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访谈心得体会 观看焦点访谈心得体会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农民访谈心得体会 观看焦点访谈心得体会篇一
焦点访谈节目开播以来,受到了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每天有上千名观众给这个栏目打电话、写信、发传真和电子邮件,反映他们的收视意见,提供大量的报道线索。焦点访谈节目开播以来,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老百姓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
《焦点访谈》采用演播室主持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结构方式,使报道有着落、评论有依据,述与评相互支持、相得益彰。《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节目多年来为人们所关注和喜爱,选择“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坚持“用事实说话”的方针,反映和推动解决了大量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许多《焦点访谈》的报道成为有关方面工作的决策依据和参考。
从《焦点访谈》的选题原则来看就是体现了创办者所要求的“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领导重视”和“群众关心”是分别着眼于社会的管理决策层和普通行为层说的,它们反映出了不同社会群体在某个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上的意见的交汇,体现着不同的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观。此外,从大的宏观角度来看,国债的发行与运作也从本质上反映出中国的经济模式向市场转型的趋向和力度。
从《焦点访谈》的报道原则上来看正面报道的分寸把握突出地表现在角度的选择上,也就是聚焦在哪里。聚焦不准,正面报道也会有负面效应。 选题者构思精巧地将焦点对准为高校为何要实行收费这样一个沟通讲理的角度,并引鉴了国际惯例上大学都是自费的相关背景,并补充说明了学生如果用功学习,得到的奖学金要比付的费用还多,而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还可以申请贷学金等等一系列大家关心的问题,起到了为政府与民众进行沟通,评说时事、解释背景、缓解矛盾的作用。由此可见在报道原则上选择角度的重要。
第一,要力求事实准确,记者不能先入为主,更不能偏听偏信。记者要作到冷静的观察,不能感情用事,主观意识太强。在对有争议的的问题采访时,要听取多方的意见,不要轻易下结论。
第二,在评点时要就事论事,不要引申发挥,扩大批评面。
第三,要最大限度地去争取得到主管部门和权威部门人士的表态或得到他们的更深一步的合作。
第一,焦点话题。《焦点访谈》的题材都是当前的热点、焦点话题,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事如国家大政方针,或者是是关民生的社会问题,从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着眼选题。
第二,纪实风格。新闻评论必须基于事实,《焦点访谈》的纪实风格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具感染力的细节,无论是采访贪赃枉法之徒,还是为非作歹之辈,记者总能以睿智的提问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让他们的罪行暴露于天下。在节目编排上,也不像新闻调查那般着意追求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戏剧性。从《焦点访谈》的片头设计也可以看得出来,一个类似眼睛的镜头从底层升腾上来,逡视一周,显示出关注的姿态。
第三,平民心态。《焦点访谈》通常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正面的宣传报道,另一类是批评报道,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曝光”。正面报道大多是宣传国家政令,传达改革新举措,但在报道切入角度上都是平民视角出发,不是单方面说教、灌输政令。在批评报道中,无论是面对贪赃枉法的腐败分子,还是社会流浪孤儿,他们都不居高临下,不咄咄逼人,尊重采访对象的人格,众生平等。也没有把自己当法官,没有去担当审判长的角色,只是客观展现新闻事件过程,真实记录采访对象的言谈举止,隐藏起个人爱憎,让观众自己判断。
第四,以理服人。作为新闻评论栏目,思想性是栏目的题中之意。新闻评论是基于新闻事实基础上而引发的议论、评价,必须以事实为准绳,把叙述和评论相结合,以理服人。现在《焦点访谈》的口号是“用事实说话”。在节目的片头,在快节奏又有震撼力的音乐背景下,闪出“用事实说话”的主题词,而黑白的颜色对比也暗含是非分明、公正无私的寓意,展示出一种勇往直前的气势。
《焦点访谈》从一始就旗帜鲜明的将栏目定位在舆论监督上,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何监督,怎样监督,这个度如何把握,这对于初创者来说是没有现成的路可走的,更没有范例可寻。尽管《焦点时刻》有过一些探索,但它毕竟是更多地针对社会新闻而言的,何况它是在早间播出,收视率不高,影响自然也不会太大,人们对它的印象还更多的停留在对一个社会新闻事实的报道上,而像《焦点访谈》这样一个在黄金时间播出的、专“揭人家老底,亮人家的老丑”的栏目,采取《焦点时刻》的做法显然是不行的,那样不会有太大的反响,而一上来就“万炮齐轰”,先声夺人,欲速则不达,同样有夭折的危险。人常说:“万事开头难。”一旦开头第一炮就遭到了非议,引起了恐慌,那么这个栏目就有可能半途而废。因此慎之又慎,从长计议是当时创办者们最真实的心态。
《焦点时刻》的栏目存在,初创者们便自然想到了它不可替代的作用,遇见拿捏不准,或者曝光程度严厉的节目,先在早上的《焦点时刻》上播出,然后看看反响,如果没有什么非议,那么就在晚上播出,如果有不同的声音,那么就修改,如果有反对的意见,就放弃不用。由于早间时段收看的观众不是很多,社会影响不会太大,因此即使播出后有反对的意见,反对者也不会大动干戈的,即使有大发雷霆的,那也不会伤及《焦点访谈》这个刚刚创办的新栏目的。这个策略有些像象棋中“丢卒保车”的战术,多少显得几许悲壮,但却是稳妥的,更是有效的。从中我们看到的是初创者们在舆论监督方面不息探索的勇气,以及勇气掩隐下的智慧。
