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心得体会 公民凯恩心得体会(汇总13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它们可以是对成功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更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公民心得体会篇一
公民凯恩(Citizen Kane)是一部由奥逊·威尔斯执导和主演的美国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富有幸福和财富,却在内心孤独和无法满足的人物——查尔斯·福斯特·凯恩的一生。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深思,我们作为公民应该如何认识自己的身份、履行自己的义务,并追求真正的幸福。以下是我对公民凯恩的心得体会。
首先,公民凯恩作为一个富有的媒体大亨,他在经商和政治活动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然而,他却失去了对自己生活的控制,并且渐渐变得孤僻和自私。我们应该明白,财富和权力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相反,我们应该重视与他人的关系,以及通过善意和仁慈的行为来帮助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事业成功的同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真正体验到幸福。
其次,公民凯恩的一生也告诉我们,拥有庞大的财富并不能排除痛苦和悲伤。尽管他可以购买昂贵的物品和享受奢华的生活,但他内心却感到空虚和无法满足。这表明,物质财富只是幸福的一部分,精神层面的满足感更为重要。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内在的勇气和智慧,追求真理和意义。只有在精神层面的满足下,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第三,公民凯恩在他的事业和个人生活中扮演了领导者的角色。然而,他缺乏关心和倾听他人的能力,导致了他周围的人渐渐疏远。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和关心他人的声音。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尽可能的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只有在接纳和理解他人的同时,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第四,公民凯恩的一生也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权力容易使人失去自我。在电影中,凯恩的权力使他变得傲慢和自负,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作为一个公民,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谦逊和真诚,不要被权力腐蚀。我们应该相信良知和道德的力量,始终持有正确的价值观,不断追求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最后,公民凯恩的一生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活中的每个人和每个时刻。电影中的凯恩最终意识到,他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真正的联系和爱。我们应该学会欣赏现在,关心自己身边的人,不断努力,成为更好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不留遗憾地回顾过去。
综上所述,公民凯恩这部电影给了我们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凯恩的故事中汲取教训,明确我们作为公民的身份,履行我们的义务,并追求真正的幸福。通过提升个人的品质和影响力,我们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和社会价值。让我们始终保持对真理和道义的追求,成为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公民。
公民心得体会篇二
“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开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可见,加强公民道德建立势在必行。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立,是开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在新世纪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立的步伐,实现第三个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加强社会道德假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立和道德建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通过公民道德建立的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与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根底性工程。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促进两个文明的协调开展,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造成公民道德的多层次化。就整个社会而言在价值取向中以“讲实惠”的价值观念占居首位。虽然我国公民道德建立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譬如,社会上一些领域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现象;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
针对这种情况,精神文明建立必须从以社会公德为核心的根底文明建立抓起。不仅要重视社会道德建立中的.认识功能,更要重视道德的实践功能。
中共中央公布的《公民道德建立实施纲要》是贯彻落实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重大举措。《纲要》明确规定公民的根本道德,标准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它把加强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所构成的公民道德假设提高到一个战略地位。要让人们把社会道德标准付诸社会实践,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运用到全部的社会生活中去,使社会道德的标准变成行为准则,使抽象的道德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可遵守性,可实践性。
那么,如何切实增强公民道德建立呢?
