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发生的事【精选4篇】
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不该发生的事【精选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该发生的事【精选4篇】一
书有许多种,有适合小学生看的,有适合中学生看的,有适合成人看的等等。现在适合小学生看寥寥无几。比如说像四大名著,看白话文最多了解一下故事剧情发展,文言文里那些描述才能让人有遐想的空间。可是文言文小学生又读不懂。
小学生不该看对小学生身心有不良影响的书,例如说:恐怖小说、言情小说什么的。对小学生没有良好的影响。反而会让他们身心受到巨大伤害。
看书首先的选择这个年龄段应看的书,不该看的不看,心理早熟是不好的,对整个人生的发展没有任何影响和改变。
书是好东西或是坏东西,主要是取决于你去怎样运用它,运用到好的方面就是好东西,运用到坏的方面就是坏东西。
大家都是大孩子了,都知道怎样去分辨是非对错、好书坏书。不需要我在这多说,不听的照样不听我多说又有什么用呢?
不该发生的事【精选4篇】二
今年高考,浙江省的作文题就与VR相关。 全国高考浙江省语文试卷的作文题题目为:VR(虚拟现实)现在已经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逐渐变成现实的一部分,比如VR设备足不出户就能环游世界。我们怎么看这一现象呢?应该是接受,还是拒绝,或者是跟它保持一定的距离?根据材料作文,题目自拟。今天观察君在高考后收到一封匿名的零分作文,写得很淋漓尽致,拿出来分享给大家! 今天是6月7日,非常荣幸能作为一名浙江考生看到我喜欢的作文题目,但也非常不幸我生得太早,居然还活在这个应试教育的年代。所以面对这个题目,我是很决绝的,该不该接受VR,我的答案肯定是:该!为啥呢,因为VR将会颠覆一切,包括今天我不得不面对的应试教育。 在我来参加高考的这几天,一篇叫《90后贪玩CEO,被扎克伯格相中,创20亿美元收购神话!》的文章刷爆了我的朋友圈,讲的是美国虚拟现实龙头公司创始人帕胖的故事,这哥们1992出生的,15岁的时候就开始玩VR,20出头就开始做公司,22岁被Facebook收购后身价飙升20亿,堪称一个传奇。而我呢,15岁在干嘛?在上补习班,在忙着做好思想准备上高中,因为如果我考不上一所好点的高中,我的前途就可能废掉,所以在15岁那年,我放弃了我的兴趣和初恋,听妈妈的话,考上了全县寄托厚望的高中,结果呢?三年之后,当24岁的帕尔默·拉奇在用VR引领世界的时候,我TMD在这个教室里边发牢骚边想方设法考多两分好能上一个像样的大学。 所以你们问我要不要接受VR,我是双手赞成的,恨不得把脚也举起来! VR虽然是一门新兴领域,但已经存在这个世界七十多年的历史了,它从我们的幻想走进了真实生活,随着VR元年的到来,很多领域都会被它颠覆。别的不说,就拿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房地产,有个叫美房云客的公司,可以让你在你杭州的家里远程看海南的房子,而且感觉跟真实的一模一样;又比如有个叫赞那度的公司,推出了一款叫“旅行VR”App,可以让我这种穷逼不出门就游天下。所以这么一种神奇的新技术,我们为什么要拒绝它呢?最最重要的,VR还可以颠覆教育,让教育越来越平等,等到技术真正成熟之后,差不多到我儿子那一代吧,我相信他肯定不用来这里参加高考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谈到这个话题得从十年前出版的一本书说起,这本书叫《世界是平的》,出自一个叫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记者,这哥们在书里说到,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平等,未来很多事情可能都通过网上就能搞定。比如一个美国的小女孩,想学中文,如果让她去学校学很麻烦啊,而且老师还不一定专业,但通过网上,找一个中国的叔叔,远程就可以学,而且价格便宜。这个事情用在山区也同样试用,偏远山区不是经济落后师资什么跟不上吗?好,只要政府给穷孩子配一台公用电脑,就可以在线旁听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课,这样考试的时候,我们这些穷孩子比你努力还跟你们是同一个老师,肯定能赶得上你们这些城里人了。 但这事儿没那么快,托马斯·弗里德曼后来又写了一本书,叫《世界又平又热又挤》,因为发展得需要时间,然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PC电脑时代,很多体验跟现实的线下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对穷孩子这个体验还可以,但是对于玩着IPAD长大的城里人,会天天跟你叨逼用户体验,导致之前大规模的全球性在线教育普及没那么火了。但即使这样,作为一个山里的孩子,我依然得益于网易公开课,能在我17岁那年上了几堂哈佛历史课。 但虚拟现实的到来,就不一样了,虚拟现实以其牛逼的沉浸感著称于世。只要带上头盔,就能进入了一个跟现实一模一样的虚拟世界。这个虚拟世界被扎克伯格称为下一代计算机平台,你可以在里面购物,在里面社交,在面玩游戏,当然,还可以在里面学习。 当虚拟现实技术成熟,未来的大学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少,全世界可能只剩下那些最优秀的大学了。然后这些大学是公开的,每个教室都安装了虚拟拍摄设备。老师正常来上课,但学生可能就不是直接来到教室了。可能一个哈佛的教授在哈佛教室里讲课,学生却可能是在中国浙江舟山的一条小渔村里,只要这个学生带上VR眼镜,就能穿越时空,瞬间感觉自己坐在了哈佛的教室里,还可以四周看身边的同学,遇到漂亮的妹子甚至可以勾搭一下,当然也可以跟老师互动了。当哈佛每个角落都安装了VR摄像头,那我也可以带着我的俄罗斯女友在哈佛的草坪上挑逗那里的“哈佛小松鼠”了。到了那个时候,无论是哈佛还是北大,可能都是一个超级大学。因为上课活动只需要通过线上就能解决,你北大清华的线下名额你要全部留给北京的学生我所谓,只要在清华北大校园里安装满VR设备,以后全中国的学生都可以是清华北大毕业的。这个时候再也不用考虑什么教育平等的问题了,也没必要有高考这种把人折磨死的形式了。 当然,现在的虚拟现实技术离上面描述的还差很远,但今年已经是VR元年了,全世界的科技公司都在布局VR。这一天肯定会到来的,只是时间的问题。一旦它到来了,目前这种应试方式不可能存在,我能理解目前的应试教育还是相对公平的,但VR能让我们更加公平,公平到高考会变成一个历史。 所以回到作文的题目,你问我该不该接受VR,我怎么会说拒绝呢?
