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孩子家长心得体会 初中孩子入学家长心得体会(通用1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孩子家长心得体会篇一
初中孩子入学,是每个孩子及其家长的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于家长来说,这不仅仅是孩子从小学阶段迈向青春期的一个重要节点,更是一次家庭教育和成长的机会。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处理与孩子的关系,以及我们从中所得到的体会。下面,我将分享我对初中孩子入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初中阶段,孩子的成长速度非常快,他们的思维方式、情感需求也在快速变化。因此,及时与孩子交流,听取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耐心倾听他们的疑虑和困惑,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有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信任,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及时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其次,我们应该尽量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初中孩子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希望独立思考、独自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到学习生活中的决策中来。在孩子选择学习兴趣、课外活动和社交圈子等方面,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但最终决策的权利应交给孩子。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勇于独立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此外,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进入初中意味着学习内容和难度将会大幅增加,但学习成绩并不是唯一重要的衡量标准。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之外有更多的体验和收获。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兴趣班、社团活动或志愿者活动,培养他们的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兴趣,并且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父母应积极参加学校的亲子活动和家长会,与教师和其他家长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家庭与学校的紧密联系,有助于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通过亲子活动和家长会,我们可以了解到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与其他家长交流经验和学习成果,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与孩子一起进步。
总之,初中孩子入学对于家长来说是一次具有挑战和机遇并存的过程。只有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尊重孩子的独立和自主权,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并积极参与学校和教师的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进入初中生活,协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全面发展。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在相互信任和理解中共同前进。
初中孩子家长心得体会篇二
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家长最关注的时期。作为家长,我们在孩子初中阶段的成长中经历了很多,积累了不少经验和体会。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作为初中孩子家长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
在初中阶段,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的变化阶段,身体、心理、认知都在快速成长。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成长需求。不再是小孩子的他们需要更多的自主和独立的空间,我们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让他们主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他们的变化和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第三段:塑造正确的学习态度
初中是一个学习压力较大的阶段,我们作为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塑造正确的学习态度。我们要鼓励他们坚持努力,但也要教会他们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我们要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让他们建立自信心。同时,我们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和困难,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第四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除了学习,我们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初中生活节奏紧张,时间管理能力很重要。我们要教会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平衡学习和休息的需求。我们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锻炼习惯,保证他们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能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我们还要教会孩子正确对待社交网络和游戏,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网络和娱乐习惯。
第五段: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最后,我们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给予他们充分的发言权和决策权。我们要保持与孩子的良好沟通,关心他们的所思所想,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只有通过真诚地交流和沟通,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总结:
初中孩子家长的心得体会,是从自身经历中积累而来的宝贵经验。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塑造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是我们作为家长在孩子初中阶段育人中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相信只有我们不断学习和成长,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帮助我们的孩子,在他们的初中阶段取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初中孩子家长心得体会篇三
读书是开阔孩子视野、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能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让读书成为孩子的兴趣。我做法是:
一、营造一个家庭读书的氛围
孩子总是很容易受环境影响,不然就不会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我相信在一个举手就可拿到书的环境里成长,很少有孩子会对书籍产生抗拒。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我们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少看电视多读书,经常交流读书的心得和乐趣,让孩子从父母的喜悦中渐渐体会到读书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挡不住的。如今,孩子早已能参与到我们的交流中来了。
二、带孩子上书市和图书馆
要读书,首先要买书。买书,不在多,而在勤,我们每个月给孩子买两三本,寒暑假和节假日再多些。买书时,带女儿一起去,可让她自己选书。书的内容可以是学习用书也可以是娱乐用书,除了买书,还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孩子好动,硬让她静下心来看书,可能会使她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对读书的厌倦。把她带到图书馆,可以满足她走出家门的欲望,在一种放松的心理状态下,比较容易展开引导。实践中,我注意给她出一些需要查阅资料才能回答的问题,在孩子无法解答的情形下,便诱导她到图书馆寻找答案。让孩子带着问题到图书馆,通过对书籍的利用解决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时间长了,自然就能体会到书籍的好处,萌生亲近书籍的愿望。
三、引导孩子阅读入门
阅读应该从小开始。有韵律的文字和优美的插图比较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较之散文,诗歌更易为孩子所接受。幼儿园时女儿识字还不多,我就每天讲给她听,过一段时间由她复述大致的意思给我听,上学后,我便让她自己边拼音边阅读。上学前,女儿有个习惯,每天临睡前总爱听一会儿书,大概不超过20分钟,或者打开录音机听故事,在故事声中不知不觉进入梦乡。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让孩子从轻松的听故事和被情节吸引转向为阅读本身所吸引最为关键。父母要帮助孩子从为情节而读转为真正的阅读,使阅读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让孩子认定:阅读是愉快的娱乐。
对于十来岁的孩子,像女儿爱动脑筋急转弯和猜谜,一有新谜语都要拿来考考我们。我们呢,有时就故意左思右想猜不出,当她得意地把谜底告诉我们时,我们还会问一声:“为什么?”她便会眉飞色舞地解释给我们听。这样既培养了她阅读理解的能力,又激发了她学习的兴趣。家里有几套《脑筋急转弯》、《猜谜乐》,女儿很爱看。
四、适时鼓励孩子阅读后的进步
在送女儿上学的路上,我们常常会一起玩一些词语游戏,如反义词、同义词、形容词、成语等等。出去游玩时,她也会即兴背一些古诗、名句。女儿读书后所在的班开始记日记了。也许是日积月累吧,女儿的日记中常常会用进一些好词佳句,每当听到女儿嘴里吐出一个个新鲜的词语,我便大力表扬,“真棒!”“了不起!”,女儿笑眯眯地照单全收,还会饶有兴致地告诉你,这些好词好句的来源和出处。
亲近书籍,就是亲近一位良师益友。
初中孩子家长心得体会篇四
初中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他们开始独立学习和生活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需要面对更多的学科和课业压力,同时还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团体生活。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阶段的重要性和挑战,给予他们支持和引导。
第二段: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日后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家长,我们要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定时复习、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主动寻求辅导等。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他们多参与课外活动,培养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第三段:家庭教育与沟通的重要性
在初中阶段,家庭教育变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该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和焦虑。只有通过与孩子的互动,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第四段:合理安排孩子的时间与活动
初中生活充满了各种课业和学校活动,如果不合理安排孩子的时间,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身心疲惫。作为家长,我们要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鼓励他们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休息和放松。
第五段: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最后,作为家长,我们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初中阶段孩子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是巨大的,他们需要我们的理解和支持。无论他们取得怎样的成绩,我们都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高低,而是注重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获得自信和动力,成长为独立、自信的人。
总结:
初中孩子家长需要认识到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和挑战,帮助孩子培养学习习惯,保持良好的沟通,合理安排孩子的时间与活动,并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只有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才能度过初中阶段顺利成长,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孩子家长心得体会篇五
非常感谢学校、老师能提供这个机会,与各位家长共同分享和探讨教育孩子这个对我们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和我们每一个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分析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幼儿阶段的教育非常重要,将为孩子今后更好地接受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现在家庭基本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在对孩子教育这件事上,“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我们只能够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摸索和研究,总结几年来对孩子的教育,尽管不够全面,但我非常愿意和老师以及其他家长一起来探讨,希望能够借此改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水平。
每位家长都殷切希望通过自己的培养和教育,能创造一个优秀的孩子,却往往忽视了孩子有自己成长的道路,在现今面临的就学、就业、生活的压力下,家长一味的把忧虑和负担灌输给孩子,以致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和恐惧心理,结果适得其反,我们所坚持的教育方式是建立在自觉自愿和引导,配合兴趣取向,在完成最基本的文化学习情况下,自由支配课外学习和阅读。加强鼓励、赞许和鞭策,并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自觉自愿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情绪,有的放矢的引导孩子加强不足方面的训练。
一、爱但不溺爱。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之常情,只有在父母伟大而无私的爱的浇灌下,子女身心才能得到健全的发展。但爱要把我一个度,过度的爱就变成了溺爱,溺爱是无原则的、过分的爱。如在物质生活上,可以尽量满足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但对孩子的无理要求,不能处处迁就,应讲道理说清楚。在溺爱型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容易逐渐养成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任性、专横、执拗的坏脾气和不良习惯。
二、照顾孩子不要过度。每个家长,都会细心地去照顾自己的宝贝,比如像正常的日常生活料理,这些应该早些让孩子去体验,去学会。现在大多数家庭都由老人带孩子,老人往往是一无巨细,从穿衣到吃饭,基本全包,造成孩子的自理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差,也会摧残和压抑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剥夺了孩子坚定信心通往超前的机会以及锻炼孩子排除万难的坚强意志的机会。要学会让孩子自己亲所为,有所为,孩子在做的过程中,一定会为自己的成功而兴奋,为自己的经历而感到骄傲。
三、注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教育子女的责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担,哪一位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同时,父亲和母亲要为对方承担教育责任创造条件,在教育孩子上有分工有合作,不应单方独揽“大权”;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和谐互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全方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四、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有意识的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孩子平常相待,坦诚相交,与孩子成为朋友。很多家长可能认为这样会失去了家长的尊严,其实不然。我尊重她的想法,支持她的做法,在不正确的地方加以引导,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在生活中教育,在游戏中引导,有时下班回家,与孩子做做游戏,在与孩子一起游戏的同时就可以了解孩子一些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对于孩子在认知上存在不对的,或有偏差的就要及时纠正。告诉她为什么错了,错在那里,需要怎样去改正等等,都要解释清楚,不能留有含糊的空间,当然家长有时候也会让孩子抓住小辫子,这时候作为家长就要勇敢地面对,并主动承认错误,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五、学会换位思考,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女儿刚入学时什么都不懂,更不知道读书是怎么一回事。平时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作为家长,当时我们很着急,但却没有责备她,也没有额外布置课外题来强迫她学习,更没有规定她考试非得考多高的分。而是从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入手,提醒她上课要认真听,不能受同学的干扰而影响听课,放学后首先要把作业独立完成,有问题先查字典,不要依赖父母的辅导,就这样一步一步,潜移默化,成绩逐渐在提高。孩子比较小,天性好玩,要保证孩子有充裕的时间去玩和放松,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我的女儿学过电子琴、钢琴、围棋,画画,架子鼓和声乐,基本都是自已选的,自已报名,想学啥就学啥,因为我真的是希望他是一种业余爱好,而不是一种负担。
六、我认为家长要主动与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商榷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对老师的提醒,不要总认为是告状,心理难受,而应该觉得是好的机会,早发现问题比晚发现要好。为了孩子的未来负责,确实需要家长注意配合学校抓好孩子小学期的教育,这方面做得好,可以为以后打下牢固的基础。愿每一个家长都会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愿每一个孩子都拥有美好的未来!
