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好词好句读后感摘抄 摘抄战争与和平读后感(优质9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好词好句读后感摘抄篇一
今日我读了《战争与和平》这本经典小说,虽然不是理解很深刻,但也有了明确的认知感。里面的一句话使我印象很深:“用人间的爱去爱,我们能够由爱转恨;但神圣的爱不能改变。无论是死还是什么东西都不能够破坏它。它是心灵的本质。”
“桥炸掉了吗?”军官发问。“当然。”另一个军官洋洋得意的说。“代价是多少?”“不值一提,俩伤一亡。”军官无所谓地耸耸肩。我看到那里,不由自主地感到心里很难受,有这样把生命当做儿戏的吗?战争,死伤肯定是要有的,可是这样不痛惜士兵的死伤,也仅有没有素质的军官阶级才做的出来。
读完整本书,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闭上眼睛,小时候听我舅公讲他年轻时如何打退敌人的英勇壮举一一浮此刻我的脑海中。
我的舅公是一名和平时代的现役军人。33年前,1979年2月17日的黎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序幕被拉开了。中国军人用火一样的热血青春,铁一样的军魂,唱响了英雄的战歌。他们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宁,为了捍卫国家、人民的利益,抱着我们绝不侵占别人的一寸土地,别人也休想侵占我们的领土和人民。
我的舅公那时候还仅有23岁,是个炮兵班长,告别祖国,告别亲人,雄赳赳地奔赴了战场,在炮火轰鸣中、机枪的咆哮中,他英勇杀敌,凉山、高平、老街都留有他和战友们的足迹。在打凉山的战争中,我舅公身负好几处伤,最严重的是他的右脚大拇指在炮火中被炸掉了。战争结束回国后,部队授予他战斗英雄的称号。
每次我去南京奶奶家,总忘不了去看望舅公,一遍一遍地听他讲杀敌的事迹,看着舅公少了大脚趾的右脚,心疼地问他“此刻还疼吗?”此刻的舅公虽然地位不低,可是为人很低调,总是教育部下说:“虽然此刻是和平年代,但必须不能忘了警惕,忘了本。”舅公的家教也很严,不准赌博、不去娱乐场所,不住别墅,不搞特殊。到此刻为止,他家还住在部队的军区大院。
有时候他会很自责,虽然打了胜仗,却没有把很多战友活着带回来。三十多年过去了,舅公在每年的清明节,都会约上当年的几个老战友起去广西的烈士陵园,那里埋葬了七千多名烈士,其中有他的排长、有他的战友。舅公每次去都会泪流满面,诉说着对他们的思念,告诉他们今日的祖国有多么的强大。
我很崇拜我的舅公,视他为我心目中的偶像。我经常对自我说,此刻我要好好学习,多学知识,强健身体,长大了我要去当兵,像舅公一样保家卫国,做一个合格的军人后代。
好词好句读后感摘抄篇二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杯具之一,也是其最知名的杯具作品,被许多莎评家视为莎士比亚全部创作乃至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如果说《奥赛罗》是关于感情的杯具,《李尔王》是关于亲情的杯具,《麦克白》是关于野心的杯具,那么《哈姆雷特》则是这三者的综合,并且在这感情、亲情与野心的杯具中最终体现人的性格杯具。
哈姆雷特像我们每个人一样真实,但又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又是一个真实的人。哈姆雷特以自我的“毁灭”去毁灭了丑陋的叔叔克劳迪亚斯;以自我的“毁灭”深深的把当时丑陋的现实刺了一刀;以自我的“毁灭”成就了他的祖国——丹麦的“生存”;也以自我的“毁灭”留下了那振聋发聩的“哈姆雷特命题”。哈姆雷特是个与恶劣世俗同归于尽的杯具英雄,但他悲壮不悲观!曾有人这样说过:其实杯具具有一种深刻的美,杯具存在的好处就在于它不只是为了赢得人们一掬同情的眼泪,而是要透过对杯具产生、发展、结局的整个过程唤起人们对生命好处的严肃思索。杯具也正是透过对一切矛盾冲突必然性的揭示,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肯定!
