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测量计划书(精选8篇)
计划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的一个前提。做好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才能使工作与学习更加有效的快速的完成。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计划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测量计划书篇一
一、总则及编制依据
依据有关文件和规定要求,全面进行项目测量工作系统规划和安排,明确测量职责和工作任务,通过过程有效实施和监控,创建优质工程。通过测量体系和职责明确,建立相应机制,从而保证测量工作优质高效完成,为工程施工和质量监控做好充分保证。
编制依据:
1.娄底至衡阳高速公路招标文件,技术规范要求,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国家交通部有关规范和标准。
3.业主、监理有关文件和要求。
4.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
二、工程概况
本项目是益阳至娄底至衡阳高速公路中的一段,是湖南省
设长冲枢纽互通,终于衡阳至枣木铺高速公路七碗(衡枣高速桩号k70+555.498),全长约117km,沿线途径娄底市双峰县、衡阳市衡阳县、衡南县、祁东县等四县市。
本合同段起点位于衡阳县库宗乡石口村北侧(k55+100),与第3合同段终点顺接。设置库宗桥互通,实现与衡邵高速的交通转换,路线沿丘陵垄岗间相对平缓处向南布设,经大山村、大关村,过新华村东侧路线向南布设,经白鹤村,于百花村跨县道x056,之后跨s315后,经垭口至山顶展线,经伍一村,至垄岗区展线,经黄金村、黄石村、寺冲村、方工村、杨家村,终于日新村(k69+200),全长14.101km。
三、工程特点
本合同段共设互通式立体交叉1处,即库宗桥互通(枢纽),服务区1处,即檀山咀服务区。大桥1307.5/6座,无中、小桥,主线上跨分离式立交519/3座。通道24道;涵洞24道,人行天桥593.058/9座,渡槽169.16/2座。路基土石方:挖土方289万方,填土方268万方。
四、坐标系、高程系采用标准
本路段平面控制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2°10′00″,高程投影面150m,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准。
五、目标和宗旨
测量目标:测量精度100%达到规范要求,测量过程100%自主
控制,测量事故为零。
测量宗旨:1.执行测量双复核制,确保测量精度,减少测量误
差,消除测量质量事故。
2.执行测量责任制,保障施工生产。
3.推行测量量化承包,提高人员责任心,明确测量
工作程序,高效完成测量工作。
(1)施工控制测量:导线、水准复测、加固、保护及过程中监管,
确保测量精度要求及各项技术指标。
(2)原地面系统测量:进行桥、涵构造物的放样和检查对照。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复测原地面同时进行横断面绘制及土方量计算,汇总资料并上报签认。
(3)路基施工测量:土石方557万方,路基长14.101km,测量确保路基宽度及中边线位置准确,进行施工填土高程监测,保证断面和高程准确。
(4)桥涵构造物测量:
全线桥梁和分离式桥梁共9座,人行天桥2座,渡槽2座,涵洞、通道48道。
进行施工放样,进行过程控制及施工中的测控,主要测控任务:溶洞压浆、桥梁挖孔灌注桩、立柱、系梁、台帽、承台、桥台、肋板、预应力空心板预制安装、箱梁预制安装、现浇箱梁测控,涵洞、通道基础开挖。
六、测量人员分布及主要使用仪器
娄衡高速四标测量人员分布及主要使用仪器
gps测量仪基站、索佳仪器拌和站土方测量
七、测量工作程序
施工测量工作工艺流程
测量组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测量准备施工放样,施工测控,测量复核以及测量资料整理和填写,严格按照工序进行测量把关,合格后与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每道工序的测量复核,合格后签认放行。明确测量工作程序,保证测量工作有序高效开展,保障工程顺利施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创建优质工程。
测量计划书篇二
知识目标
1.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2.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1)会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使用前要先调零.