一年又一年,在昨夜的欢声笑语和喜庆团圆中,我们迎来了猪年。可是,这个新年却不同以往。南方百年不遇的大雪灾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基层干部,万众一心,共渡难关。
今天的《焦点访谈》的主题是“留下来过年”,关注的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百姓是如何过年的。今年由于雪灾的影响,很多人被-迫滞留在他乡过年;也有人因为春运过于紧张而留在工作当地过年。这不,青岛市崂山区的宋玉珍老人就在准备年夜饭,他家要招待一个特殊的客人。这个客人从南方来,今年要在他家过年。广州市的厨师招佳业正在率领大家准备年夜饭。这些饭菜要送到广州一所中学的食堂,招待外来务工人员。广州市在这里举行了一个千人宴,使外乡人感觉了家的温暖。在广州的一个街道服务中心,有很多人正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这里的负责人告诉我们,这里除了会举行文艺演出、娱乐活动外,还开放了图书馆、网络等资源,使这个年过得多姿多彩。一些企业也不甘落后,他们动员起生产线上的工人,组织起了自己的春节联欢晚会。精彩的演出不仅给了人们视觉的享受,还温暖了人心。此外,在一所大学内,学校也组织起外地的学生共渡新春佳节。社会各界的关爱使外来务工人员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他们在社区自发组织了一支巡逻队,要到火车站维持秩序。
“大雪无情人有情”。春晚的赈灾环节感动了许多人。而自打雪灾爆发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齐头并进,表现出中华儿女的团结。一场巨大的雪灾难被温暖的人心融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纷纷来到抗灾第一线,组织大家工作。慈善组织、团体、明星们纷纷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我为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而自豪!跨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而我们56个民族13亿中华儿女的情谊始终不变。只要这种社会风尚还在,中华民族就永远不会被任何灾难击倒,永远,永远。
在看完今天的焦点访谈热血化坚冰后,深深的感动了,时代是需要英雄的,一些平凡的人,做着不平凡的事,他们勇敢,坚强,默默奉献,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最危险,最需要的地方,挺身而出……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其实他们是英雄,还有那些仍然在抢险第一线的人民们。
昨日的苏州,出了片刻的阳光,忽然周身有了欢腾的声调,那是与家走进的讯号,有了太阳,就有了可以出发的方向……可是片刻欣喜之味未尽,这雪仍然不肯慢下脚步,匆匆忙忙的又来了,仍旧无休无止的。
落下然后开始伤害……
这些自是平凡的一些人,工作在第一线,无论酷暑,还是天寒地冰,他们都一如即往的辛劳着,能有几时听得他们的声音,那么温暖,那般善良,坚劲勇敢……最后我们所看到的,是一幅不再欢笑的照片,安静的守护着那曾工作过的地方。
政府机关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政府工作的光荣传统。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干群关系,不仅是党的根本宗旨对政府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变化,政府机关群众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群众路线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因此,如何深刻认识新行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正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要求,提高新形势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走群众路线是做好政府工作、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途径和保证,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政府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少数干部没有认识到这种鱼水关系,没有认识到政府工作从管理型到服务型转变的重大意义,对待群众缺乏真情实感,不愿同群众打交道,自然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导致基础工作耳不聪、目不明。
二是缺乏主观能动性。实践工作中,部分群众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甚至有些群众认为政府上门“没好事”,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对政府部门执法、宣传产生“逆反”心理,干部开展群众工作不能迅速打开局面,形成良性互动。再困难面前,有的干部缺乏迎难而上的责任感和驱动力,对待群众特别是一些诉求多、怨言多的群众,能不惹的就不惹,能不做的就不做,造成交流渠道和互动空间更加狭隘,逐步失去做群众工作的阵地。
