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简史读后感(汇总11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万物简史读后感篇一
读完厚厚的一本《万物简史》,我还意犹未尽,沉浸在作者比尔·布莱森笔下一个个风趣幽默的科学故事中,他的笔法不仅清晰明了而且亲切,风趣。他写的一个个原本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概念,在我看来,就像是爷爷和我唠家常一样。
这本书引言的第一段话就把我牢牢的吸引住了。“欢迎,欢迎。恭喜,恭喜。我很高兴,你居然成功了。我知道,来到这个世界很不容易。事实上,我认为比你知道的还要难一些。”第一章节写的是宇宙中分子、质子、原子的大小概念。这些概念在我原来都看过的科普书中我连翻都不想翻,只有一串串枯燥的数字,而在这本书中,一切的数字都与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做了对比。举个例子吧,质子小到什么程度?书中这样描述:像字母“i”上的点这样大小的一滴墨水,就可以拥有约莫5000亿个质子,说的更确切一点,要比组成1。5万年的秒数还多。怎么样,有感觉了吧。
我觉得印象最深的是第十六章,题目是生命本身,我之所以喜欢这一章,是因为我被这章所讲的一切内容震撼了,我们的地球上出现了生命,可谓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作者将其归纳成最主要的四大条件:
1、优越的位置;
2、合适的行星;
3、我们是个双字行星;
4、合适的时间。
这四条缺一不可,在这四条中,一个好的位置是最重要的`,也是要求最高的,我们的地球离太阳刚刚好,不远也不近,再远一点或在近一点,温度就会变得极端,我们就不可能出现了。
现在想想,我们可以生活在这暖融融、蓝盈盈、水灵灵的地球家园中,享受着春天和煦的微风,夏日清凉的海水,秋天累累的硕果,冬天皑皑的白雪,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觉得这第十六章就像是一个半命题的作文题目,要让我填的话,我会写,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读完这章,不仅使我的知识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还使我认识到了生命的一个更深层的意义。
当然,这本厚厚,沉沉的书,绝不只有这么一点,吸引我的的还有那些科学家千奇百怪的故事: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了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中放风筝……还有那些伟大而奇妙的科学发现。
我觉得我们对这世界的万物了解的还只是皮毛,还有太多太多的东西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探索。
万物简史读后感篇二
绝对静止的不存在意味着不能像亚里士多德相信的那样, 给事件指定一个绝对的空间的位置,《万物简史》读后感。
所以,没有理由以为一个人的处境比他人更优越。——时间简史?霍金
昨晚深夜,小涛很兴奋的给我推荐了一本好书,那就是比尔?布莱森著作的《万物简史》。一看名字我就喜欢,好的科普读物完全可以当作哲学书来读。就像霍金著名的《时间简史》,在这方面的造诣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
父亲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作者认为,这是一本书所能获得的最高评价,读后感《《万物简史》读后感》。”
评价如此之高,实在是让我心痒难搔。下了订单,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送到,经验告诉我最快也要两天时间,那么周末我就可以仔细阅读了。求知,一直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之一。失去了求知欲,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心,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损失。
曾经反覆阅读霍金的《时间简史》,他睿智的思想,平易的语言,让人一看着迷,他所展现的世界,充满思考与未知,发人深省。我是一个喜欢幻想的人,科幻一向是我的最爱,期待着有生之年,能通过虫洞做时间旅行,无疑是今生最刺激的事情。后来又看他的《果壳中的宇宙》,里面有许多玄妙高深的思想,超弦理论,膜世界等等,充满了奇妙的幻彩,不过说实话,物理不是很好的人确实很难理解,虽然霍金已经尽量写的平易并图文并茂了。
《万物简史》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精彩呢?作者比尔是个著名的旅游家,相信他独特的视角会给我们带来别样的惊喜。
万物简史读后感篇三
《万物简史》以简短的文字、生动的图画描述了世间万物如何演变而来,并揭示了许多科学理论。
作者是一位英国人,他从小就喜欢科学读物。每当读了以后,总是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的?”这本书恰恰回答了自己思考的问题。当前,初中和高中的物理所讲的科学理论,由于许多高深的专业术语,学生们并不完全理解,而他以浅显的文字加以阐述,则更容易被我们接受。
书中讲到的“万有引力”,虽然我很早便听说牛顿的这个著名理论,但并不完全理解它的意思,但是,读完了关于它的.叙述,才彻底明白了它的含义。作者这样写道:也许你正在看电视,这时,你吸引着电视机,电视机也正吸引着你;你吸引着椅子,椅子也吸引着你;桌子和天花板也相互吸引着。世间万物都有引力,物体越大,引力就越大,有时你感觉不到,只是引力太小的缘故。
经过这样的解释,我也就懂了“万有引力”地道理。所以,这本书是我读过的科学类书籍最好看、最有价值的一本书。阅读这本书,真正使我了解了宇宙的一切奥秘。
万物简史读后感篇四
