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汇总10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经历、学习或思考的总结和感悟。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篇一
按照市委关于开展全市党员干部政绩观专题教育和政治生态突出问题全面整改的工作要求,本人认真围绕“树立什么样政绩观”等五个方面要求,认真查摆存在问题,深挖问题原因,找准整改方向,落实问题整改,回忆起近段时间的所学所思,所想所误,感觉收获颇丰,现就在专题学习中的收获与体会分享给大家。
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方面。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本人始终能把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扛在肩上,记在心里,也能跳出“给自己留名,给自己邀功”的小格局,坚持真抓实干、脚踏实地,不舍尺寸之功,不损毫末之益。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本人也积累了相当的工作业绩,面对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缺少拼搏精神,有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面对一些长期推进的工作,一开始干劲十足,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后,往往把注意力又集中在当前上级部署的重点工作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依靠谁实现政绩方面。本人始终牢记共产党员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就努力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这个宗旨,眼里有群众、心中有群众。但受制于创新能力不足,知行合一不彻底,导致在为群众服务,为群众办实事上本领不够强,业绩不够突出。虽然也做出来一些实绩,但没能真正做出几件让群众都拍手叫好的实事。
为谁建立政绩方面。本人能够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时刻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努力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但,实际工作中往往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当前的重点工作中,上级检查什么准备什么,上级考核什么重视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到一线调研,了解群众最急最优最盼的精力,降低了为群众办实事的效率。
怎样实现政绩方面。本人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严格按照上级党委和镇党委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党的各行规章制度,自觉践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但有时候因为主管工作负担较重,不能经常性以“双重身份”参加组织活动,在一些党建工作的安排上也大多是贯彻执行上级部署,在主动安排党建工作,创新党建工作思路上还有欠缺。
追求什么政绩方面。本人始终牢记干事创业要有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工作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候明知道上级的一些决策部署上有些不周全、不到位的地方,但主动提出意见的次数较少。比如,在推进的农村改厕工作中,县里要求由各乡镇开始推进,但是在乡镇完成改厕后,县里连通的主管道和污水处理厂管道还没有建成,仍需要在乡镇建一个三格化粪池作为临时处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影响了群众的满意度。虽然当时在县里的推进会上向上级提出了这个顾虑,但是县里明确将在村级改厕前完成相关配套设施,便不再过多坚持意见,导致没能妥善完成工作。
(一)稳和进的关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出的。“稳和进”体现在政绩观上,就是要脚踏实地、谋定后动、循序渐进,而不是头脑发热、无视条件、急躁冒进。但为了追求短期的效益,而用牺牲环境资源的代价来换取经济利益是坚决不被允许的!秦岭事件的惨痛教训需要我们始终铭记!我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坚持推进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坚决贯彻“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绝不贪功冒进,绝不以牺牲群众利益的代价去给自己添政绩。
(二)立和破的关系。世间万物,破旧才能立新。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破除旧思维,树立新理念比任何时候都重要。把握好“立和破”的关系,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把握新常态的特点,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牢固树立高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取向,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发展,不搞“急就章”“一刀切”,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
(三)虚和实的关系。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但偏偏仍有一些领导为了彰显自己的工作水平和成绩,大干快上甚至弄虚作假搞一些“面子工程”,主要目的不在于服务群众,而在于让这些“特色”“亮点”成为自己仕途晋升的筹码,这种行为不仅害了自己,也愧对党和人民的期望。作为党员干部,我认为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实干精神,不求务虚的政绩,在实干中解决问题,在实干中化解矛盾,在实干中做出成绩。
(四)标和本的关系。要把握好“标和本”的关系,就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理。新时代,要以新政绩观倒逼发展工作,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抓发展的劲头。作为党员干部,我认为需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始终,紧紧扭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个牛鼻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打好三大攻坚战作为对自己驾驭风险、跨越关口的能力检验和担当尽责、攻坚克难的作风检验。除此之外,还要把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生态保护、城镇建设、群众满意等作为自己的绩效评估内容。
(五)近和远的关系。要把握好“近和远”的关系,就是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作为党员干部,我认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应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出发,多做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工作,如果只顾当前、不管长远,就会导致“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包袱”,这必然会影响发展;如果只顾长远,不顾眼前,就会慵懒懈怠、碌碌无为。
我们党员干部只有处理好这“五大关系”,在工作中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才能以正确的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强化大局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同在、发展与风险并存的严峻复杂形势。立足于这样的大背景,我们就是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特别是从维护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个大局来看,就是要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这是当前最要紧最突出的大局。
(二)持续强化政治意识,自觉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当前,正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离年底还有不到7个月的时间,且第一季度又受疫情影响较严重,但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一件不能少,一件不能差,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我将坚持“不比基础比干劲,不比当下比后劲”的思想,把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办好,把分管工作落实好,把群众所需所盼干好,脚踏实地,不计得失,不贪政绩,切切实实为xx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持续强化为民意识,自觉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我将持续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为民服务上做表率,同群众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这样才能和广大群众同心同德、和睦相处。在具体工作中,我将继续把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都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时时同民意对表,事事向民心聚焦。
(四)持续强化担当意识,自觉守初心勇担当。敢于担当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一种优良政治品格,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一种过硬的工作作风,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面对大是大非就要敢于亮剑,面对矛盾就要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就要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就要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的精神。甜瓜生在苦蒂上,辉煌多在苦难中。我坚信只要克难攻坚,忠诚担当,就能守得初心,方得始终。
(五)持续强化廉政意识,自觉维护政治本色。毛毛细雨沾衣裳,点点贪念毁名节。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警醒,严管小节,不碰红线,严格执行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做到防微杜渐,竖不攀,横不比,扎扎实实管好自己。坚决抵制名、利、财、色等细菌侵袭,自觉维护理想、信念、斗志、党性、原则,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篇二】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纪检监察干部的政绩观,就是纪检监察干部对纪检监察工作的认识与态度,以及通过其工作产生的社会效果。纪检监察干部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直接关系到纪检监察工作职能的发挥。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体现着科学的发展观。纪检监察干部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规律,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职能发挥:评价纪检监察干部政绩的尺度
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纪检监察工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全党的中心工作,通过改善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社会环境,排除干扰、破坏经济建设的非经济因素,全面履行教育,监督,保护、惩处等职能。要结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标本兼治,综台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学习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为核心,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以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利、谋取非法利益为重点,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推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充分发挥行政监察职能作用,加强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监督,不断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从严治政;继续加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力度切实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强力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纪检监察干部的政绩就是通过做好这些工作来体现,这些工作开展的成效及其在全局性的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就是评价纪检监察干部政绩的重要尺度。
绩效考核:衡量纪检监察干部政绩的天平
从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能可以看出相对于党和政府的其它工作来说,纪检监察工作具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纪检监察干部的政绩与从事其他工作的干部的政绩在表现方式上有所不同。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考核一个干部的政绩主要是看其工作成果的质的提高与量的增加,而量的增加往往是肯定其政绩的重要依据纪检监察工作则不同尤其是在反腐败工作中,决不能以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量的多少来衡量工作成绩。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推进了,反腐败抓源头工作开展好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增强了,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好转了或者说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效地建立健全了,违纪违法案件自然就少了。那么,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调的是整体推进这项工作更应当看重的是社会效果。因此,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同样是衡量纪检监察干部政绩的最终标准。
良好素质:纪检监察干部建树政绩的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纪检监察干部要“公正无私、刚直不阿,不徇私情、敢于碰硬“。这十六个字高度概括和浓缩了党中央对新时期纪检监察干部的严格要求,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殷切期望。
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性和任务的艰巨性,要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是一支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因此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做好队伍建设工作。要按照干部“四化方针,选拔党性强,综合素质好的干部充实纪检监察队伍,科学规划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抓住选拔、培训,交流、监督等关键环节,不断调整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保持干部队伍的活力。同时,要加强对派驻机构的领导和管理,确保工作落实,确保派驻机构职能作用的全面发挥。实践证明,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得到加强纪检监察职能作用才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篇三】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考核条例》),指出干部考核作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对于激励党政干部担当作为、促进事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云,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考核虽为干部的考核,干部却为群众的干部,干部考核新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为群众服务、赢得群众认可度上。所以要彰显党政考核新规的真谛,必须借助群众之力。
授好考评指标群众力量的“历史课”。“党员干部鞋上有多少泥巴,只有人民群众心里最清楚。”党政干部的考核实质就是考核干部的工作是否得民心、顺民意,所以在考评指标中发挥群众的监督力量乃是大势所趋、民之所向。为什么同样一个矛盾,有的干部只会激化矛盾,而有的干部出面则马上能平息群众的怒火呢?道理其实很简单,有些领导干部热衷搞形式主义,对待群众虽然“门好进、脸好看”,但是“事难办”;但是有些干部实心实意为民办实事、谋实利,群众当然会认可,矛盾自然能降温,问题自然可以妥善解决。党员干部工作是否负责,群众心中是有一杆秤的,只有赢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才能将干群关系的对立变成对话。所以必须强化党政干部的群众意识,发挥群众的监督责任,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成为党政干部考核新规的共同实践者、推动者。
