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故事及心得体会书写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曾国藩故事及心得体会书写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篇一
《曾国藩家书》并不是长篇大论,也没有精工巧思,但是处处充满了朴素的人生哲理,是一本可以坐下来细细品读的好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曾国藩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欢迎借鉴参考。
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应该说是赶上了好时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现代人可以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写信读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读着亲朋好友的来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
也许我们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们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样的亲情和友情。
《曾国藩家书》一书中,从很多家书里我们都能够看出作为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艰难,有些时候冬天要靠外官进献的炭资钱过活。这样的生活境况也许现在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不敢相信,但是,当时曾公的生活境况就是如此。即使如此,他还时刻不忘尽最大努力接济家人和亲朋好友。看了曾公的家书,我有点顿悟了,维系亲情和友情的金钥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熏陶。
《曾国藩家书》处处洋溢的浓浓亲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现代人正在丢失的和渴望得到的东西。当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的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时,也许这个社会才不会那么浮躁和狂热,也许每个人的心儿才会多几分宁静和安逸。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来自于民众深厚的文化积累和道德修养,除此也许别无他法。
多读书、读好书可以让身处浮躁社会的我们多几分宁静,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正是现代人丢失并渴望得到的东西。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这三个阶段:幼年、中年、老年,充当三种角色:子女、手足、父母。有这样一本书,可以让我们以不同的身份去体味为人处事的道理,以便我们在经历同样的阶段之时少走弯路。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以儿女的身份去体会如何成为一个孝子,以兄弟的身份体味如何尽到一个做兄长的职责,以父母的身份感受如何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用心去读,这本书所能带给你的是一个人成长所需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就是《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是孝顺的长子。在写给父母的信中,他曾多次提到“以繁琐为贵”。这几个字充分体现了一个远方游子对父母的关心思念之情。当椿萱并茂之时,曾国藩虽身为朝廷命官,但凡家中嫁娶婚丧之事,无不是征求过父母之意见,方作出决断;当父母离开人世之时,虽手中大权在握仍不忘记讲求孝道,即使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被朝廷委以重任之时,仍然不忘记寄书至家中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曾国藩是负责的兄长。他的家书中,许多是写给弟弟们的,这足以看出家风“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在修身上,他提出:“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细读家书,可知曾氏与子弟们谈得最多的莫过于“勤”“谦”二字,勤能补拙,谦可受益。在治学上,他提出:“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他告诫弟弟们不要去抱怨自己的天赋不高,也不要去抱怨外界的条件不够,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努力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有恒。在治家上,小到弟弟们的生活起居、为人处事,大到他们的职业前程,无不挂在心上。曾国藩认为家运恒通须有三项条件,一是兄弟和睦,二是体孝道,三是实行勤俭。在为官上,他从两方面来表明自己的公心,“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在待人上,曾氏提出:“求仁则人悦”,就是对人要有爱心,你关爱别人,别人也就欢迎你。
曾国藩是仁慈的父亲。在他写给九岁儿子纪鸿的一封家书中,提到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这句话,百余年来广为传颂。曾国藩强调功名不能完全由自己做主,而德行是可以由自己来修炼的,他希望儿子要将重点放在德行修养上,这反衬出我们如今的教育太过重视“才”,而忽视了“德”。曾氏的这种家教启迪了千千万万望子成龙的家长:“龙”不是“大官”,而是君子。天下父母皆有疼爱子女之心,这无可厚非,但“自古奋斗出英雄,从来纨绔少伟男。”家长们这样的做法让子女难以体会奋斗的艰辛,更不懂得珍惜。今天,重温曾氏不蓄银钱给儿孙的话时,我从中感受到的是一个长者对后辈的真爱大爱。
且不评论曾国藩的历史功过,他能够在清代这个封建社会的末期成就一番事业,成为近代洋务运动的先驱就实属不易。通过阅读他的家书,足以见到他成功的原因。《曾国藩家书》并不是长篇大论,也没有精工巧思,但是处处充满了朴素的人生哲理,是一本可以坐下来细细品读的好书。
本学期,有幸读了《曾国藩家书》,让我感受很深的地方有许多。如:在家书中让人感觉他是一个对子女的学习教育非常严格的父亲。他很多家书中都要求其 子,把日常练习的字,诗词等作品寄给他看,然后,他再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加以指导,他指出“读书宜专,习字宜恒”。同时他也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一次其子久 病不愈,他信中仔细询问有没有在吃药,吃了什么药等等。还建议要想身体健康关键是平时要加强锻炼,不能一味的靠吃药,“饭后千步走”是个不错的健身方法。
