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金色的鱼钩读后感(通用8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篇一
故事讲述了红军在过草地时,不少战士都得了病,指导员让老班长照顾三个小病号,走在队伍的后面。老班长给小战士们烧鱼汤,但为了找鱼饵,坏了眼睛的老班长不知翻了多少草皮,为了钓上鱼,他又不知等了多长时间。老班长为小战士们付出了一切,但鱼汤实在是太少了,他只好用善意的谎言欺骗大家说自己吃过了,暗地里却连碰也没有碰过,只是嚼着吃剩的鱼骨和一点草根。他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把鱼汤让给了小战士,自己却牺牲了。
老班长啊,当指导员给你任务时,你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当小战士一天天瘦下去时,你心急如焚;当你烧了鱼汤时,把它全部让给了小战士,自己硬咽下鱼骨、草根;当小梁发现真相时,你又让他保守秘密。老班长啊!你都倒下了,总该吃点了吧!可你还是拒绝了,你在生与死之间竟然选择了死,而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战士。
老班长虽然牺牲了,但我觉得他还活着,他还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他的精神也会永驻人间!老班长是多么无私,多么舍己为人啊!你想,草和鱼骨怎么能吃呢?但他忠于革命,为了革命的后代,为了革命的胜利,他宁可牺牲自己而保全三个小战士,他的心中想的都是别人,而自己却一忍再忍。老班长金子般的心以及他崇高的思想在那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闪发光。
老班长的精神让我万分敬佩,对比自己,我真是自愧不如。
日常生活中,吃饭时有鱼有肉又有菜,我还是觉得这个不好吃,那个也不好吃,而老班长呢,他只吃剩下的鱼骨和草根,连吃饱也达不到,更别说味道怎么样了,但老班长还是没有一句怨言。虽然有些好吃的我会让给爸爸妈妈以及一起相处了五年的同学,但是对比老班长,这些都微不足道。老班长和三个小战士不是亲人,只是普通的战友,可能在这之前他们素不相识,但他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照顾他们。甚至有时比亲人更亲,这都是我无法比拟的啊!
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它们都是战士们用鲜血染红的,所以我们要爱护国旗,爱护红领巾,这是对战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展望未来,未来需要我们,需要我们这代人去建设,把祖国母亲打扮得漂漂亮亮。现在的我们要学习老班长的精神,要发愤图强,为了祖国的明天加油!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篇二
今天早上,我拿着语文书,好奇的翻阅,呵,一篇篇文章是那么的生动优美,特别是那《金色的鱼钩》一文,使我深深地感动。
《金色的鱼钩》这一篇文章主要是写了红军在过草地时,一位年过四十的老炊事班长为了让三个病号走出那无边无际的草地,将所有的食物都给了那三个病号吃,自己却吃他们剩下的鱼骨头,最后,老班长光荣牺牲的故事。这一篇课文语言优美,朴实无华。读了这一篇课文,我仿佛身在那一个艰苦岁月的生活当中。老班长呀!当你接到上级的命令时,你毫不退缩地接受了任务。当那三个病号没饭吃的时候,你就到处找野菜,挖草根,给他们钓鱼吃。而你只吃他们剩下的骨头。当这一件事情被小梁发现的时候,你还叫他不要告诉别的两名病号。最后你光荣牺牲了。老班长呀!难道你的身体真的是铁打的吗?难道你真是一个傻子吗?不,你是共产党人的榜样,是革命的精神支撑着你,使你不顾自己的生命,去保护那三个病号。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篇三
金色的鱼钩今天,我读了《金色的鱼钩》这篇作文,读后感言我要来说一下。
书里主要讲了一个炊事老班长带着三名病号克服困难走出草地的事迹,因为食物不够多,看着“我们”几个一天比一天瘦,老班长去找野菜,挖草根,又用缝衣服的针烧红做了个钓鱼钩去河边钓鱼,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鱼和野菜汤给我们吃。“我们”病号们吃了一个精光,可老班长自己不吃鱼汤,留给生病的“我们”,自己只能趁“我们”不注意偷偷吃草根和鱼骨头和鱼刺。
