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社区建设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法治社区建设总结篇一
农业农村部2020年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等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一)加强党对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健全组织部门指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全系统协调联动、社会力量广泛支持的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格局。加强对农业农村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搭建创新平台,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抗疫防疫等重大任务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积极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有力支持。
(二)健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强化人才支撑,推动人才下乡,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评估,研究编制“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为推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指导和遵循。
(三)营造农业农村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坚持“干说并重”,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利用农民日报、《农村工作通讯》“乡村人才振兴”专栏等,多形式大力宣传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政策、各地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好经验好做法、各类优秀人才成长历程和典型事迹,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继续会同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贯彻脱贫攻坚有关工作要求,全部面向贫困地区实施,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特别是未摘帽贫困县倾斜。重点遴选贫困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大学生村官、家庭农场经营者、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作为培训对象,提升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的脱贫致富带动能力。举办6期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能力提升研修班。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和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全年举办13期相关人员培训班。
(五)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的综合平台作用。宣传推介一批示范培训经验模式,进一步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各地学习先进理念,完善培训模式,提升培训质量,提高示范培训工作的标准化、模式化水平。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推动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动态调整机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充分发挥培训基地培养、吸引、集聚人才作用,将基地打造成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综合服务平台。
(六)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突出产业导向,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全年培训100万人次,重点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的培训力度。统筹中高等涉农职业院校、农广校等教育资源,大力推进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开展百所重点院校创建行动,推动职业院校涉农专业改革,大力推行高素质农民定制培养。
(七)做好农业科技人才推荐服务。做好部系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各类农业领域高级专家选拔推荐。加强部系统高级专家库建设,做好科技人才管理基础工作。做好“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特培学员管理服务,做好博士服务团成员管理考核和选派工作。
(八)依托项目、平台培养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加快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举办农业领域高层次专家国情研修班和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继续对第二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召开农业科研杰出人才高级研修班暨管理工作座谈会。组织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建言献策,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组织开展农机化人才教育培养研讨交流活动。继续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平台,建立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协同培养机制。
(九)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分级分类培训机制,提高农技人员脱产培训的精准性和时效性。举办农技推广骨干人才、管理人员示范培训班。实施农技人员学历提升计划,支持农技人员在职研修,增强专业技能。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方式,引导本土高素质农科毕业生到基层开展农技服务。利用全国远程教育平台等手段,大规模开展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全年计划举办12期“农科讲堂”。
(十)加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指导各地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新进执法人员培训。举办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师资和骨干培训班3期。加大执法人员培训力度,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公正廉洁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十一)加强农业农村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组织实施生猪大县万名动物防疫专员特聘计划。加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体系队伍建设,保证县乡机构人员稳定,推进村级协管员队伍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技术培训,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开展跨学科渔业人才培养试点,提升水产技术推广人才队伍水平。围绕乡村振兴、产业扶贫等中心工作,全年计划举办12期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工作相关人才培训班。开发农民合作社辅导员培训项目,提高相关人员指导服务农民合作社能力。切实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培育农村改厕专业人才队伍。开展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等专题培训,加大各类亟需的农村社会事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各类培训和远程教育等手段,加大农业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统计、农机化管理、农田建设、益农信息社信息员等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强基层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队伍建设,加强仲裁员培训,提升仲裁能力。