在沙翁所有的作品里,《哈姆雷特》或许是最受争议的一部,也是最受注目的一部。无论你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当你经历了一场丰富而深刻的精神生活,当你提升了自我的人格,重新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我,你总是能在〈哈姆雷特〉里找到一些你会觉得那似乎就应是属于永恒与不朽的东西。在很大的层面上,它描述的是一种极其原始的杯具,人的杯具。
这个戏剧中有一段十分经典的关于死亡的台词:
在我眼中,《哈姆雷特》经典的人物的性格,情节的发展又或是他们的形象都可是是命运的无形之手所造就的杯具罢了。
好词好句读后感摘抄篇三
摘录:
乌云飞已整整三天没吃到东西了,饿得心里发慌,饿得肚皮贴到脊梁骨。狼当然不像人类那么娇嫩,人类必须一日三餐,少吃一顿也不行,几天不吃东西就会饿死,狼耐饿的本领比人类强多了,三五天不吃东西也不会饿死。但乌云飞情况特殊,它正处在哺乳期,食物短缺,让它的奶水变得稀少寡淡,小家伙饿得哇哇叫,原本胖嘟嘟、圆滚滚、小猪似的狼崽,只只都瘦得像猴了。
感想:
这段中写得是乌云飞它们没有食物吃之后的样子,让人觉得非常的可怜,也非常的凄惨,让人有一种同情,特别是“乌云飞已整整三天没吃到东西了,饿得心里发慌,饿得肚皮贴到脊梁骨”这一句写得非常细致,也说明乌云飞已经非常饿了,再加上还要给小狼崽喂奶,就更加的雪上加霜,火上浇油了,如果我就在它旁边,肯定会拿一大块好吃的肉类给它吃,让它不会挨饿,继续为小狼崽喂奶。“小家伙饿得哇哇叫,原本胖嘟嘟、圆滚滚、小猪似的狼崽,只只都瘦得像猴了”这一句还表现出了小狼崽也已经很多天没有喝奶了,肯定和乌云飞一样一直挨饿,哎!我如果能帮到它们就好了,这样就可以拯救五个正在挨饿的生命。
读书摘抄:
1、狼生性贪婪,一年到头,食物匮乏的时节长,食物丰裕的时节短,饿肚皮的机会多,吃饱饭的机会少,狼都饿怕了,所以一旦获得食物,个个都会像饿鬼投胎似的将食物拼命往自己肚子里塞。乌云飞更是如此。两天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山体滑坡夺走了它的四只小狼崽,它悲痛欲绝,恶狠狠地往自己肚子里填塞食物,用暴饮暴食来抑制或转移心中的悲伤。这是一种奇特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分散疗法,即当一个生命因某种变故而陷入忧伤绝望之中无力自拔时,往往会过度饮食,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麻痹自己的心灵,减轻内心的痛苦。乌云飞正是这样的心理,所以肚子吃得圆滚滚的,连路都快走不动了。
2、如果正好处在饥饿状态,乌云飞会毫不犹豫地扑到小羊羔身上,咬断羊脖,吮吸羊血,啃食羊肉。刚出生的小羊羔皮薄肉嫩,是一道难道的精美的点心。乌云飞是狼,狼天生就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兽,绝不会因为猎物刚刚出生而产生半点怜悯之心。事实上,它曾经幸运地找过一只正在产崽的雌马鹿,小鹿崽上半个身体已滑出产道,下半个身子还在妈妈肚子里,就在这节骨眼上,不幸的雌马鹿被乌云飞撞上了。乌云飞毫不迟疑地扑上去,可怜的雌马鹿,夹着刚分娩一半的鹿崽,跑也跑不动,躲也躲不过,乌云飞一口咬掉了鹿崽的半张脸。倒霉的小鹿崽,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就直接掉进狼嘴里去了。狼是不可能立地成佛的。面对可口的食物,狼丝毫不会心慈手软。但此时此刻,乌云飞肚子里塞得慢慢的,完全没有食欲,当然也没有屠宰的兴趣。
心得:当我看完了《吃狼奶的羊》(2)我不禁怔住了,因为我开了一只小羊竟然不怕那只狼崽被活埋的母狼,对她不理不睬,把头躲在石头缝中,母狼对她哄叫可他依然不理不睬装作没有看到,当母狼想吃了它的时候,他也依然不动,母狼没有吃它,可是狼生性贪婪, 为什么不吃呢?我知道了母狼吃饱了,不能再吃了。
过后,母狼还在说了几句话:“喂喂,别装睡哦了好吗?睁开你的羊眼看看,狼来了,狼来了啊!”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狼刚才的神态都表现出来了,让我眼前有了画面感,很不错,我要学习用这种。
