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再见了亲人教学(六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再见了亲人教学篇一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理解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2、体会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3、了解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4、复习抓重点的写法。
教学设计: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为什么称大娘为亲人。
1、学生读书后汇报,教师板书。
2、精读重点句一,理解“雪中送碳”。
3、引出,学习反问句,体会感情。(板书)
4、指导学生读送别时的情景。
5、归纳本段写法:送别情景+回忆+反问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为什么称小金花为亲人。
1、学生读书,汇报,教师板书。(提示学生注意第二段与第一段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指导读重点句二。
3、读反问句,体会感情,教师板书。
4、抽生读送别情景。
(三)自学学习第三自段,补充板书。
用前两段的学法学习本段。
1、归纳复习写法。
师:……为什么只有三个人来送行?
师:为什么只选三个人?
师:总结写法:作者写法上的原因,无法一个一个地来写送别的人,也没必要,就选了代表性人重点写,老年、中年、少年都有了,他们就代表了朝鲜人民。比如让同学写《美丽的校园》……
师:今天我们复习了写作方法,……
2、归纳板书,完善板书。
胜似亲人
1、用志愿军的口气读。
2、指导朗读。
板书设计
朝鲜人民 回忆 赞扬 志愿军
大 娘 送打糕救伤员 失去亲人 比山高海深
小金花 救侦察员 失去妈妈 刚 强
大 嫂 挖野菜 炸断双腿 深情厚谊
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再见了亲人教学篇二
引导学生观看“朝鲜人民送别志愿军的宏大而感人的画面,揭示课题,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等文献资料,图片资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中朝人民依依惜别的悲壮气氛,体味“似海深”的伟大友谊。
鼓励学生在组内交流学习收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1、鼓励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最令人动情的片断,用笔画一画,圈一圈,哪句话,哪个词让人感动?为什么感动?找出最令人的片断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个人的感觉、体验、理解各不相同,在交流过程中,允许学生各抒己见。交流内容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可以交流“大嫂”一段,也可以交流“大娘”、“小金花”一段,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
重点交流以下几个问题:
大娘一段:
(1)品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永远不会。”通过品读感叹句、疑问句、设问句,三种不同的句式,深刻领悟“志愿军战士”与“大娘”的“母子般”的深情。
(2)指导学生理解“冒”、“穿”、“丢下”、“唯一”几个词语的含义,感悟大娘为救志愿军战士忘我的,无私伟大的品格。
(3)指导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意,我们怎能忘怀?”明确句子的含义是“怎么也不能忘怀?”体味志愿军战士与大娘之间的刻苦铭心的真挚情意。
小金花一段:
(1)品读“小金花,不要哭了……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感悟志愿军战士与小金花之间的“父女般”的真情,体味亲人生死离别的悲壮。
(2)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理解“跺”、“抽动”、“狠狠”几个词的含义,入境体验小金花的刚强性格,及对侵略者的仇恨心理。
大嫂一段:
指导读“您为我们付出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理解句子的含义,感悟大嫂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的“姐弟”深情,大嫂的爱是付出的爱,无悔的爱。
在交流过程中,以“情”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觅情、悟情、品情。以“情”为基调,自读、品读,并适时引导学生在动情之处背诵,积累,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1、引导学生变换角色,入境体验列车启动时,志愿军战士的内心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间似鸭绿江水一样源远流长的浓浓真情。
2、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与想,分别后的志愿军与小金花、大娘、大嫂是如何传递这种伟大的友谊的?五十年后的今天,面对感人至深的告别场面,你又有何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等多种形式,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再见了亲人教学篇三
1、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运用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读书方法,练习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同一内容说法的句子表达效果的不同。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课文,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多媒体课件。
一、揭题解题,简介背景。
1、板书课题,置疑问难:通常情况下,什么样的人称为亲人?课文中的亲人指谁?课题上的中心词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亲人”原指直系家属,比喻关系密切、感情深厚的人,课文中的“亲人”指大娘、小金花、大嫂,代表朝鲜人民。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课题上的中心词是“亲人”。)
那他们为什么能成为亲人呢?是如何成为亲人的呢?
