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小说感想 读小说的心得体会(汇总5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英语小说感想 读小说的心得体会篇一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颇多,在她们身上隐射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女性独有的个性以及她们的悲惨的命运。
初读《半生缘》总觉得曼桢的不幸是曼潞和祝鸿才害的,质问曼璐怎么可以这样设计害自己的妹妹。其实,曼路也是很可怜的,为了家里的生计沦落为舞女,但却不被家人理解,结婚后又无法生育,才会想让自己的妹妹做自己丈夫的姨太太。应该说这是整个社会形态所迫,社会的腐朽黑暗,人的思想昏庸无能,当然曼桢优柔寡断、委曲求全的个性也是导致这样一个悲剧结尾的重要原因。曼潞和祝鸿才对她的所作所为只是一个开始,但把她推向深渊的却是她自己,并且由于她的认命她的妥协不仅害了她自己更害了深爱她的世均,也间接的害了翠之害了叔惠。她不只是让自己不幸福更加让三个家庭都不幸福了。如果她不委曲求全,直接去向世均坦白一切,如果他可以接受那固然是美满的结局。如果他觉得难已接受她的失贞,那至少以后可以坦然的生活,而不活是活在回忆或假象如果当年如果向爱人坦白可能会是另外一番情形。活着不是为了后悔,曼桢最后对世均说的那一句:“世均,我们回不去了,回不去了。”这句话包含着多少悔恨,多少无奈。她自己也知道原本这幸福是属于她,但现在她失去了这个资格并且是永远的失去了,人世间最痛苦的莫过于此啊。没有死去活来的告白,也没有山盟海誓的轰烈,一切就如同我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当爱情静悄悄地到来,又被人生的起落所折磨,被岁月的洪荒所沉淀,被生活的重担所压迫,那份坚持与无奈,到最后竟然只是留下一句平淡得让人几乎心碎的道白。
张爱玲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不一部悲剧小说,其实也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的缩影。很多人到老的时候还在后悔“早知当年如何如何”,岂知这个后悔也将成为后悔,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后悔。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却《倾城之恋》以外,都是悲剧的尾巴。《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悲剧更像悲剧。张爱玲用她的传奇故事不显山不露水地表现着人性,尤其是人性的鄙俗与狭隘,描写了家庭的黑暗,世人的虚伪,所谓爱情自私的本质,对女性奴性思想的提示也毫不留情。
故事的女主人公白流苏离婚后寄住母家,钱财被骗,又为兄嫂不容,只得寻求再嫁,苦无姻缘,便抢异母妹妹的对象范柳原,范是个老尖精滑的留学生。一个不诚娶,一个但求嫁。两个人都不愚钝,很有些小聪明,可谓真正的凡人,凡心热炽。张爱玲站在白流苏的背后,让两个人的灵魂跃上纸面,斗来斗去。白流苏大家闺秀般的矜持,不时挑逗,范柳原穷形尽相,甚至挪用诗经里:“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来做假。满篇你来我往的小技巧。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以一个城市的陷落为代价而换取一段感情的最终结果看似壮观但其实又如何呢?也许张爱玲从来不认为爱情是可靠的,爱情在她心里只是平凡生活中的一些点缀本无什么大不了,两个人因为城市的陷落突然失去了原有的安全感和固有的洒脱,突然间发现两个人在一起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温暖,于是就有了倾城之恋。他们最终结合在一起了,可是张爱玲却不说是爱情发展到婚姻的自然结果,反而说:“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这其中充满了悲剧意味。那时女人的地位太低了,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悲剧性地依靠男人。所以,白流苏虽然自私,小家子气,但是也还情有可原。
其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也是另一种世事动乱吧,爱情也像《倾城之恋》里面的男女主角样,苟合着。
张爱玲笔下的不少人物陷在生活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而这恰是生活的真实,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甚至几乎病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金琐记》里那个贪婪的七巧,一生的快乐和幸福早早地被腐烂的空气埋葬。
