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优质9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我们应该重视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不断提升方案制定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篇一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积极探索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模式,切实加快推进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提高我区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效益,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申报20xx年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的通知》(湘教通〔20xx〕141号)文件精神,为了保证建设项目如期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1、项目名称:县域内整体推进“三通”建设机制创新
2、基本情况:大通湖区濒临东洞庭湖,历来被称为湖南省边远艰苦地区,是于20xx年8月由原大通湖、千山红、金盆、北洲子四大国营农场及大通湖渔尝南湾湖军垦农场改制成立的一个新区。新区现辖5个乡镇,1个办事处,总人口13.6万。全区现有中小学校20所,在职教师650人,在籍学生8420人。五十年的农场体制严重阻碍了农场教育的发展。新区成立后,区委、区管委逐年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经历20xx-2010年三年帮扶共建与20xx-2013年的合格学校建设,我区教学条件不断改善,现有多媒体教室20个,计算机教室20个,镇中学以上学校接入了8m光纤,其他村小接入了4m宽带,实现较低档次的校校通。20xx年完成了区一中、河坝镇中心完孝沙堡洲三所学校50个教学班的“班班通”建设。因地域、待遇等诸多因素造成我区长期师资薄弱,教师年龄、科目结构严重不合理,教育发展不均衡。今年计划建成高规格的城域网,全区20所学校全部接入1000m光纤,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全面完成其余“班班通”150个教室的建设任务,实现并实施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学习“人人通”,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网络研修能力,解决我区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创新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3、指导思想: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为指导,以《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xx-2015年)》(湘教发〔20xx〕24号)为指南,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按照“分阶段、分步骤、分层次”的原则,整合各种资源,探索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模式,彻底解决我区基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提高全区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促进教育管理向智能化转型,为“数字大通湖”建设打好基础,提升大通湖区整体形象。
4、工作目标及期限: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的“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利用3年时间,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服务驱动”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机制,初步建立“机制健全、设施完备、资源充足、应用广泛、效益显著”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积极探索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措施、体制机制和改革创新模式。我区建设三年计划两年完成,然后在全区实现优质资源全覆盖,加强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信息化在优化教育环境、摸索信息化教育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革教育管理与服务、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性作用,真正让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革命性影响,促进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经费来源: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形成多渠道资金投入保障新机制。其中,每年年初预算时,按学校公用经费的10%设立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实行专户专账管理。
(一)宽带网络校校通
1、建设大通湖区教育城域网。建设大通湖区教育城域网(教育网络中心),在大通湖区社会发展局建设中心机房,该中心集网络平台、信息发布、资源建设、网络教学、远程培训、视频会议、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以中心机房为核心,接入互联网,光纤连接全区20所学校,实现校际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全区学校均达1000m光纤进校,1000m到班,真正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逐步建成区、学校为一体的大通湖区教育城域网网络服务体系,实现大通湖区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使之成为益阳市乃至全省具有影响力的县市级数字化现代远程教育中心。
2、规范推进校园网建设。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已接入8m光纤,其他小学接入4m宽带,无法满足办公与教学需要。今年将每个教室、办公室、功能室全部布上网络端口,1000m光纤入室,建设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推进校园网络达标建设,各校全部设置主控室,配备专业路由器、交换机和服务器,统一机柜,统一标识;网线布设到班级、备课室,学校网络覆盖每个教学及办公场所,能满足教学办公需要。到20xx年止,积极创造条件,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实现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校园网部署“班班通”集中管理、教研备课、校本资源等基本应用平台,提高校园网使用效益。
3、加快推进网络环境建设。20xx年,区一中、河坝镇中心完孝沙堡洲学校共50个教学班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镇中学、中心完小建好了设备基本完备的多媒体报告厅,全区各学校均也有计算机教室,20xx年,全区中小学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全部接入宽带,区一中和镇中心学校建立公共资源管理平台。
(二)优质资源“班班通”
要积极推进新媒体、新技术进课堂,实现中小学校班班都配有以计算机或交互式电子白板或触控式教学一体机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具备电视节目接收、课件播放、网络浏览及互动教学等功能,全区各学校全部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在教育城域网的基础上,建设大通湖基础教育资源网,并与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实现无缝对接,数据共享。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基础教育资源应用教学研讨活动。在“班班通”工程建设中,首先要升级学校的网络宽带接入方式,全部以局中心机房拖出的1000m光纤进校,为学校提供快速、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其次,要建设学校基础网络环境,实现学校所有办公室、功能室、教室都能够通过校园网访问互联网,初步形成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利用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现代教育技术网等平台,镇中心校以上学校完成校本资源库框架设计和管理平台部署,并对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含光盘资源)进行整合。积极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探索运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形式将优质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
20xx年初,建设大通湖区基础教育资源网,区一中、各镇中学心校建立自己的资源服务器及资源平台,完成各校资源共享,提供丰富的校本资源,优质学校能提供网络课程,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完成实名制网络师生学习空间建设。鼓励教师和学生拥有个人的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1、推广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加大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师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力度,加快普及专职教研员、培训教师和名师骨干引领的网络研修活动,遴选部分优秀教师建立网络工作室。专任教师网络教研空间实名注册并开展研修活动的人数20xx年底达到100%。
2、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室和信息技术优势,20xx年实现100%的高中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空间,20xx年完成100%的初中学生学习空间建设,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教育方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教师队伍建设
1、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管理及应用能力的培训。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体系。完善培训基地和主讲教师培训队伍,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针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适时开展培训。使全体教师会应用信息化设备,数字教学资源和使用网络空间,达到想用、会用、活用。
2、建设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健全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教育机构和工作队伍,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落实。区一中、各镇中小学成立信息化中心,其负责人相当于处室主任。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应至少配备专职电教维护人员1人,12个班以上规模的学校按每增加12个班增配1人。学校应根据需要选聘若干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骨干教师,作为电教中心或电教组兼职人员,负责应用研究指导和资源建设任务。持续开展信息技术人员能力培训,重视新媒体新技术研究,建立全区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提高技术引领和服务支撑能力。
