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襄阳市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优质5篇)
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在面对变化和不确定性时进行调整和修正。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襄阳市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篇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根据市委教育工委《关于民办学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实的几点要求》文件精神,xx区委教育工委针对文件中提出的问题逐条梳理,认真落实,现将兰山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民办学校党建管理及理顺党组织关系”的问题
一是出台《“两新”组织党建联盟活动实施方案》,根据区域共融、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共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同发展的总体思路,打造x、x、xx党建联盟共同体,通过党日联过、理论联学、党课联上、活动联办等形式,规范党组织生活。二是成立民办教育行业党委,将x个民办中小学党组织纳入管理,进一步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三是将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纳入教育工委日常党建工作管理,与公办中小学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考核。
二、关于“推动党的建设有关内容写入学校章程”的问题
区委教育工委联合区教体局职成科,下发通知,要求各民办中小学严格落实“推动党的建设有关内容写入学校章程”要求,在学校章程中明确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地位作用、职责权限、参与决策机制和党务工作机构、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内容。依托民办学校年检工作,对各民办学校章程进行审核、把关和备案。目前x所民办学校均按要求完成学校章程的修订工作。
三、关于“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问题
兰山区有民办学校x所,其中中小学x所,中等职业学校x所。已建立x个党组织,其中党总支x个,党支部x个。目前,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均成立党组织。区委教育工委制定下发《xx区教体局工作责任区安排表》对于没有党员的x所民办学校均指派党建指导员开展相关工作,做到党的工作全覆盖。
四、关于“对抓党建工作成效显著的民办学校给予政策倾斜”的问题
区委教育工委将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情况纳入日常工作考核,对党建考核成绩靠前的民办学校,结合工作实际,在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评优评先等方面均实行计划单列,给予政策倾斜。今年以来,xx学校发展党员x名,被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对公办教师支教计划方面予以倾斜,对xx学校、xx学校增加公办老师支教数量。
五、关于“抓好落实民办学校建其他基础性工作”的问题
一是加强对“两新”组织党建联盟日常党建活动的指导,每月结合上级工作要求,制定详细主题党日活动方案,要求各联盟组织单位提前谋划,落实活动项目,做好活动开展、档案整理等相关工作。二是强化阵地建设,要求各校设立“灯塔工作站”,用好用实山东e支部,进一步规范组织生活。下发《关于党建阵地场所规范提升的通知》,对学校党员活动室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促进党建活动阵地场所功能发挥。三是加强学校党建品牌建设,同步开展“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工作。xx学校“xx”工作法被评为区“两新组织”十佳支部工作法。
六、对民办学校党建工作进行实地检查情况
区委教育工委结合季度党建工作考核和党建工作调研,对下属x个民办学校党组织阵地建设、档案建设情况进行逐一检查。要求各学校按照《全市民办学校党建工作重点落实方案》逐项进行梳理,发现各民办学校存在“公文收发类文件不规范、党建工作制度不健全、党员教育培训开展不及时、档案建设有缺项”等共性问题,对于检查中反馈的问题,要求各学校如实记录,列出问题清单,立即进行整改。下一步,区委教育工委将对各学校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检查落实。
襄阳市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篇二
交通运输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深入开展“访惠聚”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努力抓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积极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推动党建工作向更高方向发展。注重发挥党组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我局的贯彻执行,同时也为完成各项交通运输任务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党员队伍素质。
党组始终把加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坚持以理论学习为指导,不断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一是积极制定计划。年初及时制定了《交通运输局党建工作安排意见》,对全体党员干部教育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置。在学习中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积极做好党报党刊的征订任务,确保学习资料的落实。二是认真把握重点。在学习中,注重把握重点,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重点学习新理论,使党员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深刻领会并认真落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一精髓,把思想统一到党的会议精神上来。三是采取多样形式。党支部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打破领导干部教学制度,有针对性的安排一般干部进行授课,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自学与辅导结合起来,采取走出去参观学习,请进来做报告、上党课、讲传统、座谈讨论以及通过公众信息网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活动。同时在重大活动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通过学习教育,我局党员、干部的思想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积极性大增,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达到了学习教育的目的,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二、建立良好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
1、一是民主决策管理规范化。形成了“四不决策”原则。即:没有政策法律依据不决策,没有调查研究不决策,没有备选方案不决策,没有集体讨论不决策。规定凡是属于党建计划、班子成员分工、干部人事调整、研究党建责任制、讨论党员发展、开展重大党员活动、党员干部奖惩及组织处理、重大建设项目等事项必须民主决策。对人事、党员发展、重大项目决策积极推行了票决制。各班子成员分别牵头完成一个方面的调研任务,为决策打下了基础;二是党务政务公开管理规范化。制定了政务公开方案,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完善公开栏1个,对党员发展、人事调整,政府采购、财务开支、行政执法、项目管理及民主决策的重大事项及时进行公开,并对所有公开的内容及时进行了登记;三是党建工作日常管理规范化。制定了工作责任制,确保党建工作经费到位。建立了党建工作联系点,根据要求,全局党员都到自己所居社区报到,领取岗位和责任,并积极在党员示范岗和先锋岗上开展活动。
2、为了认真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有效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党组重点围绕学习《党章》、《党史》以及《廉政准则》等党纪条规,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了系统学习。结合作风纪律整顿,局党支部进一步健全完善内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对每一名干部职工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干部队伍整体精神面貌有了新变化,做到了纪律严明,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
