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困企业 繁体书纾困方案可行性剖析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方案来实现这些目标。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纾困企业 繁体书纾困方案可行性剖析篇一
两岸出版交流在实质业务往来方面,屏除异地的投资合作,除了版权贸易之外,另一项是繁、简体字图书贸易,前者随两岸往来的密切,贸易逐年扩大,且交流顺畅,而后者却出现极不平衡的向简体字书倾斜。此次于厦门召开“海峡论坛”在邀请台湾出版印刷发行业代表参与的同时,应关注两岸图书贸易顺差过大对于台湾出版产业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方案以解决繁体字书市场区域性的限制问题。
下滑不止的台湾书业
台湾出版业自2005年来连续四年严重下滑,就市场统计,台湾一些出版公司逐年以10%~20%进行修正删减出版新书种类,发行市场的图书销售则是以20%~40%的额度锐减,2008年台湾图书市场销售显示已经回落到2000年出版的高点。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台湾出版业者似乎已经抱着出现亏损的心理准备。但这不仅是出版社要面对的,出版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包括编辑设计单位、印刷装订厂、发行商、书店,几乎叫苦连天,大家都期待台湾出版市场能赶快从严冬走出来。
探究台湾出版市场不景气原因,并非经济低迷因素造成,而是市场过小,供过于求。90年代,台湾出版业随亚洲经济四小龙的兴起,经过一段出版政策的转变,成为完全自由竞争市场。民众对阅读需求大增,台湾成为亚太版权重要市场,出版社百花齐放,也形成今天台湾出版产业行业诚信规范。至今,台湾每年约有30,000多种新书出版,对于只有 2,300万人口的地区来说,阅读似乎是种巨大的压力,出版公司也得在这经济时代中,尽力夺取读者的眼球,供过于求的现象使一些好书被牺牲,过眼的图书在仓库里期待着在自己身上发生长尾效应。
在市场竞争激烈、读者喜新厌旧与浅盘经济多重因素下,台湾出版公司进入细分化市场时代,在市场上除针对m型化阅读人口大量包围,还从众数中挖掘最接近的读者和出书品种,于是新书出版种数不断增加,但印制量却在下滑,总体平均下来,市场并未达到期望的成长,而是停滞于泥泞中,无法脱困。全世界图书市场阅读人口在改变,网络阅读增加占据实体阅读时间与消费,趋饱和的市场竞争白热化也趋明显。上个世纪90年代繁体字书在欧美还能有些销路,亚太其他地方也是中文繁体字书主要销售地区,现在有简体字书的竞争,即使是在全球中文热的当头,繁体字书对外销售还是遭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中文书最大市场的中国大陆,一直是台湾想打开的市场,毕竟那是最直接、最相近的图书市场。两岸有许多人长期在两岸图书贸易努力,但始终未能有所突破。
仅任何单位都能申请,同时为保护两岸版权贸易,只要登录已经完成版权合作、有简繁体出版的图书,都不得公开陈列贩卖简体版,以免影响出版社的权益。从2003年开放到2008年底,将近192万册的简体字书透过大陆进出口贸易公司与台湾专门销售书店进入台湾,每年的销售约占台湾市场的6%。大陆简体字书进口对台湾图书市场的作用,是补足所有社科、艺术、学术研究范围上,台湾出版社无法承担印制的图书,对台湾出版公司并无明显的威胁。简体字书在书价上虽然便宜,在人民币升值下,书价差距已经从过去的三分之一缩减到一半的价钱;另外,简体字书在用纸与印刷上精致要求仍有不及之处,读者是有局限的。台湾引进简体字书时,在大陆采购同一般书店采购一样,未因为海外销售取得较好的折扣,一般平均为书价的60%(以下均以书价百分比计算),专业书籍则较高约65-75%;出口负担物流费用,到店成本大约为75%左右,再加上5%本地营业税,其实在台销售简体字书是一个薄利的行业。但因台湾市场的开放,让简体字书在台畅流,取得容易。
繁体字书在大陆就没有获得像简体字书在台湾的待遇。在政策上,大陆授权40家左右的进出口贸易公司经营引进包括台湾的海外图书。台湾图书进口时须经过审查,除非研究单位提出申请,否则必须剔除可能涉及有政治影响与危害社会善良风俗的出版品。针对书店陈列,政策上未限定也不鼓励,但并没有一家专营繁体字书供货与发行的单位。以各家图书外贸公司来说,引进台湾图书业务有85%集中于三大图书进出口公司: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其中仅有厦门外图在厦门开设台湾书店。在整个中国大陆仅有少数外文书店、一两家大型书城有专柜陈列,即使是台湾人集中的开发区,几乎不见有繁体字书的销售点,陈列图书数量尽不如外文书多,最可怕的事,有时售价比原定价还贵。
对繁体字书出口,台湾业者通常以海外销售业务看待,折扣平均在65%左右(经销商取得经销折扣为55%,为生产管销总成本),进口有报关手续、物流之外,大陆须征13%的进口营业税;反观简体字出口虽征收高达17%的税额,却可获得7%退税,部分印刷品还可获13%退税,未来则朝“征多少退多少”的做法,鼓励图书“走出去”。按照规定,加上物流费用,繁体字书将以85%的书价成本进入贸易公司,在没有人负责推广繁体字书的情况下,繁体字书业务只局限在图书馆小市场,这对外贸公司是一种负担;而简体字书出口在台湾业者承担成本下,则是为贸易公司每年赚进净利7%以上的出口鼓励退税。
