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科学小论文(大全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科学小论文篇一
小学科学创新论文是我在科学课上的一次重要体验。通过这次课程,我学会了最基本的科学创新步骤,也学会了如何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在开始写论文之前,我首先要确定一个问题,然后进行背景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这个过程让我看到科学问题的重要性,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引起科学家的兴趣,也能为社会发展带来贡献。通过科学创新,我懂得了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培养了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段:科学实验的操作让我更加注重细节
科学实验是科学创新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实验之前,我需要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步骤,注意实验条件和变量控制。通过实验,我学会了如何观察、测量和记录实验数据。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我开始注重实验细节,认真进行实验操作。我发现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比如,实验室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都可能对实验结论有所影响。通过科学实验,我不仅学会了科学知识的探究,还培养了我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提高了我的实验能力。
第三段:科学创新让我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科学创新需要团队合作。在科学创新课程中,我经历了小组合作,每个人都要为小组的成功做出贡献。在小组合作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和责任。有的同学负责调查和整理资料,有的同学负责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有的同学负责论文的撰写。通过团队合作,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了与人合作和沟通。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发挥自己的作用,才能使整个团队取得成功。科学创新的过程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第四段:科学创新拓宽了我的知识和视野
科学创新让我接触到了一些平时不太接触的知识和领域。通过科学创新,我学习了一些新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比如,在我进行论文研究时,我需要了解相关的科学理论和前沿科研成果。通过这次科学创新经历,我发现自己对科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对科学知识的研究和学习更加有激情。科学创新的过程不仅让我拓宽了知识,并且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第五段:科学创新让我养成了科学的思维方式
通过小学科学创新论文的写作,我养成了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创新要求我们具备质疑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在开展论文研究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如何利用逻辑和推理进行论证。科学创新让我学会了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培养了我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逻辑思维。这些都是科学创新对我的影响,使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应用科学知识。
总结:通过小学科学创新论文的学习和实践,我不仅学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还培养了我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实验细节和观察力,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加强团队合作,拓宽了我的知识和视野,养成了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创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价值,并为我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小论文篇二
摘要:生成性教学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是一种突破,它能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从滋生到成熟的发展进程。在生成性教学中,关键在“活动—体验”的基础上发挥动态生成的作用,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发挥、自主思考、自主获取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经验、科学知识,使课堂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最终促进学生实现认知水平的提升、探究能力的提高和科学素养的完善发展。
关键词:科学 课堂教学 生成 动态 探索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课堂动态生成的沃土,这些“生成”演绎着课堂的精彩,更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而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课堂因生成而出彩,课堂因生成而充满生机。
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决不意味着“预设”已不再重要。恰恰相反,课堂教学生成机制的高效发挥,正有赖于科学预设的充分和周到。充分的“预设”不仅与“生成”不相矛盾,而且高度统一,相辅相成。“预设”不为别的,正是为了更有效的生成。科学的“预设”应当也包含了对课堂生成前景的估计。
[案例]:
这是我自己在今年执教的一堂课,内容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我按照预设好的教学设计流程进行教学。在做“喷气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是否有关?”的实验时,第一个气球是按照预设向前前进的,然而第二个气球在实验时却出现了状况,它在原地动了动,最后是往长气球中间缩了,没有按照原计划向前进,而且连续几次都是这种状况。这种情况与我设计的相差很大,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让学生时刻养成留意各种现象的习惯,我接着就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你们能找出其中的原因吗?学生们是大眼瞪小眼,东张西望后没有人举手。我就说:“请同学们再看一遍,发现这次与第一次的情况有什么区别,然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往中间缩的情况?”通过再次实验,有些同学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就是第一次气球打气时,气球前后粗细是差不多的,而后来几次气球都是中间特别大,前后不一样粗细,但是还是不能回答为什么会往中间缩。这时候我就给学生讲这其中的原因了:是因为气球本身的材料有弹性,当中间特别大时,中间部分的收缩力就小,而两端的收缩力较大,导致了气球往中间缩了,而不向前去。最后,我又找了好几个气球,直到充气后前后差不多大小才进行实验。结果当然按照预设的那样:充气多的气球跑得远,充气少的气球跑得近。课堂在经历了一些插曲后终于回到了正途。