(3)会正确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和使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有关“弹簧测力计”的教学建议
有关“力的单位”教学建议
有关课堂实验的教学建议
本节后面的“想想议议”问题,可在学生开始实验前讨论,来回拉动几次挂钩,可以避免弹簧破壳子卡住.如果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不指在零位置,应进行校正.对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提出:除调零外,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提示:可以作零点误差的调整.)
有关新课引入的教学建议
教学设计示例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组织学生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会正确读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弹簧秤、木块、长木板、一根头发、拉力器
教学设计示例
(一)引入课题
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
2.两位同学拉弹簧时,弹簧的伸长相同吗?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二)新课教学
1.力的单位
2.弹簧测力计
(1)弹簧秤的原理
教师可准备一个弹簧,找学生用不同的力去拉弹簧.
(2)弹簧秤的构造
(3)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弹簧秤
弹簧秤的量程:
最小分度:
水平拉木块的力:
在斜木板上拉木块的力:
拉断头发的力:
(三)总结,扩展
探究活动
测力计的发展
【课 题】 测力计的发展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参考方案】
【备 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体验力的大小
【课 题】 体验力不同大小的感觉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参考方案】
【备 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测量计划书篇三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会利用简单的工具沿直线测定指定的距离.
会利用简单的工具沿直线测定指定的距离.
教学准备
卷尺,标杆,测绳,教学软件
一、认识测量工具.
1、(播放农民在平整土地;工人在兴修水利、建造房屋时进行测量的场景)
2、教师说明:测量土地时要用到标杆、卷尺、测绳等工具.(一边说一边出示)
二、利用工具.
1.如果要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可以怎样来测量?请同学来演示一下.
2.教师小结:测量较近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4.组织学生讨论,汇报(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演示课件)
(1)两个人先在a点和b点各插一根标杆;
(3)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另一根标杆插在d点……
(根据测量距离的长短来确定分段测量的段数.)
(4)把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定出了一条直线.
测定直线以后就可以用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所要测量的距离了.
三、步测和目测.
1.步测.
(1)(演示1步的长度)从后脚尖到前脚尖的距离.
(3)强调:步子要均匀,不能忽大忽小;要尽量沿直线行进.
2.目测.
(1)你现在能不能坐在座位上估算一下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2)这种只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的方法叫做目测.
(3)出示图片“参照图”,帮助学生练习目测.
四、实践活动.
全班分成三组,分别进行实践活动.
2.步测.
(2)步测学校大门口到教学楼的距离.
(3)公布工具测量的结果与自己步测的结果进行比较.
3.目测.
五、课堂小结.
2.步测和目测与利用工具测量有什么区别?
(在缺乏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无需很精确时,可采用步测或目测.)
六、
测量计划书篇四
gps测量数据的粗加工包括数据传输和数据分流两部分内容。
大多数gps接收机采集的数据记录在接收机内存模块上。在数据通过专用电缆线从接收机传输至计算机的同时完成数据的分流,以将各类数据按照类别特性归入不同的数据文件中,数据传输和分流未作任何实质性的加工处理,只是存储介质的交换。
不同接收机的数据记录格式各不相同,难被同一处理程序所用,因而传输至计算机的数据还需解译,提取出有用信息,分别建立不同的数据文件,其中最分主要的是生成四个数据文件;载波相位和伪距观测值文件、星历参数文件、电离层参数和utc参数文件、测站信息文件。
(1)观测值文件,这是容量最大的文件,内含观测历元,c/a码伪距、教波相位以(l1/l2)积分多普勒计数、信噪比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伪距和毅波相位观测值。
(2)星历参数文件。包括所有被测卫星的轨道位置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出任一时刻的卫星轨道上的位置。
(3)电离层参数和utc参敬文件,电离层参数可用于改正观测值的电离层影响,utc参数则用于将gps时间修正成utc时间。
(4)测站信息文件。其中包括测站的基本信息和本测站上的观测情况。例如:测站名、测站号、测站的概略坐标、接收机号、天线号、天线高观测的起止时间、记录的数框量、初步定位结果等。
8.1.2 gps测量数据的预处理
gps测量数据的预处理的目的在于:对数据进行平滑滤波检验,剔除粗差,删除无效无用数据;统一数据文件格式,将各类接收机的数据文件加工成彼此兼容的标准化文件;gps卫星轨道方程的标准化,一般用一多项式拟合观测时短内的星历数据;探测并修复整周跳变,使观洲值复原;对观测值进行各种模型改正,如大气折射模型改正。