三是工作方法不当。主要表现在:不懂群众心理,不会群众语言;有的选择时机不妥,选择对象不适宜,不能形成一种宣传导向,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有的缺乏耐心,浅尝辄止,怕辛苦、爱面子、放不下架子;有的未能把执法、宣传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图省事、怕麻烦,不听群众心声,不为群众反映问题,不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得不到群众的真正信任。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没有把做好本职工作为人民服务,当作一种事业责任,当成一种长期经营的基础工作,去努力,去追求,还是以管人者自居,特权思想较为严重,人为地与群众划开界限,不愿意与群众面对面地谈心、实打实地交流,不能真正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没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从根本上制约了群众工作的开展。
二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有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没有实实在在深入到群众中,为群众工作服务,走马观花,遇事推诿,办事拖拉,工作效率低,而当前社会群众对象多元化,群众诉求、需求增多,人民群众内部利益冲突、矛盾纠纷日益复杂,一句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就很容易给群众留下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好印象,并且一旦造成这种印象短期内就难以消除,形成恶性循环。
三是工作方法不适应。一些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不研究新形势群众工作的思路、方法、手段,个别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习惯于靠空洞说教和行政命令来做群众工作,方法简单呆板,不能有效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陷入“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的泥潭,导致费力不讨好的问题。
三、作好工作服务群众的措施
《人民日报》10月29日的文章写的很明白,很透彻:作风改得怎么样,工作有没有成效,最终要看群众是否真正得到实惠。改作风,本身就是一项深刻的改革。正如强调的,要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群众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严厉批评,折射出职能配置和权力运行出了问题;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之所以人人喊打,背后是对公帑私用、脱离群众的不满。“四风”问题,归根结底是没有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要求告诉我们,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为群众谋求利益是党的力量之源。根除“四风”,需要从拆除利益藩篱入手。
利益藩篱的存在,说明改革还不到位,只能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30多年的改革经验告诉我们,改革的实质就是利益的调整。当调整的力度放缓乃至停滞时,就会滋生利益固化,进而产生作风问题。人浮于事的工作机制不改革,自然会催生“门难进、脸难看”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行政审批改革不到位,“印把子”不愿交出去,难免带来权力寻租,导致奢靡之风;脱离群众,对基层冷暖不闻不问,高高在上的享乐主义就会冒出头来……让改革之风涤荡固化的利益结构,并通过制度设计避免新的利益固化形成,是改作风的深层要求所在,也是教育实践活动在整改落实阶段取得实效的必然路径。
诚然,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有些干部对细枝末节侃侃而谈,对权力行使中的不合理却视而不见;有些部门谈起工作作风直言不讳,但是对职权配置和制度设计却漠不关心。这固然是由个人视角或部门本位所决定的,但正是由于这种利益格局逐渐固化,使得不合理的既得利益撕裂了党群之间的血肉联系,与改作风的内在要求背道而驰。
我国的改革事业正在进入深水区,这同时也是利益格局的调整期,群众对干部作风不满意的地方,往往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民营资本如何更加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选人用人过程中怎么杜绝不正之风?如何解决上学难看病难?等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领域里的作风问题,需要从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善干部选拔制度、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深层次改革入手,让广大群众都能依靠自身能力分享改革成果,增强社会各阶层参与和支持改革的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
古人云,“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推动改革,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增强社会活力的不二法门。改作风的深层逻辑呼唤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以百姓之心为心,让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正能量的一次总动员。
农民访谈心得体会 观看焦点访谈心得体会篇二
第一段:序言(200字)
大学生走进农村,与农民们交流,是一种互相拓宽视野的机会。通过与农民的面对面交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思维以及对生活的态度。这不仅有助于改变我们对农民的认识,也有助于拓宽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本文将通过访谈农民,来探讨大学生们从农民身上所获得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农民的敬业精神(200字)
