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区灾后监测方案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方案来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应该重视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不断提升方案制定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包河区灾后监测方案篇一
根据xx政办xxx30号《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每年开展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工作。
(一)掌握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卫生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供科学数据。
(二)了解农村饮水工程的水处理工艺、消毒设备使用情况、覆盖人口、新建改建扩建等基础信息。
全县行政区域内各行政村的农村饮用水工程。
(一) 监测点设置
按照磐政办(20xx)30号《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对全县12个集镇供水、253个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成品水进行检测。(详见监测点分布表)
(二)监测方法
水样的采集、检验和评价要求:对12个集镇供水成品水每月检测一次,对253个村集中式供水分别在每年的枯水期和丰水期抽取成品水各检测1次;水样采集、保存、运输、分析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20xx)规定执行。水质评价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xx)相关规定要求执行。
(四)监测指标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铝、铁、锰、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挥发性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氨氮。
毒理学指标:砷、镉、铬、铅、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
微生物学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
与消毒有关的指标:根据饮用水消毒剂所用情况确定相应的指标,如游离余氯、二氧化氯等;如用二氧化氯消毒时检测亚氯酸盐,使用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时检测氯酸盐。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开展监测工作。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须采取从现场检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的质量保证措施;如按规定做现场空白、运输空白、现场平行样、现场加标样等。建立监测数据的审核检查制度,监测实施中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资料审查。
县卫生计生局负责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水质监测的行政管理。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定工作方案、水质检测、人员培训、质量控制、数据审核、数据分析,撰写技术报告,将监测结果及时报送县卫生局及有关部门,并告知县水务局。
各乡镇卫生院负责辖区内的水质采样工作,县疾控中心负责到各乡镇卫生院收集水样。
包河区灾后监测方案篇二
从楼道灯偷电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损害住户的利益,还有引起火灾等隐患。本文针对此现象,设计一种楼道灯偷电监测与自动报警系统的实现方案。楼道灯电表读数远远大于楼道灯实际用电量时,疑似有从楼道灯偷电现象,手机短信通知工作人员。某层楼梯间照明灯电源处的测量电功率大于照明灯额定功率时,判定该层楼道灯处为偷电接入点,手机短信通知工作人员,实现偷电接入点的自动排查。
城市生活小区多为高层或多层楼房,这就离不开楼道照明。楼道照明灯为单独的供电线路,所用电费由单元住户共同承担。若有住户从楼道灯私下接电线到家内,给家用电器供电,这部分电能就由楼道灯电表计量,其电费就会由各住户承担,将损害住户的利益。如私接线路给大功率电器供电,由于电流较大,可能引起火灾。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常见到从楼道灯偷电的报道。本文监测从楼道灯偷电现象,疑似有偷电现象,并自动排查接入点,及时通知工作人员进行处理,保障住户的利益。
楼道照明灯的供电一般有两种模式:
(2)多个单元楼道照明灯共用一回供电线路,多个单元楼道灯共用一块楼道灯电表,每个单元每层楼梯间均有照明灯。不管哪种供电模式,楼道照明灯供电线路原理图均可用图1所示接线图表示。图1中,为第1层、第2层、…、第n层楼梯间的照明灯,分别由诸如声控、光控等控制开关控制其开、合,实现白天灯不亮,晚上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要求。
楼道照明灯一般使用白炽灯、节能灯或白光led灯,其中白炽灯是耗电最多的一种电光源。楼道照明亮度无需太高,亮度满足行人走动要求即可,楼道照明灯的瓦数无需太大。一般来说,楼道白炽灯的瓦数不会超过40w。同样照明亮度下,其它两种光源所耗用电能比白炽灯小得多。本文以40w普通白炽灯为楼道照明光源计算楼道灯用电量,能表示楼道照明用电的最大值。楼道照明灯白天不亮,晚上人来灯亮、人走灯灭,每天点亮时间不长,一般不会超过3小时。家庭用电主要包括各类家用电器和室内照明。一般家庭家用电器包括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厨房电器等必备电器。家庭室内照明多用节能灯或白光led灯,房间数量不同,使用照明灯的数量不同,照明用电量也不同,但与家用电器用电量相比小得多。一般来说,家庭室内照明总用电量会大于40w。而且家庭每天的用电时间要比楼道照明灯的用电时间长得多。可见,一旦有住户从楼道照明灯私接电线到家内,楼道灯供电线路上的耗电量会比楼道灯正常用电量大得多。据此可判断楼道灯上是否有偷电现象。若住宅楼楼层数用n表示,每层楼梯间均用40w白炽灯照明,采用第一种供电模式,按楼道灯每天点亮3小时计算,若单元楼道灯同时点亮,则每天的耗电量为,即为楼道照明灯每天最大用电量。家用电器虽然功率较大,但并不是同时使用,设普通家庭家用电器每天平均使用功率为250w,每天平均用电16小时,则普通家庭家用电器每天用电量为,即为普通家庭每天最小用电量。可见,家用电器每天按用电最小考虑,而楼道照明用电考虑最多情况,前者用电量也比后者大。若从楼道灯偷电,一般来说,其用电量会比普通家庭的日用电量大,也就比楼道灯实际用电大得多,据此可构成判据1,如下式:(1)上式中,为可靠系数,根据楼层数量和楼道灯瓦数,可取大于1的整数;为单元楼道灯实际用电量,可根据单元楼道灯的数量和瓦数以及每天的点亮时间计算而得。每天固定时刻读取楼道灯电表读数并存储,始终保存至少连续2天的读数。若连续两天楼道灯电表的读数分别用、表示,则相邻两天楼道灯电表读数的变化量可表示为:(2)楼道灯每天用电量变化不大,如没有楼道灯偷电现象,数值很小,几乎为零;如有楼道灯偷电,数值会较大。据此,亦可构成疑似有从楼道灯偷电的判据2,如下式:(3)上式中,为相邻两天楼道灯用电变化量阀值,可根据住宅楼层数和单元楼道照明灯的实际情况预先设定。判据1和判据2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
