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年级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人教版(大全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四年级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一
1、理解课文的资料,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2、领会故事中所说明的道理,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的出场顺序的不一样,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理解为什么还是原先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却能转败为胜。
两课时
1、用卡片制作的表示双方不一样等级的“马”。
2、制作的电脑教学软件。
一、导入新课,设疑激趣。这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期的故事,离此刻已经有两千多年了。故事中的孙膑是当时齐国的军事家。那么,课文中讲了几次赛马,每次的状况是怎样的?请同学们预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状况。(1)课文中讲了几次赛马?
(2)每次赛马怎样?
三、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1、初赛失败。
2、孙滨献计。
3、再赛胜利。
4、取胜原因。
四、导学第一段:首赛失败。
1、演示电脑教学软件第一次赛马的情节。
2、投影自学题:第一次赛马是怎样赛的,结果怎样?
()上————()
()————()
()————()
4、检查自学状况,指名到黑板前演示赛马状况。
5、教师点拨。
6、学生质疑。
7、小结。
五、导学第二段:孙膑献计。
1、指名读。
2、投影自学题:课文怎样描述孙膑、田忌和齐威王?
3、学生自学。(找出来读读)
4、检查自学状况,讨论思考题。
5、指导分主角朗读课文,体会不一样人物的性格特点。
6、学生质疑。
7、小结。
六、导学第三段:再赛胜利。
1、演示电脑教学软件中第二次赛马情节。
2、投影自学题:第二次赛马是怎样赛的,结果怎样?完成课堂练习题2:
()()———()
()———()
()———()
3、自学:同桌按课文资料演示第二次赛马状况,完成课堂练习2。
4、教师检查自学状况,指名到黑板前按课文资料演示。
5、指导表情朗读,想象每一场比赛后齐威王的表现。
6、学生质疑。
7、教师小结。
七、导学第四段:取胜原因。
1、齐读。
3、学生再读上文,对课堂练习1和练习2所填的两次赛马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4、教师指导比较分析。
5、小结。
八、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齐读课文。
二、讨论课后思考题2,说说三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
1、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2、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3、还是原先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能够转败为胜。
三、领会文中所含的道理,概括中心思想。
1、思考:从田忌赛马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2、让学生讨论,各抒已见。
3、概括中心思想。
4、指名朗读课文。
5、背诵课文。
四、质疑问难。
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四年级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二
1、学生通过了解田忌赛马的故事,体会“策略”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题意帮助学生列出田忌所有可以采取的策略,通过对照找到赢齐某某的唯一方法。
3、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田忌的这种策略可以在哪些地方应用。
重点:通过列举田忌所有可以采用的策略,来找出并体会田忌赢齐某某的策略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游戏导入新课]
出示两组扑克牌,分别是红桃10、7、5和黑桃9、6、3
问:你选择哪一组牌和老师比大小,让学生先出,老师几次比赛都赢了。
2、你有什么想法?
[提出问题,研究策略]
1、 老师讲故事:田忌赛马
(学生可以随意说一说想到的方法)
2、同桌两人合作研究。
(1)找一找田忌共有多少种比赛方法以及能够赢得齐某某的方法。
(2)分析这种方法为什么能够取胜齐某某。
3、汇报研究分析结果。
(1)谈一谈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找的。
(2)你有什么发现?(田忌只有一种可以取胜齐某某的方法。)
(3)分析:这种方法为什么能够取胜齐某某?
小结:像同学们刚才这样,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性一一找出来,并从中找到最好的方法,这是数学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4、想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结局吗?
