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阅读答案及解析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大全1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及解析篇一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上述语段选自课文《______》,作者陶渊明是______(朝代)田园大诗人(2)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有括号的是加点的)(3)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上述语段理解有误的是_______(3)
a.皆叹惋写出村中人为自己不知道外面的世事变迁而惋惜。
b.皆出酒食一句充分表明村中人生活富足而又热情好客。
c.村中人的自述表达了人们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
d.不足为外人道也道出了村中人希望保持宁静生活的心声。
【小题1】(2分,每空1分)桃花源记 东晋(晋代)
【小题1】(3分)其余的人又各自把他请到自己的家里。(复、延、其)
【小题1】(3分)a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及解析篇二
(一)(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本文选自课文《 》 ,作者 ,又名,字元亮, (朝代)著名诗人。(2分)
b.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c.无论魏晋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d.来此绝境古义:极其优美的环境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小题3:、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翻译。(2分)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选( ),译文:
小题4:、请写出两个源自《桃花源记》的成语。(2分)
和
小题5:、下列各句中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陶渊明《桃花源诗》)”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2分)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小题6:、桃花源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2分)
小题7:、《桃花源记》叙述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
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桃花源记》陶渊明 潜 元亮 东晋
小题2:d
小题3:(1)(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补充必要的成分,得1分;“要”译为“邀请”,得1分。) (2)渔人为(他们)一一具体地说出自己听到的事情,(他们听罢)都感叹惊讶。(“具言”译为“具体地说出”、“叹惋”译为“感叹惊讶”,各得1分,意近即可。)两题都选者,改第一题。除标准外(1)只出现半句,如“设酒杀鸡作食”被译为“去吃饭”,须扣1分。(2)“具”译为“详细、详尽”亦算对。“惋”必须译为“惊讶”,否则扣1分。
小题4: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得)、无人问津、鸡犬相闻,正确写出一个,即得1分。)
小题5:c
小题6:秦时;躲避秦时战乱
小题7:因为它勾画了一个理想的生活境界,环境优美,人们各得其所,自得其乐,彼此关心、爱护……这符合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审美追求,令人向往。(言之有理即可。) 表明桃花源是理想的生活境界,得1分(突出“理想”即可);表明“桃花源”是人们千百年来的追求,得1分(突出“追求”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及解析篇三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题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3)选贤与能( )
(4)盗窃乱贼而不作( )
【小题2】
【小题3】
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小题4】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后,源中人“皆叹惋”,你认为他们因何而“感叹惋惜”?(2分)
(2)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和“大道之行也”描绘得“大同”社会有何异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3分)
同:
异:
【小题1】
(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
(2)便要还家。( 同 邀 邀请 )
(3)选贤与能( 同 举 推举 )
(4)盗窃乱贼而不做(兴起)
【小题1】
c
【小题1】
(1)(桃花源中的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时代,竟然不指导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2)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小题1】
(1)桃花源中的人为桃花源外世道的变迁、百姓生活的苦难以及战乱不断的世道而叹惋。
(2)同: 物质上富有 精神上文明、和谐 ,如关爱子女,孝顺老人,勤劳耕作,和平相处等。
异:用自己的话 或 引用原文皆可。
示例:
世外桃源:土地平旷……怡然自乐。 或 环境优美,风尚纯朴,热情好客,精神富足,和谐相处。
大道之行: 老有所终……己。 或: 人人都得到关爱, 人人安居乐业,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及解析篇四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落英缤纷落英:落花(2)仿佛若有光仿佛:隐隐约约
(3)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4)便扶向路向:从前的,旧的
(5)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老人小孩都高高兴兴的,自得其乐。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和晋了。
16.桃花源里的'人不希望渔人告诉别人到过桃花源,但是渔人却告诉了太守。请你分别推测桃源人和渔人的意图。(2分)
桃源人的意图是不希望外面的人来打扰和破坏他们的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渔人的意图是想告诉太守获得太守的奖赏。
17.作者笔下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世外桃源”,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4分)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赞赏或评判,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一: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风景优美,物产富足,人与人和谐相处,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生活,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实现,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战争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背景下,能给人带来一个美好的憧憬,一丝心灵上的安慰,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答案示例二: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但这在当时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这是作者追求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及解析篇五
1.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2.乙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7.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6分)
(1) 选贤与( )能
(2)货恶( )其弃于地也
(3) 故(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5)屋舍俨然 ( )
(6)悉如外人(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2分)
10.[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8.(1)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2)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并自得其乐。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分)
10.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2分,结合语句分析也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及解析篇六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a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
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
又间令吴产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答】______和_______
7.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哪一项不正确?(2分)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山”。(2分)
