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优质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一
一、说教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单元是围绕“热爱大自然,保护生太环境,创建美好家园”这一专题而编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的设计: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和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1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并产生更建美好家园的观念。
三、说教法、学法:
德国教育家蒂多惠斯说过,教育的艺术是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本课,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语言描述法、质疑引探法、先扶后放教学法,学生采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创造的学习方式,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是“抓住一段,教活全篇,把握重点,纲举目张”,来增强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设计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生自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顺序,学习课文第一第六自然段。现在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这一课时教学中主要解决第二、第三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重诵读,重感悟,重探究,重创新。整个教学,围绕“美丽”分四步设计:发现美——讨论美——赞赏美——憧憬美。
第一步:情境激趣,发现美
我这样创设:同学们,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游览过北京的古老时尚,曾赞叹过黄山的奇石,曾感受过天都峰的险峻与秀美。今天,我们再一起到一个河流交错、山峦起伏的地方去观赏一下吧!这段话,老师充满激情的娓娓导入,学生回忆了旧知,激发了求新知的欲望。然后,我让学生边听录音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边出示课件图,学生听了后,说出了自己的的感受:小兴安岭实在是太美了!我再及时设疑:课文哪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学生说出了最后一句。教师再沿着这条中心线索理清课文内顺序就很容易了。
第二步:品读词句,讨论美
1、合作探究“春天美”、“夏天美”
教师先范读本段,学生边听边仔细观图,然后默读,划出作者抓住了春季的哪些景物,划出你认为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再说说这些词句好在哪里,最后指导学生边有感情地品读,边想象美景。再通过换词法理解了“抽出”的意思,通过结合实际理解了“散步”“欣赏”,体会了拟人句的作用。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领悟到了语言文字的优美,更体现了与作者心灵的对话。紧接着,我这样小结:这段作者抓住了小兴安岭春季的特点,选取树木、积雪、小溪、小鹿这几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了小兴安岭抽新枝、春水涨这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我的小结,其实教会了学生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的方法,落实了训练重点,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夏天”段,是小兴安岭四季景色中最美的一部分,教师更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独具匠心!我先让学生总结老师教学春天段的步骤(读、划、说、品),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到“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封”“浸”等词的生动、贴切。通过生生对话,互教互学,既获取了更多的信息知识,又形成了良好的人际技能,培养了协作精神。然后指名学生美读,其余学生想象画面,激活了创新思维。学生尝试小结段意,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二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写景课文。围绕着美丽这个中心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本文以“树木”为主线,记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以及丰富的物产,赞美了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又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学情,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并能把喜爱的段落背诵下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本课。
1情境教学法:因为小兴安岭地处我国东北,中原的孩子很少去过。学生不可能亲临小兴安岭观赏四季的美景。他们的感性认识的缺乏必会影响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因此教学中拟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以缩短时空,促进理解。使学生动情入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
2以读代讲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中我抓住教材文字优美、情景交融这一特点,把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升华感情,强化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参与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课时,我特别注意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设计了以自主学习为主的“自主赏读法”“合作探究”。放手让学生学习。
本节课将准备有.《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录像片 ; 四季不同景色的图片。
1.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在“夏、秋、冬”教学中我用配有相关文字的精美图片展现小兴安岭的美景。这样,在图文对照下,吸引学生注意力,直观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主动学习,有所感悟;直接展示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重难点词句形象地理解,体会句子的生动描写,进而满怀喜爱之情,有所抒发。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图文对照形象地理解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夏天“像利剑一样的金光,如大花坛似的草地”所描绘的种种景象。
