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绿色设计报告书精选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3年绿色设计报告书精选篇一
我们xx路社区新一届居民委员会于xx年5月7日经海选产生以后,5月10日又民主产生了新一届党支部,两委班子马上投入了紧张的日常工作,尽管两委班子成员几乎全是新手,但在街道工委的领导下,以及前任书记、主任的手把手的指导下,除了正常的工作外,决定在社区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
我们社区是一个老城区中的棚户区,居民住房大部份是40—50年代的旧平房,小巷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体居民的20%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多,低保户多,居民的素质相对较低,人们的生活习惯相对守旧,不文明的行为和不卫生的生活方式随处可见;与此相对的是,随着旧城的改造,高层楼房的兴建,以及滨江美食街、湘春路商业街的兴起,上级领导来我社区检查多,商户们来我社区投资置业的多,再加上明德中学高素质的住户多,这就形成了两种习惯、两种观念、两种对生活、居住环境要求的不同,要协调好这两种观念的关系,就必须提升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改变老居民的生活习惯,加强对社区内的环境综合治理,使社区生活环境上一个新台阶。创建绿色社区就成了我们两委班子面前的必由之路。
1、在新班子刚刚成立之际,就在原任主任的帮助下,两委班子决定在我社区开展创建绿色社区的活动,并成立了以新一届居委会主任胡可为组长,书记为副组长、城管专干为常务副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邀请街道相关领导及驻社区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进入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中又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划分了责任区。
2、领导小组经过协商商讨论,制订了详细的创建工作计划,明确了在每项工作中的记录和总结。
3、召开了三次小组成员和各居民小组长会议,号召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到创建中来,并在会上通过了环境管理制度、各种环保公约和各监督制度。
要创绿色社区,美化社区居民生活环境,就必须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绿色观念,必须告诉大家,什么是绿色,什么是环保。因此,宣传是一道必不可少的手段。社区于5月16日召开班子成员会议,在明确社区其它工作任务的同时,决定在社区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5月17日召开有街道领导、驻社区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的会议,成立创建绿色社区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责任分解,落实到人,5月18日,召开各居民小组长和居民代表会议,向全体社区居民发出倡议,进居民小组长进行动员,并作出了“百日决战”动员。共制作宣传板二块,宣传栏三期,《身边事》简报三期,电嗽叭每周一、周三、周六晚上宣传。暑假期间,中小学生成立环保小卫士志愿者服务队,向居民发放社区致居民群众的一封信、小卫士向居民发出的倡议书和环保宣传资料。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社区组织了居民群众参加的大型环保宣传活动,利用文艺形式宣传环保知识。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体的宣传,营造了一个人人讲环保、户户倡绿色的良好氛围。
倡导绿色,首先就要保护好现有的绿化带。随着人们的观念更新,生活水平的提高,绿化意识的增强,居住环境就要求得到大幅度的美化和提高。社区筹集xx元自建绿化坛11个,绿化面积200平方米,居民自建绿化区35个,面积约1500平方米,园林部门所建绿化带约5000平方米,明德中学公共绿化面积(包括水面)约占总面积的40%,社区总绿化约占辖区的35%。绿化地有专人负责日常的浇水、除杂草、整理工作,并有社区小卫生清理杂物,责任到人,并行成制度化。古树、古井有专人负责保护,古建筑乐诚堂成为市级保护文物。
2023年绿色设计报告书精选篇二
“绿色出行”指的是所有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在提倡“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的今天,我们作为中国公民和地球村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与使命,携手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
近年来,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下,小汽车数量的飞速增长,城市机动化水平日益提高,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城市发展的问题,例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汽车尾气排放加剧了当地和区域空气质量恶化,并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交通事故频发,能源消耗日趋加重等。
纵观北京市近年来的发展,人口持续快速增长,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北京市已经进入了“汽车时代”。在机动化交通中,小汽车出行比例逐步提高,并开始在机动化出行中占据优势地位。北京市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趋势难以遏制,交通拥堵和对与之相关问题的影响,以及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也逐渐凸现出来。尽管北京市公交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地铁发展也很迅速,但是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依旧是承担交通运行的主要通道。特别是在高峰时段,大都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且道路高峰时段愈来愈长的趋势日益明显。
与此同时,在我国,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大中城市污染的来源,如北京市汽车尾气排放已占排放总量的一半左右甚至更多。尽可能减少交通运输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就必须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尽可能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运输方式。在当前机动车快速增长的前提下,提倡低碳交通运输是很有必要的。
