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 四年级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认识多种多样的古代计时工具。
2、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3、设计、制作太阳钟,并用它计时。
4、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
制作一个太阳钟,并用它来计时。
教学准备:
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多媒体出示:钟表滴答滴答的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滴答滴答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钟表,教师乘热打铁,紧接着提问:“古时候的人没有钟表,他怎么来判断时间呢?”环环相扣,将学生带进课堂。)
二、认识太阳钟及各种各样的计时器。
(1)太阳钟又叫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
出示日晷图,引导学生观察其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2)认识地平日晷、赤道日晷。
(3)认识各种各样的古代计时器。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日晷的组成部分,一目了然,各种各样的
古代日晷,也能仍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古人的智慧。)
三、认识手掌日晷
2、介绍手掌日晷并出示示意图。
到阳光下看手掌日晷,注意要面向正南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夹住一支笔,使笔与手掌垂直。拇指关节对着正南方,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
3、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共同体验手掌日晷的运用,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共同实验,课堂形式多用化,使学生在轻松地环境中学会看手掌日晷。)
四、制作日晷。
1、同学们想不想研究日晷?
2、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袋,里边就有个日晷,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仿造这个示意图把它拼装起来。
3、强调:日晷制作时要固定好位置,或者摆正方向,否则不准确。
(设计意图:课堂上制作日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讲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五、小结。
1、无论是古代的计时器还是日晷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怎样看手掌日晷?
(设计意图:当堂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个概括性地掌握。)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重、难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教学用具:四则运算运算顺序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1)42+6×(12-4)(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大家来总结一下?(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p12/做一做1、2p14/4(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p14—15/2、3、5—7
板书设计:四则运算
(1)42+6×(12-4)(2)42+6×12-4
=42+6×8=42+72-4
=42+48=114-4
=90=110
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三
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3、能运用“边读边想画面”的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5、通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教学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2.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3.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学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一、揭题,解题。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海宁的盐官镇去领略一下这名扬中外的钱塘江潮。
(板书:观潮)(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课文时自学课文。要求:
(1)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自学新词,想想意思;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2)边读边想:钱江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自学结果:
(1)检查字词――――出示投影,指名读
重点掌握:字音:堤、颤、涨、薄
字形:若、昂、崩、震
(2)畅谈感受,理解“观”:
a、读完课文,谈谈钱江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先由学生自由说)
b、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景象吗?(天下奇观)
“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那么“奇观”的意思呢?“天下奇观”的意思?
3、再读课文,理清顺序,给课文分段
(2)完成填空,并按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把课文分成三段。
(),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盐官镇观潮。
(),潮来了。
(),潮头奔腾西去。
(3)师小结:给这类课文分段,除了要注意这样的事情是怎么发展的,分几个阶段,还可以在课文中找一找有哪些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句。通过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较快地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1节,你读懂了些什么?
师归纳:潮来前江面平静,看潮人已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江面平静”的?(横卧、笼罩、屹立)
3、交流读,引导学生抓住“横卧、笼罩、屹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注意及时请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
“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
4、朗读。
四、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够背诵该部分课文。
3.通过拓展资料的交流,学习,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每年的观潮节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去目睹它的风采,你们有没有见到过?别遗憾,我马上就带着大家去看看这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不过,老师不是让大家用眼睛去看,而是要用心去看。现在请你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屏幕就在你的脑海里,需要你用心去看,用心去体验这一“天下奇观”。(师范读第二段)
二、品读词句,欣赏佳景
2、什么也别说,赶快投入到文本之中,看看刚才哪些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惊叹钱江潮真是“天下奇观”,划出有关的句子,点出最让你惊叹的词语,好好体会。可以采用谈体会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朗读的方法。
3、交流汇报,重点研读: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a、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为什么会这样?
b、指导朗读这句话。(低沉)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水天相接”是什么地方?“白线”是什么?(远)
c、那么多的人,大家都这样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这样的场面就是――“沸腾”。d、有一点老师不明白了,怎么说人群“又”沸腾了呢?(结合理解上文“人声鼎沸”)
e、指导朗读。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重点理解“横贯”一词。(速度快、面积大)“横贯”与“横卧”能否调换?
b、“横贯江面”多么壮观!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想像那个情境,再读一读。
c、那条白线“很快”地移来,却“逐渐”地拉长变粗是否矛盾?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
指导读好这两句话。读出潮水变长,变粗,形成白色城墙的气势。(速度快,气势大)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了。
a、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意思。
b、想像一下“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大潮是怎样的一种气势!
c、潮来汹涌,当你们面对着万马奔腾似的潮水,你想对它些什么呢?
d、这么雄壮的气势,不得不让人惊叹它确实是“天下奇观”,那就读出这份激动吧!