2.情感熏陶,审美鉴赏。信息技术多媒体的应用突破了时间、空间、事物变化发展以及人类感官局限,创设了情境。真实的景象,引人入胜的画面,使学生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丽情境中,大大充实、拓展了教育信息的表现力。
本课我分三课时来教学,第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第二课时,品读课文的2、3、4、5自然段,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景色的优美和物产的丰富。第三课时,写生字,学习文章的写法,小练笔。
现在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这一课时教学中主要解决第二、第三教学目标。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重诵读,重感悟,重探究,重创新。整个教学,围绕“美丽”分三步设计:发现美——讨论美——憧憬美。
我这样创设:上节课我们对小兴安岭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小兴安岭,去欣赏它的美景,好吗?(课件)请学生仔细观看,谈感受。欣赏完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后,我和学生们一起走入《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来体会文章中的语言美。然后,我让学生读文,整体感知课文,读过课文后,说出了自己的的感受:小兴安岭实在是太美了!我再及时设疑: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呢?沿着这条中心线索理清课文内容就很容易了。
这部分的设计很灵活,如果学生谈到“春天”,教师因势利导,就来和学生们一起品读描写春天这部分。再通过换词法理解了“抽出”的意思,通过结合实际理解了“散步”“欣赏”,体会了拟人句的作用。紧接着,教师范读这一部分,教师生情并茂的诵读,为学生们品读文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夏天”段,是小兴安岭四季景色中最美的一部分,更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学生在品读时,通过换词训练,让学生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特别是关于“雾”的一句,通过播放雾的画面,让学生谈自己在雾中的感觉,来让学生体会置身其中的美妙与神奇。
通过学习,学生感悟到小兴安岭的美,心中自然而然地涌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这里,我及时总结课文后,让学生自豪地齐读最后一段,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这样板书,体现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又体现了不同季节的不能特点,学生既让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注重了他们审美情趣的培养。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三
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作者把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作为描述重点。春天,抓住“树木”“积雪”“小溪”“小鹿”“木排”等景物来描写;夏天,抓住“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等景物来描写;秋天,抓住“树叶”“松柏”“山葡萄”“榛子”等景物来描写;冬天,抓住“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等反映小兴安岭冬季的特点。作者在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时,不仅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而且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特点--树木来写,和第一部分的总述相呼应。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1.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互相交流,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向往的情感。教师可准备祖国地图,小兴安岭四季景色图或课件。 2、、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介绍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景色的段落,仔细阅读,体会作者有顺序的描写方法。这篇课文,画面感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画面。教材在文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说:“我仿佛看到了各个季节不同的景色”,目的在于启发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把语言文字迅速地转换成表象,想象课文描述的美丽景色。在对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相互说一说或者画一画自己想象到的景色。教学中,教师可以实施教学方法的多重组合,将紧张的学习变为愉快的活动。比如,结合课后第二题,让学生成为一个旅游者,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到小兴安岭去游览;比如,开办旅游公司,要想办法做好小兴安岭的宣传、广告工作;在品读中,还可以模拟可爱的小动物的动作、姿势,如,俯下身子喝水、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水中倒影的小鹿,用舌头舔自己脚掌的黑熊。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理解课文的内容。
3.课文用准确的词句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十分形象、生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来,反复朗读、体会。“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这个词可以用换词法来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抽出”更准确,更形象。“嫩绿”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通过实物展示来理解。“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侧着脑袋”,写小鹿欣赏水中影子的神态。“欣赏”是讲小鹿一边喝水,一边看着溪里流水的样子,好像在欣赏自己的影子。可引导学生想象小鹿的可爱神态。