初中孩子家长心得体会篇六
作为一个中学生的妈妈,更是作为一个从事心理咨询的心理工作者,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困惑和感受。
前两年做中学生的咨询,我很是有把握,从没乱过分寸,做好的,感谢的不算少,蛮自信。
今年中学生的咨询,让我着实冒了虚汗。
前两年我的儿子是小学阶段,在孩子教育上,一是孩子听话学习不用太操心,二是自己对教育自己孩子还是有把握。现在孩子上了初中,着实让我也和许多家长一样慌乱、无助、不知如何是好。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孩子是处于青春期,开始争取人格和行动的自由,对家长的看法由尊重、仰慕到挑剔、顶撞,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和小秘密,感到自己是个大人,要争取做大人的自由、受尊重和权力,随着身体的发育,有了大人的体征,声音也明显的变哑,像这些特点我不可能不知道,而且可以说熟记在心,也想到他到逆反期我应如何对付等等。
但实际的感觉是,我对孩子不愿意与大人沟通,不愿意给你多谈同学、老师和考试等事,不愿意让你多说话,尤其询问性的,对自己的事物进行了近乎全面的封锁。作为家长是最想知道的,可作为孩子是最不想让你知道的,当出现这样的沟通断裂后,家长烦躁,孩子得意。在面对学习成绩下降的问题,孩子现出我尽力了,可没办法,家长却焦躁的想方设法。
我就在这种对抗和冲突中,想过打他一顿,打改了,可不管用,来硬的更麻烦。更不给说话,或他只给说气话,形势困难到我想哭,有人打我一顿才好,我知道这样错了,不利于解决问题。
我就这种冷战,也想过放弃,自己安慰自己,像自己没人管不一一样长大,不学就不学,长大他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大不了就扫大街,只要他快乐也行,还安慰自己:好人不用管,管的没好人。爱咋地就咋地吧,我感到无力感,没法,不管到落了一身轻松。眼不见心不烦。但我知道这种方法肯定不行,因我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在说,这是没法后的逃避。
当时间在无奈、生气、埋怨中一天天过去时,我感到我作为家长的责任没尽到,我又有种罪恶感。
我在想,如果不能沟通的话,责任应该是各半的,不能把所用责任归咎于孩子,归咎于孩子的青春逆反期。这只是找到一个合理化的理由。我也有问题,我先该我的。
我的问题是:
1、说话过激,看成绩重于看本人;
2、打着爱孩子的旗号,放大了孩子的缺点;
3、因方法失效而恼羞成怒,动粗;
4、方式方法与小学管理没多大区别;
5、不够尊重孩子;
6、对名次比较在意;
7、有以孩子学习好为荣,学习不好为耻的嫌疑;
8、没有真正了解孩子哪不会,哪不好,为什么不好,更不理解孩子的苦衷;
9、不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一味责怪孩子学习不努力,学习不见效等等。
当然还有很多,大概就写这些吧。
我的改正方式:
1、爱孩子,从心里爱孩子,看孩子的好,如有不好,就帮他改好是为了好的更多些。
2、尊重孩子,商量,同意用他喜欢和能接受的方式一同协商。
3、我试着做他的作业,去理解作业的结构和难点,重点,同时体会时间和效率的关系。
4、一同做他愿意接受的练习题。
5、一同制定他能做到的作息、计划和学习效率。
6、不发脾气,万事有因果,我是爱孩子,而不是爱孩子的学习。
7、做不到,一同找原因,不急着达到结果。
8、监督孩子按自己计划执行的力度,提问、听写、做题考察。
9、放手管理,坚持原则。
10、让孩子帮我做事。
我不知能有怎样的结果,但我们现在的沟通较以前好一点点。
我当然期望学习好,但在可望不可求的情况下,先学做人,他做好快乐的孩子,我做好尽职的妈妈,我想一个开心的人即便不定学习目标,我不相信他一点也不学。同样一个不开心的人,即便定了目标,也不一定能学得进去。
又有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优秀的呢?其实做起优秀很难,就像我们当初也不优秀一样。
尽力啦,健康、开心,现在能跟上就行。
我不在要求太高,平常心做普通妈妈的事,如果想优秀,那就自己努力。因为我只是个平常的人,你平常也没太大关系。
当我已放平心态后,正赶上个学校的家长会,老师老生常谈地说了学习的方法和要求,又把孩子分成了:极品生、精品生、中间生、潜力生,并请两位家长上台讲了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我看到学习好的家长对孩子的小心翼翼,孩子同样存在这逆反、顶撞、不好管、贪玩等等现象,家长也同样遇到我们遇到的困惑、难受、迷茫、忍着、着急等等症状。我释然了。其实我们孩子都差不多,我们做家长的遇到事也都差不多。
既然孩子表现是大多孩子的共性,我们遇到的也大多是家长的共性,那就没太多担心,只要我们耐下心来,解决针对自己孩子的个性,那些是孩子的共性,那些是孩子问题的个性,我们持续的了解自己孩子。因时间在变,孩子也在变,肯定是有我们不了解孩子的地方,更不理解孩子的地方,才造成今天的局面。因时间在变,我们也在变,我们确实不了解孩子,可能更不了解变化后的、现在的自己。
我试着做爱孩子,接受孩子的过错和不完美,我们力争一起做的更完美。尽力,尽力,不去想尽力后一定是成功和提升。结果由他去吧。
但我从这次孩子的闹心上体验到的是,有经验和经历的话,会把此类的咨询做的更好,而且很必要。
初中孩子家长心得体会篇七
教育孩子问题,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的模式,我就把家长会各家长的体会和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与老师和各位家长交流一下。
一、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继承和发扬孩子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看学习、看特长,健康成长的心理,才是应对将来日益复杂的社会竞争的保障。自从孩子懂事起,我们就刻意教育孩子要学会宽容、懂得礼貌,对一些做法能简单的判断出对错。上幼儿园之后就开始教育孩子要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以及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规范。因此,孩子在学校里是非常遵守纪律,听老师话的学生。同时,我们还经常提醒他要做一个懂礼貌、爱劳动、有爱心的孩子,见到老师、同学要主动问好。。
二、充分发挥家长的表率作用,帮助孩子培养良好习惯
孩子的模仿性很高,很多性格和做法都是从自己的家长身上去学习、模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出生到上学,甚至到中学,可能接触最多的还是孩子的家长,他们时时在模仿着父母的一言一行,俗话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神仙跳大神。因此,家长首先要做好表率作用,。
三、增强孩子的专注性,养成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孩子在家庭的地位也一高再高。自己做的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完,这才是好孩子。
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觉性
养成独立自主的良好习惯,同时,住校能够让孩子在小社会里重新认识和审视什么是集体主义、如何发自内心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及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度的良好的思维模式,要让孩子有失败和挫折感,这样逐渐产生自我意识,孩子才能自主地、辩证地寻求思想上的进步。
五、学会和孩子沟通,做孩子的朋友
一味的居高临下,去提要求、下命令,否则你以后真的再也没法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和现实情况了。
六、记得我上大学时,叔叔告诉我,在学校学习只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受教育才刚刚开始。
俗话说:千般易学,一窍难通。综上所述,我作为家长认为,当前首要的任务就是做好表率,正确地导引,要引导孩子开窍不容易。这是我作为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点简单体会,希望能通过交流,大家都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初中孩子家长心得体会篇八
我的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中最关键的就是:家长特别要注意孩子身上一些细微的变化,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帮助和教育好孩子,使之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成长。
我的女儿现在读五年级,从她出生到现在,我们努力做到科学施教,尽量营造家庭的民主氛围和轻松环境来对她进行教育。目前我们一家人感情融洽、沟通良好,孩子健康活泼,茁壮成长。看到孩子在学习中有不错表现,做父母的感到无比欣慰。这些年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有着十分深刻的体会。下面就是我的教育孩子的心得。
我们夫妻二人都是老师,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学生的许多缺点是能够在父母身上找得到的。所以,我们要教育子女还要先约束好自己,规范好自己的行为,这样子女有一个好的榜样,不必我们家长有多少说教,子女也会跟着去做。所以我们应该用良好的环境和榜样去影响、熏陶孩子。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时常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模仿身边的人或事物,因此,家庭的生活环境、家长的榜样作用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我和我爱人从不打牌或打麻将,休息的时间看看书和电视,或者上网查查需要用的资料,还买了许多古今中外历史经典书,如《四大名著》、《百科全书》、《成语故事》、《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选》及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英雄人物传记、科学家传记等等,爱人还喜欢国学方面的书,女儿有时也跟着学一些,我们有意培养女儿“与书为友”的习惯,这些好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对她人生的发展是有益无害的。
小孩在读书期间,老师的作用是相当大的。非常幸运,我女儿的老师是非常负责的好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很受学生欢迎。作为家长要多与老师联系,关心孩子在校表现,和老师探讨孩子的不良习惯,有错误能够及时的纠正。这样老师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你的孩子,更有利于老师从孩子的个性出发,寻找一种更适合这个孩子的教育方法。正因为这样,我们要经常教导孩子尊敬老师,认真听从老师的教导,“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正是老师的伟大之处。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被培养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更别说知道感恩了。在家里,我们有意识的让女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七岁时让她单独睡一个房间;八岁自己会洗头洗澡;晚上单独在家,写完作业后再看一会电视,到了时间会自己先睡;会主动帮忙洗碗……除了正常的零花钱之外,我们很少给她钱,因为从小她就没有乱吃零食的习惯,她要买什么都会事先征得我们的同意。有时我们会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说大人在外面工作有多么辛苦,赚钱是多么不容易,这样孩子自然而然知道珍惜,懂得感恩了。此外,在打扫卫生时,可以叫她负责收拾自己的房间,大人则负责其他地方。一方面让她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另一方面也培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就可以赢得孩子的敬重,从而更加珍惜为她所做的一切。
女儿读一年级时,年龄比一般人要小一些,刚开始什么都不懂,还不知道读书是怎么一回事。语文成绩总要比别人差一点,数学还曾经考过不及格。作为家长,当时我们很着急,但却没有责备她,也没有额外布置课外题来强迫她学习,更没有规定她考试非得考多高的分。而是从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入手,提醒她上课要认真听,不能受同学的干扰而影响听课,放学后首先要把作业独立完成,有问题先查字典,不要依赖父母的辅导,就这样一步一步,潜移默化,成绩逐渐在提高,从三年级到现在每年都是三好学生,数学还经常考满分。经常听人说小孩在周末要上辅导课,还要学习乐器或舞蹈,学了之后每天还要练习,这样孩子几乎就没有休息和放松的时间。在我看来,除非小孩自己非常乐意去学,如果强迫的话,那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挖掘孩子的潜力。孩子比较小,天性好玩,要保证孩子有充裕的时间去玩和放松,去做自己欢的事。我们曾经带过女儿去学二胡,后来发现她对此不感兴趣而是欢绘画,于是就放弃了二胡,她坚持学习绘画直到现在,并且乐此不彼。
