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子女关心关爱总结 关爱农民工子女暑期实践活动报告总结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随迁子女关心关爱总结 关爱农民工子女暑期实践活动报告总结篇一
7月29日—8月2日,我们在温州市龙湾区沙城三小——龙湾区第一新公民学校进行了为期5天的暑期实践活动。在这5天里,我们进行了对家长家访,调查问卷,上课做游戏,温州大学之行等活动。
第一天,我们的火车之旅在凌晨的时候结束。来到学校第一件事情就是打扫卫生,为下午的座谈会做准备。学校的会议室时由各界社会人士捐钱筹建的,是学校里面最好的地方,可是由于漏水,会议室很脏。我们二话不说马上去整理了。下午的桌谈会不算很成功,但进行的十分顺利。大家都在认真听着校长激情澎湃的解说,让大家了解了很多有关沙城三小的情况,为我们后期的活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唯一的`遗憾是,沙城镇任命政府对于我们这次的活动也十分关注,但由于公务繁忙,未能出席这次的座谈会。
第二天的活动是家访,做问卷,收集外来务工人员提出的对于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在接着的两天里面,我们与孩子们一起度过。给他们讲授天文知识,台风知识,还有结合学校之前举办的“世博月”活动,给孩子们讲了世博会的起源于意义。我们积极的备课,孩子们认真积极的上课,我们十分满足。看到他们的笑容,我们笑得十分幸福,疲劳也就忘之脑后了。
学校里面还有像是机房,跆拳道舞蹈室房等,十分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据我们团队的了解,学校也很重视培养孩子情感上的感恩。这所学校在社会的关注与帮助下,发展到了今天,离不开学校老师的努力,在这里感谢学校的所有老师。
最后我们的活动不是很成功,因为最后一天的几点不顺利,我们队员感到十分愧疚。事先的考察,了解到温州大学的一些社团组织经常来沙城三小开展支教活动。于是我们带孩子去参观温州大学。这次活动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激起他们对大学的憧憬与追求美好未来的动力,在车上我们和他们一起唱歌,我们教他们唱我们刚学到的军歌—《军中绿花》,听着他们稚气的声音,我感觉很温馨,但令所有人遗憾的是,由于天气实在过于炎热与其他原因,我们并没能像策划中的那样完美的完成温州大学之旅,这也是我们实践中的不很成功之处。如果有机会,我们会做的更好。
在这个暑期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阻碍,但我们都尽力去解决了,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虽然最后我们还是觉得这次暑期实践活动还没有得到我们预期的成果,但也有不小的收获。我们每个人都从中学到了许多,更和小朋友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希望我们这次暑期时间活动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社会关注,让他们的学习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1.关于关爱农民工子女暑期实践活动
3.关爱农民工子女暑期实践活动范本参考
4.大学生关爱农民工子女实践活动心得
6.大学生关爱农民工子女实践活动的心得
8.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随迁子女关心关爱总结 关爱农民工子女暑期实践活动报告总结篇二
经过开学初的认真统计,我校现有进城务工子女学生299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全校学生40.7%。他们普遍来自贫困落后地区,学习基础和自学能力薄弱。针对上述情况,我校充分发挥了教育主渠道作用,齐抓共管,着力抓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管理工作。本学期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进城务工子女进行了帮扶教育。
一、学校领导重视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教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管理的认识。让广大教职工充分认识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大多生活在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他们的环境艰苦,缺乏关爱,普遍存在感情脆弱的情况。进城务工子女来到我校,他们渴望能得到老师的关爱,能与同学们平等交流。能得到学校全体教师的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
二、把关爱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通过学校在教师中的宣传和要求,本学期基本做到了,教师与学生们之间坦诚相待,交知心朋友,基本满足他们的求助心理,对他们在生活行为上存在的不健康、不规范、坏习惯等问题。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学校以开展活动的形势,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努力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培养他们的平衡健康心态。
三、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的措施
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群体中,文化基础知识薄弱,不讲文明、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的现象较为普遍。学校在抓好日常教学的同时,举办各种兴趣活动,开展符合时代要求、儿童心理特征,学生喜爱的活动,如开展文化艺术节、国旗下的演讲、男女学生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势,弥补他们的缺陷。通过活动,让同学们对照自己的言行,清楚地判断是非,真正做到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
四、学校开展以“文明礼貌、卫生纪律、两操”为主要内容的行为规范评比,每周为做到好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促进了他们的行为习惯、个人品质、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五、学校教育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主渠道,社会、家庭的配合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我校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结合的教育网络,如观看法制教育图片展、安全教育日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戒毒所等。我校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举行家长座谈会,学校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努力培养家长的现代教育意识,使他们重视孩子良好品质和习惯的养成。学校还重视孩子对家长的影响,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家讲给父母听,如环保知识、法律知识等,通过学生的行为使家长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总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管理”,本学期我校教师们以做到了“关注、关心、关爱”他们,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拓展思路,创新教育形式,为我校今后工作奠定基础。
随迁子女关心关爱总结 关爱农民工子女暑期实践活动报告总结篇三
2022年是党的^v^召开之年,是教育系统变革重塑的重要一年,也是全市教育提质行动启动之年、加快推进“幸福教育”关键之年。