个人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
4、理清顺序,试背
(1)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师生齐读这段话
(3)现在,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三、结合名句,再次解读
1、关于钱江潮,许多文人墨客曾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你们有知道的吗?说给大家听听。
2、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几句,看看他们笔下的钱江潮跟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有哪些相似之处。每个同学选择2――3句来谈谈理解。
3、让我们再一次满怀激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4、师读第三段,结束课文的教学
四、实践运用,活用文本
请你当当主持人,给画面配解说词。主题是――《钱塘潮来》?
五、拓展阅读,引向课外
阅读拓展资料《话说钱江潮》,探究钱潮的成因及历史等,作简单交流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四
童年是一幅画,画中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诗,诗中有我们明媚的笑脸。在作家张益眼中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下面由应届毕业生考试网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四年级《麦哨》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认识8个生字。
2.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
3. 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感受乡村孩子们快乐的童年生活,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
难点:品味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1、谈话导入
生读题。
2.、介绍麦哨
师:谁见过麦哨?它是农村孩子特有的玩具,用一小节麦秆,在上面打一个小洞,放在嘴里轻轻一吹,就能发出呜卟,呜卟······的声音。
3、感受麦哨声音的美
模仿麦哨的声音
1、自读课文
师:孩子们,好听吗?那我们就在这麦哨声中走进课文,去寻找更多的快乐吧。请大家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师:听到同学的读书声,我就知道了你们读得很认真!谁来读读这些词语?
(拿出词卡)
师:我们就开火车来读一读,来,这一组。
1、读第四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师:那我们快到第四段去看看,欣赏一下那的田园风光。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喜欢?把自己喜欢的原因写在旁边。
2、反馈,赏析优美句子
师:这位女孩画得可认真了,用直尺画,线条很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画的句子。
预设1:(感悟颜色,丰收)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师:还有谁喜欢这句?请你来读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颜色)那么多的颜色,让你想到了哪个词?【板书:五彩缤纷】还有谁来说说,这句话还让你看到了什么?(嫩荚、豆荚、萝卜种子)真是硕果累累,好一幅(丰收的景象)!快丰收了,你的心情怎样?你能快乐地读一读吗?老师感受到了你的快乐。
师:我们接着交流。谁再来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
预设2: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根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师: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
师:老师感受到了你的高兴。谁觉得自己可以比他读得更好?
预设3: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
师:季节的变换,田野的色彩也在变换,就像一幅流动的画。
预设: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师:这写的是孩子的衣服,嗯,很有眼光,还有谁来说说自己找到的美?
预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师:这写的是孩子的外貌,
师: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谁再来读一读?
师:听到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这些孩子,那么勤劳,那么可爱。是啊,劳动者是最美的,你们喜欢这些孩子吗?喜欢的举手,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作者是怎么写的?谁来读读?
预设: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
竖蜻蜓,草不扎手吗?为什么?
(草地柔软而又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师:谁来介绍一下?
师:怎么吃?
师:什么味道?
师:谁再来读读,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甘甜清凉的滋味?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跃跃欲试了。我来读读吧。谁想再来试试?读得比老师都要好,你真棒!
师:孩子们还来不及细细品味茅茅针的甘甜与清凉,只听呜卟,呜卟,呜······是谁又······(引读)
师:麦哨声的特点是有呼有应,我们的作者在描写麦哨的时候也前呼后应,还有哪里也写了麦哨的声音?谁来读一读?麦哨声就是一首优美的歌,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看着老师的手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我们在欢快的麦哨声指引下,跟随作者的脚步领略了田野的美丽风光,感受了孩子的无限欢乐,文章已经学完了,但那柔美的麦哨声仿佛随着那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飘到了我们的心里。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
板书
麦哨
田园风光 五彩缤纷
儿童生活 丰富多彩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五
《母鸡》的教学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母鸡》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1、默读课文
要求: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想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为什么了变化?
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写喜欢的自然段是?