根据第2节所述监测原理,为实现楼道灯偷电自动监测与报警功能,需每天固定时刻自动读取楼道灯电表的读数,并始终存储连续2天的电表读数。然后用判据1、判据2判断是否有疑似偷电现象。若疑似有偷电现象,通过手机短信方式通知工作人员进行排查。排查偷电接入点的方法,目前常用人工排查法,按楼层通过停电方式分批次排查,需至少2名专业人员配合,才可完成,该方式费时费力。本文提出一种自动排查方法。楼道灯偷电监测及自动排查偷电接入点装置的功能框图如图2所示,由主机和n个楼梯间功率采集模块构成,n为楼层总数。主机和楼梯间功率采集模块之间用rs485通信。每个楼梯间照明灯电源处安装楼梯间功率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每层楼梯间照明灯电源的电压和电流(如图1、、…、处),计算每层楼梯间照明灯耗用的功率(),并将测量电功率上传给主机。主机安装在楼道灯总电源处(如图1处),具有如下功能:(1)实时读取楼道灯电表读数,时间间隔可按天设定,监测是否有偷电现象,如有疑似偷电现象,用短信方式通知工作人员。(2)自动排查偷电接入点,手机短信方式通知工作人员。主机的工作过程如图3所示。主机采集楼道灯总电源处的电压、电流,计算单元楼道灯耗用的总功率。主机可用如下判据判断偷电接入点,(4)上式中,n为楼层总数,为层楼道灯铭牌标示的额定功率,为层楼道灯电源处的测量功率。该判据显然,满足判定条件的楼层照明灯处,即为偷电接入点。与式(1)判据1相似,用电功率亦可构成是否有楼道灯偷电的判据,称为判据3,如下式:(5)上式中,为可靠系数,根据楼层数量和楼道灯功率,可取大于1的整数;为单元楼道中所有照明灯铭牌标示的额定功率之和;为单元楼道灯总电源处的测量电功率。
本文针对时有从楼道灯偷电的现象,分析了楼道灯供电线路的特点、楼道照明灯和普通家庭家用电器的耗电特征及其区别,给出了判断从楼道灯偷电的三个判据和判定偷电接入点的判据,设计了楼道灯偷电监测及自动排查偷电接入点装置的实现方案,实现了实时监测楼道灯偷电现象、自动排查偷电接入点、短信通知工作人员的功能。本文所做工作可以有效保护住户的利益,节省工作人员排查偷电点的时间。
包河区灾后监测方案篇三
为了加强地震监测工作,提高地震短临跟踪预测能力与水平,减轻地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根据我县实际,制定我局地震短临跟踪工作方案。
省20xx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确定的地震趋势意见中涉及我州部分县,尤其是20xx年发生“11.22”康定6.3级和“11.25”康定5.8级地震,表明我州及邻区在20xx年度地震活动水平增强的可能性较大,防灾减灾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地震短临跟踪工作。
以强化重点危险区震情短临跟踪为重点,以科学把握重点危险区及其周边异常和震情形势变化,为地震短临预测预报作出努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一)依据全省20xx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确定的重点危险区和州防灾减灾局关于印发《20xx年度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甘减灾发〔20xx〕3号)要求,我县在所划定的重点危险区内,因此必须加强地震微观、宏观监测工作。
(二)严格震情值班制度。严格实行24小时震情值班制度,切实搞好防灾减灾局现有通讯工具的管理和维护,确保震情监测、地震应急信息传送畅通。
(三)按照《省地震局关于加强市县地震监测预报和震情跟踪工作的通知》和《州防灾减灾局关于印发20xx年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积极争取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确保有人做事,有条件做事。
地震短临跟踪工作要在州防灾减灾局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县防灾减灾局成立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县防灾减灾局局长
县防灾减灾局副局长
县防灾减灾局工作人员
各乡镇防灾减灾助理员
按照省地震局、州防灾减灾局对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研究协调解决我县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重大问题;开展地震短临跟踪监测相关工作;督促指导各乡镇、县级各单位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通过强化地震监测,捕捉地震前的各种微观、宏观异常现象,充分有效地分析异常特征,为上级防灾减灾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及时准确地作出地震短临预报提供依据。
按有关要求及规定对震情进行监测与分析速报,尤其是要加强对地方震、近震以及震群的监测和速报工作,出现震情必须按规定速报州防灾减灾局,对未按规定速报和上报的要追究值班人员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各乡(镇)防灾减灾助理员,要认真做好本地区地下水、动物、气象等宏观异常信息的捕捉、收集、上报与核实工作。县防灾减灾局将根据上报的宏观异常情况及时的收集汇总,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及时做出分析意见,并写出宏观异常情况报告上报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州防灾减灾局。
综合各种地震宏观、微观异常情况,坚持震情会商制度,按时将会商意见速报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州防灾减灾局。若出现明显异常或发生紧急震情,要随时进行会商或紧急会商,并将会商意见迅速上报。加强与周边地区防灾减灾部门的沟通与协作,进行信息互通,资料互补。根据地震活动发展趋势和地震学指标的演化程度,若短临异常相对集中出现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州防灾减灾局提交观测报告。
根据全省20xx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划定的“及邻区地震危险区”的划分范围,抓好我县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力争为短临跟踪监测和短临震情分析预测取得实效性作出努力。
(一)在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将全县日常监测与重点危险区的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现有地震监测台点的管理,为短临震情监测和分析预测提供连续、可靠的监测资料,安装有“地震烈度仪”的乡要落实专人进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按有关要求及规定对震情进行监测与分析速报,尤其是要加强对地方震、近震以及震群的监测和速报工作,出现震情必须按规定速报州防灾减灾局。
(三)规范报送程序,做好观测数据登记、报送和材料归档工作。按照各乡镇及时将监测的地震宏微观异常情况报县防灾减灾局,再由县防灾减灾局报州防灾减灾局的程序进行。同时,乡镇和县防灾减灾局要做好数据资料登记、保存和归档。