读到这里,我在想鱼刺怎么能吃下去呀,会卡喉咙的呀?我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再想想我平时只吃鱼和肉,蔬菜也不怎么喜欢吃,而且还浪费食物,一点也不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我终于知道了在那个时候粮食多么的珍贵。现在的我浪费粮食是多么的可耻。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篇四
读完《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以后,我们要学习老班长自己不吃鱼给战士们吃鱼这种行为。
小梁知道老班长没有吃过鱼,可是小梁怎么说老班长也不吃鱼,老班长最后晕倒了。我们也要学习老班长无私的精神。
老班长的眼睛坏了,天一黑就看不见东西了,找蚯蚓还得一根一根草摸,多麻烦啊!老班长却不在乎,我们更要学习老班长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这种精神。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篇五
我不喜欢钓鱼,但也跟着哥哥去了几次,那鱼上钓的刹那是令人欢欣的,可往往是一整天浮头也动不了几下,让人很扫兴。
今天,我们学了《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老师让我们写读后感。本来很受感动的,可是一规定写作文,心里面就不舒服了。
长征、草地,似乎离我们很遥远,我没有受过这样的苦,更不知道过草地有多苦。在我的印象里,一望无际的草地应该是很漂亮的,在草地上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该多好玩啊。
可老班长他们为什么会感到那么苦呢?这许这就是战争造成的吧。老班长在过草地时为了让得病的战友走出这茫茫的草地,牺牲了自己。这样的好人,就白白的被战争吞噬了。
老班长对小战士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这样的好人,不应该牺牲啊。战争,残害了多少像老班长这样的人,如果是在现在,老班长一定像我们爷爷一样,享受安宁和幸福。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篇六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乐曲,喷泉也和着音乐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它发电可特别了,不是靠电器,而是靠人走动所发出的振动来发电,这种发电机既保护环境又不占空间,真是好处多。豌豆左想右想,最后决定放弃。”妈妈说:“我看的是‘呜咽山庄’,你还小,不适合看这种文章!
这篇文章写的是红军过草地时所发生的一件感人的事。主要讲的是老炊事员为了照顾作者与另外俩位小同志,而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多么伟大啊!老炊事员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但在这件事上,他竟然用自己的生命来换作者与另外俩位小同志的生命,他的行为是多么无私啊!我们应向他学习这种无私的精神!
当我读到“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青草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的时候,我的喉咙哽咽了。多么值得尊敬的老炊事员啊!为了革命事业,宁愿自己吃尽苦头,也要保住这几位小同志的生命,为了下一代,为了让全中国得到解放,这位老战士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而我们呢?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过的是多么的幸福,但是有一些人仍不知道珍惜粮食,回想起来,那些人是多么令人憎恨啊!
在平时吃饭的时候,我的妹妹都会在桌子上,地上掉一些饭粒。那是,我便会告诉她要珍惜粮食,从那以后,虽然她吃饭时,还把饭粒撒在地上,桌子上,但是比起以前,好多了。
有一次,我发现妹妹把妈妈给她盛的豆面条倒了,我就过去问她:“你为什么要把豆面条倒了?”她说:“我不喜欢吃。”之后,我便又给她讲红军战争时,没有饭吃是多么可怜,并且告诉她,以后不喜欢吃的饭跟妈妈说,不可以倒掉。从此,我再也没见过她到饭了。而且,我发现她不那么挑食了,多么好的一个孩子啊!
