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突出训练方案图片 上半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椎间盘突出训练方案图片 上半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篇一
髌骨骨折(腰肢间盘突出症)
2012年11月-2013年1月,我科共收治髌骨骨折(骨折病)患者121例,符合诊断标准,并进入诊疗方案121人次,现对实施本路径病例分析统计如下:患者男85例,女26,年龄最大49岁,最小36岁,平均42岁;住院最长21天,最短7天,平均住院13天,好转5例,疗效优良率达99%。无医疗事故差错发生,中药内服、药酒外擦、针灸、耳穴压籽、中药泡脚等中医药参与率100%,经中医综合治疗,髌骨骨折者明显缩短了病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了病残率,受到了广大患者好评。
一、髌骨骨折(骨折病)中医治疗难点及存在问题
1.患者慢性起病,疼痛、关节肿胀怕冷、屈伸不利,难以用西药完全治疗。故在慢性期中药参与治疗,配合中药内服、药酒外擦、针灸艾灸康复治疗。
2.髌骨骨折发病慢性过程,病机以风寒湿热夹杂,血脉得寒则瘀阻不通,故畏寒怕冷;的热邪则热迫血行,以致血不循经,溢出脉外,故关节肿胀,怕热发红,内舍风寒湿则病较甚,易致气机不通,水湿不得运转,影响脏腑机能,关节肿胀不已,屈伸不利。久之则可影响四肢百骸,血脉不通,寒湿内侵,肌不得养,温煦不足,故易削骨薄紧,影响身体活动甚至致残。
3.患者多数为积劳成疾,并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 病、多影响治疗效果,病情复杂、病程较长、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
4.患者急性期经中西药治疗病情多缓解明显,故病程多较长,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
5.多数患者起病与气候环境,劳累外伤,饮食有关,故应注意保护患处,以免受冷,外感邪气,过劳过力,应劳逸结合,或贪念酒肉,生湿生热,加重病情,此为预防治疗并重之举。
二、改进解决方案
1.收集整理古典与现代文献,挖掘祖国医学治疗髌骨骨折病治疗方法,做好临床研究文献资料准备工作。
2.加强我科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在解决髌骨骨折病治疗难点中的应用。
3.优化髌骨骨折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方案,提高辩证准确率、完善治疗流程。
4.制定科室髌骨骨折急性期协定方中药治疗方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5.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患者急性期疼痛不已,可给予药酒涂擦、艾灸、针灸穴位疏通等西药消炎利水的综合治疗。6.患者恢复期加强肢体、语言功能锻炼,出院后康复指导,并注意随访。
椎间盘突出训练方案图片 上半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篇二
腰痹(腰肢间盘突出症)
2012年11月-2013年1月,我科共收治腰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符合诊断标准,并进入诊疗方案96人次,现对实施本路径病例分析统计如下:患者男53例,女43,年龄最大49岁,最小36岁,平均42岁;住院最长21天,最短7天,平均住院13天,好转5例,疗效优良率达99%。无医疗事故差错发生,中药内服、药酒外擦、针灸、耳穴压籽、中药泡脚等中医药参与率100%,经中医综合治疗,腰痹者明显缩短了病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了病残率,受到了广大患者好评。
一、腰痹(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难点及存在问题 1.患者慢性起病,疼痛、关节肿胀怕冷、屈伸不利,难以用西药完全治疗。故在慢性期中药参与治疗,配合中药内服、药酒外擦、针灸艾灸康复治疗。
2.腰痹发病慢性过程,病机以风寒湿热夹杂,血脉得寒则瘀阻不通,故畏寒怕冷;的热邪则热迫血行,以致血不循经,溢出脉外,故关节肿胀,怕热发红,内舍风寒湿则病较甚,易致气机不通,水湿不得运转,影响脏腑机能,关节肿胀不已,屈伸不利。久之则可影响四肢百骸,血脉不通,寒湿内侵,肌不得养,温煦不足,故易削骨薄紧,影响身体活动甚至致残。
3.患者多数为积劳成疾,并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 病、多影响治疗效果,病情复杂、病程较长、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
4.患者急性期经中西药治疗病情多缓解明显,故病程多较长,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
