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爱心捐助心得(实用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爱心捐助心得篇一
《简爱》是我读书生活中最喜爱的一部外国小说。懵懂无知的自己满怀少女的情怀静静地走进简爱的内心世界,了解她的喜怒哀乐,心路历程多了份成熟和感悟。
简爱,个子不高,身材瘦小,相貌平平,正如人群中并不出众的自己,没有华丽的外貌,得不到那虚荣的满足后的骄傲和窃喜。莫名的喜欢简爱,那个善良、倔强的女孩。或许,从简爱的外貌上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藉此安慰平庸的自己。作为女子,谁都渴望自己成为耀眼的珍珠,焕发自信的光彩和炫耀的资本,但未必人人都能光芒四射,有平庸,才有出众;有贫寒,才有富贵;有卑微,才有自大;有美好,才有丑陋;有善良,才有凶恶。世间的万物总是有对立的,才显得多姿多彩,勾织着生活这张最繁琐复杂的网,包罗着万象。
出生贫寒的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居在舅父母家,从小就受到了舅母和舅母家孩子的责打欺凌,佣人的冷嘲热讽,备受歧视和摧残。尤其在红房子所受到的虐待,更是来自肉体的屈辱和内心的恐惧,在不幸的童年生活中留下挥之不散的阴影。孤儿院严厉的教规,恶劣的环境,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苦生活,深刻的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人情的冷暖。好友海伦的离世,如花的生命就此凋零,过早的体会到失去亲友的生离死别的哀痛。《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她年轻美丽的姐姐、多才多艺的弟弟和文采飞扬的妹妹相继在病魔的吞噬下失去生命,作者也在历尽千难万苦后终于寻觅自己的爱情,可悲的是刚刚开始享受生活的甜蜜和温情就得病离世,这是家族的无言悲剧,也是文坛的巨大损失。沉重的生活,沉痛的心情,自己不禁热泪盈眶,感慨生命的脆弱,生活的艰辛,过世人解脱后的自由和轻松,存世人伤心后的无奈和辛酸。
简爱孤身一人应聘来到桑恩费尔德庄园,成为这里的家庭教师,邂逅了这座庄园的主人罗契斯特,从此改写了她的人生。她的第一次爱情告白叩响了罗契斯特的心扉,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成为不朽的经典对白:“我告诉你我非走不可!”我回驳着,感情很有些冲动。“我们是平等的……至少我们通过坟墓,平等的站到上帝面前。”简爱冲动、慷慨激昂的话语句句敲打人心,字字铿锵有利,表现出一个内心丰满、有血有肉的简爱,她渴望平等和尊严,希望活的有价值,在和不公的命运抗争,敢爱敢恨,不屈服、不退缩,大胆的争取自己的幸福的权利,欣赏简爱的勇敢坦诚,惊讶她的执着和勇气。
生活总是眷顾善良、真诚、不屈的人们,孤傲的罗契斯特结束了长达十三年不幸的婚姻,疯狂的妻子一把火烧掉了庄园,葬送了自己,从此那毛骨悚然的狂笑声销声匿迹。郁郁寡欢的罗契斯特自此残缺,腿脚不便,眼睛失明,遭遇破产。简爱意外的得到叔父不菲的遗产,她却把遗产平分给自己的表兄妹,得到了亲情的温暖。她重返庄园,找到了苍老了许多的罗契斯特,她义无反顾的表达了自己的爱。某一天,散步在风和日丽的田园,罗契斯特模糊地看到了妻子简爱的身影倍感欣喜,视力逐渐恢复,同时拥有了属于他们的爱的结晶,成为幸福的家庭。作者给予主人翁最圆满的结局,赋予积极向上的人们更多的力量和信念。爱,不需要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没有金钱的爱,才是跨越虚荣和贪婪的爱。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再苦再难也不能卑躬屈膝,也不能卑微,更不能轻视自己、自暴自弃。爱,需要勇气。当爱情来临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个体,可以像简爱那样大胆的去追求幸福,去维护自己的尊严,得到平等的爱。
失意时走进简爱,从她自强不息的韧性中得到启迪,学会乐观和坚强;得意时走进简爱,感念生活的美好,学会珍惜和谦逊。与众不同的简爱,不同于其他书中的女主人翁,没有姣好的面容,没有婀娜的身姿,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光坏的笼罩,但瘦弱的外表,坚定的眼神,果断的话语,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依然塑造了一个勇往直前、爱憎分明的少女,赢得了自己的爱情,增添了自己的人格魅力,让读者由衷的喜欢她的淳朴和真实,坚持不懈的生活态度。
爱心捐助心得篇二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这句话,读了《感吾母爱》的人们肯定会说:“对”。“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能心痛;会心痛是好的;仍是有希望的,因为你还有爱;因为你还在乎;所以有痛;所以会痛,痛过之后;我们学会了珍惜;学会了豁达;学会了理解———生命原来是由一次次的痛堆砌起来的!
