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日记(优秀13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数学的日记篇一
看着橱窗里那个心仪已久的芭比公主,激动地心就要跳出了嗓子眼了,我使劲的的咬着嘴片,生怕一个不小心,狂喜的心从嘴里蹦出来。
那眼偷偷瞄向一旁的爸爸,只见老爸一手插在兜里,一手托着下巴,拇指来回的摸着,嘴角不经意间有丝诡异的笑。老爸这笑看着我心里直冷,难不成老爸又变卦了,上帝呀,神呀,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呀,请您们一定要显灵帮助我这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善良+乖巧的女孩吧!这可是我等了足足一年的生日礼物呀!
等不及神仙显灵,还是想靠自己吧,就拿我最擅长的“马屁功”来把我老爸拍晕吧!
上前一步,一手挎住老爸的胳膊,用最最甜的声音说:老爸我知道你是这个世界上最亲我的人,比妈妈亲我一百倍,等我长大了,我会给爸爸挣很多很多的钱,买老爸最喜欢的东西。孝敬您!
还别说,这招还真管用,老爸先是眯着眼很受用的样子,然后又一脸的得意。
真想要这个礼物?老爸终于发话,看起来有戏。
嗯嗯嗯,我的头点的跟小鸡啄米似的。
想要可以。
谢谢老爸,就知道你是最亲我的。
不过……
什么?什么?还有不过,不过什么?宝贝今天我没带钱;宝贝回头让你妈给你买;要不我们明年再买……一时间,n个不过就像雨后的竹笋以神九的速度从我的脑子里冒出来。
不过嘛,你的回答我一个问题?
我从神九中醒过来,结结巴巴的问:什么……什么……问题
今年你的生日是星期三,那30年后你的生日是星期几?
嘿嘿,老爸真狠,我暗想,不过想难到我,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为了我心爱的礼物,我就是扳着指头算数也要数出来,何况我还有秘密招数,不过以防老爸耍赖,我还是要和老爸签订君子协议。
老爸一听我要和他签订君子协议,脸上乐开了花,一口就答应了下来,我要是算出来就给我买,算不出来就不买,双方同意,协议即时生效。
呵呵呵,也太小看我了,没有金刚钻,我敢揽这瓷器活,老爸看我的。
第一步骤我们先设定30年都是平年,每过一年,也就是52个星期加一天,30年也就是30天。
365/7=2…1
第二步:计算出30年中有多少闰年,因为20xx——20xx年没有整百的年份,每四年一个闰年,一共有7闰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 年 20xx年
也就是我的生日还要再加12天,结果就是:
30+7=37(天)
37/7=5…2
我30年后的生日就是星期五。
老爸看到我的结果是半信半疑,不过我们有“老师”求证,打开电脑上百度查询万年历呀。
呵呵呵,看着老爸的眼睛,我心里乐开了花,我最爱的芭比终于到手了。
亲爱的朋友,数学就像一个万花筒,它包罗万象,打开它就像走进一个多姿的世界,学好数学,真是其乐无穷,妙不可言呀!
数学的日记篇二
数学,是我最喜爱的一门功课,可四年级以前,我对它却兴趣淡薄,后来,是身边的老师和同学让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原来的数学并不是很好,但后来,也就是五年级开始的时候,成绩几乎是直线上升!当然这除了我自己的努力之外有一个好的老师也是至关重要的,她就是从五年级接我们班的一个女老师——刘老师,她上课不是无谓的给我们讲书上的题,而是把题联系到生活当中的内容,调动们的积极性,我们听讲认真了!成绩自然也提高了!
有一个人,她比我们的进步还要大,甚至让我感觉有些敬佩她!
她,就是王嘉曦,她坐在我的左边,她是二年级转到美国的,五年级又转了回来,那边的教育比我们这边要简单很多,在美国,她的学习一直是顶尖的,但回来后,成绩却差了很多,但是她却从不气馁,成了我的好榜样。有时遇到难的数学题,我不懂得去认真思考,只是盲目的去“参观”别人的答案,但当我看到她的时候,她却正在皱着眉头努力思考,尽管发下来后题目旁是醒目的红点,但其实那比我卷子上虚伪的对勾要光荣很多;有时遇到多位数的计算题,我没有在草稿本上认真的算,而是鬼鬼祟祟地拿出刘老师不让用的计算器,但我看看王嘉曦,她也被此题困扰的时候,却是在草稿本上认认真真的计算,这时,我仿佛感觉那小小的计算器上有千万根针长出,让我又重新把它放回书包里;面对错题,我只是一句:“借我一下数学作业本!”
