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工作报告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全民健身工作报告篇一
1、锻炼健身,健身立命,立命立业。
2、失去金钱还可重新积累,失去健康则时光不可挽回。
3、健身强体,振兴中华。
4、机器不擦要生锈,人不卫生要减寿。
5、常晒太阳勤通风,多喝开水常运动;膳食合理搭配好,一生顺应生物钟。
6、穿衣适时,活到九十。
7、丰收靠劳动,健康靠运动。
8、静坐以养心,运动以健身。
9、轻视体育的民族是衰弱的民族;重视体育的民族是强盛的民族。
10、活水贵在流动,生命贵在运动。
1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强身健体非一日之功。
12、腾不出时间去健身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去看病。
13、每天一只果,老汉赛小伙;饭前一碗汤,胜过好药方。
14、岁月催人老,运动抗衰老。
15、健身,让生活变得有声有色;健康,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16、把一切世俗都放下,把所有的重量都举起,健身者亦是修行者。
17、性燥伤脾胃,心宽病不找。
18、纵情多欲是透支生命,健身健心是储蓄生命。
19、热饭冷茶淘,得病医不好。
20、牙不剔不稀,耳不掏不聋,鼻不挖不破,眼不揉不红。
21、一日一练一日功,十日不练一场空。
22、锻炼不出汗,目的难实现;练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大汗莫当风,免得疾病生。
23、运动是减压阀——减轻生活压力;锻炼是蓄电池——延续生命能量。
24、晚霞诚可贵,健康价更高;欲享老年福,运动是个宝。
25、身心过劳,危害无穷。
26、迷信杀人不见血,科学锻炼人长寿。
27、踢踢腿,弯弯腰,病魔见了逃;打打拳,练练操,寿星见了笑。
28、有健康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一切。
29、欲完美之人格,必健全其体魄。
30、运动叩开事业的大门,锻炼写下长寿的诗篇。
31、常用的铁不锈,常动的人不病。
32、健康是智慧的条件,是愉悦的秘诀。
33、物质是生命的基础,运动是生命的源泉。
34、快走慢跑健身操,治疗疾病是法宝,药疗食疗与神疗,三管其下疗效好。
35、多买健康少买药,多去运动少去医院。
36、小康生活人人向往,没有健康少了指望。
37、生命像河流,运动防腐臭。
38、没有一个朋友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比得上病魔,与其为病痛暗自流泪,不如运动健身为生命添彩。
39、遇事不急,防止疾病。
40、食熟始食,水沸始饮。
41、良好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锻炼,造就健康的身体。
42、借口腾不出时间去健身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去看病!
43、拥有千万财富,没有健康,还是享受不了。
44、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45、生命诚可贵,健康价更高,若为长寿故,运动不可抛。
46、健康是金子,健康是权利,健康是幸福,健康是未来。
47、幸福快乐自己找,想找随时都会找到。忧愁烦恼别人给,无论谁给也不要。
48、丝不织不成网,体不练不强壮。
49、涓涓细流,汇滔滔江海;天天运动,铸强健体魄。
50、钢刀越磨越锋利,人越锻炼身越健。
全民健身工作报告篇二
一、树立健身新理念。
树立“全民健身,从我做起”的健身意识,倡导“每天健身一小时,健康工作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健康生活理念,在社区广大居民群众中形成自觉锻炼、主动健身、追求健康的良好风尚。
二、养成健身好习惯。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的体魄离不开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大力倡导“体育生活化、健身经常化”的理念,开展慢跑、快走、登山、球类、健身操、跳绳、踢毽子等适合自身特点和兴趣的健身活动,养成每天锻炼1小时的好习惯,为你的身体健康进行“充电”。
三、学习健身新知识。
树立科学健身意识,主动学习健身知识,制订健身计划;坚持循序渐进,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宜运动,讲究锻炼方法,避免运动疲劳;提倡以户外健身为主的有氧运动,到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的地方参加健身活动。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投入到全民健身运动中,以健康的体魄、饱满的热情、乐观的心态,热爱生活,努力工作,充分展示喻家坡人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活力的喻家坡作出新的贡献!