全市教育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会、^v^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暨全省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市六届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全省教育系统工作会议相关要求,加快实施教育提质行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教育先行,不断完善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和治理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担当新作为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美好期待,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幸福教育”。
2022年具体工作目标是:大力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省现代化学校30所,计划完成重大项目投入亿元,全市新建和改扩建二级以上标准幼儿园25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20所,公办幼儿园(含在建)覆盖率达54%,二级以上幼儿园覆盖率达72%,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占比达98%,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90%。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推进八大工程,办好十件实事:
(一)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坚持德育首位。积极构建“幸福德育”工作体系,迭代升级“垦荒精神立心”育人品牌。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百名科学家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用好《大陈岛垦荒精神》《台州和合文化》《台州市地方艺术》等地方教材,建好省级地方教材建设研究实践基地。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计划新增市级文明校园25家。强化科技创新教育。重点推进steam教育的课程建设、空间建设、项目案例开发、项目研究。构建大思政格局。出台《台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和研究中心。争创“五育并举”实验区,做好“五好学生”选树工作。推动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小学校”结对工程,培育大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思政课创优行动。市级层面培育一批高校思政名师、中小学育人典型。配合省教育厅实施好思政课教师“1151”培养计划、兼职思政教师“千百工程”。抓好身心健康教育。提高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启动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健康促进学校行动、农村中小学艺术提升三大行动,稳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大力争取青少年校园足球综合改革试点。打好青少年儿童近视综合防控持久战,在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减轻学业负担、改善学校和家庭照明环境、严控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加强宣传引导等方面综合施策,确保全市青少年近视率下降1个百分点。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劳动教育。实施劳动教育提升行动,全面优化校内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统筹加强校外劳动实践教育,推进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组织开展劳动教育专项监测,督促落实中小学劳动周和大学劳动月制度,评选中小学劳动教育优秀案例,升级综合实践基地研究院,打造综合实践基地联盟。新建省级劳动实践基地3家,新增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0家。
(二)实施公平均衡工程。实施教育共富行动。出台《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教育行动方案》《职业教育助推共同富裕行动计划》,推进城乡一体、南北均衡,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异。深入推进教育共同体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城乡教研共同体、市区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市区高中学科教研共同体,推进乡村名校建设,实施乡村教研提升工程,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学校100家。落实教育帮扶责任。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督促指导三门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椒江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强化推进省级现代化学校创建。加强教育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省市民生实事工程,确保完成年度基建投入目标。推进天台、仙居、三门三个加快发展县的薄弱项目改造。全面完成二级以上标准幼儿园和公办中小学新(改扩)建任务。建成永宁中学、路桥中学男生公寓,开工建设三梅中学。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督促指导县(市、区)推进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或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入学就读,推动“公参民”学校全部改制到位、民办学校使用公办中小学在编教师规范到位,努力完成控制民办义务教育占比指标任务。实施和完成民办学校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登记管理。完善考试招生政策。探索推进学前教育服务区改革,巩固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公民同招成果,规范基础教育招生行为。优化普职比,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
(三)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推进公办园普惠园扩容计划,切实提升公办园和二级以上幼儿园覆盖面。加快实施幼儿园升等创优工程,推进学前教育“服务区”招生试点和城乡学前教育共同体建设,探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持续提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实施初中强势崛起工程,确定40所初中培优提质学校。开展随迁子女“蓝天教育”行动,保障随迁子女同城化待遇,提高全市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开展普通高中学校分类办学改革。推动实施“县中崛起”行动计划。强化普通高中创新拔尖人才培养,重视生涯规划、学科竞赛、强基计划、综合素质比赛,完善学科特长生、体育艺术特长生的招生选拔机制。开展市级新课程样本学校建设,培育学科基地学校,组织市直普通高中特色项目评比。