数学的日记篇三
心情:非常开心
星期五
随着新系统的发布,我那台老的像蜗牛的机子,是该彻底换换了。
在着宽屏横行的时代,你要不是19或22宽屏,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说。
看着电脑书,上面介绍着多大多便宜,我也心动了,可是22寸到底多呢(思考!郁闷!)
那就先看看老机子的crt到底有多大吧!经过查询,终于找到了关于英寸的最新资料(热泪盈眶);1英寸等于2.54厘米。这个问题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由来了____改怎么量是四个边一起量还是带着这个问题,我咨询了我家的数学"教授爸爸。他对我说:"现在量屏幕用对角线量,宽屏只是调个角度罢了。"我没顾的上向我爸道谢就急匆匆地来到电脑前,拿起尺从左上角量到右下角,共是43厘米,我算了一下英寸)这么说,老机子crt显示器是17寸的了。
量完老机子,现在开始动手算一下22寸有多大了。1寸是2.54厘米,22寸就是厘米好大呀!我试着画了一下(条件是普屏的话)就像两个大毛巾横着并排在一起,长38厘米,宽42厘米,面积约有平方厘米),都可以当电视用了,玩游戏就是一个"爽"字!
掌握了方法以后,买显示器就不会买错了。生活方方面面都要用到数学,(怪不得是主客。重要!),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学好数学。
数学的日记篇四
从小到大,有许多老师教过我,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我的第一任数学老师邓老师。
她的皮肤白白的,有些许雀斑,浓密的眉毛下面长着一双充满智慧的大眼睛,她最明显的特征是鼻子旁边有一颗黑痣,刚入学时我就是根据这颗黑痣来区分她和别的老师。
她平时对我们要求很严厉,每次看到有同学开小差,就会叫他们站起来回答问题,如果他们答不上来,邓老师就会用她那响亮的嗓音训斥他们,为了不被她批评,我们上课都规规矩矩地坐好,认认真真地听讲,学习效率很高,每次测试,我们班的成绩总是名列年级前茅。
到四年级时,我们数学老师换成了刚毕业的学生,当我见到新老师时,我在心中暗暗窃喜,这个老师真温柔,这下我终于可以摆脱邓老师的“魔掌”了。上了几节新老师的课,我发现同学们对她没有太大的敬畏感,导致课堂纪律散漫,那段时间我也对自己放松了要求,结果导致成绩有所下滑。当邓老师得知这个消息后,利用午休时间找我谈话,她对我说“董栩文,听说你最近状态不佳,是生病了吗?”我摇了摇头,她又说“为什么在我的课上你很认真,在新老师的课上就不认真了呢?”我含着眼泪不说话,“你在数学方面是一个非常有潜质的好学生,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啊!否则你之前的努力,都将变成泡影。”听了老师的教诲,我羞愧极了,从那以后,我严格要求自己,数学成绩很快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邓老师,您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给我温暖,给我关怀,我衷心地感谢您!
