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精选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议论文【精选8篇】,欢迎大家分享。
议论文【精选8篇】一
议论文论据:立志
(1)引言
“人惟患无志”,人若无志,人生就失去方向,失去前行的动力。只能在浑浑噩噩中打发日子,这当然是很悲的。惟有及早立下高远之志,并且坚定不移地为之不懈奋斗,人生才有意义,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有志者事竟成”,过去和现在的无数成功者,验证了这条真理。
(2)事实论据
鸿鹄之志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涉,出身贫穷,年轻时在农村当雇工,替人耕田种地。当时他就立志将来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在一起当雇工的伙伴都笑话他,认为替人耕田种地的下等人,还想干一番大事业,真是癞哈蟆想吃天鹅肉——异想天开。陈涉看到自己的宏大抱负,不能被一些眼光短浅的人所理解,感叹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是说,小小的燕雀,是不可能知道天鹅的大志的。
后来陈涉终于成了农民起义军的领袖,由他首先发难,将秦王朝推翻了。
鲁迅弃医学文
青年时期鲁迅,曾到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希望以医救国。在第二学年里,学校增加了一门学科——细菌学。教学这一门课程时,细菌的形状全部是用幻灯片显示的。有时穿插放映一些时事幻灯片。有一次放映有关日俄战争的纪录片,画面上出现很多中国人围观一个被说成是俄国间谍的中国人,这个人将砍头示众,周围人在看热闹,画面上观众体格强壮而精神麻木。鲁迅深受刺激,心情十分痛苦,他深深感到,学医在当前并不是一件要紧的事,思想愚昧精神麻木的人们即使体格再健壮,也只能被示众或作看客。最紧要的,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文艺。于是,他毅然弃医学文。终于成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文化运动的先驱和旗手。
为了中华之崛起
新学年开始了,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为了测验学生的学习目的,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读书是为什么?有的回答:“为家父而读书。”有的回答:“为明礼而读书。”也有人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魏校长指着坐在后排的一位学生说:“周恩来,现在你谈谈为什么要读书?”“为了中华之崛起。”周恩来庄重地回答。由于他的南方口音魏校长一时没有听清楚,于是周恩来又沉着有力地重复了一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奉献了一生。
巴斯德立志研究酸乳发酵
巴斯德,是法国19世纪著名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有一天,他注视着桌上一瓶酸牛奶。凝神思索:酸奶的发酵,是由于化学变化呢,还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呢?当时还没有能解答这个问题。
他整天整认地,在一间闷热的简陋的实验室里进行试验研究。脸上被油烟熏黑了,衣服也布满污垢。时而呆立不动,时而狂奔疾走。有人说:巴斯德得了精神病。
不知经过了多少不眠之认,巴斯德终于成功了!他科学地证明了:酸牛怒的发酸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并且写成了著名的《乳酸发酵》一书。在微生物发酵和病原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且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
(3)理论论据
立大志,求大智,做大事。
陶行知《佘儿岗自动小学三周年》
立志,下勇猛之力,作实在功夫。
恽代英《致聘三书》
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言志已酬更无志。
梁启超《志未酬》
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中国谚语
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
中国谚语
志愿愈大,希望愈高,可以致力之处就愈少。
鲁迅《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
花开在春天,立志在少年。
中国谚语
不怕没有机会,只怕没有志气。
茅盾《少年印刷工》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唐•杜甫《前出塞》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丈夫各有志,莫作儿女心。
宋•黄干《答曾伯玉借长编》
士之所以能立天下之事者,以其有志而已。
宋•朱熹《通鉴室记》
立志无恒,终身无成。
中国谚语
好汉凭志气,好马凭力气。
中国谚语
从小无志,到老无奇。
中国谚语
航海,必须先定准方向。
陶行知《教改进》
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淮南子•主术训》
人不自立,则惟有无耻而已。
康有为《志耻》
人须先立志,志立则有根本。譬如树木须先有根本,然后培养,能成合抱之木。
《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穷莫失志,富莫颠狂。
中国谚语
没有决心向宝山掏宝,不会得到宝的。
谢觉哉
定志而勉之,天下无不可成之事。
宋教仁《我之历史第三卷》
青年人第一要有志气。
谢觉哉
为人能立三分志,不怕龙门万丈高。
中国谚语
志高品高,志下品下。
中国谚语
品立则志成。
弘一大师《寒笳集》
不患妨功,惟恐夺志。
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卷三
为学之志专,则无暇及他事。
《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少年立志要远大,持身要紧严。立志不高,则溺于流俗;持身不严,则入于匪辟。
清•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初学备忘(上)》
立志要勤,神身要清。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山高高不过脚心,山硬硬不过决心。
中国谚语
立志之始,在脱习气。习气薰人,不醑而醉。
清•王夫之《示子侄》
世界是人的决心与智慧所造成的。
陶行知《古庙敲钟录》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龠传》
有志不在年高。
中国谚语
男儿努力平生志,肯使功名落草莱?
