋予的神韵。一座座山,屹立大地数百年沉默无语,拥抱的是广阔的天空;一片片水,流淌在大地源源流长,奏响的是人间风光交响乐。
山屹立在天地间,膜拜着生命的奇迹,见证着世间的沉浮;水,回荡在山涧间,倾泻成生命的壮美,流淌成生命的诗意。
山的博大幽深,水的浩瀚柔婉,静止与流动的`交融,肃穆与灵动的结合,赋演着秀山绿水的生命与灵魂,传递着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山挺立,坚韧不拔;水绵软,婉转流长。有人说,世上有多少山水美景,人间就有多少锦绣文章。在文人墨客眼里,山水就是他们灵感的源泉,精神的家园。
山水的神韵让诗人倾情,让画家泼墨,让智者留连,让凡人脱俗。所有的生灵,所有的风景,所有的神韵,都统统收进了画家的画卷,融进了诗人的诗作,感染了智者的心扉。
山,造就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虽形态各异,却胸怀宽阔。山,是伟大的。她的伟大不仅在于它的伟岸高耸,她的绵延不羁,还在于她宽广的胸怀!
水,是天地间纤尘不染的精灵,虽变化更替,却灵动纯粹。水,是纯净的,她的纯净不仅在于它的婉约灵秀,她的绵延不绝,还在于她圣洁的情怀!
山可以涤志,水可以清心。山峰的纵横沟壑,峡谷的峭崖绝壁,大海的汹涌澎湃,江河的湍流不息,都带给我们一种自然美的征服和心灵的震撼。
置身山水,或临水泛舟,或登高远眺,欣赏美景,愉悦身心的同时,更是领略山水之外的神韵。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七
山水,或浓如夏花、灿如春阳,或淡若清风、静若秋月,因眼中有心的人成为帧帧风景,因装饰了观景人的心窗成为一帘清梦。山水总藏着一种柔和到极致又广阔无限的清美。每一次走入,都有万千气象和浩渺云烟,都有江上清风和山间明月。
闲时,邀三五好友,不必描眉点唇,不必华服危坐,随兴而往,总能真正看到青山的妙处。举目有轻云,低眉有碧水。
看景中千种风情和境里万般丘壑,看动中钟灵和静中毓秀,听天籁鸟鸣,闻草木芬芳,浮于尘嚣的一颗心总能轻而易举地渐渐清澈,我甚至能听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悠远吟唱。这样的风景总能让人放弃许多思考,却总能无端地生出许多细纹般的淡淡思绪。
眼中景因天作而分外动人,景中人因眼中景而思绪万千。因了辽阔的山水,这样细微的思绪的光亮融于其中才清旷而悠长。轻风盘旋,那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瞬间涌来。青山多妩媚,众人皆知。青山见我如何,那是个未知的小秘密吧。心情好,能以好的面貌示青山,既能青山之妩媚,青山也能见我之美妙。这一好一妙的前因后果,便是人间最简单又高深的禅境了。至简与至深间,并无沟壑。惊觉,原来这世上最懂青山之妙的人非辛疾弃莫属。
山如仁者,如得道高人,总是大方地让人欣赏它的美,慷慨地为观景者充当背景,不惊不怨,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姿给了观景者许多惊喜。露珠微雨、和风暖阳、云蒸霞蔚,都是见面礼,连空气也透着青山的宽和、稳妥和清新。
一位朋友说:“去爬山,要有好的摄影师和高配置的相机,拍些美美的照片,这样才能弥补许多风景的小缺憾,才算真正看了山。”
科技的便利多一分,融入风景的淡远清美就会少一分。我固执地相信,站在青山前,不去想用数码记录的方式拥有,用心怀期待、遇见惊喜的心境融入自然的辽阔,享受时光的悠闲,专注于未知的茫然,用绵延无际的思绪去触摸那些隐匿于生命深处的光亮,才能捕捉到更多大自然的柔美和诗意。
古人能于数步之间将身边美景酝酿成婉丽隽永的诗行,一定是因为他们真正与青山相遇,而非相视之后擦肩而过。在没有数码的时代,山便是眼里的山,不是照片中的山,青山更易看清,青山更易读懂。因而,那个时代可以用廖廖几字涂抹成恒久之光,久入人心。那些以字而聚的诗行,因为虔诚,因为懂得,将青山的灵韵定格成词赋长河中的永恒。
我们未曾料到,淡逸的风景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能从纯净里散出无尽的暖意,能在“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偶然里抵达无数次生命和灵魂的彼岸。