使我感受最深的,是《疯娘》这篇作文,我又回忆起那动心的一幕幕…
这个疯女人生下了一个大胖儿子,乐得全家笑不拢嘴,这个儿子长大以后,发现自己的娘是疯子,就一直找机会发脾气。那次,疯娘把稻谷当猪草割了,儿子就骂娘笨,是个神经病,奶奶生气了,要打他,疯娘就把儿子藏在自己身后,说:“不要打他,打我。”疯娘上高中了,一天,疯娘带了几个野桃给她儿子,儿子夸奖疯娘聪明,会摘这么甜的桃子。
可第二天,人们就在山下找到了这位母亲,死时,手里还紧紧地攥着桃子。
我为这个伟大的母亲欢呼,又想为我的母亲鼓掌。我的母亲,平平凡凡,但很爱我,每个人活在世上,要感谢的一定是母亲,没有母亲,就没有你呀。想起以前,我老和妈妈顶嘴,惹妈妈生气。几次考试不理想,妈妈就着急地掉起眼泪。
想起那件事,我真的感到妈妈太好了,在我的桌子里,有一个上锁的抽屉,里面放了许多家庭的`重要文件。在一个文件夹里,放了许多爸爸妈妈的一些东西。我一直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好奇心驱使我打开了秘密。原来,这里面大多数都放着我的一些从小到大的奖状,和这些家庭重要文件相比,我的奖状是那么不起眼,可妈妈却把它当成宝贝一样珍藏着。
这是感悟母爱的卷首语,单单这两段,就把我深深地感动了,其实不单是母亲对我们的爱,也有父亲对我们的爱。细细回忆,父母对我们的爱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严厉的,父亲脾气差,却对我很温和。
记得孩提时的我,还在读一年级时,学习并不认真。一次由于上课没认真听,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不会做,只能央求母亲教我,谁知母亲双眼一瞪,直接吼我:“我又不是老师,不会教!再说,教了学费就是让你到学校跟老师学的,明天自个儿到学校问老师!”被母亲训斥一顿以后,我不敢再求母亲,而父亲那时正出差在外。万般无奈的我只能第二天到学校请老师教。
经母亲这么一骂,我从此上课不敢偷懒,因为我知道,回家没人可以教我。而我的成绩也大幅度提高,以后的日子,从未让母亲操心。现在想来,我该感谢我的母亲,正是她的严厉,才有了今天的我。
以前的我因为生活一直一帆风顺,从未感觉,而今自己也当了母亲,又经历了父亲的这一场大病,这才深深感到父母对我的关爱,如果岁月没有带给我家这般的变化,我也不会深深体会这一切。
父母对我的爱稠如牛毛;但我的回报却稀如牛角;读了这本书;我明白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了;或许只是一个电话;一次聊天;在一起的一顿饭……都可能会让我们永远不会有悔恨,趁现在父母还不算老;我一切的回报还来得及,读了《感悟母爱》,我读懂了很多很多。
爱心捐助心得篇三
随着女儿一天天的长大,我也渐渐意识到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要性。于是借着学校给我们赠书的机会,选了一本名为《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书,想从中汲取一些营养,获得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收到书后的那几天,我便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不到一个星期便读完了。因为读的匆忙,总觉得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假期闲来无事,便又捧起重温了一遍,这一次的品读更让我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魅力。看着同行们写下的朴实无华的文字,读着那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亲子故事,我的心不禁一次次与之产生共鸣,一次次被书中那浓浓的亲情所感染。
一点是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刘良华老师说:“研究教育的人很可能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是常有的事。”的确如此,在教育问题上老师是“灯下黑”,对待别的孩子特别有耐心,特别好脾气,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好心情和好脾气统统到了爪哇国,指导孩子学习,一遍还可以,两遍时声音就高了起来,到了第三遍,简直要咆哮了。我就经常爱犯这样的错误,辅导儿子学习时,如果他总是出错或是不按我的要求去做,我就会忍不住要发火,声音也自然提高了八度,孩子常常被弄得不知所措,眼泪汪汪的。