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物理第一节课教案(大全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物理第一节课教案篇一
1、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高中化学的知识结构
开始适应新老师的教学方式
掌握高中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知识结构的构建和教材分析使学生全面掌握高中化学体系
采用化学图片实验谚语和谜语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交流和讨论增强与学生的认识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锻炼学生学习交流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法与学法
交流、探讨与讨论、思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当你们用充满疑问的眼神看我的时候,我想我不能不做一番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之前,我想由衷的祝贺各位在人海之中来到铜仁一中。几年前,我和你们一样,经历初三艰苦的学习生活然后考入铜仁一中,那时我 15岁,也是我第一次实现第一个目标,喜悦之情难以言表。也在我沉浸在甜蜜的幻想之中时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约而至,我没有了新的目标,学习的动力一下子无影无踪。这样高一在恍惚之中度过,那是我很后悔的一年,后来我考入西南大学成为现在的身份。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化学老师。
化学名称:龙胜勇
味道独特 无毒
用途:教书育人
希望我们的相遇像浓硫酸和水的相遇一样能有无限的活力
这就是我,一个今天将要和你们探讨五个问题的人
化学与中国、化学美
化学能够给你带来什么
高中化学与高一化学
高中化学怎么学
关于青春
(学生交流分享他们所知道的化学与中国的故事,中国的化学家的故事)老师补充介绍化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和中国历史上的化学名人的简历以及他们对中国化学发展的贡献。并且与国外化学发展作对比,简单介绍化学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情况。
(学生列举他们在化学中发现的化学美的地方以及在化学课上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老师介绍化学美的时候通过谜语、图片、实验视频给学生展示。
化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学生交流发表意见)老师补充
它提供给我们便利的生活条件,学习化学我们能了解许多生活常识;
化学是创造新事物改进社会的空间和推进社会发展的学科;
最后化学帮助各位在高考中实现理想。
高中化学共八本书,分为必修2本,选修6本。内容涵盖广丰富,在学修的版块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喜欢的模块来阅读。在高考中,必修占据大部分的知识内容,选修也会有部分内容,我们会根据考纲的`要求来安排选修板块的学习。
必修一的化学共有四章:第一章是实验和计量数物质的量的学习,比较基础但比较抽象。
是化学反应类型的介绍重点在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这章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做好预习和复习。第三第四章是金属和非金属的介绍相对来说需要理解记忆的成分比较多。
高中化学怎么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建立一种以结构认识性质的学校理念很重要,知识点多很不容易记忆。所以知识记忆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并且对比的记忆。
热爱化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果没有学好一门学科,你是不会产生兴趣的,所以第一节课起,你要保证每节课的知识全部掌握,有问题有困难的及时处理询问。
独立思考、不耻下问 高中也是大家成年的时间,很多时候要学会自己面对和处理问题,包括知识,你要学会独立思考,这样你才会快速的成长起来。高中的知识比初中难度上有提升所以学习有困难无法自己解决的就要问同学或者老师。
预习——听课——复习 这是学习的三部曲,预习能让你上课感到轻松,听课是学习好与不好的关键所以一定要保证效率,及时的复习巩固是学习的法宝。
要有一定量的习题训练 化学属于理科的范畴,所以一定量的练习是不能少的,你的知识一定要通过习题加以巩固。
准备一个笔记本、错题本、草稿本
朗诵《关于青春》
同学们你们正处于人生最美丽的时光,我有很多话想和大家说,但是时间有限,在此我选择了一首诗想和大家分享。这是一是关于青春的诗。
《关于青春》
——席慕容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眼泪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样的一个开始
在哪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的去追索
年轻的你如云影掠过
而你的微笑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峦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岁月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生活给我们的青春只有一次,懂得珍惜把握自己的人生是我们最佳的人生态度。
其实用我们的化学来描写人生已经足够了:
化学——chemistry——chem is try——化学是一种尝试。人生何尝不是一种尝试探索呢。最后祝愿各位在未来的学习中健康愉快!谢谢大家!