“低碳交通”就是在日常出行中选择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交通方式,其核心在于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改善交通运输的用能结构,优化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式。目的在于使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运输系统最终减少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代表的高碳能源的高强度消耗。“低碳交通”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不仅不会制约城市发展,反而可以增加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并最终改善城市生活。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必须站在交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从交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出发,力求探索交通运输行业科学合理的“减碳路径”。目前城市中主要的低碳交通方式以公交、地铁、轻轨等为主,但其实自行车交通以其轻便、灵活、环保、舒适的特点,也是城市短途出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自行车是能源转化效率最高的一种交通工具。骑车者80%的能量转化到自行车的运动过程中,骑车便捷并使人保持健康。在市内上下班应优先选择地铁、城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如果出行的距离不超过5公里,在天气和身体条件合适的情况下,骑自行车和步行是最佳的选择。
事实上,我们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既是交通拥堵的受害者,也是交通拥堵的制造者。而绿色出行、低碳出行,首先能为自己省下开车的油钱、过路费、停车费等等,还能趁机活动筋骨锻炼身体,可谓是一举两得啊!总之,北京越来越紧张的交通状况,面临着越来越艰巨的挑战,同时,给每一个在北京生活的人都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困扰。当下,如果每一个人都采用绿色的出行方式,北京交通畅通无阻并非是遥不可及的梦。愈加发达的北京公交,不断建设的北京地铁,环保健身的自行车,都是我们可以采用的安全可靠的出行体验。开车的人少了,交通问题也就随之引刃而解。
我们不仅要提倡节能减排,还要成为我们的诺言,更要成为我们的行动,生活在该城市的人们,缓解交通拥堵人人有份。良好的交通环境,需要你我他共同营造。世界是我们的世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首都多一个蓝天,换球地球家园的命运,维护人类的一个继续生存的未来,让地球姑娘恢复以前的美貌!大家都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生活的城市、为交通环境、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一起来提倡绿色出行、低碳出行!
2023年绿色设计报告书精选篇三
查看( 110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设计意图:
《绿色记事本》是长春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板块表达的训练内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建议:“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我采用“联系身边实际,创设交际情境,努力在教学中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增加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作为这节课的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绿色记事本”所写的周一到周五的事,理解作者的用意。
2、在与同学的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清晰、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3、能了解关于环保的有关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并付诸行动。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绿色记事本”所写的事,理解作者的用意。明白环保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清晰、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话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身边实际出发,导入新课。以“今天,我要奖励你们!”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出本次表达的话题。
二、指导看书,明确题意
1、指名读书上的文字材料。
2、读了这“绿色记事本”,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把自己的收获与疑问和大家进行交流吧。
3、小组同学交流。
4、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总结、揭示本次表达的内容、主题。)
小结过渡:
“绿色记事本”记录的虽然是些生活中的小事,但可以看出环保意识已在这位小朋友心中留下了烙印。作为我们来讲,也应该向他学习,从现在开始树立环保意识,开动脑筋,创新办法。并且在实践中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环保小卫士。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阅读教材,使学生明确本次表达的内容、主题。既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三、创设情境,畅谈交流
1、观看一组有关能源的资料(课件)。
3、小组交流。(自己先想一想,再与小组内同学说一说。)
(交流自己平时在环保方面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生活中的小窍门。)
4、指名说,听这位同学说话时,我们要认真耐心,学会倾听。
5、组织评价:我们不但学会倾听,还要学会赞赏,你觉得这位同学说得怎样?你还想给他提点建议吗?师相机总结板书:条理清楚、语句流畅、突出主题。
6、练习表达,认真倾听、评价。
师小结: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是家庭、国家,还是世界,环境永远是我们的朋友,希望同学们能够善待朋友,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有关能源匮乏的资料,激发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在学生评说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的习惯。
四、激发情绪,真情呼吁
1、为了让我们的家园天空更蓝、河水更清、空气更新,让我们为身边的村民也设计一句环保语或广告--发动全民行动,把地球母亲装扮得更加美丽!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身边的环境会变得怎样?