读书摘录:
1、雨下得太久,坚硬的山土被泡酥了,小山坡被跑松了,发生了山体滑坡。在梅里雪山一带,塌方和山体滑坡这类地质灾害经常发生,不足为奇。
2、乌云飞意识到了什么,惊叫一声飞奔过去,来到土洞的位置,一面拼命用狼爪刨挖坍塌下来的泥土,一面“嗷嗷”发出撕心裂肺的呼叫。
3、金卡黑和其他四只成年狼也赶了过来,一起刨挖土丘,一起嗷嗷直叫。
4、坍塌的土层太厚了,早已将小小的土洞掩埋得严严实实,任凭狼们怎么叫,也听不到小狼崽的回应了。
5、巨大的土丘,少说也有数百斤重,别说区区几只狼了,就算来一群大象,用象牙和象鼻来挖,也是无法挖得开的。
6、四只可怜的小狼崽,出生才几天,就被可怕的山体滑坡给活活埋葬了。
7、乌云飞又跳到坟堆似的巨大土丘上,发疯般的奋力刨挖,四只狼爪中有三只狼爪的指甲断裂了,血肉模糊,它仍咬着牙刨挖,碰到大块的石头刨挖不动,便用尖利的狼爪去咬,咔嚓咔嚓,咬得碎石迸裂,咬得狼牙崩裂,满嘴是红,分不清是红土还是狼血。
心得:我觉得这个母亲他悲惨了因为这四只刚出身的小狼崽还没有睁开眼睛就死了而它们的母亲也没有了孩子,头狼和他的同伙也出去找吃的了到下雨天才找到食物正当头狼吐食物的时候山崩塌了四只小狼崽埋在了洞里面。它的母亲正在拼命的刨土可是它的手指都烂了也正在刨土它的内心很痛苦。
摘抄:
1、流火云屁股上霎时间股起几条蚯蚓似的血痕,火烧火燎般疼,它跳了起来,扭过头去,箭一样蹿了出去,在风雪弥漫的荒野上飞奔而去。
2、金卡黑狂嗥一声,拔腿追击。到口的羊肉,岂容逃走?但母狼乌云飞早有准备,朝着金卡黑迎面扑窜阻拦,咚的一声,狼头撞在狼头上,彼此都撞得脑袋嗡嗡响,差点就撞出脑震荡来了。其他的狼也都想追捕逃亡的流火云,但乌云飞左顶右撞,前扑后跳,阻挡狼群去追赶流火云。
3、特殊的地形帮了乌云飞大忙。狼群是在山峰下一个隐秘的旮旯里躲避暴风雪,这个旮旯形状就像一只葫芦,出口狭窄,仅有一米多宽,可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狼当道,十狼难行。
4、混战中,小山羊流火云已经逃出山谷,头也不回地逃向尕玛尔草原。
5、按理说,狼群共有八九只狼,且大多是成年狼,这么多狼共同对付乌云飞,乌云飞再英勇善战,再占据有利地形,也是无法与数只狼抗衡的。但头狼金卡黑喜欢乌云飞,心里藏着一份柔情,撕咬扑打舍不得下手太重,其他几只狼里也知道乌云飞是金卡黑最宠爱的母狼,地位相当于狼群中的王妃,投鼠忌器,也有顾虑,不敢放肆扑咬。
好词好句读后感摘抄篇四
读了《匆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时间如此宝贵,他会在我们不经意之间悄悄溜走。
《匆匆》这篇文章叙述了时间的一点一滴的消失在时间的河里,一去不复返。告诉了我们时间如金,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看现在的我,在周末,早上一觉醒来,钟表叔叔已从一圈跑到八圈了。时间从钟表上划去;在周末,正在写作业的我,不是玩玩这个就去摸摸那个,时间从手中溜去;在周末,写完了作业不去好好复习课本,而是跑到电视婆婆家玩,时间在电视机里闪过。哎!想起来可真惭愧,我一定会改掉这坏毛病的。
时间是最平凡的,也是最宝贵的。金钱买不到他,地位也留不住他。"时间是构成一个人生命的材料。”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同样,属于一个热闹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他一分一秒,稍纵即逝!
有些人总是抱怨时间短,时间不够用,有的人是因为有永远做不完的事,希望时间再多些,而有些人是因为虚度了许多光阴而等到用时方很少。其实,时间对于每一的人都是公平的,关键是我们该如何把握好自己拥有的时间。时间就如生命与其坐等时间,浪费生命,不如充分利用时间,让自己的生命焕发无尽的光彩。
"未来”“现在”“过去”是时间的步伐:“未来犹豫的接近;“现在”快如飞箭的消失;过去永远的停止。在伟大的宇宙空间,人生只是流星般的闪光;在无限的`长河里,人生仅仅是微小的波浪。珍惜时间吧!它是生命中最可贵的东西!