曾 国藩作为国之栋梁,人们眼中最好的儿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亲,其后世子孙中大师级人才辈出,遍布海内外。曾国藩的家教或许给出了答案。在曾国藩的 330多封家书中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与曾氏家教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 目标发生了偏差,我们过分的重视了“才”的教育,忽视了“德”的教育。什么是曾国藩所说的“君子”呢?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已有定论:“才德全尽谓之圣 人,才德皆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愚人不足为社会患,小人却是社会的大患,“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 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振聋发聩,值得我们深省呀。
我们的小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的“重负”主要来源于学数学、学写作、学英 语、学各式各样的特长……。与曾氏家教比,我们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谈、口号的层面。小学教育应当是生活教育,教育孩子们明白人与人的关系,父母与孩子 的关系,兄与弟的关系,知道人与人的关系才能把人做好。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身份,应该尽什么义务,应该行什么礼节,这就是教育。旧时代的《弟子规》就在规 范孩子们的行为,培养孩子们有修养、明事理方面做的很好。《曾国藩家书》中对弟子的教育也是从生活行为入手,着眼道德培养。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却把这些忽略 掉了。有人戏称我们和孩子是“非常6+1”的关系,6个大人围绕着1个孩子转。再穷也要富孩子,致使许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知道生活的艰辛,追求享乐, 攀比虚荣。许多孩子也习惯了自己的中心地位,人人为我,我还为我,极度自私。这样的孩子都不懂也不会去敬爱自己的父母,“孝”是“仁”的基础,不懂得敬爱 自己的父母,又怎么会爱他人、爱祖国。对家庭失去责任感,又会去担负什么社会责任呢?不“修身”怎能“齐家”何谈“平天下”。
我建议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来读一下《曾国藩家书》,这些书信中富含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曾国藩故事及心得体会书写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篇二
曾国藩,字鼎甲,号忠谋,江苏溧水人。他不仅是一位为国家立下丰功伟绩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为世人树立榜样的学者和思想家。曾国藩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奋发向前,将曾国藩的精神融入自己的生活中。从曾国藩的故事中,我体会到了为人处世的智慧、奋斗的勇气、和道德的觉悟。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曾是一个不起眼的士子,那时的他只是一个贫穷的秀才。然而,他并没有因为贫穷而灰心丧气,相反,他学习十分刻苦,每天日夜不停地钻研书本。正是因为辛勤的学习,曾国藩获得了一个进京应试的机会,终于考中了状元。曾国藩的努力和坚持之后,获得了成功的回报。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努力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曾国藩年轻时在职场遭遇了很多的挫折,但他都能够虚心吸取教训,勇于面对困难。他曾任核船四爷,负责国家的海防事务。这个职位让曾国藩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和压力。然而,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相反,他积极主动地学习、观察,不断改进和创新。正是因为曾国藩的努力,海防工作大大得到了改善,国家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从曾国藩的经历中,我明白了在面对困难时应保持乐观的态度,用智慧和勇气去战胜困难。
曾国藩的生命里充满了对于国家的忠诚和对于人民的关爱。他一生致力于国家的治理,积极改革和创新。他坚信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良好的政策以及一支敬业的官员队伍。因此,他提出了“以德为先,以文为本,以行为重,以权为尊”的治国方针。曾国藩关心百姓,关爱子民,努力为百姓谋福祉。他在任职之后,改善了百姓的生活条件,提高了教育水平。曾国藩的治国理念深深地感动了我,他的故事使我明白了为人民谋利益的重要性。
曾国藩的故事让我深感汗颜,他以其崇高的道德信仰和自我奉献的精神,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卓越贡献。曾国藩的一生都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他从不放弃。他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一直保持着一颗忠诚和正直的心。曾国藩没有被名利所迷惑,也没有为功名所动摇,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曾国藩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意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个人的成就上,更需要通过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来实现。
总的来说,曾国藩的故事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往和追求的人生道路。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具备勤奋、智慧和正直的品质,就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学习和理解曾国藩的故事,我愿意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秉承曾国藩的精神,不断努力奋斗,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让我们铭记曾国藩的故事,将他的智慧和勇气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曾国藩故事及心得体会书写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篇三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生于清代嘉庆十六年(1811年),卒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谥号文正,因称曾文正公,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儒家讲“三立”,“立德”居第一位,然后才是“立功”、“立言”。曾国藩在修身立德方面,一向笃学力行,老而不懈,尤其注重教育子弟,认为家族兴旺不在积银两、置田产,而在出贤子弟。他在政事繁劳、军务紧张之际,总共写出了一千六百多封、近百万字的家书。其内容涉及社会生活、人际交往、家教家训等各个方面。读《曾国藩家书》,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家教家训,而且也让我增长了不少有关治家、治学、修身、立志、从政等方面的知识。