作业布置:预习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板书:
欢迎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与中国
化学美在何处和用在何处
高中化学简介
怎样学习高中化学
关于青春
教学反思:
也没有照顾到后面的同学。有待于加强改进。
整节课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高一物理第一节课教案篇二
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
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
能力目标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2、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通过作图法确定合力是本章的难点;
教法建议
一、共点力概念讲解的教法建议
二、关于矢量合成讲解的教法建议
三、关于作图法求解几个共点力合力的教法建议
2、注意图示画法的规范性,在本节可以配合学生自主实验进行教学.
第四节 力的合成与分解
高一物理第一节课教案篇三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进一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
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课本图0.1-1实验[演示]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板书]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高一物理第一节课教案篇四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能够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了解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及其布局的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的案例,学会分析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
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合作与探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要想富,先修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播放青藏铁路视频』
【学生回答】: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五种交通运输方式都有哪些特点呢?
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师点拨】:选择运输方式的时候,既要根据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又要根据货物的类别、数量、运距等综合因素,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作出最合理的选择。
『播放视频交通运输的变化』
3.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高速化——缩短运输时间,增加通过能力
大型化——扩大运输工具的装载量
专业化——发展集装箱运输技术
4、交通运输网及布局
(1)概念
(2)组成要素:
交通运输中的线:铁路、公路、航道等。
交通运输中的点:车站、港口、航空港等。
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
【学生回答】:东部密集,西部稀疏。东部地形以平原为主,相比西部更为低平和缓。而且东部经济发达,人口与城市众多,对交通的需求量大。
【教师点拨】:由此看来,交通运输的布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具体分析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
(2)南昆铁路沿线有哪些资源分布?
(3)铁路沿线民族分布、经济水平如何?
(4)在复杂的自然条件下我们是凭借什么去克服困难的?
【学生回答1】:南宁海拔低于100米,昆明海拔大致在2000米以上。由于铁路位于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所以地形险峻、地质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且多地震、滑坡,南昆铁路的修建必须克服这些自然障碍。
【学生回答2】:因为铁路沿线有丰富的资源。
教师点拨:具体有哪些资源分布呢?
【学生回答2】:铝矿、煤矿、石油等自然资源,以及峰林、溶洞等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
【学生回答3】:南昆铁路途径19个县(市),沿途有十多个少数民族,这里也是我国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
【学生回答4】:先进的科学技术。
【教师总结】:回答得非常好!在复杂的自然条件下我们必须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保证。所以南昆铁路沿线建有桥梁476座,隧道258座,整条线路31%都是桥梁和隧道。南昆铁路也是我国科技含量的铁路之一。
通过南昆铁路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有:经济、社会、自然、科技四大因素,其中经济是主导因素。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需要同学们了解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能结合运输货物的特点、运输量等对交通运输方式作出合理的选择;我们还了解到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交通运输网的布局特点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当前来看,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的因素,而技术则提供了保证,自然条件的影响越来越小。
【板书设计】: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交通运输方式:
1、五种方式及其特点;
2、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3、发展趋势
二、运输网及布局
1、基本要素:交通网中的线和点
2、影响因素:自然条件、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技术水平等
高一物理第一节课教案篇五
1、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明确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4、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推理、归纳的科学意识和方法
二、重点难点
掌握并灵活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分析—总结
四、教具
牛顿管、抽气机、电火花计时器、纸带、重锤、学生电源、铁架台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
vt=at
s =at2/2
vt2 =2as
(二)、自由落体运动
演示1:左手掷一金属片,右手掷一张纸片,在讲台上方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二者是否同时落地。然后将纸片捏成纸团,重复实验 ,再观察二者是否同时落地。
结论:第一次金属片先落下,纸片后落下,第二次几乎同时落下。
提问:解释观察的现象
显然,空气对纸的阻力影响了纸片的下落,而当它被撮成纸团以后,阻力减小,纸片和金属片才几乎同时着地。
假设纸片和金属片处在真空中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会不会同时着地呢?