[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有充分的预设,然后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预设,从而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同样我们现在的科学教师包括我自己,为完成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同样是在课前进行精心的酝酿,每一个环节都考虑的十分周到,无非也是在做更为精细的预设。我能够深刻理解课堂教学预设的重要性,但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更多的时候我们都会突然遭遇。并且是和预设相距甚远的生成。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我们教师依靠自身的机智和文化科学底蕴来把这个课堂生成处理成锦上添花,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生成还是会不断地涌现,那么我们要怎样地来处理这些生成呢?我想从下面几点来尝试: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也是教师生成新的实践智慧的立足点。
1、捕捉亮点,让“花絮”在课堂中绽放。新课程提倡的课堂是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在课堂中,学生要有思考的自由,更要有说话的权利。在学生的小脑袋中,总有着大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在课堂中,他们也会浮想翩翩,令教师措手不及。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善待学生的“奇谈怪论”,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应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启迪智慧,使学生在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思维碰撞中领悟科学真谛,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
2、聆听稚音,让“意外”在课堂中争鸣。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生命体验的交流场,倾听是师生之间内心世界的呼应。教师要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意味着理解、尊重,一味着接纳、期待,意味着分担痛苦、分享快乐。它的意义远不是给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它或许带来的是早已失落的人格尊严,点燃的或许是即将熄灭的思维火花,扬起的或许是尘封已久的信念追求。学会耐心倾听,就能获取来自孩子的一切信息,学会耐心倾听,就会发现学生在制造一个个的“意外”,它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而正是这一个个的“意外”,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不期而至,课堂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精彩。这样的课堂,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彼此享受到尊重的幸福,交流的幸福,思索的幸福,成长的幸福。
一堂普通的科学课,让我体验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深深感受到了预设与生成的重要。“映阶碧草自春色”--台阶上的小草虽然不起眼,但诗人用心灵发现了它的生命价值,发现了每一个生命独特的春情、春意。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像这位诗人一样,用自己的慧眼去捕捉课堂中的每一朵浪花,每一抹亮色,让他们自由畅谈个人真实的想法,使课堂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那么我们的课堂也将在生成中绽放生命的旋律,课堂也会萌发个性化的气息,听到学生灵动的表达。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时时精彩的!我们也会在课堂中找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小学科学小论文篇三
科学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校小学生们积极参与科学创新活动,不仅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更重要的是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我有幸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小学科学创新论文的撰写工作,并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学习,对科学创新论文撰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第二段:理论成果的整理与总结
撰写科学创新论文不仅要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深入研究选题,并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各种书籍和学术文章,为研究选题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同时,我也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研究,对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和完善。通过不断地整理与总结,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
第三段: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科学创新论文的撰写过程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训练了自己的思维逻辑和问题解决能力。在选题时,我注意挑选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研究方向,通过多方面的分析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在实验和调研中,我也有意识地运用科学方法和技巧,提高了问题的解决效果。通过这个过程,我逐渐培养了对问题分析和解决的兴趣和能力。
第四段: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科学创新论文的撰写不仅是一个展示科学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过程。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创新解决问题。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和老师们的指导,我逐渐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不断创新和改进。通过这个过程,我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科学知识,更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第五段:对未来的展望
