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社区服务 社区工作计划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计划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神障碍社区服务 社区工作计划篇一
一、明确责任目标,加强组织领导
我社区认真研究学习了街道下发的计划生育考核目标,明确了计划生育率100%、信息准确率100%、期内综合避孕措施落实率98%以上等三项责任目标。为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力度,进社区两委决定,聘用10名妇女担任妇女组长,负责配合妇女主任有效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入户调查,把计划生育工作做细、做精,不留问题,争取圆满完成目标。
二、广泛宣传教育,强化计生意识,营造计生良好氛围
一是以转变群众观念为出发点,采取多种方式,不断增强宣传教育工作的渗透力。今年重点结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有针对性的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中加大宣传力度。今年我们在人群较密集的集贸市场主要道口悬挂宣传横幅4条、在社区宣传栏开设计划生育板块二块专人负责定期更新内容,张贴标语百余条。二是在社区人口学校开设计划生育课程4期,向育龄妇女、新婚妇女以及党员干部等宣传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妇幼保健知识等,让他们了解国家的政策,计划生育的好处,努力使社区群众少生、优生。三是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计划生育和流动人口培训,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四是每月及时向街道计生办报送宣传信息,使街道计生办能够及时掌握社区的计生动态。
三、以人为本,实施优质服务,为育龄妇女排优解难
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制度,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建立健全各项依法执政制度,严格一、二胎申请、审批制度,照顾再生育审批手续、材料必须合法、齐全。对流动人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不断加大流动人口的管理,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上,一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查验计生有关证明。二是对加强二级单位房屋出租经营户的管理,对外来租赁房屋人员必须查验婚育证明,并在房屋出租合同中明确规定,租房经营户不得有违反计划生育相关规定,并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检查。对流动人口实行发证制度,并要求定期验证,同时实行房主与社区签订合同的制度,多方面管理流动人口。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做到公正公平、公开透明,及时处理解决,报表及时准确,让群众满意,让领导放心。
五、认真仔细做好计划生育统计工作
计生统计是计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出差错。为了做好这一工作,防止瞒报、错报、漏报情况的发生,每个月初由妇女组长上报结婚、怀孕、生育、节育四类信息到社区计生专干处,供计生专干了解情况,每个月底,对快到预产期的孕妇,我们都一一打电话询问是否已出生,何时出生,男孩女孩等,并叮嘱他们及时办理户口。同时为确保信息的准确无瞒、错、漏报现象,社区计生专干常常需要下组上门入户调查,准确了解情况,并做详细记录,再将结婚、怀孕、生育、节育四类信息及时上报到街道计生办。并且做到有情况发生的及时变更育龄妇女信息卡,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做到人卡一致,为每位育龄妇女建好一卡、一薄,对自己的帐卡做到认真、仔细核对,使帐卡与月报、半年报表及实际相吻合。做好月信息报告单、基本情况报告单和计划生育各类台帐等,按时上交各类统计报表和材料到街道计生办,使计生办能够准确了解社区计生工作的开展情况,并进行指导和监督。
六、积极开展计生协会建设工作
一是协会的生命力在于活动,而建设是协会生生不息的动力所在。为做好协会建设工作,我社区积极健全组织网络,选拔计生信息员,号召育龄妇女加入计生协会,成为协会会员,参加协会活动,制定规范协会制度,对协会中家庭困难的妇女进行帮扶。二是利用社区会议室作为协会阵地,积极开展有益活动,组织协会会员一起学习计划生育政策和知识。三是社区订阅了《人生》杂志,帮助社区妇女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社区妇女非常喜欢看《人生》杂志。四是我社区积极发展协会会员,社区内共有育龄妇女***人,其中计生协会的会员达到了***人,这大大有利于社区计生工作的开展。五是本着对社区内育龄妇女健康负责的原则,协会积极号召育龄妇女办理计划生育保险,向她们宣传办理此项保险的好处,社区内的许多妇女都办理了这项保险,她们说愿意买份健康、买份安心。我社区计生协会也圆满的完成了今年的计划生育保险任务。六是为确保协会工作顺利开展,规范制度,协会做到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总结,对协会的工作也要做到年初有计划、年末有总结,整体统筹,具体实施,认真做好协会各项台帐,确保台帐内容完整齐全。
以上就是我社区10年开展的各项计划生育工作,在街道计生办、计生委的正确指导下,在社区两委的大力支持下,可以说我社区圆满的完成了10年计划生育工作的任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应看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社区将继往开来,将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更好、更规范、更深入,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精神障碍社区服务 社区工作计划篇二
在沙包堡办事处党工委的指导下,我们要将体育工作列入工作计划,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既有长远规划,又有阶段性发展指标;有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具体方案、措施;社区进一步加强“文体活动中心”的组织领导,由社区主要领导任“文体活动中心”主任,确定一名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专职具体抓;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宣传学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中央8号文件精神,并邀请市、区体育局领导和专家、教练到社区开展体育讲座,利用社区内的宣传墙报、专栏和广播深入持久地宣传《纲要》、《体育法》精神,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建立建全“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各项规章制度,确定专人管理。