3、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推广交互课堂、网络研修、资源应用为重点,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探索构建信息化环境下高效课堂长效机制。举办“班班通”交互课堂观摩评比活动,逐步提高多媒体课时覆盖率。到20xx年底,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学科覆盖率达100%,教师参与面达90%,课时覆盖率达60%。
(一)积极推进多媒体设备进课堂
实现中小学校每个普通教室都配有以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一体机等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具备电视节目接收、课件播放、网络浏览等功能;根据需要设置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报告厅、学科专用教室、科技活动教室、音像教材资料制作室等专业教室,能满足相关教学活动的需要。
(二)大力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加快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通过在线教学服务平台,促进全区中小学校能利用公共信息资源实现网络备课、网络教研、网络辅学、网络德育等服务;100%的中小学教师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提升素质教育质量;全面实施“下乡进校”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三)搭建区域信息化网络平台
充分利用建设中的教育城域网,逐步搭建起集信息发布、行政办公、业务管理、互动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教育电子政务平台,以及具有资源交换、精品课程、远程教学、自主学习和考试评估等功能的在线教学服务平台,建成有一定影响的教育电子政务门户网站,全区各校均建立自己的网站。
(四)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
按照“分类建设、分布存储、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快建设学校、县市教育信息资源库,建立完善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服务体系。一是组建一支由一线学科教师、学科教研员、教育技术专家、教育专家和技术开发人员组成的“五结合”资源建设梯队;二是各学校对教师开发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创建校本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形成“人人有资源,资源人人用”的良好局面;三是引入“教育社区”概念,通过教育社区实现城乡教师互学、互通、互动的网络学习环境。
(五)推进“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校”的创建工作
20xx年,创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校”。进一步加强对教育信息化试点校的管理,加强对河坝镇中心完卸以信息技术推动“高效课堂”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真正发挥试点校的示范带动功能。
(六)保障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与提升
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素养的养成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立足点,改进、完善信息技术教育教材,建立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试制度,大力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师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按照“点上探索与面上推广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用2年时间,分三个阶段推进上述重点工作。
(一)初始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4月)
认真学习贯彻全省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完善我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实施方案,召开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各镇中心校成立专门的教育信息中心,由各镇中心校组织各学校以信息技术教研组为主体、由学校校长、抓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为领导组建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各镇中心校信息中心清查和统计教育信息化设备的装备和使用情况,并上报区教育信息化办。各校要及时出台本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按方案要求完成本年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二)实施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0月)
全面启动方案中的所有项目,重点实施管理体制改革及基本建设项目,使我区在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上有所创新,在数字化教育环境建设上达到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
(三)总结阶段(20xx年11月-12月)
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及基本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教师培训、教学应用、教育科研、技术支持、运行维护等方面工作。同时,对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我市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大通湖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陈铁军(副区长)
副组长:易永恒(社会发展局局长)
成员:袁伏良(区计划财政局局长)
莫新辉(社会发展局常务副局长)
伍年春(社会发展局教育副局长)
徐美军(局信息办主任)
肖清林(局项目办主任)
温静(局教育核算中心)
肖宇庭(局电教仪器装备主任)
戴群联(局信息化办管理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伍年春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区社会发展局,日常工作由局信息化办负责。
(二)明确工作职责
要在健全组织机构、改革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如规划与方案制定、基础网络设施建设管理、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管理、教师新媒体新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方面工作,经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由社会发展局信息化办统一实施,并制定相关责任制度,做到明确职责,分工合理,确保全区教育信息化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三)建立稳定、规范、均衡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机制
按照“政府主导、分级投入、多方筹措、均衡发展”的原则,切实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一是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二是各学校在公用经费中不低于10%列支信息化建设和维护经费,并不断提高投入比例。督促学校将专项资金用于信息技术设备维护及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三要克服“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适度加大软件资源和培训投入;四是引入多方合作的建设模式,拓宽教育信息化经费筹措渠道和项目建设空间。
(四)建立实验基地,发挥辐射功能
依托我区现有的“班班通”试点学校为契机,在河坝镇中心完小建立教育信息化发展长效机制探索的试点学校,开展《以信息技术推动“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探索,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实验研究工作,从而形成一套可操作、可推广的经验,并进一步发挥试点学校的示范辐射功能。
(五)建立培训制度,强化全员培训
完善按公用经费的5%建立培训专户的预算体制,其中25%专款用于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确保培训经费得到保障。制订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三年规划,建立健全全区教师的全员培训制度,按照“分级、分层、分步”的原则,采用区、校两级联动的培训模式,通过教育技术能力下乡进校培训、多媒体“班班通”教学培训、参加省多媒体教育软件制作培训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办法,分别对全区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管理人员等开展培训工作。
(六)强化督导评估,建立奖惩机制
制定全区学校信息化评估细则,把学校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区学校考核、教师绩效考核、教育督导内容。建立和完善奖惩机制,每年定期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对在教育信息化改革试点工作中认真负责、成效显著的学校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反之要追究领导及责任人的责任。
项目实施以后,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成效得以突现。
1、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区域教育信息化项目实施以后,随着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有序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得到有力支撑,城镇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共享,实现校际间的互联互通,有效整合、共享全区中小学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全区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整体提高全区的教学质量;降低全区学校管理成本,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系统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实现大通湖区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
2、广大教师信息素养得到极大提高。计算机的配备、快速的网络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备课、学习、资源查寻和观摩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网络研修能力得到提高。经常性的大范围异地校际教研、优质课交流、学术报告和工作会议得以实现。教师普遍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区域网络协作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
4、课堂教学结构、方法、手段发生变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得到拓展,信息量极大丰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逐步由整合走向融合。50岁以下的教师都能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能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堂教学。
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篇二