在与农民的交流中,大学生们深切感受到了农民对待农田及农作物的敬业精神。农民们认真负责地从种植、养殖、施肥到收割,无一不是全身心投入。农民告诉我们,只有心怀敬畏之心,才能得到土地的回报。这让大学生们深切体会到了耕作劳动的不易,也从中学到了对待工作的严谨态度。
第三段:农民的节约意识(200字)
为了应对经济压力,农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种强烈的节约意识。他们告诉我们,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节省每一分钱,才能在日后累积成大财富。他们从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食,节约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大学生们从农民身上学到了节约的重要性,明白了节约资源对环境和个人的重要性。
第四段:农民的乐观心态(200字)
虽然农民们经历了生活的种种坎坷,但他们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大学生们从农民的身上学到了勇敢、乐观与对生活的坚守。农民们告诉我们,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难以预料的情况随时可能出现。然而,农民们依然笑对生活,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并相信未来会更好。这给大学生们提供了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心态,让他们有信心面对困难。
第五段:农民的家庭观念(200字)
农民们对家庭的重视,让大学生们深受触动。他们告诉我们,家庭是最重要的财富,一切都为了家人的幸福。农民们在微薄的收入下,努力照顾家人,并传递给下一代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们从农民身上学到了家庭的忠诚、责任和牺牲精神,明白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结论(100字)
通过与农民的访谈,大学生们从农民身上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敬业精神、节约意识、乐观心态和家庭观念等这些农民身上的美德,对大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借鉴。希望大学生们能将这些体验融入自己的生活,并通过自己的行动,为家庭、社会做出更好的贡献。农民们的心得体会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农民访谈心得体会 观看焦点访谈心得体会篇三
政府机关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政府工作的光荣传统。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干群关系,不仅是党的根本宗旨对政府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变化,政府机关群众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群众路线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因此,如何深刻认识新行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正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要求,提高新形势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走群众路线是做好政府工作、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途径和保证,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政府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少数干部没有认识到这种鱼水关系,没有认识到政府工作从管理型到服务型转变的重大意义,对待群众缺乏真情实感,不愿同群众打交道,自然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导致基础工作耳不聪、目不明。
二是缺乏主观能动性。实践工作中,部分群众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甚至有些群众认为政府上门“没好事”,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对政府部门执法、宣传产生“逆反”心理,干部开展群众工作不能迅速打开局面,形成良性互动。再困难面前,有的干部缺乏迎难而上的责任感和驱动力,对待群众特别是一些诉求多、怨言多的群众,能不惹的就不惹,能不做的就不做,造成交流渠道和互动空间更加狭隘,逐步失去做群众工作的阵地。
三是工作方法不当。主要表现在:不懂群众心理,不会群众语言;有的选择时机不妥,选择对象不适宜,不能形成一种宣传导向,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有的缺乏耐心,浅尝辄止,怕辛苦、爱面子、放不下架子;有的未能把执法、宣传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图省事、怕麻烦,不听群众心声,不为群众反映问题,不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得不到群众的真正信任。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没有把做好本职工作为人民服务,当作一种事业责任,当成一种长期经营的基础工作,去努力,去追求,还是以管人者自居,特权思想较为严重,人为地与群众划开界限,不愿意与群众面对面地谈心、实打实地交流,不能真正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没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从根本上制约了群众工作的开展。