2、简介课文的背景材料。
二、研读课文,体会训练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第一自然段。
结合句子让学生理解“唯一”的意思。
再指名读,重点指导这一段的最后两句话的朗读。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个别读、齐读)
师生再一起齐读最后两句话。
问:“这样的人能不能被称作亲人?“
3、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代价什么意思?(指为达到一个目的而付出的物力、精力。课文指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双腿残废了)
再指名读。
自由读,体会为什么大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再指名读、齐读。体会大嫂是为了什么这样做,所以大嫂也称作亲人。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大娘是亲人,大嫂是亲人,小金花呢?她做了什么?我们怎么看待?指名读。
理解“噩耗”是指不好的消息,而且不是一般的不好的消息,是关于人的生命的不好的消息。知道救老王付出的是什么样的代价。
自由读。指名读。
重点指导读“第二天传来……同归于尽了。”齐读,再齐读。
为了一个中国战士,把自己的生命奉献了出来,这样的人我们称她为亲人。
4、总结这三段,体会感情。
同学们,刚才我们讲的这些人都是朝鲜人民,这三位就是朝鲜人民的代表,他们面对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外国人。(板书:志愿军)
我们来看,大娘把自己唯一的小孙孙不顾了,救了这名战士;大嫂为了挖野菜给志愿军充饥失去了双腿,小金花为了救志愿军侦察员老王,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我要问问同学们,朝鲜人民是不是中国人民的血缘关系的亲人?是不是?
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5、将学生分成两大组,表演分别时的情景。
再交换角色表演。
三、总结,表演,练笔:
1、想象在告别时你是其中的一位志愿军,你会对朝鲜人民说什么,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表演。
2、想象在告别时朝鲜人民会对志愿军说些什么,写下来。
再见了亲人教学篇四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继续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内容表达思想的。
透过事情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第一课时
【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甘岭》、《英雄儿女》等电影,回忆英雄邱少云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为了不暴露目标,烈火烧身一动不动,英勇牺牲。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这些英雄事迹,发生在什么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打击美帝侵略者和朝鲜人民并肩战斗,用鲜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当最后一批志愿军撤出朝鲜回国时朝鲜人民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令人感动,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板书课题:9、再见了,亲人)
2、介绍作者魏巍和他的主要作品。
3、师生共同交流查阅到的反映抗美援朝的资料。
4、播放《再见了,亲人》情景朗读等音像资料,感受情景。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
3、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
4、讨论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依据是什么?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自由谈谈自己记忆生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取长补短,提高自学能力。
注意“暂、谊、混”等字在文中的读音。
2、组词练习
锁( )暂( )糕( )阻( )组( )
琐( )斩( )羔( )租( )祖( )
谊( )捣( )谣( )摇( )混( )
宜( )岛( )遥( )瑶( )棍( )
耗( )嫂( )艘( )馊( )
牦( )搜( )嗖( )飕( )
3、由4名同学分别朗读第一、二部分,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教师纠正易读错的字的读音。(注意“暂时、乘机、血泊、捣米谣、混进、看守”等词语的读音。)
⑴ 课文是以谁的口气写的?(板书:志愿军)
⑵ “大娘”“小金花”、“大嫂”分别代表着什么?(板书:朝鲜人民)
4、理清课文脉络
前三个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后三个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地点发生了变化。前三个自然段是在路上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话别回忆,后三个自然段是在车站上。
四、学习第一段
1、配乐诵读(动画),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第一段讲的是送别路上的情景,写了哪些人与志愿军话别?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2、指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边听边作记号,把大娘做的几件事找出来。
3、学生思考后回答:
(三件事,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缝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救志愿军伤员,失去惟一的小孙孙。)
(板书:送打糕、救伤员、失去亲人)
4、出示句子:
⑴ 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 “雪中送炭”什么意思(“雪中送炭”指下雪天很冷,送炭去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正急需的时候,给以支持和帮助。大娘是在志愿军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时候,送去打糕的所以说是雪中送炭。)
② 用“雪中送炭”说一句话,教师给以及时指导,(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正愁没办法回家时,妈妈给我送来了雨伞,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⑵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这句话可看出什么?(看出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不只是这三件事,而是把志愿军看作自己的孩子,八年来一直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5、反复读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⑴ 志愿军是怎样赞扬大娘对志愿军的情谊呢?(板书:比山高海深)
⑵ 将反问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体会使用反问句的好处。
五、指导朗读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再见了亲人教学篇五
理解课文内容,精读其中一段(按学生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一段背下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
1、领悟作者选择典型材料表达中心的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是伟大的。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整体感知、明确重点
1、复习导入:
(结合前节课的板书。)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作者在千万个送别的人群中,选取了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劝慰”(板书)她们不要难过,“回忆”(板书)她们与志原军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2、交代任务:
那么,通过这些典型事例,如何表达文章的中心呢?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个重点,以读为主,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读悟学法、理解重点
1、了解学生,确定精读重点:
⑴ 自由快速浏览前三个自然段,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
⑵ 你最受感动的是哪段?(按多数意见)
2、精读重点段:
⑴ 提出要求:(屏幕显示)
细读这个自然段,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并想一想,这些语句为什么使你感动?说明什么?