3、心动不如行动。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吧!
【设计意图】激起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为环保作出自己的贡献。
[《绿色记事本》教学设计a >
2023年绿色设计报告书精选篇四
1.通过理解“绿色记事本”所写的周一到周五的事,理解作者的用意。
2.能了解关于环保的有关知识并树立环保意识,付诸行动。
3、在与同学的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清晰、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绿色记事本”所写的周一到周五的事,理解作者的用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清晰、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小黑板师生查找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1、指名读书上的文字材料。
2、听了同学对他用日记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大家都有什么想法呢?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进行交流吧。
3、小组交流。
4、学生汇报
5.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自己身边是否发生过类似事件。
6.把自己身边的与本单元要求相符的事和同学进行交流,互相启发,有利于更全面、更生动地把事叙述清楚。
7.形成一段或一篇文字也加入到“绿色记事本”里面。
没有完成的习作内容,就作为我们今天的家庭作业,回家之后完成吧!
1.仔细阅读自己的“绿色记事本”所写的周一到周五的事,看是否体现了本次习作的主题。
2.能了解关于环保的有关知识并树立环保意识,并在生活中付诸行动。
3、在与同学的交流修改习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仔细阅读自己的“绿色记事本”所写的周一到周五的事,看是否体现了本次习作的主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的习惯。
教学准备: 小黑板优秀习作和不成功的习作各准备一篇教学过程: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读自己的习作,组员共同评议
2、提出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建议,引起全体注意。(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全班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进行评议,发现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
1、学生根据同学和老师对其习作提出的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自主修改。
2、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交换评改。
3、每组推荐一篇写得好的习作或一些优秀片断,全班同学共同赏析。
,完成习作自己再次修改习作,抄在本子上。
2023年绿色设计报告书精选篇五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立足一流,争创特色”为建校目标,内抓素质,外塑形象,以优雅的学习环境,科学的管理体制,高效的教学质量,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在保持高效率高质量的同时,重视对青少年学生的环境教育,将环境教育作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倡导环境教育,多渠道挖掘教育资源,始终把环境建设、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纳入同步发展的轨道,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的绿色教育新路子。几年来,我校在环保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我们的做法如下。
一、健全机构,构建体系,实施网络化管理
培养环境意识,共创美好家园。正是基于对环境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作出创建绿色学校的决定,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主任为副组长,各科组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实施“一把手”工程,力图形成多角度、多侧面的环保教育管理体系。
为使环保教育能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竭尽努力,成立了以教科室为龙头,由各科组组长、各班班主任等骨干教师组成的环境教育辅导队伍。学校尽可能创设条件,组织相关教师参加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辅导和培训,不定期地开展研讨活动,交流环境教育心得,传递环境教育信息,使环保教育得以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为了维护优雅的校园环境,学校还制定了一整套的卫生管理制度,实施网络化管理。把全校划分为若干片卫生公共区,任务落实到班,责任落实到人。20__年,学校又开展美化校园环境的“十无”活动,即墙上无污迹,地上无垃圾,课桌无刻痕,公物无损坏,言语无脏话,穿着无奇装,水电无浪费,同学无打骂,宿舍无喧哗,禁区无吸烟。通过“十无”创建活动,强化了广大师生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有效地促进学校师生文明素质的提高。