“夏天,树木长得葱葱笼笼,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非常茂盛;“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写出了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这些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及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一个“封”字,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了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可以让学生先查字典理解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封”在课文中的意思。“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很多很浓,水气很大,范围跟森林一样广,使整个森林都浸染在雾中。用“浸”字来形容雾中的森林,使人感到森林就像一幅水墨画,画面有一种朦胧美,非常生动。可以抓住“升”和“浸”两个字,想象小兴安岭早晨的雾景,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小兴安岭雾多、雾浓的景象。“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可通过多媒体或录像把秋风吹来、树叶飞落的样子展示给学生,从而理解“飞舞”的意思,也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想象落叶的样子,再通过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为什么用“飞舞”而不用“飘落”。“飘落”只表示树叶往下落的动态。“飞舞”,树叶随风飘落的样子。看到树叶飘落,作者联想到彩蝶飞舞的情景,既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刮”,用刀等贴着物体的表面移动。用“刮”而不用“吹”说明了小兴安岭的冬天很冷,风很大。可以让学生先查字典理解意思,再联系生活中的体会来理解在课文中的意思。“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只好”就是只能这样,冬天,遍地是雪,黑熊无法出来活动,无法外出觅食,只能舔自己脚掌上分泌出的养分过冬。“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是用“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来形容小兴安岭的美丽和物产丰富,说它是美丽的大花园是因为这里树木葱茏,流水潺潺,野花盛开,即使是冬天,雪花飞舞,银花满地,也无比的美丽;说是巨大的宝库,是由于它盛产木材,还有山葡萄、蘑菇、木耳以及人参等名贵药材及珍贵动物。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概括。根据“美丽、物产丰富”这条线索,理清课文的顺序就容易了。
4.本课语言优美,条理清楚,很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要以读为主,以读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把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的感情表现出来。如,描写小兴安岭春天的一段,像“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中,“新的枝条”“嫩绿的叶子”是春季景色的特征,是那么鲜嫩可爱,要读得亲切柔和。“抽出”形象地展示出树木的活力,要读得干脆有力。要以活泼、愉快的语气读小鹿的动作神态。有条件的,可在朗读、背诵时配合画面的展示,为学生感受大自然复苏后的活力创设情境。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四
一、说教材: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写的是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本文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二、说目标: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材特点,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出发,依据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所描写的景色.
3、初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准确理解课文小兴安岭四季景色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说教学: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欣赏两张图片:天都峰图和赵州桥图。
2、我们曾爬过黄山的天都峰,欣赏过它的秀丽与险峻;我们曾游览过河北的赵州桥,惊叹过它的坚固和美观。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
4、出示图片,简介小兴安岭。
二、检测预习:朗读;生字;写字。
第一关:生字关。(过关要求:1、能读准生字的读音;2、认清生字的字形。)
第二关:朗读关。(过关要求:1、读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把课文读通、读顺;3、理解相关词语)
第三关:写字关。(出示写字要求:1、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位置;2、正确书写生字。)
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闯过了三关,把掌声送给自己,那么让我们再次去欣赏那美丽的小兴安岭吧!齐读课文(把生字新词送回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带生字的词语。
2、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小兴安岭,去欣赏它四季迷人的景色。(四季是指:春、夏、秋、冬;板书,不同颜色表示)
二、理解课文内容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欣赏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小兴安岭留给了你怎样的总印象呢?(板书:绿色的海洋;诱人,花园,宝库。)(出示第一、六自然段,齐读;并告之这是总写)
(一)、学习“春天”
1、喜欢春天去的同学举手。
2,请喜欢春天去的同学站起来朗读这一自然段。
3、说说喜欢春天去的原因。
4、我们再一起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吧!
5、老师认为这一自然段有几个句子用的好,我们一起来看看。
6、让我们带着美的感情再来美美的读一读。
(二)学习“夏天”
1、喜欢夏天去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同学举手。
2、请喜欢夏天去的同学站起来朗读这一自然段。
3、说说喜欢夏天去的原因。
4、我们再一起去欣赏夏天的美景吧!
5、老师认为这一自然段段有几个句子用的好,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学习“秋天”
1、喜欢秋天去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同学举手。
2、请喜欢秋天去的同学站起来朗读这一自然段。
3、说说喜欢秋天去的原因
4、我们再一起去欣赏秋天的美景吧!
5、这一段也有用得好的句子,你们猜一猜是哪一句
(四)、学习“冬天”
1、喜欢冬天去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同学举手。
2、请喜欢冬天去的同学站起来朗读这一自然段。
3、说说喜欢冬天去的原因。
4、我们再一起去欣赏冬天的美景吧!