首先,公民道德建立必须从“低起点,小视角”开始。“低起点”就是以社会道德的最低层次——社会公德教育为起点。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表征,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和根底,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小视角”就是社会公德建立必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低起点,小视角”的道德建立,不仅使社会公德变得实在、具体、可评估、可操作,而且为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立奠定了坚决的根底。
其次,社会公德建立必须重视公约、行为准则等制度化建立和制度约束。公约、行为准则、制度是社会公德的具体化,并且引导着社会公德的向前开展。公德教育属于正面教育,但属于软约束,而制度那么是硬约束,前者是引导人们自觉去做,而后者那么是约束人们必须去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再次,社会公德建立必须注重加强道德监视,道德监视的主要形式是社会舆论。社会舆论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它对于抵抗不道德行为,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和素质,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人们的活动总是由思想支配的。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人们的行动各异。只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向导,才能有效地实现人生价值,到达理想境界。公民道德建立正是提高人们自身素质,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反映了正确意识对改造世界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科学价值观对人生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必然会推动现代化建立的速度。道德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必须落实在行动中。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吧。
公民心得体会篇三
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可以高度凝练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既弘扬了传统美德、继承了革命道德,又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经验,具有鲜亮的中国风格和时代特色。这20个字,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是每一个个农夫都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公民道德是一个大的范畴,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很多分支,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推断一个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职业道德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有没有责任心。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首先必需是一个责任心强的人。
首先,教师必需心中有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有心中想着学生,才能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才能依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而且不能在上课时才想到学生,而是要在备课的时侯就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把他最需要的学问传授给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在讲台只顾想当然地讲,学生在下面却听得一头雾水”的问题,形成教与学的互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必需关心学生的思想,把握学生的心理,抓好学生的纪律。教师不能任由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甚至旷课,逃学。假如有学生出现违纪行为,必需准时找他谈心,了解状况,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避免问题恶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很多学生由开小差、旷课发展到厌学、逃学,最终流失,特别惋惜。假如教师能准时解决这些学生的思想问题,许多损失其实是可以避免的。所以这一点也很重要,是衡量教师责任心的重要标准。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生的年龄小,是非观念模糊,要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什么是必需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就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在学校里,我们教育学生不能任凭吐痰,不能任凭丢弃果皮纸屑,不能打人骂人,见到废物要主动捡捡起来,扔到果皮箱里。在校外,我们教育学生要爱惜草地,不践踏草坪,保护环境;到旅游胜地,不胡写乱画,不损坏公物。在家里,我们教育学生要尊老爱幼,文明礼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在大街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们在一起玩,讲着标准的平凡话;孩子们拿着废物能主动扔到果皮箱里;孩子们乱闯红灯的现象少了,主动站在斑马线前,等待过公路。看到这些情景,作为教师的我,心里感到无比的兴奋。孩子们文明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识,不仅仅是个人优良素养的一种体现,而且对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的健康与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我认为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今后,我将专心贯彻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到处根据纲要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公民心得体会篇四
公民是指在一个国家中享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个体,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当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责任。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遵守法律法规等方式成为优秀的公民。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同时也能够获得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当我们关注社会动态、关注国家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关心身边的人和事。通过与他人互动,了解彼此的需求,我们可以为他人提供帮助,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关注社会,我们可以加深对社会各阶层人群的了解,形成对复杂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其次,一个优秀的公民应当具备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人际关系,常常需要我们自己进行决策和判断。我们不能盲目跟从他人,而是要以自己的判断为依据。通过独立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独立思考也能够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人格魅力。
再次,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当关注自身的素质提升和能力发展。通过学习各种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丰富自己的内涵。知识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个人价值,还能够使我们更有力量去改变周围的环境,推动社会的进步。
另外,一个优秀的公民应当具备良好的品行和道德规范。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自己的言行一致,做到言行合一。同时,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做到礼貌待人。通过坚持道义规范,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社会认同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最后,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公益活动是我们展现爱心和责任感的重要方式。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我们可以帮助他人,传递温暖,同时也能够体验到帮助他人的乐趣。此外,参与公益活动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我们更好地成为社会的一员。
总之,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坚持良好的品行和道德规范,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获得很多心得体会。作为公民,我们应当时刻保持社会责任感,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我们的社会就一定能够更加和谐、进步。