在北栅小学,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活动正成为每位师生的自觉行为。全校师生经常进行校园义务劳动,清理卫生死角,植树育花,绿化净化美化校园。优雅的校园环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现在,我校已成为一所在本地区颇有影响的现代、文明、优雅的学校。为使环境教育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学校还与环保部门联系,以求达到社会环境教育与自然环境教育相结合,硬环境教育与软环境教育相结合,校内环境与校外环境相结合,大大丰富了环境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我校环境教育始终富有时代感、科学性和生命力。
二、确定目标,立足渗透,开展专业化研究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课程问题。构建具有特色的环境课程体系,包括目标、结构、教材内容、教学模式与评估机制,是落实环境教育的基本保证。
1、确立课程目标
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是确立课程目标。小学教育的性质属于基础教育,这就决定小学环境教育的课程目标,总体来说是普及环境教育,帮助正在成长的小学生,对环境科学综合性的基础知识体系应有较系统的认识;对环境观念(持续发展观念、基本国策观念、环境资源观念、环境价值观念、环境公德观念、环境法规观念)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2、改革课程结构
基于“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合格加特长”的育人目标,我校推行的环境教育课程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谐性的特点。其结构为:“学科加活动”、“显性加隐性”,我们认为环境教育课程应以必修学科渗透教育为主,同时注重活动课程的开设。活动课程应侧重拓宽学生对环境的感性知识和加强技能方面的学习,增强“有效参与”能力的训练,走实践成才的道路。活动课程的设置纳入正式课程安排,包括知识类、技能类、艺术类、自然类、社会类和环境课题研究等。从内容到活动形式和规模,灵活多样。在改革课程结构过程中,我们有三点体会。
一是对于学科渗透,如果没有教师的主动性,就不会有学生乐学的积极性。
二是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的环境教育,更益于学生接受。
三是只有各学科形成合力,才能使学生的环境意识植根于心灵深处。
3、开展课程实践
(1)注重相关学科的教学渗透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各相关学科的教学大纲和现行的教材均有环境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道德伦理。问题是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体系,并纳入各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成为各学科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我校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和环保知识教育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各学科根据各自的特点,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在社会课中进行土地、水、森林资源保护教育,结合人口、资源、能源、土地、粮食等讲明人类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的关系;在科学课教学中加强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人口与环境教育;在品德课中注重环保素质,提高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2)设置环保课
学校每年制定环境保护教育计划,并纳入素质教育计划一并实施。确定环境教育的教师,由学校科学、品德等有关教师担任。我校还开设了环保课题,上课形式相对较为自由,或作专题讲座,或请专家作报告,或实地调查研究,或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我们还搜集其他环保资料,认真钻研,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做到教师教有方法,学生学有兴趣。学生能认真听课,记好听课笔记。在交流传授环境科学知识的同时,充分注意本地区的环境问题作为渗透和拓宽,还紧密联系实际,及时将教学的内容与本地环境问题结合起来。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确定不同的要求,做到触类旁通,加深理解。
4、进行环境教育科研活动
学校结合研究性课程的开设,组织各类实验小组,参加科技及环保实践活动,到各种区域进行实地考察、数据分析,请技术员介绍,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合理化建议等,培养了学生的环保责任感,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学校鼓励教师进行环保教学、科研,并建立了环保教学激励机制。做到经费保障,奖励及时,列入教师教学成果奖奖励项目。并且把教师积极参与环境教育活动,取得较好成绩的,作为晋升职称,年度评优的条件之一,其余条件同等的情况下,环保教学好的,优先考虑。因此,全校教师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实践劲头足,研究能力也提高较快。
三、丰富载体,强化意识,注重生活化教育