时代不同了,今天的人们不必再拘守君臣父子之类的纲常信条,而应该还“孝友”之本来面目,赋予其崭新的意义。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往往也是一个胸怀四海,追求美善、笃敬事业的人,一个友爱兄弟的人,难以想象他不是襟怀坦白、肝胆相照、善于合作的人。
明清以来,科举取士的制度日趋腐朽弊陋,压抑人才,浪费青春,贻害匪浅。曾国藩参加科举还算顺利,但他却明确认识到“此中误人终身多矣”。他期望于弟弟们的,不在于科名的有无,而是孝悌为瑞,文章不朽,要真才实学,不图科举虚名。这些真知灼见,体现了他务大、务远、务实的思想作风。
他还在信中跟弟弟们讲治学修身之道,妙语连珠,感染力强,例如“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为学譬如熬肉”,“用功譬如掘井”,“但取名师之益,无受损友之损”,均十分贴切深刻。
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起点,是基矗曾国藩在他给弟弟的家书中讲道“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知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这些都是有关“修身”的道理和方法,他认为人成材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做到言有矩,动有法,并且开列了自己修身养性的课程,每天都纠正过失,增长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不但自己这样做,而且也希望自己的弟弟们能够仿效。
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历来是人们的准则。凡骄傲者,总是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因而沾沾自喜,不求上进。或者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牢骚满腹。这些都是影响进步的因素。曾国藩在信中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教训,谆谆告诫弟弟们力除傲气,力戒自满,对后人也同样会有深刻的教益。
立志是成材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凡成材者,都是有志者;凡平庸者,都是无志或志短者。要在事业上取得卓越的成就,就要树立远大志向,同时还须具备坚强的性格。曾国藩自办理军务以来,既要对付强大的太平军,又受到地方实力的排斥、攻击和朝廷的不信任,但他却能从大局出发,“忍辱包羞,屈心抑志”,用一个“忍”字诀应付险恶的环境,在与太平军的战事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创造了奇迹。
自古以来官场险恶,伴君如伴虎,为官者大都苟合取容,投机钻营,耿直不阿者可谓凤毛麟角。而曾国藩则敢于在新君即位之际力矫时弊,直言进谏,将个人得失祸福置之度外,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一切升官得差之念毫不挂于意中,其精神确实难能可贵。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继续读《曾国藩家书》,知荣明耻、惩恶扬善,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思想、经济等环境氛围,共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曾国藩故事及心得体会书写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篇四
作为一个高中生,我们常常会烦恼于学业、未来的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等问题。而曾国藩的修身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把自己做好,其他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曾国藩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著名的思想家,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凡的地位。曾国藩曾经说过“治国之道,修身为先”,他认为要管好一个国家,必须先从个人做起。曾国藩本人就是一个卓越的例子,他的修身之路坎坷而又漫长。
曾国藩在少年时期,由于生于贫苦家庭,因此常常受到排挤和欺负。但他并没有放弃学习和自我提升,他阅读了许多有用的书籍,并积极锻炼自己的身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曾国藩的品德和才干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他逐渐成为一名村里的领袖。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曾国藩历经了无数艰辛和磨难,但他的品德却始终如一,他始终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
曾国藩的修身之道让我深受启发。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通过努力学习和自我提升,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我们不应该被自己的背景所限制,而应该努力拼搏,尽可能多地吸收有用的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成功。
曾国藩的品德和才华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始终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我们不应该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应该把长远利益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有用之才。