三、抓好党组织自身建设,全面开展好各项工作。
1、党的生活是党组织对党员实施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最基本、最经常的有效形式。交通运输局党组严格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及时传达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决定、文件和会议精神,引导和发动党员积极主动地去实践,以党员的模范行为来体现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性理念,支部认真听取党员的思想汇报,检查党员的工作、思想、学习情况和组织交办的工作任务情况,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关心群众生活,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2、发展党员工作。根据党支部制定了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并严格按照发展党员程序开展工作。党支部注重平时对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工作,根据个人工作分工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党支部工作,并定期进行检查指导。
四、防治腐败,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1、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组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内容详实的党风廉政教育月工作计划,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抓好了廉洁自律教育。党组围绕中央党风廉政建设指导思想,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廉政准则》等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又结合反面教材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提高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了防腐拒变的能力。
五、做好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
交通运输局党组通过开展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整顿干部工作作风工作,全局上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面貌发生了很大转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有利促进交通运输工作的开展。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个别党员干部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思想教育认识不足;二是个别干部业务知识欠缺对开展工作不利。今后我们一定要加强党支部建设特别是党员干部政治思想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讲学习、受教育、鼓干劲、作表率”。
襄阳市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篇三
过去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稳增长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创新开放发展,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全面脱贫三大攻坚战,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1.8%,城镇新增就业41.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3%。总体看,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稳,社会预期向好,稳住了发展基本面。
——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产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14.4%、增速居全国前列,非税收入占比连续4年下降,万元gdp能耗下降3.6%。各地发展出现不少新亮点新特色,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格局初步形成,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新动能不断累积。建成投产上汽通用五菱宝骏整车二期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高于工业投资4.5个百分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30家、增长29.5%。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4%、10.1%,石墨烯、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北斗导航应用等新兴产业培育取得阶段性成果。非公有工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81.3%。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60%,旅游总消费增长26%。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积极因素增多。
——民生持续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其中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分别增长5.5%和7.7%。实现120万贫困人口脱贫、1000个贫困村出列和8个贫困县摘帽的年度目标。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开工建设16.4万套,新增分配入住10.4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万户。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全面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克难攻坚稳增长。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六稳”措施精准发力。突出抓好650项工业跨越发展项目,加大力度支持汽车、铝、机械等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园区发展,举办广西工业博览会以及政银企对接等活动,促进企业稳产复产和产销对接。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发行政府和企业债券,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出台20条措施促进社会投资,狠抓项目开竣工,新开工重大项目1456项,竣工投产729项。抓好服务业百项重点工程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千方百计优供给促消费;举办“壮族三月三”国际电商节等系列活动;新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19家、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1家、广西特色旅游名县7家、4a级景区17家。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10+3”提升行动,建设959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新建10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稳定粮食总产量在300亿斤以上,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养殖、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通过农村电商和举办交易会等方式带动农产品销售。深入实施“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加工贸易额达585亿元、占外贸比重进一步提高,推动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发展跨境电商,上线运行西部首个沿海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立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推动进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在落实营改增等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深挖财政增收潜力,实现财政收入2454亿元,八项支出增长17.3%,盘活存量资金900亿元,财政收支运行平稳。