繁体字书固然在书价上较简体字书贵上两倍,但论其印刷、用纸来说,有其阅读与消费的文化价值。据大陆新闻报导,现有近一亿大陆儿童读中国古典经文,而教授的老师也尝试用繁体字教材导读,以避免简繁体对照上的麻烦和对古文的误解,识繁写简也是现在亚太地区常用的方式,也是被海外汉学家所推崇的亲近中国文化的途径。图书是一种文化商品,作为传承知识与文化流通是不应该受到政治严肃的束缚;若以商业行为看待,商品也需要受到市场的考验,价格较贵虽然是繁体字书销售难的因素,而定价是由市场与规模来决定,有政策支持,市场大了,成本自然会降下来,但关键问题是繁体字书在大陆并没有接触到广大市场的机会。
1.零关税进口。台版书进口要免税,加上物流相关手续费用,平均进价成本为75%,在发货给下游书店,书店照样可以依定价折合人民币销售,甚至可以打九折。虽然价格仍高于简体字书,但图书的竞争力就交给图书自己和读者来说话吧。
2.图书馆藏充实计划就繁体字书项目采购。学校及各省地方单位图书馆应该大量采购图书,充实馆藏知识,外文书价格远超于中文书,相关单位应该把繁体字书作为重点收藏。这样采项目的采购,可与台湾洽谈特殊采购价格,分批大量与降低一些折扣方式进货。台湾库存书品项几乎与市场质量相同,没有次货之分,藉此可引大量中文繁体图书进知识宝藏,又能为台湾停滞多年的图书周转带来效益,是多方得利的一个做法。
3.发行专营机构的成立。大陆市场范围大,繁体字书只赖外贸图书公司向单位以书目推广,或是由一小部分书店被动订货是不够的。一些有远见的民营发行书业,看到繁体字书受到重视,便自行向台湾出版社接洽,透过外贸公司的进出口程序代理销售一些成套与经典的繁体字书,以走市场的方式举办书展订货,据业者说,繁体字书的销量日渐上来,带给他们很大的经济效益。但至今没有一家有系统的专或兼营繁体字书发行公司出现,以现在的市场需求和华文共同市场的整合必要,大陆书业需要一家或数家繁体字图书发行专营机构,作全面代理发售工作。
4.建立亚太与欧美共同承销中心。到目前为止,大陆和台湾书业在海外销售一途还是各行其道,就商业行为来说,那不利于市场的竞争,因为站在对立面就会出现排挤的效果。东南亚和欧美都是华文图书销售未来的大市场,海外图书馆是以简繁体同时采购、书店则选择话题好、质量好的中文书销售,若是两岸共同组建承销体制,就能涵括全球99%的华文出版品,共同采购与发货,在内部可降低经营成本、对外则扩大销售机会。共同建立海外承销中心,不单解决繁体字书与简体字书碰撞的消抵,还可能是两岸出版业者共同创造的华文出版前景的好办法。
以上的四项建议,均无损于大陆图书市场,同时还能促成市场的完整和市场带头销售作用;组织起来也不费成本与心思,即使是发行单位或承销中心,也是以市场营销利益为基础的投资,是为最可行与可立即推行的项目。
台湾坚持繁体字书的出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责任。繁体字,也就是正体字,在中国已经使用的二千年,集合六书形、声、韵之美的文字,也成为台湾出版产业在世界的特点。台湾出版市场呆滞,是到了市场要调整的时刻,但台湾出版业者更希望有机会解决两岸图书贸易逆差的情况。台湾图书在大陆不是不可为,基于两岸文化与传承的使命,还有台湾从事出版工作理想的知识分子的文化希望,切盼大陆可就相关台湾繁体字书进口大陆事宜,进行可行建议的评估,协助台湾出版业打开市场界限,以成就未来华文出版市场的完整。
纾困企业 繁体书纾困方案可行性剖析篇二
由于交通负荷重,年久失修,作为扬州城区连接江都的主干道328国道,特别是1公里多长的万福闸和太平闸桥面已经多处坑坑洼洼、破损不堪,多名群众因此摔伤,并有过往车辆不同程度地受损,严重影响了百姓出行,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过往群众苦不堪言。
镇政府将群众困难看在眼里,将其列为2011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多方努力,通过财政支持、乡镇自筹和向上争取等途径,筹措资金30多万元对万福闸和太平闸桥面进行了全面修补,除了对桥面破损处进行整体修补和排水修复外,重点将桥面大坑用碎石填充,并用高等级沥青铺平,对裸露在外的钢筋进行整体切割后编排入新钢筋并灌入混凝土夯实,对损坏严重的栏杆进行加固。
经过历时一个月的日夜施工,目前桥面已经修复平整,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下一步湾头镇将继续提升该路段亮化工程标准,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纾民意、解民困,切实将为民办实事项目做好、做实、做到位。
在广陵区四套班子领导开展“三驻点三实事三交友”活动中,区政协副主席姜志坚、丁卫社给予了切实关心和支持。
纾困企业 繁体书纾困方案可行性剖析篇三
1、开通线上“企业直通车”。在“xx公安微警务”微信服务号开通“企业直通车”专栏,作为全市公安机关线上接受企业诉求总入口,提供疫情防控期间“不见面”服务。及时受理、答复企业提出的办事需求、线索反映、投诉举报和意见建议,为企业提供预约办事、绿色通道、政策解读、警企互动等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及发展中遇到的涉及公安机关的各类困难和问题。
2、推行企业办事“前置辅导”。围绕企业常办的车辆转移登记、车辆抵押及解除抵押、车辆禁区通行证、危化品购买及运输许可、金融业安防建设许可、保安业旅馆业设立许可等,在市县两级政务中心公安专区、车管所设立“企业服务专窗”,提供受理前的申请辅导,根据企业需求提供最优解决方案,指导企业完善申请材料,确保一次申请成功。对因疫情防控无法现场指导的,公布服务电话,提供电话辅导、线上辅导。