(四)密切跟踪监测宏微观异常。严格按照《省地震局关于印发省地震前兆异常核实工作规程(修订)的通知》和《州防灾减灾局关于印发州地震前兆异常核实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做到异常落实不过夜。无论任何时间,只要发现宏、微观异常,必须及时上报州防灾减灾局,并派人员进行核实。其中,一般宏微观异常由所在县防灾减灾局进行核实,以电话和书面材料两种方式上报州防灾减灾局。重大宏微观异常由州防灾减灾局派员和县防灾减灾局一起进行核实,写出专题报告上报省地震局。特大宏微观异常由州防灾减灾局请求省地震局派专家联合进行调查核实。
(五)加强震情分析预测工作。严格执行震情会商制度,加强与州防灾减灾局和周边县防灾减灾部门的联系与交流,及时交换异常信息。
(一)根据震情发展变化情况及经费情况,对本方案中的有关内容可作临时调整。
(二)本方案经地震短临跟踪监测领导小组审定后印发实施。
包河区灾后监测方案篇四
为进一步做好全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保障主要农作物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现代植保”理念;根据“公开、公正、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按照“提质扩面、整体推进、规范管理、加快发展”工作思路;推广应用以“统一监测病虫发生趋势、统一防治时间、统一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统一采用新型高效机动喷雾器防治药械”为主要内容的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以提高防效、减少用药、降低成本、保护环境、保障丰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和规范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含植保专业合作社和开展该服务的农机、粮食合作社等,以下简称服务组织),积极推进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全程服务,切实提高重大病虫防控能力,保障农作物稳产高产。
20xx年全县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面积1.8万亩,每个乡镇至少完成500亩以上,粮食生产功能区要求全覆盖。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要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领导,组建一个有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专业合作组织,负责本辖区内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工作。
2、明确目标责任。每个乡镇、街道要完成500亩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任务,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纳入年度考核。
(一)、政策支持
1、补贴对象
本县接受具有一定规模(全季服务面积500亩及以上)的植保合作社或注册开展植保服务的农机、粮食合作社统防统治服务的农户每亩补贴40元,据实结算。
2、乡镇、街道可另加配套支持政策。
(二)操作程序
1、签订协议。服务组织与农户或村委签订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服务协议(见附件1),并盖所在村村委会公章;与村委会签订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服务协议须附“参加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农户清单”(见附件2)。
2、各乡镇、街道对服务协议及农户清单进行审核,无误后,于6月5日前上报县农业局。县农业局对上报的服务协议及农户进行审查或抽查,核实作业面积。
3、当季统防统治作业完成后,种粮农民或村委会统一凭服务协议与提供植保作业服务组织结算服务费。
4、服务组织凭服务协议按季向乡镇政府申请补贴资金。在申请统防统治补贴资金时,凭“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协议和农户清单”(见附件1、附表2),以及田间作业档案(附件3),填写补贴资金申请表(见附件4),乡镇、街道审核后,确定无误,将汇总表(见附件5)及农户清单在所在地行政村公示7天,无异议后,将材料(附件4、附件5、公示照片)上报县农业局、财政局。
5、县农业局会同县财政局核实当季统防统治作业面积,并在农业信息网公示7天无异议后,由农业、财政两局以文件形式将资金通过“一折通”直接发放到各服务组织。
1、如实申报。服务组织如实签订统防统治服务协议,参与统防统治的面积必须真实、准确、不得虚报、谎报。
2、认真审核,规范操作,完善档案。与村委会签订的“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服务协议”,驻村干部、村委会要仔细核对本村参加统防统治农户面积的真实性,并签字确认;服务组织要确定农药供应渠道,制订推广计划,建立统防统治田间作业档案,按协议要求开展防治工作;每次作业完成后,详细记录作业时间、作业面积、所用药剂、用量和防治效果等备查;责任农技员要对协议中的农户在进行逐户核实统防统治面积的基础上,登记造册,建立电子文档,当季防治结束后上报县农业局。
3、实行公示。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补贴实行公示制度,所有补贴对象接受服务的面积和补贴金额等在统防统治作业完成后,将清册在所在村公示7天,拍照存档,附当地乡镇举报电话;无异议后,各乡镇汇总后于9月20日前上报县农业局,上报的资料附1份原件与电子文档。
4、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补贴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各乡镇应加强对病虫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检查指导,落实专业合作社的各项要求和制度,建立和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和检查,积极配合审计等部门做好资金的审计、检查、稽查工作。
5、加强对统防统治和补贴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管督查。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县有关部门将随时对各地的作业面积、病虫防治和资金落实等的真实性和到位情况进行抽查和暗访,对于虚假申报、虚报作业面积以及套用财政资金等违规行为予以严肃处理,对违规农户和服务组织,取消该农户和服务组织当年统防统治补贴资金,3年内不得享受政府性扶持政策,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6、服务组织要按照国家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规定,完善、规范财务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制度健全,运作规范。统防统治合作社必须有固定的办公和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交流的场所,并具备与统防统治服务面积相适应的农药、施药器械仓库,药械仓库内要有植保机械,营业执照经营范围需有可从事植保或统防统治服务内容。
包河区灾后监测方案篇五