搭建好群众参与考评指标的“连心桥”。干部生活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之中,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作风好坏、政绩大小,群众最清楚,最了解、最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党政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言下之意,就是要将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将“软指标”变成“硬杠杆”,将领导满意的宏观数据变成群众认可的具体数字。群众参与考评的自觉程度、内在一致性和广泛性直接决定了党政干部考评的质量和水平。党政干部考核,不是少数人来考评,也不是在少数人中考评,必须体现群众参与程度,扩大群众参与的范围,加大群众参与考评的权重,增加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绘制好考评指标的群众认可的“晴雨表”。党政干部考核是一张对干部起着导向作用、鞭策作用和激励作用的“晴雨表”。党政干部的任用,大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小到一个单位的兴衰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群众参与党政干部考评,不是一个口号,更不是考评结束后将考评结果“束之高阁”,然后再无下文。提高群众参与度与认可度,就必须推行实绩考核公示制,将每位干部的工作目标中工作完成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公示,让广大干部群众发表意见和举报问题,同时也要将群众对党政干部的评价放置“阳光下”,让民意问询制、群众的反馈与监督等形式,实实在在成为干部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就应该成为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唯有借助群众力量的星星之火,才能更好地发挥干部考核“指挥棒”的引导作用,才能更好的引导干部把心思放在知民情、解民困、暖民心上。
【篇四】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考核条例》),指出干部考核作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对于激励党政干部担当作为、促进事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云,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考核虽为干部的考核,干部却为群众的干部,干部考核新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为群众服务、赢得群众认可度上。所以要彰显党政考核新规的真谛,必须借助群众之力。
授好考评指标群众力量的“历史课”。“党员干部鞋上有多少泥巴,只有人民群众心里最清楚。”党政干部的考核实质就是考核干部的工作是否得民心、顺民意,所以在考评指标中发挥群众的监督力量乃是大势所趋、民之所向。为什么同样一个矛盾,有的干部只会激化矛盾,而有的干部出面则马上能平息群众的怒火呢?道理其实很简单,有些领导干部热衷搞形式主义,对待群众虽然“门好进、脸好看”,但是“事难办”;但是有些干部实心实意为民办实事、谋实利,群众当然会认可,矛盾自然能降温,问题自然可以妥善解决。党员干部工作是否负责,群众心中是有一杆秤的,只有赢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才能将干群关系的对立变成对话。所以必须强化党政干部的群众意识,发挥群众的监督责任,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成为党政干部考核新规的共同实践者、推动者。
搭建好群众参与考评指标的“连心桥”。干部生活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之中,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作风好坏、政绩大小,群众最清楚,最了解、最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党政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言下之意,就是要将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将“软指标”变成“硬杠杆”,将领导满意的宏观数据变成群众认可的具体数字。群众参与考评的自觉程度、内在一致性和广泛性直接决定了党政干部考评的质量和水平。党政干部考核,不是少数人来考评,也不是在少数人中考评,必须体现群众参与程度,扩大群众参与的范围,加大群众参与考评的权重,增加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绘制好考评指标的群众认可的“晴雨表”。党政干部考核是一张对干部起着导向作用、鞭策作用和激励作用的“晴雨表”。党政干部的任用,大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小到一个单位的兴衰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群众参与党政干部考评,不是一个口号,更不是考评结束后将考评结果“束之高阁”,然后再无下文。提高群众参与度与认可度,就必须推行实绩考核公示制,将每位干部的工作目标中工作完成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公示,让广大干部群众发表意见和举报问题,同时也要将群众对党政干部的评价放置“阳光下”,让民意问询制、群众的反馈与监督等形式,实实在在成为干部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就应该成为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唯有借助群众力量的星星之火,才能更好地发挥干部考核“指挥棒”的引导作用,才能更好的引导干部把心思放在知民情、解民困、暖民心上。
【篇五】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要顺利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亟需引导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形成正确的施政导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为此,我们必须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着重解答好为谁创造政绩、创什么样政绩、怎样创造政绩、依靠谁创造政绩以及怎样衡量政绩等方面的问题。
什么叫政绩?顾名思义,就是为政之绩,即为政的成绩、功绩、实绩。领导干部真正的政绩应该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胡锦涛同志曾语重心长地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指出:“我们做事情、干工作,如果做到了上有利于国家、下有利于人民;既符合国家和人民眼前利益的要求,又符合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的要求;既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能促进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那就做出了党和人民所需要的真正的政绩。”
共产党人的政绩,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绩,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绩。为人民多干事、干实事、干大事、干成事,为党建功、为国尽职、为民造福,是每个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终身的追求。领导干部创造政绩,多出政绩,才无愧人民赋予的权力和职位,无愧于人民给予的俸禄,才不负于党、不负于人民、不负于时代。如果不思进取守摊子,空有其位混日子,固步自封保位子,甘当“庸官”,必然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被时代所抛弃。
党和人民所需要的政绩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创造的政绩,是以人民福祉的增加作为主要衡量指标的政绩,是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主动回应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时代要求,尽快破除片面追求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的旧观念,开辟一条效益优先、富民优先、生态优先、节约优先的发展新路。为此,一是要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政绩转变为谋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政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我们既要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又要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全面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地位。二是要从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的狭隘政绩转变为谋求全面协调发展的全局政绩。牢固树立统筹协调的观念,坚持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是要从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短视政绩转变为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政绩。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创造政绩必须依靠人民群众这个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既创造了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财富,还推动了社会政治的进步。离开了人民群众,人类的一切活动将无法进行。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也为领导干部创造政绩提供了舞台,但这个舞台的主角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最明白困难集中在哪些地方,最知道发展必须解决什么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学习和推动群众的创造,汲取人民群众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智慧,明晰发展的方向和路子,产生推动发展的办法和措施。创造政绩离不开党的领导这一核心。我们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为人民而存在,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履行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和指示,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政绩。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创造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政绩。
的事物中发现和寻找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性。抓工作首要的是要吃透所做工作本身的内在规律,按照这个规律所要求的逻辑来做工作。现实中,有些人对一个新事物望文生义,不求甚解,跟风跑,跟口号跑,徒有热情,所谓“思路不清胆子大,情况不明点子多”。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了解国情、通晓国策、掌握国法,研究和把握执政规律、市场经济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而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回应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要务实,狠抓落实创政绩。我们要牢固树立“落实就是责任、落实就是水平、落实就是政绩”的思想,坚持以尊重经济建设规律为前提,以实事求是为基础,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上。在精心筹划、精心组织、精心协调、精心指导、细致工作中,确保抓落实的质量,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要创新,锐意进取创政绩。创新能力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结构体系中的一个最本质的要素,也是领导干部价值的最高体现。面对今天的发展时代、竞争时代,领导干部一定要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敢闯新路、勇为人先,在改革中消除积弊,在探索中开拓新路,在前进中创造业绩。庸碌无为的“守成”干部干不出骄人政绩;三分钟热度的“烟花”干部绝对干不好工作;而不负责任的“三拍”干部,更是创不出政绩的。
政绩有真假之分、显潜之别、得失之论、是非之争。正确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有利于形成凭政绩用人的正确导向。测试政绩离不开人心这杆“公平秤”。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政绩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只有为老百姓所公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最高目的(转载于:月亮岛教育网:树立正确政绩观学习心得体会)。衡量政绩离不开实践这块“试金石”。实践出政绩,实践是创造政绩的大学校。同时,实践也是检验政绩的试金石。我们的一切工作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只有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在历史上经得住考验的,才是真正的政绩。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紧紧抓住当前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多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创造有形的政绩;又要干当前、想长远,多做一些诸如“百年树人”这样的长远之事,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无形政绩。
评判政绩离不开科学的干部考评体系这部“检测仪”。干部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科学的考评机制。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是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的制度保证。要按照中央《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及配套的地方考核、部门考核、年度考核等三个考核办法的要求,全面考核干部德、能、勤、绩的情况,切实解决公认不公、实绩不实、识人失真、用人失准的问题,切实做到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
【篇六】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学习心得体会
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最近集中学习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通过学习,我感到,贯彻落实“两个纲要”,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所谓政绩观,就是指领导干部对如何履行自身职责及取得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是否正确,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或地方的发展,也会影响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乃至影响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因此“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这是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意义的。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归根到底取决于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因此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荣辱观,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
人应当有理想和信念,理想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信念是人生实现追求的动力。理想和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内容。“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最高理想,激励了几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惜赴汤蹈火而为之奋斗。在今天,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坚定信念,仍然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精神支柱。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决心为之而奋斗终身,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坚定自身理想信念的首要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处在这一历史使命,必须把理想同现实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把坚定的信念同踏实的工作结合起来,既要坚信共产主义事业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又要充分认识到共产主义前进道路上的曲折性和长期性。我们领导干部唯有树立远大理想和信念才能够在胜利时不骄不躁,谦虚谨慎,才能够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悲观失望,才能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砥砺意志,坚定信念,奋斗不息,不断前进。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上的。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反对一切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去支撑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去指导我们的改革实战,从而推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尤其是经济和分配上多元化的现状,促使人生价值成为人们思考和争论的热点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价值观错位的状况屡见不鲜。他们把人生价值定位在权力之中或金钱之中或享乐之中或绝对自由之中等等。显然这些都是错了位的价值方向。马克思主义以为,价值是一种关系,它体现的是一种主客观之间的关系,价值观是人们对外界事物能否满足个人和社会某种需要的评判标准。党的干部无论职位高低,其自身价值必须体现在甘于奉献,淡泊名利之中。党员干部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先人后己。任长霞和牛玉儒二位同志是我们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他们的事迹虽然不同,但他们所表现出的心系人民群众,用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为民排忧解难,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人民的利益,他们都表现出了领导干部真心为民的高尚的思想品德。