3、优化企业“公章刻制”服务。对新开办企业,加强与行政审批、市场监管部门衔接,推行企业开办信息共享,督促刻制企业压缩公章刻制时间,新设立企业公章刻制在备案后2个小时内交付(特殊章体除外)。推广企业电子印章,会同市行政审批局、大数据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试点建设电子印章,推动电子印章在政务服务各领域应用。
4、提供“无犯罪记录”批量查询。在保障公民隐私及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发挥公安大数据优势,为企业提供财务、仓储保管等重点岗位人员的犯罪记录查询服务,降低企业用工风险,帮助企业稳岗复产。50人次以内的查询,1个工作日办结。
“同城待遇”。疫情防控期间居住证到期的,有效期限延长至本地疫情管控结束后30日,30日内补办签注手续的,居住时限连续计算。鼓励企业员工在泰落户,精准宣传落户政策,提供落户网上预受理、预约办理服务。引导落户人员向相关职能部门申领“购房券”、创业补贴等。
6、优化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为生物医药、船舶制造、汽车制造等“专精特新”企业、重点项目,提供境外人员签证办理绿色通道。为符合条件的在泰企业工作的境外人员及家属,提供长期居住、工作签证等“一站式”服务。优化“互联网+出入境”服务,在“xx公安微警务”开通并提供“赴港澳商务网上登记备案”。
7、简化企业信用等级修复流程。对因行政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企业信用等级降低的,直接向属地派出所提出修复申请,经市县公安机关审核符合修复条件的,提请市信用办修复。公安机关审核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对影响招投标等紧急情形的,急事即办。同时,推行公安机关行政处罚企业同步送达信用修复指南。
8、实行企业检查“无事不扰”。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对公安机关日常监管的企业,全部纳入xx公安“互联网+监管”平台,通过系统整合不同检查类型的层级、频次、要求,实行联合检查、综合检查,一次检查满足不同要求,最大限度减少不同警种、部门的多头检查、交叉检查、重复检查,在保障企业安全的同时,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
9、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犯罪,以“老字号”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采取派驻联络员等形式,加强沟通协作,及时发现掌握相关线索。重点打击疫苗、检测试剂、医疗器械制假售假等影响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切实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10、强化内部服务监督。全面规范公安机关涉企执法行为,畅通公安机关涉企举报投诉渠道,及时做好涉企投诉的核查反馈。加强公安机关内部涉企服务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督查,提高服务企业的效能。强化政务服务评价监督,开展窗口服务“好差评”和网上服务评价“全覆盖”。
纾困企业 繁体书纾困方案可行性剖析篇四
为贯彻落实市委、区委“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部署要求,坚持“倾听企业和企业负责人意见建议”总基调,以企为本服务企业,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根据市委文件要求,经研究,决定从现在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某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专项行动,做实做细为民办实事、为企解难题,现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主要任务
本次专项行动主要任务是走访调研我区规上、规下工业企业,倾听大中小企业家心声,全方位覆盖我区工业企业,做到不漏一家、不失一策。重点是收集汇总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用工、土地、安全、环保等难题和当前关注的问题,帮助解决企业产值负增长、效益严重下滑等困点,同时宣传各项惠企政策,让企业在某专心、舒心、安心发展。
二、时间安排
(一)深入走访、逐个摸底阶段。
我局领导班子成员分组分片分区实地走访我区工业企业,同时,通过oa系统收集企业向所属地反馈的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和当前关注的问题。并高效利用w事通、某区人民政府网、“皋企吹哨”平台、微信群和qq群等公众平台收集信息。(二)汇总分类、重点交办阶段。
对企业反映的各类问题,认真加以分析,理清解决途径。对本单位能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对本单位暂时不能解决,需要区级协调的问题制定“一企一策”方案并形成帮扶台账,列清相关交办单位名录;对疑难杂症问题上报至区政府,成立专班统筹协调解决。(三)会商督办、广纳良策阶段。