二是深化改革优供给。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开展“三去一降一补”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千方百计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出台41条措施,从电力、融资、税费、社保、人工、物流以及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为企业减负约300亿元。开展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成立广西电力交易中心,推进4批电力直接交易。减免和降低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为企业减负50亿元。优化传统产业供给,出台中国制造2025广西实施意见,深入实施质量品牌提升、降成本增效益、产业转型升级三大专项行动,新增工业企业名牌产品107个。推进糖、铝产业“二次创业”,加快化工、有色金属等企业“退城入园”。完成国家下达的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多途径打通供需通道去库存,出台支持农民工等新市民购房政策,新市民首次购房18.8万套、占全区商品住房销售面积的44.5%。开展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业务,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降至12.6个月。积极稳妥防风险去杠杆,实施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推进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多渠道增加和优化金融资源供给,直接融资1238.9亿元,增长32.4%。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在融资总量达到4900亿元的同时,实体经济杠杆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降至2%。加大力度补短板,统筹安排财政资金187.8亿元支持脱贫攻坚战、180多亿元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685亿元实施自治区为民办实事工程。交通、电信、教育、卫生等领域投资增速明显高于全部投资。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年基本完成280项改革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下放、调整700项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193项中介服务事项,公布全区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完成43个自治区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并对外公布,南宁、柳州、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等6个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创新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六证合一”商事制度。推进混合所有制、功能分类等多项国企重点改革。深入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农金村办”模式实现乡镇示范点全覆盖。推进70%以上的乡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区颁证率达60%。投融资、医药卫生、价格、供销合作社、国有林场、农垦等改革扎实推进。
三是狠抓创新促转型。全面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中力量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工业创新发展工程。整合科技项目形成五大科技计划,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创新项目。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新增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8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及培育基地、3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自治区级高新区达10家。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成为全国首批3个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省区之一。实施专利双倍增计划,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速居全国第4位。“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打破了多年来广西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空缺国家科技大奖的局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效果明显,柳州入围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广西众创示范基地、南宁·中关村等“双创”基地建设加快,平均每个工作日诞生1700多个市场主体,小微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1.5%。推进军民科技融合,我区进入国家军民融合综合评估首批试点行列。
襄阳市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篇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结构调整“阵痛”加剧、实体经济艰难前行、困难挑战前所未有的复杂严峻形势,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攻坚克难抓改革,综合施策促增长,经济逆势而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展现出勃勃生机。
(一)经济增速全省领先,主要指标占比继续提高。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6%,跨上3000亿元新台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2%、22.5%、13.4%、30.1%,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占比进一步提升。“双轮驱动”发展成效显着,高新区经济总量、创新发展能力分别跃居全国高新区23和29位,5个县(市、区)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工作先进单位”。
(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工业经济升级成效明显。传统产业技改投资、新兴产业项目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同比分别提高6.4和2.1个百分点,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特色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度提高2个百分点,新增1家产销过100亿元、2家过50亿元、10家过10亿元、50家过亿元的骨干企业和4家全省百强企业,成为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汽车产业)试点地区、国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创新集群示范基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跃居全省第二位。服务业呈现跨越发展态势。