总之,曾国藩的修身故事让我深受启发。我们应该像曾国藩一样,通过努力学习和自我提升成为有用的人才,注重自身品德修养,始终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谋福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用之才。
曾国藩故事及心得体会书写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篇五
关于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很显赫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关于他的家书,却是在平淡的家事中蕴含着真知良言,也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我很早以前就很想读读《曾国藩家书》,但总是因为一些事而搁浅,这次的党员读书活动,我终于得以静下心来阅读。
曾国藩生前毁誉参半,他是“中兴第一名臣”,但也顶着“卖国贼”的恶名。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但他也在“天津教案”中杀人割地,开了“就地正法”的先河,背负骂名。但他也成就了“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美名……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特别是对曾国藩这样的学识很高的人物,是绝不能妄下评语的。
《曾国藩家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诸如:修身、齐家、为学、治军、政事、处世、用人、交友、理财、养生等各个领域,是其一生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的反应。本书分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及用人篇。透过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我们可以得知其对事物的独到见解,及其面临家事、人事、军事、国事等大小问题时所采取的处理方法。在很多的书信中都,曾国藩更是总结了自己的得意与失落,用自己的经验教育诸兄弟,特别是曾国藩对于子女的品格教育,直至今日,仍足以作为现代父母教导子女、树立良好家,教的绝佳典范。
读《曾国藩的家书》,不难联想到现在的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些问题也不容我们回避和粉饰。如邓小平晚年提出的教育问题。“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我们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现在的社会、家庭也为孩子的教育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金钱,孩子们不堪学习重负也成为普遍社会现象。但教育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信仰缺失、极度自我、道德沦丧、浮躁空虚等,教育问题不荣乐观。
曾国藩作为国之栋梁,是人们眼中最好的儿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亲。在曾国藩的330多封家书中,他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这也折射出我们教育的问题来,我们的教育似乎太过重视“才”,忽视了“德”的教育。我们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谈、口号的层面。
《曾国藩家书》中对弟子的教育是从生活行为入手,着眼道德培养。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却是一味地让孩子学技能,导致了很多孩子不懂得“孝”是“仁”的基础,不懂得要去敬爱自己的父母。这样又怎么去爱他人、爱祖国。?对家庭失去责任感,又会去担负什么社会责任呢?不“修身”怎能“齐家”何谈“平天下”?这些都值得我们的深思。
曾国藩故事及心得体会书写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篇六
曾国藩,字熙宁,安徽歙县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谋臣、军事家和改革家。他秉承“以理服人”的信念,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中展现了出色的才华和坚强的意志。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给予我们宝贵的启示。
首先,从曾国藩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曾国藩年轻时家境贫寒,但他通过卖唱、琴棋书画等方式自学成才,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他通过积极参加科举考试,终于在第四次才考中了状元。他的历史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就有可能逆风翻盘,改变自己的命运。
其次,曾国藩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精神也是他故事中的亮点。他一生参与过多场战争,而且战无不胜。无论是抗击太平天国运动,还是在捻军战役中的英勇表现,曾国藩始终表现出色,赢得了朝廷和人民的尊重。而他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精神同样也对我们有深远的影响。它告诉我们,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家和领导者,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同时要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保持忠诚。
此外,曾国藩的改革精神也是他作为改革家的重要特质。曾国藩提出了许多改革措施,包括军制改革、财税改革、教育改革等,都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坚信,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国家带来繁荣和稳定。他的改革精神告诉我们,改革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需要,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最后,曾国藩的故事还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要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曾国藩一生致力于各项事业,从未为了个人利益而动摇。他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定而尽心尽力,甚至不计个人得失。他的高尚品质让人敬佩,也给我们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标准。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要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奋斗,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