为扎实推进威宁自治县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进程,率先闯出一条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的成功路子,使扶贫开发的体制机制和创新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喀斯特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争先进、创模式、树典型,全面实现“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现结合威宁试点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帮扶四项措施同步推进,把“四到村四进户”(扶贫规划到村、项目安排到村、扶贫资金到村、跟踪管理到村,政策扶持进户、技术服务进户、产业培植进户、扶贫效益进户)作为扶贫工作的一个载体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新阶段扶贫开发新机制,努力打造喀斯特贫困山区扶贫开发新模式,在有效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上闯出一条新路子。
二、基本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努力实现“三个确保”:确保全 县26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幅明显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确保全县贫困人口脱贫速度明显快于全区平均水平;确保2012年全县基本脱贫,2015年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
三、改革内容
充分利用“威宁试点”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积极发挥各级各部门支持威宁发展的有利优势,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构建“三大机制”、创新“五种模式”,强力实施扶贫脱贫攻坚战略,加快威宁扶贫开发的前进步伐。
(一)大力构建改革试验“三大机制”
1、大力构建扶贫开发整县推进改革试验机制。以强 化基础、发展产业、农民增收和“减贫摘帽”为重点,总结威宁县“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经验,整合各方资源,以打造迤那、海拉等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区域性连片开发扶贫。制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工作方案,多种方式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力争提前脱贫、减贫“摘帽”。
2、大力构建集团帮扶改革试验机制。完善威宁试点县“集团帮扶、整村推进、项目助推、社会力量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以26个贫困乡(镇)为重点,以规划为龙头,整合引导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管理要素向贫困乡村聚集。完善扶贫协作机制,深入抓好结对帮扶、党建“1+1”帮扶、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和“四帮四促”活动,组织实施好“春晖行动”,动员在外威宁籍人士参与威宁扶贫开发,开展“一企带一村”、“村企共建”试点,明确集团帮扶目标,落实帮扶责任制,确保不脱贫不脱钩。
贫资金为资本金,鼓励按产业发展规划向金融部门贷款提 前实施项目,促进贫困户提前脱贫,待项目资金到位后归 还扶贫贷款。积极发展乡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制 定更加灵活的扶贫贷款贴息政策和信用评估机制,完善信 用乡村、诚信农户评定办法。积极发展村级扶贫互助资金 组织,建立小额信贷扶贫和风险担保基金,促进信贷资金 与扶贫贴息资金的有效结合,降低和避免农户发展产业的 风险,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以上改革内容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如下:
实施单位:中共威宁县委、威宁县人民政府。县牵头 领导:陈波、王大洋。县牵头落实单位:县扶贫办。县配合落实单位:县区划办、县危改办、县民政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农牧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计生局、县交通局、县工能局、县城建局、县烟草专卖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社保局。
主要试点单位:各乡镇。
区住建局、地区水利局、地区交通局、地区国土资源局、地区教育局、地区卫生局、地区文化局、地区人社局、地区银监局。
(二)全力创新扶贫开发“五种模式”
困户创业贷款贴息扶持和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工作。
2、创新劳务经济推进扶贫开发模式。完善“三位一 体”培训、扶贫培训基地“送教上门”和中华职教社“1 +1+1”培训模式,稳定增加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人数。以职业教育和创业培训为手段,加大技术含量高工种的培 训力度,努力提升贫困群众素质,增加高收入群体。加大 劳务输出工作力度,适时掌握农村劳动力数量、需求、层 次和就业意向,建立区内外劳动力供需对接平台,注重本 地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密切与深圳等经济 发达地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联系,不断拓宽劳动力转移渠 道。积极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增加创业性收 入,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和农村产业发展的致 富带头人。
格的特色城镇群和村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农民变市民进程。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促进农副产品流通,实现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乡村旅游,打造草海、马摆大山、石门坎、百草坪等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景区建设和旅游产品加工,努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4、创新农村能人带动扶贫开发模式。加大对致富能 手、能工巧匠的培育扶持力度,发展农村新型经济利益体,开展“以一带十”农村能人带动脱贫工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起来,引导农民走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路子,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致富有机结合。预计到2015年,力争县域内每个乡(镇)培育致富能手400人以上,每个致富能手带动农民10人以上,使14000个能手带动140000万农民致富。
标准不低于国家贫困标准。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五园新村”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灾救济、养老保险等,解决住有所居、病有所医、食有所给和老有所养的问题。
以上改革内容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如下:
实施单位:中共威宁县委、威宁县人民政府。县牵头 领导:陈波、王大洋。县牵头落实单位:县扶贫办。县配合落实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县发改局、县工能委局、县农委、县人口计生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科技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交通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文体广播电视旅游局、县人劳社保局。
主要试点单位:各乡镇
业务指导单位:地区扶贫办、地委组织部、地委统战部、地区发改局、地区农委、地区人口计生局、地区财政局、地区民政局、地区科技局、地区住建局、地区水利局、地区交通运输局、地区国土资源局、地区教育局、地区卫生局、地区文化局、地区人社局、地区银监局、地区旅游局。
四、实施步骤
按照“一年试点,二年全面推开,三年取得明显成效”的总体步骤,分三个阶段推进扶贫开发改革试验工作。
(一)广泛动员、全面部署阶段(2011年6月)
召开大会进行广泛动员,安排部署威宁自治县喀斯特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改革试验任务。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掀起威宁试点扶贫开发工作新一轮改革发展的热潮。
(二)开展试点、重点突破阶段(2011年7月—2012年12月)
点示范的作用。
(三)全面推开、扩大成果阶段(2013年1月—2015年12月)
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指导面上开展工作,全面推进威宁自治县喀斯特扶贫开发改革试验工作,在加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上闯出一条新路子。2011年,全县有16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到2012年,迤那、海拉等19个乡镇基本脱贫,全县35个乡镇力争实现提速发展、提前脱贫的目标,真正减贫“摘帽”,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
五、配套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局。请地直业务指导单位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做好对口衔接,力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早到位、早落地、早出成效。
(二)建立机制,合力推进
建立鼓励脱贫摘帽机制,对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扶贫 开发工作重点乡镇和重点村,继续保留原有扶持政策不变,并给予奖励。要建立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参加 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扶贫开发改革试验有关工作。要建立督促检查机制,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和重要工作环节 开展经常性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实 效。要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实行地、县、乡、村四级联动 和协调沟通,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要建立信息反馈 机制,确保信息及时、畅通。要实行月调度和季度通报制 度,随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 决。要加强调查研究,抓紧出台配套政策,结合实际搞好 分类指导,切实解决制约扶贫开发改革试验工作开展的问 题和困难。
(三)加大投入,整合资源
县、乡镇及各工作部门要以《毕节试验区“十二五”扶
贫开发规划》和威宁试点总规为依据,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切实向贫困乡镇倾斜,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贫困乡镇聚集。县级财政部门将扶贫开发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照8%以上的增长幅度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投入,乡镇财政安排扶贫开发的资金不得低于上级当年下达资金总额的30%,按不低于上年到乡镇扶贫资金总额3%的比例安排工作经费。
(四)督促检查,严格考核