5.多数患者起病与气候环境,劳累外伤,饮食有关,故应注意保护患处,以免受冷,外感邪气,过劳过力,应劳逸结合,或贪念酒肉,生湿生热,加重病情,此为预防治疗并重之举。
二、改进解决方案
1.收集整理古典与现代文献,挖掘祖国医学治疗腰痹病治疗方法,做好临床研究文献资料准备工作。
2.加强我科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在解决腰痹病治疗难点中的应用。
4.制定科室腰痹急性期协定方中药治疗方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5.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患者急性期疼痛不已,可给予药酒涂擦、艾灸、针灸穴位疏通等西药消炎利水的综合治疗。6.患者恢复期加强肢体、语言功能锻炼,出院后康复指导,并注意随访。
椎间盘突出训练方案图片 上半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篇三
锁骨骨折
2011年,在总结既往经验以及学习新的知识基础上,我们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也是对既往成果的补充。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优化及改进锁骨骨折的中医临床路径,结合临床统计资料,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一、病人资料及成果:
病人总数61人,均为住院治疗,61例中男38例,女23例。平均年龄(65±)岁,其中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79岁。单侧病变59例,双侧病变2例。住院治疗5天-9天不等。61例中有52例(85.3%)有明显移位;18例(14.7%)无明显移位。经以上改进治疗方案及时用于临床治疗后,取得显著疗效,总有效率100%,其中痊愈率93%,好转7%。患者平均住院天数:5-9天,以上年相比有所缩短。平均费用:1800-2500元,与上年相比有所减少。
综上,对于锁骨骨折单病种治疗,目前认为不管有无明显移位,也不管采用何种治疗方式,伤后都应早期及时复位提高治愈率,延迟复位致畸率和手术率明显升高。经改进治疗方案及时用于临床治疗后,能取得显著疗效:明显缩短患者早期腕关节肿胀、疼痛时间;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二、治疗难点及改进措施:
难点:患者骨折愈合拆除“8”字带或锁骨带外固定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及功能受限。
解决措施:a、维持有效外固定,保技束带松紧适度。b、骨折整复固定2-3周后,可于患侧上肢行拿法、指揉法、理筋手法以消散瘀肿。拆除外固定后可于伤处行分筋、指揉、摇腕手法,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椎间盘突出训练方案图片 上半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篇四
胸痹(心痛病)
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科共收治胸痹(心痛病)患者95例,符合诊断标准,并进入临床路径47人次,期中进入临床路径有其他并发症二退出路径7人次,现对实施本路径病例分析统计如下:患者男25例,女22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32岁,平均56岁;住院最长21天,最短7天,平均住院13天;平均住院费用4916元,痊愈2例,好转41例,未治愈4例;疗效优良率达91.5%。无医疗事故差错发生,中药内服、针灸、耳穴压籽、中药泡脚等中医药参与率100%,经中医综合治疗,中风急性期患者明显缩短了病期,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残率,受到了广大患者好评。
一、胸痹(心痛病)中医治疗难点及存在问题
1.患者急性起病,昏迷、半身不遂、大小便失禁,难以用纯中药治疗。急性期中成药(醒脑静)参与抢救,后期配合中药内服、针灸康复治疗。
2.中风的发病猝然发生,病机以风阳暴升,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冲于脑,病情危重,起初可表现为闭证,病情极其危重而危及生命。
3.患者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合并症多,病情复杂、病程较长、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4.患者急性期经中西药治疗病情缓解多半患者可遗留肢体瘫痪 等症状、病程较长、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
5.部分患者起病与情志变化有关,调节情志,心里疏导尤为重要。