注重与孩子日常交流,帮助孩子克服缺点。从细微处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帮助孩子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并及时发现孩子的变化,表扬和鼓励进步,批评和纠正错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保证孩子健康成长。我们非常注重与孩子的交流,每天都与孩子聊一聊学校发生的事,从她的讲述中就能够发觉她的进步或问题,有进步及时表扬,有错误要严肃批评,但表扬与批评的尺度应该把握好,最好不要用物质和金钱,而以精神奖励为主。不光如此,更要全面了解与小孩经常在一起玩的伙伴,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发现交往密切的同学之中有行为习惯不好的,要教导她不能受别人坏习惯的影响,并且要注意与这种人保持距离。
以上是我们对子女教育的一些教育孩子的心得和子女教育的一些做法,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点,相信每个家庭也都有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和方法,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和借鉴其他家庭如何教育孩子的经验与方法,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够使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
初中孩子家长心得体会篇九
现在的初中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娱乐的项目多了,对学习不敢兴趣;生活的条件好了,不愿多吃苦;疼爱的人多了,听不进相反意见等等。因此,教育与培养子女是一件相当头疼的事。在教育孩子方面,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造就了孩子良好学习习惯。而一个人拥有一个好的习惯,将使他终身受益。在此就孩子的成长教育谈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父母喜欢看书,忘情工作,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同时给他们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待孩子的学习,不能光说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好。现在孩子接触信息的途径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有时他们提的问题,难免把大人难住。大人不学习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要经常买书、看书。当你看书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在旁边看书。有时带孩子去运动,也会提到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这样既锻炼身体又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一举两得。我们要求孩子干事情要认真。孩子做完作业,我们会给她检查一遍。发现她字写得潦草,会要求她擦了重写。有时候,她很不愿意,但不能心软,得让她记住,如果第一次做不好,要负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干事情一定要认真,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现在家长都知道对孩子不能过分宠爱,不能为满足孩子的要求,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在行为上难以约束自己,最终导致自控能力差,没有上进心,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随着孩子的长大,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我们也都会让她去做。有时也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想让她明白不但要读好书,而且要学会生活和关爱每一个人。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我们同样有这种心理,但我们不会强迫她学她不喜欢的事情。尽量让孩子干她喜欢的事。做到爱好广泛,做事认真,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忠告各位家长一句:孩子做作业时我们不要在她旁边看电视,玩电脑。我们可以看一些专业书籍,或看一些小说杂志。我们家凡是让孩子读的小说杂志全是我们家长读过的,这样会方便与孩子交流沟通。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可怕的,哪怕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我认为:如果能找到适当的时间跟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那么这种努力一定有收益。作为孩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我不求孩子办大事,但求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结果,但必须重视过程。孩子考砸的时候,帮她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后的考试作业中不犯类似错误,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这是家教的最重要任务,当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我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发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孩子的成长还离不开学校这片沃土,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培育。还希望老师对所有孩子都悉心呵护,使孩子的明天更美好!
初中孩子家长心得体会篇十
说起孩子,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学生,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前几天女儿回来郑重其事对我说要写家教心得,让我多少有些忐忑不安,从为人师到为人父,通过角色的转变,让我深切体会到了学校老师工作的艰辛和家庭教育的重要,结合自己在孩子教育方面点滴心得,算是与广大家长共勉吧!
孩子上一年级以后,与幼儿园相比,生活习惯、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孩子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对于家长而言,孩子读一年级以后才发现,原有的生活秩序被完全打乱,每天得为接送孩子次数的增加而奔波,为孩子的一日三餐的安排而烦恼,为如何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还得大伤脑筋,与此同时,家长还得面对繁忙的工作和纷杂的应酬,可以说苦不堪言。然而,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不能以此而忽视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俗话说:“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我们既不能套用父母教育我们的老套路,更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要求和方法。要针对孩子的个体差异,不断学习和调整自己的眼光和要求,重视对自己教育方法的总结和改进,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教育。
孩子的健康成长,最离不开祥和安宁的家庭环境。首先是和谐安宁的家庭氛围给他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与幸福感。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和谐家庭至关重要。建立温馨的家庭,才能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学习。在家中,不但要给孩子和谐愉快的学习空间,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有自理能力,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有爱心。再次,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学习和游戏。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游戏对孩子来说必不可少,父母要让孩子在学习和游玩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使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充分找到乐趣。让孩子觉得生活在家庭中的幸福感,给孩子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空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家长,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但也要做好引导。女儿很喜欢画画,我就把她送到美术兴趣班,她喜欢玩电脑游戏,我就适度的让她玩益智健康游戏,同时还教她装扮自己的qq空间、上传照片、种种农场、写写日志等等,让玩变得有新意。或许是受到了我的遗传的缘故吧,女儿更喜欢学习语文。为了积极培训学习数学的兴趣,我给她买了一套寓教于乐的数学学习软件,让她循序渐进的跟着电脑边学边玩。但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方面,我从不盲目跟风,也不强加给孩子,我想,让孩子快乐的成长、快乐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记得小雨在上学期期中考试得了双百分,孩子回来神采飞扬,全家都为她感到高兴。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没发挥好,孩子心里很难过,不敢告诉我成绩,怕我责骂她。面对女儿那不安的表情,我知道,在这个时候,鼓励和关爱是最重要的,我和爱人没批评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带她逛街、出去游玩,几天后和她好好的分析了考试的得失,鼓励她好好学习,争取下次考好。看到孩子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我由衷的感到欣慰:在人生前进的路上,谁都会有失意的时候,更何况是孩子呢,又何必让孩子早早的背上沉重的心理行囊呢?做父母的要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现象,努力保持一颗平常心,既要关注孩子的分数,又不能以偏盖全,要关心孩子的内心,“蹲下身子”,和孩子做朋友,遇到不如意的事,家长的冷静、耐心、毅力等品质往往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更是孩子“终身的老师”,我们要做好孩子的精神后盾,更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医生。父母不能整天在孩子面前以长辈面孔出现,要像朋友一样与孩子多沟通。不管多忙,都要抽些时间来与孩子沟通,互相交流,做好孩子的忠实听众。在接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我最喜欢听孩子说学校里发生的趣闻趣事,比如“××老师今天表扬我了”、“今天××同学迟到了”等那些似乎毫不起眼的小事,通过不断的交流,感觉她的情绪变化。在聊天时,拉拉孩子的小手,会心地笑一笑,或者点点头等,用一些身体语言让孩子感觉到我们的认真与重视他的程度。等孩子说完了,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再用平和、积极的态度,合理地答复孩子话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无论如何都不过多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孩子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且用赞赏的眼光、用鼓励的语气表扬她,让他感觉到自己是有优点的。孩子做错了事受了批评或者被老师、同学误解,家长切忌与孩子“同仇敌忾”或妄加指责,要合理引导孩子,既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要带孩子走出阴影,健康成长。父母赞许的眼神是孩子进步的助推器,父母真诚的夸奖是增添孩子自信的砖石,父母如朋友般的坦诚帮助则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指南针。
“神马都是浮云”,回头看看自己的工作之旅,曾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过,但我明白,在我的职业生涯里,任何工作都可以变动,而父母这个“职业”,却是我不可以也不能变动的,因为这是责任,这是义务,也是我一生最值得骄傲、最不容忽视的“职业”。希望与更多的家长一样,把这个职业进行到底,而且力争做得更好,与孩子一起茁壮成长!