演示2:牛顿管实验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显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只受重力而不受其他任何力,包括空气阻力。
(2) 从静止开始下落
实际上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同重力相比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三)自由落体运动是怎样的直线运动呢?
学生分组实验(每二人一组)
将电火花计时器呈竖直方向固定在铁架台上,让纸带穿过计时器,纸带下方固定在重锤上,先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下放,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运用该纸带分析重锤的运动,可得到: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重锤下落的加速度为a=9。8m/s2
(四)自由落体加速度
1、学生阅读课文
提问:什么是重力加速度?标准值为多少?方向指向哪里?用什么字母表示?(略)
2、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有什么规律?
(1)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
(2)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由教材第37页表格可知,纬度愈高,数值愈大。
(五)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vt=gt
h=(1/2)gt2 g取9。8m/s2
vt2=2gh
注意式中的h是指下落的高度
(六)课外作业
1、阅读《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2、教材第38页练习八(1)至(4)题
高一物理第一节课教案篇六
第一节课对老师十分重要,学生也会非常重视开学第一节课!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开学第一节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到您!
为了上好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打响第一炮,我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和钻研。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就是备好课。我现在面对的,是一群刚刚步入高中,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奇的十六七岁的孩子。可以说,第一节课,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的这一个亮相要是博得了满堂彩,下面的教学就会顺畅些,圆满些,要是讲砸了,当然还有弥补的机会,但是,实际弥补起来却是很困难的。所以我反复琢磨,怎样才能把这看似轻松的一节课上好,怎样才能吸引学生,让他们通过这一节课,对高中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打下良好的基础。于是我决定,打破常规的授课方式,和学生聊天,给学生讲故事,让他们了解高中,了解高中语文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同学们,大家好:火热的八月见到火热的你们,我感到非常的高兴!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钟红丽,“钟”是“一见钟情”的“钟”,希望我们师生之间的初次相见,也能结下深厚的感情。“红丽”二字是我母亲的杰作,按她老人家的解释是“红色而美丽的接班人”的意思,很土也很有时代烙印的名字。我1998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到现在为止,从教已整整十一年。伴随着你们的到来,我也将开始我教师生涯的第十二个年头了。
新的学期开始了,对于你们来讲,一个新的征程也开始了。首先我祝贺各位同学顺利通过九年学习成为一名高中生,成为我们六高中的一名学生。这是我们步入高中以后上的第一节语文课。可以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画卷有多美丽,语文就有多美丽;音乐有多么震撼人心,语文也有同样的力量。可是我也知道,有很多同学不喜欢语文课,对吗?不管有多少原因,我们还是要面对高中的语文学习,毕竟它在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既然如此,我们现在就应该有了一个共同的愿望——在轻松愉悦快乐的语文课堂中,学好语文。我想,有了这样的一个共同愿望作基础,只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就一定能轻松的学好语文。今天的课,我不讲课文,我要先给大家讲几个小故事。如果你有心,请记住这些故事,我想它应该对你有些启发,同时这也是写作文的绝佳材料。(情境创设,活跃气氛)
1、第一个故事:一个灰心丧气的青年人,因科举没考上,便颓废不堪,一蹶不振,整天关在屋子里,抱头痛哭。有一天,一位老者跨进门,语重心长地说:“假如山上滑坡,你该怎么办?”年青人喃喃:“往山下跑。”老者仰头大笑:“那你就葬身山中了。你应该往山上跑,你只有勇敢地面对它,才有生还的希望,天下事皆然。”说完便飘然而去。
提示:只有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才能战胜它。往上走,不要往下走,学习亦如此。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我希望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定要迎难而上。
2、第二个故事: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天长日久,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提示: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勇敢面对一切挑战和失败。拿破仑曾说过这样的话: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要靠自己。请大家记住: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3、第三个故事: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提示: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
4、第四个故事:父子俩住在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又用青草诱之,牛依旧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问:这则故事的启示是什么?