(十二)强化农业技能人才培养。修订农业行业技能人才评价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探索开展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加大新兴农业职业开发力度,拓展农业农村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渠道。加强农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监管,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流程,强化内控管理。做好技能人才培养基础工作,组织开展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修订和鉴定题库开发,举办3期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人员、考评人员、质量督导人员和裁判人员培训班。
(十三)加快农业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培养。依托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强化村级信息员培训。围绕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旱作节水技术等培训,加强种植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培养。围绕奶牛养殖、生鲜乳质量管控等关键环节开展奶业技术人员培训,全年计划培训2000余人次。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标准化,开展安全用药知识、合格证开具使用等质量安全管控培训,加大标准化人才培养力度。开展现代种业管理和商业化育种技术培训,加大种业人才培养力度,全年计划培训1500人次。开展农机实用人才远程培训,遴选和推出一批农机生产及使用一线的“土专家”。围绕农垦一二三产业融合、投融资与资本运作、农产品质量管理、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等内容开展培训,计划举办农垦职业经理人才培训班4期、农垦远程教育专业技术培训10期。持续推进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提升农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能力。研究发布乡村特色能工巧匠目录,针对纳入目录的手工艺大师,如乡土篾匠、剪纸师等开展乡土特色工艺大赛,发掘推介一批乡村特色能工巧匠。
(十四)搭建乡村创新创业平台。推动地方加强农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载体建设,择优推荐一批功能完善、环境良好的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实习实训平台。举办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博览会和全国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宣传推介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
(十五)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加大农村创新创业导师、示范园区管理人员和优秀带头人等培训力度,全年举办3期培训班。加强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培训,为乡村产业发展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全年计划培训1600人次。
(十六)加强农业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启动实施农业国际合作人才培养行动,举办农业外派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外事能力建设培训班、农业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训班、农业外交官储备人才培训班,加强部系统农业国际合作人才队伍教育培训和业务交流。
(十七)做好农业引智工作。进一步加强因公出国(境)培训管理,组织开展2020年度境外高端外国专家引进项目、因公出国(境)培训项目、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等申报、实施工作。组织开展_友谊奖、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申报工作。继续推进中德农业领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交流,加强优秀农业科技后备人才培养。
(十八)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推动《关于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落地实施,加强宏观指导,做好政策解读,及时回应各地在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畅通农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渠道。强化部系统职称评审制度建设,优化评价标准,完善评审程序,进一步提升职称评审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十九)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进一步落实有关要求,研究建立完善支持和鼓励部属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扎实推进种业领域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支持种业科企深度合作,促进育种科研和经营管理人才流动、培养和引进。
(二十)积极搭建人才发现、激励平台。继续举办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训,为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继续组织实施“全国十佳农民”“农业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等遴选资助项目,进一步发挥项目激励引导作用,激发广大农业农村人才创业创新热情。
法治社区建设总结篇二
为探索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党员作用的新途径,创新基层党组织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力量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断得到提升,结合我镇实际,现就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整合党建资源,构建和谐文井”的总体要求,结合我镇开展的“晒党员、亮身份、比业绩”活动,着力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主导,以党员干部为主体,面向广大群众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力争在20xx年,着力打造黄连嘴村、定香寺村党群服务中心,完善相关设施设备,整合资源,切实提高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二、建设内容
在原有的便民服务站的基础上,增加以下硬件设施内容。
一是多功能会议室。以远程教育设备为载体,配备电视、桌椅、电脑等,室内墙面悬挂党旗、入党誓词、民主生活会、发展党员和党费收缴、党员教育培训等相关制度图版。以开展党员群众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为主。
二是图书室。主要用于党员群众阅读学习。应配备书架、桌椅等硬件设施。同时收纳党报刊、文学、种养殖、艺术、生活保健等各类图书不低于500册。墙上张贴图书借阅制度,落实专人负责。
三是办公调解室。主要用于村书记、主任日常办公和司法调解、警务、信访排查、综治维稳等工作。应配备办公桌椅,两委工作职责、调解职责等上墙。
三、目标任务
在20xx年完成两个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并积极开展各项帮扶活动,争取建成“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基地、党员志愿者发挥作用的舞台、流动党员管理的枢纽、困难党员接受帮助的家园、联系群众的纽带、教育群众的阵地、服务群众的窗口、党务干部教育培训的大课堂”的党员服务组织,在此过程中探索建立帮扶困难党员长效机制,并形成制度贯彻落实,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永久的体现。
四、实施步骤
一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方案。各村地域不同,发展产业不同,应切实根据各自特点,制定针对性方案,并上报镇党委研究审批。