宋•司马光《和子渊除认》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明•王阳明《王阳明全集•教条示范龙场诸生》
志立则有本。譬如艺术,由毫末拱把,至今合抢而干云者,有本故也。
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粹言•论学》
志若不移山可改。
宋•钱 《上元认次序平江南》
有志能搬山,无志草压头。
中国谚语
志短怕难,视丘为山。
中国谚语
志高则其言洁,志大则其辞弘,志远则其旨永。
清•叶燮《原诗•外篇上》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修身》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
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
《太平御览•学部七•教学》
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衰。
中国谚语
落榜不落志,天地任作为。
中国谚语
志不立,万事皆休。
蔡锷《军事计划》
此生有尽志不移。
宋•陆游《剑南诗稿•涌书示子聿》
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
唐•刘禹锡《学阮公体三首》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
唐•魏征《群书治要•昌言》
男儿徇大义,立节不沽名。
唐•聂夷中《聂夷中集•胡无人行》
宁可丧身,不可失志。
中国谚语
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
中国谚语
君子志于道,小人志于利。
明•薛宣《读书录》
学者先务,固在心志。
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入关语录》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明•高明《琵琶行》
谚云:世界无难事,只畏有心人。有心之人,即立志之坚者也,志坚则不畏事之不成。
任弼时《言志》
谨防外好以夺志。
明•薛宣《读书录》
人凭志气虎凭威,没有志气肉一堆。
中国谚语
有志男儿志四方,无志男儿守婆娘。
中国谚语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
宋•范开《稼轩词序》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旅程。
[法]巴斯德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
[美]爱迪生
我希望世界在我去世的时候要比我出生的时候更美。
[英]萧伯纳
路是人的脚走成的,为了多辟几条路,必须多向没有人的地方去走。
[俄]契诃夫
你们的理性与热情,是你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
[黎巴嫩]凯罗•纪伯伦
议论文【精选8篇】二
1。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2。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有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2。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议论文【精选8篇】三
议论文的“四字诀”_议论文写作的技巧
古往今来,文章无定法。古人曾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那么文章有定法吗?实话说,文章确也无定法,古人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凤头,就是用漂亮的文字开头;中间的内容可以尽可能的丰富,这就是猪肚;而豹尾则是用干净利索的文字结尾。但总结议论文的一般性规律,结合古人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四个字:起、承、转、合。
起:就是引题、入题。就是结合给的材料和题目,用极短的文字,迅速抓住主旨、中心,迅速入题。
承:就是结合观点、主题,进行分析、论证。承,就是承接,就是对论点进行延伸,进行思辩分析。
转:就是借助事例,进一步“转入”说理、说事,来进一步论证自己树立的观点、认识。用事实说话,最好用两个方面的材料,一是古今中外的事例,可以选取一个事例详写,也可以用概括的几个事例写。二是结合现实生活的事例来说理。总之,“转”就是结合“转入”“引入”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合:就是进行总结、拓展。可以用名人的话,或用整齐的句子结尾。
“起、承、转、合”的文字与段落到底怎样分配?