今天有幸重新再回顾一下小学时看的一本著名科普著作——《万物简史》。他的作者比尔布莱森的幽默直白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你不会和另一个世界的你握手,因为和反物质的你握手会发生湮灭,然后你们都会消失。”这样的.表述使我在小时候也能很好地理解物质和反物质作用之后的关系。说道宇宙的起源,术中这样比喻“其实我们个体都是由电子组成的,如果把我们身上的电子一个一个夹出来就会变成一堆灰色的灰尘了”是多么的直白和简洁。
”一个星球,一次试验“。我想对待对待生命的最好方式,一是珍惜她的美好,二是要为她创造更多的价值。我们——人类,应当自求多福,好自为之。
万物简史读后感篇五
从浩瀚的宇宙到微观的细胞,从地球的行程、人类进化到现代科技的`发展。作者都像是在用一种说评书的方式娓娓道来,使人沉浸其中,却又爱不释手。这本书内容涵盖极为广泛,天文、地理、理化等等皆包罗其中,可以说是一本老少皆宜的科普读物。虽然只是匆匆掠读,但也深感受益匪浅。作者在用大量的文字、数据讲述了行星的演变、以及人类主宰地球的过程,最后笔峰一转,明确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我们人类将会走多远,将会走向何方。当前人类对地球资源肆无忌惮的消耗、破坏,所引起的严重后果如雾霾、臭氧层破坏等等,如果不进行制止,会加速人类在地球上的消失。
但是,我们也不要过于悲观,“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作者在文中讲到“我们已经被选中了﹍我们应该是最优秀的。”历史的使命已赋予了我们!不论老少,我们都应该立刻行动起来,加入到拯救地球的活动当中。
万物简史读后感篇六
《万物简史》,英国比尔。布莱森的一部科普书。这的确是一本值得多读几遍的书——第一遍,我只读懂了三分之一,缘于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和对于英式幽默的思维方式不理解。好在还有时间多读几遍,等儿子到五年级时,再详细给他讲解。
有许多问题,在书中得到了答案。宇宙是怎么产生的?冥王星为什么被开除出行星俱乐部?旅行者一号走到哪里,要去向哪里?月球为什么不会被地球吸引过来?地球上的陨石坑什么样?等等。边读书,边查资料,边给儿子讲解。这本书也是给我上了一堂深刻的科学课。
感触最深的是关于旅行者一号的故事:旅行者1号(voyager1)是由美国宇航局(nasa)研制的一艘无人外太阳系空间探测器,重815千克,于1977年9月5日发射,截止到20xx年7月仍然正常运作。它曾到访过木星及土星,是提供其卫星高解像清晰照片的第一艘航天器;现时,它是离地球最远的人造飞行器;目前处于太阳影响范围与星际介质之间。20xx年9月12日,nasa确认,”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经离开太阳系,一系列相关资料证明了旅行者号已经脱离了包裹着太阳系的由炽热而活跃的粒子组成的太阳圈顶层,进入了寒冷黑暗的恒星际空间,它将成为第一个离开太阳系的人造物体,且将需要4万年的时间才能抵达下一个行星系。这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过去36年的时间里飞行了180亿千米的距离,使”旅行者1号“成为飞越距离最远的人类探测器。
韩寒在他的电影《后会无期》中有句台词:你们的偶像是明星,而我的偶像是一颗卫星。《万物简史》,也可以称得上科普读物的卫星,指引我们观察世界,了解世界。比尔。布莱森带给我们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所以观世界,后有世界观。
万物简史读后感篇七
读完厚厚的一本《万物简史》,我感到意犹未荆这真是一本最打动人的科普书。
作者比尔·布莱森自称这本书是“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他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这是一本可以从任何一页任何一行任何一个字开始把你吸引的书,就像是在聆听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你可以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去与达尔文、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巨匠一起遨游科学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奥秘。在这本书里,作者不是在陈列知识,而是用满腔热情把知识做成工艺品,让人读来舒畅,有时忍不住要拍案叫绝。
这本书的语言风趣幽默,在读到描写哈雷这位科学家的文字时,我一下子笑出了声。其实,类似这样的语气和描述在书中比比皆是。“哈雷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在漫长而又多产的生涯中,他当过船长、地图绘制员、牛津大学几何学教授、皇家制币厂副厂长、皇家天文学家,是深海潜水钟的发明人。他写过有关磁力、潮汐和行星运动方面的权威文章,还天真地写过关于毒品的效果的文章。他发明了气象图和运算表……他惟一没有干过的事就是发现那颗冠以他名字的彗星。他只是承认,他在1682年见到的那颗彗星,就是别人分别在1456年、1531年和1607年见到的同一颗彗星。这颗彗星直到1758年才被命名为哈雷彗星,那是在他去世大约16年之后。”
类似的幽默有的时候近乎调皮(这种表达方式语文老师可不怎么喜欢),也许正是在这样一支笔下,才有如此生动立体的一个个科学巨人款款走来,一幅幅科学的图景才如此瑰丽而妙不可言。
其实我喜欢这本书的理由很简单。它能告诉我关于地球多大多重多老,它能抛开所谓的科学体系的划分甚至抛开科学这个概念大一统的说事儿,它还讲了很多科学家的趣事儿,他更加激发了我热爱科学的热情,让我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更加浓厚。
万物简史读后感篇八
花了两三天的时间,断断续续地把以前曾浏览过的《万物简史》又读了一遍。
这部书是一本读起来令人兴致盎然的科普读物,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下面这些:有关宇宙的无限大的世界的;有关微生物的无限小的世界的;有关地球本身的;有关人类是如何诞生的。