二是落实专人加大推进力度。以村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两委协同完善各项硬件和相关制度,以在全镇打造党群服务示范点的标准,总结经验,帮助全镇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整体推进。
三是总结归纳。全面回顾总结实施党群服务中心的经验做法、工作成效、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健全村级党员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是高度重视,强化组织。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纪委书记、组织委员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强化组织协调,各村(社区)支部要高度重视党群服务中心创建工作,把党群服务中心创建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党建工作重点,从本村(社区)工作实际和党员群众的需求出发,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使其成为党建工作政策和业务的咨询平台、基层党组织活动资源的共享场所、各级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重要窗口。
二是提高认识,强化落实。党群服务中心是党组织联系服务党员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对保障党员权益、关怀服务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党内和谐和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是加强宣传,增强品牌“亮度”。镇服务中心要注重运用电子屏、党务公开栏、和新闻媒体等各类载体,加强对内宣传和对外推介,努力扩大党建品牌的社会影响。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要充分利用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等宣传建立党员服务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广大党员自觉参与到各项工作中去。同时,及时宣传报道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的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法治社区建设总结篇三
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社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体现社区居民健康快乐的生活风貌,推动基层文化活动建设,现就20__年文化活动安排提出如下方案。
一、活动宗旨
文化活动开展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发挥文化工作引领风尚、教育党员干部、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提高文化软实力,为金星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为社区活动提供文化支撑和指导。
二、重点任务
20__年,围绕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重要主题,积极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以社区综合文化服务站为指导,为广大人民群众搭建丰富的文化展示平台,使文化活动参与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群众更加满意。
(一)广泛开展宣传文化活动。
设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美德的新型社区。
通过这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整体文化价值观,建设一个更加积极、快乐社区。
活动时间:1月—12月
(二)开展党员教育活动
坚持集体研讨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研读原文与讨论交流相结合、专题学习与系统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工作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方法,采取支部会、报告会、专家辅导、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进一步调动支部党员学习积极性,不断扩大学习的理论成果,提高学习的实践效果。全年集中学习不少于8次(每季度至少2次),中央重要会议精神随时组织学习,组织1次专题研讨,每人撰写1篇以上有质量的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
活动时间:1月—12月
(三)开展市民教育活动
通过结合社区实际情况,不定期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评选,开展组织市民学习时代楷模、新乡贤事迹。通过设社区善行义举榜来提高市民学习身边好人好事的热情,达到提高社区社会风气的目的。
定期开展社区防震、防灾宣传教育,结合海口的气候重点对台风、暴雨、雷电等自然灾害宣传。旨在让广大市民提高对这一系列自然灾害的防御意识和预防能力。
活动时间:1月—12月
(四)开展节庆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重大节庆文化
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
1、庆五一、五四举办各项体育比赛。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组织辖区单位进行篮球友谊赛。
活动时间:4月下旬
2、庆六一“放飞梦想”文化活动。积极动员辖区学校、各幼儿园积极开展六一文化演出活动,丰富小朋友们的节日生活。
活动时间:5月下旬—6月1日
3、庆七一“我为党旗添光彩”主题活动。各党支部要积极组织庆七一“我为党旗添光彩”主题活动,营造朝气蓬勃、精神振奋、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
活动时间:6月下旬、7月上旬
4、庆祝八一建军节活动。组织深入驻辖区部队慰问,让部队官兵切身感受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拥军意识。
活动时间:7月下旬
6、迎国庆系列文化活动
广泛动员,广泛参与,积极组织辖区群众踊跃参加。加强邻里沟通为重点,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参加健身舞队、合唱队、秧歌队等社区活动。
时间安排:9月下旬
(五)开展科技普及教育活动
邀请附近院校科技人士开展“重品行、树形象、做榜样”活动,以报告会、公益讲座、志愿服务等形式在辖区范围内开展科技普及等活动。
通过多媒体网络在社区综合服务站开展科技普及培训。
(六)开展普法教育活动
与辖区派出所已经司法单位建立日常的工作联系,共同在辖区各单位、学校、小区等区域,以发放法律书籍、法律知识讲座,街头法律知识宣传等形式进行普法活动的推广。
通过每个季度至少一次的普法教育活动,来提高辖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知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的观念。
(七)体育健身教育
通过健全体育设备,增进体育器材,完善体育健身场所的建设来改善社区居民的健身环境。在辖区三处街道转角区域设定为广场舞场所,组织联系辖区单位进行日常的篮球友谊赛、羽毛球友谊赛等来激发广大社区居民参与健身的热情和积极性。定期的邀请专业的舞蹈老师、体育学校的老师、健身教练来社区为社区居民进行专业的健身讲座,以科学理论来指导广大社区居民的健身活动。,使得科学健身与快乐健身相结合。
三、具体要求
突出特色,保证质量。要把各类文化活动与社区地域文化特色和人文环境结合起来,既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又注重形式的多样化;既有群众性,又突出时代特征,用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文化内容占领文化阵地,真正达到凝聚人心、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活力的热情。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明确专人负责文化活动宣传,注意保留活动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及时上报活动信息,并主动邀请新闻媒体进行跟踪报道。
法治社区建设总结篇四