去见青山,去见这以山为琴、川成弦、地为璇玑图的奇幻自然盛宴,融于“采菊东篱去”的悠然之心,沉于“听鸟入林迷”的忘我之境。即便是那些我们无法近前、难以进入的山川,也都隔着千顷湖光,站在百代光阴以外,遥遥填补着我们记忆里那些稀疏微凉的空白。
选一晴好之日,趁天空正清,大地正静,头顶骄阳,脚踏清香,去见青山。
张潮的《幽梦影》里有句“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月,舟中看霞”。立于舟中,小舟带你走进水中,轻舟缓行,船上的人随舟穿行在云水之间,如同走进了白庚延的山水画卷,眼观水天一色的美景,心入天长水阔的幽梦。
看霞,最好在水上。看水,最好在黄昏。
夕阳夕下,静立轻舟,可以看见水之智、水之清、水之灵。智水之智在于它永远如一,可涤万物之尘垢,有融纳万物的大智慧。若能一边于水面游船赏景,一边听曲,更能令人神往。小舟于旖旎风光中漫行,红花绿水从身旁掠过,碧空白云似伸手可及,舟内游人望长天晚霞,听曲中幽径跌宕,时光一定是最慢的,慢到可以将自己定格在悠闲的一小舟上,慢到可以将自己定格在秋水长天的风景中。
看水,于我是一件再熟悉不过的事。站在水上轻舟上静看晚霞是童年永不消逝的珍贵回忆。脱掉鞋,赤脚踩在细而软的白色沙滩上,经过许多纯白和彩色的贝壳、丛丛形姿奇美的沙滩植物,走到水边,登上小木船,拿起结实乌黑的篙,撑一篙,小木船慢慢远离沙岸,荡向河中心,一切忧烦全留在沙岸上,留在心头的只有朗阔。
水独有的清凉氤氲在水面,软线一般缠绕着小船上的人,人便多了一分看水上风景的柔软。远方水天相接,近处水面辽阔,游鱼穿梭,荡漾的清波不时轻敲着船舷。水花溅在脸上、手臂上,如同调皮的小孩在与人逗乐,偶尔有几朵水花溅到嘴边,透着清甜。
黄昏时候坐船可以静享独坐一舟、独拥一汪清水的清净,还可以看到全天最美丽的水上景致。小船慢行,四周宁静,暮色将近,落日余晖散在白云上,绮丽的晚霞映在水面上,淡淡的凉意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远方的小渔船不时从眼前掠过,转瞬又飞快地驰向远方,隐匿在朦胧的水雾中。此时,你会发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致一直都在,遇见它,如此容易。
坐在小木船上,蓝天白云正在头顶,船边碧水触手可及,置身水中,与水同享跟大自然亲密接触的适意,那分明是走进了另一个世界,或许是诗中盛景,或许是梦中虚境。但走进水天,绝对不是梦。
向远方行走,无数次回眸,总会想起昔日在晚霞中看到的小船和在船上见到的长天晚霞,如同看记忆深处一帧帧珍贵隽永的美丽旧照片。
水是智者,是世界上最温柔的风景,是生命的灵魂和源泉,是女娲无意遗落人间的晶莹清泪。走进水,可以看到美丽的长天晚霞,走进水,可以看到世间最清澈的安宁。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八
你看,水在山之上为云,山之巅为雨,山之峰为雾,山之涧为泉,山之壑为岫,山之峪为岚,山之崖为瀑,山之根为潭。山因水的滋润而生机勃勃,草木欣欣,愈发使人难以得见其真面目。在整肃庄重之中,凭空在天地间撑出一段阳刚之气。而水呢,因山的.呵护而妩媚空灵,娇柔多姿,或如缎带般缠绕,或似轻烟般缥缈,或如碎玉般飞溅,或似明镜般清幽。山解水意,水伴山行。犹如一对情深意切的情侣,互为知音,形影不离,心心相印。
一折山水一折诗,山水随诗入画屏。中国山水总是赋于更多的人文色彩,譬如中国山水画以山水为描写对象,乃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源远流长,在国画三大流系中,位居榜首,花鸟、人物次之。三尺绢丝,一方素笺,醇醪的墨香四溢,皴擦点染,濡写勾画,收无限于尺寸。其意趣发乎胸臆之中,流乎毫尖之上,溢乎纸绢之外,神韵无穷。我想,这其中绝不仅仅是艺术的魅力,更多的是山水之灵气和精神使然吧?无怪乎厅堂楼阁也好,茅蓬陋室也罢,只需一幅墨迹横陈,则山光水影泉林、野趣立见。
山水,更可上升为心灵之屏障。古有谪官隐者,迁客骚人,今有寻幽百姓,墨客文人,谁不钟情于山水,惟有山光水影才能够涵容所有的客思愁旅抑或闲情逸志、沉浮荣辱抑或进退悲欢。一切境遇或情感,都能在这里变得真实而平淡,最终归于宁静和淡泊。
也曾倾心地作了几次山水游,既有名山大川,也有些无名山水,虽然寥寥可数,倒也弥足自珍。华夏的山水多不可数,譬如黄山的奇,华山的险,峨嵋的秀,青城的幽,三清的道场,普陀的佛境,三峡的神秀,桂林的婉约,潇湘的诗情,新安的画意……若能有幸一一拜谒,也算是人生无上之快事了!