5、老师认为这一自然段段有几个句子用的好,我们一起来看看。
6、让我们饱含感情的读一读冬天。
三、拓展延伸
说说学校四季景物的变化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诱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资源,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希望同学们长大后不断地利用和开发这个宝库,让它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说效果:
通过看图,体会句子的含义,学生能够感受到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在课堂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浅入深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体现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语言文字的训练结合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语文课的趣味性。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五
这篇课文作者是按照总分总的写法,依时间顺序,描述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从这节课上可以看出老师做到了吃透教材、把握目标、重难点定位准确、教学思路清晰,营造了师生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小兴安岭四季的景物描述形式上是相同的,如果一一讲解,学生会感到乏味,结合刚上三年级学生对阅读的理解,教者对四季的美丽教学上作了精心设计。教学"春天"部分,引导、扶学"夏天",利用已有学法再合作探究学习"秋冬"两部分,而每部分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春天重在抓句子体会美,指导朗读感受美,图文结合欣赏美;夏天侧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如"封""遮""挡"等,让学生体会到枝繁叶茂且树木之多的特点,这样的美景浸在晨雾之中,给人以朦胧之感,清晨过后,沐浴在阳光下的夏天,小兴安岭显得更美了:野花烂漫、五颜六色,此时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别有一番风景已构成美丽的大花园,尽收在我们的眼底。接下来老师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学法,带着对美的这种追随合作探究学习"秋冬"部分,体现了开放性。侧重让学生感受、想象、质疑。叶色相映山珍野果、白雪皑皑、珍禽异兽,给人以天逐渐冷,人的心情越发感到温暖。这里的景美,物产丰富,真是一个巨大的宝库。
首先创设教学情境,让整体感知课文。直观的图片导入课文,让学生自然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师简练的语言学生整体感知小兴安岭的美景图片加上师生的合作读文,这些无疑不渗透着对学生的感染与激励,然后学生带着这种激情围绕重点精读探究、细读品味,通过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到小兴安岭的美丽流淌在四季。构成了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大花园,最后自然回归整体,教师相机引导运用这种写法仿写一段文章适当拓展,作到读写结合、学用结合。
快速浏览、自由读、默读、引读、指名读、指导读及示范读等,真正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培养语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中升华、升华中积累、积累中运用,作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出个性的阅读感受,整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可以说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却有百分之百的努力,在高效课堂的不断探索中,我们更要孜孜以求,勇于探索,真正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在我们的课堂上只要学生得到了最大的收获,那么我们就问心无愧。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六
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单元是围绕“热爱大自然,保护生太环境,创建美好家园”这一专题而编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其次,谈谈教学目标的设计: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和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1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并产生更建美好家园的观念。
第三,说说教法学法:
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语言描述法、质疑引探法、先扶后放教学法,学生采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创造的学习方式,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是“抓住一段,教活全篇,把握重点,纲举目张”,来增强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第四,说说教学程序
本课我设计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生自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顺序,学习课文第一第六自然段。现在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这一课时教学中主要解决第二、第三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重诵读,重感悟,重探究,重创新。整个教学,围绕“美丽”分四步设计:发现美——讨论美——赞赏美——憧憬美。
第一步:情境激趣,发现美
我这样创设:同学们,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游览过北京的古老时尚,曾赞叹过黄山的奇石,曾感受过天都峰的险峻与秀美。今天,我们再一起到一个河流交错、山峦起伏的地方去观赏一下吧!这段话,老师充满激情的娓娓导入,学生回忆了旧知,激发了求新知的欲望。然后,我让学生边听录音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边出示课件图,学生听了后,说出了自己的的感受:小兴安岭实在是太美了!我再及时设疑:课文哪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学生说出了最后一句。教师再沿着这条中心线索理清课文内顺序就很容易了。
第二步:品读词句,讨论美
1、合作探究“春天美”、“夏天美”