云服务、电商、软件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成为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云计算服务安全审查国家标准应用试点城市;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一批重大项目建成运营,“千古帝乡、智慧襄阳”城市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现代农业强市建设扎实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三年倍增计划深入实施,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新增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3个;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连续三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我市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有机谷”上升为省级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检验检测产业园初见雏形,2个国家级、2个省级检验检测平台即将投入运行,5家检测企业落户园区;新增19家省级研发机构、4家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新引进31个院士专家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新成立3个产业创新联盟,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新增授权专利1747件,新登记科技成果258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6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地理标志商标17件。
(三)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产业链招商强力推进,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增强。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1.7%,新兴产业招商实际到位资金占比达32.6%,新注册10个投资过50亿元、67个过10亿元、109个过5亿元的重大项目,新引进6家世界500强企业,英菲尼迪全球核心配套商近地化配套企业集聚33家。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大项目大企业带动效应明显增强。全市实施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103个,其中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113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20个。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快速形成,英菲尼迪国产化、神龙公司扩能、骆驼集团襄阳公司二期等143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竣工投产。一批事关襄阳长远发展的重大支撑性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汉十高铁和郑万高铁即将开工并在东津并站,将把襄阳带入“高铁时代”;谷竹高速襄阳段建成通车,麻竹高速襄阳东段即将通车,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襄阳机场改扩建标志性工程“航站楼”、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建设。社会投资强力推进,民间投资拉动效应明显增强。全市新发展私营企业1.77万户,同比增长44.5%;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81.45%,同比提高1.52个百分点。
(四)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效明显。中心城区功能和品位发生历史性变化。新区建设扎实推进,东津新区核心区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起步区骨干路网基本建成,技师学院一期工程竣工,市民中心、医疗中心医技楼和门诊楼主体建成,华为华中云计算数据中心、华科工研院等产业项目快速推进;旧城更新有序实施,完成城市“两改”项目11个、改造27943户,综合整治“三无”小区325个;城市功能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改建主次干道79条,襄樊大道综合改造完工,新开通公交线路12条150公里,新建城市供水、燃气、截污等市政管网132公里;生态体系建设强力推进,实施城市水系治理工程11项,新建改造公园游园11个、绿道40公里,新增城市绿地220万平方米,岘山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山水园林城市特色进一步彰显;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五城同创”取得历史性突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检查验收。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高起点编制了全域城镇化规划,宜城成为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丹河谷”组群生态经济发展试验区、保康生态旅游试验区上升为省级战略;县(市)新城新区承载功能明显增强,产城融合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着,“四化同步”示范镇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建成省级绿色示范村20个、宜居村庄30个,谷城堰河村、南漳峡口村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枣阳前湾村、南漳漫云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尧治河村、石花镇等4个村镇入选“荆楚最美村镇”。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明显加大。“绿满襄阳”行动、“碧水蓝天”工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效显着,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0%以上,汉江襄阳段水质保持二类水平,城市污泥及餐厨废弃物处理模式在全国推广并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我市成为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谷城县成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县,南河自然保护区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五)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市场活力加速释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深入推进,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145项减少到88项,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工商登记便利化改革、建立了施工许可“一表制”,建成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信息化审批平台,我市成为首批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高新区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先行先试改革试点成效显着,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的“三个一”管理机制;在全省率先探索了“园办一体化”改革,完善了“五个一”的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管理机制;重点领域综合执法体制探索有序展开,我市成为全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统计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圆满完成了第三次经济普查。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着。改变财政资金直接投入企业的方式,探索了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产业企业的机制;初步建立了全口径财政预算制度,全面推行了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公开,深化了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实施了市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在全省率先建立金融扶持实体经济机制,设立汉江产业基金,创新银政企合作机制,有力撬动了信贷投放,全市新增贷款额居全省地市州第一位;对接资本市场实现新突破,新三板和四板挂牌企业总数均居全省第一;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直接债务融资、与资产管理公司战略合作等均取得积极成效,华中绿谷成为全国首家林业金融创新产业园。土地管理创新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得到国土资源部充分肯定,市县两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建成营运,全省首家区域性林权交易中心正式运行。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乡镇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建设试点成为全国示范。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加快。武汉新港襄阳陆地港、保税物流中心启动建设,襄阳至宁波港铁海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