古哲云“上善若水,无际惟山”。山无言而壁立千仞,是为无际自高,无欲则刚也。水无形,其至柔而克刚,上润天,下泽地,其性至灵至坚也。当我们蒙蔽尘埃的心灵在世俗和物欲中迷失方向时,不妨以山水为师、为友、为鉴、为勉,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将山水藏纳于胸。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于我,前者可堪,后者莫及。但这颗心早已生根于山水之间,无论前生后世,恐怕都是收不回来了。
奇山不入中原界,走入穷边才逞怪。桂林天小青山大,山山都立青天外”。一过“北雪南风飞不过“的严关,连绵不绝的土山土岭便突然消失了踪影,一座座嶙峋的石峰平地崛起,峭拔玲珑,千姿百态,远远望去似万剑攒天,千树撑云。越近桂林,山愈峻奇,石愈灵秀,或孤峰婷婷,或峰丛连坐,森列无际。“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清彻的漓江水,曲折萦回在千山万壑间,犹如一条长长的青罗带,山环水转,秀丽无比,世人交口赞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群山倒水山浮影,无山无水不入神”。
桂林是一个多山的城市,但却不象重庆那样山叠城高,街巷梯接,畅流的大道甚至少有象样的坡;桂林又是颇具规模的城市,却不似江南沪杭那样市井辐辏,楼屋拥挤。宽逸舒展的棋盘格里镶嵌着风格独异的座座山峰。虽然没有泰山的巍峨,庐山的飘逸,黄山的神奇,但它们却有一种腾空而起,戛然而止的狂飚风格,“环城五里皆奇石,疑是虚无海上山”。山立城内,城溶山中,城和山的结合是那样的潇洒不羁,那样的自然天成。“山因城而媚,城因山益奇”,更因为绕城环山的碧水充满了灵秀。桃花江、漓江用海水般碧绿的清流拥抱着古老的城市,绾连着碧玉簪般的点点青山,铺陈出“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的水墨长卷。榕湖、杉湖、桂湖、宝贤湖、丽泽湖、木龙湖这些由护城河演变而来的水泊更如明珠闪烁。粼粼波光,倒映着葱绿的古榕新柳,轻烟淡雾,蒸腾出几多梦幻和迷离。塔映玲珑,桥接清幽,轻舟荡月,弦歌吹春,夜幕下的两江四湖分外的妩媚动人。桂林是一座名满天下的风景游览城市,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征服了多少游人的心。“无山不洞,无岩不奇,无石不美”,鬼斧神工,瑰丽壮观,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山水之胜,冠绝西南”,“簪山带水,胜纪天下”,这便是桂林独到的丰韵,千种娇媚,万般风情,使桂林领尽了岭南风骚。
桂林不但风景秀丽,而且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置桂林郡,接着又开凿了灵渠,引湘入漓,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二大水系,湘桂走廊成为中原至岭南的重要通道。三国时,吴在此设置始安郡。史书云:“自孙吴以后,湖、广之间,事变或生,未有不争始安者”。中唐以后,桂林成为风景名胜之地,桂林山水不知陶醉了多少骚人墨客,岭头岩边不知留下了多少咏叹的诗篇,仅石刻、题书就留下了二千多件。唐代文学家韩愈诗开先河,“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之句绘声绘色;宋代诗人黄庭坚也津津乐道,“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缯峨。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千峰万嶂何”的感叹情真意切。同时代的李曾伯曾写下“桂林山川甲天下”的赞语,历经千年终于演变成为“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广告词而传流天下。陈毅元帅在《游桂林》诗中称叹:“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洞穴幽且深,处处呈奇观。桂林此三绝,足供一生看。春花娇且媚,夏洪波更宽。冬雪山如画,秋桂馨而丹。四时景物殊,气象真万千”……“,发出了“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的感慨。已故文史学家王力历游胜地,兴之所至,欣然命笔,挥就百字长联:“甲天下名不虚传,奇似黄山,幽如青岛,雅同赤壁,佳似紫金,高若鹫峰,秀仿牯岭,妙逾雁荡,古比虎丘。激动着倜傥豪情,志奋鲲鹏,思存霄汉,目空培土娄,胸涤尘埃,心旷神怡消垒块。 冠环球人皆向往,振衣独秀,探隐七星,寄傲伏波,放歌叠彩,泛舟象鼻,品茗月牙,赏雨花桥,赋诗芦笛。引起了联翩遐想,农甘陇亩,士乐缥湘,工展鸿图,商操胜算,河清海晏庆升平”,字字珠玑,句句菁华,旁征博引,比兴倡和,把桂林山水之奇妙,人文历史之幽深阐发得清明透彻,挥发得淋漓尽致,神清韵丽,引人入胜。
到桂林,不能不游漓江。漓江是桂林的绿色血脉,更是展示桂林山水的天然画廊。人称“翡翠之路”的漓江游,起于桂林的象鼻山,止于阳朔的碧莲峰,全程83公里,景色特别迷人:两岸群峰挺拔多姿,似人状物,百姿千态,而瞬息万变更使人应接不暇。一江流水碧波回环,时而清波涟漪,山光树影,相映成趣;时而水流湍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青山、绿水,怪石、险滩,深潭、飞瀑,构成了长达百里的雄奇瑰丽。荡舟其中,仿佛“人在画中”。时当晴日,蓝天白云,山光水色共徘徊,古树翠竹葱郁繁茂,石壁危峰色彩斑烂,“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的奇妙景象更醉人心魄。而当霁雨初歇,如烟如霰的雨雾中,“烟波迷万壑,雾海隐千峰”,群山若隐若现,雨过天青,从云环雾锁中探出头来的山峰洗刷得分外洁净,滋润得分外沁人心脾,一簇簇髻据螺盘,那景色就象墨迹未干的水墨丹青。漓江之游,四季皆宜:春天桃红满江,绿草如茵;夏季江风送爽,澄江碧透;金秋枫林尽染,丹桂飘香,冬日银装素裹,江山妖娆。世人感叹“阳川百里尽是画,碧莲峰里住人家”。现代大诗人郭沫若也以“玉带蜿蜒画卷雄,漓江秀丽复深宏”的诗句来歌颂漓江。面对优美动人的山水奇景,恍若身在桃源洞天、神游瑶池仙宫,意趣无穷,其乐也无穷。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九