教师先范读本段,学生边听边仔细观图,然后默读,划出作者抓住了春季的哪些景物,划出你认为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再说说这些词句好在哪里,最后指导学生边有感情地品读,边想象美景。再通过换词法理解了“抽出”的意思,通过结合实际理解了“散步”“欣赏”,体会了拟人句的作用。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领悟到了语言文字的优美,更体现了与作者心灵的对话。紧接着,我这样小结:这段作者抓住了小兴安岭春季的特点,选取树木、积雪、小溪、小鹿这几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了小兴安岭抽新枝、春水涨这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我的小结,其实教会了学生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的方法,落实了训练重点,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夏天”段,是小兴安岭四季景色中最美的一部分,教师更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独具匠心!我先让学生总结老师教学春天段的步骤(读、划、说、品),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到“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封”“浸”等词的生动、贴切。通过生生对话,互教互学,既获取了更多的信息知识,又形成了良好的人际技能,培养了协作精神。然后指名学生美读,其余学生想象画面,激活了创新思维。学生尝试小结段意,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步,发展创造,赞赏美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是一切,推动着世界前进。学生理解课文后,我设计了“朗读背诵”“当小导游”“做小画家”“当小歌唱家”四种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己的爱好,选择其中一种方式来表达对小兴安岭的喜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自主创造,既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又张扬了个性,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想象力。
第四步,总结升华,憧憬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学习,学生感悟到小兴安岭的美,心中自然而然地涌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这里,我及时总结课文后,让学生自豪地齐读最后一段,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我便激励学生更好地保护、利用、开发小兴安岭,为祖国的更加美丽而努力奋斗!
第五,说说媒体辅助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录音朗读、自制课件、插图等帮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说说板书设计
采用学生感悟,教师归纳的方法板书,既精练又直观,板书如下: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抽新枝春水涨
夏枝叶密野花开花园
秋叶飞舞果子熟宝库
冬树积雪动物躲
整个教学中,我始终以“发展与创新”为指导思想,以《语文课程标准》依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我的设计、教学,我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七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写景课文。围绕着美丽这个中心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本文以“树木”为主线,记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以及丰富的物产,赞美了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又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依据学段目标,我为第二课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四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并在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体会文章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因为这是孩子们的薄弱环节,所以这节课特别重视着方面的引导。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节课我的例文理念是:以读为主,在生、本对话中感知“美丽”;抓住特点,在师、生对话中领悟四季美景;感情诵读,在师、生、本互动中迸发情感。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就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多元对话中,培养他们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运用能力。
本节课,我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愿望。在这里,我通过引导学生找表现作者对小兴安岭感受的中心词“美丽”,让学生说说自己初读后的感受,激发大家对小兴安岭的向往之情,进而创设游览的情境,也为课文的阅读奠定情感基调。
(二)引导比较,感受“美丽”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走进重点段,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文中语言文字,把握文章主旨的过程。结合本篇课文,关键是把握段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入语言情境,从中受到情感熏陶。同时抓住文中用词准确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春、夏、秋、冬的小兴安岭景色各异,根据课文特点,我尽量实施多种教学方法的多重组合,将紧张的学习变为愉快的活动。
文本中规范优美的语言是他们阅读的载体,于是我将他们引入与文本的更深入的对话:作者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诱人的?孩子们在自己有滋有味地品读中领悟语言文字的优美,琢磨词语的精妙,从而实现了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比如对“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枝叶”一句中的“抽出”一词,同学们通过近义词比较法,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抽出”更形象,更准确。在品读中,还可以透析可爱的小动物的动作,姿势,如,俯下身子喝水,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水中倒影的小鹿,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再通过视频感受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夏天一部分,从这里找出小兴安岭美丽的部分原因。还是通过品词品句体会夏天兴安岭的郁郁葱葱的特点,如:抓住小兴安岭的树木枝叶的“密密层层”和“封”体会枝叶繁茂的程度,在利用图片帮助理解后面的内容,感受夏天的葱郁之美。