“关注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了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和总结,通过动手做、用眼看,加深对环境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是突出视听功能,加强宣传,营造环保氛围。学校把环境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不断为环境教育营造浓郁的氛围,如在校园内设置环保宣传标语(牌),在文化长廊内设立环保教育宣传专栏,班级进行环保板报竞赛,图书馆定期张贴有关环境教育的宣传材料。学校还利用广播,通过感染力较强的直观的听觉效果,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共鸣。学生经常观看环境教育录像片、录像资料,并将学校组织的各种环保活动及时录像,及时播放。学校广播台开办了《环保之声》固定栏目,定期向全体师生直播,成为学校环境宣传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是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开展环保知识教育。学校把环境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讲话中,加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等内容,使环境教育渗透到国旗教育中,提高了师生的环境意识。每学期德育处都会定期开展绿色承诺活动、环保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环境意识。
生观看录像,了解身边环境状况……在其他环保节日,如世界气象日(3月23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9月16日)等学校都配合有关主题,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
四是通过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开展实践活动。举行郊游活动,参观动植物园,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举办环境教育报告会,让学生对《环境保护法》等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法规政策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使大家能运用法律的武器来进行环保宣传教育……通过参加具体的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是积极举办各种环保知识竞赛,参加各级各部门组织的各种比赛活动,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和运用环境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四、加大投入,积极规划,建造园林化校园
学校以“仁和成功”精神为主题,把校园建设作为环境课设计,坚持物理环境和文化底蕴的和谐统一,坚持面的整体效果和点的特色相统一,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先抓主干、后增枝叶,努力构造集习、生活、运动、科研、实践、欣赏于一体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校园,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空间。
多年来,学校通过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使全校师生环保素质得到大大提高,环境保护教育宣传蔚然成风,环保宣传、环保实践、环保监督已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全校师生无论课内,还是课外,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形成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生动的环保教育局面。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绿色学校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保护并发展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我们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努力,开拓进取,让学校里所有师生员工从关心学校环境到关心周围、关心社会环境,将把我们的绿色学校添上新绿,让我们的校园、社会的家园更加美好。
2023年绿色设计报告书精选篇六
新时期下,环保理念深入进社会各个领域中,新兴理念不断融合进室内设计行业中,绿色设计理念为其创新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在这样的局势中绿色室内设计演变成个体关注的重点。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资料,一起来看一下吧。
绿色设计又被叫做生态设计,实质上就是强化某一空间应用的合理性,与此同时确保空间各个物件陈设的简洁性、艺术性,彰显出间接但是不简单的设计思想。其看重的是环境效益,将环境性能指标为整体标准和设计目标,这是是绿色设计的基本内涵。
在现实设计进程中,以实用为最高准则,最大限度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在格调规划上,也尽量以简洁为主导,这在压缩资金投入份额上体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在施工方面,对其提出较高的标准,其宗旨在于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干扰效果;设计全程中均要遵守以人为、可持续发展的规则,从而使规划出的产品满足节能环保标准,同时对现代人身心不造成伤害,不威胁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强化人类、社会与自然三者之间的协调性。