一般“起、合”文字可在100余字,各占一段。而“承、转”可用300—500字的文字,分别占3—5段即可。这是基本的要求,文字与段落可不拘于此。
议论文【精选8篇】四
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两类。
论证某一论点的真,叫做立论文;论证某一论点的假,叫做驳论文。、议论文的主要特点
1、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即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作者的观点,阐明道理;或者批驳别人的错误意见,指出其谬误。因此,它具有说服性。
2、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即所谓议论文“三要素”。
3、议论文的语言是以议论为主,而记叙、说明、抒情等也有,都是为议论服务的。议论文的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达要求准确、中肯、鲜明。
议论文的阅读,所选文章内容上侧重于具有人文色彩的文章,比如对学生进行人格、思想、品质、心理等方面的教育。题型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也开始尝试开放性试题。
议论文【精选8篇】五
1.飞人的感动——宽容成就友谊
多年前的一场 NBA 决赛中, NBA 中的另一位新秀皮彭独得 33 分超过乔丹 3 分,而成为公牛队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比赛结束后,乔丹与皮彭紧紧拥抱着,两人泪光闪闪。
这里有一个乔丹和皮彭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当年乔丹在公牛队时,皮彭是公牛队最有希望超越乔丹的新秀,他时常流露出一种对乔丹不屑一顾的神情,还经常说乔丹某方面不如自己,自己一定会把乔丹推倒一类的话等。但乔丹没有把皮彭当作潜在的威胁而排挤他,反而对皮彭处处加以鼓励。
有一次乔丹对皮彭说:“我俩的三分球谁投得好 ? ”皮彭有点心不在焉地回答: “你明知故问什么,当然是你。”因为那时乔丹的三分球成功率是 28 . 6 %,而皮彭是 26 . 4 %。但乔丹微笑着纠正:“不,是你 ! 你投三分球的动作规范、自然,很有天赋,以后一定会投得更好,而我投三分球还有很多弱点。”并且还对他说,“我扣篮多用右手,习惯地用左手帮一下,而你,左右都行。”这一细节连皮彭自己都不知道。他深深地为乔丹的无私所感动。
从那以后,皮彭和乔丹成了最好的朋友,皮彭也成了公牛队 17 场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而乔丹这种无私的品质则为公牛队注入了难以击破的凝聚力,从而使公牛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乔丹不仅以球艺,更以他那坦然无私的广阔胸襟赢得了所有人的拥护和尊重,包括他的对手。
2.曹操烧信——宽容是用人之道
官渡之战,曹操把袁绍打败了,缴获的大量战利品中,有不少自己的部下过去写给袁绍的表忠信。信中的内容大多是贬低曹操,表示希望投袁。有些谋士向曹操提出建议:把这些怀二心的人抓来统统杀掉,以儆效尤。那些曾想叛曹投袁的将士,则惶惶不可终日。不料,曹操却下令,把这些信件全都烧掉,不追究任何人的过失。曹操对周围的将士说:“大战在即,敌强我弱,连我亦自身难保,何况属下将士呢 ? 谋个好出路,人之常情。”这表现出曹操宽大的胸怀。
3.娄师德举荐狄仁杰——宽容对人,以德报怨
狄仁杰是唐代武则天时的宰相,他功勋卓著,知人善任,深得武则天的信任。平时狄仁杰瞧不起娄师德,但是举荐他任宰相的却是娄师德。当娄师德向武则天举荐狄仁杰顶替自己的相位时,武则天就感到奇怪:“狄仁杰与你不是不和吗?”娄回答:“圣上问的是谁有德有能担任相位,并未问谁与臣不和 ? ”在娄师德列举了狄仁杰之能后,武则天同意了他的请求,让狄仁杰接替了娄师德的相位。
有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娄师德这个人品德高尚吗 ? ”狄答:“不知道。”武则天说:“要知道,你今天担任宰相的职位,就是娄师德举荐的啊 ! ”狄仁杰听后,非常惭愧。
4.宽容要有选择
郑板桥有句名言:吃亏是福,难得糊涂。但宽容,并不是无原则地退缩。该坚持原则的地方,要正气凛然,敢于面对,有理有力有节。对于对方无理的表现,一笑了之,体现君子坦荡荡的风度。日久天长,别人自然对你心怀敬重之心,小人也会自觉惭愧。俗话说,邪不胜正。
5.记住的与忘却的
阿拉伯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吉伯、马沙两位朋友一起旅行。三人行经一处山谷时,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拼命拉住,才将他救起。马沙于是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吉伯跟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起来,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耳光。”