参与小学科学创新论文的撰写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和机会。它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更让我明白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乐趣。未来,我希望能继续参与科学创新活动,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并通过创新实践,为科学研究做出更有价值的贡献。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研究者。
总结:
小学科学创新论文的撰写是一个锻炼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科学创新活动,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科理论与应用能力,也培养了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同时也锻炼和发展了自己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我相信,通过科学创新的道路,我将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科学梦想。
小学科学小论文篇四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是科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与任务。学生具备了数据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观察与思考习惯,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促进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数据意识;培养策略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常会遇到相关数据的观察与测算问题,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使学生形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数据意识是学生搜集数据、整理与分析数据及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在提出的教学目标中,有多项教学目标直接指向数据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观察统计数据信息,能够用不同的方式分析与解读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对现象进行合理解释。因此,小学科学活动中应把培养学生数据意识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科学探究活动中数据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活泼好动,探究活动给他们带来了乐趣,但是学生探究活动完成,需要在实验表格中填写相关实验数据时,才发现自己并没有关注数据,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便应付了事。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不了解实验数据的重要性,不会通过数据来深入思考问题。另外,由于一些探究性活动属于验证性实验,数据已经明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常朝着“已经明确了的数据”去搜集,在实验结束回报成果时,学生往往表不自己的实验所得出的数据与验证的数据相同或相近,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在探究活动中由于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通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在获取实证的过程中,主观心理因素往往会成为左右他们行为的诱因,这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数据的取舍与分析,导致数据的失实,这些问题制约着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二、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策略
(一)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用数据说明问题的欲望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探究内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用数据说明问题的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与分析数据的习惯。例如,在教学“抵抗弯曲”这一内容时,我给学生带来了学具:支架与纸条,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一座“桥”。我又出不了多个垫圈,并告诉学生,老师想把这些垫圈放在纸桥的中间,并让学生猜测纸桥能够承受几个垫圈而不至于塌下来。学生匕嘴八舌,有的说能承受1个,还有的能承受2个、3个等。接下来,我让学生仔细观察,通过实验看纸桥到底能够承受多少个垫圈。我放一个垫圈,学生发现纸桥弯曲了,放两个垫圈纸桥更加弯曲了,当放上第三个垫圈时,纸桥被压塌了。我问学生,这座“桥”能承受多少个垫圈?有的学生说能够承受三个垫圈,我进一步征求其他学生的意见,有的学生说桥能够承受两个垫圈,因为放三个垫圈,纸桥就塌了。以上教学片段中,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用数据说明问题的机会,我首先让学生预测,但是预测往往是不够准确的,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具体的数据来说明问题,才是科学的。
(二)动手操作,学会采集有效数据
在探究活动中,我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让学生学会采集有效数据,在对数据的比较与分析中,增强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例如,在“摆的研究”这一探究活动中,我让学生动手做摆,并让摆摆动起来,明确摆动的方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小组记录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并如实做好数据记录。学生探究活动之后,我让学生汇报各小组测得的数据。如有的小组三次测得的数据是59,60,59,有的小组是47,47,47,有的小组是51,50,48等等。我然后问学生数据是否准确,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有不当的地方,致使数据出现较大误差,并分析一下原因。有的小组说在实验时,摆撞到铁架台了,有的说自己小组的摆好像越来越慢。我提醒学生尽量避免这些问题,再进行实验,收集有效数据,再让学生汇报小组的数据。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对摆一分钟摆动的次数进行了多次测量,以期得到真实有效的数据。对于数据不可靠的情况,就要找出原因,反复进行实验,才能取得比较有效的数据信息。我还要求学生将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本或者实验报告本上,并且进行分析、比较与整合,排除十扰因素,切忌拼凑虚假数据。
(三)实验观察,学会分析数据