⑵ 学生自读、自画、思考。
⑶ 让学生谈对受感动的语句的理解,并读出受感动的语气。
⑷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思想感情。
⑸ 领悟学法:
刚才我们怎样理解这段内容?
3、学法迁移,自学另外两个自然段:
⑴ 按照刚才的学习思路,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懂其它两段的内容。
(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小组交流。)
⑵ 质疑:
通过刚才的学习、交流,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⑶ 指名朗读。
⑷ 教师点拨:
同学们,读了这些感人的故事,你知道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吗?
4、以读代讲、读中悟情(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⑴ 引读:
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共同战斗生活了八年,此刻,他们坐在已经开动的回国的列车上,望着车窗外泪流满面的亲人,他们不得不挥挥手,做最后的告别……
生:“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师:他们多么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多么希望列车能停下来,他们呼唤列车──
生:“列车呀,你慢点开,让我们再……再停留片刻!”
师:然而,列车越开越快了,离朝鲜的亲人越来越远了。他们只能在内心深处对亲人们说──
生:“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⑶ 自由读,想象场面,领悟情感。
三、延深教材、深化中心
1、提供数据资料:
⑴ 总结过渡:
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站在志愿军的角度,选择了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三个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来表达中朝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板书)。读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能感受到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但是,同学们是否知道,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朝鲜的解放,也同样付出了重大代价。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份资料
⑵ 屏幕显示:志愿军烈士统计数据。
⑶ 谈感想:看到这一串串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2、提供图片资料:
⑴ 导语:
在这千千万万个烈士中,有许多特等英雄。他们的英勇壮举,在五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在中朝两国人民中间传颂。请同学们看图片资料。
⑵ 发图片,每小组一份。
⑶ 看英雄形象,读英雄事迹,交流感受。
四、自主练习、创造想象
1、导语:
当年,这些英雄的事迹,传遍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小金花在送别为他们流血牺牲的志愿军叔叔时,会是怎样的心情,会想到什么?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学了这篇课文后,不想对当年的亲人们说点什么吗?
2、屏幕显示练习题(学生可任选一题):
⑴ 请你以小金花的身份,仿照课文的写法,对志愿军叔叔说几句话。
(可选择图片中的人物和事例。)
⑵ 现在,你想对志愿军或朝鲜人民说点什么?(可选择其中一个人物)
⑶ 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一段背下来。
3、学生自练,然后小组交流。
4、典型汇报。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结合板书,总结写法。
2、征求学生对教师上本课的意见。
3、作业:
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想写在日记中
再见了亲人教学篇六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唯一”、“深情厚谊”造句。
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3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会“供、唯、谣、噩、耗”5个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归于尽、代价”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第二自然段。
一、揭题导入。
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抗美援朝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中国人民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三年抗战,五年建设,1958年,他们要回国了,朝鲜人民依依不舍,纷纷前来送行,他们握着志愿军的手,激动的泪水不往地流:志愿军握着朝鲜人民的手,干言万语涌上心头,他们发出深情地呼喊:亲人,再见了!再见了,亲人!(板书: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
问:“亲人,再见了”与“再见,亲人”有什么区别呢?等课上完了咱们再来讨论、解答。
二、自读课文,完成作业。
1、把这篇课文分为两大段,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分。
2、学会五个生字:供、唯、谣、噩、耗。
3、说说这几个词的意思:雪中送炭、唯—、同归于尽、代价。
三、检查讨论作业。
第1题:课文按主要叙事和主要抒情分为两段,第—大段三个自然段的结构形式差不多。分段的依据是自然段归并法。