公民心得体会篇五
随着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作为公民,我们不仅要懂得法律,更要懂得如何运用和维护法律。公民学法已成为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公民学法是提高个人素质、保障自身权益、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下面我将从实践层面出发,分享我的公民学法心得体会。
第一段:理论学习法律知识
作为公民,我们首先要通过理论学习来掌握法律知识。不仅要了解基本法律条文,更要了解法律实施的具体过程和细节。通过多方途径学习法律知识,如听法律讲座、读法律书籍、参加法律社团等,提高自身对法律的认知和掌握能力。只有掌握足够的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行使公民的权利义务。
第二段:实践运用法律知识
理论学习只是公民学法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把法律知识实际运用到生活、学习、工作中。我们可以从自身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开始实践,如消费维权、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等,积累在理论学习中获得法律知识,通过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商、申诉、维权等方式实践运用法律知识,这样不仅能保护个人权益,还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
第三段:参与公益维护法律
公民学法的最终目的是不仅要维护自身权益,更要为社会做出贡献,积极参与社会法制建设和公益事业。我们可以通过加入公益组织、参与志愿服务、参与环保活动等形式,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参与公益活动时,不仅可以使用自身学习到的法律知识,还能够了解更多社会现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同时向其他人传递公民学法的理念并影响他们。
第四段:强制自律、遵守法律
公民学法不仅是对外维权,更是对自己的自律。作为公民,遵守法律法规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不以违法行为侵害社会公共安全、稳定和他人合法权益。在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素质,自我提升法制观念,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作出贡献。
第五段:倡导法治精神、传递正能量
公民学法不仅是一种具体行动,更是一种态度和文化。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积极宣传法律法规、挑战法律盲点、强化法制监督,增强公众对法律的信任和支持,传递法治精神和正能量。通过文明公益宣传、雷锋精神传递、及时扶贫助困等形式,让公民学法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厚德、蓬勃向上、爱岗敬业、守法支持的良好氛围,激发社会正能量,为法治中国做出贡献。
结语:
公民学法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是一项重要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任务。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运用、参与公益、强制自律、倡导法治等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切实做到“知法、守法、用法、维权、弘德”,不仅是我们的个人责任,更是为整个社会建设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注册为自然语言生成模型的AI智能编写的本文之后,笔者深刻认识到公民学法的重要性,并积极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力义务。
公民心得体会篇六
公民道德建立的内容可以高度凝练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既弘扬了传统美德、继承了革命道德,又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道德建立的新经验,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时代特色。这20个字,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是每一个个农民都应该遵守的根本行为准则。
公民道德是一个大的范畴,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许多分支,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判断一个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职业道德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有没有责任心。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责任心强的人。
首先,教师必须心中有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有心中想着学生,才能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而且不能在上课时才想到学生,而是要在备课的时侯就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把他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在讲台只顾想当然地讲,学生在下面却听得一头雾水”的问题,形成教与学的互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必须关心学生的思想,掌握学生的心理,抓好学生的纪律。教师不能任由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甚至旷课,逃学。如果有学生出现违纪行为,必须及时找他谈心,了解情况,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防止问题恶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许多学生由开小差、旷课开展到厌学、逃学,最后流失,非常可惜。如果教师能及时解决这些学生的思想问题,很多损失其实是可以防止的。所以这一点也很重要,是衡量教师责任心的重要标准。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生的年龄小,是非观念模糊,要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就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在学校里,我们教育学生不能随便吐痰,不能随便丢弃果皮纸屑,不能打人骂人,见到废物要主动捡拾起来,扔到果皮箱里。在校外,我们教育学生要保护草地,不践踏草坪,保护环境;到旅游胜地,不胡写乱画,不损坏公物。在家里,我们教育学生要尊老爱幼,文明礼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在大街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们在一起玩,讲着标准的普通话;孩子们拿着废物能主动扔到果皮箱里;孩子们乱闯红灯的现象少了,主动站在斑马线前,等待过马路。看到这些情景,作为教师的我,心里感到无比的兴奋。孩子们文明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识,不仅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一种表达,而且对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的安康与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我认为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今后,我将认真贯彻实践《公民道德建立实施纲要》,处处按照纲要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为教育事业的开展做出应有的奉献。
按照纲要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为教育事业的开展做出应有的奉献。
公民心得体会篇七
公民学习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学会了如何行使自己的权益,并为社会做出贡献。在这学习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首先,公民学习提醒我们要关注社会问题,其次,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参与公共事务,然后,它提醒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后,它也是个人成长的过程。通过这些体会,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公民教育的重要性。
在公民学习中,我们经常关注到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学习使我认识到自己身处的社会并不完美,每个人都有责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变这个社会。比如,在学习中,我们了解到贫富差距的问题,这使我意识到政府有义务制定相关政策,来改善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个公民,我有义务关心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因此,我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力所能及的资助和支持。