相比之下,有些领导干部对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产生了动摇,甚至怀疑否定,产生了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他们片面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以是否对个人有利作为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唯一标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他们置党纪国法不顾,只顾自己名利官位,以权谋私。王怀忠,肖作新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都是对权力的滥用。而造成滥用权力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缺乏正确的权力观。腐败分子之所以有腐败行为。关键在于他们脱离了立党为公,掌权为民的权力观,视权力为谋私的手段和工具。于是大权在握,头脑发昏,权欲膨胀,胡作非为,结果必然自食其果,在官位上摔下来,落个被世人唾弃的下场。权力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指对权力的性质,作用和运行机制的基本看法。受不同权力观的支配,必然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是立党为公,掌权为民。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由于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发展到由社会成员的大多数或全体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程度,人民只能通过少数代表来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由于我们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分配宗旨的,人民便把这些权力赋予我们党,委托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来行使权力,也就是说权力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如果说领导干部对人民给予的权力拥有使用权的话,那么,这种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常识。权力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作为领导干部,人民给予的权力越多,职位越高责任也就越大。因此,各级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掌权,用权,都要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需,为人民谋利益,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无私无畏地同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的荣辱观,主要体现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之中。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光荣,以侈奢浪费,以权谋私为耻辱。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好,一直要抓60—70年”。“我们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中丢掉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出现了讲排场、摆阔气,追求奢侈豪华的不良风气。有的人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狂吃豪赌;有的人全身珠光宝气,豪华在年年翻新,招摇过市,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个比一个威风,已经使一部分领导干部意志衰退,有的甚至跌入了犯罪的泥坑,我们应当引以为戒,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态度如何、关系亲疏,主要是看领导干部是否为群众谋利益,关心群众的疾苦,解决群众的困难,改善人民的生活,是否与群众风雨同舟,有福同亨。我们的党员干部做到了这些,群众就与党亲近,就拥护党,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否则就离心离德,甚至产生对抗。从我们党走过的80多年艰难历程也可以看出,艰苦奋斗,廉洁奉公能够密切联系群众,贪图享乐,奢侈浪费就脱离群众,因此,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树立和发扬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精神,才能够在思想上、感性上热爱人民,关心群众,在工作上努力拼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作风上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与群众打成一片;在生活上不搞特殊化,与群众同甘共苦。
总之,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抵御各种不正之风的能力,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弘扬真、善、美,实践公、正、廉,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组织放心,群众放心的好干部。
【篇七】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内容。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应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出发,多做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工作,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胸和格局。只有自觉把自身工作置身在全旗经济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切实树立起“一盘棋”思想,才能在推进具体工作张既跳出一域谋全局,又在谋全局中抓好一域。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发展规律,我们在推进每一项工作时,都必须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科学制定任务目标和工作措施,力戒“情况不明决心大”、“拍脑门决策、拍胸脯蛮干”。
同时,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必须符合新时代下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结合组织工作而言,就是既注重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培育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同时也要建立良好的干部考核机制,在领导班子和干部的实绩考核中正确评定他们的工作政绩。
【篇八】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要顺利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亟需引导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形成正确的施政导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为此,我们必须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着重解答好为谁创造政绩、创什么样政绩、怎样创造政绩、依靠谁创造政绩以及怎样衡量政绩等方面的问题。
什么叫政绩?顾名思义,就是为政之绩,即为政的成绩、功绩、实绩。领导干部真正的政绩应该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胡锦涛同志曾语重心长地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指出:“我们做事情、干工作,如果做到了上有利于国家、下有利于人民;既符合国家和人民眼前利益的要求,又符合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的要求;既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能促进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那就做出了党和人民所需要的真正的政绩。”
共产党人的政绩,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绩,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绩。为人民多干事、干实事、干大事、干成事,为党建功、为国尽职、为民造福,是每个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终身的追求。领导干部创造政绩,多出政绩,才无愧人民赋予的权力和职位,无愧于人民给予的俸禄,才不负于党、不负于人民、不负于时代。如果不思进取守摊子,空有其位混日子,固步自封保位子,甘当“庸官”,必然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被时代所抛弃。
党和人民所需要的政绩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创造的政绩,是以人民福祉的增加作为主要衡量指标的政绩,是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主动回应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时代要求,尽快破除片面追求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的旧观念,开辟一条效益优先、富民优先、生态优先、节约优先的发展新路。为此,一是要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政绩转变为谋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政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我们既要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又要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全面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地位。二是要从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的狭隘政绩转变为谋求全面协调发展的全局政绩。牢固树立统筹协调的观念,坚持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是要从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短视政绩转变为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政绩。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创造政绩必须依靠人民群众这个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既创造了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财富,还推动了社会政治的进步。离开了人民群众,人类的一切活动将无法进行。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也为领导干部创造政绩提供了舞台,但这个舞台的主角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最明白困难集中在哪些地方,最知道发展必须解决什么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学习和推动群众的创造,汲取人民群众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智慧,明晰发展的方向和路子,产生推动发展的办法和措施。创造政绩离不开党的领导这一核心。我们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为人民而存在,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履行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和指示,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政绩。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创造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政绩。
的事物中发现和寻找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性。抓工作首要的是要吃透所做工作本身的内在规律,按照这个规律所要求的逻辑来做工作。现实中,有些人对一个新事物望文生义,不求甚解,跟风跑,跟口号跑,徒有热情,所谓“思路不清胆子大,情况不明点子多”。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了解国情、通晓国策、掌握国法,研究和把握执政规律、市场经济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而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回应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要务实,狠抓落实创政绩。我们要牢固树立“落实就是责任、落实就是水平、落实就是政绩”的思想,坚持以尊重经济建设规律为前提,以实事求是为基础,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上。在精心筹划、精心组织、精心协调、精心指导、细致工作中,确保抓落实的质量,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要创新,锐意进取创政绩。创新能力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结构体系中的一个最本质的要素,也是领导干部价值的最高体现。面对今天的发展时代、竞争时代,领导干部一定要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敢闯新路、勇为人先,在改革中消除积弊,在探索中开拓新路,在前进中创造业绩。庸碌无为的“守成”干部干不出骄人政绩;三分钟热度的“烟花”干部绝对干不好工作;而不负责任的“三拍”干部,更是创不出政绩的。
政绩有真假之分、显潜之别、得失之论、是非之争。正确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有利于形成凭政绩用人的正确导向。测试政绩离不开人心这杆“公平秤”。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政绩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只有为老百姓所公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最高目的(转载于:月亮岛教育网:树立正确政绩观学习心得体会)。衡量政绩离不开实践这块“试金石”。实践出政绩,实践是创造政绩的大学校。同时,实践也是检验政绩的试金石。我们的一切工作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只有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在历史上经得住考验的,才是真正的政绩。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紧紧抓住当前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多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创造有形的政绩;又要干当前、想长远,多做一些诸如“百年树人”这样的长远之事,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无形政绩。
评判政绩离不开科学的干部考评体系这部“检测仪”。干部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科学的考评机制。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是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的制度保证。要按照中央《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及配套的地方考核、部门考核、年度考核等三个考核办法的要求,全面考核干部德、能、勤、绩的情况,切实解决公认不公、实绩不实、识人失真、用人失准的问题,切实做到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
【篇九】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学习心得体会
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最近集中学习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通过学习,我感到,贯彻落实“两个纲要”,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所谓政绩观,就是指领导干部对如何履行自身职责及取得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是否正确,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或地方的发展,也会影响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乃至影响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因此“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这是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意义的。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归根到底取决于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因此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荣辱观,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