由区政府召开交办会,区直各单位分管工业负责人参会,对汇总分类的问题现场讨论研究,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科学有效的措施,并交办各相关单位妥善处理。(四)跟踪促办、常态长效阶段。
持续跟进办理进度,跟踪办理结果,协调各部门参与,加快问题办结。以此次专项行动为契机,持续排查为民办实事和为企优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常态化机制,持续帮扶企业,巩固工作成效。三、工作要求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深刻认识到服务企业的重要性,时刻以人民公仆的标准要求自己,弄懂企业强经济才能强、环境好企业家积极性就高的道理,助力某工业经济推赶超发展。(二)务实工作作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深入了解我区全部工业企业概况、主营业务、生产状况、经营状况等情况,扩展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掌握行业发展现状,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措施。同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在保持清白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靠前服务,建立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三)注重成效、突出特色。
妥善解决企业反映的各项问题,科学合理制定解决方案,突出特色亮点,最大程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对专项行动进展情况适时进行评估,并将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年终工业发展、民营经济考核的重要依据。(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加大收集帮扶案例和先进经验,通过某发布、某区人民政府网等媒介多角度、全方位、宽渠道展现此次专项行动良好情况,开创共促某经济的良好局面。纾困企业 繁体书纾困方案可行性剖析篇五
助企纾困”融资专项行动方案参考范文
为贯彻落实xx《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xx发〔xxxx〕x号)、《2022年中小企业“银企同心助企纾困”融资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x工信发〔2022〕x号)等工作要求,推动融资服务提质升级,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提供金融支持,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有关加大金融支持的重要决策部署,聚焦长期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痛点难点问题,加强与银行机构的战略合作,打破阻碍中小企业融资“玻璃门”,提高中小企业融资可获得性,为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提供金融支持,助力中小企业尽快成长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二、行动目标
2022年,全市银行机构服务支持中小企业的能力提升,金融产品服务方式不断创新,融资服务质效日益显著。合作银行安排专项信贷资金超30亿元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及中小微制造业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主业、创新发展,在更深层面、更广范围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推动金融供给精准有效直达中小企业。
三、行动内容
(一)重点支持对象:xx市小微企业及中小微制造业企业,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智改数转”重点项目、绿色制造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链上下游关键中小企业、“小升规”重点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
(二)合作银行:工商银行xx支行、农业银行xx支行、中国银行xx支行、建设银行xx支行、交通银行xx支行、邮储银行xx支行、江苏银行xx支行、农业发展银行xx支行、南京银行xx支行、光大银行xx支行、兴业银行xx支行、广发银行xx支行、民生银行xx支行、浦发银行xx支行、莱商银行xx支行、张家港银行xx支行、陇海村镇银行xx支行、xx农商银行。
四、主要任务
(一)强化普惠金融增量扩面