初中孩子家长心得体会篇十一
创造家庭思考环境
从娃娃开始及时引导.有位母亲通过朗读简单的诗词引导她5岁的孩子思考问题。她先读一首诗:如果世界上堆满了馅饼,如果海水全部化为墨水,如果所有的树都结满面包和奶酪,那么,我们喝什么?然后,她问孩子:“一个句子以‘如果’开头,是不是意味着它不是真的?”由此引起孩子联想出一连串问题。培养孩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领孩子去博物馆,与孩子一同阅读,同孩子一起看电视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提出问题促使孩子发挥想象力。参观博物馆时不要走马观花,简单地欣赏作品,不妨提出“恐龙如果复活了,地球会变成什么样”之类的问题。
全家参与
只要引导得法,在自己家的小天地中即可取得良好思维习惯的最佳效果。孩子的年龄不论大小,也应创造机会使他们说出值得一听的主意来,这并不需要安排正式课时。一家人围聚一桌共进晚餐,议论一天中发生的种种事情,这就是一个指导孩子最好的机会。
讲笑话
幽默风趣能在笑声中使孩子们懂得对事物的评判标准远非仅有一种。一个奇妙的双关语之所以能引起哄堂大笑,就因为它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词意。
打破传统观念
人类进步的历史状是不断彻底改变传统观念的历史。爱迪生发明电灯前,人们满足于油灯照明;若不是计算机带来根本性变革,会计们只能够终日在纸张、笔墨、帐簿中忙碌。孩子们很少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更敏锐于对“从来如此”的事情提出质疑。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一辈子都保持大胆质疑、勤奋探索的习惯。
提出违背常规的问题
能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问题是趣味性强、令人迷惑。激发想象力、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可以试试提出这类问题:要是所有汽车全部漆成黄颜色的,会有些什么正面效果,反面效果?”(好处是可以降低汽车的油漆成本;坏处是在停车场难找车子。)
准确表述
尽可能地听取不同意见
小孩子大多数只顾说出自己的想法,没有耐心去等待别人把话说完和简单地重复说过的内容。由于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就容易忽略那些能开阔视野的见解。因而要引导孩子听取别人的意见。例如孩子说邻居家的小伙伴是“笨蛋”,就要让他去问问哥哥、姐姐对那个孩子的评价。这就可能使孩子看到自己未曾想到过的方面。同样,让孩子留意新闻、广播等等对同一事实的种种不同分析,对孩子学会集思广益大有好处。
坚持不懈
小孩子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学会逻辑思维。这就像学骑自行车,头一两次刚学会一点,可转眼之间就全忘了。但一旦最终掌握了其中的技巧,你一辈子都忘不了。
思维需要苦练,但苦有所值,苦有所得。
初中孩子家长心得体会篇十二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有专家说道:“孩子避免失败的愿望比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烈。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败,宁愿降低努力的水平。”这就是家长造成的恐惧使孩子失去主动进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长不要一看到成绩考差了,就来一顿“审讯”,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长应对孩子的学习从过程去要求,这样比从结果去要求更科学,效果更理想。
发明家爱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寻源。他向老师提出“2+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因此闯下大祸。刚进校3个月的他,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十分悲愤,下决心亲自教育儿子成长,为儿子建立自信心,给他讲文学、物理和化学,培养他爱学习,爱科学的习惯。爱迪生的求知欲因此进一步被激发起来。“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明的发明家。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的人们的常识。做父亲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爱迪生的母亲不赏识自己的儿子,就没有今天的发明家爱迪生,对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家长的帮助要掌握一个度,绝不可越佾越疱,要留有余地。如:孩子问某字怎么写,有的家长会随口报出来,这样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问某字怎么写,倒不如鼓励孩子“你不是会查字典吗?先查查看,再来告诉爸爸(妈妈)。”(这样的引导,孩子会欣然去查字典)。这样不仅省却了家长的许多时间,更重要的培养了孩子的自已动手攫取知识的。而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所要学习的更新的东西越来越多。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子女作出榜样。“爸爸妈妈同样在学习,在进步啊!”使子女明白学习新知,不断进步是伴随人终生的。其次要经与子女沟通,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原意听子女淡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长。
在教育子女时切忌使用“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更不要以讥讽语气,来冷嘲热讽子女,冷漠子女,这样会抹杀子女的自信心,给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子女的成长和进步。
“让子女有出息”是家长永恒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种多样,子女的个体情况,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达到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爱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当爱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时,对孩子的爱就成为极端的爱,这往往会导致孩子身心发展出现障碍,心灵发生扭曲,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有着不良影响。..
对孩子的爱的极端表现有:
1、认为只要无限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是爱孩子,其实这是一种无知的爱。孩子对爱的需要不仅是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生活中,有的家长只注意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品,却忽视了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许多书籍或买了电脑,却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去读书或正确地使用电脑,也不明白对孩子的精神鼓励、赞扬、肯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持都是爱,然而,这种精神上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更加重要。
2、家长过分保护孩子,为孩子做了许多本应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这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降低了他们的自立精神与自信心。这种爱限制了孩子的自我发展,对孩子将来独立的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3、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常常批评,甚至体罚孩子。有的家长的确非常爱孩子,但是,在观念上错误地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每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想象不一样时,就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往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这种爱给孩子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痛苦。这种望子成龙的爱往往会形成相反的情绪或情感――恨,对家长、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自己的恨。家长应该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培养其自信心,而不是发现问题就批评、指责或惩罚,才有可能使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我记得有一位外国科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的确,父母的教育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教育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将来,所以说家庭教育尤为重要,是个必不可少的课题,“望子成龙“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每个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将来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样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在这方面付出努力。
对于“怎样教育好子女?“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家长们共同探讨的话题,一边是社会,学校所关注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对于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并非千般一律,应因人而异,这其中就大有学问,教育孩子应根据他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采取相应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到好的效果。
既然孩子表现是大多孩子的共性,我们遇到的也大多是家长的共性,那就没太多担心,只要我们耐下心来,解决针对自己孩子的个性,那些是孩子的共性,那些是孩子问题的个性,我们持续的了解自己孩子。因时间在变,孩子也在变,肯定是有我们不了解孩子的地方,更不理解孩子的地方,才造成今天的局面。因时间在变,我们也在变,我们确实不了解孩子,可能更不了解变化后的、现在的自己。
初中孩子家长心得体会篇十三
青春期前后,孩子在形体上更接近于成人,在内心里也向成人靠拢,类似成人的愿望在他们心里大量涌现。同时,他们正在从幼稚走向成熟,各方面的经验都缺乏,内心经常处于矛盾冲突之中。因此,我们要了解存在于他们自我意识中的几组明显矛盾。
1、独立和依赖的矛盾
上中学以后,孩子们不再象小学时那样遵从老师和父母的指示,天真地接受别人的评价。他们开始意识到,以往自己的许多观念并不是自己的,而是从师长那里得来的。于是,他们开始探索真正的自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我的女儿就经常批驳我的一些言论,纠正我对一些事物的解释。孩子很想独立,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孩子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再和家长一起活动。但是他们很清楚,自己还不能完全独立,还离不开父母的帮助,还缺乏独立于社会的资本和经验。所以,在他们自我意识中存在着矛盾。
2、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所有的孩子都有着对于自己未来和关于人生的美好理想,随着他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他们也看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较大差异,在他们的自我意识中产生了矛盾。有时候,孩子过于理想化的倾向往往是父母教育方式的结果。父母极力让孩子看到生活的积极面,把消极面掩盖起来,一旦孩子自己发现,便处于困惑之中。有些父母本身存在着追求完美的倾向,凡事有绝对化的要求,这也导致孩子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加剧。
3、自负和自卑的矛盾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开始象旁观者一样进行自我观察和评价。这种自我评价可能是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也可能与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较,或者完全是内心的自我分析和评价。这些评价具有相当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常常容易发生极端变化。例如,有的学生只因受到老师的几句批评就萎靡不振,而有的人为了别人不经意的夸奖而得意洋洋。从妄自菲薄到自高自大似乎只有一墙之隔,而较多的时间里处于自负与自卑的内心冲突之中。
4、沟通和封闭的矛盾
青春少年渴望与同龄人交流思想、沟通内心体验,排遣日益增长的孤独感。从青春期开始,孩子体会到了孤独的滋味。他们既充满了各种幻想和憧憬,又会萌发许多孤独和感伤,并且有自我封闭的倾向。在实际生活中他们渴望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桌柜,可以存放自己的日记本、信件像册等“私人物品”,不喜欢别人特别是父母向自己问这问那,不愿表露自己的内心感受。父母为了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有时对孩子的私人物品发生兴趣,往往引起孩子的反感。此时,父母与孩子的“代沟”表现比较明显,这种现象其实是孩子青春期自我意识的矛盾之一。家长应该平等地与孩子讨论问题,以教训的口吻和孩子说话最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家长不应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