对数据进行分析是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实验过程,采集数据,严格地做好记录。如课前资料的收集、对物体进行观察中提出的问题、学生个人或者小组提出的探究计划等内容,都可以采取文字记录的方式,特别要注重相关数据的详实记录。用文字表述不清和不能用文字描述的观察内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图表来进行记录与呈现。例如,在探究“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内容时,对于凤仙花的生活习性、种植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植株各部分的作用的资料信息,学生都可以用文字做简单的记录或摘记,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相应表格对凤仙花的植株高度、数量、花、果实、叶的形状、种子的形状用图问和文字做持续的记录,用曲线对茎的生长状况进行记录。同时,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如对凤仙花生长过程中植株高度的变化,结合气温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凤仙花生长的特点,提高了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总之,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仟务之一。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探究内容,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用数据说明问题的欲望;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学会采集有效数据,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学会数据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交流分享,让学生学会用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与猜测的正确性,牢固树立数据意识,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提高科学综合素养。
小学科学小论文篇五
作为科学课专职教师,我对学校安排有专职教师感到欣慰,可是作为上课的老师,我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感到心寒。
在学校,副科老师每周排有18节课,几乎每天四节课,上午两节下午两节,要准备大量的实验器材,我还有些力不从心,就这样在我付出了大量心血时间准备了器材之后,学生上课实验时,却时常把实验课当成玩耍课,不听讲,不认真实验,甚至拿器材来乱玩并损坏。更别说我安排的课后研究实验或观察活动。之前发给孩子们的蚕卵,都在发下去的没几天后找不到了,好不容易孵出了蚕宝宝的,在又过几天之后说蚕宝宝饿死了或不知道怎么样死了。为了做滴漏实验,课前就安排孩子们带矿泉水瓶,非常失望的是没两个同学带了。上科学课,六年级的很多孩子还不愿意去科学实验室上课,要呆在教室里写作业,还理智气壮说语文数学作业很多。
如此种种,让许多科学老师越来越没有成就感,而是很多挫败感,打击了他们许许多多的积极性。长期下来让一些科学老师也没有激情认真准备设计实验了。一切源于大家对科学课的不重视。
而要让大家重视起科学课,光是科学老师的内部作用从逻辑推理到理论哲学上讲都是没有太大作用的。让家长和学校重视起科学课才是治本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大家对科学课的重视。
一、学校重视科学课,积极购买、准备实验器材。实验是科学课的基本环节,实验探究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实验器材的准备一定要充分。科学课教师的教学负担普遍过重,教材涉及到的各个学科的活动,也需要准备大量的实验材料,其备课量已经超过了中、英、数这些传统的“核心课程”,不少教师已感到力不从心。即便如此,老师们也都在尽力去挖掘各种各样的资源,但是还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及教育部门应重视这一问题并给予支持解决。
二、把科学课成绩纳入升学考核。学生和家长比较重视升学考试,所以对要求考核的科目语文数学等格外重视,而科学课目前如何评价还不确定,学生家长对这门课在升学考试中的地位不清楚,对这门课的态度也不重视,这就给科学课教师带来较大的思想压力,也给教师平常上课带来一些困难。例如让学生回家准备的器材,学生自己不容易准备,家长不支持,认为:容易找就找找,难得找的就算了,反正也不重要。最后没有人准备,上课也不好操作。
三、科学课老师多跟家长沟通。传统的家校联系,多是由班主任或者语数老师来做,沟通的内容是语文数学成绩,在校品行表现。科学课老师也应该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把科学课外拓展,自备科学器材,科学课学生的表现告知家长并给家长督促安排孩子的任务。共同培养关注孩子的科学认识。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
四、跨学科课程整合。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老师不知道数学现在在学习些什么内容,科学老师不知道美术老师在教学什么内容,不同科目老师之间沟通较少,教研活动也是各科之间分开组织,学科界限较大。其实语文、数学、科学、美术、音乐、劳技、品德等学科之间有很多联系,学校可以在每周开始之前,把各科老师组织在一起讨论本周的教学内容,发现并讨论各科之间的整合。例如在科学课养蚕活动的教学中,语文课中可以要求学生把养蚕的心得过程等放进作文或者日记中去,劳动教学可以教学生养蚕知识,美术课也可以进行各种关于蚕的作画等作品,甚至科学课中也可以把数学知识套进去整合教学。最终会使学生把每一个学科都重视起来,认识到忽略某一科其他学科也会受到影响。
五、提高老师之间各科同等重要的认识。在实际的教学中,副科老师会碰到一些学科之间的尴尬问题,主科老师由于教学任务紧,学生优差差异等等,出现主科老师让学生在副科课堂改作业、去办公室辅导、班主任让学生练习学校的表演、完成学校安排的画画、演讲、制作等等的情况。不仅影响科学课的上课纪律,同时也影响学生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所以老师应该从自身做起,认识到各科同等重要,才能由上达下的传递给学生这种意识。
当然科学老师自身对自己教学的重视,认真设计课堂,提高自身技能,钻研教学方法等等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大家共同前进才能使路变得更宽更平。
小学科学小论文篇六
论题:
青蛙在雨季为什么叫得欢?
正文:
今年夏季的一天,一场暴雨过后,呆在家闷闷不乐的我,觉得无聊,便出去到湖边散步。经过莲花池时,忽然听到池里传来青蛙欢快的叫声,我就来了兴趣,捉了两只带回了家。
接着,我拿了一个大缸,倒满了水,放了一块塑料泡沫后,又把两只青蛙放到泡沫上,就蹲坐在地上观察它们。可天有不测风云,一会儿又乌云密布,下起了雨。刚才那一对沉默的青蛙,现在倒叫得越来越欢了,仿佛它们是一直期待着下雨似的,一会儿“唱唱歌”,一会儿“跳跳舞”高兴的不亦乐乎,这时我就奇怪了,难道下雨天对它们有好处。于是我就展开了第二次试验。
第二天又下雨了,这一回,我打着雨伞在雨里看着他们,只见许多害虫都破壳而出在青蛙的周围乱飞一通,一个个也就白白成了青蛙的美食了,嘿嘿!怪不得青蛙特别开心呢。我连续做了五六次试验,结果还是一样的。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我查了《百科全书》,终于在书里找到了答案:原来青蛙不仅靠肺呼吸,还靠裸露的皮肤呼吸。雨天,空气的水分多,有利于青蛙通过皮肤呼吸。而且小昆虫在雨天繁殖的特别快,这也是青蛙捕捉它们的好时机。所以,青蛙在雨天叫得欢。
通过这次试验,我不但发现了青蛙的许多秘密,从而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能道听途说,那样的答案是不准确的'。而是应该自己动手,经过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做出最后的结论,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结论:
青蛙在雨天可以通过皮肤呼吸,而且也是捕捉害虫的好时机。所以青蛙在下雨的时候叫得欢。
小学科学小论文篇七
【摘要】采用自行设计的“民族地区小学科学教学现状调查问卷”,从教师配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资源、民族特色教学资源开发和作业设计六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面甘孜藏区小学科学教学有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分析问题存在原因的基础之上,结合甘孜藏区小学科学教学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为甘孜藏区适应新一轮小学科学教学改革探路。