县、乡镇都要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科学设臵考核内容、标准和权重,将各项改革试验任务纳入对县、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县级目标管理部门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改革试验工作督查,确保按时完成目标任务。把扶贫开发改革试验纳入县、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动态跟踪考核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在扶贫开发中工作扎实、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长期滞后的,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实行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把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工作述职、政绩考核、职务升降的重要内容,对未如期实现脱贫的乡(镇)、村主要领导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篇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合法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基本要求,从人口计生工作实际出发,大力加强依法行政示范苏木建设,促进人口计生依法行政和行风建设,狠抓生育政策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落实、违法生育处理、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性别比治理、流动人口管理等各项工作,促进我旗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依法行政示范苏木创建活动,加强我旗人口计生依法行政工作,建立人口计生依法行政长效工作机制,使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得到切实解决,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效能显著提高,全面提升我旗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三、主要内容和标准
(一)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努力打造诚信计生
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评议考核,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内容,对有严重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和出现严重恶性案件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
全体计生执法人员必须参加行政执法培训班,切实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确保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在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亮证执法,未经授权和委托的单位和个人不得行使行政执法。
制定《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向社会公开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范围、执法依据和执法程序,公开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许可、生育证发放、奖励优惠政策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等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并广泛宣传。要健全完善执法程序,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凡涉及计划生育的具体行政行为,要告知当事人所依据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当事人应当享有的权利,要维护当事人的知情权、陈述权和申辩权,克服执法过程中的简单粗暴行为,坚持文明执法。
(三)转变执法理念,积极便民维权
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依法维权、优质服务的执政理念,开展“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活动,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在生育证审批、各类证件发放以及环孕情服务过程中,不得向当事人收取押金、保证金、管理费或其他任何费用。特别在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基本技术免费服务、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等惠民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对资格认定、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环节,做到依法行政。
依法、及时、就地办理群众来信来访,认真落实信访工作领导首问制,对上访群众要耐心做好思想疏导和教育工作,及时化解群众矛盾,依法保障信访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严格依法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一抓生育政策的落实
(1)要根据年初下达的生育指标,对照指标安排,核实出生数的具体情况,已出生的是否做到持证生育,有指标但未出生的情况要切实掌握清楚。
(2)要切实摸清底数,组织人员进嘎查入牧户进行核实全员信息管理的有关情况,重点是新婚人员情况、出生情况、上环、结扎、人流和引产对象。
二抓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落实
(1)抓好查环查孕到位率工作。按照工作要求,确保参检到位率达到95%以上。
(2)抓好避孕节育措施到位工作。按照节育政策的要求,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严格控制计划外怀孕情况的发生。
(3)要切实做好在孕对象的跟踪管理。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中的在孕对象,要落实好层级责任制,对在孕对象采取“人盯人”的办法跟踪管理。
三抓党员、干部、职工违法生育的清理查处
(1)进一步加大对国家公职人员违纪生育的处罚力度。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打破情面,深入开展对违法生育的干部及其亲属的清理和处理工作,严格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对经群众举报查实、情节严重的坚决按照自治区《条例》严肃处理,除严格按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外,还要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同时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责任。
四抓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
法过程程序化、执法文书规范化、执法监督社会化,进一步强化和规范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与管理工作。
(2)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推进力度。要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强与法院等司法部门的联系,一是依法开展党员干部职工违法生育查处、计划生育清理、社会抚养费征收等活动。继续实行违法生育举报奖励制度,加强社会监督。二是要严格执行征收标准,规范执法程序,严禁因人而异搞弹性执法、差别执法和自由裁量,确保历年征收到位率50%,当年征收到位率达到85%以上,坚决杜绝和严厉查处“以罚代生”、“以罚代管”行为。三是加强社会抚养费管理、检查、督导力度,严禁“坐收挪用”,严禁以白条代替社会抚养费征收票据。
五抓再生育审批工作责任制
再生育审批严格按照嘎查上报、苏木镇计生办核查、旗人口计生局审核审批的程序进行,严把每个环节关口,健全档案资料,各经办人要签字负责,存档备查。
六抓流动人口管理
按照“属地化管理、居民化服务”的要求,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纳入现居住地的经常性工作范围,做到与户籍地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同投入、同考核,扎实开展流动人口清理清查活动,建立完善流出人口管理措施,努力提高流动人口办证率、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免费服务率。
(五)实施阳光计生,强化执法监督
员,除进行经济处罚外,还应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关系到计划生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是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计生的关键所在,一定要提高认识,切实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制定政策、安排工作、部署任务时,都要考虑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学会用法律思维来研究工作、分析问题,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二)强化责任,从严考核
严格实行层级责任制,采取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的办法,使各级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对责任事故按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对虚报数据、包庇违法生育对象、不依法行政,造成重大影响的将严格依法追究责任。
附:
镶黄旗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耿原(旗人口计生局局长)
副组长:梁立杰(旗人口计生局副局长)
成员:
刘颖(旗人口计生局宣传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旗人口计生局综合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刘颖负责。
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篇四
“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荣辱观,培养他们良好的文明行为举止,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校申报了“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为进一步做好工作真正发挥其作用,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规划
(一)总体工作思路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目标,以关心爱护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学会人师,行为人范为准则,以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高文明程度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继续认真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信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守纪的良报品德,积极向上的学风,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教育,增强学生团结助人和自立向上的优秀品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作用,把德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强化对德育工作的管理,培养建设一支德教双优,高素质高觉悟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真正发挥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和为人师表的作胙,并结合“和谐校园、文明校园”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打造校园品牌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把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新的台阶。