秋冬两段比较简单,于是我更多的是引导他们在图片和文本的欣赏和阅读中感受它的美丽。继而回顾全段内容,完整的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并激发学生爱兴安岭的情感以及保卫兴安岭的意识。总结出本段的写作方法。为学生仿写作铺垫。
(三)课外练笔,拓展“美丽”
为了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课的结尾,我让他们也写一写自己的家乡,让孩子们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从而激发孩子们也来-热爱自己的家乡。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八
1,说教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写景课文。围绕着美丽这个中心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本文以“树木”为主线,记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以及丰富的物产,赞美了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又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2,说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学情,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并能把喜爱的段落背诵下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说教法。
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本课。
1情境教学法:因为小兴安岭地处我国东北,中原的孩子很少去过。学生不可能亲临小兴安岭观赏四季的美景。他们的感性认识的缺乏必会影响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因此教学中拟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以缩短时空,促进理解。使学生动情入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
2以读代讲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中我抓住教材文字优美、情景交融这一特点,把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升华感情,强化理解。
一、说学法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参与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课时,我特别注意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设计了以自主学习为主的“自主赏读法”“合作探究”。放手让学生学习。
在此说一下多媒体课件及应用
本节课将准备有.《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录像片;四季不同景色的图片。
4,说教学设计意图
1.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在“夏、秋、冬”教学中我用配有相关文字的精美图片展现小兴安岭的美景。这样,在图文对照下,吸引学生注意力,直观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主动学习,有所感悟;直接展示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重难点词句形象地理解,体会句子的生动描写,进而满怀喜爱之情,有所抒发。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图文对照形象地理解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夏天“像利剑一样的金光,如大花坛似的草地”所描绘的种种景象。
2.情感熏陶,审美鉴赏。信息技术多媒体的应用突破了时间、空间、事物变化发展以及人类感官局限,创设了情境。真实的景象,引人入胜的画面,使学生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丽情境中,大大充实、拓展了教育信息的表现力。
5,说说教学程序
本课我分三课时来教学,第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第二课时,品读课文的2、3、4、5自然段,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景色的优美和物产的丰富。第三课时,写生字,学习文章的写法,小练笔。
现在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这一课时教学中主要解决第二、第三教学目标。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重诵读,重感悟,重探究,重创新。整个教学,围绕“美丽”分三步设计:发现美——讨论美——憧憬美。
第一步:情境激趣,发现美
我这样创设:上节课我们对小兴安岭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小兴安岭,去欣赏它的美景,好吗?(课件)请学生仔细观看,谈感受。欣赏完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后,我和学生们一起走入《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来体会文章中的语言美。然后,我让学生读文,整体感知课文,读过课文后,说出了自己的的感受:小兴安岭实在是太美了!我再及时设疑: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呢?沿着这条中心线索理清课文内容就很容易了。
第二步:品读词句,讨论美
这部分的设计很灵活,如果学生谈到“春天”,教师因势利导,就来和学生们一起品读描写春天这部分。再通过换词法理解了“抽出”的意思,通过结合实际理解了“散步”“欣赏”,体会了拟人句的作用。紧接着,教师范读这一部分,教师生情并茂的诵读,为学生们品读文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夏天”段,是小兴安岭四季景色中最美的一部分,更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学生在品读时,通过换词训练,让学生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特别是关于“雾”的一句,通过播放雾的画面,让学生谈自己在雾中的感觉,来让学生体会置身其中的美妙与神奇。
第三步,总结升华,憧憬美
通过学习,学生感悟到小兴安岭的美,心中自然而然地涌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这里,我及时总结课文后,让学生自豪地齐读最后一段,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5,说板书,
二、说板书:
这样板书,体现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又体现了不同季节的不能特点,学生既让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注重了他们审美情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