在文章的一开头,是通过两个丫头的对话,让我们初步的了解的曹七巧。同时两个丫头的对话,让我们看到,曹七巧很可怜。如文章中写到“凤萧道:‘你是她陪嫁来的么?’小双冷笑道:‘她也配!’”丫头即如此轻蔑地看待她,再加上她的身份与姜家并不算门当户对,且当初是以“姨太太”娶进门……而且她的丈夫是个躯体残疾,“没有生命意义的”姜家二少爷,对于一个正常的女人,能忍受,坚持下去么?还有她娘家哥哥的索取……“不承情也罢!我也惯了。我进你们姜家的门……谁见我的情来?谁有半点好处到我头上?”这样的环境怎能不叫她不暴躁,不尖酸刻薄?甚至最后到达性格的“扭曲”呢?曹七巧的命运本是不幸的,但她并不从自身的不幸中滋生出可贵的同情心,而是以制造别人(确切的说是她亲身儿女,而且也只能是她的亲骨肉,因为那是她所唯一能接触到的人)的更大的不幸来获得快感。如小说中说道“有时她也觉得牺牲得有点不值得,暗自懊悔着,然而也来不及挽回了。她渐渐地放弃了一切上进的思想,安分守己起来。她学会了挑是非,使小坏,干涉家里的行政。她不时的跟怒亲怄气,可是她的言行举止越来越像她的怒亲了”。再如儿子,她以给长白娶媳妇的方式管住他,但又不让儿子与一个女人有正常的生活和快乐。她处处亲近长白,要长白给她烧烟泡,陪她通宵聊天。最后使得媳妇被残酷的精神折磨致死,姨太太做了"替身"。不到半年,也吞鸦片烟自杀了。其实,人性中本来就有卑劣的一面,它所呈现的姿态完全就由它所处的环境而决定,在一个美好,自由、相互尊重的环境中人性中善的一面被全面激发,时刻体会到爱意的人,才有能力将爱传递下去,而在被压抑被摧残的环境中,人性中恶的一面被煽动起来,一个处于充满危机、敌意气氛中的人,怎么会具有爱的能力呢,它只能出于本能的自卫,而自卫的方式也是具有攻击性的。所以,当张爱玲在塑造曹七巧这个人物时也许更多地是寄予同情,更犀利的批判这个使人变成鬼的社会吧。
英语小说感想 读小说的心得体会篇二
冯唐曾经说过人类个体是一个欲望满身的人,欲望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所以他倡导人们既要成魔也要念佛,然后才可以成人。看了《红与黑》之后,对于于连·索黑尔这个人来说,我觉得他就是这种,有野心、有抱负,欲望满身,才华满满的人,他一昧的为了向上流社会攀爬,忽略掉人性本善,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魔战胜了佛,邪恶战胜善良,运用违背社会道德的手段,造就了病态式情感悲剧。
尽管这样,对于男主角于连·索黑尔来说,个人的个性魅力是无法被泯灭的,我觉得文中最能体现于连·索黑尔的就是那句话,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红的仍旧是红,黑的仍旧是黑。撕开夜色的包裹,这就是生命的鲜活”。红色是于连对生活的向往、热情以及内心深处炙热的渴望,是对当时法国七月革命时期,社会动荡阶段,王权势力的反抗,向稍纵即逝青春的反抗。黑则是对于人性的揭发、人性的贪婪、丑陋、纸醉金迷以及利益熏心的体现。所以红与黑,就是于连充满活力以及不甘妥协的生命力的象征。
总的来说,在读完《红与黑》后,我体会最深的有两点:
首先,我在这篇文章中,体会到一个人出身对其带来的影响,我认为于连出生平民,备受当时社会的歧视,在长期的压迫下,改变了于连,使其对社会充满不满,心理扭曲,在激发于连奋斗上进的野心同时,也导致其走入一条动荡的人生之路。
其次,我认为,看完《红与黑》之后,我体会到人生的真谛,我更加的喜欢那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就像故事的结尾,于连最终失败,最后在监狱中,于连淡化了成功,也不再贪图虚荣,于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回归自身的本心,找到真正的自己。所以,不论是对于爱情来说,还是对于人生,我认为一个人有点野心并没有错,但是更重要的是不要迷失自己,包括在爱情面前、在金钱面前、在欲望面前、在权势面前,也不论是我们的出身是如何的卑微,我们都可以凭借自身的努力找到自己想要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这里,我希望每个热爱文学以及喜欢文字的朋友,都去读司汤达的《红与黑》,在这里我们可能会更加清晰的在作者塑造人物中,体会到自己内心的丑陋和贪婪,使得人们去审视自己的爱情观,以及人身价值观,选择适合的路,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英语小说感想 读小说的心得体会篇三
薛忆沩《出租车司机》、李师江《巩生与彩霞》、须一瓜《海鲜啊海鲜,怎么那么鲜啊》、葛水平的小说《月色是谁枕边的灯盏》、谢方儿《船》、秦巴子的长篇小说《身体课》等等。
陕西作家秦巴子原是一位诗人,没想到写起小说来竟然也这么漂亮。读他的首部长篇小说《身体课》,让我惊讶的是他的构思和写法。这篇小说由九个部分构成,每一部分都用身体的一个符号进行叙述和讲解,然后再借助主人公一家人的生活,阐述他们对过去和现在的回忆、追思,表达出母女两代人的社会认知心态,同时也揭露出了当下中国家庭人物身份与价值的问题。过去看到的长篇小说多为讲述故事,而这篇小说不以故事取胜,却别开生面地为我们展示出了长篇小说的另一种写法,从情感和心理入手,大概是这篇小说区别于其他小说的独特之处。