当他们旅游回来之后,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上,将吉伯打他的事写在沙上?马沙回答:“我永远都感激吉伯救我。至于他打我的事,我会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忘得一干二净。”
6.六尺巷传奇——宽容化解嫌隙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7.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对反对者的宽容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 ? 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你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如硎,磨砺着你的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锋芒。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有义务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它包含了宽容的民主性内核。良言一句三冬暖,宽容是冬天皑皑雪山上的暖阳;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宽容之心,炎炎酷暑里就把它当作降温的空调吧。
议论文【精选8篇】六
议论文怎么写:议论文结构
议论文写作有没有一个便捷的套路?就一般而言,议论文写作是有一个便捷的套路,那就是古人常说“起承转合”。所谓起,就是开门见山端出论点;所谓承,就是分析论点,指出如此会怎样,不如此又会怎样;所谓转,就是转而说开去,用举例的方式证明论点,因而也是全文的主体部分;所谓合,就是全文结尾,与开头部分遥相呼应,再次肯定论点。运用这样一种便捷的套路,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可以节省宝贵的时间,因为轻车熟路;二来眉清目秀,极有条理;三不会引起阅读歧义。
实践中,可以将“起承转合”具体细化为以下训练思路:
(一)一个原则,两套思路,三种模式
写作技巧提示:
⑴一个原则。谋局布篇时,一定要遵循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原则,集中火力,攻其一点。两条要求:完整,清晰。
⑵两套思路。叔本华说:“谁想得清楚,谁就说得清楚。”这话很有道理。考场上,谁想得清楚,谁就写得清楚;谁写得清楚,谁就能得高分。议论的思路有千千万万,但简单典型、适合于同学们训练的就是两种。
一是三段论式,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论证中心论点)——解决问题。前面所引的”一号标文”就是一篇典型的三段论式的议论文: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语言为人类彼此间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中间两段围绕中心论点从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最后两段解决怎样沟通的问题。
二是因果分析式,基本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⑶三种模式。
模式一:中心论点加分论点式。这是非常典范的议论文结构模式,许多名篇都是采用这种模式的。例如《说“勤”》《谈骨气》等等。下面是《说“勤”》的结构提纲:
中心论点:“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分论点一:勤出成果。
分论点二:勤出智慧。
这种模式最适合高考考场快速成文,也是最简单易学的。因此,教学中指导中要把它当作重中之重来训练。要注意几个细节。首先肯定是要有论点,不仅要有中心论点,而且还要有分论点。论点一定要用一句或几句话明确地表述出来。其次,还要注意将论点放在恰当、醒目的位置。具体要求:中心论点一般放在第一段的末尾,如果句子比较长,还可以单独放一段(第二段);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分论点的提炼和表述是重点。
①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
②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③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④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⑤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
模式二:奇妙的“三三制”式,即开头三句话提出论点,主体三段文论证中心,三个事例充当论据。