【关键词】教学;对策;甘孜藏区;小学科学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选取的d小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d小学位于甘孜藏区康定市,是一所公立重点小学,学生总人数为667名,由藏族、汉族、彝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学生组成,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67名,占总学生数的70%。教师总人数36名,主要为藏族和汉族,其中少数民族教师21名,占总教师数的58.3%。该校信息化程度较高,科学教学方面配有科学教学实验室,并建有甘孜州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不定期组织特色科技活动。研究设计了学生卷、教师卷和学校卷三类问卷进行调查研究,问卷内容主要从基本信息、教师配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资源、民族特色教学资源开发和作业设计六个方面进行编制设计,呈现方式为单项选择题、开放性多项选择题和开放性简答题,另外,为进一步了解科学教学还进行了针对性的访谈和课堂听课调查。分层随机向学生发放问卷70份,回收有效问卷62份,并由d小学校长和科学教师分别填写学校问卷和教师问卷各1份,针对小学生年龄小,调查前进行了问卷填写指导,明确填写问卷的注意事项,问卷填写完毕当场收回,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科学教师的配备。科学教师的配备和素质是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d小学现有科学教师1名,负责全校667名小学生的科学课的教学及学生科技活动指导,师生比极低,科学教师教学压力大,疲于备课上课,无暇进行科学实验的开展、科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以及科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另外,调查d小学的这位科学课教师发现,该教师本来是数学课教师,所学的专业也是数学,由于学校缺科学课教师,再加上该教师对小学科学很感兴趣,就由兼职科学课教师慢慢转为专职的科学老师。由于非科学教育专业背景,再加上全校的科学课程教学任务,教学压力可想而知。
2.科学教学资源的应用。d小学科学教学资源、设施在甘孜藏区中是比较齐全的。校园信息化程度较高,教室配有多媒体设施设备,能够进行远程视频教学;配有科学教学实验室,建有甘孜州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不定期组织特色科技活动;建有图书馆供学生借阅,图书馆科普类书籍比较丰富,能够基本满足学生科普阅读需求。但通过调查发现d小学科学教学资源设备利用率不高,尤其是科学教学实验室和甘孜州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展馆。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近一年来做偶尔做科学实验的学生占44.1%,很少做的占9.7%,几乎没有做的占16.1%,而经常做的仅占8.1%,可见学生很少使用科学实验室,科学实验室利用率不高。
3.科学课教学方法的选择。科学课教学注重实验探究和“做中学”,教学方法应该形式多样,重视实验教学。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认为科学课教学中应该多做实验的人数占100%,次之是多列举民族地区生活、自然实例和关心学生,分别占45.2%和43.5%。可知科学课教学实验探究较少,需要在教学中增加实验探究教学。
4.民族特色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科学的特点要求科学教学要关注学生身边的自然现象和物质,引导学生从身边入手,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身边的自然现象。民族特色的科学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科学有很大促进作用。同时,应该注重地域文化资源的科学教学资源开发。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认为科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列举民族地区生活、自然实例认识的人占45.2%。另外,在访谈科学教师中也体现了教师对于民族地区特色科学教学资源开发认识不足,甚至认为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宗教等对于科学课教学没有影响。
5.科学教学的课后练习。学生除在课堂学习科学课程之外,课后很少进行科学知识的继续学习和巩固应用。从表3可以看出回答没有科学课作业的占96.8%,可知科学课上并没有给学生设计课后作业,学生对于科学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的巩固实践缺乏。
三、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
1.问题及成因分析
(1)科学教师配备不足,教学压力大。原因有三点:一是科学课目长期被看成“副科”,不受重视。二是我国科学教师培养起步较晚,科学教师缺口比较大。三是,甘孜藏区由于经济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等原因,专业科学课教师招聘进来比较困难。(2)科学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原因有两点:一是科学课教师不清楚科学实验室部分仪器具体使用方法和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探究;二是科学教学资源管理和使用没有相应规章制度,教师和学生利用起来困难。(3)科学课教学方法单一,实验探究教学少。原因有三点:一是实验探究需要大量时间准备,在科学教师配备不足的情况下,很难组织大量的科学实验探究教学;二是科学教师对科学实验探究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三是科学实验室相对于学生数量配备不足,生均实验室占有量较低,实验探究活动开展起来困难。(4)民族特色科学教学资源开发较少。原因有二点:一是科学教师缺乏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知识与技能;二是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阻碍了民族特色科学课程资源开发。
2.应对策略
(1)外引内培,增加科学教师师资力量。一方面,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从校外引进科学教育专业教师,现在很多师范类大学都设有科学教育本专科专业,并且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也在注重小学科学教师方向的培养。另一方面,加强校内专、兼职科学教师的培养与培训,鼓励一些具有理科专业背景的校内优秀教师转到科学教师岗位上来。(2)统筹整合,提高科学教学资源设备利用率。对学校内外科学教学资源设备进行充分挖掘,结合学生数量、学习时间安排等情况统筹整合,提高科学教学资源设备的利用率,不能建了不用或偶尔使用。保证科学教学实验室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能连续进行。(3)考察学习,多元科学教学方法。学校应该有计划地组织科学教师到科学教学比较先进的小学考察学习,学习不同的科学教学方法,多元科学教学方法,改革更新原有的科学教学方法,引进先进的科学教学方法。(4)制定计划,加强科学探究实验教学。制定学校科学教学实验探究目录和指导手册,并列出学生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清单和计划安排,加强科学实验探究教学,满足学生动手做科学,学科的需要,让实验探究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5)校地合作,加大科学课外实践活动。学校应该加强与所在地的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高校实验室、科研机构、少年宫等的合作,在开发和利用校内资源的基础上,学校和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家长、社区的积极性,多途径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家庭和社会资源。(6)因地制宜,开发民族特色科学课程资源。甘孜藏区民族特色浓厚,保留较好,其中的衣、食、住、行、用蕴含民族智慧结晶,特别是甘孜藏区传统科技。学校应鼓励科学教师和学生积极进行民族特色科学技术教学资源开发,使科学课教学生动活泼、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甘孜藏区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参考文献】