好词好句读后感摘抄篇五
读《战争与和平》,我最大的感受是震撼。但此作品的深意,我并未完全读懂。
初读《战争与和平》,唯一吸引我的只是故事中跌宕起伏的情节。托尔斯泰-把故事安排在战争与和平间穿梭,和谐的宴谈与混乱的战争场面交替呈现,整个故事却仍井然有序,分毫不乱。托尔斯泰对高难度大场面的描绘似乎把握自如,无论是宴会,舞会,或是战争,描写都极其细致入微。每每一读,总让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他善用精简的语言将人物的性格心理充分表现。他的作品中,字里行间始终透出质朴之气却又与众不同,从而造就了他作品的独特。
再次细读《和平与战争》,渐渐地,我发现其涉及的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等各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这也是托尔斯泰的思想结晶所在。托尔斯泰一生始终在思索和探寻,环境的变迁使托尔斯泰的思想和信仰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和平美好的环境中,他追求善和美;在面对残酷的战争时,他的思想又一次经历着洗礼,他曾把美好的情感屈从于战争的现实。然而,始终不变的是,即使面对战争,他的内心仍在关心那更广阔的精神与永恒。关于精神与永恒的问题,他多次借以作品中皮埃尔和安德烈的大脑来探索,借以他们的谈论来商讨。然而他们的谈论往往是没有结果的,托尔斯泰没有告诉我们最终结果,似乎是更希望我们通过自己的思索来得出答案。
作为思想家,托尔斯泰也矛盾与彷徨过,他的思想的逐渐成熟,也像《战争与和平》的小女孩,经历过几场所谓爱情后成了一位不修边幅却更成熟沉稳的母亲;随和善良、无贵族架子的皮埃尔,有私生子变成继承人,由不敢爱变成婚后幸福的丈夫,也更有责任和担当;安德烈冷峻聪明,但欠缺宽容,在经历爱情失败后,他在战争中死去,在死前,他也得到彻底的醒悟。
其实,思想的产生与提升,是需要磨练的。托尔斯泰身为贵族,却蔑视贵族的腐朽享乐,一生都在追求真理。他的思想觉悟使他意识到世界的不公,他希望能帮助农民等下层阶级,却得不到农民的信任,也得不到世人的理解,连家人也同他产生了隔阂。托尔斯泰不如意的经历,似乎是成就他不平凡的思想的关键,也成就了他的多部文学巨著。
于我而言,《战争与和平》是更胜于文学的思想结晶,托尔斯泰则是更胜于作家的思想英雄!
好词好句读后感摘抄篇六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这是发生在元代的一个悲剧。
穷书生窦天章女儿窦娥,从小卖给蔡婆婆做童养媳。婚后不久,丈夫逝世,婆媳俩相依为命。蔡婆婆讨债,被欠债人胁迫,有生命危险时,被张驴儿父子相救。无赖张驴儿贪图美色,妄图娶窦娥为妻,却被拒绝。张驴儿恼羞成怒,买来毒药打算毒死蔡婆婆,霸占窦娥,不料阴差阳错害死了亲生父亲。公堂上,糊涂官判糊涂案,窦娥为了保护婆婆,被迫认罪。行刑前,窦娥向苍天立下三个誓愿,含冤离开了人世……三年后,窦天章应试高中,重审此案,终于为女儿沉冤昭雪。
读了此书,我心里感慨良多。窦娥是一个孝妇。小时候,父亲为了生活,已经无法养活她,只好送人,年幼的她深知父亲的艰苦,即使心里有万般痛苦,也不任性撒娇。长大了,就是婆婆引狼入室,让她委身于人,她也没做出大逆不道之事,只是同婆婆讲清事理。在公堂上,窦娥宁愿自己去死,也不让婆婆受一点皮肉之伤。最后平反时,她也让父亲照顾好婆婆。
想起这些,我不禁惭愧。在家中,我完全是个骄横的公主。遇到好吃的,我总是抢着吃完,不留一点给父母;每次我心情不好,就把气撒在父母身上,一点也不顾他们的感受;平时在家,我也很爱折腾,比如早餐明明说好吃这个,可吃到一半就不吃了,害得父母在百忙之中还要给我重烧早饭。跟窦娥相比,我无地自容。因此,我下定决心,学习窦娥的优良品质,孝顺父母,做一个让父母幸福的人。
好词好句读后感摘抄篇七
这个寒假,我读了朱自清的散文集,感悟到了朱自清散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也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感悟的同时,我也致力于去体会朱自清的表达手法。既然被公认为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可与古典散文相媲美的散文家,朱自清的文风、手法必须有异于常人之处。他的文风比较朴素,如《背影》,全文辞藻并不华丽,但仍然十分感人,这可能就是名家与常人的区别吧!而成段的疑问句就成了他标志性的写作手法,他正是用这种方法来到达意味深长的意境。就像《匆匆》离得那样: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真是这些疑问激起了读者的无限遐想吧!