预处理所采用的模型和方法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最终成果的质量,因而是提高gps测量作业效率和精度的重要环节。
8.1.3基线向量解算和网平差计算
经过预处理后,观测值作了必要的修正。成为“净化”的数据并提供了卫星轨道时时钟参数的标准表达式,估算了整周模糊度初值,就可以对这些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各种线性组合,以其双差值作为观测值列出误差方程,组成法方程,进行墓线的平差解算。平差解算中一般以点间的坐标差作为平差未知数,故称为gps幕线解算一般由接收机的随机软件完成。
gps相位观测值经过基线解算,获得了各点间的琴线向最成果。由干gps成果属了wcs一84坐标系,因而就必须将它们转换至实用的国家或地方坐标系内,这是通过与地面网成果的综合处理来解诀的。常用的力法是进行gps网的约束平差和gps网与地面网的联台平差。
测量计划书篇五
实习时间: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1.地形图测绘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镇龙泉山地区
2.地形图识图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镇花山地区
组别: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量6组
指导老师:xxx
组长:xx
组员:xx、xx、xx、xx、xx、xx
组员分工:
选点与跑尺:xx、xx
观测与读数:xx
记录与计算:xx、xx
描点与绘图:xx、xx
特说说明:因12月18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改为识图实习,19日继续进行测绘实习。实际日程安排为16、17、19三日进行测绘实习,18日进行识图实习。
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3. 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 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2.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 m 的20 cm*20 cm的地形图。
3.内容:
(3)过程:
为期3天的测绘实习是在江夏区的龙泉山进行。这里的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2米的等高线来描绘。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种--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对于我们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积极作用的,它们可以为我们的休息提供软垫。而树具有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至于万人的荆棘,它不仅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实习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
第一天,大家都没有一点经验。到达指定区域后,各组杀向各方,去寻找前一日展在图上的控制点。不论是基地班、地质一班还是地质二班,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寻找控制点,而基地班的点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我延着似乎有人走过的小路独自前行。在路边发现了“地大i17”,短暂的兴奋后,我继续前行,i17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点。走了大约80米,“地大i15”的桩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样不是我的目标。旁边的山上似乎有片草丛,那里或许有控制点吧。看了看周边,还没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决定上山。拿着图板,穿过了一片荆棘,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到了山顶。这里果然有点,“地大i05”,这不是我们的点。又一次抬头时,我已经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断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没路了怎么办,开路呗。戴好手套后,我用20分钟开了一条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大i40”也是这样找到的,它在i15对面的山坡上。估计这座山上还会有控制点,我就爬了上去。这时的我已有些疲惫。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突然,下面的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我。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我到了那个地方。这里果然有控制点,“地大i13”,它依然不是我们6组展在图上的点。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难。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7个人总算凑齐了。对前一段的'寻点做了短暂总结,我们决定在控制点旁边架设支点,代替控制点。实际证明,这是多么英名而伟大的决定啊!这次会议成为了6组测绘全程的转折。一切就绪后,已经10点多了,离当日结束测绘时间还有2个半小时。经过我组同志的全力奋战,我们后来居上,当日测得50个点,为后两日测绘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组对困难预计不足,导致全组成员在当日的实习中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找控制点上。当日测绘工作结束后,我们6组成员聚在一起交流了经验,并对第二天的测量做了更加具体的安排。大家相互鼓励,要在后两日的测绘工作中发扬今天我组在找控制点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测绘任务。