(六)社会建设全面加强,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达75.3%,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十件实事”、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及农村“三万”活动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力度持续加大。城镇新增就业11.3万人,创业带动就业5.4万人;城乡一体的养老、医疗保障机制取得实质性进展,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实现互转,保障性住房建设及住房公积金制度惠民力度进一步加大;扶贫、济困、助残、养老等工作都取得了积极成效,我市扶贫工作在全省考核中再次获得优秀等次,保康县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在全省综合考评中连续五年名列第一,支援琼结、精河、鹤峰发展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县(市)区全部通过省级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验收,高中教育水平继续领跑全省,“教育云”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着提高,湖北文理学院综合性大学创建取得积极进展;国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扎实推进,汉江流域公共文化服务城市联盟被文化部评为创新示范品牌,我市成为国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卫生计生事业实现新发展,公共卫生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出生政策符合率、出生人口性别比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社会治理持续加强。标准化社区建设扎实推进,我市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化解社会矛盾、“平安五小工程”建设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社会治安形势持续稳定,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我市成为全国安全发展示范试点城市、国家食品安全试点创建城市,再次获评全国综治优秀市。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转观念、转方式、转作风”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坚持以改革创新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争创了一批全国全省改革示范试点;注重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政府工作,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法治政府和法治城市建设全省领先;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推进“四风”问题治理,切实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行政问责,有力促进了政风行风持续转变。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面临的困难远超预期,挑战前所未有。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共同开启了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新征程。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所有纳税人,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驻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襄阳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新常态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实体经济困难加剧,保持持续较快发展势头面临新挑战;国家以定向调控倒逼结构调整的力度持续加大,我市传统产业比重过高,农业基础薄弱,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支撑不足,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面临新挑战;国家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推进预算制度改革、清理规范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出台实施,保障要素供给、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面临新挑战;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刚性支出大幅增加,保持财政收支平衡面临新挑战;营商环境不优、创新创业活力不强、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的问题还很突出,持续深化改革开放面临新挑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面临新挑战。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以非常作为适应发展新常态,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破茧成蝶”。
襄阳市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篇五
下面是本站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收集的襄阳关于4、5月份重点工作安排的会议纪要,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
1、坚持月分析调度制度。加强与统计、税务、供电、人民银行等部门的沟通衔接,每月组织召开工业运行调度会议,加大对工业增值税、工业用电、工业贷款等几个主要匹配性指标的监测力度,抓好工业经济运行信息直报平台建设,认真分析研判300家重点企业的运行情况,发现并解决困难问题,确保全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回暖势头。
2、分析通报153个亿元以上新增长点出力情况,督促企业按计划投产达产,对一季度新增长点出力情况发一期通报,5月底前再发一期通报。
3、组织开展系列产销对接活动。按照《拓展市场、产销对接专项行动方案》要求,抓紧开展相关工作,每月每个产业办都要组织一次产销对接活动,5月底前组织一次大型协作配套活动,尽快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效。
4、启动襄阳十大工业产品品牌评选推介活动,4月20日前起草活动方案,制定评选细则,争取在上半年评选出我市十大工业产品品牌,并加大向外推介力度。
5、对各产业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各产业办要对一季度产业运行情况进行深度分析,对二季度产业发展趋势、指标等进行预测研判。
1、坚持重点项目协调督办机制,尽快收集一批困难问题,包括外迁企业中存在的问题,4、5月份争取提请市领导召开2-3次协调推进会,现场交办、限期销号。
2、启动实施“百强技改项目示范工程”,抓紧评选发布“百家技术改造示范项目”,筛选一批典型技改项目召开现场观摩交流会,总结和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并确定重点关注的市区技改项目,由委机关干部包保联系,加大跟踪服务力度,促进技改项目早日投产见效。
3、做好中国制造20xx重大项目征集及工业强基项目的包装策划工作,精心筛选一批中长期的重点项目争取进入国家、省支持笼子。
4、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组织召开委二季度招商引资工作专题会议,明确一批二季度需要进一步加强跟踪的项目,列出清单和联系对接安排表,逐个紧盯落实。加强在手招商项目的跟踪对接力争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1、推动“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常态化。5月份精心筹划并提请市领导召开一次全市性的经验交流会,发现并推介一批典型单位和个人,促进“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的深入开展。