在曾国藩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勤奋和努力、军事才能与忠诚精神、改革精神和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精神。这些精神不仅让曾国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也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国藩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热爱祖国,不断学习和实践,勇于改革创新,并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有所成就,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正是在这样的鼓舞和激励下,我们才能满怀信心迎接未来的挑战,不断奋斗,成就更加辉煌的事业。
曾国藩故事及心得体会书写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篇七
曾国藩的奏折、家书及评点,深为其心胸、才华和坚守所折服,也为其后代基因传承、才人辈出找到了令人信服的本源。我读曾氏文章是用心尽力的,总想通过字里行间读懂点作者的内心和真实,也许开始并不自觉也无感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读的深入,活脱脱的一个曾氏形象似乎就站在我眼面前,在诉说他的人生历程和酸甜苦辣。我似乎与他也没什么鸿沟和隔阂,挺理解他的为人和言行,不时还有心灵的沟通。
抛开其学识、仕途不说,仅就其文字的归纳整理,往往能透过现象看出本质,如其养生六条和为学四字,如其家风八字和为人八本,若能联系其成长发展的经历来理解和思考,那是一定会给人以启迪和借鉴的。人活一辈子,总得要收获点什么,不断去归纳整理自己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好坏且不说,只要你这样做了,按照熟能生巧的规律和途径,总是会发现人生的规律和方向的。躯体可能会灭亡,可思想永远不会消失,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提炼升华,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和艺术。
在读曾氏文章中,对其归纳概括我是特别的对胃口,说了我想说却说不出的话,或是说了却说不出那么好的话,比如其为学四字:生书宜速,旧书宜熟,习字宜恒,作文宜思,倘能遵守数年,必有大获于后。现在我们不习字毛笔了,写字的都是作为爱好来培养了,而且美其名曰书法。其实古人在无电脑和硬笔的条件下,习字乃一基本技能,如同今之手机党、低头族一样,一般会还不行,要玩精、玩深,还是需要坚持不懈的。技能是会变化的,但恒心和坚持却是时刻要牢记,轻易不能变化,否则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今之社会,技术发达、心情浮躁,尤应静心忌躁,为学四字勤修炼,细心揣摩有提升。这仅仅是从曾氏为学作文的一个小角度来谈其风格,若稍稍推广衍伸下,经常给朝廷写奏折,时时给家人写书函,今人出版的曾氏全集可是1800万的方块字,就这一点来讲,放眼望去,又有几人可以做到。其能位极人臣、福荫后辈,的确不是浪得虚名,应是名至实归之必然。
再举一例,如曾氏之流,位高权重,功劳显赫,却是时时处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始终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仅自己清醒,还教育家人、部属要自省,实属难得。曾氏身体不好,早年肺病,后又癣疾、白内障,更是有一颗以己度人之心,对无常之运和现实之命看得清、想得透,拿得起、放得下,事事预在先,临事妥处置,一生也算是坎坷曲折,总是转危为安、失有复得、由败而胜,作为一无背景靠山的汉人官员在满人统治的清朝为官且能善终,当真是奇事一件。通观其文,这种凡事多往坏处想、为事总往好处做的思维和做派,往往是哀兵必胜收奇功。
清代腐败盛行,陋规恶习非常之多,作为在朝为官的曾氏要完全脱俗也不可能,一方面他牢记祖训治家八字诀: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不信地仙、不信医药、不信僧巫,另一方面又提出立身处世的“八本”: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也许正因为如此,曾氏才得以在贪腐成风的清王朝能够立身,并屡立奇功。
有人讲,综观中华历史,能够安身立命、文治武功的只有两个半人。两个人是指诸葛亮、王阳明,半人指的就是曾国藩。为什么不同阵营的中国现代两伟人毛泽东、蒋介石都一致推崇曾国藩,抛开阶级分析的观点,与曾氏的作派和人格不无关系。过去我们都知道,曾氏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当年的他就有了曾剃头的恶名,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来看,曾之过仍然是不可推卸的。可作为一个历史事实,我们也无法苛求历史按照我们的思维来进行,所以作为一个历史事实的绕不过去的人物曾国藩,无论从其练兵治军,还是为官理政,抑或家风传世,都有不少的营养值得我们吸取。
其实要说的还有很多,这里只就很小的两个环节或特点略作评述,无非想传递一种信息,就是不要一般地拒绝或是简单定性我们所遇到的人或事,只要多点视角和理性,多站在人或事当时的情境和实际出发,我们得出的就不仅仅是更加接近科学的结论,而且是能够更加理性和谐地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智慧。
曾国藩故事及心得体会书写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篇八
曾国藩作为清朝末年的重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人物。他的人生经历和故事一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学习。本篇文章将探讨曾国藩的故事,分享我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领悟到的体会和收获。
第二段:勤学苦练的精神
曾国藩的勤学苦练之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虽然出身显赫,但并没有自满。相反,他勤奋学习,潜心钻研文学、经史、军阵等各种知识。在面临困境时,他依然不断自我提升,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这些经历都让我深刻感受到,把握机遇、勤奋学习才能得到成功。
第三段:当官不为官的境界