1.加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和再贷款再贴现管理。引导符合要求的合作银行抢抓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政策机遇期,充分利用人民银行按贷款季度余额环比增量的1%提供资金支持的政策(2022年起至2023年x月底),强化合作银行保市场主体的工作导向。对普惠金融领域表现较好的合作银行优先予以再贷款再贴现资金支持,撬动信贷资源向中小微企业倾斜。
2.强化中小企业金融成长精准服务。引导合作银行从“无贷户”获得信贷、“存量户”额度提升和“普惠型小微”突破百亿等三个方面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提量升级,加强中小微企业授信政策辅导,提升政银合作类贷款额度,着力解决小微企业授信资料不规范、到期无法续贷、贷款额度较少等问题,进一步畅通普惠小微贷款融资渠道,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3.强化优质中小企业精准滴灌。引导合作银行加大向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贷款投放。重点帮助高成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高融资可得,量身定制“专精特新贷”“专精特新保”等专属金融产品,建立健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贷培植机制,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用贷款、首贷、无还本续贷等业务扩面增量,提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贷覆盖面和获得率。
(二)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4.引导降低贷款利率。持续深化lpr改革,引导银行机构贷款合理定价,将lpr纳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提升企业贷款利率与lpr的联动性,为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下降腾挪更大空间,充分释放改革红利,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5.落实支付手续费降费政策。推动银行、支付机构在邳分支机构减免银行账户、转账汇款、电子银行、票据、支付账户、银行卡刷卡等支付手续费,对支付手续费降费落实情况加强督查暗访和客户满意度抽样回访。
(三)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6.打通融资数据壁垒。充分利用公共数据资源,建立税务、劳资、用电、用气、用水等信息共享协作机制,推进政企数据融合应用。运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精准绘制企业生产经营“画像”,破解融资信贷信息不对称问题,助力中小微企业精准融资,降低融资风险。
7.构建供应链金融生态。围绕xx市重点培育优势产业链,对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订单、物流、仓储等环节关键中小企业,建立供应链上下游关键中小企业“白名单”,指导银行机构开发供应链授信专属模型,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对名单内企业给予“见贷即保”。
8.强化科技赋能金融。利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以企业研发能力和成长潜力为主要授信测算指标的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成本可控的金融服务。
9.推动应收账款融资。积极推动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增量扩面,提升应收账款融资效率。发挥票据融资功能,推进应收账款票据化,提高大型国有企业商业汇票的认可度和流通度。
(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10.促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加大“专精特新”等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充分发挥企业上市专家顾问团专业指导功能,依托深交所徐州路演中心、上交所长三角资本市场淮海服务基地等上市孵化平台,组织中小企业参加上市培训辅导、投融资对接等上市融资服务,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11.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提高直接融资占比,为中小微企业腾挪更多信贷资源。支持契合xx市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的产品扩面,包括权益出资型工具、绿色债券和直达实体的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等。推动符合条件的机构通过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等增信手段,助力民营企业债券发行。