(二)开展全员培训。依据岗位职责确定针对不同人员的培训内容,使其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
(三)做好医务人员防护。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防护物资,确保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到位。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强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感染防控。
(四)关注医务人员健康。医疗机构应当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班次安排,避免医务人员过度劳累。针对岗位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开展主动健康监测。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医务人员健康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五)加强感染监测。做好早期预警预报,加强对感染防控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发现隐患,及时改进。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并在2小时内上报信息,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六)做好清洁消毒管理。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进行空气消毒,也可配备循环风空气消毒设备。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诊疗环境、医疗器械、患者用物等的清洁消毒,严格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处理,严格终末消毒。
(七)加强患者就诊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做好就诊患者的管理,尽量减少患者的拥挤,以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发现疑似或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时,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不具备救治能力的,及时将患者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
(八)加强患者教育。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展就诊患者及其陪同人员的教育,使其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知识,指导其正确洗手、咳嗽礼仪、医学观察和居家隔离等。
(九)加强感染暴发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最大限度降低感染暴发的风险。增强敏感性,一旦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暴发或暴发,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并依据相关标准和流程,启动应急预案,配合做好调查处置工作。
(十)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或疑似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纳入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处置。
(一)发热门诊。
1.发热门诊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2.留观室或抢救室加强通风;如使用机械通风,应当控制气流方向,由清洁侧流向污染侧。
3.配备符合要求、数量充足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发热门诊出入口应当设有速干手消毒剂等手卫生设施。
4.医务人员开展诊疗工作应当执行标准预防。要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后应当进行洗手或手卫生消毒。进出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严格按照《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5.医务人员应当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按照诊疗规范进行患者筛查,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
6.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7.医疗机构应当为患者及陪同人员提供口罩并指导其正确佩戴。
(二)急诊。
1.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引导发热患者至发热门诊就诊,制定并完善重症患者的转出、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
2.合理设置隔离区域,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
3.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预防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和诊疗环境的管理。实施急诊气管插管等感染性职业暴露风险较高的诊疗措施时,应当按照接治确诊患者的要求采取预防措施。
4.诊疗区域应当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
5.采取设置等候区等有效措施,避免人群聚集。
(三)普通病区(房)。
1.应当设置应急隔离病室,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与救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备有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
2.病区(房)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按规范要求实施及时有效隔离、救治和转诊。
3.疑似或确诊患者宜专人诊疗与护理,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原则上不探视;有条件的可以安置在负压病房。
4.不具备救治条件的非定点医院,应当及时转到有隔离和救治能力的定点医院。等候转诊期间对患者采取有效的隔离和救治措施。
5.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其接触环境进行终末处理。
(四)收治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病区(房)。
1.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并配备符合要求、数量合适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设置负压病区(房)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相关要求实施规范管理。