倡议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全民健身工作报告篇三
2、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3、快乐体育,幸福人生
4、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体育、热爱体育、崇尚体育的良好风气
6、领导带头,全民参与,努力把龙岗建设成为体育大区
7、各级领导带头参加体育运动,是体育事业发展壮大非常重要的一环
8、领导带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搞好全民健身非常重要的环节
11、参加全民健身,畅享快乐人生
12、孩提时代的体育爱好,将使你终身受用不尽
13、体育是善度余暇的极好方式
14、体育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15、体育主成为我区跨越式发展新的重大突破口
16、给你一两项体育爱好,交给你一把健康的钥匙
19、大运会是加速发展龙岗、全面振兴龙岗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20、办好大运,是龙岗,是深圳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21、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22、与大运同行,与大运同乐
23、精彩大运,魅力龙岗
24、运动龙岗、快乐市民
27、体育是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涵
28、60岁的身体,20岁的心脏,体育运动使之然
32、体育运动是使人们朝着健康快乐目标跃进的加速器
36、体育龙岗,快乐无疆,运动龙岗,生机无限
37、体育推动社会进步,体育创造民族未来
39、创新思路,务实巧干,努力集龙岗体育事业发展之大成
41、体育应该成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提高综合素质的一堂必修课
42、热烈祝贺龙岗区第三届运动会胜利召开!
43、预祝龙岗区第三届运动会圆满成功!
44、运动让人们健康,体育使城市添彩
45、发展体育事业,壮大体育产业
46、体育惠民,大有作为
47、发展现代服务业,体育充当生力军
48、体育设施很重要,配套功能不可少
49、普及群众运动,培养竞技人才
50、平日多运动,远离亚健康
51、民生实事,体育运动,天下大事,全民健康
52、高水平建设体育设施,大力度造福龙岗人民
53、乘大运之机,掀体育高潮
54、运动出健康,运动出快乐,运动出生机,运动出活力
55、创体育盛世,增城市魅力
56、展体育风采,造灵动城市
57、在绿水青山中运动,在健康快乐中成长
58、更高,更快,更强
59、加大体育投入,凸显体育潜能
60、人生健康条条道,科学运动不可少
61、重规划建设,产快乐健康
62、要努力形成龙岗体育特色、品牌和气派
63、完善体育设施,组织全民健身,是民生实事的重要内涵
64、展运动风采,显城市活力,添生活之彩
全民健身工作报告篇四
全县广大人民群众:
一、树立健身新概念,形成健身新风尚。健康的体质,是专心学习的需要,是辛勤工作的资本,是幸福生活的保障。倡导大家要积极树立“健康第一,终身锻炼”和“体育生活化,健身经常化”的健康理念,给健身以时间和空间,把心动变成行动,把感受变成享受,人人参与健身活动,人人享受健康生活,形成自觉锻炼、主动健身、追求健康的好风尚。
二、坚持经常健身,养成良好健身习惯。健身的`好习惯,是身体健康的“银行”,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是走向成功的阶梯。倡导大家要因人而异、适时适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健身活动,长期坚持锻炼,不断为自己的身体充电。
三、注重科学健身,掌握健身好方法。只有科学健身,才能强身健体;只有科学健身方可全民健康。倡导大家要根据科学的运动处方,实施科学的健身计划,劳逸结合,循序渐进,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抵抗力,保持健康体魄。
四、构建健身平台,形成健身新机制。倡议各级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不断完善全面健身组织网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健身管理制度化、健身活动多样化、健身指导常态化的新机制。同时请大家要进一步强化公共道德意识,自觉爱护健身器材,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享受公共体育服务。
全民健身,你我同行。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运动中收获健康,在健康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体验人生,唱响“健康新时尚,创造新生活”的新旋律,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热潮中去!为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文明石泉做出新贡献!