小的时候,村里有几处神祗,老爷宫、佛祖宫、土地庙......逢年过节,女人们提着水果,携香带纸,前往跪拜,给一家老小祈求平安。小小的我,多半是去赶热闹。神案上摆满各种水果、糖、茶叶和米。神案的后头,神像手执利剑,身披战袍,目光炯炯有神。我多半是不敢细看的,煞是吓人!却见大人们跪拜在地,手捻三支燃香,一脸虔诚,嘴里在默默地念着什么。祷告完毕,香插入炉,纸烧于鼎。又一番跪拜之后,各自收拾自家供品,挎篮回家。这个时候,我最是开心,终于有糖果吃了!但忍不住好奇心,有一次问母亲:“老爷一动不动,你跪拜什么呀?”“吓!小孩子不懂,别乱讲!”母亲惶诚惶恐地捂住我的嘴。嘴被捂,心愈加不解。实在不明白,大人们为何对神毕恭毕敬,过节拜、平时拜。遇到不解的事或小孩发烧感冒也去拜,而神,永远一动不动。
后来读书,了解这是迷信、落后、愚昧的表现。神像,不就一尊木头雕塑么?人,因为知识的贫乏而对未知之事心存敬畏。求神问卜之事,着实可笑。但在农村,节日里,对神的朝拜之风依然旺盛。特别到了春节,赛神------依然是项很重要、很神圣的活动。从大年初一到十五,庙里人头簇拥,烟火不断。正月十一,天刚朦朦亮,村里的长者们,指挥着年轻力壮的小伙,把神像搬集庙堂中央,简称“老爷落座”,然后用香水给他们一一浴身。浴身毕,在座椅的两边,各绑一条杉杆。这时候,天已大亮,鼓、锣、笛、箫、邦胡、二胡......等乐器一一到位,乐手们也均到齐。在人们的顶礼膜拜中,锣鼓咚咚咚震天价响!“老爷出宫喽!”不知谁高呼一声,随着,门外连续三声炮响,神像被扛出庙外。这时,各家统一制作的“三山国王”旗,已聚成一队长龙走在最前,接着是香炉、神像,乐队在最后。从寨前到寨后,至每条街巷,一路浩浩荡荡!每到路的拐弯处,均放三声大炮,而每到一户人家,家主人必上香跪拜。一路奏乐、一路鞭炮,熙熙攘攘、热热闹闹......对于这样的活动,我只是个旁观者。也许,赛神,并非一味地迷信,而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盼。
踏上社会,人生起起落落,坎坎坷坷。在大都市,生活的节奏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偶然的一天,和朋友逛寺庙。一入山门,里面飘一股檀香的味,竟然让我浮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寺里的幽静与门外喧哗的都市,简直天壤之别!行走在竹层和柏林之间、在过道和大雄宝殿之间,心,静如水。端详着一尊尊佛像,看着一张张慈悲、微笑的脸,心,有种说不出的喜悦。慢慢地,在工作之余,我喜欢上了逛寺庙。我想,也许是在找回童年遗失的一段纯真,也许是因为曾经生活在这种烟味里而寻求当年的记忆?无论如何,我是和佛结缘了,然而,对于佛、对于传统文化儒、释、道所代表的释,我一无所知。
接下来的日子,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母亲的病榻前,我亲眼看见她一口气上不来,就失去了人身。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好好的一个人,入了炉,出来,就成了一堆白骨灰------这是我永远也忘不了的!而在几个月后,我的岳父也走了,也是我送去火葬场,亲眼看着一个人瞬间就成了白骨一堆。这下,我对于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不知不觉的,就在网上搜查有关佛教,对于生命的探讨......
在网上,我认识了净空法师。这位净土宗的一代宗师,把我从人生的泥潭里拔了出来。接触了佛教才知道,原来,佛,是智慧的代称。老法师说:“佛学,是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的确如此。没有接触佛教之前逛寺庙,走马观花。总觉得佛像太多,是低级宗教、泛神教。学佛之后,才知道寺庙是个寓教一体的博物馆------每座塑像,都是教具。譬如,我们一进山门,第一个看到的是弥勒佛。弥勒佛表什么法?是教你处事、待人、接物要常常笑脸迎人,对人要心胸宽广,肚量大。再走进去,就是四大天王殿。广目天王,是在教你读千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拿着慧剑的天王是教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智慧如剑,天天增长!手里拿着龙的天王,龙是变幻莫测的,是教你如何在世事无常中处于不变。那就要把握好核心-----他另只手拿的珠代表不变的`。另一个拿琵琶的天王,他是教你,为人处事要像调琴一样。调紧了,弦就断了;调松了,就弹不出好的音乐。做人也一样,要懂得中庸之道......还有观音菩萨像,是教你对万事万物要慈悲、要有爱心;地藏菩萨像,是教你要孝亲尊师.......每个像都是教学的工具,让你看到他,就会自觉起来。可我们不知道,我们太贪了!往往花二十块钱买了水果,花十块钱买把香,然后对着佛菩萨求全家平安、求发财、求聪明智慧、求健康长寿......拿佛菩萨来贿赂。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我们供佛像,是把佛当成老师来礼敬。拜佛,是尊敬老师,也是尊敬自己。当你面对着佛像,跪下去的刹那,你的真诚心、恭敬心就出来了,这个就是佛心。拜佛,是拜自己的心,自他不二。
如今的佛教,已经不在寺庙,在佛说的经典里。寺庙已经成了旅游观光的地方。和尚念经,你若问他,经里谈些什么?十有八九答不出来!释迦摩尼是个透彻宇宙人生的人,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无非是想把事实真相告诉人类,让人类离苦得乐,完尚人格。众生根性不同,才有了八万四千法门,每个法门就是一副药,因人而治。儒家是一世教育,佛家是三世教育。谈因果,谈轮回,谈多维次的空间......我们活在这个世界,混混沌沌,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处?读了佛经,惊叹在二千多年前,佛怎么知道一碗水有八万四千虫?今天的科学已经证实了。《佛说入胎经》里,他老人家早就说人身难得,父精母血加一个中阴身,在母亲的子宫里,七日来复,头七天怎么生成,接下来的七天怎么生成,哪个先生,哪个后长------一直到出胎。他怎么看见的?现在的医学也证实了。佛说在银河系里之外还有不可数不可数的星球,多得就像恒河里的沙,佛也说人断气后,构成四大的身体,哪里先扩散.....六道从哪里来?人为甚么有苦?为什么有生老病死?........读了佛的经典,眼界大开!