二、积极互动的亲子关系
1、身教重于言教
所谓教育孩子,实际上是教孩子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每个作家长的人都应该明白,当我们教育孩子应该如何时,应该注意到我们自己是否正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些道理。孩子也在察言观色,他们会从我们身上学习生活。有的时候,孩子做作业累了,抬起头来看到我们在玩牌、在喝酒、在闲聊,他的学习意志也会减弱;如果他看到的是父母仍在忙于工作上的事情、忙于学习提高、忙于劳作,孩子也会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有的家长辞去了工作,想更好地督促孩子的学习。结果,孩子反而更加消极、懒惰,抛开其它因素不谈,家长丢掉了自己的工作,就是给孩子树立了一个不积极地生活的榜样。如果家长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尽管年纪大了,生活和工作的负担很重,仍然保持进取精神。孩子会得到某种启示。不要让孩子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理想。
父母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所谓家庭气氛是指家人相处时的关系、家庭与人交往的方式、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研究报告指出,家庭气氛与子女的适应状况有很大关系。在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中成长的子女,比较开朗乐观、积极自信,人际关系比较好,适应能力比较强;相反,在一个冷漠敌视和压抑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子女,往往在性格上容易退缩,缺乏安全感;有的则容易出现攻击行为,搞不好人际关系,不易产生积极进取的愿望。从另一方面来看,子女也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家庭的影响。有些孩子家庭环境不太理想,要比其他孩子付出更大的个人努力以应对环境的挑战。因而他们的注意力、忍耐力、坚韧性和灵感、奋斗精神等自我拯救能力都胜过同龄的孩子。由此可见,家庭环境不够理想的孩子,应该发挥自我能动性,增强自我拯救能力,也是可以起到补偿作用的。
2、尊重孩子的人格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是子女的心理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的父母对子女过于严格,处处训斥子女,支配子女的活动,使孩子言听计从。这样教育的孩子表面上看是有修养的,但因他们的独立人格没有受到尊重,往往表现出自我抑制,没有信心的个性特点;相反,有的父母对子女的任何要求都尽力给以满足,结果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蛮横的品质,甚至出现攻击行为。家长应该平等对待青春期的孩子,既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又要让他们逐步学习成年人的行为,按照一般人际关系准则行事。父母的错误态度是造成孩子不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3、正确地给以强化
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对孩子的行为给以正确的强化是教育孩子的关键。许多家长承认自己教育失败,主要原因是强化不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许多愿望,随后就会向家长提出。这些愿望或要求有些合理,有些不合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不懂得是否有合理性。家长是否应该满足,应该如何满足,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一般来讲,不合理的要求应不予理睬或加以拒绝。有些家长不恰当地满足了孩子的无理要求,无意识中强化了孩子的非理性。对孩子的合理要求,除了必须迅速给以满足的要求之外,尽可能地延缓满足,使孩子为实现他们的愿望而付出努力。让他们明白,任何愿望的实现必须以付出为代价,借以塑造他们的积极行为。一定要让他们的积极行为得到奖赏,这种奖赏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精神的。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的许多环节中,都应该利用强化的原理。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以积极的鼓励为主,批评过多往往使孩子无所适从,甚至“破罐破摔”出现对抗行为。孩子报告成绩后家长的反应。考试前后家长的表现。
对初中孩子的教育,要了解初中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这样对孩子的教育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逆反心理的影响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社会文化的变迁,使父母在文化知识的占有上不再是孩子心目中的绝对权威。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家长是家庭中非常有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为子纲”等传统观念在长期的演化中,已积淀成为了人们的一种心理文化定势。但是在现代社会里,父母的权威已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动摇。当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时候,很容易造成早恋、不认真学校,叛逆等心理,会对成长造成很大的伤害。
孩子的逆反心理始终被认为有碍儿童身心健康。其实,逆反心理并非一无是处,它虽有妨碍孩子身心发展的一面,但也有很多正效应。
1.逆反心理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儿童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勇敢,有闯劲,能求异,能创新等积极的心理品质。
2.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在不顺心的情况下,在愤懑、压抑、不满的时候,敢于发泄,不会让不愉快的事情长期滞留在心中,并能防止畏缩、懦弱、压抑、保守、逆来顺受等消极的心理品质的形成。
3.逆反心理还可以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反思。比如,许多年轻的父母不了解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对儿童提出的要求过高,让儿童承受的学习任务过重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学校老师只以成绩定学生,不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孩子的逆反心理也体现出学校教育的不当。
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儿童逆反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并合理引导,善加利用。这样,就能够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开拓、能进取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早恋的好处有哪些
早恋的好处到底是什么大家都纳闷。早恋是青春期性成熟过程中,两性之间出现的一种过度亲密的互相接近。现在大多称早恋为“交往过密”。少男少女因为性发育开始成熟,本能地产生互相爱慕的情感。
有的人表现为独自的'单相思,有的人突破了羞涩的束缚,递纸条,约会,互相倾吐爱恋之心,借口互相帮助,形影不离,个别人则还发生进一步的两性接触。很多人说早恋没有好处,那是一家之言,仔细分析,早恋有很多的好处:
1、提高社交能力。不能否认,和女孩子打交道也属于社交的范畴,而早恋绝对可以提高男孩或女孩在与一行接触时的社交能力。
2、早恋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经过科学家分析,在世界众多的重要人物多有过早恋的经历。如马克思,威廉姆斯特,等等……所以说早恋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如果你想成功,请早恋吧。
3、提高学习成绩。很多地方说早恋可以影响学生的成绩,而这绝对是片面之词,早恋实际上可以互相激励,互相鼓励,互相促进,何来得“影响成绩”。
4、早恋是最纯洁的爱恋之一。不能否认,现在的成人爱恋包含了太多的物质,等等等的代码,而处于学生事情,住在象牙塔中的学子,对爱情的观念是很纯洁的,早恋,只为爱恋而爱恋。早恋是最纯洁的爱恋之一。
5、早恋是美好的回忆。人生是短暂的,学生时期也是短暂的,如此短暂,没有波澜,没有链绮会不会缺少些什么,所以应该抓住学生时期,多多早恋,留下美好的学生回忆。
在激烈的现代竞争社会中要获得成功,不但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而早恋的人也肯定要比中学毕业后才恋爱的人情商要高。由于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他们往往缺乏一种与人沟通的能力,这对他们以后走上社会是很不利的。而一个早恋的人,他在与恋人的相处中学会了理解宽容关怀,获得了沟通能力,他在心理上也必然早熟,他走上社会以后一定是个受人欢迎的人才,他就一定能够取得事业的成功,所以说早恋早成材。
早恋的好处有很多,比如情人节可以收到免费礼物、有人可以使唤、心灵有寄托、为了让她幸福,有更好读书的动力、不开心的时有个人会安慰你、失败有人安慰、成功有人分享、培养责任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早恋其实没有什么,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控制就好了;早恋让我们俩更有勇气面对困难。
00后的世界,我们到底懂多少?
“那繁华落尽,留下的只有遍地忧伤。”
“事实再一次告诉我,男人并不是好东西。”
“今天,心痛了,碎了,寒了,哭了。”……
你以为在看琼瑶小说?错了,这是一群十来岁00后小屁孩的qq签名而已。不少网友看过后,惊呼“琼瑶式爱情”都让00后给玩坏了。
近日,国内十五个城市团委发布了调研报告——《媒介与儿童:中国青少年宫儿童媒介素养状况调研报告》,报告显示:6~12岁的00后触网相当普遍,不仅行为思想趋于“早熟”,行为更是和成年人相差无几。令人不得不感叹,曾经那些只关心玻璃珠、动画片的单纯少年早已不再,剩下的,却是一群受到网络文化洗涤的“成人小孩”。
成人化情感
12岁男孩写“心碎感觉”
网名为“lvmealone”的小曾,家住渝中区,今年12岁的他,是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520网络情人节”的前一天,小曾在自己名为“爱情,那是什么”的qq空间里更新了签名:“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犯贱、什么叫犯傻”。
而他的上一个签名更新于5月6日,内容是“心碎的感觉好痛我都要窒息了”。
原来几天前,他向一位暗恋的女生表白,遭对方拒绝,让他倍感失落。
小曾的行为并非个案,吴老师是新村同创国际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她透露说,经常有学生到她办公室来汇报“爱情故事”,“像某某又喜欢上某某啦,刚刚表白被拒啦之类,让人哭笑不得”。
成人化娱乐
4岁娃耍游戏大人都不会
家住大渡口的汪女士的女儿涵涵今年才4岁半,但她已经开始像十多岁孩子的母亲一样,为女儿的“电脑游戏瘾”而伤脑筋。
“女儿从两岁多就已经会玩苹果手机和ipad了,到三岁就会自己下载游戏,有些游戏,连我都不会玩。”汪女士无奈地摇摇头说。
和汪女士有同样苦恼的,还有家住谢家湾的秦小姐。她的弟弟今年上初一,平常最喜欢的就是玩在线网络游戏,“《穿越火线》、《冒险岛》、《魔兽世界》……只要看见别的同学玩,他就很快学会,然后玩上瘾。”
秦小姐对此非常担忧,“真是搞不懂为什么一个初中生会专注于这种成人的游戏。”后来她从弟弟口中得知,这个游戏在班里男生中非常受欢迎,几乎人人都会玩。
据《2013中国青少年宫儿童媒介素养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在全国儿童家庭中,手机普及率为97.8%,还有67.7%的孩子接触过平板电脑。其次,有90.1%的孩子接触过网络游戏,54.6%的孩子明确表示喜欢网游,65%的孩子每天玩网络游戏。
“00后本来就是抱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长大的,对网络再熟悉不过。并且他们玩的游戏,类型和成年人相差无几,甚至很多成年人对游戏还不如一个小孩熟练。”中国儿童中心教育活动部部长王秀江博士评价。
成人化社交
qq群、朋友圈一个不少
12岁的璐璐是杨石路小学一名六年级学生。周末的下午,她忙着在自己的班级qq群里下载照片。
这个名为“加油,杨石路联萌班”的qq群里一共有53个成员,几乎囊括了班内每位同学。最近班里同学举办生日派对,按照“惯例”,照片都被发到群共享里。
“qq是我们最重要的沟通工具。”璐璐说,除了qq,微信朋友圈也是朋友交往的重要阵地。
据最近一份调研资料显示,在通讯方式的选择上,84.80%的00后明确表示自己拥有qq,其中69.7%的孩子每天使用qq进行交流,有85.4%拥有qq群,51.1%的孩子表示qq是最重要的通讯工具。
“年轻一代的社交,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新媒介的使用,并且在网络媒介的活跃度也绝不会输于成年人。”王秀江博士说,00后的社交整体上表面上呈现出成人化的趋势,实则反映的是00后对社交有更大需求,“成年人有的社交媒介,他们也有,甚至比成年人更加能‘玩得转’,比如qq、微信,甚至微博”。
网络是把双刃剑
家长要跟上
对于00后在触网过程表现出来的成人化趋势,国内知名教学网站“一起作业网”总编辑唐晓芸表示,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00后,从小就能接触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耳濡目染下,不可避免思想、行为、意识都会受到影响,自然会呈现‘成人化’倾向”。
对于00后在网络上接触到大量不良信息,王秀江博士解释,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多接触互联网,有利于锻炼和拓宽孩子的社交能力。在今天,掌握熟练的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年轻人必须掌握的基本生存技能。
如何正确监督和引导00后接触网络?王秀江提出了几点建议:作为家长,不能简单杜绝孩子接触互联网。可以通过亲子交流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融入他们的世界,取得他们的信任。对于网络上的一些传言,家长也要多进行引导,学习辨别真伪。
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为何那么多?