细细想来,这都是自己没有摆正心态,是不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作为老师,我们似乎都对自己有一种心理暗示,自己的孩子要比别人的孩子出色。于是如果孩子没有我们预想的那样的表现,我们便会爱之甚而责之切。其实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忘记了,我们的孩子与学生一样,他也需要我们的理解与尊重。我们不应该让自己的虚荣心蒙蔽了心灵,而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个性,也有他自己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成长规律,我们不能要求他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也不能要求他各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我觉得十分形象。园丁种下幼苗后并没有强求每一株幼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他只是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让幼苗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然的成长,因此许多幼苗在他默默的守望中长成了参天大树。我们的孩子也可以看做是我们种植的一株幼苗,所以对待孩子,我们也应给他们充分的理解与尊重,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在我们爱的目光的注视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或许这样,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读完这本书,我还从各位老师身上受到一点启发,那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父母要在阅读中和孩子一起成长。在这本书中,陈剑锋老师、沈丽新老师、张家明老师还有扈永进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培养孩子读书兴趣,让孩子爱上读书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许多老师、家长都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千方百计给孩子买书,教育孩子多读书。但是孩子的天性是爱玩、好动,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真的不多,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及时引导,督促。我们应该知道,阅读是需要氛围的。如果大人喜欢阅读,经常捧着书看,孩子就会模仿。因此,我们作为家长,尤其是身为教师的家长,最好也阅读,你以身作则,便会“不令而行”了。况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也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读书,这样才能更好的胜任我们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让自己加入阅读的行列,把读书变成一种需要,让读书伴随我们的一生。有了我们的熏陶感染,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阅读,那对于孩子的一生都会受益匪浅。
当然,让孩子喜欢阅读需要时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是只要我们用耐心和细心去引导,孩子肯定会越来越喜欢阅读。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让人收获多多。感谢学校给我提供的这顿精神上的营养大餐,让我获得了心灵上的启迪。我会一直将阅读进行到底,让书香伴随我和儿子一路成长。
爱心捐助心得篇四
每对夫妻都期望达到婚姻的最高境界,相亲相爱,最好是能弥补心中的所有缺憾。
但认定习惯就是爱情,无疑是在自欺欺人。
有人说当你习惯了对方生活中的习惯,也就真的爱上她了。例如:一个女人习惯了一个男人的鼻声,从不适应到习惯再到没有他的鼻声就睡不着觉,这就是爱;一个男人习惯了一个女人的任性、撒娇、甚至无理取闹、无事生非,这就是爱;一个人会为了另一个人去改变、去迁就,这就是爱的表现。
好吧,如果婚姻可以这么认定,看看婚姻中除了习惯,还剩下什么?