二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有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没有实实在在深入到群众中,为群众工作服务,走马观花,遇事推诿,办事拖拉,工作效率低,而当前社会群众对象多元化,群众诉求、需求增多,人民群众内部利益冲突、矛盾纠纷日益复杂,一句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就很容易给群众留下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好印象,并且一旦造成这种印象短期内就难以消除,形成恶性循环。
三是工作方法不适应。一些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不研究新形势群众工作的思路、方法、手段,个别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习惯于靠空洞说教和行政命令来做群众工作,方法简单呆板,不能有效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陷入“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的泥潭,导致费力不讨好的问题。
三、作好工作服务群众的措施
《人民日报》10月29日的文章写的很明白,很透彻:作风改得怎么样,工作有没有成效,最终要看群众是否真正得到实惠。改作风,本身就是一项深刻的改革。正如强调的,要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群众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严厉批评,折射出职能配置和权力运行出了问题;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之所以人人喊打,背后是对公帑私用、脱离群众的不满。“四风”问题,归根结底是没有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要求告诉我们,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为群众谋求利益是党的力量之源。根除“四风”,需要从拆除利益藩篱入手。
利益藩篱的存在,说明改革还不到位,只能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30多年的改革经验告诉我们,改革的实质就是利益的调整。当调整的力度放缓乃至停滞时,就会滋生利益固化,进而产生作风问题。人浮于事的工作机制不改革,自然会催生“门难进、脸难看”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行政审批改革不到位,“印把子”不愿交出去,难免带来权力寻租,导致奢靡之风;脱离群众,对基层冷暖不闻不问,高高在上的享乐主义就会冒出头来……让改革之风涤荡固化的利益结构,并通过制度设计避免新的利益固化形成,是改作风的深层要求所在,也是教育实践活动在整改落实阶段取得实效的必然路径。
诚然,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有些干部对细枝末节侃侃而谈,对权力行使中的不合理却视而不见;有些部门谈起工作作风直言不讳,但是对职权配置和制度设计却漠不关心。这固然是由个人视角或部门本位所决定的,但正是由于这种利益格局逐渐固化,使得不合理的既得利益撕裂了党群之间的血肉联系,与改作风的内在要求背道而驰。
我国的改革事业正在进入深水区,这同时也是利益格局的调整期,群众对干部作风不满意的地方,往往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民营资本如何更加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选人用人过程中怎么杜绝不正之风?如何解决上学难看病难?等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领域里的作风问题,需要从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善干部选拔制度、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深层次改革入手,让广大群众都能依靠自身能力分享改革成果,增强社会各阶层参与和支持改革的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
古人云,“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推动改革,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增强社会活力的不二法门。改作风的深层逻辑呼唤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以百姓之心为心,让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正能量的一次总动员。
农民访谈心得体会 观看焦点访谈心得体会篇四
广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农民是广西社会的基础和命脉,他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一直受到关注。前段时间,笔者在广西实地采访了几位农民,了解他们的职业情况,以及最近一段时间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这次个人的访谈体验,让笔者更深刻地认识到农民职业的特殊性及其重要性,也让人们看到现实中的农民仍然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第二段:农民艰苦的职业生涯
农民是我们国家的基础劳动力,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一直是处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这些农民往往早早地起床,日复一日地默默耕耘在自己的土地上,从来没有休息一天。然而,他们的产量却往往是不尽人意的,同时,工资和收益也难以支撑他们的生活,这也是很多年轻人不愿选择从事农民这一职业的原因。