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站,是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的有效措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经研究,我部决定在全国3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场),试点开展信息服务站建设,通过村级信息服务站开展面向村民的信息服务。为切实把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方案。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目标,建设完善村(场)级信息服务站,发展农村信息员,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面向村民开展信息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一)面向实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要坚持面向实际的思想,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根据全国的统一要求,紧密结合示范村(场)的实际和村民的信息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和服务工作。
(二)坚持实干。各地各有关单位,务必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人员,明确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建设和服务工作。
(三)求得实效。要根据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开展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工作。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以服务成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
(四)农民得实惠。要通过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推进信息服务进村(场)入户,让农民利用信息搞好生产经营,增加收入,丰富文化生活,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实惠。
从20xx年9月起,用4个月左右的时间,因地制宜建立起基本适应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场)信息服务需要的信息服务站,再用1~2年的时间,不断完善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使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成为村民增产增收的好帮手、文化生活的好伙伴,示范村建设管理的主要抓手、经济社会繁荣的重要依托。
(一)信息服务站建设。计划20xx年10月底前完成达到“四个一”标准的信息服务站建设,年底前正式运行。在信息站所在场所悬挂“农业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信息服务站”牌匾。“四个一”即:有一名信息员(主要从村、场干部中产生),一处场所(主要设在村委会或场部,也可与党员远程教育点、科技书屋等合并),一套信息设备(包括电脑、电视、一体机等),一套管理制度(包括信息服务站管理规定、信息员工作职责、有关服务规范等)。
(二)信息员培训。培训示范村(场)信息员,使他们达到“五能”要求,即能熟练采集、传播信息;能根据村民的需要,查找下载及审核发布信息;能组织村民收看农业电视节目;能指导村民上网获取信息;能利用信息服务站的设备支持示范村(场)村(场)务管理。
(三)建立完善服务机制。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站管理服务制度,明确信息员岗位责任,规范服务行为。探索建立示范村(场)信息服务长效机制。
(四)及时总结推广经验。了解掌握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工作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在面上推广。
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是各级农业部门共同的任务,在通力协作的同时,必须按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
(一)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负责全国35个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方案设计和建站工作总体协调、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主要设备的配备,协调有关单位提供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示范村(场)信息员的初任培训和信息站建设服务工作的督促考评等。
(二)各省(区、市)农业厅和黑龙江农垦总局、新疆兵团农业局信息工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在省(区、市)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的工作检查,指导示范村(场)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为示范村(场)提供技术咨询及服务信息,负责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牌匾制作及其他急需设备的调剂、工作经验总结推广等。
(三)地、县级农业局信息工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在地(市)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的具体工作指导,协助解决建设和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指导落实示范村(场)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为示范村(场)提供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的技术支持,主要负责示范村(场)信息服务资源提供、示范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和经验总结,协助落实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网络通道租赁等。
(四)乡(镇)信息站。负责沟通联系示范村和上级农业信息工作行政主管部门,落实示范村信息站场所和运行机制的建立,报告示范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工作情况,协助县级农业部门具体指导示范村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为示范村信息服务提供信息,协助解决示范村信息站建设和服务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具体指导示范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工作的开展等。
(一)加强组织领导。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是农业部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部署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有关农业部门负责信息工作的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搞好组织协调,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采取有效措施,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省(区、市)农业厅和黑龙江农垦总局、新疆兵团农业局信息工作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辖区系统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工作推进的责任单位,务必重视并切实落实好有关各项工作。省、地、县、乡各级有关农业部门,必须确定联系人,以便工作推进的组织协调。
(二)强化技术指导。各级有关农业部门,要根据部里的统一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认真做好示范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的技术指导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信息服务站建设和试运行期间(20xx年年底前),各省级农业部门信息工作行政部门,必须深入到示范村(场)调研、指导两次以上,并分别于10月中旬和12月中旬,向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报工作进展情况;地、县农业局信息工作主管部门要指定专门人员,随时指导建设工作,解决处理有关问题。
(三)合力增加投入。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给予每个示范村(场)配备一套信息设备(一台电脑、一台电视机、一台具备打印、复印、传真、扫描功能的一体机。20xx年9月15日左右到货),各省级和相关地、县农业部门,要想方设法在资金和信息软硬件等方面给予示范村(场)支持。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包括企业和个人,采取捐献、赠送等方式,合力支持示范村(场)信息站建设。