这是爱情的伪哲学,不在尊重理解前提下的习惯,都是被迫的。上学的时候,会遇到不喜欢的老师,他们的讲课方法直接影响我对学科的喜欢,为了分数,一样要动用全身的理解细胞,强迫自己弄得老师讲的东西。我并不喜欢这个东西,只是为了一个目的,必须习惯他。而我有时也会为了不得罪公婆,而习惯老公的处事方式。为了避免更大的麻烦,我们总要做些妥协。机会合适,我还是和老公说出真实的想法,彼此打开心扉,一次又一次的沟通,换来我们之间更深的了解,他对我设身处地的思考,于是自己也做了改变,我们的婚姻也更稳定了。
所以当有人跟你说,刚结婚时我特反感老公吸烟、不干净的衬衣,现在也习惯了,随他去吧。你应该为这个人的生活感到悲哀。
但如果始终不能适应一个人,一点也不愿意试着理解ta,对ta宽容,那只能说明你没有爱上ta。
我们可以爱一个人做出一些让步,但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说着习惯就是爱的人,是你们不愿为婚姻再付出些什么了。
一直在努力不去习惯一个人,如果我没有爱上他;一直在等待习惯一个人因为我真的爱上了他。
很多鸡肋婚姻,为了孩子,为了父母,为了房子前途什么的,凑合在一起过着,更多人留恋的只是那份习惯,几年来俩个人相处的习惯,而不是他们的俩人的爱情。或许有一天,等你们想明白了,才发觉这样麻木的婚姻,根本不是你们想要的。
有爱的婚姻是习惯有ta的陪伴,但不能任何事情都要去迁就。
爱心捐助心得篇五
花朵需要土地才能茁壮成长;
自然,有人需要献出你的爱心,才能度过难关。
5月13日中午,我放学回家。在路上,我看见了抗震救灾的捐款箱。心里有一丝触动,不过还是舍不得打开美丽的储蓄罐。
回到家,我打开电视机,想了解抗震救灾的最新情况。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一个女孩被埋在了一片废墟之下,人民子弟兵正在奋力援救。
为了防止废墟再次坍塌,子弟兵们放弃了使用大型机械,而改成徒手挖掘。他们用一双双大小不同的手,一次次地伸进废墟。有些子弟兵的手被划破了,鲜血一滴一滴的往下流,可他们似乎毫无感觉似的,仍在全力挖掘。对于那个女孩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十分珍贵的,因为没有人知道,她还能撑多久。子弟兵们的速度家快了,锋利的瓦块丝毫没有对他们产生影响。他们知道,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去拯救一个鲜活的上生命。
在场的每一个群众都被深深地震撼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群众们全冲上来,伸出自己的双手,帮助子弟兵们。一幅动人的画面出现在人们眼前,一双双手在瓦砾间飞舞着谱写人间最感人的篇章。
终于,经过所有人的努力,女孩得救了。她被蒙上了双眼,看不见那一双双帮助过她的手。或许,她还不知到,她就是被那一双双沾有鲜血的手就出来的。一位子弟兵用那沾满泥土和鲜血的手抱着女孩,笑了。那笑容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笑容。
爱心捐助心得篇六
父亲的爱,为我照明道路;父亲的爱,为我指示道路;父亲的爱,为我送来关心和安慰;父亲的爱,为我燃烧岁月。
记得在刚上初一的时候,那是上学期的第五周,在第五周的星期日下午我高高兴兴的骑着车子来学校上晚自习,我来到学校在认真学习时,我会在想;我的爸爸现在在干什么呢?当别人在学习时,我却在玩耍,我忘记了爸爸对我叮嘱过的话。
时间匆匆,很快的离我们而去,星期已过去了,星期二过去了,直到星期五下午放学,我很高兴。可是,等我到家时看到爸爸在床上躺着,连晚饭也没有做,我说;爸爸,你怎么不做饭呢!爸爸说;我的脚被钉扎住了。
于是,我跑到爸爸身边看了,看爸爸的脚,爸爸的脚肿了,路都不能走了,我看到这一幕时,眼泪流了出来,爸爸也不知道,这时,我就去做饭了,吃过饭后,爸爸去睡觉了,我也去睡了,那是我又偷偷地哭了,因为我的爸爸为了挣钱让我和妹妹上学,干活时,不小心被钉扎住了。
这一天是星期六,我在家中写写作业,又洗了洗衣服,这一天很快就过去了,爸爸的脚被扎住也有六天了,伤口也没有复合,我很担心,我就去对爸爸说;明天下午我就要去学校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衣服就别洗了,等我回来后,我来洗。你就好好的休息,把伤养好后,你在洗。
随后,爸爸对我说;女儿,去学校后好好学习,吃好喝好,冷了多加衣服,别冻住了。这时,我明白了,爸爸对我有着巨大的希望。那就是希望我学习好点,多学习,爸爸;我以后会好好学习的,你放心吧!