英语小说感想 读小说的心得体会篇四
阅读和写作间的有着紧密关系,二者紧密结合、相互为用的互融性关系。那么英文小说对英语写作的作用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
阅读和写作是两项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 技能,离开了阅读的写作只能是无源之水。阅读和写作都 同时包念着表达(composing)和理解(comprehending)的过 程。语言技能的提高离不开语言输入和知识积累,而阅读 正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只有把两者有机联系在一起,读与写结合才能把外语作为得心应手的工具,即所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完整意义上来说,理解就是一个表达的过程,同时表达也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它展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关系问题。因此,要解决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困难,必须重新审视现行阅读和写作教学机制,目前的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只是满足于对所阅读材料的理解而已很少有学生主动有意识地从阅读中汲取可用于写作的营养。因此,应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向着阅读—理解—欣赏—借鉴的过程发展。 可以把语篇看成各种层次的构建成分(字母、词汇、句子、 段落、章节以及单元等)可以使自己的写作语言更加具有目的语的味道。
因此,要把写作的训练建立在阅读基础上, 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以及遣词造句的技巧,把握好二者的相互关系,一方面用带有目的的阅读指导写作,另一方面用有效的写作促进阅读,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把握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互融性关系,从而达到汲取阅读中的精华来丰富自己的写作能力的目的,找到语言输入(阅读)和语言输出(写作)的衔接点。
首先,英文小说的阅读为英语写作提供语言知识的积累。语言学家们在论及文学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和意义时所列举和推荐的作品多数以小说为主。而小说作品使用的是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是语言的精品),其特点是语言丰富多彩。小说文本含有丰富的语言文体种类,例如,人物对话、场景描写、作者的评论、心理的揣摩等。在阅读这些小说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这些语言文体种类的特点,并不断强化已学过的词汇、句型、遣词造句手法、语法等。同时,英语学习者在阅读一些优秀小说时容易进入欣赏的角色,学生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即将小说中获得的信息再输出, 不断进行语言知识的积累,为英语写作奠定一定基础。
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认为从小说中“习得”语言知识是学习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学习者的这个心理过程更接近调动人脑中的语言学习能力,在尽量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把小说的思想内涵、写作风格和文化底蕴等尽可能地传递给学习者。小说中的思想感情内容和艺术形式有利于促进读者将阅读到的语言文字深刻在脑海中,这时读者的大脑会根据一定的认知和情感去建立一个新的指标系统, 随后可以发展起使用语言的语感来不断有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对英文小说的阅读架起与写 作之间的学习和运用及输入和输出间的桥梁。因此,把写 作建立在英文小说阅读基础上是符合阅读和写作间的辨 证关系的。所以,在平时的学生中应把英文小说的阅读与 英文写作结合起来,通过阅读英文小说积累英语写作所需 要的语言知识。另一方面,也可针对写作进行专门性的英 文小说阅读活动。