譬如佛说,缘起性空,诸法无常。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单独存在的。比如房子,是由钢筋、水泥、瓦片、木材等等构成;汽车,是由铁片、玻璃、电路、发动机等等构成;人呢?是由父精母血、皮肤、毛、血液、筋骨、五脏六腑等等构成------若把它们一一拆开,房子、汽车、人的相就没有了。所以,万物之相,当体即空,是空相。因缘{条件}而合,也因缘{条件}而散。世界上,也没有一样东西是永恒不变的!人有生老病死,地球有成住坏空。一个人,身体里的细胞分分秒秒在新陈代谢,可我们感觉不到;一块铁,分分秒秒在发生分子改变,变化的速度,我们也感觉不到,只是在岁月的变迁里,看见它是锈了;而一棵树,分分秒秒也在成长,只是过了若干年,我们发现它长高了......万事万物无不如此!佛把理给我们指出来了。
佛在《楞严经》所说的七处征心,八还辩见,真是了不起!现在的科学,只能探到人的第六意识,也即潜意识。而佛说人还有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藏识。说人的这个心,不是肉团心,不是思想,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因境而生。我们的眼看,耳听,鼻嗅,舌尝,身受,意感,六根对外面的境界是因境而有............真是哲学中的哲学啊!
佛学深如海,自古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末学者如我,此生能与佛结缘,是无始劫修来的福气。佛学是知识,不管用,如能学佛,才能受用无穷啊。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十
人们都说:普陀山是个风景优美的景区。我们乘着快艇,行使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我看见过水平如静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普陀山这样的大海,今天总算让我大饱眼福了。这而的大海的大还是那样的温柔,像一个羞涩的小姑娘。海是那么蓝,好像一匹宽阔无边的蓝绸子,一直铺到天边,白云忽飞忽降,给蓝绸子秀上美丽的图案。快接近普陀山时,我看见岸边的沙滩上,沙子像金子一般金灿灿的,那就是千步沙和百步沙。
到了普陀山,那儿的空气非常新鲜,真是沁人心脾。我见过红叶似火的香山,游览过峰峦雄伟的泰山,从没看过普陀的山,普陀的山真奇啊,像鸡蛋、像恐龙蛋……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时听见有人说:瞧!对岸有一座卧佛叫洛迦山;普陀的山真秀啊!有的像绿色的屏障,有的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这样的岛屿围绕着这样的海水,这样的海水倒影着这样的岛屿,加上一座座峰峦起伏的山,使我进入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船行大海上,人在画中游”。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它雄峙于杭州湾以东100公里的莲花洋中,与世界著名渔港沈家门隔海相望,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因海上有仙山,山中藏佛,虚无缥渺,似苍龙卧海,被称之“海天佛国”。它神奇、神圣、神秘,令无数香客游人为之倾倒,为之神往。
在普陀山,有三大寺,分别是: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首先,我们来到了”法雨寺”。法雨寺是普陀山最大的寺庙。走进了法雨寺,有许多佛像,神情庄严端重,”九珠盘龙”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只飞龙盘在顶上,八只飞龙环绕着八根柱子昂首飞舞而下,组成了”九龙抢珠”图案。
参观了法雨寺,我们就来到了普济寺,爸爸告诉我们普济寺里有三座桥,非常著名。第一座是最高的桥,叫做:长寿桥。人走过后会非常长寿。第二座是座平桥,名叫:平安桥。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走过的桥。凡是走过的人,都会一生平安。第三座叫:逍遥桥。经过的人都会永远逍遥、自在。这三座桥就是普济寺的一部分。来到普济寺最重要的要数烧香拜佛了。凡是去了普济寺的人,总是要先拜拜佛,让全家幸福美满、让孩子更加聪明伶俐。最后,我们乘坐缆车往慧济寺出发,慧济寺里有大名鼎鼎的“大雄宝殿”,四大天王“风调雨顺”代表如来佛祖能够治理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