师:田忌第一局比赛输了,正当他束手无策时,他的一个谋士,也就是出谋划策的人,叫孙膑,就像同学们刚才一样,为田忌一一分析各种策略的优缺点,最后找到了这唯一能够取胜的对策,最后,田忌以弱对强,反败为胜。
5、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三
第八单元是数学广角,这单元用四个例题介绍了用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这几个实例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增强用“最佳方案”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本节课为这单元中的例3,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列举田忌所有可采用策略”的过程,能在分析问题时有序思考,能在确定策略时有条理,并能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理解在比赛或对抗中策略是取胜的关键。难点是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田忌赛马”的故事学生可能已经了解,但是不一定是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的,在这里,通过故事和活动让学生体会对策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学习优选法、对策论等是比较困难的,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理解,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除了把握好教学尺度,注重教学方法外,还应该尽可能地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充实、丰富,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思想和方法,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两组扑克牌,让学生选择哪一组,和老师比大小。让学生先出,老师几次比赛都赢了。
2.质疑:为什么老师总是能赢?
3.揭题板书课题“数学广角——策略问题”。
(二)听读质疑,自主探究
听故事:田忌赛马,思考下面的问题:
(1)齐王与田忌一共赛了几次马?
(2)第一次谁赢了?马是怎样出场的?
(3)第二次谁赢了?马又是怎样出场的?
(4)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课件展示。
(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1.同桌两人合作研究。
学生分小组把田忌对齐王的所有策略找出来,填在106页中间的表格中。
2.汇报研究分析结果。
(1)你发现田忌共有多少种应对策略?
(2)齐王一共赢了几次?田忌赢了几次?
(3)这样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4)田忌如何做才能赢得比赛?
(5)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
(四)学以致用,巩固提升
1.重温扑克牌游戏,思考老师为什么一直获胜?
师生共同小结要使弱方在比赛中有机会获胜要具备的几个条件。
2.课件出示p107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交流,最后汇报展示,师生共同总结获胜策略。
(五)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数学游戏:两人用下列数字(1、2、3、4、5、6、7、8、9、10)轮流报数,甲报1个数乙就报2个数,反之甲报2个数乙就报1个数,且必须是接着前面的人的数报,谁先报到10,谁就获胜。
学生两人一组,探究获胜策略,最后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六)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1.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做108页的“数学游戏”并总结获胜的方法。
1.学生对田忌取胜的策略并不陌生,可见学生的知识经验是不容忽视的。同时在同桌合作完成表格解决“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方法”时,学生活动不顺畅,不能按一定的顺序去做,结果导致汇报时思路也不清晰。
2.本节课中田忌如何赢齐王的策略学生很容易就明白并体会了优化的好处。但是在报数游戏中,对与“确保取胜”,在同桌玩一玩后少数一部分学生找到了方法,但大部分学生沉浸在随游戏的兴奋中,很难冷静的思考,得出必胜策略。或许应该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时间来游戏,让他们慢慢领悟。
四年级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四
知识与技能:
在已有的条件下,经过筹划、安排,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发展优化意识,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与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从成语故事“田忌赛马”抽出本质的要素来构造数学模型,寻求一个跟决策者“田忌”的目标有关的解决方案;探索找到解决方案的结构,并找到系统的探索过程;从可行方案中寻求系统的最优解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会对策论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能从多样化的方案中,选出最满意的方案,实现方法最优化。
人教版教材在三年级初步接触了有关可能性大小的知识,一些有关排列的知识,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救问题中的运用。本课则以战国时期“田忌赛马”的故事作为的教学素材,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学生情况分析:
“田忌赛马”是一个经典的应用“运筹”的故事,80%的学生对这一故事应经有了了解,但仅仅是听过这个故事,并不是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的,而本课就是想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个故事,体会对策论方法和运筹思想在实际中的应用。
我的思考:
数学,绝不是解决几个数学问题。数学教学,也不是仅仅教学生学会解题。数学教学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上,体现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上。怎样能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数学思想方法”?这是我在教学“田忌赛马”时思考的问题。
(一)通过比较扑克牌大小,了解基本应对规则。
1.游戏引入:比点数大小,一对一pk。
(1)红牌分别是10、7、4;黑牌分别是3、2、1,比较双方点数的大小。
师:这就说明,红牌和黑牌双方大小悬殊明显,胜负分明。
(2)红牌不变,黑牌变为9、6、3,再次比较。比赛的结果会是怎样?说说你的理由。
2.抛出问题,突破定势。
(1)还有没有其它的应对策略?一共有几种?