父亲,你为我付出的心血,如海中的海水一样多,父亲的爱,如那团火一直燃烧在我心头,那团火是你生命的源泉,那团火是你自信的心愿,父亲的爱,如母亲般慈善的爱给予我伟大的力量。
爱心捐助心得篇七
《简爱》是我读书生活中最喜爱的一部外国小说。懵懂无知的自己满怀少女的情怀静静地走进简爱的内心世界,了解她的喜怒哀乐,心路历程多了份成熟和感悟。
简爱,个子不高,身材瘦小,相貌平平,正如人群中并不出众的自己,没有华丽的外貌,得不到那虚荣的满足后的骄傲和窃喜。莫名的喜欢简爱,那个善良、倔强的女孩。或许,从简爱的外貌上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藉此安慰平庸的自己。作为女子,谁都渴望自己成为耀眼的珍珠,焕发自信的光彩和炫耀的资本,但未必人人都能光芒四射,有平庸,才有出众;有贫寒,才有富贵;有卑微,才有自大;有美好,才有丑陋;有善良,才有凶恶。世间的万物总是有对立的,才显得多姿多彩,勾织着生活这张最繁琐复杂的网,包罗着万象。
出生贫寒的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居在舅父母家,从小就受到了舅母和舅母家孩子的责打欺凌,佣人的冷嘲热讽,备受歧视和摧残。尤其在红房子所受到的虐待,更是来自肉体的屈辱和内心的恐惧,在不幸的童年生活中留下挥之不散的阴影。孤儿院严厉的教规,恶劣的环境,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苦生活,深刻的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人情的冷暖。好友海伦的离世,如花的生命就此凋零,过早的体会到失去亲友的生离死别的哀痛。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她年轻美丽的姐姐、多才多艺的弟弟和文采飞扬的妹妹相继在病魔的吞噬下失去生命,作者也在历尽千难万苦后终于寻觅自己的爱情,可悲的是刚刚开始享受生活的甜蜜和温情就得病离世,这是家族的无言悲剧,也是文坛的巨大损失。沉重的生活,沉痛的心情,自己不禁热泪盈眶,感慨生命的脆弱,生活的艰辛,过世人解脱后的自由和轻松,存世人伤心后的无奈和辛酸。
简爱孤身一人应聘来到桑恩费尔德庄园,成为这里的家庭教师,邂逅了这座庄园的主人罗契斯特,从此改写了她的人生。她的第一次爱情告白叩响了罗契斯特的心扉,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成为不朽的经典对白:“我告诉你我非走不可!”我回驳着,感情很有些冲动。“我们是平等的……至少我们通过坟墓,平等的站到上帝面前。”简爱冲动、慷慨激昂的话语句句敲打人心,字字铿锵有利,表现出一个内心丰满、有血有肉的简爱,她渴望平等和尊严,希望活的有价值,在和不公的命运抗争,敢爱敢恨,不屈服、不退缩,大胆的争取自己的幸福的权利,欣赏简爱的勇敢坦诚,惊讶她的执着和勇气。
生活总是眷顾善良、真诚、不屈的人们,孤傲的罗契斯特结束了长达十三年不幸的婚姻,疯狂的妻子一把火烧掉了庄园,葬送了自己,从此那毛骨悚然的狂笑声销声匿迹。郁郁寡欢的罗契斯特自此残缺,腿脚不便,眼睛失明,遭遇破产。简爱意外的得到叔父不菲的遗产,她却把遗产平分给自己的表兄妹,得到了亲情的温暖。她重返庄园,找到了苍老了许多的罗契斯特,她义无反顾的表达了自己的爱。
某一天,散步在风和日丽的田园,罗契斯特模糊地看到了妻子简爱的身影倍感欣喜,视力逐渐恢复,同时拥有了属于他们的爱的结晶,成为幸福的家庭。作者给予主人翁最圆满的结局,赋予积极向上的人们更多的力量和信念。爱,不需要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没有金钱的爱,才是跨越虚荣和贪婪的爱。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再苦再难也不能卑躬屈膝,也不能卑微,更不能轻视自己、自暴自弃。爱,需要勇气。当爱情来临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个体,可以像简爱那样大胆的去追求幸福,去维护自己的尊严,得到平等的爱。