(二)活动时间及参加对象
1、活动时间
2008年3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
2、参加对象:初
一、初
二、初三全体学生
(三)活动内容
1、文明礼仪知识普及活动
2、“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活动
2(1)举行“文明规范伴我成长”主题教育启动仪式,向全 校学生发出“传承中华美德,做文明礼仪好少年”的倡议,动员全校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做文明礼仪的先锋,推动各班级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2)利用国旗下讲话、礼仪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手抄报 等宣传渠道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宣传。
(3)充分利用班队会和礼仪课教学活动,丰富和巩固学生文明 礼仪知识。
(4)举行“文明礼仪伴我行”展演活动。
(5)组织学生开展“向不良习惯告别”主题教育。(6)举办学生文明礼仪风采大赛,举行“文明规范在我心中” 主题班队会展示活动。
3、文明礼仪体验教育活动
(1)在全校广泛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知识竞赛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小手牵大手,文明你我他”签名活动。(3)结合楼道值岗,开展“站好文明岗,展示新形象”活动。(4)组织好文明礼仪教育的竞赛活动、读书活动、书画征文活 动、文化活动、实践活动、感恩等活动。
(5)编写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文明礼仪手册》,包括家庭礼仪、社会交往礼仪、课堂礼仪、课间活动礼仪、楼道礼仪、升旗礼仪、集会礼仪、交往礼仪、就寝礼仪、与陌生人交往礼仪、楼道值岗礼仪。
(6)文明每一天,实践文明礼仪活动
(7)开展“校园文明礼仪之星”评选活动
(8)开展“美在文明、爱在礼仪”活动。
4、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评价与反思
1)组织开展“文明礼仪监督岗”活动。
2)开展校园文明礼仪标兵,文明礼仪特色班评选活动、表彰活动。
3)加强文明礼仪课题的研究,总结文明礼仪发展的过程和方法、反思和提高。
二、实施办法
1、加强对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班主任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研究布置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政教处、教导处、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师的作用,层层落实,齐抓共管。
2、大力宣传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利用学校现有的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校园广播等方式宣传文明礼仪教育。
3、加强文明礼仪常识教育。
“百事之成必在敬也,百事之败必在败也。”可见,成败在关键与一个人的德行有直接联系。本学期继续学习学校出台的《小牛群初中学生文明礼仪手册》,教育学生学礼、知礼、懂礼、用礼,通过讲解、示范、表演、竞赛等多种形式,利用主题班、队活动,从现实生活出发,避免说教,避免强制,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雅行教育,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教育学生学会使用基本的日常文明礼仪,养成4 礼貌待人的好习惯,做一个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文明中学生。
2、继续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开展学规范、讲规范、守规范,争做文明中学生等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本学期我校将《弟子规》的诵读,列入政治课中,师生不但要诵读,而且要句句领会,按《弟子规》的要求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当前,全国好多地方都进行《弟子规》诵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古代圣贤的美好德行。尤其结合其中的“入则孝”,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孝行教育,“百善孝为先”,孝心一开,百善皆开,所以孝是德行的根本。通过亲自为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身同感受,让学生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教育之恩,感谢同学的关心和帮助,感谢一切为我们付出的人。本学期要求学生这会唱两首感恩内容的歌曲。
4、学校认真组织学生阅读《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读本》并利用班队会时间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
5、继续加强楼道管理和厕所管理工作,形成常规,从大处着眼,细处首手,继续学生值周制度,让学生体验管理,自我管理,力争使学生做到“轻声慢步靠右行,文明礼貌讲卫生”,使其养成良好的楼道文明和入厕文明的好习惯。
6、一月一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一月一次主题汇报交流,一月一次总结提炼。
7、继续实行一月一次的“文明礼仪小标兵”评比表彰活动。
8、开展“文明礼仪月“(5月)活动。大力宣传文明礼仪教育,学生办宣传栏、手抄报,画展,进行演讲比赛,小品表演,讲文明礼仪古今故事,以及宣传身边的文明礼仪的先进事迹,大力表彰和宣传学校发生的好人好事。同时以”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通过演讲、讲故事、书画、课本剧、歌咏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比赛,体现文明、文化、文雅。
9、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文明礼仪不只停留在学校的问好和行礼上,要提倡“说文明话,干文明事,做文明人。”活动前有详细的计划,活动后要有总结和评比,并总结活动经验。
10、继续完善我校的德育特色活动,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做到环境育人;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尤其注重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继续开展我校“春雨读书”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读书中提升素质,从而让学生达到心灵和语言一样美。我校的家长学校很有特色,很好地开发了家长这块资源,使家庭和学校相结合,让家长配合学校一起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三、活动安排
2008年3月宣传阶段,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宣传“文明礼仪活动”的重要性及重要意义,提高思想意识。
2008年4月至2008年6月组织实施阶段,开展各项活动,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使其形成制度化并规范化,使全体学生懂文明知礼仪。
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中期小结、自我督察阶段,在继续深
6 化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合理安排,灵活调整。
2009年3月组织收集学生作文、调查报告、书画、摄影等材料,连同“校园文明之星”一齐上报,参加全国评选和竞赛。
2009年5月,总结上报开展“文明礼仪活动”情况。
四、组织机构
组长:张海波(校长)
副组长:石玉学(党支部副书记)
刘云龙(政教主任)
成员:计术学
武朝清
吕辉
耿小平
孟庆宏
吴丽学
王文洁
李岩
程金秋
刘晓艳
沈秀梅
苗大军
孙建新
张永利
李志伟
张爱平
赵宏
张学利
邢艳荣
丁丽伟
小牛群初级中学
2008 年3月20日
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篇五
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是为了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公司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司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提升竞争力,努力使公司成为合肥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
(一)成立组织。公司成立由总经理江峰任组长,副总经理张俊生、何鸣任副组长的知识产权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事机构办公室,总经理工作部主任李光宇为办公室主任,配备专兼职人员办公,落实办公经费。
(二)健全制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密制度、知识产权利益分配和奖励制度、知识产权权益维护制度、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制度和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等。
(三)教育培训。通过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公司决策层的知识产权意识,增强专业技术人员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提高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和水平,增强经营管理人员把知识产权制度融入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教育培训,使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在员工中的普及率达到50,在决策层、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中的普及率达到80;培训1名能有效管理和妥善处理知识产权事务的专兼职人员。
(四)文献资料收集。开展知识产权信息特别是专利文献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建立公司主导产品或主要研发方向中外专利数据库,以建立专利数据库为基础,开展主导产品或主要研发方向的专利信息分析与利用、知识产权或专利战略研究制定工作,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打下基础。要通过专利信息分析,在了解同类产品或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态势、市场状况,尤其是竞争对手的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动态的基础上,从专利申请、专利实施(包括专利转让和许可等)、专利保护等各个环节出发,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总体推进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的专利战略。公司要以专利战略的研究制定为主要内容,研究制定包括商标、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种类的知识产权战略。
(五)专利申请和实施。要以创新成果的专利申请和实施为主要内容,抓好注册商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计算机软件等的申请(登记)和实施工作,提升拥有和实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通过开展试点示范,公司的专利申请量增幅要达到20以上,专利实施率达到50以上。
第一阶段(20xx年1月至2月):成立以公司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试点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二阶段(3月至5月):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做到制度、机构、人员和经费“四落实”;组织知识产权培训班。