普陀山有许许多多的佛像,最大的就要属南海观音了。于是我们来到了南海观音塑像前,这尊观音像有七、八层楼这么高,据说重量有702万吨重,是江浙最大的佛像之一。真可谓是金碧辉煌、气势宏伟。那天天气十分炎热,强烈的太阳光照耀着观音像,使南海观音变得更加光彩照人。据戒忍大师回忆,1997年的农历九月二十九日,即阳历10月30日的那一天,准备进行南海观音铜像开光。但是没有想到,开光之前,铺天盖地的乌云再度席卷天空,一场倾盆大雨似乎已不可避免。戒忍大师当即通知准备雨衣4000件,以备法会使用。4000件雨衣买好了,天空依旧乌云密布,丝毫没有放晴的意思。本来预定8点钟准时进行的开光,也因故延迟了15分钟。8点15分,开光法会正式开始。戒忍大师宣布:“南海观音圣像开光法会正式开始!”话音刚落,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巨手在这一瞬间拨开了乌云,一束阳光透过云层直射下来!见此奇异天象,在场的人们纷纷跪倒,虔诚地顶礼膜拜。
普陀山的美景数不胜数,同学们,有机会你们可一定要去看看哦!一定会有许多的收获。留下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哦!让人难以忘怀!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十一
对善者愈宽,其人愈善;对恶者愈宽,其人愈恶。
靠赞美声活着的人很少不是虚假的人。伟大的事业不是在平坦的道路上完成的。行佛道也并非一帆风顺。
艰难给我成长,信任给我责任,爱心给我奉献,无私给我魅力,无我给我幸福,诚信给我成功,无战给我不败。
既便饱学之士若没有明确的理想,也必将一事无成。三藏十二部无非是告诉大家,见地,修证,最后还是要落在行愿上。
佛菩萨一直都是有求必应,只是众生看不淸佛菩萨的回应方式。只有开悟的人才理解明师和佛菩萨度众生的方式。
快乐平安,上进无私这是众生对佛菩萨最好的回报。
能够随遇而安是践行因果的体现,是解脱自在的'体现。
世上最讨厌的话是失败者的理由。找一百个理由证明自己不是懦夫,却不用一个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个勇士。学佛心里想的,口上说的都不算,要身体力行才算。
仅仅怀才是不可能遇到知音,还必须具备谦虚谨慎、忍耐奉献、敬上爱下等等,单凭一个才字是无法具足因缘条件的。
智慧为人简单,知识处事复杂。位高打动小人心,徳高打动君子心。
凡是大成就者,百折不改其志,千苦不退其愿,最后才能万花丛中惟你笑。
内心没有觉照的人,什么事情也不能做,也做不成事,惟有内心变成觉照,无明才会消失,轮回才会停止。
烦恼断在烦恼中,智慧出在烦恼中,菩提成在烦恼中,福报修在烦恼中。
刚闻起七又解七,生死未了永在七。出家不了个中意,不如回家抱娃去。
內心没有树立正念才会招感外面的恶缘与自身相应。内心生起的善念不够强烈,所以才无法产生外界的善缘。
欲成佛,莫染一物。心即佛,不悟自屈。非戒不禅,非禅不慧。道本无心,无心入道。佛是假名,道也妄立。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中。
佛门不是保险公司,只知道一味的求佛菩萨保佑,但是自己的言行却违背因果怎能会有好报呢。
佛子行:耐得住寂寞、挻得住痛苦、挡得住诱惑、经得起折腾、受得起打击、丢得起面子、忍得住污辱、顶得住压力、杠得起责任、放得下生死、此时正是修行时。
微笑招感阳气(正面能量)严肃招感阴气(负面能量),微笑可以与万物对话,严肃则是把自己和万物封闭切断开。
如果你的心态总认为自己很不幸,会接二连三招来更多的不幸,时常认为自己很幸福,便会接二连三招来幸福。负面的心态无法招感正面的力量,正面的心态从不会招感负面的力量。
责任心也是信仰,当你越是有责任心的时候,你越会觉得没有责任需要你承担,当你具备了全部的信仰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没有信仰,一切都是自然的,本能的,本来就应该如是的。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十二
四月的早晨,春意中夹杂着几分凉意。淡淡的雾霭,轻如薄纱,微风吹拂,弥散开来,如丝如缕。我们穿行在去往谷源山的公路上,仿佛是在仙境中漫游,悠闲惬意。公路很窄,会车都有些困难,左边是如练的江水,右边是植被茂盛的高山,前方则是望不到头的蔼蔼群山。我们一路忐忑,一路惊叫,经过近半个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株木江。
这是一个大山深处的自然村。村庄呈长条形,四面环山,村庄就躺在大山的怀抱里,温暖,闲适。只见村子边上有一条小溪,溪宽两米左右,水流很浅,水面大约一米。水很清澈,游鱼细石,清晰可见。溪流两岸草色青青,绿树成荫,好一派诱人的春色。沿着小溪往水源处望去,只见它蜿蜒曲折,明灭可见,宛如一条巨龙从大山深处匍匐而来。你可不要小看这条小小的溪流,它一路奔腾向前,不断接纳,不断包容,由小溪逐渐变成河流,终于在谷口汇成了——谷口水库。我站在雄伟的谷口水库大坝上,眺望这万顷碧波,感慨万千。是啊,“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株木江,你的坚持,你的包容,你的谦逊成就了你今天的浩瀚和博大。
株木江,那山,那水,那人家,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在淡烟疏柳间,愈发的朦胧,愈发的美丽了。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十三