失意时走进简爱,从她自强不息的韧性中得到启迪,学会乐观和坚强;得意时走进简爱,感念生活的美好,学会珍惜和谦逊。与众不同的简爱,不同于其他书中的女主人翁,没有姣好的面容,没有婀娜的身姿,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光坏的笼罩,但瘦弱的外表,坚定的眼神,果断的话语,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依然塑造了一个勇往直前、爱憎分明的少女,赢得了自己的爱情,增添了自己的人格魅力,让读者由衷的喜欢她的淳朴和真实,坚持不懈的生活态度。
爱心捐助心得篇八
爱心两字在我的脑海中是那么的空间,只知道他是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却不知道它有什么含义……知道那天我知道“爱心”不再单单是两个词,而是让这两个字充满了意义。
爱心是照在冬日的阳光,是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温暖!
所以,那时的我,不用轻视“爱心”两字,它可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现在爱心不再是那空洞的两个字,我不会在这样认为,我希望自己身边的人也不这样认为!
爱如一泓清泉,爱如一扇窗户,爱如一首音乐,我们应用爱去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5.12大地震,我们记得的一个日子。汶川的人民在瞬间失去了亲人和房屋,他们都无家可归,因为天灾而失去对家人的相聚和欢乐,他们的的哭声震天撼地,感动了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一个个奇迹从此诞生,但一条条生命从此远去,在第一时间,军警、医生赶在第一现场翻泥破土寻找生还的人,帐篷成了孤独的人暂时的家。“一方有难,八方支缓”。中国人用爱抢救出每一条宝贵的生命。如今,汶川的孩子已经有书读了,这都是13亿中国人口汇聚的力量。
如今,贫穷的孩子数不胜数,我们要动起手来,献出自己的一份心意去帮助山区的孩子。大爱无私,它与我们也有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爱心是世界上强大的动力,每一个人都捐一元,两元,那么中国有13亿人口,那么就爱的长河圆了多少贫穷孩子和大人的梦想。
儒林中学的爱心活动已经举办多少届,捐助了多少贫困生,使他们人人有书读,爱心义卖、爱心步行街等活动都显出每一位儒中人的爱心浓厚。
爱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动力。我衷心希望儒林中学爱心义卖活动圆满成功。
爱心捐助心得篇九
爸爸在部队工作,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工作,有时连周末都回不了家,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准备给爸爸一个惊喜。
放学之后,我特意去花店挑了几朵最挺直,最精神,开放的最艳丽的郁金香,还仔细地用皱纹纸包好,将花放在鼻边,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美滋滋的。
我知道,他关心的并不是我报出的阿拉伯数字,而是会用军队训练时严厉的口气训斥我,说我乱花钱。
“我不想以这个问题开启我们之间的对话。”我说。爸爸的思想如同他身上的那单调的绿色军装一样古板,无趣。
“多少钱?”爸爸还是不依不饶,继续追问,眼神就像匕首,刺痛了我的心。
“没有情趣的人!”我一气之下把郁金香摔在地上,花瓣从枝上掉落,飘洒。我觉得,爸爸把我的一片心意毁了,留下的只有伤心和失望。回到房间,匆匆写完作业,就睡了,这一夜,我没有理会任何人。