第三阶段(6月至7月):建成主导产品或主要研发方向专利文献数据库,开展专利信息的分析与利用、专利(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制定工作。
第四阶段(8月至9月10日):试点示范工作方案得到全面落实,试点示范的各项工作全面完成。
(一)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是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公司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切实把各项工作部署认真落到实处。
(二)加大投入,提供财力支持。为了抓好试点示范工作,公司将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专项资金用于在试点示范期间内的知识产权申请(登记)、专利文献数据库的建立、专利(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和制定、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等有关费用的支出。
(三)邀请专家,指导工作开展。在试点示范工作中,公司将邀请省市科技厅局的有关专家指导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及其运行机制,适时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示范文本,帮助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协助建立和更新专利文献数据库,指导开展专利(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篇六
(说明:此方案要求较高,也与目前技工院校正进行的课改似。还有一种方案是按专业实训课内容依照人才培养标准,依据实际生产、生活系统的将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形式罗列出来,以工作页和学习页的模式编写专业人才实训教学培养内容。)
为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川人社字〔2010〕161号)文件精神,通过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以切实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校教学核心竞争力,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按照全面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明确工作目标和措施,狠抓落实、注意实效。
课改,意义重大,难度大,任务重,要求高。不能理解为简单的校本教材的编写,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二、工作目标
1、确定****、****等2个专业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实验。初步建立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既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又符合市场用人单位需求的全新课程教学体系。
三、任务与要求
1、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
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设计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保障条件等。
2、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
创新教材编写模式,打破学科体系,编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依据劳动者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力争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3、探索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
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期过程的学习条件。
4、加强建设一体化课程师资队伍。
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教师企业实践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逐步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示范性强的优秀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四、实施步骤
拟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分三个步骤实施:
第一步骤:准备阶段(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
1、技术培训和观念更新
构建和实施一体化课程,既是学生学习、企业用人的迫切需求,也是提升学校教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这一高度出发,学校在推行教改工作过程中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其中观念更新和组织措施有力是开展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前提。
首先通过各种会议渠道,使所有参与教师明确学校得以长足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哪里,使全体参与教师明确教育教学持续改革是促使学校得以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通过各种途径的沟通与交流,以及开展各类“洗脑式”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方面的主题培训和研讨会议,使全体参与教师掌握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技术和方法。由此,通过观念更新,使全体参与教师统一思想,为下一步试点专业全面推行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2、行政组织构建
课程体系构建基于校本研究,基于教研部门的指导,基于专业系的引领,基 于教师团队的合作。
在学校层面上成立一个总课题组,总课题组成员包括:学校领导、教学职能部门中层、各专业系中层。学校总课题组的所在工作机构设在学校的教务处。
在总课题组下设若干课改小组,课改小组以系为单位进行组建,每个课改小组负责本专业课程的调研、开发、汇报、评审、实施等。
每个课改小组设一名组长,组员若干。课改小组组长可以是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课改小组组员大部分是专业教师,部分是文化基础课教师。
第二步骤: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在借鉴、吸收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先进思想与理念的基础上,启动****、****2个专业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全面构建,并在2019级新入学的高级技工和预备技师班级推行实施。
1、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与流程
(8)课程投入实施,总结、反思、改进;(9)课程实施后的评价,持续改进。
2、时间组织
对学校2个试点专业进行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按时间目标规划为:半年目标、一年目标、三年目标。
(3)三年目标(201 年3月至200 年8月):实现各专业课程体系修正确立,六个学期课业开发完毕并投入使用。
为确保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还需进一步确定各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每月、每周工作实施方案。每月确定课改月工作目标,月底汇报月工作成果;每周确保课改专门时间,供课改小组集中调研、研讨。
3、课程体系实施的行政组织
课程体系实施反映于持续改进,包括教务处的跟踪与监控,专业教研组(系)的组织与实施,教师团队的总结、反思与改进。
教务处专职督导对一体化课程实施班级进行跟踪与监督,调查课程实施中所碰到的困难,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专业教研组(系)负责定期集体备课,研讨实施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和改进方案。
教学团队每月总结反思课程实施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并及时修正课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三步骤:总结与推广(2021年12月——)
在****、****2个专业实施工学一体化课程一轮试点后,将组织实施后的评价、验收,总结试点经验和做法,为推广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五、经费保障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同时涉及到企业调研、专家指导、人员培训、资料购置、实训基地改造与新建、一体化师资的长期培养等多方方面的资金投入,学校将对试点专业进行的课程改革投入专项经费,制订相关政策,发挥好激励机制的作用。
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篇七
一、试点村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村民户数及人口数(其中农户数及人口数);耕地面积、农业生产、主导产业(1-2个,明确具体产品)、资源优势;集体资产(其中集体经营性资产)、年集体总收入(其中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等。
二、改革试点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根据省提出的总体要求和四点原则,结合本村实际制定。
三、改革主要内容
紧紧围绕省提出的六项改革主要内容,结合本村实际制定。
四、时间及步骤
(一)原则上,试点期为一年或一年半。
(二)步骤大致分为宣传动员、具体方案制定(根据改革各项主要内容制定)、实施(明确各项改革的实施时间,根据实际各项改革实施在时间上可适当交叉重叠)、阶段总结等。
五、组织保障
当地党委重视程度、群众基础以及其他保障措施,确保改革推进、取得实效。
2015年 月 日
中小企业获取国家资金补助
轻松申报几十到几千万政府资金的信息服务平台
附件2:
村级集体资产股份量化改革试点申报表
中小企业获取国家资金补助
轻松申报几十到几千万政府资金的信息服务平台
附件3:
村级集体经济业态发展试点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省级示范单位名单
村级集体经济业态发展试点村(100个)
中小企业获取国家资金补助
轻松申报几十到几千万政府资金的信息服务平台
中小企业获取国家资金补助
轻松申报几十到几千万政府资金的信息服务平台
贵安新区:高峰镇麻郎村、党武乡松柏山村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省级示范单位(22个)
六盘水市:盘县淤泥彝族乡岩博村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
黔南州:龙里县冠山街道办事处光明社区
黔东南州:黄平县旧州镇寨碧村
中小企业获取国家资金补助
轻松申报几十到几千万政府资金的信息服务平台
铜仁市: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碧江区河西街道办事处新华村
贵安新区:高峰镇王家院村
为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确保顺利完成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任务,促进全县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推进全国旅游标准化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和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各项要求,按照“完善制度、强化支撑、突出重点、形成亮点、纵向协调、横向联合”的总体思路,加大旅游服务标准制定、实施、推广、监督力度,推进我县旅游服务业与国家及国际标准接轨,促进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质量提升,为建设全省丘陵地区先进县作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加大现有旅游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推广实施力度,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规范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培养一批运作规范、管理先进、服务优质、具有高水平企业标准的旅游示范企业,引导旅游企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建立并形成符合旅游业发展特点,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共同组成的四级旅游标准项目框架体系,提升旅游整体发展水平。