为便于广大人民群众全面了解自身体能状况,做到科学健身,我县将于2011年8月7.9.10日的 8:00-11:00,14:00-17:00, 在县体育场主席台免费为群众开展体质检测和出具运动建议书,欢迎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全民健身工作报告篇五
1、儿童健身,天真活泼;青年健身,朝气蓬勃;中年健身,强身壮体;老年健身,延年益寿。
2、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3、构建和谐企业,建设美好家园。
4、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文明的的社会。
5、健康你我他,幸福千万家。
6、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
7、开展全民健身,共建和谐社会。
8、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
9、快乐健身,精彩人生。
10、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几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11、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讲科学。
12、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掀起全民健身高潮。
13、我运动,我青春。
14、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15、有了好身体,才有好日子。
16、运动、健康、文明、和谐。
17、运动成就健康,健身创造和谐。
18、运动牵手健康。
19、运动运动,百病难碰;每日练走步,不用进药铺;每日练练跑,身体天天好。
20、走进体育场,健康带回家。
全民健身工作报告篇六
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进程,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扩大竞技体育群众基础,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努力奠定建设体育强国的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到2015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32%以上,比2007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16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的城市居民达到18%以上,农村居民达到7%以上,分别比2007年提高4.9和2.9个百分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二)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过20%,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三)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20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市(地)、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普遍建有体育场地,配有体育健身设施。50%以上的市(地)、县(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5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各类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有较大提高。形成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网络化格局。
(四)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大力开展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广泛组织健身操(舞)、传统武术、健身气功、太极拳(剑)、骑车、登山、跳绳、踢毽、门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
(五)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市(地)、县(区)普遍建有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及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农民、学生等体育协会。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妇女健身站(点)有较大发展。80%以上的城市街道、60%以上的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六)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发展。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100万人以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广泛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学校体育教师开展义务健身辅导,培育全民健身骨干,形成组织落实、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七)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断完善。大力宣传推广科学健身方法,积极开展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估。通过对公民进行日常体质测试,依据个人体质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增强全民健身的吸引力,提高全民健身质量和水平。
(八)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形成规范有序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意愿明显增强,体育健身服务从业人员较大增加,培育和形成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和品牌。研发推广适宜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健身的便于进入家庭的健身设备器材。
三、工作措施
(一)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开办专栏,举办讲座,播发公益广告、宣传片、宣传画,出版科普图书、音像制品,普及知识,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借助“全民健身日”、重大体育赛事及各种体育活动加强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参加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要安排专门时段播放广播体操、健身操(舞)、传统武术、太极拳(剑)等普及健身活动的节目。
(二)大力发展城市社区体育。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城市社区体育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以城市街道和居住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街道办事处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建立体育健身指导站、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组织,培育发展基层体育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区体育类社会组织;推进社区体育健身站(点)规范化建设,扶持社区居民委员会提高体育服务能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广泛经常的社区体育健身活动。整合街道辖区单位、学校的体育设施、体育人才资源,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社区体育与单位职工体育、学校体育共同发展。
(三)加快发展农村体育。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发展农村体育纳入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促进城乡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均衡配置,逐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包括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作用,利用好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资源,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农民体育活动,开展“体育下乡活动”,办好基层农民运动会。
(四)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建立健全基层少数民族体育协会。重视培养少数民族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高水平体育人才。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以民族优秀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竞赛和活动,在学校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设置与优秀民族体育项目相关的教学内容。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基地,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乡”。办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五)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深入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倡导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和生活理念。办好各级各类体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营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
(六)重视发展老年人体育。建立健全老年人体育协会、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团队。广泛开展经常性的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办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不断创新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老年人教育机构开设体育课程,老年人活动中心设置适合老年人体育活动的设施,社区服务兼顾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服务机构和体育健身设施。
(七)大力推进残疾人体育。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组织,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实施“助残健身工程”,为残疾人建设就近方便的体育健身设施。公共体育设施进行必要的无障碍改造,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研究开发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体育健身康复手段。特殊教育机构和普通学校要重视做好残疾学生体育工作,提供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体育健身与体育康复项目。办好残疾人运动会和健身展示活动。
(八)着力推动职工体育。充分发挥行业体育协会、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职工体育协会作用,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鼓励企业制订针对职工的.体育健身指导方案,为职工参与体育健身提供必要的时间保障。坚持工间(前)操制度,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和体质测试活动。有条件的单位可每年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积极开展进城务工人员体育活动。创新职工体育发展模式和基层职工体育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完善社区体育与职工体育互补机制。
(九)继续推行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质测定标准。修订完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达标活动。研制国家残疾人体质测定标准,深入实施《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积极推行各体育项目《业余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建立证书证章激励制度,引导和鼓励城乡居民经常、持久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技能水平。
(十)传承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重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和传播推广工作,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优秀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传承和保护。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活动,举办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展示和竞赛活动,促进各民族、地区间交流,扩大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国际影响力。