数学的日记篇五
学语文,要写日记。知道吗?学数学也可以写数学日记。为何要写数学日记?写数学日记有哪些好处?近日,记者采访了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双语小学的武淑娟老师,来了解一下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数学日记的作用,希望对家长有所启发。
创新,越来越成为时代发展的原动力,谁拥有创造力,谁就有了较强的竞争力。当然,拥有创造力、创新能力,需要有创新思维。爱因斯坦说:创造性原则寓于数学之中。也就是说,数学思维的培养对于孩子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武老师说,工作生活中具体的数学知识并不常用,如函数等知识,但由学数学培养出来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可以打下基础,对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很有帮助。比如说,旅游线路的制订,怎样可以做到花钱最少玩得最好?管理工作中人力、物力如何统筹安排,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这些都需要有数学思维。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如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对今后其他科目的学习打下基础,如果孩子的思维有宽度和广度,那么孩子一生会受益无穷。只有思维具有广度和深度了,孩子的智力才会得到大幅提高,才可能拥有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可是,数学的学习并不是每个人的长项。其实,数学没学好、对数学不感兴趣,并不是脑子笨,更不会遗传,而是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数学思维。
思维是数学的生命线。的确如此,数学学习,主要是思维训练。武老师说,数学思维简单来分,主要为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就是从一点出发,进行不规则的发散性的联想,而聚合思维,则是汇集各种信息,从中找出最优解决方案。
孩子数学思维的训练其实是有章可循的,数学日记就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
武老师说,写数学日记,要求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并用文字把素材描述出来,而且还要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有的孩子把客厅的摆设描述一番,通过归类分析,写出客厅有几个凳子、几个沙发,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加减运算。“孩子们的数学日记五花八门,囊括生活的吃喝玩乐各个方面。”武老师说,孩子们挖掘了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日记内容越来越丰富,通过数学日记,孩子们的归纳能力、抽象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能力等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此外,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的深度也得以激发。
武老师还提醒家长,在孩子遇到难题时,要鼓励孩子独立分析、解答,帮助孩子克服思维定势,比如可以通过找题目中的关键句的方法来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也可以让孩子通过“换一种说法”来描述问题,让孩子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练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勾连知识点的能力。
总之,数学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不要着急。
数学的日记篇六
今天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买菜。我们刚到菜市场门前,发现车流如潮。
里面人很多,热闹非凡。摊主的叫卖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唱出了一曲美妙的歌。菜场里有卖蔬菜的,有卖肉的有卖水果的,还有卖鱼的。我和妈妈先来到蔬菜区。市场里的蔬菜琳琅满目,各种各样。
那些蔬菜五颜六色,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先拿了土豆、黄瓜、豆芽,妈妈拿了西红柿、大白菜、娃娃菜,爸爸就拿了一些鸡肉、排骨。妈妈问:“孩子,你数学好,你算算我们一共花了多少钱。”我胸有成竹的说:“很简单!
土豆花了1元6角;黄瓜花了4元;豆芽花了2元;西红柿花了3元4角;大白菜花了6元4角;娃娃菜花了8元;鸡肉花了20元;排骨花了50元。算式为:1.6+4+2+3.4+6.4+8+20+50=95.4(元)。
因此,我们一共花了95.4元。” 妈妈高兴的夸我:“孩子,你的口算真好呀!
数学的日记篇七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在人类的世界里,数是必不可少的。生活中的数有很多,有车牌号,房门号,页码,手机号码……等。可见,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是多么重要,多么不可缺少啊!
昨天,妈妈买了一些樱桃。我一见樱桃,口水立马流了“三千尺”。妈妈见了我那馋样子,笑眯眯的拿着樱桃洗了一些。我问妈妈:“妈妈,这樱桃一共才洗了几颗啊?够谁吃啊?”妈妈见我这样,忍不住想逗我一下,眼珠子滴溜溜的`转,仿佛在想着什么。思考了片刻,取出几颗樱桃,说:“我给你出道题,算对了,樱桃就全部归你啦!”我忍不住了,嚷着催她赶紧出题。妈妈顿了顿说:“2个2个数剩1;5个5个数剩2;7个7个数剩3。你算算吧。”我飞也似的拿起笔和纸奔回房间坐下,咬着笔思索起来:先找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不对!是最大公因数!……更离谱!我再次陷入沉思中。突然,我想可以用试的方法来“对付”这道难题啊。我一个一个试,虽然是试,但不是瞎找一个数字就安到上面。先找2的倍数再加1,如果也符合了其他两个要求,那便是这个数了,如果不是,不用再2×()+2……那样很麻烦,直接再加上一个2不就行了。就这样我终于找到了那个数——“17”!
我像离了弦的箭,跑出房门,给妈妈喊出了答案,妈妈笑逐颜开,还又给我奖励了一些樱桃。我开心极了,不仅是因为得到了我喜欢的樱桃,更是因为我获得了数学知识。
数学是奇妙的,它如一个万花筒,我们可以从其中看到姿态万千的世界。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数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吧!