人应当有理想和信念,理想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信念是人生实现追求的动力。理想和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内容。“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最高理想,激励了几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惜赴汤蹈火而为之奋斗。在今天,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坚定信念,仍然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精神支柱。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决心为之而奋斗终身,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坚定自身理想信念的首要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处在这一历史使命,必须把理想同现实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把坚定的信念同踏实的工作结合起来,既要坚信共产主义事业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又要充分认识到共产主义前进道路上的曲折性和长期性。我们领导干部唯有树立远大理想和信念才能够在胜利时不骄不躁,谦虚谨慎,才能够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悲观失望,才能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砥砺意志,坚定信念,奋斗不息,不断前进。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上的。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反对一切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去支撑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去指导我们的改革实战,从而推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尤其是经济和分配上多元化的现状,促使人生价值成为人们思考和争论的热点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价值观错位的状况屡见不鲜。他们把人生价值定位在权力之中或金钱之中或享乐之中或绝对自由之中等等。显然这些都是错了位的价值方向。马克思主义以为,价值是一种关系,它体现的是一种主客观之间的关系,价值观是人们对外界事物能否满足个人和社会某种需要的评判标准。党的干部无论职位高低,其自身价值必须体现在甘于奉献,淡泊名利之中。党员干部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先人后己。任长霞和牛玉儒二位同志是我们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他们的事迹虽然不同,但他们所表现出的心系人民群众,用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为民排忧解难,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人民的利益,他们都表现出了领导干部真心为民的高尚的思想品德。相比之下,有些领导干部对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产生了动摇,甚至怀疑否定,产生了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他们片面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以是否对个人有利作为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唯一标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他们置党纪国法不顾,只顾自己名利官位,以权谋私。王怀忠,肖作新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都是对权力的滥用。而造成滥用权力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缺乏正确的权力观。腐败分子之所以有腐败行为。关键在于他们脱离了立党为公,掌权为民的权力观,视权力为谋私的手段和工具。于是大权在握,头脑发昏,权欲膨胀,胡作非为,结果必然自食其果,在官位上摔下来,落个被世人唾弃的下场。权力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指对权力的性质,作用和运行机制的基本看法。受不同权力观的支配,必然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是立党为公,掌权为民。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由于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发展到由社会成员的大多数或全体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程度,人民只能通过少数代表来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由于我们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分配宗旨的,人民便把这些权力赋予我们党,委托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来行使权力,也就是说权力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如果说领导干部对人民给予的权力拥有使用权的话,那么,这种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常识。权力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作为领导干部,人民给予的权力越多,职位越高责任也就越大。因此,各级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掌权,用权,都要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需,为人民谋利益,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无私无畏地同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的荣辱观,主要体现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之中。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光荣,以侈奢浪费,以权谋私为耻辱。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好,一直要抓60—70年”。“我们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中丢掉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出现了讲排场、摆阔气,追求奢侈豪华的不良风气。有的人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狂吃豪赌;有的人全身珠光宝气,豪华在年年翻新,招摇过市,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个比一个威风,已经使一部分领导干部意志衰退,有的甚至跌入了犯罪的泥坑,我们应当引以为戒,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态度如何、关系亲疏,主要是看领导干部是否为群众谋利益,关心群众的疾苦,解决群众的困难,改善人民的生活,是否与群众风雨同舟,有福同亨。我们的党员干部做到了这些,群众就与党亲近,就拥护党,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否则就离心离德,甚至产生对抗。从我们党走过的80多年艰难历程也可以看出,艰苦奋斗,廉洁奉公能够密切联系群众,贪图享乐,奢侈浪费就脱离群众,因此,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树立和发扬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精神,才能够在思想上、感性上热爱人民,关心群众,在工作上努力拼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作风上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与群众打成一片;在生活上不搞特殊化,与群众同甘共苦。
总之,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抵御各种不正之风的能力,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弘扬真、善、美,实践公、正、廉,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组织放心,群众放心的好干部。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篇二
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最近集中学习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通过学习,我感到,贯彻落实“两个纲要”,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所谓政绩观,就是指领导干部对如何履行自身职责及取得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是否正确,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或地方的发展,也会影响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乃至影响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因此,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这是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意义的。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归根到底取决于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因此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荣辱观,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
一、树立忠于理想,坚定信念的世界观。
人应当有理想和信念,理想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信念是人生实现追求的动力。理想和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内容。毛泽东同志曾经以明确的语言概括了共产党人的理想,“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最高理想,激励了几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惜赴汤蹈火而为之奋斗。在今天,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坚定信念,仍然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精神支柱。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决心为之而奋斗终身,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坚定自身理想信念的首要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处在这一历史使命,必须把理想同现实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把坚定的信念同踏实的工作结合起来,既要坚信共产主义事业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又要充分认识到共产主义前进道路上的曲折性和长期性。我们领导干部唯有树立远大理想和信念才能够在胜利时不骄不躁,谦虚谨慎,才能够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悲观失望,才能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砥砺意志,坚定信念,奋斗不息,不断前进。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上的。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反对一切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去支撑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去指导我们的改革实战,从而推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二、树立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价值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尤其是经济和分配上多元化的现状,促使人生价值成为人们思考和争论的热点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价值观错位的状况屡见不鲜。他们把人生价值定位在权力之中或金钱之中或享乐之中或绝对自由之中等等。显然这些都是错了位的价值方向。马克思主义以为,价值是一种关系,它体现的是一种主客观之间的关系,价值观是人们对外界事物能否满足个人和社会某种需要的评判标准。党的干部无论职位高低,其自身价值必须体现在甘于奉献,淡泊名利之中。党员干部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先人后己。任长霞和牛玉儒二位同志是我们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他们的事迹虽然不同,但他们所表现出的心系人民群众,用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为民排忧解难,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人民的利益,他们都表现出了领导干部真心为民的高尚的思想品德。相比之下,有些领导干部对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产生了动摇,甚至怀疑否定,产生了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他们片面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以是否对个人有利作为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唯一标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他们置党纪国法不顾,只顾自己名利官位,以权谋私。王怀忠,肖作新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三、树立立党为公,掌权为民的权力观。
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都是对权力的滥用。而造成滥用权力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缺乏正确的权力观。腐败分子之所以有腐败行为。关键在于他们脱离了立党为公,掌权为民的权力观,视权力为谋私的手段和工具。于是大权在握,头脑发昏,权欲膨胀,胡作非为,结果必然自食其果,在官位上摔下来,落个被世人唾弃的下场。权力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指对权力的性质,作用和运行机制的基本看法。受不同权力观的支配,必然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是立党为公,掌权为民。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由于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发展到由社会成员的大多数或全体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程度,人民只能通过少数代表来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由于我们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分配宗旨的,人民便把这些权力赋予我们党,委托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来行使权力,也就是说权力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如果说领导干部对人民给予的权力拥有使用权的话,那么,这种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常识。权力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作为领导干部,人民给予的权力越多,职位越高责任也就越大。因此,各级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掌权,用权,都要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需,为人民谋利益,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无私无畏地同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
四、树立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荣辱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的荣辱观,主要体现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之中。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光荣,以侈奢浪费,以权谋私为耻辱。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好,一直要抓60—70年”。“我们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中丢掉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出现了讲排场、摆阔气,追求奢侈豪华的不良风气。有的人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狂吃豪赌;有的人全身珠光宝气,豪华在年年翻新,招摇过市,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个比一个威风,已经使一部分领导干部意志衰退,有的甚至跌入了犯罪的泥坑,我们应当引以为戒,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态度如何、关系亲疏,主要是看领导干部是否为群众谋利益,关心群众的疾苦,解决群众的困难,改善人民的生活,是否与群众风雨同舟,有福同亨。我们的党员干部做到了这些,群众就与党亲近,就拥护党,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否则就离心离德,甚至产生对抗。从我们党走过的80多年艰难历程也可以看出,艰苦奋斗,廉洁奉公能够密切联系群众,贪图享乐,奢侈浪费就脱离群众,因此,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树立和发扬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精神,才能够在思想上、感性上热爱人民,关心群众,在工作上努力拼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作风上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与群众打成一片;在生活上不搞特殊化,与群众同甘共苦。
总之,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抵御各种不正之风的能力,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弘扬真、善、美,实践公、正、廉,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组织放心,群众放心的好干部。
【篇二】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范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纪检监察干部的政绩观,就是纪检监察干部对纪检监察工作的认识与态度,以及通过其工作产生的社会效果。纪检监察干部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直接关系到纪检监察工作职能的发挥。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体现着科学的发展观。纪检监察干部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规律,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职能发挥:评价纪检监察干部政绩的尺度