(十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遵循“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组织开展以传统武术运动、冰雪运动、户外运动、群众登山、江河横渡、元旦登高、春节长跑、健身大拜年、妇女健身展示等具有品牌特色、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活动普遍化、经常化、科学化、社会化水平。
(十二)组织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以深化体育大会改革为突破口,创新办赛模式,提倡勤俭办赛,减少重复建设,简化大型活动,坚持淡化锦标,重在参与、重在交流、重在健身、重在快乐;定期组织举办大中学生运动会、农民运动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充分调动和保护全民参与体育竞赛的积极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各级财政全民健身事业投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留归各级体育主管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主要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并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基础建设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投入,对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中央财政通过加大转移支付,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个人缴费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
(二)鼓励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充分调动全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全民健身事业的途径,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投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全民健身事业。体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方面加强对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监管。对社会力量兴办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要在注册登记、工作指导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全民健身事业的公益性捐赠,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部分,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
(三)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实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引导和支持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强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特别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体育设施建设。按照国家有关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规定,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保证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国家有关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标准,设计建设公共体育设施。设计和建设公共体育设施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无障碍设计建设规范标准。基层政府要监督落实。加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力度,拓展服务功能,规范管理建设“全民健身路径”,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雪炭工程”。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和山水等自然条件,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以及健身步道、登山道等户外运动设施。
(四)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公共体育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并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优惠或者免费开放。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并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对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给予经费补贴,为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新建和改建学校体育设施,要便于向公众开放。维修改造各类体校体育设施,使其成为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公园每天安排固定时段免费向公众体育健身开放。要积极创造条件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对露天体育场,要创造条件免费开放;已经开放的,不得改为收费经营。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维护更新,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使用效率。防止公共体育设施闲置浪费或被挤占、挪用。
(五)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作用,做好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管理和服务工作。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建立投入和激励机制,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优化结构、增强活力。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提供培训经费,完善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和便利。积极发展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以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进行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必须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鼓励和支持退役运动员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拓宽就业渠道,为全民健身服务。
(六)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和社会热心人士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丰富全民健身的内容,扩大竞技体育的群众基础。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和组织体系,健全注册管理和培训制度,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立足基层,示范推广活动与日常健身指导服务活动有效结合,推广实施多元化服务项目,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树立崇尚互助、强健体魄的良好社会风尚。
(七)不断加大科学健身指导的力度。健全体质测定服务机构,开展城乡居民日常体质测定和科学技术健身指导。依托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各类综合性体育中心,建立国家、省、市三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网络,为群众进行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定,提供运动健身指导。宣讲科学健身知识,赠送运动健身书籍,教授运动健身方法,普及运动健身科学知识,并对群众体质水平和运动健身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和科学研究。
(八)做好信息、科研和法制建设工作。加快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建立全民健身基础数据统计体系,继续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充分发挥体育科研机构和院校的作用,加强全民健身科研工作,组织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研攻关,研制推广体育健身新项目、新方法,提高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加快制定《全民健身条例》配套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完善全民健身法规体系,加强执法监督检查。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本计划在国务院领导下,由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推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依照本计划,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并责成体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组织共同组织实施。
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全民健身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策保障、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监督奖励等措施,并建立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实行目标考核。
(二)加强成效评估。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在2014年对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将评估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全民健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对为全民健身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可根据本计划,结合部队实际参照执行。
全民健身工作报告篇七
一、树立健身新概念,形成健身新风尚。健康的体质,是专心学习的需要,是辛勤工作的资本,是幸福生活的保障。倡导大家要积极树立“健康第一,终身锻炼”和“体育生活化,健身经常化”的健康理念,给健身以时间和空间,把心动变成行动,把感受变成享受,人人参与健身活动,人人享受健康生活,形成自觉锻炼、主动健身、追求健康的好风尚。
二、坚持经常健身,养成良好健身习惯。健身的好习惯,是身体健康的“银行”,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是走向成功的阶梯。倡导大家要因人而异、适时适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健身活动,长期坚持锻炼,不断为自己的身体充电。
三、注重科学健身,掌握健身好方法。只有科学健身,才能强身健体;只有科学健身方可全民健康。倡导大家要根据科学的运动处方,实施科学的健身计划,劳逸结合,循序渐进,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抵抗力,保持健康体魄。
四、构建健身平台,形成健身新机制。倡议各级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不断完善全面健身组织网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健身管理制度化、健身活动多样化、健身指导常态化的新机制。同时请大家要进一步强化公共道德意识,自觉爱护健身器材,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享受公共体育服务。
全民健身,你我同行。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运动中收获健康,在健康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体验人生,唱响“健康新时尚,创造新生活”的新旋律,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热潮中去!为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文明石泉做出新贡献!
为便于广大人民群众全面了解自身体能状况,做到科学健身,我县将于20xx年8月7.9.10日的 8:00-11:00,14:00-17:00, 在县体育场主席台免费为群众开展体质检测和出具运动建议书,欢迎广大群众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