提示: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要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所以我们应该利用高一这个新起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攀登更高的山峰。有句话说得好,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之剑,就握在大家自己的手中,怎样使用它,完全在于你自己。
问:要我说,这个小孩很聪明,那他的聪明表现在哪儿呢?
提示:他要学习掌握钓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也是如此,不能只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这样,你才会终生受益。
小结:三年的高中的生活已经开始了,如果大家都能满怀信心,勇敢面对挑战,坚持不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能力,我相信大家的高中生活一定会过得充实而快乐。
(目的:鼓励士气,明白学习的道理)
学习语文十要求
练好语文基本功,优秀诗文勤记诵,
报纸杂志常翻阅,买书看书做书虫,
语文笔记贵坚持,课外练笔不放松,
生活处处皆学问,他山之石把玉攻,
基础知识早复习,课本学习贯始终。
同学们学了6年小学3年中学共9年的语文,但语文基本功如何呢?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取决于其语文基本功是否扎实。在此,我只想问问同学们:第一、你的普通话说得如何?换句话来说,也就是你对一些常用字的读音是否准确?第二、你的字写得如何?第三、你写作文或写信是否常出现一些不应出现的错别字?你注意纠正过这些错别字吗?语文的基本功所指范围较广,但我以为以上所问的三点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要格外留心。
每天出版的报纸杂志里面都有大量的信息,其中亦不乏语文方面的知识。差不多每份报纸每周都会有文学版,每期都会有不少好诗文。即使是看每天的新闻、通讯,我们也可学到许多语文知识。甚至光是欣赏其中一些文章的标题,我们都能够收益良多(所以,有看报纸杂志习惯的人,其语文基础一定不会差。有哪些报纸、杂志值得我们欣赏呢?报纸有《中国青年报》、《语文报 高中版》、《作文点评报》;杂志有《读者》、《中学生》、《青年文摘》等。
我们还应养成一个好习惯,就是看到的好语句、好文章摘抄下来。这样日积月累,终有一天你会为自己拥有丰富的精神食粮而骄傲。
读书,可以使我们的情操更高尚些,眼界更开阔些,语文知识也更丰富些。为什么马克思、毛泽东的学识那么渊博?这是因为他们都是一只十足的“书虫”。毛泽东就曾经说过:“我的文学功底之所以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我对书的爱不释手。”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说得好:“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找到了一位好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所以,多去书海中遨游,你会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近年来高考较侧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写作能力,喜欢看书、勤于思考的人,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一定不会差的。
以前同学们读初中时记语文笔记,可能都习惯于记些什么课文的标题、作者、时代背景、段落及段落大意、写作特点的,抄完后同学们不爱看,考试前对复习也没什么帮助,久而久之反而使得同学们误以为学语文是那么枯燥乏味。其实,语文科是中学所有学科里内容最丰富、趣味性最强的学科,语文笔记自然有许许多多值得记的东西。那么,语文这门学科有哪些内容值得我们记呢?语文知识点(含各知识点的概念、运用实例、高考例题等),诗词名句,以前不认识或易读错的字,错别字,成语及用法,病句搜集,文学常识……这些都值得我们抄在自己的语文笔记簿上。所以我要求同学们准备一个语文笔记,把自己该记的记下来,我每周检查一次。
任何一个人的写作水平,都是在勤奋练笔中提高的。虽说每学期老师会安排一定的作文训练,但仅靠这几次作文训练就想把文章写好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天天练笔,我们的写作水平就一定能有很大的提高。练笔的题材广泛得很,校园中,家庭里,社会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成为练笔内容;文体也可不限,记叙文、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剧本、对联……什么都可试试。长短也可随意,每次既可写全篇,也可写片段,还可写“小说连载”式的文学作品。同学们需要准备一个周记本,可摘抄美文佳作、经典语句(要写出自己的感悟),也可自行创作,分别标明即可。每周上交一次。