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纪检监察工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全党的中心工作,通过改善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社会环境,排除干扰、破坏经济建设的非经济因素,全面履行教育,监督,保护、惩处等职能。要结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标本兼治,综台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学习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为核心,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以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利、谋取非法利益为重点,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推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充分发挥行政监察职能作用,加强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监督,不断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从严治政;继续加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力度切实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强力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纪检监察干部的政绩就是通过做好这些工作来体现,这些工作开展的成效及其在全局性的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就是评价纪检监察干部政绩的重要尺度。
绩效考核:衡量纪检监察干部政绩的天平
从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能可以看出相对于党和政府的其它工作来说,纪检监察工作具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纪检监察干部的政绩与从事其他工作的干部的政绩在表现方式上有所不同。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考核一个干部的政绩主要是看其工作成果的质的提高与量的增加,而量的增加往往是肯定其政绩的重要依据纪检监察工作则不同尤其是在反腐败工作中,决不能以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量的多少来衡量工作成绩。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推进了,反腐败抓源头工作开展好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增强了,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好转了或者说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效地建立健全了,违纪违法案件自然就少了。那么,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调的是整体推进这项工作更应当看重的是社会效果。因此,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同样是衡量纪检监察干部政绩的最终标准。
良好素质:纪检监察干部建树政绩的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纪检监察干部要“公正无私、刚直不阿,不徇私情、敢于碰硬“。这十六个字高度概括和浓缩了党中央对新时期纪检监察干部的严格要求,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殷切期望。
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性和任务的艰巨性,要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是一支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因此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做好队伍建设工作。要按照干部“四化方针,选拔党性强,综合素质好的干部充实纪检监察队伍,科学规划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抓住选拔、培训,交流、监督等关键环节,不断调整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保持干部队伍的活力。同时,要加强对派驻机构的领导和管理,确保工作落实,确保派驻机构职能作用的全面发挥。实践证明,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得到加强纪检监察职能作用才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篇三】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范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考核虽为干部的考核,干部却为群众的干部,干部考核新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为群众服务、赢得群众认可度上。所以要彰显党政考核新规的真谛,必须借助群众之力。
但是有些干部实心实意为民办实事、谋实利,群众当然会认可,矛盾自然能降温,问题自然可以妥善解决。党员干部工作是否负责,群众心中是有一杆秤的,只有赢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才能将干群关系的对立变成对话。所以必须强化党政干部的群众意识,发挥群众的监督责任,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成为党政干部考核新规的共同实践者、推动者。
搭建好群众参与考评指标的“连心桥”。干部生活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之中,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作风好坏、政绩大小,群众最清楚,最了解、最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党政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言下之意,就是要将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将“软指标”变成“硬杠杆”,将领导满意的宏观数据变成群众认可的具体数字。群众参与考评的自觉程度、内在一致性和广泛性直接决定了党政干部考评的质量和水平。党政干部考核,不是少数人来考评,也不是在少数人中考评,必须体现群众参与程度,扩大群众参与的范围,加大群众参与考评的权重,增加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绘制好考评指标的群众认可的“晴雨表”。党政干部考核是一张对干部起着导向作用、鞭策作用和激励作用的“晴雨表”。党政干部的任用,大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小到一个单位的兴衰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群众参与党政干部考评,不是一个口号,更不是考评结束后将考评结果“束之高阁”,然后再无下文。提高群众参与度与认可度,就必须推行实绩考核公示制,将每位干部的工作目标中工作完成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公示,让广大干部群众发表意见和举报问题,同时也要将群众对党政干部的评价放置“阳光下”,让民意问询制、群众的反馈与监督等形式,实实在在成为干部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就应该成为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唯有借助群众力量的星星之火,才能更好地发挥干部考核“指挥棒”的引导作用,才能更好的引导干部把心思放在知民情、解民困、暖民心上。
【篇四】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范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最近集中学习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通过学习,我感到,贯彻落实了“两个纲要”,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所谓政绩观,就是指领导干部对如何履行自身职责及取得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是否正确,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或地方的发展,也会影响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乃至影响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归根到底取决于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因此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荣辱观,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
人应当有理想和信念,理想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信念是人生实现追求的动力。理想和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内容。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最高理想,激励了几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惜赴汤蹈火而为之奋斗。在今天,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坚定信念,仍然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精神支柱。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决心为之而奋斗终身,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坚定自身理想信念的首要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处在这一历史使命,必须把理想同现实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把坚定的信念同踏实的工作结合起来,既要坚信共产主义事业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又要充分认识到共产主义前进道路上的曲折性和长期性。我们领导干部唯有树立远大理想和信念才能够在胜利时不骄不躁,谦虚谨慎,才能够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悲观失望,才能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砥砺意志,坚定信念,奋斗不息,不断前进。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上的。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反对一切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去支撑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去指导我们的改革实战,从而推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尤其是经济和分配上多元化的现状,促使人生价值成为人们思考和争论的热点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价值观错位的状况屡见不鲜。他们把人生价值定位在权力之中或金钱之中或享乐之中或绝对自由之中等等。显然这些都是错了位的价值方向。马克思主义以为,价值是一种关系,它体现的是一种主客观之间的关系,价值观是人们对外界事物能否满足个人和社会某种需要的评判标准。党的干部无论职位高低,其自身价值必须体现在甘于奉献,淡泊名利之中。党员干部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先人后己。任长霞和牛玉儒二位同志是我们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他们的事迹虽然不同,但他们所表现出的心系人民群众,用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为民排忧解难,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人民的利益,他们都表现出了领导干部真心为民的高尚的思想品德。相比之下,有些领导干部对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产生了动摇,甚至怀疑否定,产生了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他们片面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以是否对个人有利作为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唯一标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他们置党纪国法不顾,只顾自己名利官位,以权谋私。
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都是对权力的滥用。而造成滥用权力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缺乏正确的权力观。腐败分子之所以有腐败行为。关键在于他们脱离了立党为公,掌权为民的权力观,视权力为谋私的手段和工具。于是大权在握,头脑发昏,权欲膨胀,胡作非为,结果必然自食其果,在官位上摔下来,落个被世人唾弃的下场。权力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指对权力的性质,作用和运行机制的基本看法。受不同权力观的支配,必然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是立党为公,掌权为民。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由于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发展到由社会成员的大多数或全体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程度,人民只能通过少数代表来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由于我们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分配宗旨的,人民便把这些权力赋予我们党,委托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来行使权力,也就是说权力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如果说领导干部对人民给予的权力拥有使用权的话,那么,这种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常识。权力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作为领导干部,人民给予的权力越多,职位越高责任也就越大。因此,各级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掌权,用权,都要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需,为人民谋利益,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无私无畏地同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的荣辱观,主要体现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之中。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光荣,以侈奢浪费,以权谋私为耻辱。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xx同志多次强调:“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好,一直要抓60—70年”。“我们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中丢掉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出现了讲排场、摆阔气,追求奢侈豪华的不良风气。有的人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狂吃豪赌;有的人全身珠光宝气,豪华在年年翻新,招摇过市,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个比一个威风,已经使一部分领导干部意志衰退,有的甚至跌入了犯罪的泥坑,我们应当引以为戒,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态度如何、关系亲疏,主要是看领导干部是否为群众谋利益,关心群众的疾苦,解决群众的困难,改善人民的生活,是否与群众风雨同舟,有福同享。我们的党员干部做到了这些,群众就与党亲近,就拥护党,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否则就离心离德,甚至产生对抗。从我们党走过的80多年艰难历程也可以看出,艰苦奋斗,廉洁奉公能够密切联系群众,贪图享乐,奢侈浪费就脱离群众,因此,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树立和发扬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精神,才能够在思想上、感性上热爱人民,关心群众,在工作上努力拼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作风上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与群众打成一片;在生活上不搞特殊化,与群众同甘共苦。
总之,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抵御各种不正之风的能力,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弘扬真、善、美,实践公、正、廉,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组织放心,群众放心的好干部。
【篇五】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范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政绩观是指人们对政绩的看法。政绩观反映的是党员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政绩观端正不端正、正确不正确,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事业的成败。所谓政绩,按字面的解释当是指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领导干部肩负着党组织的期望和人民的期待,在任期间通过扎实而勤奋的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留下突出政绩,这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事业心的领导干部应该有的追求,同时也是一个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和对其进行评价的依据。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政绩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引导着我们去该为谁而建立政绩,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以及该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实现政绩。