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窗口”城市建设,实施“质量高地”“高地融合”“创新高地”建设三大行动,出台一批政策,建设一批项目,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建强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和专业群,支持每所高职院校建成2-4个特色高水平专业(群),支持每所中职学校重点建设1-2个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出台《职教集团实体化运行的实施意见》,推进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建设,遴选70个产教融合项目,谋划20个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探索推进中职学校高水平专业举办五年制职业教育试点,推进职技融通改革。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推进高等教育内涵提升。按照“每个设区市至少建设一所高水平大学”要求,对接台州“456”产业群,大力推进高校学科、专业、基地、平台建设,加快引进一批具有引领性高层次人才、建强一批重点特色学科和专业(群)。支持台州学院有序推进升格计划,支持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扎实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对标职业本科专业、职业本科大学加快补短提质步伐。推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制定第三期提升计划,实施“强基、强师、提质”三大行动,大力发展融合教育,新增示范性资源教室省级5家、市级10家。推进终身教育创新发展。实施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大力推进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深化学分银行建设。加强老年教育、社区教育。推动出台《关于加快社区教育的实施意见》,高质量承办好全省终身教育活动周。支持台州电大以更名转型为契机,加快推进全国一流开放大学建设。
(四)实施生态优化工程。纵深推动“双减”工作。深入实施学科类培训机构再压减、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再治理、重点风险防范化解再落实、“双减”指数测评再升级、校内提质增效再优化、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管再深化等“六大行动”,进一步巩固“双减”工作成果。按照课后服务工作指南,优化课后服务方案、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加强服务资源整合、健全规章制度体系、提升课后服务成效,全面构建“学生开心、家长放心、教师安心”的“三心”课后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中小学体艺教学工作,深化“双减”专项课题群建设,出台“双减”背景下教师关爱措施。提升校园安全水平。完善校园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巩固校园安全整顿、常态化疫情防控成果,加强对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情况的跟踪督导、检查考核和综合评定。深化“等级平安校园”创建,新改扩建中小学卫生室、保健室250个,新增卫技人员(保健教师)420人;建设学校智能“阳光厨房”200家,实现学校食堂“阳光厨房”全覆盖。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宣传教育、校园及周边集中整治三大行动,实施校园保安室规范管理、学校食堂量化等级提升、学校消防安全建设、学校交通安全保障提升、学校疫情防控严格管控工程。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对校园涉意识形态问题的分析研判,坚决管住重点领域、重点阵地、重点对象和重要节点,督促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做好教育信访工作。完善信访工作分级管理责任制,健全专人接访和联合接访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五)实施科学评价工程。强化教育督导。做好省对市、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指导各地配合做好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充分运用好监测结果。完善“幸福教育”考核指标,强化考核的导向作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展各类现代化学校督导评估,深化开展二级幼儿园评估,组织开展“五项管理”“双减”工作情况、幼儿园办学行为等专项督导。完善评价体系。出台《台州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台州市中职学校办学水平监测和评价体系》,探索构建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院校评价体系,完善教师评价、校长评价,改革作业评价、考试评价,合理把握中考难度。加强教育监测。依托长三角一体化监测平台,加强协作交流,努力打造教育评价改革的“台州经验”。召开质量监测专题分析会,定期发布高质量的监测报告,开展质量监测反馈视导活动,举办质量监测高级研修班,培育一批质量监测运用先进典型。
(六)实施队伍活力工程。突出师德师风建设。重视师德教育,加强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基地(师德涵养基地)建设。发挥《教师信用管理负面清单制度》《有偿补课等七项责任落实机制》导向作用,持续开展有偿家教专项整治,加大违反师德师风行为处罚力度,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责任落实体系。培育推荐最美教师、春蚕奖、教书育人楷模。深化教师管理改革。出台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意见,推动解决中小学教师学科配备不均、数量配备不足问题。充实校级中青年后备干部,探索开展卓越年轻校长培养。探索教师试用期管理制度,出台学前教育劳动合同制教师管理相关规定。探索开展面向全市特级教师和市级名师等教育人才履职考核,探索区域化整体推进职称自主评聘。推进“银龄支教”计划。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大力推进学历提升行动。联合县市区开展新教师专场招聘。实施乡村教师发展特别支持计划666行动,大力培训乡村校长教师,建立市县两级名师工作室乡村基地校60所。新建市名师工作室6家,举办知名专家工作站成果展示及高端论坛,推进台州教育名家“我的成长故事”分享。加强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开展走进经典教育家书院认定,建立“啃读经典”教师成长坊三级体系,建设走进经典教育家书院30家、啃读经典教师成长坊50家。探索校本研训分类分层学分制课程体系,出台校本研训工作和校本研训认定指导意见版。加强名骨干校长教师高端研修项目建设,计划举办12期培训项目。
(八)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完善党建工作体系。全面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基层党组织理论“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领会^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来谋划工作、推动发展。服务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落实牵头抓总职责。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实施“红色根脉”强基行动。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推进支部建设满天星行动,建立健全学校党支部或党小组联系非党员教师制度。集成建立学校党建、意识形态、党风廉政建设、^v^综合考评体系。深入开展民办学校“双覆盖”百日攻坚,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各级各类学校工作全过程。支持市属高校争创“整校建强”示范高校、建成标杆院系、培育一批样板党支部。深化清廉教育建设。对标创建省级清廉学校示范校8所,大力推进清廉子单元创建,做到校校有创建,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清廉台州”优质单位。巩固教育领域腐败问题整治成果,加大问责力度,常态化开展专题教育、警示教育。做好巡察审计整改“后半篇文章”,完善体制体系、责任体系,形成严的机制,落实严的要求,浓厚严的氛围。开展常态审计工作,加强市直学校财务规范工作指导。