第三段:农民在现实中所面临的困难
在现实中,农民们所面临的问题多种多样,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县市区里,农民们有着较好的土地资源和市场环境;然而在一些偏远的乡村地区里,农民的土地平均面积较小,而且缺乏适宜的市场管理机制,所以他们的生产效率低下,产值偏低,这是导致农村贫困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四段:农民需要更多的支持
从现实中观察,农民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政府和社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需要更加重视, 积极投入农业科技研究、着力促进生产扩大化、规模化、集约化,还要探索适合乡村现代化的路径和模式。 在加强政策宣传,落实保障政策方面,要加强公益性医疗、社会救助、社会保险、民政救助等基础保障政策。
第五段: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这一次关于农民职业访谈的体验,笔者不仅增长了见识,也密切关注着我们社会的最底层人群,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他们。因此,我们应该为农民分享社会的发展成果,并不断提高农民职业的地位,使其能够获得更好的生产效率和生活条件。希望我们的社会可以更好地关注农民的职业发展,最大限度地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会,让农民的生活更美好。
农民访谈心得体会 观看焦点访谈心得体会篇五
这次对老党员访谈的活动让我感受到老党员、老革命者对党的接班人的关爱与期盼,鼓励每一名学生党员都奋力前行,尽力为党、为人民、为身边的同学发挥党员的作用和价值。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老党员访谈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通过这一次的采访,我看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对于党,对于祖国的忠诚之心,感受到了他凡事讲求实事求是的精神思想,感受到了它老一辈革命志士为党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为中国人民赶走侵略者,打倒了反动派,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在建国初期,老党员为如何建立全新的共产主义社会挑灯夜战,出谋划策,在如今的和平社会里,他们任为如何建立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型社会而劳心劳力。在每个时期每位党员的任务有所不同,但是为着同一个目的,那就是为党的事业而奋斗,为百姓的幸福生活而拼搏,一样艰巨,一样光荣,他们发光发热,直至贡献完自己的一生。他们披荆斩棘,为社会的发展,祖国的繁荣昌盛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想u饩褪钦嬲的共产党员。我认识了到什么是共产党人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老党员是社会、历史给予我们的一笔无形的资产,这是用多少金钱都无法衡量的。喝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要牢记如今的幸福生活包含着老党员们辛勤的汗水,甚至鲜血,要用感恩的心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无限的关怀,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和温暖。这是我们必须给予这些老人们的回报。而继承他们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前进的方向。
我想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驱使他们不怕吃苦呢?曾经有多少站立在边防的战士保卫着祖国;又有多少解放军为了保卫祖国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又有多少干部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舍弃自己休息的时间;共产党员那无畏的精神是多么令人佩服呀啊!
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默默无私的奉献,给群众带好头,助人为乐,奋斗在最前线的精神会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我意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革命先辈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换来的。现在的人们,特别是我们这些年轻人总是喜欢愤世嫉俗,怨天尤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好好对待,同时对于问题的理解应有着深刻的认识。五千年的中华史,现在的中国是最为富强的。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的人民比现在更加地安逸和幸福,也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比现在更加和平、稳定和富强。
这次采访活动对我们学生来说是受益匪浅的,使我们在与优秀党员的交流中得到一些理论和思想上的升华。我们这次的采访活动从入党动机开始,围绕这次的先进性活动展开后,我们从这次谈话中了解到了要做一名合格党员所要作的努力,也体会到了老师对我们学生的深切期望。我想经过了这次谈话,我们学生会更有动力地努力朝着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党员的目标而奋斗!