作为青年党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正确地践行政绩观至关重要,概况起来就是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就是要志存高远。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对于青年而言,有没有远大理想,能不能志存高远,也决定着青春的成色与分量。有远大理想、有鸿鹄志向,才能向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去奋斗,才会不断地激发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如果没有方向,任何风都可能是逆风。
徐特立老人曾经说过:“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而一个人一旦没有了理想,就像大海里一只漂泊的小船失去了方向。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交锋,多种思潮相互激荡,给广大青年在辨别是与非、对与错、真与假、美与丑等问题上,带来了许多困扰。广大青年只有在理想的烛照下不断提高判断力和鉴别力,才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才能肩负起时代重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党和人民的事业,与社会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自己建立更高追求、更高标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站在群众角度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服务群众,使自己的远大理想在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中得以实现,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而不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追求“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脚踏实地,就是要立足岗位扎实工作。理想信念,从来都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应该是具体的、实践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抬头看天,离不开低头看路;仰望星空,也需要脚踏实地。
青年员工只有把远大的理想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当中,落实到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才能不断地接近自己的理想。要把远大志向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克服浮躁心理,沉得下身、静得下心,从小事做起,以小见大,以小成大,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用心干好本职工作的每一件事,不断提高能力、提升境界。
立足岗位实践理想抱负,仰望星空坚持脚踏实地,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始终做到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写下灿烂的青春篇章。
无论是什么岗位、承担什么责任,都要全身心投入工作,不做虚功,不图虚名,用心想事干事成事,多一些“真功实招”,少一些“花拳秀腿”,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令人信服的成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组织和群众的信任。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篇三
“立”考核之“杆”“见”发展之“效”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明了方向。组织部门要抓好贯彻落实,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立好政治标准“高标杆”,考出政治过硬的“老实人”。政治能力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第一能力,政治标准始终是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干部政绩考核要立好政治标准这一“标杆”,为干部干事创业提供“方向标”“指明灯”,让政治过硬的规矩人、正派人、老实人脱颖而出。要通过考核“标杆”引导党员干部涵养“政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工作不偏不倚、不打折扣,不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不在政绩上“抖机灵”,确保各级领导干部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立好多种考核“长节杆”,考出改革攻坚的“开路人”。考核识别干部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环环相扣的过程,要将干部考准、考实、考细,就要用好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年度考核、任期考核等多种方式,将干部考核的触角延伸到工作一线、延伸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干部工作到哪里,考核的“长节杆”就要跟到哪里。干部考核不仅要注重干部短期的“显绩”,更要将考核之“杆”拉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为肯为高质量发展打基础、做“隐绩”的干部搭建起干事创业的平台,为干部担当作为保驾护航。
立好群众评价“华表木”,考出群众拥护“贴心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古代尧舜为了能经常听到老百姓的意见,在宫外和路口设立一根木柱,方便百姓在上面书写对为政者的意见建议,这便是“华表木”。立起政绩考核“华表木”,就要引导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农村人居环境等民生方面将工作做实做细,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做人民拥护的好干部。
立好奖优罚劣“硬杠杆”,用好高质量发展“带头人”。干部考核结果运用的“杠杆作用”要硬起来,让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为干部管理使用立起奖罚单、警示牌。通过干部考核结果的运用,充分激励先进、鞭策落后,让优者更优,劣者变优。而这样奖罚分明、能上能下的“硬杠杆”,给大部分“不优不劣”的中间干部、年轻干部以鲜明的用人导向,激发干部队伍内生动力,引导干部素质不断优化。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篇四
按照市委关于开展全市党员干部政绩观专题教育和政治生态突出问题全面整改的工作要求,本人认真围绕“树立什么样政绩观”等五个方面要求,认真查摆存在问题,深挖问题原因,找准整改方向,落实问题整改,回忆起近段时间的所学所思,所想所误,感觉收获颇丰,现就在专题学习中的收获与体会分享给大家。
一、围绕“五个方面”,深刻查摆自身存在不足
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方面。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本人始终能把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扛在肩上,记在心里,也能跳出“给自己留名,给自己邀功”的小格局,坚持真抓实干、脚踏实地,不舍尺寸之功,不损毫末之益。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本人也积累了相当的工作业绩,面对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缺少拼搏精神,有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面对一些长期推进的工作,一开始干劲十足,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后,往往把注意力又集中在当前上级部署的重点工作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依靠谁实现政绩方面。本人始终牢记共产党员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就努力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这个宗旨,眼里有群众、心中有群众。但受制于创新能力不足,知行合一不彻底,导致在为群众服务,为群众办实事上本领不够强,业绩不够突出。虽然也做出来一些实绩,但没能真正做出几件让群众都拍手叫好的实事。
为谁建立政绩方面。本人能够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时刻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努力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但,实际工作中往往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当前的重点工作中,上级检查什么准备什么,上级考核什么重视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到一线调研,了解群众最急最优最盼的精力,降低了为群众办实事的效率。
怎样实现政绩方面。本人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严格按照上级党委和镇党委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党的各行规章制度,自觉践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但有时候因为主管工作负担较重,不能经常性以“双重身份”参加组织活动,在一些党建工作的安排上也大多是贯彻执行上级部署,在主动安排党建工作,创新党建工作思路上还有欠缺。
追求什么政绩方面。本人始终牢记干事创业要有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工作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候明知道上级的一些决策部署上有些不周全、不到位的地方,但主动提出意见的次数较少。比如,在推进的农村改厕工作中,县里要求由各乡镇开始推进,但是在乡镇完成改厕后,县里连通的主管道和污水处理厂管道还没有建成,仍需要在乡镇建一个三格化粪池作为临时处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影响了群众的满意度。虽然当时在县里的推进会上向上级提出了这个顾虑,但是县里明确将在村级改厕前完成相关配套设施,便不再过多坚持意见,导致没能妥善完成工作。
二、理清“五个关系”,明确认识自身努力方向
(一)稳和进的关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出的。“稳和进”体现在政绩观上,就是要脚踏实地、谋定后动、循序渐进,而不是头脑发热、无视条件、急躁冒进。但为了追求短期的效益,而用牺牲环境资源的代价来换取经济利益是坚决不被允许的!秦岭事件的惨痛教训需要我们始终铭记!我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坚持推进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坚决贯彻“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绝不贪功冒进,绝不以牺牲群众利益的代价去给自己添政绩。
(二)立和破的关系。世间万物,破旧才能立新。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破除旧思维,树立新理念比任何时候都重要。把握好“立和破”的关系,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把握新常态的特点,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牢固树立高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取向,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发展,不搞“急就章”“一刀切”,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
(三)虚和实的关系。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但偏偏仍有一些领导为了彰显自己的工作水平和成绩,大干快上甚至弄虚作假搞一些“面子工程”,主要目的不在于服务群众,而在于让这些“特色”“亮点”成为自己仕途晋升的筹码,这种行为不仅害了自己,也愧对党和人民的期望。作为党员干部,我认为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实干精神,不求务虚的政绩,在实干中解决问题,在实干中化解矛盾,在实干中做出成绩。
(四)标和本的关系。要把握好“标和本”的关系,就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理。新时代,要以新政绩观倒逼发展工作,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抓发展的劲头。作为党员干部,我认为需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始终,紧紧扭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个牛鼻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打好三大攻坚战作为对自己驾驭风险、跨越关口的能力检验和担当尽责、攻坚克难的作风检验。除此之外,还要把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生态保护、城镇建设、群众满意等作为自己的绩效评估内容。
(五)近和远的关系。要把握好“近和远”的关系,就是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作为党员干部,我认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应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出发,多做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工作,如果只顾当前、不管长远,就会导致“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包袱”,这必然会影响发展;如果只顾长远,不顾眼前,就会慵懒懈怠、碌碌无为。
我们党员干部只有处理好这“五大关系”,在工作中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才能以正确的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五个意识”,争做忠诚担当作为干部
(一)持续强化大局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同在、发展与风险并存的严峻复杂形势。立足于这样的大背景,我们就是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特别是从维护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个大局来看,就是要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这是当前最要紧最突出的大局。
(二)持续强化政治意识,自觉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当前,正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离年底还有不到7个月的时间,且第一季度又受疫情影响较严重,但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一件不能少,一件不能差,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我将坚持“不比基础比干劲,不比当下比后劲”的思想,把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办好,把分管工作落实好,把群众所需所盼干好,脚踏实地,不计得失,不贪政绩,切切实实为xx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持续强化为民意识,自觉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我将持续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为民服务上做表率,同群众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这样才能和广大群众同心同德、和睦相处。在具体工作中,我将继续把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都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时时同民意对表,事事向民心聚焦。
(四)持续强化担当意识,自觉守初心勇担当。敢于担当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一种优良政治品格,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一种过硬的工作作风,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面对大是大非就要敢于亮剑,面对矛盾就要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就要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就要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的精神。甜瓜生在苦蒂上,辉煌多在苦难中。我坚信只要克难攻坚,忠诚担当,就能守得初心,方得始终。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篇五
苏荣案反映了我党存在的任人唯亲、权钱交易、干部带病提拔等不良风气,当然,苏荣案的毒害不仅体现在选人用人上,还体现在党的领导干部存在的不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在工作中,不考虑实际情况,不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乱搞“一大四小”这个不切实际,劳民伤财的造绿工程,严重歪曲了绿色发展理念。这工程实质是苏荣盲目追求政绩,给自己贴金,给自己造势的工程。因此,肃清苏荣案余毒,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一、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
二、树立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政绩观。
三、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的政绩观。
四、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政绩观。
五、树立切实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的政绩观。