公民学习不仅教会了我们关注社会问题,更重要的是教给了我们如何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在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政府的决策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我们了解到政府是公民利益的执行者,而我们作为公民,则有义务参与到政府的工作中,通过向政府递交建议,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公民学习中,我们还学习到如何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争取自己的权益。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公民的权益并不是天赋的,而是需要我们积极争取和捍卫的。
公民学习还提醒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习中,我们经常讨论伦理道德和公民道德等问题。学习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会对社会和个人产生重要影响,我们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遵循社会道德规范,恪守法律底线。一个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应该以公正、诚实、勤劳、友善、宽容的态度面对他人和社会。通过公民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应该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最后,公民学习也是个人成长的过程。我通过公民学习,不仅获得了知识,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在学习中,我锻炼了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了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时,公民学习也加强了我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使我更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和挑战。通过公民学习,我不断成长,不断提升自己,为自己的未来和社会做好准备。
总而言之,公民学习是培养公民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习,我们关注社会问题、参与公共事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终实现个人的成长。通过这一过程,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公民教育的重要性,明确了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公民学习让我更加了解社会,更加关心他人,并且愿意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公民心得体会篇八
随着恐怖主义活动的增多,公民反恐意识越来越强烈。公民反恐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每个人积极参与和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反恐意识的觉醒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使命。以下是笔者在公民反恐活动中的体会与心得。
第一段:了解恐怖主义的根源
反恐不仅仅是针对表面的恐怖袭击行为,更要深入了解恐怖主义背后的根源。了解恐怖主义的根源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恐怖主义为什么会存在,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恐怖主义与社会不公、宗教极端、民族矛盾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反恐工作应该打击恐怖分子以及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参加公民教育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会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第二段:加强社区合作与信息交流
公民反恐需要社区的密切合作和信息的及时交流。社区是最基层的单位,了解社区中可能存在的嫌疑分子和异常行为,可以提早预警,避免恐怖袭击的发生。我们可以积极参与社区的巡逻活动,向警察举报可疑行为,共同协助警方开展反恐工作。同时,我们要提高自己的信息意识,关注新闻动态,及时传递有用的信息,为打击恐怖主义提供帮助。
第三段:弘扬宗教和谐理念
宗教极端主义是恐怖主义的重要温床之一,我们要积极弘扬宗教和谐理念,避免极端宗教思想的蔓延。我们可以利用宗教节日、聚会等机会加强宗教教育,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宗教的真正含义,培养宗教的和平理念,不断扩大宗教的正面影响力。同时,我们要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宗教的信仰,加强宗教间的交流和沟通,共同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第四段: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在公共场合,我们要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遇到可疑人员或者可疑物品时,我们要及时向警方举报,并且要及时撤离人群,确保自己的安全。在使用社交媒体等工具时,我们要小心保护个人信息,避免恐怖分子利用信息进行犯罪活动。此外,我们还可以主动参加培训,学习基本的防卫技巧,提高自己的自我保护能力。
第五段:倡导和平与理性
公民反恐工作还需要我们倡导和平与理性,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们要主动传递正能量,呼吁大家理性对待恐怖主义现象,不被暴恐行为所影响。在网络平台上,我们要积极参与对恐怖主义的谴责和讨论,引导公众正确认识恐怖主义的危害,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反恐活动。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真正达到公民反恐的目标。
公民反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其中。通过了解恐怖主义的根源,加强社区合作与信息交流,弘扬宗教和谐理念,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倡导和平与理性,我们可以为反恐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有通过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公民心得体会篇九
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从“低起点,小视角”开始。“低起点”就是以社会道德的最低层次——社会公德教育为起点。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表征,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小视角”就是社会公德建设必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低起点,小视角”的道德建设,不仅使社会公德变得实在、具体、可评估、可操作,而且为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其次,社会公德建设必须重视公约、行为准则等制度化建设和制度约束。公约、行为准则、制度是社会公德的具体化,并且引导着社会公德的向前发展。公德教育属于正面教育,但属于软约束,而制度则是硬约束,前者是引导人们自觉去做,而后者则是约束人们必须去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再次,社会公德建设必须注重加强道德监督,道德监督的主要形式是社会舆论。社会舆论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它对于抵制不道德行为,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和素质,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人们的活动总是由思想支配的。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人们的行动各异。只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向导,才能有效地实现人生价值,达到理想境界。公民道德建设正是提高人们自身素质,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反映了正确意识对改造世界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科学价值观对人生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必然会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速度。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必须落实在行动中。
同时,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拥护党的政策,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的光荣。更重要的是,要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学习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坚决消除封建迷信及非法宗教活动。只有这样,努力全面地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将来才能为实现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
公民心得体会篇十