12月17日早,大家吃过饭后坐中国地质大学校车又一次前往龙泉山。沿途的景物已经变得熟悉,大家都没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图板和记录本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着积极的准备。40分钟后,我们到达龙泉山。一下车,我们测量6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随大部队,直接前往我们的控制点--“地大i06”。i06的位置是在两个山之间的鞍部,周围高树较多,短暂地商量后,我们果断地放弃了它,决定在其附近视野更加开阔地地方建立支点i06-1。将经纬仪对中整平、消除视差后,我组的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状态。负责选点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国同学先是围绕着i06-1树立视距尺。我读取的数据经检验出现多次出现“零误差”。负责计算的辛悦和孙军同学也加快了步伐,一组组数据很快传递给负责绘图的江晓斌和刘超同学手里。整个小组紧张而忙碌。i06-1的支点位置之优越,视野之开阔很快得到验证。我们在这里所能测到的最远的点就是011081班测绘区域的边缘。在中午补给的时间,组长召集全组交流上午工作经验,负责各项工作的组员都提出了相应建议,决定接下来先继续在i06-1进行测绘,结合上午描出的图上点的位置,在测区边缘进行补点,然后转到“地大i16”控制点。
测量计划书篇六
1.个人成长:
2.能力优势
(1)自己的优势盘点:
有理想,有追求,有不到黄河不死心的执着和全身心投入的激情。做事有责任心、恒心,动手能力较强。
(2)自己的劣势盘点:
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交际能力一般,组织一般,口才一般。
(3)生活中成功经验的盘点:
独立自主,很多事都必须要自己一个人去面对去思考去决定。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自己亲身经历才能领悟到其中的奥秘。
(4)解决自我盘点中的劣势和缺点:
利用假期找份兼职工作,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对社会的认识。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或是向心理老师咨询解决自己在性格方面的弱点。
1.职业动向:
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日语专业求职书到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项目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
(2)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和用多种方式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以及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文字、图形、数据的处理能力。
(3)了解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掌握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社会文化习俗、法律与法规的基本知识,以及建筑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
(4)初步掌握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体系与建筑的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建筑构造的原理与方法,常用建筑材料及新材料的性能。具有合理选用和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多工种间组织协调能力。
(5)具有项目前期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的能力,具有建筑美学的修养。
测量计划书篇七
1、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把匝道施工坐标计算方法学会,加强软基处理和现浇箱梁施工工艺的学习,做到能够独立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把自己学会的专业知识教给今年刚毕业的学生,让他们在帮我分担测量任务的同时也学会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2、在做好测量工作的同时,也多参与现场管理和项目部组织的各项活动,既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视野,也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配合工程科做好每月工程量结算的测量数据采集,并为需要设计变更的地方,及时提供各种测量数据,做好原始记录并存档,为工程施工提供原始依据。
3、在施工放样的过程中,对各种结构物的几何尺寸反复核对,计算无误后在对结构物进行精密放样,并时常不定时的复查,确保施工的精准性。经常与外委施工队伍的测量技术人员沟通,及时解决和反应他们现在存在的技术情况和需要帮助的问题。加强对他们施工图纸的审核,有变更的地方马上与他们联系,保证施工进度与质量。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工作作风,去挑战困难和挫折。与同事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添砖加瓦。
2020工地测量员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
刚刚进公司我被分配到__x巡道目部担任测量员,对于陌生的环境,同事们都对我非常热情,我有什么测量方面的问题去请教领导及前辈们,他们都能热情的帮助我,交给我经验教导我技术,很快的我就适应了新环境,并积极的投身到项目建设的施工工作中。
一、严谨科学、认真求证
在施工测量之前,认真审图,对图上有误、有疑义的地方及时向领导及前辈们请教、咨询、学习。在测量放线之前,利用cad算出坐标,反复查看,确保万无一失。对各种原始数据注意保存和及时整理,因为_经验,是从众多的数据中总结出来的_!