个人认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现今,全党全社会都在用心用力帮扶,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以确保实现总书记作出的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庄严承诺。要想实现,需要我们基层扶贫工作者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准目标精确发力,针对贫困原因、贫困程度、贫困对象等不同,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地制定脱贫计划,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脱离实际的高指标和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虚浮报,不搞表面文章,切实为群众谋福利。
二是坚持依法用权,依法办事。廉洁干净的好干部,要牢记政绩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是受人民监督的。始终坚持依法用权,树立按法定职责、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公正公开透明地行使权力的原则理念。
三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判断是真的政绩还是假的政绩,必须要经得起群众的检验,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就是检验政绩的最终标准。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守信仰,不为外物所惑,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约束自己,更好地位人民服务。敬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畏党纪国法如九天雷霆,这就是我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篇六
政绩,即为政之业绩,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总看法,包括哪些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
对政绩的评判,必须坚持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就是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有形绩”,又要看“无形绩”;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政绩作为“客观反映主观”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实践出政绩;就是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政绩应当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是倾听群众呼声,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总之,看政绩决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因为这里面有看得见的“硬件”与看不见的“软件”,还有可量化的成绩和不可量化的成绩,政绩背后的客观条件也不尽一致。一届政府、一个干部的政绩如何,只要把已经做了的、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自己认为的政绩交给群众,看群众是否赞同,答案就一清二楚。群众是否拥护是衡量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也是评判干部政绩观的最高标准。
错误政绩观的表现形式和成因
应当看到,我们绝大多数同志都能正确对待政绩,都想在任上竭尽所能多干点事情,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生活富裕,多出政绩,多做贡献。
但也确有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政绩,政绩观出现扭曲和偏差,严重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突出表现“六重六轻”,即重“显绩”,轻“潜绩”。专干“显山露水”、“表面风光”的事,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漠不关心。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当前、届内出效益的事情考虑得多,为今后和下届做铺垫的事考虑得少。热衷于“短、平、快”的政绩,对涉及长远利益的基础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重经济效益,轻社会发展。片面地把“发展是第一要务”理解为抓经济,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以gdp为中心,把一切工作都系在gdp上,围绕gdp转。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做事情,想问题,只站在本单位、本地区的角度去思考,不从大局着想,不考虑全局利益,有的甚至以牺牲全局利益来换取局部利益。重“官”意,轻民意。一切都按照领导意旨办事,唯领导是从,唯上级是听,不考虑实际情况,不顾及社情民意,做一些劳命伤财的事,甚至以损害老百姓利益来换取自己的“政绩”。重形式,轻务实。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避实就虚,拈轻怕重,心浮气躁,追名逐利,不择手段,搞虚假政绩,出“水分”工程。
不正确的政绩观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带来的后果却是一致的——导致形式主义滋生和蔓延。一是图虚名,招实祸,误党误国;二是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
不正确的政绩观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形成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因。领导干部自身疏于学习、疏于修养、疏于主观世界的改造,党的宗旨意识不强,世界观、地位观和权力观不端,科学的发展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全面的群众观打得不牢,追名逐利思想严重。另一方面是外因。对政绩的考核体系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客观上助长了不正确政绩观的滋生和膨胀。
当前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存在着五大问题:一是指标设计过于偏重经济发展;二是考核内容比较随意;三是包含项目过于繁杂,考核体系面面俱到,显得很全面,其实不科学,往往采取一次性考察评价,缺乏全方位、多角度的追踪回访,也与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不相适应;四是考核群众参与度、认知度不高,透明度不强,群众评判领导者困难;五是政绩考核中注重结果的考核,忽视对取得政绩过程的考核,难以系统地掌握第一手材料。
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途径和办法
真正的政绩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正确的政绩观,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最根本的要抓两条:一是抓理想信念教育,使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二是建立科学可操作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以改造世界观为着力点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特别是要努力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使广大干部真正懂得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二是要解决好树什么样的政绩问题,使广大干部真正懂得树政绩就是要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要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三是要解决好“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使广大干部真正懂得树政绩就是要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提高领导水平,脚踏实地工作,俯首为民办事。
考核如同指挥棒,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这些年来,我们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经过不断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当前要重点解决由谁来考评、考评什么两个问题。首先要解决谁来考核评价。必须以扩大民主为出发点,按照责任度、关联度、知情度原则设置评价主体,即上级评价、同级评价、下级评价、相关人员评价、群众评价、考核组评价。这样对一个干部的政绩进行立体交叉评价,不但较好地解决了对干部及其政绩考准评实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干部切实注重群众公论,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第一信号,进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第二要解决考核评价什么。应当在突出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和德才、素质的基础上,把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内容具体分为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五大项内容,把干部的政绩与简单的指标完成情况区别开来。在具体操作中,既突出工作实绩,又兼顾德才综合素质;既突出经济建设成果,又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考核评价结论上,也可以有效避免雷同化和抽象化,真实、客观地反映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工作政绩。与此同时要注重对取得政绩过程的考核。取得政绩的过程也是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履行工作职责的过程。注重取得政绩过程的考核,就能及时修正工作偏差和失误,真正使政绩成为群众公认、组织相信的好业绩。
以凭实绩用干部为导向选人用人,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旗帜鲜明地鼓励开拓,支持实干,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政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确属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发展证明是虚假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究责任。这是对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实绩和德才表现得出的结论,必须正确地反映到对干部的使用上来,作为决定其升降去留的依据。”在干部德才把握上,要把有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德”的重要标准,把是否具备“五种能力”以及“五个统筹”的能力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才”的基本要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篇七
根据学习安排,就“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勇担新时代新使命”,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1.围绕“树立什么样政绩观”,准确把握内涵实质。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反映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政绩观端正不端正、正确不正确,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事业的成败。对于正确的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记从深浅、远近两个角度做过阐释,即“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广大党员干部都应以此为标准追求自己的政绩。
2.围绕“依靠谁实现政绩”,准确把握力量源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依靠人民力量的支持,我们党才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苦难走向辉煌。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绝不是靠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就能实现的,必须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3.围绕“为谁建立政绩”,准确把握目的动机。习近平同志指出,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根本原因,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本质要求。党员干部的政绩本质上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工作业绩,是帮助、引导和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其根本利益的实践过程。这也决定了我们做工作必须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4.围绕“怎样实现政绩”,准备把握方式方法。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这是被大量事实和历史经验证明了的道理。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要发展起来,取得辉煌的成就,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不灭的文化痕迹,就必须从实干中开拓出一条路来。干工作也是如此,只有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人民的利益,才算做到位、做到家。
5.围绕“追求什么政绩”,准确把握评判标准。群众、实践和历史是衡量政绩的根本尺度和准绳。因为,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政绩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政绩只能由群众来评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政绩只能通过实践来甄别;历史是最好的裁判,只有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群众检验、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是相互统一的整体,三者的主体是群众,统一于群众公认。也就是说,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必须警惕政绩观错位,避免“五重五轻”(重业务指标轻党建工作、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发展、重个人得失轻行业大局、重上级评价轻群众认可、重门路关系轻踏实苦干)的行为偏差,切实厘清“五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显”与“潜”的关系。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来看,领导干部的政绩不应只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更要立足深层的内容上,可以说,没有深功夫,就没有真政绩。往往重大的改革创新以及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如机构优化职能调整、“三个生态”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接力奋斗、持续改进才能见成效,这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潜功”精神与境界。
二是处理好“长”与“短”的关系。立足于大势大局、民生福祉,方能料远若近,负重前行,以发展的眼光善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兼顾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甘愿“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相反,禁锢于个人短期利益,工作中则不免经常患得患失,挑选“开花早、结果快”的任务,乐做“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工作,甚至不惜“竭泽而渔”“寅吃卯粮”。
三是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能不能把握好公私界限,是检验一名党员干部党性纯不纯、做人正不正的试金石。“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是《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对党员干部的根本要求。权力不是“任性”的资本,而是领导干部“奉献”的基石,正确的政绩观需要我们摆正权力的位置,做到心不能乱想,嘴不能乱吃,手不能乱伸,笔不能乱签。
四是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稳和进”体现在政绩观上,就是要脚踏实地、谋定后动、循序渐进,不能头脑发热、无视条件、急躁冒进,也不能坐吃山空、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受疫情的影响,恢复经济增长是全国、全行业共同面对的迫切任务,但我们所追求的经济增长是高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具体到黄冈,应该是符合良好市场生态基础上的经济增长。
五是处理好“立”和“破”的关系。在行业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落实的关键之年,面临“改革创新提质年”的任务要求,破除旧思维,树立新理念比任何时候都重要。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我们必须切实纠正固守旧模式和老套路的倾向,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惯性、路径依赖、政策障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先行先试、大胆创新中闯出新路。
一是强化大局意识,找准“思想定位”。当前受疫情影响,不仅对湖北经济、中国经济影响巨大,对我们经济增长、专卖管理等各方面也提出新的挑战,作为专卖专营的央企,更需要我们心中有大局、前进有方向。我将始终把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贯穿始终的根本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建责任制落实及行业政治生态突出问题全面整改为抓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抓好落实。