作者在叙述这些内容的时候,描述了有关的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来龙去脉。让我们在领略到这是一个神秘世界的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科学本身的发展,其实跟人类的历史一样,充满了戏剧性,充满了变数,并没有那么一条看起来非常稳健的道路,可以从过去一直通到现在。真的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地球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而且是一条荆棘遍布的路。
万物简史读后感篇九
进入校长室,我的眼球被这本书吸引去了,我在想,难道这本书是记载每个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死亡过程吗?我好奇,决定暑假期间抽空把这本书看好。
《万物简史》的作者是一个很有名的美国作家——肯﹒威尔伯,从整体上看,本书内容精炼而紧凑,分三大篇章,第一编《演化中的大精神》,第二编《演化中的大精神所达到的境界,第三编《平地》。题为"万物简史"十分宏大,令人难以置信。然而,它恰恰陈述了它所陈诺的内容,它有着宽广的历史跨度,从创世大爆炸直到枯竭的后现代的今天。
沿着这条路,肯﹒威尔伯采用一种简单的、让人容易接受的对话体娓娓道来,试图弄清楚人类在物质、感情、智力、道德、灵性上经常被困忧的一些矛盾的形式。
读完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说看过这本书的人,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因此我对它来了兴趣,我认真地阅读这本书的简介、作者译者、序言、目录、引言。
哦,幸运的是,这些在我看来并不怎么有用的东西,在这本书里显得尤为生动。以下我摘录引言中的一段话:‘因此,在过去38亿年的不同时期里,你先是讨厌氧气,后又酷爱氧气,长过鳍、肢和漂亮的翅膀,生过蛋,用叉子般的舌头舔过空气,曾经长得油光光、毛茸茸,住过地下,住过树上,曾经大得像麋鹿,小的像老鼠,以及超过100万种别的东西。
乍看一下,好像是在贬低人类一样(至少我有过这种感觉,但我不介意),但是这段话确实形象的描述了生物的进化史,或者说是组成细胞的原子的一生。就像书里说的,也许我身上的某一粒原子,在它那绵长的生命中,曾经是秦始皇龙袍的组成部分也说不定。我已经看完了这本书,但我发誓在我看过的章节中,我还记得最多的东西是出自第三部。这并不是说别的章节不好,而是说明了人的记忆力有限。我想,第三部带给我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万物简史读后感篇十
一次,一个叫小克劳奇的人在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铅这种含有剧毒的矿物质。他发现铅添加到汽油里面不仅可以让汽车更省油,而且跑得更快。他大量生产,而生产的结果是钱倒是赚了不少,但生产加铅汽油的工人每年也会出现大批大批的死亡。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一个小道理:每一个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只看到一面是推断不出来它的另外一面。
你知道这个小故事是在哪里出现的吗?答案是在一本名叫《万物简史》的书里。这本书的作者比尔·布兰森,就像导游一样带着我游览科学的世界。
他带着我游览了浩大的宇宙。让我知道宇宙的大小无法衡量,因为它太大了;宇宙也非常古老,古老得让我们难以极难计算宇宙;宇宙还像一个巨大无比的千层蛋糕,最大的一层是宇宙,下面依次是许多银河系,许多太阳系和许多星球。
他带着我进入了生物世界。让我知道生命在大约40亿年前就出现了,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可能只是一个细小细胞,微微躁动一下,于是就有了生命。他说生物世界有三类:植物、动物和细菌。细菌非常小,数量却极多,一个普通枕头就可能有15万个细菌。
他带着我认识了很多科学家,有象爱因斯坦、达尔文、牛顿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科学家,还有埃文斯、牧师霍尔丹等好多没有听说过的科学家。他们为探索地球做出了很多的贡献,比如霍尔父子,为了探索海洋,连生命危险都不曾考虑。
看完这本书,这次科学之旅就结束了,我发现原来科学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其实它并不神秘,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研究,总有新的发现。作者总是说人类是幸运的。是呀,宇宙很大,人很渺小,但在宇宙的太阳系中,目前只发现地球是最适合人类生存。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地球。
万物简史读后感篇十一
经过同学和小伙伴的推荐,这个寒假我读了《万物简史》这本科学书。它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我觉得这本书内容很精彩,而且读后有很多感悟。
书中讲述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而奇妙的时刻: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话题作了极为精当的描写,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感叹:在科学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人类的一些发明又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比如:海洋危害、大气污染、动物濒临灭绝……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引起重视,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