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人类群星闪耀时(通用8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篇一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本书,给我不少震撼。在这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奇故事里,我悟出了不少哲理:有些我曾经想到,有些我从未想到。其中最让我难忘的,也是永远颠簸不破的是:紧握时机。这一点在《滑铁卢的一分钟》这个故事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滑铁卢的一分钟》内讲到:“在滑铁卢战役打响时,格鲁希的部队就听到一声声沉闷的炮声不断传来,感到大地在脚下微微震动。他们立刻意识到重大战役已经开始,由于找不到普军,所以他的几名下属急切地要求格鲁希命令部队赶快向开炮的地方前进,增援拿破仑。对此,格鲁希只考虑了一秒钟,就强硬地宣布自己的决定,在拿破仑的部队撤回成命以前,他决不偏离自己的责任,前去增援。”对这决定历史的一秒钟,茨威格感到道:“这一秒钟决定了整个19世纪。而这一秒钟全取决于这个迂腐庸人的一张嘴巴。”
这一秒钟,就是挽救整个19世纪的重大时机。却被格鲁希元帅错过,他不仅错过了一秒钟的辉煌,还错失了一个世纪的兴隆,使法国一直无法获救。
“在尘世的生活中,这样的一瞬间是很少降临的”,但也许一个人一生遇到的时机是很多的。而这每一个时机将给你带来不同的后果,它可以小到一杯水,也许喝不到这一杯水你就会失去健康;甚至小到一颗糖,也许吃了这颗糖你的牙齿将惹上蛀虫。而这很多个“也许”不断会聚,不断叠加在一起,就会成为“一定”。人生如同一局棋,你错失一个机会,也许你会觉得还过得去,但当第二个、第三、第四个时机也离你而去时,你会突然发现:已经满盘皆输了!所以,在某些决定命运的时机里,你必须谨慎,它可能不是“也许”,而是“一定”!再回顾滑铁卢战役中的那一秒钟,它的错失并不意味着:“也许”拿破仑会失败,法国无法获救。而是:拿破仑“必将”失败,法国“必将”深陷危机!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篇二
一本好书是人生的导师,一部好的电影可以决定你心灵的归属。今天,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部电影《爱的钟声》。
电影主人公是一个叫雨生的小男孩,他原本跟随爸爸在城里读书,可爸爸为了给农民工讨还拖欠的工资,砍伤了老板,被判故意杀人罪入狱。雨生无家可归,饿昏在废墟中,被路过的小偷龙八收留。虽捡回了一条命,却又步入了另一个深渊,从此和龙八一起以偷窃为生。在一次入室盗窃中,龙八一伙被警方抓获,雨生则被好心的刘所长送回了农村爷爷家。在这里雨生遇见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钟老师。是钟老师给了他只有母亲才能给予的爱;时钟老师交给他许多道理;是钟老师用双手捧住了雨生这颗幼小的心灵,让它萌芽,健康地成长。
另外,钟老师也收留了许多像雨生这样的留守儿童,他们陪雨生一起经历了泪与笑,经历了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可是父母的爱,始终缺席。
社会上,这样的留守儿童并不少,可是即使有再多的好心人,他们童年缺失的那些情亲呢?又有谁能弥补?我们只有用最最真诚的关爱去填补那些伤口。
关爱留守儿童,共建美好家园!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篇三
爸爸在很久以前就向我介绍过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了,但是我一直都没有看。这次放假,老师要求我们看,而我也正好想完成看这本书的心愿。于是用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同时也看了一本茨威格的传记:《触摸人类的心灵——茨威格》。两本书看下来我对茨威格和他笔下的人物都有了些了解,其中给我的印象最深的便是描写托尔斯泰的《逃向苍天》。
这是我所读过所有文章中唯一一篇使用剧本体裁的“人物传记”——这也许是作者的用意——注释、前言、后记、茨威格的传记里,无不提到了托尔斯泰未能完成的一个剧本,其中的主人公影射的正是托尔斯泰本人。他未完成结尾,就是因为他不知道该怎样结束、自己该怎样继续生活下去。茨威格的这一篇剧本,正帮他补全了最后的一幕——从托尔斯泰本人的经历、遭遇、波折,到离家出走,最后从容地投向死亡的怀抱,奔向了苍天。 托尔斯泰作为一位革命者,同时作为一个地位显赫的伯爵,自然是十分矛盾和相互冲突的,而他也是对自己伯爵的贵族身份感到厌恶。不过,他的家人们都沉迷于眼前,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导致了他八十三岁离家出走、奔向自由的结局。
而在他做出这个决定前,曾有两个学生拜访过他——这两个学生,文章中代表正是俄罗斯的所有革命者:俄罗斯的革命者,多慢是响应他的号召,行动起来的。正是这两个学生,使他坚定了出走的觉醒。他们尖锐地指出了托尔斯泰内心的矛盾:“……您为什么总是在口头上夸夸其谈,而不去身体力行您自己的主张呢?……”这恰好体现了革命这门的想法:尊敬他,但又不赞成他的主张。但这并不遮掩了他的伟大。 虽然他的晚年是在焦虑、痛苦和矛盾中度过的,但是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找回了自己。