随迁子女关心关爱总结 关爱农民工子女暑期实践活动报告总结篇四
近几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必然趋势,我校充分认识到关爱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工作的重要性,随着学校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人数日趋增多,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工作,开展好相应的活动成为学校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学校首先就“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校园生活的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主要针对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父母的工作类别、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在校的人数比例、学校在此工作方面已做的相关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与难点、以及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在校的学习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情况。
经调查发现,我校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近年逐渐增多,学习基础薄弱、语言沟通困难,生存边缘化,同时需要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帮助和关心。
结合目前教育部门已采取的行政措施,我校开展了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关爱行动,从学习、生活、心理等全方位地关爱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关爱行动寻求了多方帮助,注重活动的延续性、广泛性和实效性。
1、关注业余生活
利用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业余时间,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素养低、工作忙碌,对孩子的教育缺少办法和时间的特点,使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得到心灵上的关怀和精神上的指引,结识更多好朋友,让外来务工人员能安心工作,让他们的孩子能度过快乐、健康的课余时间。
2、关注校园生活
我们创造条件设计多种活动,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互相了解,互相认同。如,提倡养成良好道德好习惯,培养独立性人格;开展演讲比赛,校园十佳歌手,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对人格教育的评价,起到了导向和激励作用。心理辅导老师为同学做团体心理游戏辅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3、关注个性发展
针对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我们每学期开展送温暖活动,积极联系社会有爱心的人士,和外来务工子女结对,各界人士慷慨解囊,并亲自带领着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实现了他们的心愿。
我校动员各方力量关心进城务工子女,通过我们系列活动的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全面发展,争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来报答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怀。进城务工者对于我校的做法纷纷给予好评,我校的青年教师积极响应,主动地投身到关爱行动中,希望奉献自己的爱心,从而形成了一股关心进城务工人员生存情况的浪潮。
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是“同一片蓝天下流动的花朵”,他们生活在民权这座城市当中却又只能生存在城市的边缘,他们感受着城市的文化氛围却又难以割舍对故土的眷恋和依赖之情。他们的父辈为这座城市的进步和发展奉献着智慧和青春、挥洒着辛劳和汗水,这些孩子的成长应该得到我们的关注和关心。因此,关心和保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我校要继续把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工作纳入到少先队工作的服务范畴,让城乡学生共享一片蓝天,进一步采取措施,广泛宣传,加强领导,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在南华学校这片热土上,构建“多一点关心,少一点冷漠;多一点感情,少一点指责”的和谐氛围,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关注进城务工子女的生活状况,及时了解情况,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随迁子女关心关爱总结 关爱农民工子女暑期实践活动报告总结篇五
开展活动以来,我校教师纷纷行动起来,与农民工子女、贫困生结对数达到20多对,帮助学生解决许多实际困难。
(一)全面范围动员,广泛发动组织。接到团区委的通知后,我们及时向校领导做了汇报,校领导要求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充公发动了我校教师,依据实际情况参与一系列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中来,进一步推动工作的进程。
(二)认真开展调研,确定实施方案。为了切实开展好此项活动,我校对农民工及子女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对农民工子女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形成活动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工作机制和工作要求。与农民工子女进行“1+x”结对服务。通过“爱心捐赠、亲情陪伴、学业辅导、自护教育”等方式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切实有效的志愿服务。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我们通过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扶贫助学方面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发挥典型引导作用,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把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逐步推向高潮。与贫困生建立结对帮扶对象,实行一对一的帮扶。在班级内对留守学生及农民工子女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学生及农民工子女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我校教师积极响应“关爱农民工子女”结对帮扶活动号召,组织开展多次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学校提供的贫困生名单,经过实地走访,学校教师为学生捐赠了一些学习生活用品,激励广大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使这次活动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温暖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