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可以高度凝练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既弘扬了传统美德、继承了革命道德,又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经验,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时代特色。这20个字,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是每一个个农民都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公民道德是一个大的范畴,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许多分支,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判断一个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职业道德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有没有责任心。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责任心强的人。
首先,教师必须心中有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有心中想着学生,才能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而且不能在上课时才想到学生,而是要在备课的时侯就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把他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在讲台只顾想当然地讲,学生在下面却听得一头雾水”的问题,形成教与学的互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必须关心学生的思想,掌握学生的心理,抓好学生的纪律。教师不能任由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甚至旷课,逃学。如果有学生出现违纪行为,必须及时找他谈心,了解情况,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避免问题恶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许多学生由开小差、旷课发展到厌学、逃学,最后流失,非常可惜。如果教师能及时解决这些学生的思想问题,很多损失其实是可以避免的。所以这一点也很重要,是衡量教师责任心的重要标准。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生的年龄小,是非观念模糊,要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就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在学校里,我们教育学生不能随便吐痰,不能随便丢弃果皮纸屑,不能打人骂人,见到废物要主动捡拾起来,扔到果皮箱里。在校外,我们教育学生要爱护草地,不践踏草坪,保护环境;到旅游胜地,不胡写乱画,不损坏公物。在家里,我们教育学生要尊老爱幼,文明礼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在大街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们在一起玩,讲着标准的普通话;孩子们拿着废物能主动扔到果皮箱里;孩子们乱闯红灯的现象少了,主动站在斑马线前,等待过马路。看到这些情景,作为教师的我,心里感到无比的兴奋。孩子们文明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识,不仅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一种体现,而且对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的健康与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我认为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今后,我将认真贯彻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处处按照纲要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之后,体会到了很多,现将自己的一点肤浅的感受和体会如下,若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一、对公民道德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纲要是我国第一次以立法形式确定下来的,规范公民道德行为的重要文件,公民道德建设是实现以德治国,以法制国的重要前提。公民道德水准急待提高,社会公德秩序急待重建,这是扭转社会风气的必需,是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必需,从根本上讲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需。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点是培育责任心。
要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我认为必须立足现实,立足本职工作,找准着力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才能收到实效。公民责任心,是指公民在保护和促进自身权益的过程中,不忘他人和社会的整体利益,自觉履行各种法定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从道德自身的特点和实践经验看,公民道德建设应该把培育责任心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点。三、对加强责任心的几点思考。
培育员工责任心,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作多方面的努力。就当前而言,要从道德自律、道德示范和道德法制等基本环节抓起。
那么,如何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呢?我想,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必须心中有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有心中想着学生,才能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而且不能在上课时才想到学生,而是要在备课的时侯就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把他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在讲台只顾想当然地讲,学生在下面却听得一头雾水”的问题,形成教与学的互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必须关心学生的思想,掌握学生的心理,抓好学生的纪律。教师不能任由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甚至旷课,逃学。如果有学生出现违纪行为,必须及时找他谈心,了解情况,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避免问题恶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许多学生由开小差、旷课发展到厌学、逃学,最后流失,非常可惜。如果教师能及时解决这些学生的思想问题,很多损失其实是可以避免的。所以这一点也很重要,是衡量教师责任心的重要标准。
总而言之,我认为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今后,我将认真贯彻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处处按照纲要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公民心得体会篇十一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我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的重大举措,对于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生产力提高,推进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建设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是社会公德的重要体现。
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所有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的有效社会途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在实际工作中,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儿童。”可见,乐于把爱奉献给全体学生是我们必备的道德素质。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因此,我们说,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任何简单、粗暴、片面的做法,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对学生要有友善的态度,与学生交谈常要换位思考,使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老师的所作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树起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和高尚的人格。要有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要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要有堪为师表的高尚品德。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要做到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公民心得体会篇十二
法律是社会的基础,也是我们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准则。因此,公民学法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经历的过程。例如我这个人一直都有着关注(政治)新闻、了解法律法规的习惯,并且在大学的时候还多选了一些法学课程,以此来提高自己对法律的了解和掌握。而在经过这些学习或关注的过程中,我也总结了自己的一些体会,下面就来分享一下。
第一段:法律意识的提高