为了深入学习和了解,我特意采访了我们村的一名老师,是我家的一个邻居,我一直叫他张大爷,他在我们村的小学教书,现在已经退休了,今年69岁了。
他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发展,国力日益强盛。特别是近20xx年来,民生极大改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同时,基层老党员也期待国家能继续改革创新,加强党在基层的影响力。工作中,他见证了老百姓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20xx年我下岗时,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现在人人都有,没有单位的居民也有,特别是年纪大的,更能体会到医保的好处。新农保的政策更好。这几项保险逐步与国际接轨。我感觉,老百姓的基本需求,吃饭、看病、就业基本都解决了。”谈到这时,张大爷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他说,这些年党在惠民方面做了许多实事好事,但党的基层政权建设还有待加强。他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希望后国家政策向基层倾斜,特别是对社区的职能应该进一步明确和加强,让闲下来的老党员有事做。”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管理,让他们发挥党员作用。他认为,如今基层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甚至看不出与普通民众有什么区别。希望能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把基层党员的作用发挥出来,进一步密切基层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这样才能确保长治久安。
最后,老党员张大爷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年轻人作为党未来的接班人,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要把长期参加学习作为一种任务,把提高素制裁能力作为一种责任,把取得实际效果作为衡量目标,加强理论学习,研究思考,党性修养,实践锻炼,长大后不管在社会的哪个岗位,哪个角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经过这次的采访,让我对党的认识更深了一层次。我了解了许多有关党的知识,使我对党的了解又加深了一步,在采访中,我了解了许多老党员的优秀品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只有发扬党员们的优秀品质才能克服,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不断发扬老一辈的优秀品质,提高自己的素质,将党员精神发扬光大。我了解到了作为一名党员应具备的品质与情操,因此对共产党更是信仰与崇敬,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
2采访老党员心得体会暑假期间,我和几位朋友来到老人中心,目的是来看望这里的退休老党员。
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快十点多了,老党员们看到我们的到来都非常高兴,热烈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们虽然很累吧,但还是认真地倾听老党员给我们讲他们当年的故事,我们认真的倾听,短短一个小时,老党员们字字如矶,“坚定信念、踏实认真、锲而不舍、追求卓越”,深刻地让青年团员们感受到了他们对于党,对于祖国的深切情感以及对于自身使命的伟大责任感。离开的时候,我们依依不舍,老党员们真情的话语依然回响在耳畔,我们要做的,从现在起,做好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
当问老党员入党经历的时候,他的话又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质朴与真实的力量。老人回忆说,当时入党确确实实是因为周围的一些党员身上的优秀品质感染并激发了他。生活与学习中与党员室友不经意间的交谈,让他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先进思想与积极上进的信念。他向往这样的组织,更期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让这样的精神得以延续。对如今青年人在入党时存在一些动机不纯的问题,老人宽厚的表示毕竟入党动机是一个不断端正的过程。他鼓励青年人应该抱着一种追求上进的政治热情,来加入党的组织。并在入了党以后,通过党内的教育,不断的提高对党的认识。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完善,才能使我们的党后继有人。虽然没有豪言壮语,如慈父般真情的言语让在场的我们感受到了一位老党员的殷切期望。
倾听完老党员们的故事,我们也将结束我们这次活动,最后我们合影留作纪念。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老党员、老革命者对党的接班人的关爱与期盼,鼓励每一名学生党员都奋力前行,尽力为党、为人民、为身边的同学发挥党员的作用和价值,也引导着其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同学融入到党员为他人服务的建设队伍中来!
要说到为人民服务,就要不怕吃苦、不怕劳累。我想,我是很怕吃苦的,那是什么力量来驱使他们不怕吃苦呢?还是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呀!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是多么令人敬佩呀!有多少驻扎在边防的战士保卫着祖国,有多少解放军在为了保护祖国此时在烈日下艰苦地训练,有多少干部为人民的利益工作而舍去了自己休息的时间啊!有很多很多。在采访时,姥爷还说过,当共产党员就要起带头做用,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做什么都要抢着干,做在前头,给年纪小的同志作榜样、助人为乐不正是共产党员那良好的做风吗?雷锋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他助人为乐,不怕辛苦,又工作认真,他的事迹我们都知道,而且现在我们都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他这就是给我们带头、告诉我们一个中国的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给群众带好头、助人为乐的精神会永远刻在我的心里,而每位共产党员爱党、忠于党的信念也同样令我敬佩,通过这次采访,我明白了这些。
农民访谈心得体会 观看焦点访谈心得体会篇六