2、反馈交流相机板书
过渡:为什么作者会讨厌这只母鸡,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笔画出来。
3、学习1-3段
a、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深化认识:
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
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欺软怕硬、暗箭伤人。
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
b、读出母鸡以上的'品行。
4、学习4-10自然段
a、要求:自读用笔画一画,这些语句中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魅力与情怀?
b、相机点拨并想象说话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
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
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会说些什么?
a、看到这令人心灵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吗?(敬佩地读)
难怪作者会这样的赞叹道:读,第九段。
b、作者仅仅是在赞美鸡妈妈吗?
带着对母爱的崇敬,读。
同学们也有自己的妈妈,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关爱你的?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话都在这一一地说出来,今天是回家的日子,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踏进家门前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写的那句话,记住: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六
:自接四(4)班后,几次作文课下来,我感觉我们班的孩子在写作上存在着诸多问题:1、语句不通,标点不点,影响阅读;2、叙事不完整……现象,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特设计如下:
:1、通过此次活动,激发学生对“心灵感应”的兴趣。
2、能基本上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
3、能较具体地写出游戏的过程
重点:2
难点:3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心灵感应吗?
生a:你想的事,对方也能感受到
b:
师:是的,简单的说,你想的事,对方也能感受到,这就是心灵感应。
有这样一则报道:
1、(请生看资料)
师:看完这则资料,你们说,世界上究竟有心灵感应吗?
2、板书课题:心灵感应
请生说说此刻心情:(师随机板书)
生:不相信
生:巧合
生:相信
3、引出游戏
生e:
生f:
师选中生g,测试不同年龄但同月同日生的人之间是否也有心灵感应。
4、师生表演扑克牌游戏
师:宣布规则
出示要求:
1、请生认真仔细观察做游戏时,老师、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变化等;
2、注意自己的心情及全班同学的情绪变化等
3、以“游戏开始了,……”作开头,能用适当的语言,把游戏的过程写完整、写具体。
游戏前:
师:请生讲自己此刻心情
生a:
生b:
游戏1:
游戏中:
游戏后:
请生说自己的感受。(随机板书)
生c:神奇
生d:有趣
生e:难道真有心灵感应吗?(好奇、怀疑、)
师:我看到大家还有许多话说,同学们,每一份体验都是独特的。请你拿出笔,把你在游戏过程中的这份独特的体验写下来,好吗?(重复要求)同学们可以以上面的提示作题目,如果这些词还不足以反应你此时的心情的,可自拟题目写。
讲评:2--3本(讲评好的同学,让生评。说写的好的地方。不足处大家来改)
学着刚才学生好的地方再改作文
展示修改后的成果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大家都对心灵感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灵感应看不到、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要想彻底了解它,还需要我们好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道,有一天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而今天,吴老师只是带着大家做了一个游戏而已。(揭秘)所以,我们今天的心灵感应应加上“”。
板书:心灵感应
相信:神奇、有趣
难以置信:意想不到、出乎意料
巧合:半信半疑、让人迷茫
不相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七
1、会认6个生字和“数据、轻松、悦耳、仓库、储存、示范、烹调,烹饪、预约、综合、判断、提供、防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与同伴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体会电脑的神奇,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2、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并巩固认读字和新词:数据、轻松、悦耳、仓库、储存、示范、烹调、烹饪、预约、综合、判断、提供、防盗。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出最佳读书员。
二、再读课文,感知理解
2、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填写表格,理清课文的结构。
1、根据课文的描述,画出电脑住宅的示意图。
三、合作交流,相互质疑、释疑
2、结合示意图,在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同伴介绍电脑住宅中最感兴趣的地方。同伴之间相互交流,要做到语言准确,条理清楚。
3、组织同学们以“电脑住宅小主人”的身份向“参观的游客”介绍电脑住宅的设置、功能和它神奇的地方。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四、发挥想象,深化感悟
以“如果我是个建筑设计师,我想这样设计电脑住宅”为题,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进行讨论交流。
五、拓展阅读,开阔视野
阅读《美国的第一幢电子化住宅》和《中国智能化住宅的发展》等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八
涞源一小城关校区 杨海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概括出轴对称的性质。
2.会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点的对应点,再连线。
3.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对称、引入新课
今天上课之前我要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同学们请仔细观察,教师表演剪纸。这是什么?(蝴蝶)
观察这只蝴蝶外形,有什么特点?(左右一样,折起来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在数学上叫做什么图形?(轴对称图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轴对称。(板书课题)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过轴对称图形,谁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什么特点?(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对折后,完全重合,能找到一条或多条对称轴)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轴对称的图形,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图片: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找到它们的对称轴,并画出来。(强调:对称轴用虚线画)
师: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师:我们以虎头剪纸为例,谁再来说说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演示后说明: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它的对称轴。二、充分感知、探究新知。(一)、出示书上例1图。
师说明:将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点称为一组对应点,如a是a’的对应点,也可以反过来说a’是a的对应点,不能单一的说哪个点是对应点。
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填空:
(1)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2)点b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3)点c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4)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5)每一组对应点的连线都和对称轴垂直。2、出示脸谱图。
师:这是四个不同的脸谱,你们能把它们补充完整吗? 学生汇报:
师: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找的又快又准确的吗?