到年,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多元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旅游标准化试点,培育旅游标准化示范镇2个,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6家;全力构建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为补充的旅游标准体系;培训旅游标准化人才队伍,开展试点培训3次,培训1000人次;形成标准化旅游产品体系,提升和创建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2家,星级饭店2家,特色旅游商品购物点1家,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10家,最终达到对全县旅游企业示范和引领的工作目标。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旅游标准化体系。
以国家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体系与管理办法为依据,深入分析旅游标准化现状、特点与需求,围绕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构建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为补充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推动重点旅游乡镇以及所涉旅游行业经营单位建立健全本地、本单位的旅游标准化体系,形成覆盖“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及城市服务功能的地方标准和服务规范。
(二)开展旅游标准化宣传培训。
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举办培训班、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尤其是旅游行业广泛宣传旅游标准化建设的目的.、意义和现行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指导旅游企业在企业内部开展标准化培训和学习,确保员工培训率达80%以上。
(三)组织贯彻实施旅游标准。
加大贯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力度,推动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相关涉旅单位强化标准化意识,规范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组织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创建活动,增强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四)开展旅游标准实施评价。
加强旅游标准实施的督导检查,开展标准化服务评比工作。完善旅游标准化管理体系,采取自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及时对各乡镇、相关部门及旅游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促进标准实施、服务质量提高和经济效益增长有机统一。
(五)创建旅游行业品牌。
鼓励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加强制度建设、诚信建设、文化建设、技能培训,培育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行业品牌,着力培育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旅游企业,创建一批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品牌旅游企业,通过品牌建设促进全县旅游业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四、实施步骤
按照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的总体安排,我县创建工作分为七个阶段进行。
(一)启动阶段
拟定工作方案,组建工作机构,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分工。
(二)实施阶段
1.开展标准普查。对全县各级各类涉旅企业服务标准制定、实施及效果等情况进行普查,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制定标准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立标准框架。根据标准普查情况,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相关旅游要素,参照国家、省、市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和旅游业标准体系,制订符合我县实际的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标准。
3.制定政府对试点单位的奖励和扶持政策,鼓励重点旅游乡镇、旅游企(事)业认真贯彻旅游标准,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
4.开展标准化培训教育。采取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对有关部门、单位和涉旅企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不断提高标准化意识,增强执行标准的自觉性。
5.全面开展达标工作。对照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和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企业验收标准,全面开展创建达标工作。
6.加强创建宣传工作。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强标准化试点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同时,与主流媒体建立互动平台,及时报道试点工作情况,全力营造贯彻实施标准的良好氛围。
(三)中期评估阶段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对照考核标准,积极查漏补缺,配合市旅游局做好迎接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组织的旅游标准化专家组对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进行中期评估。
(四)整改提高阶段
按照中期评估中提出的整改意见,对照《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评估表》,进一步做好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
(五)自查完善阶段
对照《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评估表》进行自查,做好迎检准备。
(六)迎检阶段
配合市旅游局做好迎接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组织的旅游标准化专家组对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的评估验收。
(七)总结推广阶段
及时总结我县推进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取得的成果,推广成功经验,继续把试点工作推向深入,并对在试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
五、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我县推进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县推进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对试点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实施。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协作,共同推进试点工作。
(二)任务分工。
县旅游局:负责全县推进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牵头组织实施全县试点工作及旅游标准的宣传;及时向市旅游局汇报试点工作情况,做好与各成员单位的联络沟通工作;负责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等旅游企业,以及旅游安全方面的标准化建设;负责旅游景区导向标识、旅游相关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及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标准化建设。
县发改局:负责把推进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将相关项目纳入年度项目计划,协助做好对上争取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落实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专项经费。
县建设局:负责对城区公共旅游设施的改造升级,确保达到规定标准;负责城区及乡镇驻地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标准化建设。
县城管局:负责公共厕所及旅游厕所、旅游环境维护方面的标准化建设。
县交通局:负责出租车、旅游客运、城市公交、连接旅游景区(点)主要道路交通导识系统、城乡客运停车站点等业态的标准化建设,指导实施《旅游汽车公司资质等级划分》和《旅游客车设施与服务规范》。
县商务局:负责餐饮、购物场所等业态的标准化建设,指导餐馆、购物场所实施《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等级划分》和《旅游购物场所服务质量要求》。
县文体广电局:负责文化旅游业态的标准化建设,指导旅游娱乐场所实施《旅游娱乐场所基础设施管理及服务规范》。
县安监局:负责指导、协调旅游安全方面的标准化建设。
县统计局:负责指导旅游行业做好统计工作,为标准化建设提供有关数据。
县工商局:负责指导旅游行业名优品牌创建工作;配合旅游局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净化旅游经营环境。
县质监局:负责配合做好旅游行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宣传贯彻与培训推广,牵头申报、颁布实施地方标准。
县食药监局:负责指导全县重点餐饮企业、宾馆饭店做好食品卫生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
县广播电视台、《今日》编辑中心:负责开辟专栏做好标准化建设的新闻宣传工作。
1.试点方案格式
2.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
3.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4.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点
6.政府实施方案格式
7.工程实施方案格式
8.课题实施方案格式
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篇八
2015年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专项试点 工作方案 一、概述
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是一所公办的农村职业学校,前身系1938年创办的湖南青江私立学校,是首批国家重点职业高中、湖南省示范性职业中专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现有学历教育全日制在校学生4000人。
先进,实验实训条件全省一流,有微机室(计算机920台)、数控实训中心、模拟导游室等实习实训室77个,仪器设备总价值60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20万册。