据调查,国外网络成瘾的人群集中在20~30岁,而中国却集中在15~20岁;国外网络成瘾的内容比较分散,而中国80%~90%集中在网络游戏;国外网络成瘾罕见极端事件,而中国人网瘾的极端程度也超过国外。
三大缺失,导致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
青少年网瘾的原因之一、“父亲功能”的缺失
父亲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说是很重要的,父亲往往代表着规则和秩序,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与父亲的作用有很大关系。但是现在很多家庭中,父亲的功能是缺失的,比如一些孩子父母离异了,孩子跟着妈妈生活;有的家庭虽然表面完整,但父亲很少在家,他们总是在外面忙自己的事;还有的父亲为了生存与发展,不得不离开家庭,想尽责也尽不了。在传统的大家庭时代,父亲不在,还有爷爷和叔叔伯伯来代替父亲发挥功能,而现代核心家庭却找不到替代者,造成父亲功能的缺失。这从某种角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网络成瘾的大多是男孩。
青少年网瘾的原因之二、游戏缺失
很多人以为,在中学阶段孩子已经不需要游戏了。高文斌说,实际上青春期的孩子仍然需要游戏,只不过他们需要社会角色更丰富的游戏,需要有象征意义的游戏帮助他们长大。现在中学体育活动不仅少,而且男生的活动在时间上和内容上都和女生差不多,其实男生是需要在游戏中有一定的肢体接触,甚至肢体冲突的。当现实生活无法满足时,他就去找替代品。网络游戏很多都是战斗游戏,所以很容易被男生迷恋上。这也是为什么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以游戏为主的重要原因。
青少年网瘾的原因之三、是同伴的缺失
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同伴特别重要,没有伙伴就不能从家庭走向社会。但是中国城市中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内同伴为零。同时,现在很多孩子上学远,又因为安全问题家长不得不接送,本来上学路上可以和同伴玩耍,现在不可能了。而短短的课间时间,很难发展出高质量的同伴关系。新的城市社区,居民的异质性也不利于青少年发展同伴关系。当现实生活中同伴缺失时,网络却给青少年提供了机会。
如何跟孩子一起度过心理第二逆反期
几乎每个孩子都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心理逆反期,只是表现程度不同而已。孩子的第二心理逆反期一般发生在13-17岁之间,其表现是孩子突然变得不听话了,甚至和父母对着干。
为什么会这样?许多父母感到困惑,认为是学校、自己或外界环境造成的。其实就是孩子从13-14岁开始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开始建立,生理和心理都开始发生变化。而且男生和女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也有较大的差异。在这期间,虽然女孩跟男孩相比较为听话,但女孩子的心理和情绪还受着经期的影响,由于青春期一些女孩子的雌性激素分泌的不稳定,经期紊乱,直接影响着她们的情绪,任何诱因都会导致她们变得烦躁,甚至歇斯底里。
人们常说,父母是伴着孩子一起成长的。这话一点没错。孩子的心理逆反期也是父母的烦恼期,是对父母的考验。这个时期的孩子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他们把自己看成大人,总想摆脱父母的管束。如果做父母的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还把他们当成小孩看待,孩子就会反感,父母的关怀就变成了啰嗦的絮叨。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不能尽快调整,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进而产生对立情绪,甚至会出现与父母吵闹等过分行为。
那么该如何与孩子一起度过这4-5年的第二心理逆反期呢?
首先,父母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明白孩子终要成人,终要离开自己而独立地面对世界。
其次要把以往对孩子衣食住行的关怀调整为更多的心理沟通,要让孩子感到自己也是受人尊重的,是可以和父母交心的,是在长大成人。非原则问题,要允许孩子独立去尝试,不要怕孩子吃亏。同时,做父母的要清楚,逆反心理中有求异和思辨的成分,是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动力,应该因势利导,促其成才。
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具体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面对孩子的无理要冷静和避让。发火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父母越发火,孩子的心理越逆反。不管孩子表现如何恶劣,你不“上套”,他一会儿也就觉得没市场了。既然是“自讨没趣”,孩子也就会被迫做出调整,那时父母若再给个台阶下,也就暂时“天下太平”了,所以一定要避免和孩子发生正面冲突。
二、在孩子心态较好的情况下心平气和地讲道理。父母要明白,处于心理逆反期的孩子并非混不讲理,他们往往在外人面前还表现得很“绅士”。所以,找适当时间,既严肃认真又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讲道理,让孩子说出令其感到不满甚至委屈的地方。如果孩子讲的对,父母一定要承认错误,坚决改正。如果孩子有误解或认识不对,就要把道理讲透,让其心服口服。
三、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沟通,正确评价孩子。许多父母因为工作忙等原因,往往疏于和孩子沟通,答应孩子的事也往往由于没时间等原因迟迟不能兑现,甚至忘掉,这就使孩子感到自己不被重视,甚至认为父母不爱自己。这个心结不打开,会给孩子造成终身伤害。同时父母要经常正面肯定孩子,不要一味地批评。美国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永远肯定孩子”。
四、尽管自己再对,也不要逼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不要逼孩子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管这件事情在父母看来多么正确。因为在孩子看来,你强迫他做的事情就是不可接受的,是对他的不尊重。如果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也要想办法把道理讲清楚后,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去做。同时切记,在学习方面,千万不要逼孩子学他不喜欢的东西,那样会扼杀孩子原有的天赋。
总之,如何跟孩子一起度过心理第二逆反期,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做的越好,孩子的逆反心理就越小。不要怕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其实,真能向孩子承认错误的父母是会受到孩子发自内心的尊重的。
初中孩子家长心得体会篇十四
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家长和老师都要树立学习的观念,教师要能走进孩子心灵居所,父母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且有效地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下面是整理的关于2019初中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一)青春期的叛逆是一种正常现象,它符合学生发展规律!
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叛逆,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是因为他们已经“长大了”。他们长大了但他们依然爱你。他们希望并且需要你一不同于以往的、同志式、朋友式的平等态度对待他们,而不是仍然将它们当成“乖孩子”。与同龄人关系密切,与家长和老师关系慢慢“疏远”。这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的同一事情的两个方面。
独立和成熟的感觉使得青春期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格外密切,同样是独立和成熟的感觉,使得他们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对父母的服从和依赖。他们的一系列行为让家长老师感觉到了他们的叛逆,封闭自己!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出现,在人的生命长河中,不但是必经的,而且有着进步的、发展的作用,推动人们从幼稚走向成熟。通过自我反省,树立起正确的自我观念,抑制本能的无意识冲动,逐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
(二)家长的教育观念较为落后是造成中学生心理叛逆的一个成因。
我们的孩子是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原来是一家几个小孩一起抢着争大人的宠,现在反过来了,是一家六个大人要争,要抢小孩的宠了——家庭结构变化了,与以老三届为代表的一代父母比较,现在的孩子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和在家庭中的地位都有了根本的不同。而我们却用过去成长经历中形成的观念来教育现在的孩子,孩子自然难以接受。。
(三)我国的教育模式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就是计划经济的教育模式。教育模式的落后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下的人才需求来培养学生。
(四)我们国家的家庭教育非常落后。市场经济下家庭教育的无系统性指导,也是造成中学生心理叛逆的一个原因。
1、承认规律,尊重规律
承认中学生的心理叛逆是一种正常现象,就会用一个平和的心态来对待中学生的心理叛逆!
2、培养家长和教师的良好的教育观念!
(1)、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家长是孩子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市场经济环境下,
a:家长不亲自参与孩子的教育是不行的。
b:当家长的要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孩子个性发展、创新意识的开发。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c:家长主动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我认为学校以抓学习为主,家长配合;家长以抓素质为主,学校配合。
(2)要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标准
要转变观念,观念一变,做法自然就变!
a:要尊重孩子,欣赏他们的创新!
b:尊重孩子的差异性!
(3)要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培养孩子学会爱父母,爱老师的品质;
培养他感恩的心态;
培养他与人协作的能力;
培养他耐挫的能力;
培养他思维的能力。
3、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式。
采取一种平等的和谐的沟通方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自人类文明诞生至今,无限存在的永恒课题。她延续至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日,仍是我们无法回避.异常重视的问题。
“人生如梦,人生苦短”,父母一生中应完成的任务,总结起来不过区区两件,一是在社会中实现自我,获得事业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已的后代,完成自我延续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从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时间,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每一位家长都任重而道远。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立体的.多方位的.多能力的成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立体.全方位式的教育,仅仅依赖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缺憾。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又是一项异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家长有个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各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
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普天之下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这种心愿从小处看,可以成就一个人的骄傲与辉煌,从大处看,可能造就一个民族的自豪,甚至成为一种文明与进步的代表。遗憾的是,就一些父母而言,望子女成才的心愿却很难实现,下面就我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组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爱孩子,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我就常常给我调皮的儿子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他的爱,也增强了他对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们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每当我这样问儿子的时候,他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当他说出自已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他的意见,与他商量办,给了他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学习上我常鼓励儿子说: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妈妈好佩服你啊,他一听就很高兴,而且还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当他遇到困难时,我不断地给他打气,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他,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在实践活动中,针对发生变化的客观形势运用自已的智力等诸因素进行自我眺控.自我改造.实现主观与客观相融,从而保证实践活动正常进行的能力,自古以来,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类社会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时代,需要人们更强的适应能力,谁的适应能力强,谁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就能迈下成功的彼岸。
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孩子可以从中得到快乐及满足,能感受到爱及温暖,有时更甚与对书本身的兴趣。
我是xx的家长。我的孩子xx,今年初一年级了,她从入学以来,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下,很快地适应了学校生活,渐渐地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成了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在此,我对各位老师的辛勤教育和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表示衷心的感谢。
教育孩子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造就了孩子良好学习习惯。而一个人拥有一个好的习惯,它将使人终身受益。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家长是老师的助手,在此就孩子的成长教育谈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父母喜欢看书,忘情工作,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同时给他们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待孩子的学习,不能光说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好。现在孩子接触信息的途径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有时他们提的问题,难免把大人难住。大人不学习是不行的。所以我们经常会买书、看书。当你看书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在旁边看书。有时带孩子去运动,也会提到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这样既锻炼身体又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一举两得。我们要求孩子干事情要认真。孩子做完作业,我们会给她检查一遍。发现她字写得潦草,会要求她擦了重写。有时候,她很不愿意,但不能心软,得让她记住,如果第一次做不好,要负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干事情一定要认真,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现在家长都知道对孩子不能过分宠爱,不能为满足孩子的要求,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在行为上难以约束自己,最终导致自控能力差,没有上进心,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随着孩子的长大,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我们也都会让她去做。有时也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想让她明白不但要读好书,而且要学会生活和关爱每一个人。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我们同样有这种心理,但我们不会强迫她学她不喜欢的事情。尽量让孩子干她喜欢的事。做到爱好广泛,做事认真,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忠告各位家长一句:孩子做作业时我们不要在她旁边看电视,玩电脑。我们可以看一些专业书籍,或看一些小说杂志。我们家凡是让孩子读的小说杂志全是我们家长读过的,这样会方便与孩子交流沟通。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可怕的,哪怕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我认为:如果能找到适当的时间跟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那么这种努力一定有收益。作为孩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我不求孩子办大事,但求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结果,但必须重视过程。孩子考砸的时候,帮她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后的考试作业中不犯类似错误,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这是家教的最重要任务,当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我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发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孩子的成长还离不开学校这片沃土,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培育。还希望老师对所有孩子都悉心呵护,使孩子的明天更美好!