3、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3(二)、出示课件例2。
汇报,引导讲解:第一步:找关键点。第二步:标对应点。第三步:顺次连线。小结:我们在补全对称图形时要先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然后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再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最后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这样就能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4、(出示做一做练习题)
师:学习了方法,现在就来试一试,画出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先想想补全后是什么?然后按照刚才同学们总结的经验,自己动手画出来吧!展示画法,谁再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画的?根据板书总结方法。三、知识运用、巩固新知。1、练习二十第1题。
师:下面这些是轴对称图形吗?画出它们的对称轴,看看能画几条?通过这几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有的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有的有多条对称轴。)2、练习二十第5题。师:观察一下,下面的这些图形各是从那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如果用一张圆形纸对折若干次,剪出的图形会怎样? 4、欣赏图片。
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就是对称的,我们去看一看。(课件展示)漂亮吗? 四、全课总结。
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去留心观察,我们就能发现更多的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我相信你们就是未来的设计师,设计出更加美丽的对称图片。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对折后完全重合1、找关键点 2、标对应点 3、顺次连线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九
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
2、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功能。
3、培养学生数感。
二年级时学过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与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三年级时还学过了两种不种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与平均数。
1、出示某地区城乡统计表
引导学生理解该地区1985年至20xx年每隔5年城乡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分别画出2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把城镇与乡村人口进行对比,用一个统计图能描述这些信息吗?画出复式统计图。
3、四人小组讨论小精灵的问题:这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4、汇报交流,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区别,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5、回答书本上的三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信息?
做一做安排的是四年级男生,女生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统计,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十
【教学内容】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一、设疑引欲,提出问题
师:体育课上,同学们在进行套圈比赛,一起来看看。比赛分男生一组,女生一组,规定每人套15个圈。
师:(出示前三轮比赛成绩)这是前三轮比赛的结果,你觉得哪组套得更准些?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师:比赛继续进行。(课件继续出示)现在哪个组套得更准些呢?(„„)我觉得女生组套得更准些。因为她们套中的个数多呀!
(学生讨论、交流)
2、移多补少,平均数的意义。
师:指名汇报,显示移多补少的过程,结果: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
师: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个数都一样多。这一过程就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
师:这里的“7”是什么意思?是指“王宇”套中的个数吗?(学生讨论、交流,结合统计图汇报)
师(出示女生套圈统计图):你估计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几个?如果用一条线像表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个数那样表示女生的,你觉得这条线可能放在哪儿?(学生思考、汇报)出示一条线置于“10”的位置,能放在这儿吗?为什么?出示一条线置于“4”的位置,能放在这儿吗?为什么?你觉得她们的平均数在哪些数之间?(4~10)
师:现在怎么办?学生汇报“移多补少”,课件演示过程
生:有的比平均数多(师:多了几个?)有的比平均数少?(师:少了几个?)(课件分别演示比平均数多和少的直条)
师:比平均数多的个数和比平均数少的个数怎么样?(相等、一样多)师:会不会是一种巧合呢?我们再来看看女生组的情况。谁来说说对这个“6”,你是怎样理解的?是不是每个女生实际都套中6个,实际是怎样的?看着屏幕一起来说说。(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女生比平均数多和少的直条)
师:平均数会比这里最大的数大吗? 师:会比最小的数小吗?