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
10.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参考答案:
6.a、b(a项:走;b项:指示代词,这;c项:副词,相当于“又”/恢复:d项:说/道理;e项:隔开/偷偷地)
7.a(“渔人”应为“桃花源中人”)
8.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
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10.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及解析篇七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
(2)处赴志之志:
答案:(1)妻子和儿女
(2)作标记(或:做标记)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答案: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又向前划去,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答案: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12.文章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先写渔人如何发现桃花源,再写【】,最后写【】。(2分)
答案:他去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花源复寻桃花源的.情况
13.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案: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1分)反映了当时人们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1分)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及解析篇八
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小题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3】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
【小题4】请就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
【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田字格内。(2分)
(2)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作简要说明。(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关键词“妻子”“绝境”,译出大意)
【小题3】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
【小题4】(1)世外桃源先忧后乐(出现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2)选文表现了对恬静闲适、和平安乐、淡泊高远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链接材料表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乐观积极的人生追求。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及解析篇九
(一)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词
(1)屋舍俨然(2)阡陌交通
(3)或请重法以禁之(4)自是数年之后
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问所从来,具答之b民之所以为盗者
c上哂之曰d或请重法以禁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描写了自己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选文中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子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中华文学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明清时代的四大古典名著更是不朽的丰碑请你写出其中的一部作品和作者的名字。
作品《》作者
4.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附答案】
(一)1.(3)有的人(4)这或此2.b3.(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4.赋繁役重,官吏贪求。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及解析篇十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四个选项中与“见渔人,乃大惊”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c.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d.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口技》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参考答案:
1.b
2.(1)原来的,从前的;
(2)计划,打算。
3.(1)捕鱼的人对此感到很诧异。(他)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意对即可)
《桃花源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及解析篇十一
(一)(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本文选自课文《》,作者,又名,字元亮,(朝代)著名诗人。(2分)
b.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c.无论魏晋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d.来此绝境古义:极其优美的环境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小题3:、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翻译。(2分)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选(),译文:
小题4:、请写出两个源自《桃花源记》的成语。(2分)
和
小题5:、下列各句中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陶渊明《桃花源诗》)”意思相近的一项是()(2分)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小题6:、桃花源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2分)
小题7:、《桃花源记》叙述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
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桃花源记》陶渊明潜元亮东晋
小题2:d
小题3:(1)(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补充必要的成分,得1分;“要”译为“邀请”,得1分。)(2)渔人为(他们)一一具体地说出自己听到的事情,(他们听罢)都感叹惊讶。(“具言”译为“具体地说出”、“叹惋”译为“感叹惊讶”,各得1分,意近即可。)两题都选者,改第一题。除标准外(1)只出现半句,如“设酒杀鸡作食”被译为“去吃饭”,须扣1分。(2)“具”译为“详细、详尽”亦算对。“惋”必须译为“惊讶”,否则扣1分。
小题4: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得)、无人问津、鸡犬相闻,正确写出一个,即得1分。)
小题5:c
小题6:秦时;躲避秦时战乱
小题7:因为它勾画了一个理想的生活境界,环境优美,人们各得其所,自得其乐,彼此关心、爱护……这符合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审美追求,令人向往。(言之有理即可。)表明桃花源是理想的生活境界,得1分(突出“理想”即可);表明“桃花源”是人们千百年来的追求,得1分(突出“追求”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及解析篇十二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上述语段选自课文《______》,作者陶渊明是______(朝代)田园大诗人(2)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有括号的是加点的)(3)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上述语段理解有误的是_______(3)
a.皆叹惋写出村中人为自己不知道外面的`世事变迁而惋惜。
b.皆出酒食一句充分表明村中人生活富足而又热情好客。
c.村中人的自述表达了人们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
d.不足为外人道也道出了村中人希望保持宁静生活的心声。
答案
【小题1】(2分,每空1分)桃花源记东晋(晋代)
【小题1】(3分)其余的人又各自把他请到自己的家里。(复、延、其)
【小题1】(3分)a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及解析篇十三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的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译文: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答:
参考答案:
1.d
2.b
3.c?
4.(1)渔人觉得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
(2)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
5.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