在从前,他为别人想的太多,完全不考虑自己的感受,而最后——在那一瞬间,他又变回了从前的他,他决定了自己的命运,在他临死前,一句话说明了他的决心与凄凉:“多少年来我一直怕死,我怕我不能躺在自己的床上死去……但是现在,或许死神正在这房间里等我呢,而我却无所畏惧地向他走去。”
走向信仰的路上固然辛苦,而在到达了信仰后又不被人理解更加痛苦。不过,正如文章的最后一句所说的那样:“如果他不为我们这些人去受苦受难,那么列夫.托尔斯泰就永远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属于全人类。” 茨威格和托尔斯泰都是一样的,都是为自由而生,为自由而战,为自由而逝去。他们都已自己的方法奔向苍天、逃脱这个已无自由,已不平等的世界。群星先是迎接了托尔斯泰,接着迎接了茨威格。他都已登上群星的圣殿,在天空闪耀。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篇四
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讲述了十个改变人类历史命运精彩瞬间。我印象最深的是“滑铁卢的关键一分钟”。
在这场关键战役前期,法国皇帝拿破仑命令格鲁希元帅率领三万士兵追击布吕歇尔率领的普鲁士败军(这一决定使得滑铁卢主战场法军兵力只有不到六万,同英普联军相比不占优势)。这位循规蹈矩资质平庸的法国骑兵元帅奉命追击时,因为行动迟缓而导致普军分批逃回加入滑铁卢战场。虽然当时他所处的位置能够听到滑铁卢方向的英军炮声,判断出法军的形势非常紧急,需要救援而且部下也强烈建议他增援皇帝。但在决定救援还是遵照拿破仑命令他追击普军的命令的一分钟选择里,他做出了其生涯中唯一一次错误决策,也是最致命选择——置法国皇帝的军队和滑铁卢战场于不顾,继续遵守命令。他的选择导致了法国的彻底失败,法国皇帝最终流亡孤岛。
在滑铁卢战役前,拿破仑刚重新夺取政权,法国内部还不十分稳定,外部反法联盟的势力无比强大。法国皇帝急需一场场的胜利来震慑国内的反对派,给支持他的军队和人民以信心。从当时滑铁卢战场上的情形看,最初是法军全力进攻的。由于兵力不足,为赶在反法同盟军队增援战场上惠灵顿的英军前结束战斗,拿破仑被迫投入了全部的兵力。此时战争双方都已经到达了极点,法军还稍稍占优,法军只要再有少量的军队就可以使英军全面崩溃。法国皇帝甚至派出多名传令兵去寻找格鲁希的援军。但当普鲁士人及时赶到并增援了英军后,没有预备队的法军只能全线败退。如果格鲁希元帅先到达战场,那么毫无疑问胜利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的。
如果滑铁卢战役法军获胜了,那么法军的士气必将无比高涨。对反法联盟来讲将是一场噩梦。法国皇帝会乘胜追击,对英国、普鲁士、俄国、奥地利等国发动不间断的攻击,掠夺这些国家的资源,延迟这些国家的发展。虽然反法联盟的势力很强大,但凭借高昂的士气和拿破仑天才般的战争技能,拿破仑重新统治大半个欧洲还是有可能的。即使法国最终失败,欧洲也不可避免的会陷入数十年的战乱,各大帝国主义国家本土的经济遭受巨大的破坏。对于反法联盟的主力英国来说,这种情况会更加严重。长期的英法战争,会使英国的国力大幅度减弱,对印度等殖民地控制力的减弱,甚至无力发动给我国造成巨大伤害的鸦片战争。
有时历史就是这么神奇,一个平庸的人的关键一分钟,就有可能改变伟大法国皇帝拿破仑的命运、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命运乃至欧洲、世界的命运。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篇五
这一章茨威格采用打破传统的剧本式写作手法,把列夫·托尔斯泰生命在最后一点时光那一点挣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的勇敢、他的懦弱,其实都是体制内的人的通病。
改变会不会从旧有体制内诞生?托尔斯泰没有给我们答案,他对现实的反抗只是停留在文字上,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光,他突然出走,据说是为了和他的贵族身份决裂,乃至与他生活几十年的妻子决裂。
无从评判托尔斯泰的这种行为,倒是想起了天朝在革命时代的那些怀有理想的人,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和家人决裂,这时候我只能说呵呵。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决裂是最伤了家人的心,那些理想的人有时候会把自己的屠刀杀向最爱自己的人。托尔斯泰也是,他不了解妻子内心的苦闷,因为他的妻子也有日记传世,直到xxxx年才出版。
他的妻子索菲亚在嫁给托尔斯泰以前也是一个文学少女,她期待结婚之后可以和丈夫过着文学生活,但是他的伯爵丈夫根本没有太多钱,何况又要维持着贵族身份,一切都是索菲亚自己在操持一切。生活的琐碎磨灭了曾经的文学少女心。
其他人看到的是伟人如何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受到屈辱的对待,我只是看见了一颗被世俗磨灭的、曾经的索菲亚。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篇六
对于我来说,看外文著作最头疼的就是人物的名字国家以及翻译后可能会存在读不通顺的情况,看第一章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投入进来,故事对我来说慢慢才开始变得流畅。