(四)培训示范村(场)信息员。计划今年9~11月间,由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统一组织对全国35个示范村(场)信息员开展初任培训。各省(区、市)及有关地、县农业部门,要结合农村信息员培训工作,重点强化对示范村(场)信息员的培训。
(五)做好考核评比工作。由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统一组织对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工作的考核评比。对工作实绩突出的示范村(场)和有关各级农业部门给予通报表彰。
法治社区建设总结篇五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推进安全发展,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加大安全宣传教育,有效防范、减少一般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辖区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切实提高我社区安全生产水平。
成立幸福社区“安全生产年”活动领导小组。
1、组长:
2、副组长:
3、成员:
(一)实施“一岗双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社区书记、主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负总责,定期组织分析安全生产情况,研究制定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同志是承担具体责任,负责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开展本社区安全生产工作。
(二)强化宣传教育培训,提升全民安全素质。
以安全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不断在提高普及率、覆盖面上下功夫。将安全培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注重对老人、儿童、学生、残疾人等群体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严格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管,强化隐患排查治理。
扎实开展安全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坚持做好季度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排查出的较大隐患及时上报镇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对重大隐患实行限期解决,跟踪问效。同时,按照镇政府的安排部署,扎实开展道路交通、用电、用气、用煤安全、建筑工地、学校等进行专项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对发现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单位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企业、小作坊,及时上报镇安委会。
(四)强化应急管理,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制。
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并定期开展预案演练。完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严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
(一)安排部署阶段(xx月xx日至xx月xx日)。
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宣传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重大意义,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安全生产年”活动责任制,健全工作机制。
(二)全面实施阶段(xx月xx日至xx月xx日)。
全面组织开展辖区“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各项工作。
(三)总结提高阶段(xx月xx日至xx月xx日)。
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总结。
法治社区建设总结篇六
创建许昌市文明村工作实施方案 为促进我村创建文明村活动的顺利开展,加强文明村创建工作,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根本出发点,结合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全村文明创建工作水平。
二、创建原则
1、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相结合原则。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将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和村容村貌改善作为创建重要手段和载体,形成经济持续发展和环境优美的良性发展格局。
2、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出原则。文明村创建活动要在全面推进的同时,突出重点区域建设,要以基础条件好、开发潜力大的公路沿线为重点,率先建成一批产业效应明显的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和人居环境优美的小康农宅建设聚居区。
3、坚持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原则。根据自然条件、区位特点、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设风格不同、特色各异的文明村。
4、坚持“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村民主动”原则。发动群众,提高村民创建积极性,增强主动创建意识。加强部门配合,建立联动促创机制。广泛参与,形成社会合力。
三、目标任务
在不断拓展创建内容、探索创建方式、积累创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努力,达到市级文明村创建标准,使尹庄村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跻身全办发展前列,为全办精神文明创建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四、创建标准
(一)基本条件
1、成立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加强领导,组织落实创建任务,达到市级文明村考核验收指标。
2、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3、达到“六有”条件:即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领导班子,有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布局,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有文明淳朴的村风,有和谐、民主、安定的社会秩序。
4、实施“三改”(改厨、改圈、改厕)和“四通”(通路、通水、通电、通气)工程,达到硬化、净化、气化、整齐化效果。清除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五乱”现象。
5、配套建设村级活动室、卫生室、农家书屋等场所和设施。
(二)指标体系
1、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无“五乱”现象,达到“六化”效果,生态环境良好。
2、饮用水源:村民饮用水卫生、安全,自来水普及率达65%以上,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饮用水源净化。
3、道路建设:村庄主干道路全部实现砂石化,人口聚居区有照明路灯。
4、住宅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村民住房整齐美观实用,无乱搭乱占乱建现象,庭院整洁,院落美化。
5、改厨效果:厨房干净整洁、沼气化。清洁能源普及率达70%以上。
6、垃圾处理:村内建有固定的垃圾集中堆放点,由专人负责,日产日清,全天保洁,统一处置。
7、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禽畜圈养,人畜分离,规模化养殖场选址合理,配套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到位,不造成环境污染。
8、绿化美化:主干道全部进行硬化绿化,村前村后、屋前屋后绿化覆盖率达到30%。
9、文化宣传基础设施:有群众公共文化体育娱乐场所,有综合活动室、卫生室、农家书屋和各种科普栏、公开栏、宣传栏,以及固定宣传牌和版面。
、社会秩序和谐、稳定、民主,民风淳朴文明,治安环境良好。
五、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制定创建规划阶段