第2题:提供多音字,读g6ng;谣(yáo)随口唱出的没有伴奏的歌:噩耗(èhào),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第3题:释文见“资料拾阙”部分。具体检查步骤为:在哪里出现(读一读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字、词典上是怎么说的,课文中的具体意思。(这4个词语为第一大段的重点词语,通过4个词语的检查讨论。使学生了解这3个自然段的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指读、齐读、试背第二自然段,指导背诵的方法——按结构线索记忆:请求——回忆——安慰。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看拼音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采用“举一反三”法学习第—大段,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学会3个生字“跺、莱、挎”;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课题是“再见了,亲人”,那么,“亲人”指谁呢?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板书:志愿军、大娘、小金花、大嫂)、
二、举“—”学第一自然段。
1、指读(读出亲切、劝慰和感谢的语气)。
2、梳理,给这一自然段分为3个层次。并说说每个层次各对大娘说了什么。(第一层中“劝”,劝大娘停住送别的脚步,劝大娘别担心,“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妈妈;第二层是“忆”,回忆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事,具体说了两件事,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孙子:第三层是“颂”,赞颂大娘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3、理解。
(1)这一自然段有一个词语“雪中送炭”,词面我们都知道是下雪的时候送来了炭。那么在这一段中,“雪”“炭”“送”分别指什么?(雪:供应困难、空着肚子三天三夜;炭:打糕,更重要的鼓励、关怀与爱:送:带、顶、冒、穿、送)(板书送打糕昏倒路旁)
(2)这一自然段还有一个词语,“唯一”。为什么用“唯一”这个词?(儿子、儿媳和家里的其他人都战死了,只剩下这么一个亲人)。大娘为什么为救伤员而不顾自己唯一的亲人?(板书:救伤员,失去孙子)
4、感受反问句的作用。
这位老大娘是志愿军的亲属吗?可是为了志愿军战士,她却付出了这样大的代价,在大娘的心中,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却一一胜似亲人。志愿军战士在心里深情地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是不会忘记的。课文是这样说的吗?(对比: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板书:比山高,比海深)
三、齐读第二自然段。
1、自读。比较与第—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何相同,在话别对象上有何不同,该用怎样的朗读语气(亲切、关怀、鼓励的语气)。
2、你能根据第一自然段的板书,补上这一自然段的板书吗?
3、根掘板书,说一说这一段的内容。
(提要: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不顾生命危险,失去妈妈没有落泪,和志愿军分别的今天却落泪了,她把志愿军看作是比妈妈还亲的亲人,即不是亲人却一一胜似亲人。)
4、小结本段写法:劝忆颂。
四、放手自读第三自然段。
1、补充板书。
2、指导朗读:用关切、敬重的语气。
3、检查3个生字:跺、莱、挎。
五、依据板书,总结升华,知道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
附:板书
再见了,亲人
送打糕昏倒路旁比山高
大娘
志愿军救伤员失去孙孙比海深
金花救老王失去妈妈刚强流泪
大嫂挖野菜失去双脚代价
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永垂不朽
六、作业。阅读第3自然段,做以下作业:
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注音,打√。
深情厚谊(ylyì)挎着篮子(kuākuà)
血泊(p6b6)嫌(xiányán)架着(jiájià)
2、将第三自然段划分为3层。
3、按“起因、经过、结果”分别用6个字概括事例:
上山去挖野菜——()——()。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二段,进一步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能用“唯—”、“深情厚谊”造句:能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教学过程
一、如果说前面3个自然段主要是叙事的话,那么接下来的3个自然段是什么?抒情。如果说前面3个自然段是在车站与朝鲜亲人话别,那么后面这3个自然段的抒情又是在什么地方呢?———列车上。
二、借助配乐(火车启动,缓慢离站),教师引读: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志愿军为朝鲜人民的抗美救国流血牺牲,在朝鲜的三千里江山,有多少优秀中华儿女鲜血洒落,黄继光、邱少云,其中也有包括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烈士。因此,在志愿军眼里,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朝鲜人民眼里志愿军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列车徐徐出站,中朝入民依依惜别。隔着鸭绿江,从心底里高声呼唤——(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隆隆向前,战士们还在诉说着自己的;心愿——(列车呀,请开得慢一点儿,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列车越驶越远,战士们从心底发出呼唤——(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三、讨论:为什么课题“再见了”放前?(突出特定的难以忘怀的场面)
四、分角色或轮读全文。
五、作业。
1、将文中有关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2、用“唯一”、“雪中送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