-
数学的日记篇八
数学的奥妙无处不在,今天老师带着我们去发现线的奥密。
线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过马路的斑马线是一条条线段;在塔山上看见一盏往远处投射的探照灯是射线;还在火车的铁轨上发现了直线等等。自从教了这一课之后,我明白了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个方向无限廷伸;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
坐在车上我就迫不及待地想把刚学的内容考一考爸爸。可爸爸却说: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火车的铁轨上不是有弯道吗,而且还有起点和终点,怎么也能算是直线呢?我也不甘示弱地说:火车的铁轨也有直的呀!如果这样的话,那公路岂不是也是直线了。爸爸也穷追不舍毫不相让。为了这个问题我们各抒已见争论不休。
最后我打开了百宝箱,拿出我的数学教科书,书本的图片上铁轨就是直线。爸爸哑然无语,我高兴极了。
数学的奥妙真是有趣呀!它什么时候还会再给我惊喜呢?
数学的日记篇九
又是新的一天,大家又奔赴在了早市上,早上,天刮起了一阵阵寒风,我不由的打了个寒颤。不管天冷不冷,终究是要买菜的呀。于是我们驱车来到了菜市场。
“这番薯多少钱一斤?”妈妈拣起一只土里土气的番薯掂量了一番问。“八毛。”卖番薯的老奶奶回答道。“这么贵呀。”妈妈不满的叫道......经过一翻讨价还价,妈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以八毛钱的价格买了两斤,共花1元6角。在一旁观看的我心里喜滋滋的“真便宜呀。”。
拎着那沉甸甸的番薯,我们不由自主地来到了最热闹的生肉区,哇,好挤呀,我和妈妈毫不容易挤进去,却没有中意的肉,没办法,只好另找肉铺了。踩着脚下肮脏不堪的烂菜叶子与黑乎乎的脏水,我真是后悔极了,早知道不来了。妈妈看中了一块瘦肉多,肥肉少的猪肉,老板娘熟练的将猪肉上称装袋,8两,一斤13元,妈妈乘机考了考我,让我算出价钱:13乘以0.8=10.4元。“等于十元四角。”我大声地叫了出来。老板娘惊讶的夸奖我:“不错,这么小就会算了。”我表面上没说什么,心里却笑嘻嘻的,我早就学过小数乘法了。
“当里个当,当里个当”我轻松的哼着小曲儿,走出了热闹的生肉区。我跟着妈妈来到了一个菜摊前,妈妈瞧了瞧那嫩绿的青菜,抓起一把问了价钱,原来只要7毛钱一斤。随后,妈妈称了一斤,花了7角钱。
该回家了,一路上,我仔细的算了总价钱:1.6+10.4+0.7=12.7元。啊,一天下来,我家的菜钱12.7元,一个月(30天)就是381元,一年就是4572元。这样看来,我家光花在买菜就有几千元了,加上其他的,一年就可以花掉一万。还是勤俭节约的好。
数学的日记篇十
在有些同学的眼中,数学太平凡,太枯燥,然而在这平凡枯燥中,数学无时不刻不折射出美的光芒。
今天我和妈妈去商场买新衣服,我很快就看中了一件衣服,上面写着:打八折,我的脑袋迅速开启了思考模式,原价是387,现在打八折,八折=80%,我们就用387×80%,由于是口算,比较难算一些,所以我们可以估算,我们把387四舍五入为400,注意咯,有的同学会说把它估成390,390还是有些麻烦,所以在这里我们最好把它估成整十整百的数字,接着,我们用400×80%,80%化成小数是0。8,400×0。8=320(元),我告诉妈妈;“这件衣服打完折后是320块钱。妈妈快买吧。”“着什么急?我们再去别的商场看看吧,或许比这边的更便宜呢!”我们又到了另一个商场,同样看见了这个衣服,这件衣服是396元,但是这件衣服打九折,猜一猜,哪件衣服会更便宜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吧!我们同样把396估成400,那么,400×0。9=360(元)果然,第一件要比第二件便宜,我告诉了妈妈,妈妈带着我把第一件衣服买了下来。