测量放线后应认真复合线的位置确保每条线的实际误差不超过半公分。
二、不断进取、精益求精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各种新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机具不断地应用到施工建设中来,相对的,也出现了更多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各项规范也跟着发展。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不能自我提高,就意味着落后,就不能适应目前施工建设工作的发展要求。
三、纳百家之长,补自家之短
在与甲方、监理等单位专业人士的接触中吸收他人的经验,平时到多跑跑施工现场检查与学习,学习工人们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从他人的成败中,看到问题的所在,同时也看到自身的不足,以达到_博众家之长,补一已之短_的目的。
天道酬勤,不欣喜于以往的任何成就,时刻准备着解决各种难题、积极应对可能面临的挑战。路漫漫其修远兮,测量队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在项目部领导指导思想和精神的指引下,把好工程测量质量关,完善测量工作内外一体制度,落实各项任务及指标,配合各个部门工作,为建造世界一流工程贡献力量。
测量工作的严密实施,靠项目领导的支持和理解,靠我们各位测量员在工作中每时每刻的谨小慎微,不断思索求证,保证万无一失。为了又快又好的圆满服务现场施工、为领导提供前期决策、充分的迎接铁路上的各项检查工作,针对某一件事,我们做了无数次的重复工作,风里来、雨里去,当完成任务背着仪器漫步归来,我们仍然用笑脸向其他同事们展现我们的魅力。
测量工作的严密实施,靠项目领导的支持和理解,靠我们各位测量员在工作中每时每刻的谨小慎微,不断思索求证,保证万无一失。在此感谢孟经理及项目部各位领导、前辈、同事的关心、指导与支持!相信我一定能在巡逻道项目这个大熔炉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为公司为项目部尽自己的一份力。
测量计划书篇八
一、新课引入:
二、进行新课:
1、声音的发生
(2)随堂学生实验:做课本图3-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指出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
2、声音的传播
(1)课本图3-2实验 问:右边音叉的振动通过什么传给了左边的音叉?-(空气)
(2)游泳时,潜入水中也能听到声音,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3)随堂实验:把耳朵贴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听见清晰的敲击声,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小结: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而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的传播速度
学生对比表中的一些声速并找出空气中15摄氏度的声速。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4、回声
(1)回声: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2)利用回声测距离
已知:v=340m/s ; t=1.5s
求:s
解:s=vt1=340m/s×1/2×1.5s=255m
答:略
三、布置作业:
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传播: 1、声音靠介质(任何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
2、声速(15℃)340m/s
3、声速由大到小排列:固体、液体、气体。
3、回声 :
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听到回声条件:0.1s以上,17m)2、利用回声测距离:s=1/2s总=1/2vt。
五、教后札记: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物质无关,只取决于声源本身
b.在空气中声速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小
c.只有振动的物体才会发出声音
2.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
a.马蹄踏在土地上,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声音可以沿土地传播
c.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d.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的耳朵
3.工人用铁锤打击长铁管一端一次,在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击管声,这是因为( )
a.声音沿铁管传播快,先听到,沿空气传播慢,后听到
b.第二次听到的是回声
c.人耳的错觉
d.声音沿空气传播快,先听到,沿铁管传播慢,后听到
4.下列现象中能不用通讯设备而能直接交谈的是( )
a.驾驶两架同向飞行飞机的两名飞行员
b.登上月球表面的宇航员
c.分别站在海拔1km高山的山顶和山脚的的两人
d.同时坐在一间漆黑的房间中的两个人
5.人们一般对着山崖或高大建筑物喊一声,就可以听到回声,而在室内就常常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 )
a.回声只有在山崖或高大建筑物周围才能产生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一辆汽车朝着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车沿直线向前行驶4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