积极协调资金,加大对社区体育设施的投入。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促进驻区单位、学校、企业内部的体育设施积极对社会开放,为辖区居民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鼓励居民家庭购买健身器材。进一步完善社区体育设施管理责任制度,实现活动场所定时开放,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8小时,并与居民的工作、学习时间适当错开,遇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建立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和满足多层次体育健身需求的服务体系;加强体育队伍建设,组织对体育工作者、社区体育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对辖区内具有体育专长的居民进行普查登记,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建立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成立各种群众性体育团体、活动小组,培养社区群众体育骨干队伍。重点发展田径、乒乓球、足球、康乐球、羽毛球、篮球、健身操舞等项目。
积极组织参加全区、全市、全省体育活动、比赛。通过举办社区运动会,展示观澜轩社区人的新思维、新形象。积极开展经常性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生活,提升社区人气。开展小型多样、适合社区居民和外来人口,尤其是老人和儿童需求的体育活动,提高社区趣味体育比赛的参与率,带动全民健身的开展。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坚持开展经常性体育活动,满足居民群众生活需要。要创造条件举办社区体育活动(赛事),用体育载体树立社区形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社区文化阵地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加快基层文化建设,活跃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营造社区团结、和谐、健康、文明的生活氛围。
开展社区体育工作是一条艰苦而又漫长的道路,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总结以往的`工作成功经验,弥补存在的不足,使社区体育工作走向一个新的起点共同努力奋斗!
精神障碍社区服务 社区工作计划篇三
2019年,新区先行在所有持证精神残疾患者中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在开展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总结经验,加强探索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技术规范和服务模式。至2022年,以家庭为基础、机构为支撑、“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复发率、致残率显著降低,社会适应能力和劳动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康复率和就业率逐步提升。
第一阶段。2019年底前,按照每名康复对象1万元/年的标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确定1家专业机构,先行开展试点工作,对新区已核实的43名持证三、四级精神残疾人员进行评估,对适宜参加且愿意接受社区康复服务的患者,提供康复服务,并逐步设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中心和社区康复服务站点。
第二阶段。2022年底前,新区三个园区全面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为辖区内不低于60%的居家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康复服务。
(一)设立服务场所。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在中川人民医院设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中心或精神康复科牌子),分别在秦川镇卫生院、西岔镇卫生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点,为社区康复提供服务场所。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场所应设有文娱活动室、生活技能训练室、心理咨询室、健身康复场所、办公室及公共卫生间等基本用房,配备桌、椅、电视机等基本设施和适宜的精神障碍患者康复训练设备器材。在互不干扰、互不影响的前提下,可充分利用医院现有设施,实现资源共享。
(二)确定服务机构。民政部门从兰州市范围内现有公办医疗机构、残联系统确定的定点服务机构和具备承接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能力的社会组织中确定不少于3家专业工作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医疗机构或社会组织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同时,大力培育和发展从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支持成立民办非营利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对符合慈善组织条件的,依法予以登记。民政、财政、卫生健康部门积极探索和制定在服务设施、运营补贴、职称待遇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提高社会力量参与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建设的积极性。
(四)做好跟踪服务。新区现有持证精神残疾人187人,其中精神一级34人、二级110人、三级33人、四级10人。各园区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摸清底数,组织力量进行拉网式排查,对辖区内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入户走访,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诊治、康复、家庭情况、救治救助等信息,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对病情稳定、经医疗机构评估认为适宜参加且愿意接受社区康复服务的患者,报新区民政部门纳入社区康复服务范围,提供康复服务。
(五)丰富服务内容。由承接康复服务项目的专业机构围绕精神障碍患者的不同需求,有计划、针对性的开展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和精神康复知识培训,重点提供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职业能力、生活技能、社交技能、药物自我管理、症状自我监控等技能训练。同时开展文教体能、娱乐等综合性康复,并提供精神卫生、心理咨询、精神慰藉、心理疏导等服务。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提供心理支持、社会融入等服务,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恢复职业能力。