花果山水帘洞,只听这名字就很享受,美妙的遐想不仅在于花果、山水、帘洞诸多元素,还在于西游记灵猴孙悟空机敏神勇的形象,水帘洞成为旅游者首选之地。
连云港花果山水帘洞被称为“孙大圣故里”,贵阳黄果树瀑布是西游记水帘洞的拍摄地,庐山乌龙潭是西游记水帘洞的外景地,从屏幕走向景地,也许成了众多游览者的夙愿吧!武山水帘洞,是否也应声而名呢?高入云端的天爷殿的危耸,狭洞攀爬谒拜的艰涩,络绎不绝的人群,把神祗的.威仪和朝觐的虔诚紧密粘合。
很早,奶奶常说武山水帘洞,是个神奇的地方,诞生过神奇的传说。
其中麻线娘娘最为感人,故事中一个俊美的姑娘,手牵麻线,只身奔赴莲花台,坐化成仙,为大众施福,后人尊为“麻线娘娘神”。追赶姑娘的人仓促之间未及放下手中物,变成“条刷树”“火棍树”,分别长在庙院前庭南北两侧的崖壁上,凌空悬枝,做探视状,苍劲不乏生机,容颜蕴蓄着灵异与神奇。
我第一次前往,只是个粗心的游客,没有体会到水帘洞美之所在。乘坐的车辆穿行于峡间谷底,呼啸而过。山水庙堂,留不住匆匆过客的身影。那丁香园的自然之美,那深藏千年的人文之美,就这样失之交臂。遗憾之余,常替自己开脱:仙山自有仙境在,日月长在慢慢来品味。其实,每一次初始的尝试往往疏于准备,空洞的思维制约着对美的感悟。
再次前往,时间已经过去若干年。买了门票,以步代车,放慢脚步,让时光陪我驻足欣赏沿途美景。从“洞天仙境”四个大字匾额的牌楼进去,首先一片偌大的菜园映入眼帘,阡陌纵横,菜畦规整,初长的蔬果稍稍有点稀薄。接着,走进一段峡谷,其间山岩耸峙,黛色铁面,越往深处,春光却步,略觉寒凉。经过几处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终于迎来春日。走出峡谷,踏上一条公路,这路坡度比较平缓,拐几道弯之后,终于登上步行客道,这是条狭窄的盘旋山路,一色的青石板铺就,时而登上,时而旋下,如长龙出没,见首不见尾。越过祈官梁、送子山、菩萨沟,神奇的故事在山坳间回荡,穿过莲花峰、花果山、一线天,诱人的奇观变幻着显现。不远处,峭壁挨着峭壁悬崖接着悬崖,山脉大多似椎形独立,奇峰突起,崖体光洁细腻,如蕴玉之石,含珠生辉,恰如玉女峰的柔姿,大王峰的巍峨。
走着走着,看到前面山脚下棚伞纵横交错,彩旗招展。再转弯,东北方向就是水帘洞了。
到了正门,一座牌坊赫然眼前,“水帘洞”三个镏金大字历历在目。院内,人群拥挤在庙宇的前廊后院,使得本来不甚宽广的圣地,略显逼狭。香客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怀揣极度虔信,默然,静候,等待在佛前案桌供奉香烛,祈福还愿。想起,门口牌额洞天仙境下方“祈福游”三个字,含义就在这里。
登顶天爷殿,这是水帘洞的制高点。到了大殿前厅,稍稍平息了登天梯的惊悚,随人流缓缓步入大殿后堂,上一柱香,颔首低眉,双手合十,唯愿:善目慈怀的神佛,稳坐天洞,赐福百姓,一方平安,泽被万世。是呀,赐福百姓不正是人们心中的宏愿吗?麻线娘娘舍弃一己幸福,结缘独寂,与云雾为伴,仙居洞窟,庇佑众生,平复劫难,善莫大焉。匍匐在她的脚下,用一种修行还报另一种修行。一切造福大众的行为,都是值得尊崇的。
大殿前厅,用岩石作天然洞顶,这块居石像屋檐一样延伸着,层次有致。据说,大雨天,积水从石檐上流下,形成雨帘,是非常美妙的奇观。此时,只有蒙蒙细雨。
俯视下方,岩壁半空一颗苍老的古树,如卧龙虬枝,盘绕斜生,横空出世。皲裂的躯干烙下沧桑岁月的印记,古老的笤刷树,伴着身旁的火棍树,将不朽的传言讲述。
武山水帘洞,神奇的洞天仙境。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说,在喧闹与拥挤中旅游,只有游人,没有了文人。种种的文化内涵,传承着许许多多人文精髓。不论游人还是文人,我们的领悟只在不同的层面停留。
经过那片丁香园,走上渡仙桥,精致的仙桥,把游客过渡到大山深处的另一个仙境,石窟艺术的天堂--------拉梢寺千佛洞。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十四
人间四月天,心血来潮,想去旅行。人们常说的,说走就走的那种。去遥远的西部高原,看一看布达拉宫的神秘模样;去撒哈拉沙漠,谋面三毛笔下,烟火缭绕、人情十足的奇妙地方;去向往已久的诗画江南,约会早有意相见的人。
或者,某个和去年一样的好天气,骑上单车,绕过一弯清亮溪水,看望郊外的花红草绿。路遇一丛清艳的小花,像心事点点的水蓝,采一朵,缀在衣襟,时光,亦感染草木葱郁的香气。伴着一程寂美山水,一棵光阴的树,没有长成自己所期望的样子,却是另一种喜慕的风华。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也许,不经意会遇到那个旧年的自己,那个旧年的故人。然后,微笑相握,道久违,道安好。
春深处,似乎所有的花都争先恐后地开了。这个春里,时光有约,看过那么几场花事,与往年一样,还是感觉桃花夭夭的绯闻最浩荡,梨花胜雪的贞美最感人,樱花玉质的风骨最惹心。春风拂过的枝头,往事花又开,旧年盈暖香,朵朵清艳如故,似曾相识的模样。一山一水一梦间,步履奢靡落花,将瓣瓣念香一一拾起,装帧成册,都是谁给的回眸笑意。