(2)在不同的比较过程中,黑牌是不是一定没有机会获胜?
师:请同学们把不同的应对策略都填在表格中,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交流。
学生活动。
通过第二次比较大小,引出与“田忌赛马”相同模型的数据,并且让学生突破根据扑克牌上下位置一一比较的定势,如红牌10可以和黑牌任意一张牌比较大小。
二)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策略的多样性,初识取胜的应对方法。 1.分层反馈,感受应对策略的多样及思维的有序。
师:请这位同学介绍他的方法。
师:同学们听懂了吗?他的方法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2.初步感受黑牌(弱队)取胜的策略。
师: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这种高明的方法?
学生回答后总结: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性一一找出来,并从中找到最好的策略,这是数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课件出现)
(3)多次体验,探究黑牌取胜的条件。
1.调换一张黑牌,保证黑方有取胜的可能。
2.同时变小三张黑牌,保证黑方有取胜的可能。
师:刚才把一张黑牌变小,依然有取胜的可能,现在如果把三张黑牌都变小,并且要尽可能小,使黑牌还有可能取胜,你们觉得三张黑牌分别可以是几?可以怎样对局?想好后,请填在下面表格内。(学生活动)
3.初步提炼取胜的条件。
4.师生比赛,进一步完善取胜的策略。
小结:刚才的两组牌,黑方实力稍逊,但应用策略还是能以弱胜强。
(四)介绍故事“田忌赛马”,内化对策略的理解。
2.请学生用成语或是谚语来说说“玩牌游戏”和“田忌赛马”的共同点。
(5)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1、争当优秀教练员。
2、说一说,田忌赛马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应用?
(6)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五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词语。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4、学习按必须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课件。
2课时
一、揭示课题,推想资料
1.这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搞笑的历史故事,题目叫《田忌赛马》。(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教学“忌”,简介:田忌是战国初期齐国的大将,他很喜欢赛马。
(田忌与谁赛马?赛了几次?结果怎样?)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带着上方的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自学检查。(1)指名读生字,注意“丧、惑、蔑”三个生字的读音。
(2)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1.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
加以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次赛马失败孙膑授计,第二次赛马取胜
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到描述两次赛马的段落,好好读一读。
3.思考这两次赛马有什么相同和不一样的地方。
4.交流:相同之处——马匹相同;马的主人相同;规则相同;比赛的地点相同。
不一样之处——马的出场顺序不一样,结果不一样;人物的神态、情绪不一样。
为什么田忌只调换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能转败为胜呢?
田忌的根据是什么?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每位学生做三种马共6匹,并分别标上三个等级号码。
一、谈话导入
生答。
出示课件:1)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
2)还是原先的马,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能够转败为胜。
3)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
师:你是怎样理解第三句的?
二、领悟关键词句。
1、师:第一次赛马后田忌、齐威王各是怎样的神态?
指导朗读:田忌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
理解“扫兴”:在高兴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兴致低落。
表演“垂头丧气”(低着头没有精神的样貌),找近义词---无精打采
2、师:第二场赛马,齐威王又是怎样的神态?