(六)建立服务转介机制。新区卫生健康、民政部门要建立医疗机构与社区康复机构双向转介机制。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要对住院和门诊治疗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评估,并向精神障碍患者和监护人提供社区康复建议及相关信息。适宜参加社区康复的患者,经患者和监护人同意后可由医院转介到相应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对不宜或不愿在社区康复机构进行康复的患者,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根据病情和需要为居家患者提供定期随访、指导患者服药和康复训练等服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按相关规定纳入卫生健康、公安、综治管理系统,根据部门职责落实监护、治疗、康复、随访等责任,并建立健康档案。开通转诊治疗绿色通道,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期间病情复发的,可通过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向医院快速转介。对病情稳定、有就业意愿且具备就业能力的精神障碍患者,经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或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功能评估合格后,可由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直接向相关单位推荐就业,或转介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其他就业服务机构推荐就业。社区要为适宜参加志愿服务等活动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机会和便利,帮助患者更好地接触、融入社会。
(七)强化政策支持。积极实施以奖代补政策,确保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落到实处。将家庭照护者居家康复、照护技能培训纳入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基本服务范围,定期组织家庭照护者学习交流,引导建立互助小组。探索实施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喘息服务,缓解家庭压力。民政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给予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将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并且残疾等级为三级、四级的精神障碍患者纳入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范围。
(八)强化救助帮扶。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为生活困难的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提供帮助,并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园区有关部门反映患者及其家庭的情况和要求,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有条件的村(居)民委员会要建立以法定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社区康复协调员、村(居)残联专干、民政专干、社区医务人员、社区民警、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相关人员参与的综合管理小组。监护人在看护过程中需要技术指导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社区康复机构应及时为其提供服务。协调组织社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志愿服务。
(九)健全管理服务机制。承接新区试点项目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或社会组织要依照法律法规政策和章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从事医疗康复和护理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职业资格。新区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建立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对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定期指导制度,建立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对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定期督导制度,支持通过定点指导或对口帮扶等方式,协助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建立以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社区康复等领域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的实践工作者为骨干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专家技术指导组,负责对新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供技术指导。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部门职责。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单位和个人尽力尽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加快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民政部门要牵头做好协调各方、推动共享的职责,统筹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要促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与残疾人康复工程、托养服务、就业服务等工作同步有序推进;财政部门要按规定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经费纳入部门预算,提供资金保障;卫生健康部门要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纳入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医疗技术支持,促进精神障碍预防、治疗、康复工作有机衔接;政府资助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单位、集中使用残疾人用人单位要积极安排病情稳定、有就业意愿且具备就业能力的精神障碍患者。
(二)加强资金保障。建立健全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统筹保障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所需经费。财政部门要根据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需求等情况,列支相关经费。民政部门要运用留归民政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对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给予支持。要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纳入精准康复、精准扶贫支持范围,在实施残疾人康复项目时对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给予重点支持。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定向捐赠等公益慈善方式,资助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卫生健康部门要对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作为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部分,在项目和资金安排时予以统筹考虑和支持。