渐渐地,我又发现,朱自清的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深层的意义,有对生命的思考,也有对当时政府的讽刺,它使用了不少暗喻法,这也许是受古代先哲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的文章看似清淡,却富有哲理,有一层耐人寻味的色彩。
我看了一些关于朱自清的介绍,发现他真是人如其名,事事要求自我做到问心无愧,生活也十分简朴。我想,也许正是这种质朴的人生品格流露到了他的文章中,才使得他的文风如此朴素吧!
好词好句读后感摘抄篇八
暑假伊始,我偶然看到一个由美国留学生拍摄发布的视频,了解了美国文学课(相当于中国的语文课),得知了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阅读世界名著。所以,一向疲于阅读书籍的我,萌生了前所未有的,伴着隐隐期待的阅读的念头。
恰巧,语文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三本书,就这样,我读了第一本书——《论语译注》。
相比于另外的两本书,《论语译注》更像是一本工具书,但又不同于新华字典之类的专业性较强的工具书。《论语译注》的译文与注释有些古文言文的影子,让人不禁有种阅览古书的滋味。《论语译注》能让我们对《论语》中相对晦涩难懂的语句了解得更准确。
《论语》,千百年来一直被广为流传,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为国人知晓。大到中国与别国的外交,小到街头巷尾的世俗小事无不体现着《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和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道理。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此话揭露了社会上一部分人花言巧语,表里不一的面貌,也提出了自身(也代表着大多数人)对此类人的看法。伪善的容貌,十足的恭顺,内心藏着怨恨,表面上却同他要好,以如此的态度存活于世,不仅自己在寂寥无人时会觉得身心疲累,难以伪装下去,而且他人也认为其虚伪可耻,不屑与此人有所往来。人生在世,莫不如活得真实自在,活得坦率自然。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此所谓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也曾听说过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位智者,每天都有人排着队向智者请求指点。某日,一位母亲千里迢迢来请求智者劝导儿子不要吃糖,智者令母子俩一月后再前来,一月后,母子俩如期而至,智者只简单说:以后莫要再吃糖。母亲疑惑问道:为何一月前不直接劝导儿子?智者神秘一笑:一月前,我未曾戒掉食糖。这个故事亦是同样的道理,在端正了自身的行为之前,你又如何有资格去使别人端正自己呢?而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因此,正人先正己,自古以来都是为官、为长者应有的品德。
《论语》的思想内涵丰富,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不过列举一二,论语值得学生乃至成年人去深究,而《论语译注》是你阅读论语时极佳的伴侣。
好词好句读后感摘抄篇九
近来,我看了一本书——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讲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风雨故园”。
这部电影讲述的正是鲁迅童年的事情。
鲁迅的爷爷——周福清是被皇帝点中的翰林,全家都以此为荣。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后来他的爷爷犯了罪,被抓到了京城,判了个死刑。从此,周家败落了,鲁迅父亲的病也就因此越来越严重。鲁迅从此“家、三味书屋、当铺”来回跑。在这期中,鲁迅也曾想过从此不读书,因为他想到了他的爷爷、子凌公公(鲁迅的长辈,考了一辈子,结果连秀才都没考上,最后变疯了)、父亲、三味书屋的寿先生都读了一辈子的书,结果到头来什么也没有。但是,鲁迅的父亲就希望他们三兄弟能读好书,将来好给周家增光。结果真的给他盼到了,鲁迅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了解了鲁迅的童年,我觉得看《朝花夕拾》也就比原来更易懂了,因为我已经初步了解了鲁迅——这位伟人的童年生活。
《朝花夕拾》有十篇文章,再加上一头一尾的小引和后记,一共有十二篇。刚开始看这本书是一页一页、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接着看,但后来我发现有几篇文章太深奥了,我根本看不懂,所以只好跳过去不看。可是有些文章,就好比《狗猫鼠》吧,我虽然可以从文中看出鲁迅对小动物的关心、爱护,但是我却看不到更深层的意思——《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的“流言”,表达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
还有,《无常》我根本看不懂,但是,我可以从导读中理解一点意思,主要还是为了讽刺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
在“风雨故园”里,我真的看到了《父亲的病》中所说的那样“要原配的蟋蟀一对”,还有更离谱的呢,要什么了生三年霉的豆腐渣熬成灰,什么三年的陈仓米……唉,那些“名医”真是想得出什么说什么啊!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也反映了旧中国的科学、医术的落后和平民的愚昧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