为了在寒假里丰富丰富我的课外知识,我在寒假里开始大量阅读,我向朋友出了个难题:“一本书有168页,我第一天看了24页,第二天看了第一天的三分之八,第三天看了第二天的四分之三,那么我第三天看了几页呢?”朋友说:“哎呀我要晕了。”我哈哈一笑,说:“其实只要我们的思路清晰,这个问题一点也不难。你看,问题问的是第三天看了多少页,我们就要去问题中找第三天的条件,我们在题中可以得知,要想知道第三天,必须先要求出第二天,第二天看了第一天的三分之八,第一天是单位“1”,单位“1”是24页,所以单位“1”知道,要用乘法,用24×三分之八=64(页)求出的是第二天,第二天已经求出来了,我们就可以求出第三天,第三天看了第二天的四分之三,在这句话中,单位“1”就不是第一天,而是第二天,单位“1”有变化,所以我们还要根据单位“1”知道或不知道来判断用乘法或者除法,单位“1”知道,所以用乘法,64×四分之三=48(页)这样我们就求出了第三天所看的页数,刚才讲的是分步计算,综合算式是:24×三分之八×四分之三=48(页)”朋友说:“哦!原来这么简单啊!”是呢!只要我们思路清晰,什么题都不难。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行动起来,认真的学习数学,钻研数学,使用数学!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数学之光照耀我们的生活,让数学之光照耀华夏大地!
数学的日记篇十一
今天数学课我们学了圆的认识。
首先就是画圆的方法。可以用杯子底或盖比着,用笔绕着它旋转一周;可以用鞋带,一端系着笔,另一端固定在一个地方,拉直鞋带,固定的一端不动,有笔的一端旋绕一周,鞋带的长度决定了圆的大小,它长圆就大,它短圆就小;还可以用手臂,以肩膀为圆心,手里拿着笔,旋绕一周就画出来了。
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用圆规,先把两脚分开,分开的长度取决于要画的圆的半径是多长,尖脚固定在纸上,另一头绕着尖脚旋绕一周,在画的时候尖脚不能移动,移动就画不出一个完整的圆了。
用圆规画圆时,尖脚所在的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大写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小写字母r表示,半径的长度也是圆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小写字母d表示。画完要标出圆心、半径或直径。
同一圆内,两条半径等于一条直径,一条半径等于二分之一条直径。所有半径长度相等,所有直径长度相等。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圆是对称图形,对称轴有无数条。圆的中心位置是由圆心决定的,圆的大小是由半径决定的。
最后老师还给我们出了道判断题:直径是半径的2倍。错我们不谋而合。原因是必须在同一圆内直径才能是半径的2倍。
数学的日记篇十二
今天又是一个快乐的一天。我们在教室里用吸管、橡皮泥和剪刀自己动手做了一个长是12厘米,宽是9厘米,高是6厘米的长方体。
首先,我先取出了一部分橡皮泥,然后把它揉成8个小球作为顶点,接着我又剪了4根6厘米的吸管、4根9厘米的吸管和4根12厘米的吸管,然后,将两根长12厘米的吸管和两根9厘米的吸管,用四个橡皮泥球连接做一个长方形,然后在有橡皮泥顶点的位置插上四个高,接着再做一个跟刚刚一样的长方形和刚做好的粘在一起就可以了。
第四节课,老师让我们把现在的长方体改成特殊的长方体,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把9厘米的吸管改成6厘米的吸管,按照刚才的方法粘上就可以了。
没想到老师又让改成正方体,我犹豫了一会,想到了还可以把12厘米的吸管剪成6厘米,这样12根吸管都是6厘米,正方体轻轻松松就完成了。
这节课可真有趣啊!
数学的日记篇十三
今天,郑老师不知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竟给我们出了一道“79.0001()79.001”也就是说括号里能填几个小数?有的说十个,有的说九个,有的说……这时下课铃响了,老师只好说:“这题有点儿难度,大家回去思考思考。”
差0.01时是8个,相差0.001、0.0001……呢?正确答案出来了,就是无数个。我欣喜若狂,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做数学题,往往不能从一个角度去想,要“拐弯抹角”,可以换个角度或多角度去想,就能更好地解决数学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