1、遁入不朽:巴尔沃亚是第一个横穿美洲到达太平洋东岸的人。他为了躲债前往美洲,是一个胆大的人,可以率领190人前往探险也是一个很有领导能力的人。可以侵略不值得被赞颂,即使是在那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就像原文那句:在即将名垂青史的前夜,这场大屠杀令巴尔沃亚一生蒙羞。
所以这也是“英雄”的结局:“他高兴地迎上去拥抱他的长官、多年的战友、发现南海的陪同,他信任的朋友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然而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紧紧地按住了他的肩膀,宣布了他的拘捕令。因为皮萨罗也渴望不朽,渴望征战黄金国,所以他或许窃喜能除掉这位放肆的先驱。
2、拜占庭的沦陷
茨维格的文笔真的太好了,尤其是描写破灭的前一夜,那种绝望和死寂让我看着的时候也揪了一把心。完完全全没想到沦陷仅仅是那一闪忘记关闭的门,前方战士的热血和皇帝的坚守最终没有抵过那个小小的失误。战后被掠夺的一切不由让人觉得万分讽刺。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篇七
咦,人类群星闪耀时?这肯定是写那些风流人物的英雄故事,好期待啊!
可是,当我进入到书中时,我才发现——我错了。里面并不仅有拿破仑、列宁这样的著名人物,只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主角,因为种种原因变得不平凡。而写著名人物时,也并不只写了他们的光辉事迹,当拿破仑在书中出现时,是以一个刚从囚笼中出来的身份展此刻读者眼前,并且最终他仗还打输了。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那场荡气回肠的滑铁卢战役吧!
著名的滑铁卢战役发于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上午十一点伊始,战争便热火朝天地打响了。法军进攻了无数次英军,英军也防守了无数次。拿破仑以三分之二的兵力与英军打了个势均力敌,实属不易。打到后面,双方都劳累至极,这时,哪方的援兵先到,哪方就能获得最终胜利。那么,拿破仑三分之一的兵力去哪了呢?原先,为了防止普军去支援英军,拿破仑将三分之一的兵力才发给了格鲁希,让他带领部队去追击普军。在战役开始时,炮声也传到了格鲁希部队的耳朵里。部下强烈要求回去支援拿破仑,可呆板的格鲁希不顾部下的意见,毅然决然地继续追击。此时,狡猾的普军已换了路线,不再退往布鲁塞尔,而去支援英军。最终,没有得到援助的法军惨败给得到普军援助的英军——士兵全部被俘,拿破仑也狼狈地逃跑。
拿破仑若是没有将这个任务交给格鲁希,那历史又将是另一番模样了,真是“英明一世,糊涂一时”。
其实这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忽视任何一个主角,因为再小的主角都有可能起到极大的作用。一个决定亦是如此。所以,我们要步步为营,认真地对待任何事物,仅有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篇八
斯蒂芬·茨威格用一双敏锐的眼睛,捕捉到了独特的历史片段,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述史实,清丽的语句与深刻的人生哲理交相辉映,予人极大的美学享受。他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扣人心弦,有传记的真实性,能予人以报告文学的现场感。它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历史大门。
“一个影响至为深远的决定,系于唯一的一个日期,唯一的一个小时,常常还只系于一分钟。”这句话在《滑铁卢决定胜负的一瞬》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名鼎鼎的拿破仑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与法兰西的命运会掌握在循规蹈矩的元帅格鲁希手中。拿破仑给格鲁希的命令是:率领三分之一的兵力跟踪普军。可格鲁希不懂变通,滑铁卢战役提前开始了,他仍然带着军队在战场外追击早已离开的普军。在听到从战场那里传来的炮声后,格鲁希才知道战争已经开始。手下请求奔赴战场,格鲁希考虑了一秒,拒绝了。原本能改变历史的一秒钟毁掉了拿破仑和法兰西。这戏剧化的一瞬间令人叹惋。
这本书总共讲述了十四个历史事迹,其中《战败听的陷落》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不朽的逃亡者》告诉我们要不畏艰辛,《南极争夺战》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意志。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本书之所以会被称为文学著作,是因为茨威格不断总结,反思,执着追求创作艺术的精美。茨威格一生渴望和平,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目睹了最黑暗的现实,他看不到人类战胜黑暗的希望,最终与妻子在巴西自杀。
茨威格虽然离开了,但留给世人的是丰富、深刻、动人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