二、改进解决方案
1.收集整理古典与现代文献,挖掘祖国医学治疗中风病治疗方法,做好临床研究文献资料准备工作。
2.加强我科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在解决中风病治疗难点中的应用。
3.优化中风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方案,提高辩证准确率、完善治疗流程。
4.制定科室中风急性期协定方中药治疗方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5.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患者急性期昏迷不省人事,可给予鼻饲灌药,中成药静脉滴注,配合针灸等治疗。
6.患者恢复期加强肢体、语言功能锻炼,出院后康复指导,并注意随访。
椎间盘突出训练方案图片 上半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篇五
前
言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发布。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提出、起草并归纳。
本《指南》由河南省正骨研究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负责起草,由鲍铁周、宋永伟、李新生、杨耀洲、毛书歌等参加起草。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鲍铁周、宋永伟、李新生、杨耀洲、毛书歌等。
引
言
本《指南》规定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与护理。本《指南》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2 要求 2.1 诊断 2.1.1 诊断要点 2.1.1.1 病史 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以男性为主,有腰部外伤、积累性损伤或外感风寒湿邪等病史。
2.1.1.3.1 脊柱姿势
患者常出现脊柱姿势的异常改变,如:腰椎过度前屈、腰椎生理曲度平直或反张、腰椎侧凸。
2.1.1.3.2 脊柱运动受限
一般在病变棘突间隙及椎旁1~2cm处,有明显压痛点,常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据报道其阳性率可达90%左右。
2.1.1.3.4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
该试验阳性多提示腰3、4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突出,但阴性不能排除腰3、4以上的椎间盘突出。
2.1.1.3.5 股神经牵拉试验
该试验阳性多提示腰2、3椎间盘突出。
2.1.1.3.6 感觉改变
表现为受压神经根所支配得皮肤节段会出现感觉得改变。先为感觉过敏,后为感觉迟钝或消失。
2.1.1.3.7 腱反射改变
某些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患者常出现患侧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萎缩。
2.1.1.4 影像学检查
2.1.1.4.1 x线检查
常规拍摄腰椎正侧位片。正位片椎体有旋转,有时可见脊柱侧凸;侧位片可显示椎间隙变窄,椎曲弓顶距离变小甚至消失,椎曲变直。中老年患者多并有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x线检查还可以除外骨关节的破环、转移癌、骨结核、肿瘤、脊柱的先天畸形等。
2.1.1.4.2 ct检查
目前已普遍作为该病的常规检查。ct检查于本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可观察到突出物的直接影像及与神经根、硬膜囊的相邻关系,并可了解椎管容积、黄韧带、神经根管等情况。同时,还可从横断面图像测量椎管和侧隐窝的容积。
2.1.1.4.3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2.1.1.5.1 整脊学分型法
―― 椎间孔型
指椎间盘突出于后外侧椎间孔部位,压迫神经根。症见单下肢放射性疼痛、麻痹。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可显示椎间盘突出压迫椎间孔。
―― 椎管型
指椎间盘突出于后方突入椎管,压迫硬膜囊,马尾神经,也称“中央型”。症见双下肢麻痹疼痛(可有一侧较重),鞍区麻痹,大小便无力或排便困难。部分病人有腹胀,直腿抬高试验多为弱阳性。ct和mri可显示突出的椎间盘的形态及对硬膜囊的压迫程度。
――退化刺激型
―― 幼弱型
纤维环为不全破裂,其外层尚保持完整,髓核可以还纳,破裂的纤维环可能得以愈合。
―― 成熟型