生朗读:齐威王有点心慌了。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表演“目瞪口呆”(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形容吃惊的样貌。
三、指导分主角朗读(3—12自然段)
分主角朗读:田忌、孙膑、齐威王的话怎样读?试着演一演。
相机指导朗读或表演:注意“瞪、疑惑、摇摇头、没信心、胸有成竹、得意洋洋、夸耀、讥讽、轻蔑”等词的语气与神态。
初次比赛后,三人各是什么样的神态,用文中的词概括出来。
田忌:垂头丧气
齐威王:得意洋洋
孙膑:胸有成竹
四、引导探究,合作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师演示课件。
小结:我们发现几种方案中,只有一种是三局两胜,其他几种虽然调换了顺序,但田忌却赢不了。看似简单的方法,田忌却想不出来,你觉得孙膑是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仔细分析、认真思考)
五、总结体会,拓展阅读。
读完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期望大家多读读让自我动脑筋的故事,相信你们会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样越来越聪明。
附板书:
田忌赛马
田忌齐威王孙膑
第一次败垂头丧气胜得意洋洋胸有成竹
第二次胜败目瞪口呆
四年级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六
本篇课文是借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帮忙齐国大将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转败为胜的故事。说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
课文是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可分成三段:
第一段(一、二节)初赛失败。写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第一次三场都失败了。这一段重点讲了比赛的规则和方法,以及田忌三场都失败的原因。本段中写“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这说明彼强我弱。但是比赛的时候却是“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所以田忌都失败了。“各自”是各人自我的意思,这个词说明各人自我给马分等级,决定出场顺序,田忌如能认真分析马力的状况,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就可能取胜。田忌只凭马力,不用智谋,赛法不当,所以失败了。
第二段(第三节至“那就来吧。”)孙膑献策。主要写田忌在孙膑指点下决定再战,齐威王应战。这一段主要写三个人的对话和他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
第三段(从“一声锣响”至最后再赛胜利。)写孙膑帮忙田忌用调换出场顺序的办法战胜了齐威王,点明孙膑以智谋取胜。第一场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输了。第二场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赢了。第三场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赢了。结果是田忌两胜一负,赢了齐威王。使学生懂得,第二次赛马方法,能够把赛马的力量比较转为彼弱我强,其余的方法均对田忌不利。从而让学生明白孙膑善于动脑和惊人的智慧。为课文末句“还是原先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能够转败为胜”所包含的深刻含义的理解奠定基础。
课文以“赛马”为线索,具体记叙了比赛的过程。在结尾处画龙点睛地说明了比赛胜利的原因。
重点语言的咀嚼品味:
(一)描述田忌情绪的语言:
1、垂头丧气――低着头,很失望的神情。在课文中是写田忌失败后情绪颓丧,缺乏信心比赛的神情。
2、描述田忌情绪的三句话:
【第一句】
“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是写田忌一败涂地的情绪,认为好朋友孙膑也看不起他。
【第二句】
“你是说另换几匹马吗?”是写田忌只看到马力的强弱,没有认识到比赛方法的重要。
【第三句】
“那还不是照样输!”是写田忌没有信心,缺乏主动进攻的精神。
(二)描述孙膑神态的四句话:
【第一句】
“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是写孙膑当朋友失意时,热情鼓励。
【第二句】
“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是写孙膑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之后找到了取胜的可行办法。
【第三句】
“摇摇头说”是否定田忌的想法。“一匹也不用换。”初次露出马力强弱不能决定比赛的胜负。
【第四句】
(三)描述齐威王情绪变化的语言
【第一句】
“正洋洋得意地夸耀自我的马”便讥讽田忌:“……还不服气?”是写齐威王根本没把田忌放在眼里,充分表现出骄傲自满的弱点。
【第二句】
轻蔑地说:“那就来吧”是说齐威王认为自我有必胜的可能性,毫无失败的思想准备。
讲解以上两句话,要充分突出孙膑正是抓住了齐威王骄傲自满的弱点安排了田忌先输一场,使齐威王仍旧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毫无失败的思想准备,就为田忌取得后两场的胜利奠定基础。
【第三句】
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如何使学生懂得“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这个道理,是教学时要突出的重点和要解决的难点。
(一)联系实际,理解课文。
从田忌两次赛马转败为胜的事情中,使学生懂得遇事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二)熟读课文,分析资料。
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课文。
(三)学懂课文,掌握生字。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扫兴、挖苦、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疑惑、轻蔑、转败为胜、目瞪口呆”等词语。
词语注释
扫兴:正当高兴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兴致低落。
垂头丧气:形容失望的神情。在课文中是写田忌缺乏再赛的信心。
挖苦:用尖酸刻薄的话讥笑人。在课文中是说田忌此时连好朋友的诚挚帮忙都错误地理解了。
疑惑:怀疑不解的意思。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主意,有打算。在课文中,是说孙膑经过对主客观状况的分析,已有转败为胜的策略和把握。
讥讽:用尖刻的话嘲笑对方的错误、缺点或某种表现。课文指齐威王嘲笑田忌赛马输了。表现出齐威王骄傲自满的弱点。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的意思。文中指齐威王只凭马力不善智谋的'盲目骄傲。
目瞪口呆:眼睛直盯着不动,嘴说不出话来。形容齐威王吃惊而发愣,觉醒过来为时已晚了。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初读全文,感知课文大意。
第二课时:逐段讲读、深入理解,把握中心思想。
第三课时:研究写作方法,如何表达中心思想。
(一)教学过程:
1、解题入手,理清脉络,感知全文。
(1)主要写什么?(赛马)
(2)“田忌赛马”是写谁和谁赛马?