初中孩子家长心得体会篇十五
一、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前后,孩子在形体上更接近于成人,在内心里也向成人靠拢,类似成人的愿望在他们心里大量涌现。同时,他们正在从幼稚走向成熟,各方面的经验都缺乏,内心经常处于矛盾冲突之中。因此,我们要了解存在于他们自我意识中的几组明显矛盾。
1、 独立和依赖的矛盾
上中学以后,孩子们不再象小学时那样遵从老师和父母的指示,天真地接受别人的评价。他们开始意识到,以往自己的许多观念并不是自己的,而是从师长那里得来的。于是,他们开始探索真正的自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我的女儿就经常批驳我的一些言论,纠正我对一些事物的解释。孩子很想独立,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孩子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再和家长一起活动。但是他们很清楚,自己还不能完全独立,还离不开父母的帮助,还缺乏独立于社会的资本和经验。所以,在他们自我意识中存在着矛盾。
2、 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所有的孩子都有着对于自己未来和关于人生的美好理想,随着他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他们也看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较大差异,在他们的自我意识中产生了矛盾。有时候,孩子过于理想化的倾向往往是父母教育方式的结果。父母极力让孩子看到生活的积极面,把消极面掩盖起来,一旦孩子自己发现,便处于困惑之中。有些父母本身存在着追求完美的倾向,凡事有绝对化的要求,这也导致孩子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加剧。
3、 自负和自卑的矛盾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开始象旁观者一样进行自我观察和评价。这种自我评价可能是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也可能与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较,或者完全是内心的自我分析和评价。这些评价具有相当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常常容易发生极端变化。例如,有的学生只因受到老师的几句批评就萎靡不振,而有的人为了别人不经意的夸奖而得意洋洋。从妄自菲薄到自高自大似乎只有一墙之隔,而较多的时间里处于自负与自卑的内心冲突之中。
4、 沟通和封闭的矛盾
青春少年渴望与同龄人交流思想、沟通内心体验,排遣日益增长的孤独感。从青春期开始,孩子体会到了孤独的滋味。他们既充满了各种幻想和憧憬,又会萌发许多孤独和感伤,并且有自我封闭的倾向。在实际生活中他们渴望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桌柜,可以存放自己的日记本、信件像册等“私人物品”,不喜欢别人特别是父母向自己问这问那,不愿表露自己的内心感受。父母为了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有时对孩子的私人物品发生兴趣,往往引起孩子的反感。此时,父母与孩子的“代沟”表现比较明显,这种现象其实是孩子青春期自我意识的矛盾之一。家长应该平等地与孩子讨论问题,以教训的口吻和孩子说话最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家长不应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
二、 积极互动的亲子关系
1、 身教重于言教
所谓教育孩子,实际上是教孩子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每个作家长的人都应该明白,当我们教育孩子应该如何时,应该注意到我们自己是否正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些道理。孩子也在察言观色,他们会从我们身上学习生活。有的时候,孩子做作业累了,抬起头来看到我们在玩牌、在喝酒、在闲聊,他的学习意志也会减弱;如果他看到的是父母仍在忙于工作上的事情、忙于学习提高、忙于劳作,孩子也会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有的家长辞去了工作,想更好地督促孩子的学习。结果,孩子反而更加消极、懒惰,抛开其它因素不谈,家长丢掉了自己的工作,就是给孩子树立了一个不积极地生活的榜样。如果家长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尽管年纪大了,生活和工作的负担很重,仍然保持进取精神。孩子会得到某种启示。不要让孩子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理想。
父母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所谓家庭气氛是指家人相处时的关系、家庭与人交往的方式、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研究报告指出,家庭气氛与子女的适应状况有很大关系。在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中成长的子女,比较开朗乐观、积极自信,人际关系比较好,适应能力比较强;相反,在一个冷漠敌视和压抑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子女,往往在性格上容易退缩,缺乏安全感;有的则容易出现攻击行为,搞不好人际关系,不易产生积极进取的愿望。从另一方面来看,子女也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家庭的影响。有些孩子家庭环境不太理想,要比其他孩子付出更大的个人努力以应对环境的挑战。因而他们的注意力、忍耐力、坚韧性和灵感、奋斗精神等自我拯救能力都胜过同龄的孩子。由此可见,家庭环境不够理想的孩子,应该发挥自我能动性,增强自我拯救能力,也是可以起到补偿作用的。
2、 尊重孩子的人格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是子女的心理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的父母对子女过于严格,处处训斥子女,支配子女的活动,使孩子言听计从。这样教育的孩子表面上看是有修养的,但因他们的独立人格没有受到尊重,往往表现出自我抑制,没有信心的个性特点;相反,有的父母对子女的任何要求都尽力给以满足,结果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蛮横的品质,甚至出现攻击行为。家长应该平等对待青春期的孩子,既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又要让他们逐步学习成年人的行为,按照一般人际关系准则行事。父母的错误态度是造成孩子不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3、 正确地给以强化
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对孩子的行为给以正确的强化是教育孩子的关键。许多家长承认自己教育失败,主要原因是强化不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许多愿望,随后就会向家长提出。这些愿望或要求有些合理,有些不合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不懂得是否有合理性。家长是否应该满足,应该如何满足,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一般来讲,不合理的要求应不予理睬或加以拒绝。有些家长不恰当地满足了孩子的无理要求,无意识中强化了孩子的非理性。对孩子的合理要求,除了必须迅速给以满足的要求之外,尽可能地延缓满足,使孩子为实现他们的愿望而付出努力。让他们明白,任何愿望的实现必须以付出为代价,借以塑造他们的积极行为。一定要让他们的积极行为得到奖赏,这种奖赏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精神的。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的许多环节中,都应该利用强化的原理。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以积极的鼓励为主,批评过多往往使孩子无所适从,甚至“破罐破摔”出现对抗行为。孩子报告成绩后家长的反应。考试前后家长的表现。
对初中孩子的教育,要了解初中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这样对孩子的教育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逆反心理的影响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社会文化的变迁,使父母在文化知识的占有上不再是孩子心目中的绝对权威。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家长是家庭中非常有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为子纲”等传统观念在长期的演化中,已积淀成为了人们的一种心理文化定势。但是在现代社会里,父母的权威已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动摇。当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时候,很容易造成早恋、不认真学校,叛逆等心理,会对成长造成很大的伤害。
孩子的逆反心理始终被认为有碍儿童身心健康。其实,逆反心理并非一无是处,它虽有妨碍孩子身心发展的一面,但也有很多正效应。
1.逆反心理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儿童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勇敢,有闯劲,能求异,能创新等积极的心理品质。
2.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在不顺心的情况下,在愤懑、压抑、不满的时候,敢于发泄,不会让不愉快的事情长期滞留在心中,并能防止畏缩、懦弱、压抑、保守、逆来顺受等消极的心理品质的形成。
3.逆反心理还可以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反思。比如,许多年轻的父母不了解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对儿童提出的要求过高,让儿童承受的学习任务过重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学校老师只以成绩定学生,不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孩子的逆反心理也体现出学校教育的不当。
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儿童逆反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并合理引导,善加利用。这样,就能够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开拓、能进取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早恋的好处有哪些
早恋的好处到底是什么大家都纳闷。早恋是青春期性成熟过程中,两性之间出现的一种过度亲密的互相接近。现在大多称早恋为“交往过密”。少男少女因为性发育开始成熟,本能地产生互相爱慕的情感。
有的人表现为独自的单相思,有的人突破了羞涩的束缚,递纸条,约会,互相倾吐爱恋之心,借口互相帮助,形影不离,个别人则还发生进一步的两性接触。很多人说早恋没有好处,那是一家之言,仔细分析,早恋有很多的好处:
1、提高社交能力。不能否认,和女孩子打交道也属于社交的范畴,而早恋绝对可以提高男孩或女孩在与一行接触时的社交能力。
2、早恋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经过科学家分析,在世界众多的重要人物多有过早恋的经历。如马克思,威廉姆斯特,等等……所以说早恋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如果你想成功,请早恋吧。
3、提高学习成绩。很多地方说早恋可以影响学生的成绩,而这绝对是片面之词,早恋实际上可以互相激励,互相鼓励,互相促进,何来得“影响成绩”。
4、早恋是最纯洁的爱恋之一。不能否认,现在的成人爱恋包含了太多的物质,等等等的代码,而处于学生事情,住在象牙塔中的学子,对爱情的观念是很纯洁的,早恋,只为爱恋而爱恋。早恋是最纯洁的爱恋之一。
5、早恋是美好的回忆。人生是短暂的,学生时期也是短暂的,如此短暂,没有波澜,没有链绮会不会缺少些什么,所以应该抓住学生时期,多多早恋,留下美好的学生回忆。
在激烈的现代竞争社会中要获得成功,不但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而早恋的人也肯定要比中学毕业后才恋爱的人情商要高。由于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他们往往缺乏一种与人沟通的能力,这对他们以后走上社会是很不利的。而一个早恋的人,他在与恋人的相处中学会了理解宽容关怀,获得了沟通能力,他在心理上也必然早熟,他走上社会以后一定是个受人欢迎的人才,他就一定能够取得事业的成功,所以说早恋早成材。
早恋的好处有很多,比如情人节可以收到免费礼物、有人可以使唤、心灵有寄托、为了让她幸福,有更好读书的动力、不开心的时有个人会安慰你、失败有人安慰、成功有人分享、培养责任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早恋其实没有什么,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控制就好了;早恋让我们俩更有勇气面对困难。
00后的世界,我们到底懂多少?