等广泛宣传创建文明村的目标、意义和具体措施,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3、依靠市、办规划建设部门,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文明村建设规划方案。4、做好村民的思想发动工作,统一村民的思想,调动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主要完成下列工作:1、组织发动村民依照规划方案分步实施,从改路、改水、改厕入手,加强农村硬环境建设,特别是加强村道建设和村中环境整治工作。同时,把文明村建设与美化环境、发展农村经济等有机地结合起来。2、通过村内板报、广播等宣传报道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激励先进,督促后进。3、结合实际组织村民广泛讨论制定文明公约,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加强管理,保持优美的创建环境。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总结经验阶段
主要完成下列工作:1、对照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查漏补缺,继续提高创建水平。2、组织检查组进行检查考核和总结。
六、工作措施
作稳步实施。
(二)结合创建内容,深入开展创建工作。市级文明村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力协作,齐抓共管。要从促进优化本村产业发展、强化基础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提升发展能力的现实需要出发,积极争取环保、农业、畜牧、林业、城建等部门配合,建立联动促创机制,发挥职能部门优势,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促进文明村建设,推动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三)加强督查指导,确保工作实效。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细化创建标准和要求,建立经验交流、监督检查、通报评比等制度,要认真对照创建工作方案,查找各自工作差距和不足,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全村文明创建工作再上新水平。
法治社区建设总结篇七
一、指导思想
以xxx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统领关心下一代工作,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领广大青少年,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办好事、实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进我镇关心下一代工作。
二、目标要求
按照中央关工委提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基础工作年”的要求,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积极开展“五好”(领导班子建设好、骨干队伍作用好、制度健全执行好、活动经常效果好、积极探索创新好)关工委争先创优活动。
又有在职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关工委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好整体作用,加强自身的组织、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班子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
2、骨干队伍作用好。广大“五老”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骨干队伍,各关工委要本着自愿就近、发挥特长、量力而行的原则,按照老同志的特点、专长,设立关爱团,建立报告员、辅导员、宣传员、监督员、帮教员、培训员等“六员”队伍,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活动,推动整体工作的发展。
3、制度健全执行好。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着力提高关工委工作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各关工委必须结合实际,制定操作性强的学习、会议、工作、培训、调研,请示汇报、情况通报、表彰、宣传报道以及文书档案管理等制度。工作要做到规范、完整、有序。
4.活动经常效果好。有活动才有活力,各关工委要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家庭教育、科普教育、扶贫助学、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等活动为重点,以 “快乐节假日”活动为载体,配合有关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青少年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要关爱青少年弱势群体,促使青少年不断健康成长。
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难点和热点等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抓重点、抓特色、创品牌,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创新活动载体,从而使工作更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
三、方法步骤
开展创建活动,主要在镇、村、中、小学校等基层关工委组织进行。
1、制定规划。各关工委根据县关工委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切实的规划和目标,认真组织实施,从今年开始将创建工作全面推开。
2、开展宣传。创建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各关工委要通过各种形式在干部群众、学校师生和青少年中,广泛宣传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形成齐抓共创的良好局面,时间要求在6月底前完成。
法治社区建设总结篇八
为了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转变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建立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为党员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结合我乡实际,现就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以下简称农村党群服务中心),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农村党群服务中心依托现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按照综合性服务平台的要求进行改建,必须具备六个基本功能室和必要的内外部软硬件设施。
(一)基本功能室
1、综合会议室(党员活动室)。主要用于为党员活动、村民议事、教育培训、人口学校等,提供会议、学习、培训和活动的场所。主要作用是经常开展党的理论学习、“三会一课”、远程教育、党内会议等党务活动;开展村民民主议事决策活动,全面实行村级事务“421”管理模式,提高村务管理水平;举办各种科技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用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方面的培训。应开通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配备投影仪、电视机、音响等电教设备、满足需要的会议桌椅,室内墙面悬挂党组织职责、村委会职责、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发展党员和党费收缴、党员教育培训等相关制度图版。
2、为民服务室。主要用于为党员群众提供服务和处理村级日常事务。主要作用是为群众提供代办服务,及时办理群众反映的属于本村范围内的服务事项。为民服务室布局为开放式集中办公、一站式服务,一般要设立党群服务、民生工程、计划生育、代办服务等窗口。党群服务窗口主要用于党员关系接转、流动党员证办理、党费收缴、政策咨询等;民生工程窗口主要用于由村级经办的社保、低保、医保手续办理,涉农补贴办理等;计划生育窗口主要用于生殖保健证、二孩准生证、流动人口证办理等;代办服务窗口主要用于为群众提供代办服务、代领证件等。要安排村干部值班服务,公开岗位职责和服务承诺,室内墙壁上公示服务范围、服务项目、服务流程等内容,做到简明清晰,方便党员群众办事。根据工作需要,各村应配备电脑、打印机、电话、休息等候设施等服务设备。除村书记外,一般不单独设立办公室,其他村两委干部都要在为民服务室集中办公。
3、计生服务室。主要用于育龄妇女环孕检、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应配有药具柜、手术床、制度图版等。
4、社会管理室。主要用于司法调解、警务、信访排查、综治维稳等工作。建立重要事项报告制度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维护村级和谐稳定。应配有相关制度图版、办公用品。