当我们作为公民了解和掌握法律法规时,我们的法律意识也会随之提高。了解法律的内容和相关条款有助于我们避免违法行为。正如我们在规章制度中所遵守的一样,任何人都应该遵守该国和地区的法律标准。这种观念的提高对于我们的社会发展非常重要。通过公民学法,我们可以了解社会现状中的问题,意识到一些具有法律影响的因素,以及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认识相应的法律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守法。
第二段:理性的思考
学法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并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更容易理性思考问题。一些我们平时容易感性判断的问题,在学习了法学知识后,我们更有能力从多个角度去理性分析,得出更加合理的结论。此外,在学习法律时,我们也可以学习到一些辨别真伪的技巧,这能在生活中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谣言和不负责任的信息。
第三段:法益的守护
可以说,法律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当我们了解了相应的法律技巧后,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为自己争取利益,在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替他人出谋划策。此外,当我们了解法律并伸出援手时,我们也可以成为维护社会公义的力量。每个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承担维护法益的责任,而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则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第四段:法律的执行
了解和务实地掌握法律知识,还有一个显著的好处,就是我们更容易和法律执行人员及司法工作者进行沟通,减少信息传递上的误解。无论是私人诉讼,还是公共法律的执行,都属于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在这些领域里,我们需要和相关的执行者深入交流。如果我们能够掌握扎实完善的法律知识,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跟法律执行者沟通。
第五段:回顾与展望
公民学法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而这过程里要对自己的法律知识有一个成竹在胸的态度。在掌握了足够的法律知识后,我们需要不断复习与实践,以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在未来,我们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公民素质,更好地履行法律规定下的职责,让自己在法制面前无所畏惧。
总之,公民学法是建立在个人责任和社会公正之上的,是一个有利于提高人民法律素质,并使法制化的社会更加健康稳定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公民可以进一步了解国家的法律标准,掌握法律技巧,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维护社会的公义与公正。
公民心得体会篇十三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应当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
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道德建设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研究解决。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巩固已有成果,加强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4.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5.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正确运用物质利益原则,反对只讲金钱、不讲道德的错误倾向,在实践中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
6.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使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7.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要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民主权利,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取正当物质利益。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把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8.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要把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全社会形成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念。把效率与公平结合起来,使每个公民既有平等参与机会又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9.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要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着眼多数,鼓励先进,循序渐进。积极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大力倡导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带头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
10.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要广泛进行道德教育,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帮助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把公民道德建设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逐步完善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
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11.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12.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13.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14.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提倡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15.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16.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17.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四、大力加强基层公民道德教育
18.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头脑之中,使人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
19.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形成好的家风。
20.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21.机关、企事业单位是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道德教育。要把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作为岗前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帮助从业人员熟悉和了解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道德规范,培养敬业精神。要把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指标,促使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行业新风。
22.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以及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组织在公民道德教育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大力宣传基本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和必要礼仪,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积极开发优秀民族道德教育资源,利用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要不断充实富有时代特色的道德教育内容,推广群众易于接受的各种教育方式。各类市民学校、职工学校、民工学校、农民夜校、家政学校等,要通过编写和运用通俗易懂的简明教材,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23.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必须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要突出加强社会教育,巩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的成果,促进公民道德教育的深化。