语文是一门每人都受用终生的最基础的学科,语文知识并不像我们有些同学所以为的那样,只“存在”于语文课本;或只能从课堂上学到。可以说,跳不出语文课本,跳不出语文课堂,我们就学不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语文知识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校园里的墙报,街上的招牌,旅游景点里的楹联,报纸上的广告,庙宇里的碑文……都含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学问”。比如报纸上的广告,其用语既要精练又要引人注目,甚至有时还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所以,广告策划者如果没有较好的语文功底,就难以收到“一语惊人” 而令人“过目难忘”的效果。另外看电视、听广播,开校会,乃至听其他人聊天,也一样可以从中学到不少语文知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在学习语文方面也不例外。不要以为学知识就只能是以老师为师,孔子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也说过:“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要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平时就应多向身边的人请教,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从而取人所长,补己之短;借人所长,为己所用。比如其他同学的作文,应该多借来看看,尤其是老师推荐的范文,更应该反复品味,以学习他人的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其他同学的笔记也应该经常借阅,你一定会发现里面有许多使你获益良多的知识。又比如有些同学的字写得很漂亮,你平时可多留意一下他怎样写字,甚至请他示范示范,那么,你的书写水平就一定会有明显的提高。
语文考试考什么?主要是考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而直接考课本内容的则很少。虽说同学们在初中时已学习了中学阶段应掌握的知识点中的大部分,但高中学习的要求比初中高得多,所以,从高一起就自觉地开始复习这些知识点,而不是到了高三才复习,那么,你就会赢得主动。
“既然考试考课本的内容很少,那还有什么必要学习课本呢?”或许有些同学会这样问。
其实,我们语文课本里的课文,绝大多数是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和伟人或名人佳作中精选出来的,这些课文里本身就含有许多语文知识点,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过程。同时,每册课本的每个单元里都还有相应的新的单元知识,这些单元知识都是要求我们必须掌握的。学习课文的过程,就是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所以,认真学习课文不能因考试时直接考到的内容不多而不重视。(授之以渔,培养学习的能力)
中国有句俗话,叫“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通常,人们喜欢把老师比喻成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古诗有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老师职业的极至赞美。但我更喜欢把老师比喻成撑船的水手,三年一调头,送走一批学生就送走了一批渡客。老师、学生,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不管是你们遇到了我,还是你们彼此成为新的同学,请记住,这都是缘分,希望你们倍加珍惜朝夕相处的三年宝贵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倍加珍惜我们的友谊。同时请大家相信和放心,我视教书为事业,把语文当艺术,以后的每一堂课,我都将竭尽全力地上好,同你们一道共同遨游精美绝伦的文学殿堂!我真诚地希望做大家的好朋友!
你在新学期有什么新设想?语文的弱项在哪里?什么原因?想怎么解决?有什么困难需要老师帮助?对老师有什么要求?(结合你的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谈谈。写在周记本上,我阅读后回复)
高一物理第一节课教案篇七
知识目标
了解行星、恒星和星系等概念,知道宇宙的几个主要天体层次;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应用万有引力定律
:天文学知识
自学与讲授
多媒体和计算机
:
问题:教师用计算机展示图片:
1、围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星是什么星?谁提供的向心力?
回答:是地球的卫星,是地球与卫星间的万有引力提供的.
这是第一层.(地球的卫星包括月亮,地球是行星)
教师用计算机展示图片:
2、太阳系中有几大行星在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是谁提供的向心力?
(其中海王星和冥王星都是用万有引力定律找到的,太阳是恒星.)
教师用计算机展示图片:
3、太阳系又在什么范围内呢?
回答:在银河系.
4、请学生解决下列问题:
a、公转半径 变大b、公转周期 变小
c、公转速率 变大d、公转角速度 变大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当 减小时, 增加时,公转速度逐渐减小.
由公式 又知t逐渐增加,故正确答案为b、c.
求:
1、“黑洞”的质量.
2、试计算黑洞的最大半径.
解:
1、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 =3.6×10 35 kg
得:
解得: =5.3×10 8 m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