曾国藩是一位忠诚、有责任心的官员。他把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放在首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多作贡献,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尊重和支持。他没有贪污腐败,不私自威权,意识到人民的利益比他个人更为重要。这让我非常感慨:做官要有爱民之心、以人民利益为先,不能急功近利,否则只会落得一个愧对历史和人民的下场。
第四段:思想家的素养
曾国藩是一位不仅有文化的,更是有思想的人。他思考周密而且深刻,独有的见解和从容的策略使他成为当时在清朝朝廷的重要一员。他的治国思想渗透在许多历史文件、文章中,很有深度。我们应该学习他的思考方式,不能被周围环境所制约,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深度,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第五段:总结
曾国藩的人生和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高尚的品德、坚强的意志和高超的智慧。他的行为和生涯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精华的一个缩影。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把这些思想内化于心,做到克己、勤奋、有责任心,以此为标准要求自己。相信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创造自己的历史,让自己成为一个最好的人。
曾国藩故事及心得体会书写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篇九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即将崩溃倾倒的清王朝又延续了60多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蒋介石也是如此,他也表明一生中独服曾国藩。蒋介石还把《曾国藩家书》作为黄埔军校的教材来治军育德。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最好的哥哥,能教导和照顾好弟妹,体贴入微;
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他写出的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文坛,可谓是道德文章冠冕一生的人物。
读罢《曾国藩家书》,我油然而生的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曾国藩故事及心得体会书写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篇十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东北剿匪的名将,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磨砺。他以坚定的信仰、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智慧的领导能力,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反思和启示。在与曾国藩故事的接触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他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也感悟到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将这些思想与理念运用起来的重要性。
曾国藩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自己的修身要求非常严苛。他在2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了自修,从而锻炼了强大的意志力和自律能力。他提倡正直、谨慎、忠诚和勤劳的品质,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曾国藩的修身之道,启示我们要从自己做起,努力克服自己的懒散和浮躁,时刻保持一颗踏实和进取的心态。
曾国藩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勤奋和责任感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他常常日夜奔波于战场和办公室之间,给士兵和百姓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曾国藩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用真正的行动为人民和社会做出贡献,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和荣耀。在工作中,我们不能懒散,要勤奋努力,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曾国藩身上还散发着领导者的智慧光芒。他善于分析形势,抓住机遇,以智慧和谋略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特别是在对待部下时,他一直坚持激励和赏罚并行的原则,使得部下们竭力为之工作。曾国藩的智慧告诉我们,领导者要懂得运用智慧和智慧来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团队和个人的潜力,并激励他们为共同目标而奋斗。
从曾国藩的故事中,我还明白了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曾国藩常常忙于政务,但他不忽视对家庭的关心和照顾。他一直把家庭看作是自己的港湾,为家人提供了温暖和关爱。曾国藩的故事告诉我们,家庭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能只关注事业而忽略了家人的需要。只有让家庭和事业相互协调和发展,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幸福和成功。
最后,我意识到曾国藩故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对自己的信仰和信念的坚守。他一生信奉儒家思想,以道德和伦理为准则。他守纪律、尊重道德,从而赢得了人民的敬重和拥护。曾国藩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有一种信仰和追求,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去追求和实现它。
曾国藩的故事让我深深激励和启迪了,他的一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的目标,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坚守信仰,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意义和价值。让我们在曾国藩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坚持向上,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