流年里,多少曾说好不离不弃的陪伴,在途中失散,不再见。犹记得,在一个中了魔咒一样的日子里,与某人相视无语之后,微笑着,轻飘飘擦肩而过,许多年,杳无音信。那个最初的恋人,从此留在那年杏花春雨的时节,潮湿了整个人生的春期。往事,无论带给过自己多少欢喜和忧伤,都将沉淀于眼底,成为水走云留的印记。记忆里,远处的那片山水,每一次眷顾,依然那般的温柔。
记得他说:总会有人对你点点头,贯彻未来,陪你走遍人生的公路牌。路过一万场风景,把旧时自己的骸骨丢弃,在有未来的远方,得以永生。这个些许凉薄的世间,好在,自己与生俱来的温良,不曾流失,对一切美好的期望,一直盈暖在怀。走过那段与自己生死相依的日子,也终能拥抱一片晴阳的天。
踏遍山水万千,看尽沿途风景,眉间风月尽空濛,一切繁华都如过往云烟。多年前的笑意,也终于变成绝口不提的秘密。一场场风雨,铸就自己安静而清贵的灵魂。时光熨帖,很多年,心有所属,路有所归,没有未完的梦可追,不与往事同甘苦,深夜里能够安然入睡。便一度以为,有生之年,许是就这样,忽而到老。然而,凄风冷雨的经历久了,还是又想念起那些存在过的曾经,会想念那个给予自己诸多温暖的人。
那些思念成风的日子,曾暗许心愿:若能再相见,一切都不算晚,一定以一种最好的方式,爱你。这个季节,拥着小城与花开的温柔,遥念的南国,西湖白堤的两岸,烟雨正濛濛,桃花正绚烂。我的人间四月天,花都开好了,相信,你就快来了。在时间的埂上,守候着一个人的步履,在每一分钟上,允许花开。一路阳光作陪,路旁有花香,有细雨清风的诗意等待。相信,你终究会来。
风雨缄默,山与水静谧不语,一叶岁月的扁舟,载着一颗漂泊的心,从容涉水,泅渡,寂然地随波流浪。一些柔情化逝水,缓缓流向某个不知名的远方。怀揣着晴阳暖日的希望,相信,世间所有的美好,都会如约而至。山水一程程,渴望自己终能抵达的地方,是一片春暖花开的生机景象、面朝大海的清朗宽阔。
一片天高云淡的风情,曾几度春花秋月未消茫,一朵风尘梦,又可堪回首?!坚强的灵魂,柔软的心,以明媚如火的样子,在世俗生活里穿行。一种细致而微妙的情感,等什么时候不用刻意的时候,便真的拥有了。有人说,任何不容易得到的东西,都需要努力和争取;而我,却习惯了那些自然而然的.缘分和拥有,自己只需默默等待。一直相信,漫漫风尘路上,山长水远的赶赴,总有一个人,是为我而来。
轻柔扑面的山风,唱着流年不老的歌谣,芳菲着春华心陌的花事,一种惦念,不知为谁挽留。曾经以为再也不会遇见的一个人,转山转水,却又相逢。也许是谁一直在用心寻找,也许牵念跟着一起翻山渡水,也许缘分这回事,根本就载着难舍难了的旧情意。不管分离多少年,只要初心不变,就值得耐心等待,就一定会再度重逢。
有那么一个人,翻越山水一程程,独独为你而来。爱上你的寂寞忧伤,陪你安静绽放,你的花色妖娆,你的心香旖旎,也只为他舒展,便是彼此心上最美的时光。光阴之内,你未来,我未老,还有时间可以等待,便是最温柔的时光。那久远而安详的过往,费尽多少思量,陪你度过最需要人陪的一段光阴。在内心温柔的投影,多情,且朴素,流水清亮,云彩也透明。
泰戈尔说: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一直记得,那个为海写诗,为我写诗的人,那个把自己惹哭了,又能把自己逗笑的人。存了多年的专属笑容,每每绽放在往事的眷念里,不为谁,只为自己内心依然温暖,只为那份爱不曾有过伤害。
多想天依旧那么蓝,云依然那么白,你我依然那么年轻。然而,不管我们有多少感慨和留恋,光阴,终是委婉如风地老去了。再度重逢,我们已过了礼貌寒暄的年纪。眼睛里的心事,明亮而清澈,更直白,更明了。那段互不惊扰的时间,也不必多余的解释,就留白给往年岁月的一角天空,用深情的画笔,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
十年心迹,十年风雨,人生起落间,历经数不尽的颠沛流离,山重水复,一场隆重的相逢,恰逢鲜花怒放的时期。凭着未泯的记忆,那个曾倾其所有来爱的人,一眼便能相认。这一程山水中相遇的人,谁也无法预期,能陪着自己走多久。或许,走着走着就散了;或许,走着走着就一辈子了。不必太多担忧,不必自负其累,自己唯一要做的是,在能够聚首的时间,让每一分钟都温暖快乐。
他说:她不必多么华艳,不必山高水远的辛劳,她在那里,等我走过去就好!我说:她在往你的路上,星光,月光的辉芒庇佑,等所有霜华都落尽,她便在你面前!度过漫漫长夜的孤独,走过落叶长街的冷清,时间的渡口,所幸,两个有缘人终能不期而遇。往后岁月,牵着那个人的手,翻越山长水远,将世间风景都看透,陪着,细水长流,相生到老。
山水的散文名篇篇十五
又有人以为,山却正是坦途上的碑刻,你越过了它,它为你赞叹,设想登上山峰时的欢乐,又是另一种的豪迈;所以不可无山。更何况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你何妨仙它一仙: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裁,今天有我在,万方朝天拜…。
殊不知,水恰是山轻吟的诗,山以水养颜,水以山壮志,你即然在路上,岂可没有诗情画意?如若不然,你何必一条道走到黑?有谚云:“一生都在路上,一路都在爬山。不是山无尽头,是路绕着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