师:对了,平均数是通过把多的部分移给少的部分,使大家都相等而得到的数,所以它在最小数和最大数之间。其实,这是平均数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大概地估计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3、探索计算方法
(1)师:除了移多补少的方法,你还有其他方法求出平均数吗?(学生汇报)
师:好办法,给这种方法也取个名字:求和均分。师:能列出算式吗?(6+9+7+6=28(个))
师:28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男生组套中的总个数)师:为什么要除以4?(男生有4人)师:道理讲得很清楚。
(2)师:下面请大家自己算一算女生组的平均数 师:谁来说说你的方法。(10+4+7+5+4=30(个))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指着30)30个表示什么? 师:(指板书)为什么这里用总数除以的是5而不是4? 师:解释得真好。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交流
指出: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解题。
2、刚才我们知道了,超出平均数的部分和不到平均数的部分一样多。把握了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巧妙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师出示如下三张纸条,如图9)师:老师大概估计了一下,觉得这三张纸条的平均长度大约是10厘米。不计算,你能根据平均数的特点,大概地判断一下,老师的这一估计对吗? 生:我觉得不对。因为第二张纸条比10厘米只长了2厘米,而另两张纸条比10厘米一共短了5厘米,不相等。所以,它们的平均长度不可能是10厘米。
师:照你看来,它们的平均长度会比10厘米长还是短? 生:
师:它们的平均长度到底是多少,还是赶紧口算一下吧。
指名汇报
师:你觉得,当把它变成多少的时候,它们的平均数是8?(5)你是怎么想的?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下面的三幅图,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我发现,每一幅图中,前三次成绩不变,而最后一次成绩各不相同。师:最后的平均数——生:也不同。
师:看来,要使平均数发生变化,只需要改变其中的几个数? 生:一个数。
师:瞧,前两个数始终不变,但最后一个数从5变到8再变到11,平均数——
生: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师:难怪有人说,平均数这东西很敏感,任何一个数据的“风吹草动”,都会使平均数发生变化。现在看来,这话有道理吗?(生:有)其实呀,善于随着每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这也是平均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我们还将就此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3、出示第3题
师:下面这些问题,同样需要我们借助平均数的特点来解决。瞧,学校篮球队的几位同学正在进行篮球比赛。李强所在的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
1.每个队员的身高一定是160厘米,对吗?
师:为了使同学们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出示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的合影)这是以姚明为首的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老师从网上查到这么一则数据,这支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00厘米。这是不是说,篮球队每个队员的身高都是200厘米? 师:你知道姚明的身高是多少吗? 生: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
师:看来,还真有超出平均身高的人。不过,既然队员中有人身高超过了平均数——
生:那就一定有人身高不到平均数。
师:没错。据资料显示,这位队员的身高只有178厘米,远远低于平均身高。看来,平均数只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并不代表其中的每一个数据。
师:可别小看这一数据哦。10年前,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大约是69岁。比较一下,发现了什么? 生: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比原来长了。
(师呈现相关资料:中国女性的平均寿命大约是78岁)师:发现了什么?
生:女性的平均寿命要比男性长。
师:既然这样,那么,如果有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妻,是不是意味着,老奶奶的寿命一定会比老爷爷长? 生:不一定!生:虽然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长,但并不是说每个女性的寿命都会比男性长。万一这老爷爷特别长寿,那么,他完全有可能比老奶奶活得更长些。
师:说得真好!平均数的知识生活中随处可见。希望我们同学们做个有心人,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最后,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些实际的平均数据。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一
屏幕播放“小鸭子过生日”的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 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包括3个月,你知道春季包括哪几个月吗?由学生推测夏 秋 冬各包括哪几个月。
2 悄悄地告诉同桌你的生日在哪个季节里。
3 老师想知道每个季节里有多少人过生日,用什么方法 呢?你能帮助老师吗?
(1) 先独立思考。
(2) 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3) 小组间交流调查方法。
4 让学生调查全班同学每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
5 师:同学们帮助老师想出了这么多的调查方法,很快知道了全班同学在每个季节里过生日的人数情况,你们真是太出色了!好,请同学们把调查的结果在书中涂一涂吧!生动笔涂色。
7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预测和判断。(请大家猜一猜老师的生日会在哪个季节里,为什么?)
8 小结
1、小猫钓鱼
出示四只小猫及钓到的条数
(1)生观察后,动笔涂一涂每个小猫钓到几条鱼。
(2)涂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生交流
2、 发给每个学生星期一至星期日的统计表,回家调查一下一个星期你家扔掉多少个塑料袋。
并涂一涂(下次汇报)
板书设计:
生 日
( 三 四 五月) 春
(六 七 八月) 夏
(九 十 十一月)秋
(十二 一 二月)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