(三)加强督查指导。各园区、相关部门要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定期督查指导。对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部门要加强协调沟通,及时研究解决,共同做好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加大相关政策及工作推进的宣传力度,为全社会关心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庭,支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精神障碍社区服务 社区工作计划篇四
经济工作是中心,是社区发展的后盾和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社区工作范围越来越广,群众要求更是越来越高,因此社区的经济压力随之增加,发展社区经济成为当前的重要工作。
(一)谋求单位支持。一是通过定期与单位联系,加强沟通谋求“情面支持”;二是及时了解并积极助单位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谋求“实事支持”;三誓励社区各线工作人员与单位专干建立“工作支持”。
(二)盘活社区资源。一是严格管理,确保房屋租金应收尽收;二舒范市场,引导早、夜市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凝聚力量,发动楼栋组长、居民代表等助社区收集卫生费等应收费用。
(三)积极协税揽税。一是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努力完成税收任务,并将完成情况与年底考核挂钩;二是积极配合街道开展房产税征收工作。
发挥党建的龙头作用,抓好社区综治、城 管、计生、民政、最低生活保障、劳动保障等各项基础工作,促进社区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党建工作。深挖社区资源,依托党建联席分会、党员服务联盟等载体,进一步探索党建格局,加强党组织基层建设。一是继续完善党员服务中心工作,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二是加强社区与帆企业党支部联系力度,积极开展联创共建活动,吸引、凝聚帆企业加入社区建设;七月,将针对建党九十周年这一型节日,开展党员活动。三是发展优秀青年入党,充实基层党组织力量;四是发挥党、团员的积极作用,走辖区单位及居民住户,努力完成党报党刊征订工作。
(二)综治工作。一方面加强群防群治工作力量,确保稳定;另一方面加普法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平安楼栋”创建活动,营造浓厚学法、懂法、知法、守法氛围。三是加强与派出所的联系,继续做好夜间巡逻防护工作,为居民群众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除此基础工作之外,综治工作维持上一年的工作重点,积极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时时掌握社区重点上户的情况,特别在重要节日及会议期间严防死守,严格执行“四对一”制度,力度的控制社区上人员的“上率”。
(三)城 管、爱卫工作。抓好社区清扫保洁、“灭四害”等基础性工作,配合督促门店做到门前三包及店内经营,进一步开展沿江风光带夜宵摊位不规范经营整治活动,最重要的是积极引导广群众继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加入到“创建人民最满意城市”的行动中来。
(四)计生、妇女工作。按照全省计生工作“一盘棋”工作的整体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并借此次活动对社区的人口进行进行全面摸底,将社区的计生工作推到一个新台阶。
(六)社会保障工作。一是充分发挥辖区单位资源优势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培训、推介岗位;二是按照政策开展好学生就业扶;三是加社会保险宣传力度,完成保险指标数;四是加全民医保宣传力度,继续做好全民医保工作。
(七)关工工作。积极发挥“五老”队伍作用,继续深入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精神障碍社区服务 社区工作计划篇五
20xx年xxxx社区帮教工作,要贯彻开发区各工作会议要求,以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大培训帮教力度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政策,强化保障,提升水平,推动帮教工作新发展,努力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构建和谐城区做出贡献。
20xx年xxxx社区帮教工作总体目标是:政策更加完善,机制更加健全,保障更加有力,帮教率进一步提高,社会参与更加广泛。
一、建立需帮教人员调查登记制度,及时掌握需帮教人员情况。
二、组织需帮教人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谋生技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积极帮助需帮教人员解决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具体困难,重返社会,走向新生,巩固帮教成果。
三、社区、单位、家庭等关密切配合成立四位一体的帮教小组,对需帮教人员进行跟踪掌握动态,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帮教人员定期家访。
四、及时与需帮教人员签订帮教责任书,确立帮教职责,明确帮教意义、目的。在帮教工作中,要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制度完备、计划可行、措施得力、资料齐全、底数清楚、去向明了。
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讲究工作艺术,讲究工作实效,经常与需帮教人员谈心,掌握需帮教人员的思想动态,经济来源及现实表现,落实各项帮教措施。
六、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进一步完善、宣传好典型经验基础上,总结宣传好的做法与成功经验,发挥好典型经验与典型人物的示范作用,积极营造和谐文化氛围。
精神障碍社区服务 社区工作计划篇六
自20xx年12月,我区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推进社区卫生运行机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居民在改革中得到了切身实惠,社区卫生工作计划。20xx年,在剖析总结三年改革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新“医改”和“实施方案”的指导精神,准确、稳健、创造性推进全区社区卫生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工作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坚持城乡统筹、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健康管理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坚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
二、工作思路