其次,英文小说的阅读为英语写作拓展思维方式。英文小说的阅读对拓展英语思维方式,扩大知识面及培养跨文化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英文小说的`阅读对培养语感及提高语法正误意识也有着重要影响。小说文本基本 包含了记叙文、说明文、描写文和议论文等,这些各种文本 都应是外语学习者应该掌握的。而阅读、朗读、背诵这些文体有利于培养锐敏的语言感及精神营养,因此,阅读英文小说从学习者掌握语言的交际性角度来说,应最有效的学习途径了,坚持大量阅读是实现拓展英语思维最有效的途 径之一。另一方面,小说故事情节的丰富性和吸引力于无 形之中为学习者提供了许多有效信息输入,所以,阅读小说不仅能扩充新的词汇,而且还能激活储存在大脑里的静态的词汇。学习者在进行英文写作时会有效输入与及时转化自己从小说阅读中获得的新的语言知识和思维方式,并将语言知识及时运用到自己的英文写作中。长此以往,英文小说的阅读为英语写作拓展思维方式,可以不断提高学 习者的语言写作能力,阅读也自然成了学习文化和扩大知 识面的重要方式了,写出来的作品也能具有更强、更有效的交际力。
第三,英文小说的阅读为英语写作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外语写作实质上是一个交流的过程,也是探索和创造的过程。而在阅读小说过程中,读者不仅能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沟通,还能得到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阅读小说可以不断开拓读者思路与扩大视野,激发读者去不断思考与感觉,从而为英语写作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同时,英文小说可以提供优秀的语言示范材料,可以吸收不同文化素养,积累写作素材,并运用从阅读中习得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另一方面,阅读大量英文小说可以有效提高读者整体的构思与逻辑性地思想表达能力。同时也提供了很好的文学熏陶和入文教育的材料, 文学作品特别是优秀的不朽的文学作品必然反映人的永恒价值,因此,培养读者的优良品质和升华精神品格,对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从而不断提高作者的健康、奋发向上的写作意识。总之,学生阅读英文小说水平的提高与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 力有着重要的关系。英文小说的阅读为英语写作提供丰富 的感性材料,赋予学生创作上的激情和灵感,给予学生深 刻的人生感悟和启迪,学生从阅读中习得的语言知识和写 作技巧有利于逐步形成内在的语言技能,不仅在语言层次 上表达正确、规范,用词准确、文体得当,还能顺利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1.英语写作的小技巧
2.英语写作小技巧
3.提高英语写作的小技巧
4.英语写作范文:学英文
5.如何提高英文写作用词准确度
6.英语写作提分的小诀窍
7.考研英语作文写作的小技巧
8.英语写作细节上的小技巧
英语小说感想 读小说的心得体会篇五
读完余华先生的《活着》,心情感觉沉重至极,又让我不禁深刻思索。一为故事中现实的残酷,二则是作者那近乎冷漠绝情的叙述笔调。
书中讲述了中国旧社会一个地主少爷福贵悲惨的一生。年轻时,这位地主家的宝贝阔少爷娶了妻,生活本是无忧无虑。但他的滥赌让他最终赌光了家业,使他变得一贫如洗。他的父亲上茅厕时死了,而母亲后来也病了。为了帮母亲抓药,他进了城里,却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拉去当兵。战场上枪林弹雨,九死一生,幸运的是他在战乱中还能保住自己的一条命。可当他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而后来,福贵的儿子也意外身亡;还有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紧接着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连相依为命的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福贵老了,只剩下一头老牛伴着他,度过余生。
余华的残忍之处在于他总是在让人以为大悲过后,生活已经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时候又一次狠狠地划下一刀,让人猝不及防。让我们这群局外人不忍,同时又无能为力。书中,作者叙述口吻之冷漠,笔调之绝情,让我心惊,可叙述能力之强,让人心之所向。没有煽情的话语,有的只是平静的叙述,完全地以局外人身份客观地叙述着,却让我们这群人看着惊心动魄。而正是在这近乎冷漠的叙述中,完成了对“活着”意义的探究,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痛苦一波接着一波,让人毫无还手的能力。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活着》这本书正是让我们体会到了生命的厚重与沉痛,给我们深刻的反思,去思索活着的价值,去担当生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