读了这篇文章后,在拿它与现实社会相比较,我深深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粮食,老炊事员所吃的东西能和我们比吗?他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历经艰辛!现在,我们却不太珍惜粮食,真感到无比惭愧啊!我多么希望用自己碗里白花花的米饭去换老炊事员手中的鱼骨头啊!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篇七
今天,我们学了《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我非常感动,总想号啕大哭。
《金色的鱼钩》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为了让三个病号走出草地,将仅有的食物都给了三个病号,自己光荣牺牲的事。文章语言简练,朴实无华,叙事真实而生动,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环境中。
老班长啊,当指导员给您布置任务时,您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当三个病号吃不上东西时,您整夜不合眼;当您钓到鱼,您让给三个病号吃,而自己却吃剩下的鱼骨;当小病号小梁发现您的秘密时,您却嘱咐小梁保密,最后您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牺牲了。
老班长,文章中说您牺牲了,可您的精神一直留在人们心中。您看,到处都有您:一个小孩即将在车轮底下丧生,有人飞身扑上去将他救出;一人落水了,有人毅然纵身下水;哪里发生灾害,人们就会伸出友谊之手,向哪里献上自己的爱心……您看,到处都是您。老班长,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的。
老班长,请放心,我一定会牢记您的教导。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篇八
《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写的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所发生的一件事。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色的鱼钩》读后感,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如果有人问我当你看到有人受到了伤害时,或者有人遇到困难时,你会去救他么?答案是会,因为做人都有一颗舍己为人的心,但是我不觉得会,每当我碰见这种事的时候,我会默默地走开。看见别人做这种事的时候,我会在心里想:为什么要救他呢?又不会对你有用,或者你会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真是个笨蛋。的确,许多人会有这种想法,以前我也是,认为帮别人应该是有酬劳的。但是,自从我读过一篇文章后,这种想法就消失了。
今天,我读了《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一开始我还想:为什么这上面的鱼钩是金色的呢?
这篇作文主要讲了:1935秋天,红军长征进入草地,三个同志病得很重,指导员派老班长来照顾他们,为他们做鱼汤,自己却不喝,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他们,最后三个小同志成功走出了草地,自己却饿死了。
读完这篇文章,我十分地惭愧,老班长舍去自己的生命救了三个小同志,在我以前看来是一个笑话,而现在,却成了一个感人的事件,老班长忠于革命,关心同志,舍己为人的英雄身影成为了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老班长拥有的金子般的心灵永垂不朽。这正好解开了我的问题的纽扣。在老班长用来钓鱼的鱼钩上,闪烁着老班长金色的思想光辉,长满红锈的鱼钩成为了金色的鱼钩!
我和老班长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反面教材。有一次,我到公园玩,看见一个小孩正抓着一个钢丝哭,很明显就是下不来了,我摇摇头,漫不经心的走开了,想:知道怎么上去就肯定知道怎么下来。这时,一个大哥哥把他抱了下来,我看到了,脸红了起来,飞快地跑开了。现在想起,都有些惭愧。
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舍己为人的心,我们这个世界一定会更美好,让我们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吧!
《金色的鱼钩》主要讲的是: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一位快四十多岁的老班长接受指导员交给他的任务,负责照顾三个得了胃肠病的小战士。没想到老班长工作非常认真,坚决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他想方设法的给两个病号找东西吃。一次,他偶然在水里面发现了活鱼,他就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弯成了钓鱼钩。钓鱼后,做成鱼汤给三个小战士喝。由于食物的缺乏,老班长长久地忍着饥饿,不吃一点儿东西。只要是有一点儿东西,他全都把食物送到了三个小战士的嘴边。过了不久,老班长就因长期没有进食而活活地饿死了。
读后,我感慨万分,我发现我的眼眶已经湿润了。
从这篇课文中,我体会出老班长那种”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高尚品格。老班长在他为了三个小战士啃鱼骨头、嚼草根,这些东西都是很难咽下口的,但是老班长毅然地把鱼汤送给了小战士们,自己忍受着饥饿的肆虐。
一次偶然的事故出现了,老班长正在为战士们寻找吃的时候,他晕倒了。战士们心急如焚,找了点儿鱼汤给老班长喝。但老班长还是决心坚定: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不行了。老班长怎么能说给他喝鱼汤是浪费呢?其实他此刻最最需要的就是这碗鱼汤,他只是不舍得喝这碗鱼汤。可见他的精神是多么的伟大啊!
我相信陈列在革命烈士纪念馆里的鱼钩,能够永恒的留下来;老班长的伟大革命精神能永远的唱下去!