“那繁华落尽,留下的只有遍地忧伤。”
“事实再一次告诉我,男人并不是好东西。”
“今天,心痛了,碎了,寒了,哭了。”……
你以为在看琼瑶小说?错了,这是一群十来岁00后小屁孩的qq签名而已。不少网友看过后,惊呼“琼瑶式爱情”都让00后给玩坏了。
近日,国内十五个城市团委发布了调研报告——《媒介与儿童:2013 中国青少年宫儿童媒介素养状况调研报告》,报告显示:6~12岁的00后触网相当普遍,不仅行为思想趋于“早熟”,行为更是和成年人相差无几。令人不得不感叹,曾经那些只关心玻璃珠、动画片的单纯少年早已不再,剩下的,却是一群受到网络文化洗涤的“成人小孩”。
成人化情感
12岁男孩写“心碎感觉”
网名为“lvme alone”的小曾,家住渝中区,今年12岁的他,是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520网络情人节”的前一天,小曾在自己名为“爱情,那是什么”的qq空间里更新了签名:“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犯贱、什么叫犯傻”。
而他的上一个签名更新于5月6日,内容是“心碎的感觉好痛 我都要窒息了”。
原来几天前,他向一位暗恋的女生表白,遭对方拒绝,让他倍感失落。
小曾的行为并非个案,吴老师是新村同创国际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她透露说,经常有学生到她办公室来汇报“爱情故事”,“像某某又喜欢上某某啦,刚刚表白被拒啦之类,让人哭笑不得”。
成人化娱乐
4岁娃耍游戏 大人都不会
家住大渡口的汪女士的女儿涵涵今年才4岁半,但她已经开始像十多岁孩子的母亲一样,为女儿的“电脑游戏瘾”而伤脑筋。
“女儿从两岁多就已经会玩苹果手机和ipad了,到三岁就会自己下载游戏,有些游戏,连我都不会玩。”汪女士无奈地摇摇头说。
和汪女士有同样苦恼的,还有家住谢家湾的秦小姐。她的弟弟今年上初一,平常最喜欢的就是玩在线网络游戏,“《穿越火线》、《冒险岛》、《魔兽世界》……只要看见别的同学玩,他就很快学会,然后玩上瘾。”
秦小姐对此非常担忧,“真是搞不懂为什么一个初中生会专注于这种成人的游戏。”后来她从弟弟口中得知,这个游戏在班里男生中非常受欢迎,几乎人人都会玩。
据《2013中国青少年宫儿童媒介素养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在全国儿童家庭中,手机普及率为97.8%,还有67.7%的孩子接触过平板电脑。其次,有90.1%的孩子接触过网络游戏,54.6%的孩子明确表示喜欢网游,65%的孩子每天玩网络游戏。
“00后本来就是抱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长大的.,对网络再熟悉不过。并且他们玩的游戏,类型和成年人相差无几,甚至很多成年人对游戏还不如一个小孩熟练。” 中国儿童中心教育活动部部长王秀江博士评价。
成人化社交
qq群、朋友圈一个不少
12岁的璐璐是杨石路小学一名六年级学生。周末的下午,她忙着在自己的班级qq群里下载照片。
这个名为“加油,杨石路联萌班”的qq群里一共有53个成员,几乎囊括了班内每位同学。最近班里同学举办生日派对,按照“惯例”,照片都被发到群共享里。
“qq是我们最重要的沟通工具。”璐璐说,除了qq,微信朋友圈也是朋友交往的重要阵地。
据最近一份调研资料显示,在通讯方式的选择上,84.80%的00后明确表示自己拥有qq,其中69.7%的孩子每天使用qq进行交流,有85.4%拥有qq群,51.1%的孩子表示qq是最重要的通讯工具。
“年轻一代的社交,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新媒介的使用,并且在网络媒介的活跃度也绝不会输于成年人。”王秀江博士说,00后的社交整体上表面上呈现出成人化的趋势,实则反映的是00后对社交有更大需求,“成年人有的社交媒介,他们也有,甚至比成年人更加能‘玩得转’,比如qq、微信,甚至微博”。
网络是把双刃剑
家长要跟上
对于00后在触网过程表现出来的成人化趋势,国内知名教学网站“一起作业网”总编辑唐晓芸表示,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00后,从小就能接触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耳濡目染下,不可避免思想、行为、意识都会受到影响,自然会呈现‘成人化’倾向”。
对于00后在网络上接触到大量不良信息,王秀江博士解释,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多接触互联网,有利于锻炼和拓宽孩子的社交能力。在今天,掌握熟练的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年轻人必须掌握的基本生存技能。
如何正确监督和引导00后接触网络?王秀江提出了几点建议:作为家长,不能简单杜绝孩子接触互联网。可以通过亲子交流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融入他们的世界,取得他们的信任。对于网络上的一些传言,家长也要多进行引导,学习辨别真伪。
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为何那么多?
据调查,国外网络成瘾的人群集中在20~30岁,而中国却集中在15~20岁;国外网络成瘾的内容比较分散,而中国80%~90%集中在网络游戏;国外网络成瘾罕见极端事件,而中国人网瘾的极端程度也超过国外。
三大缺失,导致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
青少年网瘾的原因之一、“父亲功能”的缺失
父亲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说是很重要的,父亲往往代表着规则和秩序,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与父亲的作用有很大关系。但是现在很多家庭中,父亲的功能是缺失的,比如一些孩子父母离异了,孩子跟着妈妈生活;有的家庭虽然表面完整,但父亲很少在家,他们总是在外面忙自己的事;还有的父亲为了生存与发展,不得不离开家庭,想尽责也尽不了。在传统的大家庭时代,父亲不在,还有爷爷和叔叔伯伯来代替父亲发挥功能,而现代核心家庭却找不到替代者,造成父亲功能的缺失。这从某种角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网络成瘾的大多是男孩。
青少年网瘾的原因之二、游戏缺失
很多人以为,在中学阶段孩子已经不需要游戏了。高文斌说,实际上青春期的孩子仍然需要游戏,只不过他们需要社会角色更丰富的游戏,需要有象征意义的游戏帮助他们长大。现在中学体育活动不仅少,而且男生的活动在时间上和内容上都和女生差不多,其实男生是需要在游戏中有一定的肢体接触,甚至肢体冲突的。当现实生活无法满足时,他就去找替代品。网络游戏很多都是战斗游戏,所以很容易被男生迷恋上。这也是为什么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以游戏为主的重要原因。
青少年网瘾的原因之三、是同伴的缺失
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同伴特别重要,没有伙伴就不能从家庭走向社会。但是中国城市中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内同伴为零。同时,现在很多孩子上学远,又因为安全问题家长不得不接送,本来上学路上可以和同伴玩耍,现在不可能了。而短短的课间时间,很难发展出高质量的同伴关系。新的城市社区,居民的异质性也不利于青少年发展同伴关系。当现实生活中同伴缺失时,网络却给青少年提供了机会。
如何跟孩子一起度过心理第二逆反期
几乎每个孩子都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心理逆反期,只是表现程度不同而已。孩子的第二心理逆反期一般发生在13-17岁之间,其表现是孩子突然变得不听话了,甚至和父母对着干。
为什么会这样?许多父母感到困惑,认为是学校、自己或外界环境造成的。其实就是孩子从13-14岁开始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开始建立,生理和心理都开始发生变化。而且男生和女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也有较大的差异。在这期间,虽然女孩跟男孩相比较为听话,但女孩子的心理和情绪还受着经期的影响,由于青春期一些女孩子的雌性激素分泌的不稳定,经期紊乱,直接影响着她们的情绪,任何诱因都会导致她们变得烦躁,甚至歇斯底里。
人们常说,父母是伴着孩子一起成长的。这话一点没错。孩子的心理逆反期也是父母的烦恼期,是对父母的考验。这个时期的孩子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他们把自己看成大人,总想摆脱父母的管束。如果做父母的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还把他们当成小孩看待,孩子就会反感,父母的关怀就变成了啰嗦的絮叨。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不能尽快调整,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进而产生对立情绪,甚至会出现与父母吵闹等过分行为。
那么该如何与孩子一起度过这4-5年的第二心理逆反期呢?
首先,父母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明白孩子终要成人,终要离开自己而独立地面对世界。
其次要把以往对孩子衣食住行的关怀调整为更多的心理沟通,要让孩子感到自己也是受人尊重的,是可以和父母交心的,是在长大成人。非原则问题,要允许孩子独立去尝试,不要怕孩子吃亏。同时,做父母的要清楚,逆反心理中有求异和思辨的成分,是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动力,应该因势利导,促其成才。
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具体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面对孩子的无理要冷静和避让。发火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父母越发火,孩子的心理越逆反。不管孩子表现如何恶劣,你不“上套”,他一会儿也就觉得没市场了。既然是“自讨没趣”,孩子也就会被迫做出调整,那时父母若再给个台阶下,也就暂时“天下太平”了,所以一定要避免和孩子发生正面冲突。
二、在孩子心态较好的情况下心平气和地讲道理。父母要明白,处于心理逆反期的孩子并非混不讲理,他们往往在外人面前还表现得很“绅士”。所以,找适当时间,既严肃认真又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讲道理,让孩子说出令其感到不满甚至委屈的地方。如果孩子讲的对,父母一定要承认错误,坚决改正。如果孩子有误解或认识不对,就要把道理讲透,让其心服口服。
三、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沟通,正确评价孩子。许多父母因为工作忙等原因,往往疏于和孩子沟通,答应孩子的事也往往由于没时间等原因迟迟不能兑现,甚至忘掉,这就使孩子感到自己不被重视,甚至认为父母不爱自己。这个心结不打开,会给孩子造成终身伤害。同时父母要经常正面肯定孩子,不要一味地批评。美国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永远肯定孩子”。
四、尽管自己再对,也不要逼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不要逼孩子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管这件事情在父母看来多么正确。因为在孩子看来,你强迫他做的事情就是不可接受的,是对他的不尊重。如果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也要想办法把道理讲清楚后,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去做。同时切记,在学习方面,千万不要逼孩子学他不喜欢的东西,那样会扼杀孩子原有的天赋。
总之,如何跟孩子一起度过心理第二逆反期,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做的越好,孩子的逆反心理就越小。不要怕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其实,真能向孩子承认错误的父母是会受到孩子发自内心的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