模式三:六段定“乾坤”
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或引用,或比喻,或排比,或比兴,总之,三句话即直奔主题,切忌故弄玄虚,弯起绕八,拖泥带水。
第二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事实胜于雄辩,一个精当的事实论据,往往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只是要写好详例剖析殊为不易,不少学生忘记了议论文的体裁特点,叙事过于详尽,变成了记叙文的写法,这是应该尽力避免的。笔者在指导时,就让学生学会“三明治”式的结构,即首尾是议论评价性文字,中间是高度概括性的叙述(一般不超过120字)。
第三段:略例排比,形成气势。如果说详例是点的勾勒,那么略例就是面的铺展。点面结合能够形成立体感,略例以三四个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格局,则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
第四段:正反对比,凸现中心。即在上面详例剖析、略例排比的基础上,再从反面切入,正反结合,对比鲜明,从而更加突出中心。
第五段:辨证分析,立论周全。任何理论都不过是一种假设,绝对的结论容易产生偏颇,因而一段辨证的分析能使立论更为严密周全。
第六段:联系实际,升华主题。这一段是为了突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这种模式,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非常适合考场作文。因为它的优势很明显: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六步模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无啰唆拖沓之嫌,使阅卷老师一看即明;论据充实,论证充分,有效地克服了写议论文内容空乏的毛病。
我们看看高考优秀作文《走出旧框框,冲破习惯势力》(1988年全国卷)的结构:
第一段,追根溯源,引出习惯:千年历史,沉重习惯。
第二段,初举一例,习惯可变:人们习惯了“迪斯科”。
第三段,连举三例,强调危害:爱迪生、赵王和猿人。
第四段,辨证分析,指明危害:缺乏创新,永远落后。
第五段,冲破习惯?安于现状?正反对比,敲响警钟。
第六段,联系实际,习惯沉重;呼吁冲破,焕发潜能。
此文就是六段定“乾坤”,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有论据,有分析,论证充分合理,克服了常见的议论文“观点+事例=议论”的毛病,值得借鉴。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有许许多多,每一种都要学习,每一种都要掌握,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肯定是不可能的。千万不要让学生什么都去训练,否则可能什么都练不好。上面三种模式,几乎适用于任何作文话题。因此,在备考阶段,我们就让学生反反复复地练这两三种,熟能生巧,一年下来,大部分学生能对这几种结构模式烂熟于胸,考场上也就能游刃有余了。
上面三种模式,几乎适用于任何作文话题。因此,我们要反反复复地练这两三种,熟能生巧,一年下来,就能对这几种结构模式烂熟于胸,考场上也就能游刃有余了。
议论文【精选8篇】七
(1)引言
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最直接,最基本的手段。分析、比较、研究都是以观察为基础的。
观察必须认真、细心、全面。如果马虎,粗疏,那么深入的思考、比较、研究就失去可靠的前提,当然也就不可能对客观事物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我们应当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
(2)事实论据
张衡观测天象制作浑天仪
东汉杰出科学家张衡,在任太史令时,专心研究天文历算。在当时,有种比较先进的天文学说叫浑天说,认为天是浑圆的,像一枚禽卵,天像卵壳,地像卵黄,在天的中间,日月星辰在“卵壳”上不停转动。张衡认为这样的结论不完善。于是他天天观测天象,积累了大量恒星运动的资料并对恒星运动的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制成了浑天仪,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浑天说。浑天仪用铜制成,主体是一个球体模型,上刻着恒心、南极、北极、经度、黄道、赤道。仪器上表现的情况同天空中星象出没完全相符。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完全由于张衡坚持观测天象的结果。
法布尔一生观察昆虫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让·亨利从幼年起就经常观察昆虫。他数十年如一日,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对昆虫的观察和研究。对一种昆虫的观察研究往往经经历几年,十几年,甚至40年才下结论。