纤维环连同髓核一并突出不能还纳,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 中间型
其纤维环破裂程度较幼弱型严重,此型可有突出物还纳和不能还纳两种情况。
2.1.1.5.3 依据突出程度和病理类型分型
―― 椎间盘膨出
指纤维环完整,髓核位于纤维软骨环范围之内,又可分为环状膨出和局限性膨出两种。
(1)环状膨出
膨出在相邻椎体骺环之间,呈弥漫性环状隆起,纤维环完整。一般无神经根受压,但可能有节段性椎管狭窄,从而波及神经根和马尾神经。
(2)局限性膨出
纤维环完整,呈局限性隆起,可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而引起临床症状,切开纤维环髓核并不突出。
―― 椎间盘突出
纤维环部分破裂,表层完整,突出的髓核为薄层纤维环所约束,切开纤维环后髓核自行突出。此型可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
―― 椎间盘脱出
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已穿过纤维软骨环,但未穿过后纵韧带,突出物易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
――椎间盘游离
2.1.2.1 腰痛合并下肢放射性窜痛,或腰僵,下肢放射性麻痹、疼痛,或双下肢麻痹、疼痛,大小便无力。有典型的脑脊液冲击征。2.1.2.2 腰部运动障碍,被动性体位。2.1.2.3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弱阳性。
2.1.2.4 病程超过一月者,有明显的下肢肌萎缩。
2.1.2.5 x线片有某一椎间隙变窄,椎曲弓顶距离变小、侧弯,或ct、mri显示椎间盘突出。
2.2.1 血瘀型
2.2.2.1 寒湿型
腰脊冷痛,肢冷无力,按有定处,有时觉下肢麻木重着,得寒痛剧,遇热痛减,溲溺清长。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沉紧。
2.2.2.2 风湿型
2.2.3.1 肾阳虚
腰痛绵绵酸软,肢冷麻木无力,久治不愈,喜按喜揉,遇劳尤甚。常伴少腹拘急,面色白,畏寒,少气乏力。舌质淡,苔薄润,脉沉弱。
2.2.3.2 肾阴虚
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的首要是卧床制动休息。可按急性期和缓解期分期论治,用理筋、调曲、练功为治疗原则。
2.3.1 急性期
2.3.1.1骶管封闭疗法
适应于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俯卧位,下腹部垫枕,使头部及腿部放低并使骶尾部突出。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洞巾,在无菌操作下,用7号或9号输液针头刺于骶管裂孔处,与皮肤呈70~80°穿刺进针,当感觉有落空感时即告穿刺成功。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且注药无过大阻力后,即可推注混合药液。注药容量一般为40~70ml。要求推药时要有一定速度,给予一定力度,达到借助于药液的容积和注入时的压力而松解硬脊膜外腔和神经根周围粘连的目的。常用注射用药液成分为:确炎舒松25mg,0.25%利多卡因液5ml、维生素b1针100mg、维生素b12200mg、0.9%生理盐水10~50ml。
骶管注射治疗每5~7天一次,对治疗合适,且穿刺给药正确者,一般一次治疗即可见效,3~5次为1疗程。
2.3.1.2硬膜外腔注射疗法
适应于腰3、4或腰、5椎间盘突出和椎管型突出。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下,以利于药物集聚于病变节段的患侧。令患者尽量屈曲腰膝并双手抱膝,以使腰部突隆,扩大棘间隙,有利于穿刺。
(1)穿刺部位:穿刺的部位最好选在病变节段。为避免在短期内多次穿刺同一节段而造成棘间组织的损害。穿刺部位可酌情上下移动一个节段交替穿刺。为确保疗效,穿刺部位不能超过病变节段的上下一个节段。
(2)消毒进针:常规消毒皮肤后,术者带上消毒手套,铺消毒洞巾。穿刺部位局部麻药侵润后,用7号带芯腰穿针与皮肤呈80~90°针尖稍向头侧穿刺进针,针进入皮肤、皮下组织,并达棘间韧带部位时,拔出穿刺针的针芯,接上有3ml空气的5ml注射器。左手背靠 牢病人腰部,以利左手手指更好地固定针尾,避免进针速度过快造成穿刺过深。右手持5ml注射器,推注射器内栓以挤压注射器内空气,同时给予一定力度缓慢地向前推进穿刺针。这时,右手给穿刺针的是向深部进针的力,左手给予的是适当的反作用力,以避免突然失手及进针过快、过深而造成的穿刺失败。穿刺针抵触黄韧带和硬脊膜外层时(通常此两层结构融合在一起)会遇到一定阻力,一旦突破,常会产生落空感,与此同时,可见注射器内被挤压的空气突然减阻被吸入硬脊膜外腔隙。再试抽3~4ml生理盐水注入,体验确无阻力且无皮下窜动感,回抽无脑脊液及血液时,就可快速推入治疗药液。如果穿刺部位是在病变节段上一节段则针斜面朝下为佳,如果穿刺部位是在病变节段的下一节段,则针斜面朝上为佳。