5、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主要用于党员群众阅读学习。应配备书柜(书架)、阅读桌椅、及一定数量的党报党刊、党建、农业技术、文学、艺术、科普生活保健等类书籍。有条件的村,可配备电脑,开通电子阅览服务。室内墙面可张贴图书借阅管理制度、读书名言警句等。
6、文化娱乐室(妇女儿童老人关爱室)。主要用于村民文化娱乐活动。主要作用是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经常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依托群团组织,组织青年、妇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经常开展活动。兼备妇女之家、青年之家、留守儿童之家、老年之家的作用。应配备制度图版、桌椅、棋牌、电视机、音响设备等。
(二)拓展功能室
1、医疗卫生室。主要用于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2、谈心说事室。主要用于接待党员群众来访说事和谈心谈话。室内布置装饰应简洁舒适,室内墙面可张贴问候语和说事谈心的相关制度。
3、档案资料室。主要用于存放村级各种档案资料。应配备档案柜、档案盒等设施,对村级各项工作、各类人员等规范建档,并定期整理。
4、专业协会室。主要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开展办公、提供服务等,选准发展项目,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领群众兴办产业、增收致富。配齐制度图版、办公用品。
(三)必须具备的设施
农村党群服务中心还必须具备其他软硬件设施,具体要达到“六个一”。
1、一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标识。“xx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或xx村党群服务中心”标识,做到醒目、美观。
2、一套村级组织标识。在服务中心大门两侧悬挂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标识牌。村级配套组织、经济组织、服务组织等需要挂牌的,一般制作成尺寸较小的方型牌匾,集中悬挂于室外墙面。注意防止村级组织挂牌过多过杂。各功能室都要制作标识牌,悬挂在各功能室门上。
3、一面国旗。在服务中心屋顶或门前设置旗杆,升挂一面国旗。
4、一个党务、村务公开栏。主要用于定期公开村级党务、村务,开展政策宣传、信息发布等,及时反馈村民群众反映问题和事项的办理情况。公开栏建设要用铝合金框架,有机玻璃或钢化玻璃封面。
5、一个活动场地。在服务中心周边规划一定面积的活动场地,根据村实际情况,配备篮球架、乒乓球桌、体育健身器材等设施,满足群众开展文体活动和召开村级大型会议需要。
6、一个服务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任务主要由村干部承担,村干部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时,可以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或吸纳热爱公益事业的群众、离退休人员等方式,让他们义务参与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工作。
采取示范先行、逐步推广的办法。今年“七一”前,李楼村先行建立示范点;十月一日前,土北、李集、东周、西周要完成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其他各村确保20xx年底全部建成使用。以后,新建、改建、扩建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一律按照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标准设计、建设。
乡党委成立土陂乡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乡党委书记韩永辉担任,乡党委副书记刘峰、韩学勇担任副组长,成员有组织委员姚迪、宣传委员李宗义、纪委书记刘泉、乡党政办主任李明海、财政所长姜永明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韩学勇担任。各村要把建好、管好、用好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重大项目和重点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协调安排,形成工作合力,克服畏难情绪,主动出击不推不卸,勇于作为不等不靠,直接推动任务的落实。同时,要求各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实施、各尽其责”的原则,整合各部门项目和资金用于建设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各支部要依托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推进业务工作,服务基层群众。
乡党委委将把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纳入20xx年度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并落实目标管理、阶段通报等推进机制,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格局。在规定时间内建成并验收掉的村,乡党委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村适当补助,进度缓慢,没能按要求时间完成任务的,将对村支部书记直接问责,并在年度党建工作考核中直接扣分。
为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完善便民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推进南昌市城区“三个中心”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洪办发〔20xx〕号)的文件要求,结合全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法治社区建设总结篇九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扶贫作为“五个一批”脱贫攻坚重要举措之一,带动全市7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改善了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为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将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放在突出位置,以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为动力,全力打造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革命老区绿色振兴、赶超发展,为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生态支撑。
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的过渡期内,继续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态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到2025年,生态脱贫成果巩固拓展,脱贫人口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和发展生态产业,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满足能力不断提升。到2035年,脱贫地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美、百姓富“双赢”局面基本实现。
(一)坚持合理调整、平稳过渡。过渡期内在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上下功夫、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适度向乡村振兴持续攻坚区倾斜。在生态补偿、国土绿化、生态产业等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分类梳理现有帮扶政策并进行优化调整,逐步推进生态扶贫政策向稳定政策转变,增强生态脱贫稳定性。
(二)坚持帮扶不变、巩固提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开展驻村帮扶、定点帮扶,保持原有帮扶责任人、帮扶联系人不脱钩,重点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加大科技帮扶,提升基层一线工作能力,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因地制宜发展脱贫地区生态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密切利益联结机制,拓展脱贫群众增收空间。