2、抓紧建立“小进规”企业后备库。实施季度动态监测和通报制度,强化对规下企业的培育和协调服务,确保能进全进。
3、深入实施“千企转型升级”工程。学习天津、贵州等地经验,抓紧完善出台千企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收集梳理企业转型升级典型案例,筹备召开千企转型升级工作现场会议,大力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4、启动实施“二个100”企业培育计划。积极提请市政府继续实施重点企业现场办公会制度,从未来五年有望过百亿元、过50亿元、过10亿元、符合中国制造20xx、符合国家“十三五”规划的企业中精心筛选一批企业,收集其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中存在突出困难和问题,提请市领导逐家召开现场办公会,现场协调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同时,筛选确定参与省123企业家培育计划人选,全面提升企业家能力素质水平。
5、组织开展“智慧襄阳.卧龙汇”、名家大讲坛、创业大讲堂等“双创”系列活动,确保每月举办一场高水平、高层次的企业家培训交流活动。
1、研究产业发展动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各产业办要密切跟踪、高度关注国家新近出台的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规划,如中国制造20xx路线图、1+n分领域行动计划等,结合我市实际,研究提出推动我市智能制造、低速电动车、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动力电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相关产业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2、抓紧发布各主导产业三年行动计划。6月底以前,要全部完成各主导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发布工作,并逐个产业召开推进会,解读规划,统一思想,增强信心,加快发展。
3、建立月度行业协调会制度。每月由产业办、行业协会共同组织本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召开座谈会,了解掌握企业最新发展情况,收集整理并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问题,每月对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一次深度分析,每季度形成一篇高质量的行业分析研究报告上报市委、市政府。
4、组织好各产业的产销对接、银企对接和产业链招商三大活动。运行办、融资科和外经科要发挥牵头作用,各产业办、相关科室强化协作配合,各司其职,加强与本产业企业的沟通联系,了解掌握企业各方面的需求和计划,及时搭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银行等之间的沟通桥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企业健康发展,运行办、融资科和外经科要及时汇总,每季度发一期通报。
1、加快推动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深入调研掌握一批基础较好、意愿较强、效果初显的企业情况,予以指导帮助,及时总结推广经验,促进我市制造业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
2、加快推进云制造等信息化公共平台的推广运用工作,加快建设华为大数据产业园,大力推进华为云服务华中大区中心、中国移动云计算中心二期、软通动力云应用、“楚天云”平台承接等重点项目,集聚一批云服务和大数据产业链项目,打响“襄阳云谷”品牌。
3、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认真筹备召开全市智慧城乡现场会,加强与电信公司对接,确保会议开出实效。组织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建设工作,按照省通管局要求,根据我市实际,认真做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招投标工作,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达到预期效果。
1、继续高标准抓好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的筹备。全委上下要把会议筹办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专班人员要每天碰一次头,认真仔细的把各自承担的任务进行梳理完善,全力以赴确保会议成功召开。此项工作由各分管领导负责,各筹备专班落实。
2、督促推动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推动落实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开展园区建设ppp模式试点,及时总结并大力推广试点经验,加快推进园区“七通一平”高标准建设。上半年对14个园区“五个一”机制落实情况进行一次专题督办通报。
3、抓紧谋划应急装备、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低速电动车、智能家电等一批能够成为百亿元、200亿元的新的特色园区,推动加快建设,尽快形成规模效益。
1、组织召开2次以上项目和企业运行协调会,抓紧收集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在认真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提请市领导召开由相关城区及职能部门参加的协调会,现场协调解决。
2、组织召开一次各县市区、开发区工业促进委员会工作交流汇报会,交流经验,沟通信息,密切感情,真正形成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合力。
3、筹备召开一次万亿工业强市目标任务调度会议,了解全市万亿工业强市目前完成的最新情况,查找分析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办法,促进万亿工业强市目标任务按时间节点推进落实。
4、组织一次到外地学习考察构建大工业格局的活动,认真学习外地经验做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进一步优化健全大工业格局的意见建议上报市委、市政府。
1、加快各项规划编制修改步伐。对于已经编制好的规划抓紧完善发布,正在启动编制的规划包括欧直直升机、安全应急产业、机器人等,尤其是中国制造20xx襄阳行动方案和中国制造20xx试点城市申报方案,要加快编制进度,加大争取力度,力争我市成为首批试点城市。
2、抓紧完成我市“降成本、减负担”政策措施的修改上报,争取5月份召开一次企业减负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减负工作措施,对外发布并全面解读相关政策措施,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3、认真研究国家全面推行营改增后对我市企业发展的影响,指导企业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4、积极争取落实市本级产业发展资金,尤其是要加强汇报沟通,推动《关于加快建设万亿工业强市的十条措施》尽快落实。
5、抓紧收集整理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惠企政策措施,形成政策汇编,向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发放。
6、战略研究室要迅速提出今年的重点研究课题,采取委内研究和服务外包的形式,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市万亿工业强市建设的高质量的意见建议。
1、认真抓好“三抓一促”、“两学一做”活动的开展。根据中央、省、市“两学一做”活动要求,及时研究制定具有我委特色的详细活动方案,策划一系列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对机关干部有触动、对全委中心工作有实际推动作用的活动载体,并在委办公楼下宣传栏进行宣传,迅速掀起活动高潮。
2、积极打造“四铁经信机关建设”工作品牌。按照“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总要求,制定实施《市经信委建设“四铁”机关总体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工作任务和推进措施,以此统揽机关自身建设各项工作。
3、完善实施《委机关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加强机关干部电子日志记实管理,建立健全重点工作全程考核推进机制,将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落实路径化,明确推进工作的任务、方法、途径和要求,实行目标管理和“路线图”管理相结合,年度考核与时间节点考核相结合,以全过程考核推动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