绿色空间布局
设计师在对室内空间规划之时要秉持科学性与合理性规则,以自体的设计方法模式为依托最大限度的提升某一区域的实用性,最终使其整体功能实现最大化。设计者对空间部署之时一定要将用户的需求整合其中,参照设计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每一道程序。例如在对一个住宅房设计之时,首要步骤为对其全局进行规划,确保整合设计模式能与房屋朝向相匹配,当然设计模式的确定还与房屋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特征相关联。不同朝向的房屋阳台规划高度上存在差异性,并且阳台高度务必满足室内外空气流动的需要,从而进一步提升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在对厨房设计之时,侧重点在于维持其独立性,确保厨房不对室内其他区域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影响。
此外,绿色空间的部署还表现在功能区的实用性方面,例如在对储藏室规划之时重点做好要高差和面积,从而使其实用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卫生间的门窗的规划也应便于空气流通,上述目标的实现需设计者对房屋所处地理位置进行全面解析,继而应用最有效的设计模式确保室内卫生间以及他类区域功能发挥的常态性与高效性。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空间的应用,确保要维持与强化建筑物的整体协调性,同时更正以往过度重视形式的设计模式,在对空间布设之时要遵守自然规则,选用的材料能够强化有限室内空间的利用价值。
绿色家具的选择
新兴实际理念整合进室内空间设计进程中还体现在绿色家具应用方面上,该类型家居最大的特征体现在低污染、价格低廉、样式与绿色理念和谐统一等方面上,目前建筑市场上利用这种自然材质制作的家具所占比重处于不断上涨的态势中,并且其性能也不断完善,该类家具的制作能够协助设计者强化绿色设计水平。家具制作原料中木材是最为常见的,也是常用的,但是当下为了满足个体的使用与审美需求,很多家具制作商家对木材进一步加工处理,却使终极产品对个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这与绿色制作理念背道而驰。现代家具产品多数是由人造板加工而成的,在标准上中国家具材质与国外的部分国家的家具质量存在较大的悬殊性,对其成因进行剖析,主要是由于我国制造商在加工一些材质的过程中会添加大量的化学制剂导致的。所以,将绿色设计理念应用进室内设计进程中,在选择与采购家具之时,一定要以绿色标准为依托进行。
运用自然要素
将自然要素导入室内设计进程中是个体特性的需要,同时也是对时代发展的响应。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居民周边绿色植被面积处于逐年减缩的状态中,特别是在都市环境中,上述现象愈发显著。在这样的情景中,居民热衷于用绿色植被装点室内环境,一方面使自体的审美需要得到切实的满足,另一方面绿色植被还自带其他功能,例如缓解个体工作生活压力,对其视觉上造成冲击感,缓解视觉上的疲劳,这得力于绿色这种色彩自体特性。
绿色设计,又称环保设计,该概念的提出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一场旨在反对资源浪费和工业污染造成生态不平衡的反消费运动,具体指在产品的设计及其使用过程的全部过程中,充分考虑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使产品的使用对资源消耗降到最小[1]。虽然绿色设计理念概念的提出时间离我们并不遥远,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但是它已经成为设计中不可阻挡的趋向。室内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理念,显然我们可以理解为把绿色设计理念贯穿于室内设计的全部过程。当然,在具体实践中,必须在保证人们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保障人们的舒适度,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健康、绿色有机,缓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
在室内设计中融入绿色设计理念的原因有很多种,这里就几个重要的因素进行讲解。
1、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室内设计或其他设计早已提出绿色环保问题,特别是西方国家,他们的设计发展起源早,同样的出现问题也早于我国。当西方国家意识到绿色设计的必要时,中国似乎不以为然。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快速发展的经济追求使环境恶化加剧迅速,中国应该重视绿色设计,因为只有改善了环境,地球才能健康运行,人们才有生存空间。每年我国因为甲醛中毒的小孩住进医院的案例不在少数,甲醛是室内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我们意识到了,但却没有采取实际行动去改变这个结果。室内空间是人停留时间最长的空间,只有从室内设计出发,我们才能呼吸道健康的空气,才能拥有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2、从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出发
设计师是设计的执行者,通过设计传递信息,创造美的空间,设计师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在设计中融入绿色设计理念,传播了绿色设计思想,最重要的角色是设计师。环境恶化的消息从四周传来,如全球变暖、雾霾、海平面上升等等。如何才能让人们意识到问题的严峻,设计是最重要的方式,这是设计师的责任。设计师通过室内设计作品,从材料、颜色、空间布局等方面向人们传递绿色设计信息,人们每看到的、听到的、感触到的都是合理、健康的产品与空间环境,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拥有环保意识。