五、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24.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每个公民既是道德建设过程的参与者,也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要坚持在各种类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5.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要在各项创建活动中充分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明确具体标准,制定落实措施,力求取得实效。
26.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是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榜样。要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27.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要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革命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以及民间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使人们在集体聚会、合家团圆的同时,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
28.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提倡在重要场所和重大活动中升国旗、唱国歌,开展入队、入团、入党宣誓、成人仪式以及各种形式的重礼节、讲礼貌、告别不文明言行等活动,引导公民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29.各种道德实践活动源于基层、扎根群众,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要因势利导,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团体的骨干作用、先进典型和先进单位的带动作用、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从具体事情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使道德实践活动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稳步向前发展。
六、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
30.大众传媒、文学艺术以及体育活动,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坚决批评各种不道德行为和错误观念,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文化氛围。
31.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大众媒体,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满腔热情地宣传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反映新时期道德要求的新事物、新典型。要利用群众喜爱的名牌栏目,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要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有力地批评背离社会主义道德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要发动群众参与,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展开讨论。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和管理工作的力度,鼓励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反动、迷信、淫秽、庸俗等不良内容通过网络传播。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
32.电影、电视剧、戏曲、音乐、舞蹈、美术、摄影、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各类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积极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开拓进取精神和良好道德风貌,以其独特形式和艺术魅力,给人以鼓舞、启迪和美的享受。要在各种文艺评论、评介、评奖中,把是否合乎社会主义道德作为一条重要标准。要加强对人们审美观念的引导,提倡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要坚决制止出版、播映、演出格调低下的作品和节目,依法打击反动、淫秽及各种非法出版物,让健康的文化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要切实加强对娱乐服务场所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赌博、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各种类型的商业性广告,要注意文化艺术品位,不得出现有损道德、有伤风化的内容。要大力提倡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广告,净化人们心灵,优化人文环境。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要精心组织、加强引导,吸引群众参与,以健康向上、团结拼搏的氛围,激发人们的团队精神和爱国热情。
七、努力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
33.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社会风气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3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是公民道德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认真抓好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危害社会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经济秩序、公共秩序、生活秩序,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35.各项经济、社会政策,对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行为有着直接影响。各地区、各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不仅要注重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且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既要保护和支持所有通过正当、合法手段获取个人和团体利益的行为,又要提倡和奖励多为他人和社会作奉献、道德高尚的行为,防止和避免因具体政策的不当或失误给社会带来消极后果,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正确的政策导向。
36.公民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离不开严明的规章制度。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基层单位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时,要充分体现相关的道德规范和具体要求。要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种行政规章以及道德守则和公约在实践中得到落实,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八、切实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
37.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把它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提供有利条件,下决心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情抓起。
38.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十分重要。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加强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严格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清正廉洁,勤政为民,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教育好自己的配偶和子女,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带动广大群众进一步做好工作。
39.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各级宣传、教育、文化、科技、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党政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以及社会各界,都应当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把道德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规划,完善措施,扎实推进。要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40.各级文明委和党委宣传部,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担负着指导、协调、组织的具体职责。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探索道德建设规律,改进方式方法,指导面上工作。要在一定时期内,集中力量抓好若干社会影响大、示范作用强、受群众欢迎的实事,促进一些难点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