[3]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xx,(1)
[4]廖伯琴.科学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5]黄健毅,廖伯琴.我国20xx—20xx年义务教育科学教师缺口量预测[j].教师教育研究,20xx,(4)
小学科学小论文篇八
(一)教师问题
在当前小学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极大的影响着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众所周知,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先对教材内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再根据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上进行授课。
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笔者发现有许多学校和教师对科学课程都缺乏重视,并且很多时候科学课程教师都是由其他课程教师来兼职。而这些教师在身兼两门课程的教学时,通常会将精力更多的放在自己原本所教课程上,对于科学课程的教学往往就是草草了事。这样就导致教师对教材内容没有深入的理解,就更不用说来教授学生,自然而然就不可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问题
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教师渐渐意识到将课堂的主体位置交还给学生的重要性,并且在课堂上更多的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特别是在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上,由于科学课程本身就是要求学生具备极强的动手能力,以及涉及许多实验,因此教师在科学课堂上都会留出许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教师给学生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探究性活动,虽然量多,却不能保证质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往往流于表面难以深入。与此同时,教师又没有很好的扮演一个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吸收教材内容,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在科学课程上的注意力学习。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对于小学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来说,科学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提高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质。而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和讲座,并且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以此来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对于科学教师的选择自然也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质。
当然仅仅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科学教师拥有强烈的责任心。在授课前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的研究,并且对自己所教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在科学课堂的授课时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引导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对科学更加感兴趣,使学生的科学课堂学习注意力稳步提升。
(二)教会学生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科学教师要想在小学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取得更加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那么就必须要将课程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相结合。这是因为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每一个科学知识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将这些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科学学课的注意力,从而让他们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科学课程的学习当中。
这是因为由于小学生处于独特的心理和生理期,在这个时候他们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专注力却不够。而采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能够让他们从实际的生活当中去接触每一个科学知识,在利用他们对外界强烈好奇心的同时,还能够解决专注力不够的问题,让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更感兴趣。
(三)多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在科学课程的学习当中,科学探究活动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要提高学生在科学课堂的注意力,就必须要注重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这是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不仅需要掌握牢固的科学理论知识,同时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而科学探究能力除了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外,还包括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领导能力。
因此,教师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时候,除了要注意科学探究活动与科学知识的结合,同时还要注重在活动中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的培养。当然,在这其中,教师一定要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引,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活动,并且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提高自身的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