不该发生的事【精选4篇】三
我是一名小学生,而现在小学生上网玩游戏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潮流。有时这一网络游戏之风,竟愈刮愈猛,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我首先认为:小学生上网玩游戏可以,但是不可以长期痴迷与此。
(1)我们要知道,玩游戏,不是让我们久久的陶醉在其中;而是为了让我们在精神极度疲劳时,放松心情;或是在学习空暇之际,愉悦一下心情。
(2)毕竟我们是小学生,年龄也小,驾驭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少接触一些网络游戏,更不能去网吧。
(3)综上所述,玩游戏的选择一定要恰当好处。要玩一些网上的小游戏(如益智类小游戏、体育类小游戏)。不仅让自己得到适当的放松,还不会沉迷网络,更加开发了大脑。
(4)玩游戏的时间也要恰当好处。长时间上网会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等。
只要我们掌握了这几点,我相信同学们不会长期的痴迷于网络游戏。
还记得我是三年级寒假的时候,我不知从哪里下载了一个游戏软件——冰峰奇迹。我便每天趴在电脑前,“打打杀杀”,我深深地被那虚幻世界的绚丽多姿所迷,所痴迷!多亏妈妈及时的把它删掉了。现在想起这个游戏,我的心里还有点痒痒。
这一点充分的说明:小学生上网还得在父母的监督之下,现在,我很是感谢妈妈当年及时的把它“封杀”了,才没有让我达到近乎不能自拔的程度!
这就是我对小学生上网玩游戏的看法。
不该发生的事【精选4篇】四
生活在城市的现代人多少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面对那些街边衣衫褴褛的乞讨者,人们大多目不斜视地走过,或是仅仅斜眼看一下,肯施舍一元两角钱币的,少之又少。
难道现代人失去同情心了吗?多数人的想法是:这些行乞者大多是骗子,我可不做这上当的笨蛋。
步行街上有个人,穿着沾满泥沙的上衣,趴在地上摆出很痛苦的姿势,把身体扭成了麻花状。我的家刚好就在步行街,有一回我见他趴累了站起来,活络了一下筋骨,换了个扭曲的姿势接着趴。妈妈跟我说:“瞧这个人,肥头大耳,胳膊那么粗,像吃不饱饭的人吗?”这时刚好过来一位城-管,让他站起来。他梗着脖子不看城-管,保持着那个扭曲的姿势,向另一个方向艰难地爬去。多可笑的一幕啊!
确实,有不少人天生懒惰,他们从乡间来到城市,不顾尊严和体面,加入了乞讨者的行列。他们故意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一副躐蹋样儿,很是影响市容。其实,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垃圾箱里也能捡到式样过时但绝对结实的衣服,再穿这样破破烂烂甚至打着补丁的衣服,显然是作秀了;可不这样又无法博取人们的同情,也实在难为他们了。
这种人好躲,不看他走过去便是;还有一种人,专门支使小孩去跟人要钱,自己却躲在一边。看着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脏脸,让人不由会起一点怜悯之心。记得以前在云南,逛夜市的时候,见到这样的小孩多如牛毛。这些孩子多是从山沟里拐来的少数民族娃娃,他们会缠着人要钱,用脏脏的小手拦住你,拉扯你的衣服,一副“死也不让你走”的架式。这个时候你决不能有同情心,必须狠下心来一把推开他,否则马上就会有一大群这样的小孩子过来把你围起来,你就别想再走了。
在青海和西藏,有一种喇嘛,他们以吃苦为修行的方式。他们的衣食靠向人化缘,但他们并不贪,而是拥有一份自尊。他们不要钱物,只需要你施舍他一口吃的。他们不用装可怜,走到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尊敬。一个人如果真的遇到了困难,人们自然会向他伸出援手的;但如果自己不努力,缺乏做人最起码的尊严,只想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这种人就变得很可厌,根本不值得同情了。
看来人们并非没了同情心,而是不敢有同情心了。当同情心被人利用,遭到亵渎,变得庸俗而廉价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因为受骗而愤怒。可以肯定的是,自尊也许会丢失,真正的同情心是永远也不会丢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