(3)注药:注药容量一般为20ml。要求推药时要有一定速度,给予一定力度,达到借助于药液的容积和注入时的压力而松解硬脊膜外腔和神经根周围粘连的目的。常用注射用药液成分为:确炎舒松25mg,0.25%利多卡因液5ml、维生素b1针100mg、维生素b12200mg、0.9%生理盐水10ml。
硬膜外腔注射治疗每5~7天一次,对治疗合适,且穿刺给药正确者,一般一次治疗即可见效,5次为1疗程。
2.3.1.3 刺血拔罐疗法
腰部僵硬严重者,可选用双侧腰肌刺血拔罐。2.3.1.4 药烫
腰部和痛肢进行膏摩药烫。
2.3.1.5 骨空针法
选用胸12~腰5的华佗夹脊穴,加上髎、中髎,下肢选秩边、委中、承山、光明等穴位。
2.3.2 缓解期
以理筋、调曲、练功为治疗原则,辨证施法。2.3.2.1理筋疗法
药烫膏摩法:腰背部每天进行药烫膏摩。
骨空针法
选用胸12~腰5的华佗夹脊穴,加上髎、中髎,下肢选秩边、委中、承山、光明等穴位。
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其方法安全,简便易行,疗效满意。现介绍卧位推拿法:参照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筋伤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
(1)揉摩法:患者俯卧,术者立其身旁,以双手拇指和手掌自肩部起循脊椎两旁足太阳膀胱经路线自上而下,揉摩脊筋,过承扶穴后改用揉捏,下至殷门、委中而过承山穴,重复3次。
(2)按压法:术者双手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以手掌自第1胸椎开始,沿督脉 向下按压至腰骶部,左手在按压时稍向足侧用力,反复3遍。再以拇指点按腰阳关、命门、肾俞、志室、居髎、环跳、承扶、委中等穴。
(3)滚法:术者于背腰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施行滚法,直至下肢承山穴以下,反复3次。重点在下腰部可反复多次。
(4)牵引按压法:患者俯卧,两手把住床头,一助手在床前拉住患者腋部,一助手拉住两踝,向两端拔伸牵引约10分钟,术者立于病员一侧用拇指或手掌按压椎旁压痛点。按压时力有轻变重。
(5)牵抖法:患者俯卧,双手把住床头,术者立于患者足侧,双手握住患者双踝,在用力牵引的基础上,进行上下抖动,左手掌揉按下腰部,反复进行2~3次。
(6)俯卧扳腿法:术者一手按住腰部,另一手托住患者对侧膝关节部,使该下肢尽量后伸,双手同时交替用力,可听到有弹响声,左右各作1次。
(7)俯卧扳肩法:术者一手按住腰部,另一手抓住肩部,将肩扳到后伸位不能后伸时,推按腰部之手突然用力下按,有时可听到弹响声,左右各作1次。
(8)推腰拉腿法:患者侧卧位,术者一手推腰部向前,另一手握其足踝向后拉,如拉弓一样使腰部过伸,并有节奏地一松一紧晃动腰部。
(9)斜扳法:患者侧卧,健侧下肢伸直,另一下肢屈曲放在对侧小腿上部。术者站在患者背后,一手扶住病人髂骨后外缘,另一手扶住病人肩前方,同时拉肩向后,推髂骨向前,使腰部扭转,有时可听到或感觉到“咔哒”响声。
2.3.2.1四维牵引
青壮年患者可先行第一维牵引法,后改用第四维牵引法(腰椎过伸位胸腰枢纽悬吊法)以调整腰曲。中老年患者选用第二维牵引和第四维牵引法调曲法。2.3.2.2 人工牵引:采用特制的骨盆牵引带,通过滑轮在床头进行牵引,牵引重量一般每侧约5~12kg,每次30~60分钟,每天1~2次。此外,尚可用胸部、骨盆对抗牵引,此法是在骨盆牵引在基础上又加上胸部牵引带形成对抗牵引,牵引的时间、重量同骨盆牵引。一般此牵引需2~3周方可奏效。
2.3.2.3 机械牵引:即借助特制的牵引床进行牵引,常用的牵引器有:自控脉冲牵引治疗床、振动牵引床、立式自动控制牵引器等。
该疗法需患者在行间断牵引10~15天后方可进行,且需在硬膜外麻醉较为安全,麻醉后,施行牵弹复位手法。(1)患者仰卧,两助手分别握患者两足踝部及两侧腋窝部,作对抗拔伸,然后将患肢屈膝屈髋,作顺时针旋转髋关节3~4圈后,再将下肢作直腿抬高试验,先患肢,后健肢,并在最高位置时用力将踝关节背伸,共作3次。(2)患者健侧卧位(如中央型突出则症状较轻侧卧位),健肢贴紧床面并伸直,患者尽量屈曲。术者面对患者,一手肘推肩向后,一手肘压臀并用拇指压住病变间隙上位棘突(如有棘突偏歪则以偏歪棘突为准),双肘交错用力,调整力线,当力线传导至拇指下并有阻抗感时突然发力,闻及“喀噔”弹响声同时拇指下有关节松动感时即可。(3)患者俯卧,将患者固定于带有拉力显示器的电动牵引床上,使病变间隙之腹部悬空,将牵引重量根据病人耐受程度设定为超体重10%-30%,持续牵引10-15分钟后实施弹压复位。术者站立于患侧(中央型突出站立于症状较重一侧),一手掌根按压于相应病变节段棘突间隙,中指正对脊柱方向(或上或下),另一手虎口叠加于腕背部,双肘关节伸直,向腹部垂直连续弹压,(弹压过程中,嘱患者张口呼吸,切勿闭气),压力为30-50kg(电脑牵引床可显示弹压力公斤数),频率为120次/分,此时牵引力维持不变,病人如无不良反应,连续弹压约10分钟即停止手法,逐渐减小牵引重量至电脑显示牵引力为0,去除牵引。在麻醉下实施手法的过程中,要注意麻醉反应。术中当天可有腰痛、腹胀等反应。实施上述手法治疗完毕患者需绝对卧床三天,直线翻身,平卧时腰下加自制腰垫,高度不低于2cm,以维持腰曲。并应用20%甘露醇 250ml 静滴 每日一次,连用三天。绝对卧床三天后,患者床上行腰背肌锻炼、四肢活动1-2个小时,测血压正常后,佩带腰围下床活动,注意保持正确姿势,避免突然弯腰。