第二天早上醒来,一阵淡淡的芬芳把我带到了阳台。啊,原来是昨天的郁金香,它们被分别插在两个花瓶中,花瓶里的水很清。花朵虽然掉了些花瓣,但剩下的仍整整齐齐立在枝上,歪扭的花瓣被扶直,折断的花瓣被抚平,枝上系了两个小巧的蝴蝶结。
我又仔细看了看郁金香,虽然活的时间不长了,但我相信,爸爸一定会细心照料好它们的。我瞬间明白了爸爸那深沉的爱,无法言语的爱。
我爱郁金香,但我更爱爸爸。他将父爱紧紧包裹在花朵里,无声地释放着清香。
爱心捐助心得篇十
时间过得真快,女儿升入高中已经一年多了。回想起当初中考时,就像昨天一样,由于中考成绩的不理想,没能进入重点高中,家里每天都笼罩在阴云里,家长的抱怨和失望,都化成最尖利的语言一股脑儿的发泄在孩子身上。那时的家里就像战场一样,虽无硝烟但压抑的每个人都喘不过气来。孩子更是每天战战兢兢的,家里的空气就好像随时都能爆炸似的。但是生活还得继续,做父母无非是因为面子上过不去,才把一切都归到孩子身上。
一个漫长的暑假终于过去了,孩子升入了一所普通高中,我们的情绪也慢慢的恢复了平静,但是在心里还是担心普高讲的没有重点高中好,每天都回时不时拿孩子中考失利来说事。现在想来孩子那时的日子是多么难熬啊!
我顺利的响应,第一天早上做完早餐,我并没有把写好的纸条放在餐桌上,而是放在了孩子的笔袋里。晚上放学去接孩子时,孩子一下抱住我说妈妈我爱你。我故意问她怎么了?她说“昨晚你给我看冯姨给小雪写的爱心小纸条时,我就想要是你也能给我写该多好啊!今天我打开笔袋看到纸条兴奋了一天!”我的心一下子融化了,也很惭愧觉得自己对孩子要求的太多了。孩子对父母是无条件的爱,一张小纸条一句正能量的话,她就会开心一整天,我们的爱附加了太多的条件。无形中给孩子带上了枷锁,还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孩子好。
从那一刻起我就决定每天给孩子写爱心小纸条,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还是挺难的,因为平时我们说话时,没有注意过不能说负能量的话。落在笔上都要写正能量的话,刚写几天就觉得词穷了。我于是就在微信里看别人写的套用过来,慢慢的坚持了一个月,我觉得自己发生了改变,脾气变得不急燥了,家里的气氛也好了起来。孩子也不再焦虑,心情放松下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半年过去了,孩子终于有了惊人的变化,从第一次月考年组九十名,到期中考试年组四十九,到期末年组二十八。成绩的提高令我吃惊,也给了我继续和孩子好好说话的动力。这就是阳性强化法作用,我们或许都看过水知道答案,一杯水你不断的夸奖它,你喝它的时候是甜的,你不断的说它不好,喝的时候是涩的。一朵花你夸它,它开得更美。你批评它,它会枯萎,就连自然界里的这些都喜欢听好话,何况有思想的孩子了。
就这样坚持着写着,不知不觉一年多了,已经成为了习惯,现在每天早上醒来先想着写些什么话,也不在词穷。孩子也已经高二了成绩也不断的提高,也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正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家里也在无形的发生着变化,每一个人都变得开始好好说话了,不再有抱怨声出现。心态都平和了,家里的空气都感觉在自然的流动了。想想好好说话的力量有多大啊!
所以在这里真诚的感谢冯老师提的这个倡导,让每个家庭都发生改变,让孩子在爱里成长。每一个家长都说自己是爱孩子的,那我们问问自己对孩子的爱里附加多少条件。只有我们在心里在行动上做出改变,孩子才会改变。不要老是向外在原因,多找找我们自己的原因,这样家庭才会和睦孩子才有安全感,才会进步。
最后送给所有家长一段纪伯伦的名言:孩子其实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对自身渴求的儿女,他们借你们而生,却并非因你们而来。祝愿所有的家庭和谐,孩子都生活在无条件的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