(3)课文怎样写赛马的经过?比赛的结果怎样?
(4)教师边提问边板书
2、分段讲读
【第一段】首先放手让学生根据板书自读课文,然后提问:
(1)田忌为什么都失败了?体会“垂头丧气”是写田忌一败涂地的情绪。
(2)你认为田忌要怎样才能赛过齐威王?组织学生议论,各抒己见,最后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学习第二段。
【第二段】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讲解体会三个人的对话。提问:
(1)孙膑是根据什么安排出场顺序的?
(2)孙膑想出的比赛方法是什么?
板书设计
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后,帮忙学生理解孙膑是在观察赛马的同时,认真分析,从中找出取胜的可能性。突出孙膑善于观察,认真思考、深入分析的好品质。
(3)齐威王为什么失败?讲解描述齐威王情绪变化的语言,指出他盲目骄傲自满,只凭马力、不善智谋。孙膑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安排了田忌赛马的出场顺序才取得胜利的。
(4)齐读最后一小节后,启发思考:
第二次比赛,马还是原先的马,田忌为什么能战胜齐威王?
让学生统观全文从第一次赛马田忌失败的原因是“齐威王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来领会以强赛的方法不当,必然要失败。孙膑的赛法是在不一样等马出场顺序上想出最佳方案帮忙孙膑准备再赛。最后田忌按着孙膑的指点,终以二比一战胜了齐威王。
(5)从田忌第二次与齐威王赛马的胜利,你认为孙膑是怎样的人?(善于观察、分析、全面思索、多谋善断的人)
(6)说说你还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7)教师总结: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是智力的比赛,不是力量的比赛,田忌的胜利是孙膑智慧的胜利,齐威王的失败是不善于动脑思考的失败。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总结后完成全部板书。
3、通读全文,每读一段后说出段意,读全文后明确本文主要资料和中心思想。
板书设计
(一)讲读重点:
1、全文抓住“赛马”这一线索进行讲读。
2、第一段抓住赛马失败的原因讲读。第二段抓住再赛转败为胜的原因讲读。第三段抓“还是原先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能够转败为胜。”一句讲读。同时讲清比赛方法。
(二)教法推荐:
教学时,能够围绕“赛马”这条主线抓住三个“顺序”安排教学步骤:
1、抓情节发展顺序。紧扣题目,从田忌的角度,理清“初赛失败”“孙膑献策”“再赛胜利”三个层次,使学生明确课文是按“田忌赛马”的故事情节发展顺序记叙的。
2、抓马匹对应顺序。根据“初赛失败”和“再赛胜利”的原因理清出场顺序,使学生明确马匹对应顺序的改变才转败为胜的。
3、抓再赛胜利的输赢顺序。根据马匹对应顺序、理清输――胜――胜的顺序。明确田忌是在孙膑赛马的巧妙策略下的指点后取得再赛胜利的。
(三)朗读推荐:
1、(老师)讲前读:读全文,粗知课文主要资料;分节读,要扣住教师提问读。
2、(老师)讲后读:分主角读“孙膑献策”部分,要读出两个人物不一样的感情;分主角读田忌和齐威王的对话,要读出人物的不一样感情。全班齐读每次比赛结果的语言。结尾句是中心句,在教学中要结合讲解反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