2.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患者可以同室安置。
(1)进出隔离病房,应当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正确实施手卫生及穿脱防护用品。
(2)应当制定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制作流程图和配置穿衣镜。配备熟练感染防控技术的人员督导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穿脱,防止污染。
(3)用于诊疗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及护理物品应当专人专用。若条件有限,不能保障医疗器具专人专用时,每次使用后应当进行规范的清洁和消毒。
4.重症患者应当收治在重症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收治重症患者的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不得收治其他患者。
5.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若患者病情危重等特殊情况必须探视的,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6.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规定,进行空气净化。
(一)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强化标准预防措施的落实,做好诊区、病区(房)的通风管理,严格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二)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防护措施,根据不同情形,做到以下防护。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防渗隔离衣。
(1)采取空气隔离措施;
(2)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进行密闭性能检测;
(3)眼部防护(如护目镜或面罩);
(4)穿防体液渗入的长袖隔离衣,戴手套;
(5)操作应当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
(6)房间中人数限制在患者所需护理和支持的最低数量。
(三)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四)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戴手套前应当洗手,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应当立即流动水洗手。
(六)严格执行锐器伤防范措施。
(七)每位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一)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规范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隔离区。
(二)患者进入病区前更换患者服,个人物品及换下的衣服集中消毒处理后,存放于指定地点由医疗机构统一保管。
(三)指导患者正确选择、佩戴口罩,正确实施咳嗽礼仪和手卫生。
(四)加强对患者探视或陪护人员的管理。
(五)对被隔离的患者,原则上其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减少患者的移动和转换病房,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止患者对其他患者和环境造成污染。
(六)疑似或确诊患者出院、转院时,应当更换干净衣服后方可离开,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其接触环境进行终末消毒。
(七)疑似或确诊患者死亡的,对尸体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用3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棉球或纱布填塞患者口、鼻、耳、肛门等所有开放通道;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的个人物品经消毒后方可随患者或家属带回家。
包河区灾后监测方案篇六
重点:让学生了解,虽然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但充满智慧的人类通过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如rs、gis、工程和非工程防御等)对灾害进行监测和防御,是可以起到防灾、减灾作用的。
难点: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1.概念: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 、区域及 等各级组织,通过 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
2.作用: 、灾中跟踪、 以及提出 。
3.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
1.遥感(rs)技术的特点:
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 、实时性好和 等。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 、 和 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 的灾害信息。
2、应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 、 及台风灾害等监测。
1.信息集成与分析:
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 和 分析,具有空间定位、 和 分析的功能。
2.灾害评估与预报:
对自然灾害进行 、 、 、灾害损失调查、 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1)概念:
是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 和 、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 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3)我国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发展及成就
(1)概念: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2)工程性措施的三种方式:
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
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可以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
区别:“硬件”和“软件”的差别。
联系:二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