2.3.2.6 旋转复位手法
患者端坐方凳上,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以右下肢疼痛为例,术者立于患者之右后侧,右手经患者右腋下至颈后,用手掌压住颈后,拇指向下,余四指扶持左颈部,同时嘱患者双足踏地,臀部正坐不要移动,术者左拇指推住偏歪的腰椎棘突之右侧压痛处。一助手面对患者站立,两腿夹住并用双手协助固定患者左大腿,使患者在复位时能维持正坐姿势。然后术者右手压住患者颈部,使上半身前屈60~90°,再继续向右侧弯,在最大侧弯时使患者躯干向后内侧旋转。同时左手拇指向左顶腰椎棘突,此时可感到指下椎体轻微错动,有“喀嗒”响声。最后使患者恢复正坐,术者用拇指食指自上而下理顺棘上韧带及腰肌。
2.3.2.7 三维正脊疗法
――血瘀型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主方:身痛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秦艽9g,川芎9g,红花6g,桃仁6g,羌活9g,没药9g,五灵脂9g,香附9g,牛膝9g,当归15g,甘草3g。
――寒湿型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主方:乌头汤加减。
治法:祛风除湿,宣痹通络。主方:独活寄生汤加减。
常用药:独活6g,防风6g,川芎6g,牛膝6g,桑寄生18g,秦艽12g,杜仲12g,当归12g,茯苓12g,熟地黄15g,白芍10g,细辛3g,甘草3g,肉桂2g(另包冲服)。
――肾阳虚型
治法:温补肾阳,痛经活络,强筋壮骨。主方:右归饮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4g,怀山药2g,山萸肉2g,枸杞子2g,菟丝子2g,杜仲2g,鹿角胶1g,当归1.5g,附子1g,肉桂1g。
――肾阴虚型 治法:滋阴补肾,舒经活络,强筋壮骨。主方:左归饮加减。
2.3.3.2.1腰痛宁胶囊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用于肝肾不足,风寒湿痹、骨质疏松,骨质增生引起的腰腿酸痛、肢体麻木等症。用法用量:口服,一次三粒,一日三次,或遵医嘱。
2.3.3.3 药物外治
通络祛痛膏:由河南锐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00065,用法:贴于患处,1天更换1次。疗程10天。
2.3.3.2 西药治疗
2.3.4.1 锻炼疗法
(1)症状体征消失。
(2)腰部活动功能正常,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1)症状减轻,疼痛消失,尚有下肢麻痹。
(2)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正常,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或弱阳性。
(3)影像学x线检查:腰椎生理曲度恢复,弓顶距离:青壮年患者达1cm将近正常范围,中老年患者达0.6cm将近正常范围。腰椎侧弯:青壮年患者5度以内,中老年患者恢复达10度左右(cobb法)。
3.无效
症状体征未减轻,影像学x线片无改变。2.6 预防
2.6.1 改正不良的劳动和生活姿势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与椎间盘自身的退变和外伤关系密切,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如何避免加速椎间盘的退变,避免在椎间盘生理退变情况下的损伤(包括积累性的)。因此,对长期从事弯腰用力工作,或从事久坐、久站的工作人员,尤其应注意工间休息,做工间操; 同时应改正不良的用力姿势,避免强力举重,日常生活中也应避免某些运动姿势,以防止腰部负荷的增加,如:坐位时腰部应略后倾,同时腰部后放一垫,屈膝屈髋;弯腰提取重物时应屈膝屈髋,直腰取物,避免腰部的扭曲动作。2.6.2 改善居住环境,做到饮食起居有节 中医学认为久卧湿地、衣着湿冷,腰部易为寒湿所困,产生腰痛,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因和基础。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多卧床休息,做到饮食起居有节,避免过劳,该病属慢性疾病,应增加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食物,并适当进行补钙,对疾病之康复将有所裨益。2.6.3 加强腰背肌及腹肌的功能锻炼 人体之脊柱如一电线杆,四周的肌群犹如线杆两边的拉索。因此,加强腰背肌、腹肌的锻炼,可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减轻腰部负荷,同时强有力的腰背部肌肉可防止腰背部软组织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