(三)坚持落地落实、常态长效。坚持抓落实、快速响应的工作机制,将各项帮扶举措及时落到实处。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脱贫人口的积极性,强化全过程监管,确保巩固生态脱贫成果各项举措见实效、可持续、利长远,推动脱贫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一)保持脱贫人ロ稳定就业
1.加强生态护林员管理。对全市现有×名生态护林员,过渡期内保持政策稳定,按季度精准更新生态护林员基本信息,完善生态护林员选聘管理制度,明确管护责任、管护边界,不断健全生态护林员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做好生态护林员队伍服务培训等工作,为生态护林员配备巡护装备、购买保险,加大对生态护林员服务保障水平。
2.建立多元化管护机制。支持森林资源管护任务重、原非贫困县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参与等方式开展生态管护,设立护林公益性岗位,吸纳农村低收入人口就近就地参与生态管护和管理服务。
3.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在营造林、森林保护与修复及油茶、薄壳山核桃、储备林基地建设等领域中生产作用道路、贮存设施、灌溉基础设施和管护用房等配套和附属工程建设与维护,因灾损毁营造林附属配套工程复建等,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因地制宜实施一批项目,带动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业增收。
(二)支持农村特色林业发展壮大
1.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争取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支持油茶丰产示范基地、加工和品牌建设,将油茶产业打造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两山”转换通道示范产业。
2.加大竹资源开发和培育力度。按照“主攻二产、促进一产、拓展三产”的总体思路,努力打造毛竹板材加工产业,实现上下游企业的合理分工,延伸竹产业链条。争取农发、林业科技推广和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助等项目资金,支持现代林业示范区、笋用林和笋材两用林、竹山集材林道、竹加工制造业、竹文化旅游业产业发展。
3.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争取中央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林下经济及森林旅游康养产业发展。打造林下经济精品产业,提高林下经济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发展林下石斛、天麻、黄精、西洋参等林下生态平衡种植。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森林景区和大别山风景道、×茶谷、九十里山水画廊等森林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康养产业。
4.培育壮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引导林农以土地、劳动力、技术等入股林业经营主体,实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利润分配方式,维护林农利益,带动林农增收致富。
(三)加快脱贫地区生态优势转化
1.做好用地保障服务。规范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程序,引导集约节约使用林地,优先保障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民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要。
2.推进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开展公益林布局优化调整试点,争取提高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试点开展公益林补偿抵押贷款。科学实施森林经营,推动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
3.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林业碳汇工作,以保护为前提,在自然保护地控制区内划定适当区域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等活动,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
(四)促进脱贫地区生态宜居
1.继续开展送苗下乡活动。支持脱贫地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鼓励脱贫人口房前屋后零星造林,因地制宜开展庭院绿化、四旁绿化、乡村公园建设,推进城乡绿化美化融合发展。
2.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实施淮河、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和“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将低产低效林改造、林相改造、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等重要项目资金继续向脱贫地区倾斜。
3.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继续开展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活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拓宽群众的生存空间,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带。
(五)加强脱贫地区科技和人才帮扶
1.完善帮扶机制。加强与北京林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亚林所等科研院校交流合作,开展协同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着重培养油茶、薄壳山核桃等基层紧缺型林业产业人才。延续脱贫攻坚期间科技特派员、122科技服务、一周一技等科技活动,建立健全引导林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2.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对林业科技型企业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和引导林业企业增加科技投入,通过科技下乡、新闻报道、成果展示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对林业科技重点工作和实用技术进行广泛宣传。
3.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加大对乡土专家等基层人才的政策扶持和培训力度,健全全市林业专业技术人才专家库,着力构建以本土人才培育和外部人才引入双轮驱动的乡村人力资本积累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林业局要把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十四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要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聚焦重点任务,建立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领导机制,强化工作举措,并做好驻村帮扶、定点帮扶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加强衔接保障。各县区林业局要聚焦支持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统筹安排林业项目资金,在脱贫地区大力发展林业生态产业,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加强生态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逐步提高用于林业产业发展的投入比例。要持续做好金融服务保障,加大对优势特色林业信贷和保险支持力度,继续推广林权抵押贷款和“五绿兴林贷”,积极开发特色经济林险种,增强脱贫人口发展能力,确保生态脱贫成果。
(三)加强宣传推广。各县区林业局要及时总结提炼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先进模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典型经验、模式做法,并通过多渠道广泛宣传生态脱贫成果。要大力传承和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引导群众积极投身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推动实现我市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在前、当表率、做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