二是保持为民情怀,找准“角色定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需要全面贯彻到工作的各个方面,要以人民满意幸福为工作出发点,千方百计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现实、最实际的问题上,并认真抓好落实,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服务人民意识。我将抓实抓好领导干部一线带班作业,多听基层呼声,汲取一线智慧,通过真正深入基层一线指导,深入工作现场协调,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切实解决好基层工作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
三是立足长远长效,找准“目标定位”。领导干部的职务有任期,但事业的发展是永无止境、循序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要像跑“接力赛”一样,一棒接一棒跑下去,跑出属于自己的好成绩。市局党组提出的“三个生态”正是从长远长效出发的,我将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持续优化完善“一好一高”专卖目标管理体系、专卖执法风险防控体系、规范经营防控体系建设,确保分管领域各项工作成效经得起群众、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四是修炼人生格局,找准“价值定位”。我将在谋大局中折射品格,讲大局、讲团结、讲奉献;在谋中心中彰显担当,以党组班子成员间、各部门间的高效协作不断提升总体运行质量;在谋长远中凸显作为,拓展自己的思路和视野,提升分管工作的成效,把全部心血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五是加强自我提升,找准“能力定位”。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的队伍作为保障。我个人将加强自我学习提升的主动性、积极性,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自己分管的工作放到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同时,对于分管领域干部职工,将以建设“四讲四有”(讲政治有品格、讲责任有担当、讲学习有能力、讲纪律有底线)的高素质队伍为目标,切实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以扎实作风过硬本领推动各项工作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
以上交流只是学习的一些粗浅体会,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篇八
但是有些干部实心实意为民办实事、谋实利,群众当然会认可,矛盾自然能降温,问题自然可以妥善解决。党员干部工作是否负责,群众心中是有一杆秤的,只有赢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才能将干群关系的对立变成对话。所以必须强化党政干部的群众意识,发挥群众的监督责任,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成为党政干部考核新规的共同实践者、推动者。
搭建好群众参与考评指标的“连心桥”。干部生活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之中,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作风好坏、政绩大小,群众最清楚,最了解、最有发言权。***总书记强调“要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党政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言下之意,就是要将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将“软指标”变成“硬杠杆”,将领导满意的宏观数据变成群众认可的具体数字。群众参与考评的自觉程度、内在一致性和广泛性直接决定了党政干部考评的质量和水平。党政干部考核,不是少数人来考评,也不是在少数人中考评,必须体现群众参与程度,扩大群众参与的范围,加大群众参与考评的权重,增加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绘制好考评指标的群众认可的“晴雨表”。党政干部考核是一张对干部起着导向作用、鞭策作用和激励作用的“晴雨表”。党政干部的任用,大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小到一个单位的兴衰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群众参与党政干部考评,不是一个口号,更不是考评结束后将考评结果“束之高阁”,然后再无下文。提高群众参与度与认可度,就必须推行实绩考核公示制,将每位干部的工作目标中工作完成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公示,让广大干部群众发表意见和举报问题,同时也要将群众对党政干部的评价放置“阳光下”,让民意问询制、群众的反馈与监督等形式,实实在在成为干部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就应该成为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唯有借助群众力量的星星之火,才能更好地发挥干部考核“指挥棒”的引导作用,才能更好的引导干部把心思放在知民情、解民困、暖民心上。
关键词:真谛,新规,借力,群众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篇九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考核条例》),指出干部考核作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对于激励党政干部担当作为、促进事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云,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考核虽为干部的考核,干部却为群众的干部,干部考核新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为群众服务、赢得群众认可度上。所以要彰显党政考核新规的真谛,必须借助群众之力。
授好考评指标群众力量的“历史课”。“党员干部鞋上有多少泥巴,只有人民群众心里最清楚。”党政干部的考核实质就是考核干部的工作是否得民心、顺民意,所以在考评指标中发挥群众的监督力量乃是大势所趋、民之所向。为什么同样一个矛盾,有的干部只会激化矛盾,而有的干部出面则马上能平息群众的怒火呢?道理其实很简单,有些领导干部热衷搞形式主义,对待群众虽然“门好进、脸好看”,但是“事难办”;但是有些干部实心实意为民办实事、谋实利,群众当然会认可,矛盾自然能降温,问题自然可以妥善解决。党员干部工作是否负责,群众心中是有一杆秤的,只有赢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才能将干群关系的对立变成对话。所以必须强化党政干部的群众意识,发挥群众的监督责任,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成为党政干部考核新规的共同实践者、推动者。
搭建好群众参与考评指标的“连心桥”。干部生活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之中,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作风好坏、政绩大小,群众最清楚,最了解、最有发言权。***总书记强调“要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党政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言下之意,就是要将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将“软指标”变成“硬杠杆”,将领导满意的宏观数据变成群众认可的具体数字。群众参与考评的自觉程度、内在一致性和广泛性直接决定了党政干部考评的质量和水平。党政干部考核,不是少数人来考评,也不是在少数人中考评,必须体现群众参与程度,扩大群众参与的范围,加大群众参与考评的权重,增加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绘制好考评指标的群众认可的“晴雨表”。党政干部考核是一张对干部起着导向作用、鞭策作用和激励作用的“晴雨表”。党政干部的任用,大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小到一个单位的兴衰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群众参与党政干部考评,不是一个口号,更不是考评结束后将考评结果“束之高阁”,然后再无下文。提高群众参与度与认可度,就必须推行实绩考核公示制,将每位干部的工作目标中工作完成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公示,让广大干部群众发表意见和举报问题,同时也要将群众对党政干部的评价放置“阳光下”,让民意问询制、群众的反馈与监督等形式,实实在在成为干部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就应该成为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唯有借助群众力量的星星之火,才能更好地发挥干部考核“指挥棒”的引导作用,才能更好的引导干部把心思放在知民情、解民困、暖民心上。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篇十
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最近集中学习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通过学习,我感到,贯彻落实“两个纲要”,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所谓政绩观,就是指领导干部对如何履行自身职责及取得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是否正确,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或地方的发展,也会影响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乃至影响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因此“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这是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意义的。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归根到底取决于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因此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荣辱观,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
人应当有理想和信念,理想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信念是人生实现追求的动力。理想和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内容。“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最高理想,激励了几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惜赴汤蹈火而为之奋斗。在今天,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坚定信念,仍然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精神支柱。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决心为之而奋斗终身,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坚定自身理想信念的首要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处在这一历史使命,必须把理想同现实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把坚定的信念同踏实的工作结合起来,既要坚信共产主义事业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又要充分认识到共产主义前进道路上的曲折性和长期性。我们领导干部唯有树立远大理想和信念才能够在胜利时不骄不躁,谦虚谨慎,才能够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悲观失望,才能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砥砺意志,坚定信念,奋斗不息,不断前进。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上的。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反对一切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去支撑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去指导我们的改革实战,从而推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尤其是经济和分配上多元化的现状,促使人生价值成为人们思考和争论的热点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价值观错位的状况屡见不鲜。他们把人生价值定位在权力之中或金钱之中或享乐之中或绝对自由之中等等。显然这些都是错了位的价值方向。马克思主义以为,价值是一种关系,它体现的是一种主客观之间的关系,价值观是人们对外界事物能否满足个人和社会某种需要的评判标准。党的干部无论职位高低,其自身价值必须体现在甘于奉献,淡泊名利之中。党员干部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先人后己。任长霞和牛玉儒二位同志是我们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他们的事迹虽然不同,但他们所表现出的心系人民群众,用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为民排忧解难,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人民的利益,他们都表现出了领导干部真心为民的高尚的思想品德。相比之下,有些领导干部对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产生了动摇,甚至怀疑否定,产生了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他们片面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以是否对个人有利作为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唯一标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他们置党纪国法不顾,只顾自己名利官位,以权谋私。王怀忠,肖作新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都是对权力的滥用。而造成滥用权力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缺乏正确的权力观。腐败分子之所以有腐败行为。关键在于他们脱离了立党为公,掌权为民的权力观,视权力为谋私的手段和工具。于是大权在握,头脑发昏,权欲膨胀,胡作非为,结果必然自食其果,在官位上摔下来,落个被世人唾弃的下场。权力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指对权力的性质,作用和运行机制的基本看法。受不同权力观的支配,必然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是立党为公,掌权为民。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由于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发展到由社会成员的大多数或全体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程度,人民只能通过少数代表来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由于我们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分配宗旨的,人民便把这些权力赋予我们党,委托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来行使权力,也就是说权力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如果说领导干部对人民给予的权力拥有使用权的话,那么,这种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常识。权力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作为领导干部,人民给予的权力越多,职位越高责任也就越大。因此,各级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掌权,用权,都要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需,为人民谋利益,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无私无畏地同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的荣辱观,主要体现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之中。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光荣,以侈奢浪费,以权谋私为耻辱。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好,一直要抓60—70年”。“我们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中丢掉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出现了讲排场、摆阔气,追求奢侈豪华的不良风气。有的人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狂吃豪赌;有的人全身珠光宝气,豪华在年年翻新,招摇过市,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个比一个威风,已经使一部分领导干部意志衰退,有的甚至跌入了犯罪的泥坑,我们应当引以为戒,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态度如何、关系亲疏,主要是看领导干部是否为群众谋利益,关心群众的疾苦,解决群众的困难,改善人民的生活,是否与群众风雨同舟,有福同亨。我们的党员干部做到了这些,群众就与党亲近,就拥护党,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否则就离心离德,甚至产生对抗。从我们党走过的80多年艰难历程也可以看出,艰苦奋斗,廉洁奉公能够密切联系群众,贪图享乐,奢侈浪费就脱离群众,因此,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树立和发扬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精神,才能够在思想上、感性上热爱人民,关心群众,在工作上努力拼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作风上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与群众打成一片;在生活上不搞特殊化,与群众同甘共苦。
总之,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抵御各种不正之风的能力,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弘扬真、善、美,实践公、正、廉,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组织放心,群众放心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