(五)强化金融纾困帮扶
12.畅通金融服务信息化渠道。参与“徐企通”一站式投融资对接服务平台,搭建“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创投+投融资中介”六位一体的企业融资服务体系,运用科技金融、知识产权质押、投资担保、风险补偿、政府引导等不同模式,为企业在不同阶段提供测试分析和精准服务,企业通过平台发布信贷融资需求,办理融资业务,提高融资便利性。
13.保障重点企业融资需求。充分发挥各类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的增信效用,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集中于制造业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创新贡献度高的企业加强融资帮扶,督促指导银行机构维持授信规模,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14.实行融资结对帮扶。聚焦xx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成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重点工业项目,组织100名银行机构金融顾问开展金融服务活动,每名金融顾问挂钩帮扶一家中小企业,重点围绕金融惠企政策解读、手续办理等,对中小企业提出的融资贷款等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和解决,畅通融资需求反馈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有效的融资服务,推动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帮扶全覆盖。
五、实施计划
(一)启动阶段(2022年3月)。
印发《2022年中小企业“银企同心助企纾困”融资专项行动方案》及合作银行授信合作计划(详见附件)、中小微企业金融创新产品手册,明确银行机构特色金融服务及产品,梳理重点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制定具体帮扶细则,召开部门联席会。
(二)实施阶段(2022年4月-11月)。
按照方案及实施细则要求,开展融资帮扶活动,加强调度督导和跟踪问效,协调解决活动进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三)总结阶段(2022年12月)。
全面调度活动开展情况,深入总结活动成效,宣传优秀经验做法,对效果显著的帮扶主体予以表彰奖励。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长效机制,加强政银企、部门协同。督促各单位加强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做好配套行动方案,因地制宜创新金融服务手段;经发部门加强与人行、金融监管、科技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共同推进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切实缓解。(二)摸排融资需求。
围绕重点优势产业链开展常态化融资需求摸排,重点摸排抵押贷款需求、无抵押信用贷款需求、延期还本付息需求,增加融资需求填报线上摸排渠道,提高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申报便捷度与灵活性,确保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应报尽报”、“应贷尽贷”。(三)加大跟踪督导。
实行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对接办理跟踪调度,建立周汇总、周交办、周督办制度,要求合作银行对落实贷款的金额、期限逐一反馈,不能贷款的逐一说明原因,逐一分析研判。属于合作银行政策落实不到位原因,进行交办督办、限期整改;属于行政处罚影响信用等原因,统一协调相关部门按照包容审慎执法原则进行处理;属于企业自身个性化原因,帮助指导企业逐个解决,争取金融支持政策红利惠及更多中小企业。(四)强化宣传推广。
汇编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最关心的信用贷款支持等重点政策;汇编合作银行金融创新产品手册,编制公益短信优先向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精准推送。通过组织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举办金融政策宣传“企业行”等活动,营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定期收集宣传中小企业融资典型案例,利用广播、电视、新媒体等方式加强经验推广,吸引更多银行机构积极参与,促进银行机构和优质中小企业互惠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