农民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了解农民的生活情况、困难和需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农业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进行农民访谈就成为了解农民实际情况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此,笔者分享自己进行农民访谈的心得体会。
二段:访谈前的准备
在进行农民访谈之前,需要充分准备。首先,对于访谈对象的背景、行业、经验等方面进行调查和了解,以免在访谈过程中对方不理解或者无从回答。其次,在访谈前需要明确访谈的目的和问题,并对访谈流程和时间进行安排。最重要的是,准备好足够的交流工具,例如录音笔、摄像机等,在保证隐私的前提下对访谈过程进行存档备份。
三段:访谈过程中的技巧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一些访谈技巧,以便更好地和访谈对象沟通交流。首先,要保持耐心和友好的态度,避免对方感到被威胁或压迫而影响访谈的顺利进行。其次,要有良好的倾听能力,仔细聆听并记录对方的意见和建议,这不仅能让对方感到被重视和尊重,也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农民的真实想法和需求。最后,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避免引起对方的敏感或误解。
四段:访谈后的总结与反思
访谈后,我们需要对访谈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首先,要对访谈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类,制定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案,以便更好地为农村农民提供服务和协助。其次,要对自身的访谈能力和表现进行反思,并及时改进。最后,可以对访谈过程进行汇报,将有关方面更好地了解到农村农民的真实情况。
五段:结论
农民访谈对于农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农村革命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进行访谈时,需要充分准备,使用好访谈技巧,访谈后要进行总结和反思。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农村农民,了解他们的生活、难处和需求,为构建美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民访谈心得体会 观看焦点访谈心得体会篇七
校友是重要的人力智力资源、物力财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社会关系资源。校友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做好采访校友工作,已成为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意义深远。有人把校友会的工作比喻为筑桥工人,是它构建了母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母校与社会间的桥梁。师哥程远臣说:继续开展探寻校友足迹活动,架起新老校友感情之桥梁,为弘扬母校广大母校做贡献。
为了这个采访活动,我们做了很大的努力。我们根据通讯录分工,多头同时行动联系列表里校友。虽然一开始由于联系方式、工作等各种原因,有一部分校友联系不上,但是我没有气馁,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联系上校友之后,我就开始做采访的准备工作,上网搜寻资料、准备访谈提纲、通知其它队员等。不过说真的,学校应该定期更新校友资料。有的不是已经退休就是换了工作,还有换电话的!我晕x﹏x我真想叹一句:哎呦我的妈呀~~还有就是,学校也应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系,多多开办些校友回访活动,扩大学校的号召力。
我们小组的缺点:
在访谈期间,师姐说一直认为有经验的采访者,应该善于把采访的成功建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之上。采访准备是指取得采访线索之后,在与采访对象见面之前,对采访的人或事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准备用什么途径、方式、工具才能与采访对象接触。这种工作,就是采访前的准备。1.也许这是我采访前没有做好的部分。没有对采访对象进行一定的背景调查有些盲目。//一次访谈的成果最核心的来自于访问者现场的表现从而引出受访者最真挚的回答。在对话中,我们必须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其次进行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再次保持适度的沉默。因为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2.善于倾听我们是做到了,但是问题不够精辟,对话有些拘谨,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些只能说是做到了70%。也许还有许多的问题,不过,我相信,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中会越做越好!!
记不清是哪位颇有阅历的前辈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工作,30岁前靠专业,30岁后靠人脉。或许他是对的。
总会有走出象牙塔的那一天的.,在这之前,我能做的,只是把每一门功课都修好,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小草永远不可能长成大树,但是雏鹰总会飞向蓝天的。我们都已成年,都到了自己对自己负责的年龄,很多事情自己完全可以独立地去决定和处理,无需依赖别人。而且我们也不想一直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我们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掌控着自己的人生发展轨迹。
在这次社会实践所学到的东西,我必会牢记在心,也以每一位优秀的学长学姐作为榜样,鞭策自己不断向他们靠拢。最后,感谢母校给我们提供了如此珍贵的机会。相信,我们的活动一定会圆满成功的!
ps:之前提到的在学校给的84级名单中只有一人是教育学专业(与我同一专业)的,其它人都是学校教育的。当时我的心真是拔凉拔凉的。其实不然,在之后的采访中才知道,当时84级的学校教育是指幼儿教育和教育学。嘿嘿~~我的心这下终于放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