继续深化社区卫生体制改革,以保障民生为己任,围绕着“提供居民最迫切的医疗卫生需求、保证居民最基本的公共卫生项目服务、改善居民对社区卫生医疗服务能力公信度和创造社区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事业发展的工作氛围”工作主线,紧扣“质量管理持续年”和“政策研究完善年”工作内容,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工作机制,谋划20xx-2012年三年工作规划和目标,狠抓医疗质量,规范服务行为,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强化管理、深化研究、夯实基础、提升水平,保证社区卫生可持续性发展。
三、工作目标
1、深化研究。以政策指导发展、政策保证发展、政策引导未来为理念,围绕着制约我区社区卫生发展的“瓶颈”问题,深入研究5项政策机制,。
2、扎实基础。在20xx年医疗质量管理基础上,继续严抓“三基三严”,年内要求完成“写好一份病历、掌握一项技能、答好一张试卷、讲好一堂课、做好慢病管理”,全面提升医务人员服务能力。
3、强化管理。以基础考核和项目考核相结合,注重环节考核,实施“3+1”考核模式,落实“四化”考核管理。
4、提升水平。讲好“一堂课”,即人人要讲好“一堂健康教育课”。管住“两个慢病”,即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内规范管理100名高血压和100名糖尿病患者。提高“三项能力”,即提高儿科疾病诊治能力,提高院内急诊救治水平,提高传染病甄别和管理能力。建立“四位一体”综合服务模式,即建立完善老年病疾病诊治、中医、康复、护理“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建立完善我去社区卫生老年病管理和康复管理体系,年内全区共设置350张老年病床,逐步满足居民就近住院治疗和缓解大医院住院压力。
四、工作内容
(一)研究落实新“医改”和“实施方案”的内涵,指导我区社区卫生政策研究方向。
1、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和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明确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保证社区卫生政府主导,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社区卫生财政投入、运行管理、成本控制、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等工作机制,在改革初期首先着力解决公平问题,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和公正。
3、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进一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管理模式研究,调动外部和内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制度,保证效率和效益。
4、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保证社区卫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要着力引导社区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主要通过增加服务数量、提高服务质量、合理降低患者医药费用负担来获得合理的报酬,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5、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地区服务。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精神障碍社区服务 社区工作计划篇七
继续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成立侨法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关于开展“六五”普法期间侨务法制宣传教育的计划》,各县(市)区侨办也要建立健全“六五普法”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通过分发资料、知识竞赛、法律咨询等形式积极开展主题鲜明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爱侨、护侨的社会氛围。挖掘资源,争取再建一个侨法宣传角,继续举办《侨商杯》侨法网络知识竞赛,开展全市侨法集中宣传活动。拓展社区侨务工作,继续开展争创“全国社区侨务示范点”活动,推动社区侨法宣传角建设,夯实社区侨务工作。坚持以“双向服务”为抓手,使归侨侨眷成为社区工作的组织者和参与执行者。以社区为单位,完善侨情信息库。继续做好华侨身份确认和“三侨生”身份认定工作。深化实施“侨爱工程”,深入基层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加大对困难归侨侨眷的帮扶力度,解决其实际困难;继续引导侨资、港资支持新农村建设;开展“侨爱圆梦助学活动”,资助贫困高中生和应届毕业生;开展“金秋关怀”活动,为困难归侨侨眷免费提供体检,造福侨界群众。平时与华侨、华人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信函等方式保持联系,在传统节假日开展慰问。以联欢、联谊、座谈会等方式加强与归侨侨眷的联系,进一步凝聚侨心、发挥侨力。做好侨务信访工作,切实维护侨的合法权益,及时妥善处理来信来访,及时化解矛盾,急侨所急、思侨所思、帮侨所需,为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归侨侨眷及侨港资企业排忧解难办实事,维护侨界稳定。开展依法护侨维权“五个一”行动,建立涉侨投诉司法联系协调机制、组织“四侨”信访督查、增加一个侨法宣传角、开展一次法律咨询、组织一场宣传活动。积极化解涉侨热点难点问题,保护侨胞合法权益。
强化“大侨务”观念,建议成立台州市侨务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每年召开1—2次会议研究侨务工作,加大对侨务工作的统筹协调。建立涉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市人大外侨工委、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市外侨办、市侨联四家单位轮流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密切联系,加强工作配合协调形成合力。拓展联络联谊渠道,密切与海外台州社团的联系,倡导海外侨胞树立守法、诚信、文明、团结新形象,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当地社会事务,融入当地主流社会,鼓励海外社团加强团结合作,建立和谐侨社,争取新建1—2个海外社团。加强与海外侨界“四有”、“两新”人士的联络联谊。加强新一代侨领培养,增强侨团活力,维护华侨华人、留学生和侨团在住在国的良好形象。密切与海外专业人士协会的联系,海外专业人士协会是海外高层次人才汇集地,经常性地与全美华人专业人士协会、美国128专业人士协会、北美浙大校友会等机构联系,宣传政策,搜集项目,开展对接,吸引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台州发展创业。开展“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继续举办“寻根之旅”活动,建立华文教育特色课程教师资料库,增进新一代华侨、华人、对祖国和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高度重视侨务外宣工作,增强对海外华文媒体的影响力,着力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台州市情、社情和民情。进一步加强对侨界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工作,拓展侨务工作认知度和影响力。办好《侨缘报》,真正发挥其联络海外乡亲、沟通亲情乡谊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