他对昆虫的观察极为专心,仔细,为了研究松毛虫的生活规律,常常把眼睛都看肿了。手指也被松毛虫的毒刺刺肿了,他也毫不在乎。在观察中发现狩猎蜂刺穿昆虫的神经节加以麻痹,用作幼虫食料,他兴奋不已。
晚年还详细观察栖息于未垦地中的各种昆虫,将观察研究所得陆续写出《昆虫记》十卷。
左拉什么都要看看
法国著名作家左拉一生写了大量作品。他的代表作《卢贡——马卡尔家族》由20部长篇小说组成。通过描写一个家族五代人的盛衰兴亡史,反映拿破仑三世时代法国的社会生活,暴露当时贵族和资产阶级的腐配和荒淫。由于左拉认真注意观察当时社会中各色各样的人物,所以才能在这部巨著中刻画出众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现象。
左拉非常注意观察生活,他什么都要看看。走在路上,遇到妓女和警察打架,他就挤进围观人群,仔细观察各种人的情态。在商店里磁巧遇到几位女顾客与老板讨价还价,他就驻足观察,直到女顾客们离开柜台。他常到煤矿去与矿工一道采煤;到洗衣房和女工聊天;到集市上看商贩做买卖;酒吧、舞厅他都去,目的既不是自己跳舞取乐,也不是饮酒消愁,他是借机观察人生,观察社会。
弗兰明发现青霉素
弗兰明是英国细菌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22年他发现溶菌酶。1928年他又发现了青霉素,这是他在观察培养葡萄球细菌的毓盘时,发现盘里长了青绿色的霉,再细心观察,这种青绿色霉的周围没有葡萄球菌。经过反复观察和研究,证实这种绿色坶是杀菌的物质。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葡萄菌克星。经过进一步研究制成了青霉素这种高效抗菌素。以后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肯定了它的治疗价值。青霉素的出现,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为此,他荣获诺贝尔奖。著有《青霉素——它的实际应用》。
(3)理论论据
不审不聪则缪《谬》,不察不明则过。 《管子·宙合》
经验是一点一点观察得来的结果。 [英]莎士比亚《爱的徒劳》
不愿看的人,比瞎子更看不见。 [英]布尔德《祈祷书》
仁慈的上帝赐给我们两耳和双眼,为的是世上发生的一切,我们应该耳闻目见。
[前苏联]高尔基《关于埃莱娜·德·库尔西伯爵夫的叙事诗》
智慧素以千眼观物,爱情常以独目看人。 [前苏联]高尔基《克里姆·萨姆生的一生》
一只眼看不到全部。 非注入谚语
相信眼睛比相信耳朵强。 日本谚语
观察是得一切知识一个首要的步骤。 李四光
科学是指:不分过去与现在,对具有可能性的事物所做的观察。 [法]达·芬奇
议论文【精选8篇】八
议论文指导:议论文的结构
一、议论文的整体结构
引论-----提出问题---凤头 本论----分析问题----猪肚 结论----解决问题---豹尾
二、如何围绕中心论点提炼出适当的分论点?
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为论证中心论点而服务。
一篇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一般要分解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这样结构既清楚明了,文章也显得更有说服力。
如果不设置分论点,或者分论点立得不好,中心论点就得不到有力的证明。
首先,要学会通过对中心论点的分析,界定中心论点的内涵,确定中心论点所涉及的范围,这是正确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条件,也是防止犯偷换论点、转移论题错误的关键。
其次,要使学生懂得根据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是对各种事物和现象分析的结果,是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相关性(相同、相异、相因、相反、相成等)的抽象、概括的结果,是以果(中心论点)推因(分论点)的思维过程。
三、拟分论点的总的要求
1、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2、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
3、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
4、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5、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四、(应试作文)常见的结构:
(一)提出论点
(二)举例论证;分析说理
(三)再举例论证,分析说理
(四)重提论点;结论
五、并列式结构模式:
引论(提出论点)论据① +分析论证
模式1: 本论(证明论点 ) 论据② +分析论证 论据并列
论据③ +分析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