乐桥镇檀巷村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治理的各项制度和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以村党总支为领导、村委会为主体、其它社会组织为补充,驻村单位和农村居民广泛参与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二是依法选举产生村委会领导班子,保证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同时村党总支成员与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确保农村社区党建与社区管理紧密结合。三是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建立四议两公开制度,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和干部活动,每年要召开一至两次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四是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农村社区公共事务管理,推行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对村两委决策及落实情况进行评议、听证、公示、意见反馈工作制度,保障民主决 1 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的落实。
(一)成立领导组。成立檀巷村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组,组长:胡金满,副组长:宛新义,成员:杨林发、张敦照、马兰红、邢应生、徐业保、徐业龙。
区的安全工作,调解民事纠纷、化解村民间的矛盾,消除治安隐患,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协助做好社区矫正人员、归正人员的帮教工作,维护农村稳定。四是科普技术指导队。职责是组织村民开展农工技术培训服务,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邀请有关专家给村民进行讲学培训,推广农技,提供动植物防疫防控、农产品安检、自然灾害预报预警、农资供应、农产品营销及保险技术和信息服务,提高村民群众的致富能力。五是社会保障救助队。职责是动员社会各界和社区村民积极开展以扶贫帮困、互助互济和生产生活扶助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六是文体活动队。职责是协助建好社区图书室、活动室,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遏制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现象。各服务者队伍均由各村民组长、村民代表、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复员军人等担任。
青岛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信息化工作推进方案
管理、教育科研、后勤服务、安全保卫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带来新的变革,形成新的突破。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利用数字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使学生与家长互联、电子阅览、进行虚拟实验、获取学习资源、利用网络个性化学习、学习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程等活动变得轻松自如,无论在家、在校、在外,只要有网络覆盖的地区,都得随时随地的开展学习活动。
(二)通过数字校园平台,学校管理、办公自动化、教师组织管理、教学常规管理、安全保卫等各项工作都将变得更加简单、更加人性化,提升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校园文化,提升信息化时代的学校办学水平。
(一)、到2014年底全面完成校园各项网络系统的提升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将学校教育城域网数字光纤带宽扩容为1000m。(2)全校实现无线安全覆盖。(4)完成特色功能教室的建设。
(1)完成对现有办公自动化、学校管理、校园安全监控、校园广播、家校互联、计算机网络教室、设备资产管理等各种应用系统与数字校园应用管理平台的对接和整合。(2)完成对学校现有教育管理、教师常规管理、设备资产、安全监控、校本课程等各种数字资源的整合,全部导入数字校园管理平台。
(3)完成对教师的数字校园应用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力争做到全体老师对数字校园管理平台能够熟练进行操作。
(4)利用数字校园管理平台,组织广大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网络学习、安全管理、智能化家校互联等各种数字校园建设专项课题研究工作,加快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与数字校园的融合。
(三)到2015年底全面完成数字校园的资源建设,使学校从环境、资源,到活动全部数字化,实现网络办公、网上管理和网上服务。
(1)依托国家、市、县各级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完成对数字校园各种管理、教育教学、家校互联、安全监控等资源的补充和完善。
(2)完善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的建设,使广大师生在学校内所有需识别身份的场合全部采用卡来完成。
(3)完成各种网络虚拟社区、虚拟班级、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在线培训等各种网络应用系统和资源的建设。
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机制。
(2)探索利用数字校园管理平台建立师生成长电子档案、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网络社区等应用系统和数字资源的有效模式,并建设完成校本课程数字资源库和选修课程资源库。
(3)积极探索利用数字校园平台提高教育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机制。
(4)积极探索利用数字校园平台加强校际协作、家校互联协作、学校和社区、社会间远程协作的方式方法。
青岛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 2014年12月8日
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篇九
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目标是:积极探索多元化、优质化、特色化和国际化的办学道路,力争把江苏省建设成为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先导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先行区。
1.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高校分类体系,实施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建立区域高等教育协作改革和联动发展机制。成立省教育发展咨询委员会。
2.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健全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完善公办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探索建立绩效拨款制度,实行财政拨款与高校绩效评价挂钩。建立省属高校拨款咨询委员会。
3.着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建立“江苏区域高校联盟”。支持苏北高等教育发展,探索独立学院到苏北、到市县办学等多种办学途径,力争每个省辖市至少拥有一所普通本科高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快建设一批与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优化人才培养层次结构,到2015年,全省高校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的比例保持在8∶54∶38左右。
4.大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研究性、实践性教学,全面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建设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探索建立高职院校学生学分与本科院校学分互认制度。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拔尖人才、创新人才和特殊人才的培养模式。推行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5.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继续做好“985工程”、“211工程”高校部省共建工作。遴选一批符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省属重点高校进行特色大学建设。实施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
6.不断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将产学研合作成效纳入对地方政府和高校的考核内容。健全产学研合作受益共享机制,健全高校服务科学发展工作机制,健全高校科技工作管理考核机制。推进高校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7.努力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完善高端人才培养和成长机制,做优做强高校“青蓝工程”。实施“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留学计划”。创新高端人才管理和使用机制,鼓励并支持高校创设“学科特区”。探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校校长,大力实施“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
换、学分互认与学位互授,探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合作培养。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设立招收留学生的“茉莉花”政府奖学金,做强“学在江苏”品牌。
9.积极推进招生考试改革。试行分类入学考试,完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把测试评价结果作为不同层次高校入学资格的必要因素。改革高校招生录取办法,增加考生选择机会,完善特殊人才选拔机制。试行专科学校注册入学。改革研究生招考制度,扩大有资格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院校数量。
10.探索建立科学分类评价机制。建立健全高校分类评价体系,培育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构建分类评价激励和导向机制,开展对民办高校社会评价试点。建立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家长和中介机构多方参与的高校评价制度。建立高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为确保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江苏省拟制定五项配套政策,并从四方面加强保障条件建设。
配套政策主要包括:1.对具备条件的高校,下放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权。2.根据实际,优化教育专项经费设置办法。3.增设优秀在校大学生公派留学资助项目。4.优先将“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列入当地科技计划,优先给予经费支持。5.制订《江苏省校企合作促进条例》。
保障条件主要包括:1.成立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建立定期通报制度。2.进一步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3.建立高教综合改革专项经费。4.建立定期考核评价制度,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