大家一定要记住革命啊,那些坚强的革命队伍是多么好的队伍啊。是他们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有多少人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而不惜经受皮肉之苦,甚至失去温暖的家庭和珍贵的生命。
红军长征路两万五千里,是多么遥远的距离。而红军这支铁打的队伍,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冲锋陷阵,战胜困难。爬雪山,过草地,这支无畏无惧的队伍真切的验证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
炊事班长是一个老党员,在接受了党组织给与的任务后,认真地照顾着三个年轻的战士。他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三个人吃,自己却吃着最差的东西。为了给三个小战士改善生活,他把一根缝衣针做成鱼钩,尽管眼睛已经卡不清东西了,但是他还是坚持每天晚上钓鱼,然后摸索着拔几根野草给战士们做鱼汤。在三个小战士吃完后,他才拣起残余的鱼刺嚼一嚼忍着痛咽下去。
最终,在即将走出草地的最后时刻,严重虚弱的老班长终于倒在了草地边上。而那个鱼钩则成为了那段历史的见证。见证着一个老党员的无私与伟大。老班长这种舍己为人,忠于党、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必将被下一代继续发扬光大。
同学们,今天的共和国是党和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也要为中华的振兴而努力读书。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用成绩回报社会和党。
我们就像祖国的花朵,鲜艳、娇丽、多姿,我们的担子很重,肩负着家人的期盼,祖国的希望。我们要从小立志,奋发图强,将来成为栋梁之材,报效祖国。
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后,我的眼睛湿润了,眼眶里的泪水都要流出来了。文章的一些感人的段落,让我感动不已。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也浮现在我的脑海的前方。
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付出了珍贵的性命,才使3个小同志走出草原。在战争时期,有3个小同志病的实在跟不上队伍了,领导让老班长带3个小同志在后面走,领导给老班长3袋青稞面,叫他们省着点吃,路途还远着呢!过了不久,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就出去找东西吃,有一次,无意中他在池塘边洗衣服看见有一条鱼蹦了上来,老班长兴高采烈地跑回来,拿着一根针,把它放在火上烤,变成了一个鱼钩。他回到池塘边,钓上来一条鱼,虽然鱼不太大,但总算有吃的了。老班长钓的鱼被3个小同志吃完了,不久也钓不上来鱼了,老班长很着急,他再次来到河边,等了很久,才钓上来一条猫鱼。有一次,小梁忍不住问老班长:“老班长你怎么不吃啊!”老班长说:“我早就吃过了,”我不信就偷偷的跟着老班长,我不由得呆住了,老班长在吃我们剩下的鱼骨头,我不由的喊了一声老班长你怎么了,老班长对我说:“咱们是党员,你知道了,就不要告诉别人。”有一天,我们快出去了,可是老班长不知在哪里,最后在一个池塘边找到他,我去钓鱼,那两个小同志去生火,等了很久总算钓到一条鱼,不过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多么值得尊敬的老班长啊,为了革命事业,宁愿自己吃尽苦头,也要保住这几位年轻的同志,这是舍己为人呀!老班长为了下一代,解放全中国,这位老战士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而我呢?在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中,还不珍惜粮食,总觉得每一粒饭很容易得来,掉了这一点点没有关系。回想起来,真对不起每一粒米饭啊! 觉得自己不珍惜粮食。
平时,每天吃饭,我都要在桌子上,地上掉一些饭粒,不好吃的菜,从不会去夹来吃。但是我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深深感到我们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应该珍惜粮食,老班长所吃的东西能和我们的比吗?他们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历尽艰辛,我们多么希望能用自己万种的米饭去换老班长手中的鱼骨头啊!希望他能吃得好一点!
《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写的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所发生的一件事。主要讲了老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作者与另外两位小同志,自己却牺牲了的故事。
老班长为他人付出了那么多,可对自己来却是那样的简单。当我读到“老班长手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哽咽下去。”的时候,我就像故事中的小梁一样,好像觉得有王恩钢针扎着喉管,我感受到了老班长的辛苦,他每天都要当保姆,帮助受伤的伤员,包扎伤口,换纱布,有时纱布没了,就撕下自己的衣服,撕成一小条一小条的细布,给小梁包扎伤口,他每天又要当勤务员,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打扫一下,每次都会用几根木棒和一块破布搭起的一座小帐子,为了让伤员住得舒服一点。让风吹不到,雨下不到。
多么值得尊敬的老班长啊,为了革命事业,宁愿自己吃尽苦头,也要保住这几位年轻的同志,这是舍己为人呀!老班长为了下一代,解放全中国,这位老战士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而我呢?在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中,还不珍惜粮食,总觉得每一粒饭很容易得来,掉了这一点点没有关系。回想起来,真对不起每一粒米饭啊!真觉得自己不珍惜粮食!
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后,我的眼睛湿润了,老班长的行为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弦,让我感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