1、绿色设计理念贯穿于室内设计的全部设计过程绿色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不只停留在观念上。在设计方面对自然资源和能源造成浪费的现象中,最大一部分便是施工工艺与材料。随着科技进步与国家综合能力的提高,人们生活变得富裕起来,对设计的要求也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过度装饰设计。因此,绿色设计应该从每一个方面贯穿于室内设计。在材料应用上,通过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出现了许多环保材料,如:建筑中的生土材料;在色彩搭配上,设计师更加考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如:绿色,各种舒适的植物颜色;在空间延伸上,设计师通过大玻璃窗,将室外自然阳光洒入室内,将室外景观映入室内空间,如:日本的流水别墅;在施工工艺上,设计师也特别讲究,尽量不破坏原有建筑结构与材料。一个设计并非做完了就结束了,它还注重消费者的体验与反馈,从而推动设计的完善与进步。因此,绿色设计不仅仅考虑当前的感受,特别是居住空间,会对人们未来几十年的安全性、舒适度进行综合考虑,让人们持久享受健康。
2、许多特殊植物成为室内绿色设计的新装饰
绿色设计肯定是包含植物的,想与大自然更亲密地和谐的相处,我们将景观移入是室内空间。多肉植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受欢迎,多肉是近几年才走进人们的视野。多肉被放入室内空间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其功能。首先,它可以净化空气。大家把多肉运用到电脑旁,减少电脑对人体的辐射,同时净化室内不舒服的气味,让空气变得更清新。其次,它具有装饰功能。将多肉放在小盆里栽种,让人觉得“萌萌哒”。除了小盆栽,也可以大面积摆放,还有多肉与其他植物的重组设计景观,小巧而精致,受到了许多办公空间的白领们的喜爱,窗台、办公桌等随处可见。
许多室内设计都以绿色设计为主题。如餐厅设计,很多商家把餐厅的主题定位绿色餐厅,从餐具、食物,再到整个空间环境都充分体现了环保概念。记得在江西的一次考察,我们去了一家名为“大探险”的餐厅,我和老师讨论了许久,这家餐厅的设计理念是:500年前的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没有这些空气污染问题,加入给你一次机会,你会珍惜和保护500年前的它吗?是的,500年前让我们的生活空间变质了,我们都该反思自己的行为,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从设计的角度去提倡绿色设计,践行绿色设计。其实很多餐厅的餐具开始用水果、蔬菜等代替,如冬瓜、南瓜、葫芦等等,这让人吃得很健康,对环境也没有不良影响。
1、安全性——减少材料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
现代设计中许多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需要我们立马去解决。在室内设计中,我们应该保证人们的安全性,即使许多环保材料,我们也要控制使用量,多运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2、节约性——提倡简约设计
新现代主义设计是现代设计的一支,受到人们的青睐。新现代设计更注重人情味,考虑人的心理需求。简约设计最为典型,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理念,它同时实现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减少过度设计。简约设计,没有过多的材料,没有多余的装饰,对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做出了贡献。
3、社会性——全人类的绿色意识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显得那么微弱,当全人类都有了这个绿色环保意识,我相信我们的自然环境不会再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不会再在电视上看到中毒的消息。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认识提高,室内设计才会更好的融入绿色设计理念,设计师才能打造舒适、安全。健康、环保的室内空间。
2023年绿色设计报告书精选篇七
《绿色蝈蝈》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执教者是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余爱东老师。这是在教育部组织的第二期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班上的一节研究课。评课人均为本期研修班学员。
我看了这堂课的实录和后面的讨论,感到语文新课程改革具体到课堂操作真还不是那么简单。谈观念(哦,现在一般不用“观念”或“指导思想”之类的词,而比较时髦说“理念”了。呵呵)大家都不会有什么分歧———试问:谁现在会反对“平等对话”、“学生自主”、“工具与人文的统一”等“理念”?但一到课堂上,不少教师(当然也包括我)却往往不知不觉露出了“传统的尾巴”。
这堂课,应该说执教者还是想上出点新课程的色彩,也的确有些这样的色彩。但是我们是不是还可以从细节处往深里“走一步,再走一步”?比如,当学生讲了法布尔的故事后,教师问:“你为什么给大家讲这个故事?法布尔的什么精神品质对你产生了影响?”我觉得这样问似乎不妥,因为教师的这个提问已经隐含了他希望学生说出的答案。其实,学生之所以讲这个故事,也许并没有那么多的“微言大义”,可能不过就是他只读过这个故事,于是便讲出来了;而且未必就一定理解了法布尔的“精神品质”,即使理解了,也未必对学生“产生了影响”。———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未必”。在这个细节中,我们感到,学生的思维仍然受着教师的操纵,虽然这未必是教师有意所为。
【课堂实录】
一上课,余老师用投影先后打出三个谜语,要求学生猜谜。学生较有兴趣,争论着说出答案,谜底均为昆虫,由此引出课题《绿色蝈蝈》。
然后,余老师微笑着说:“课前我们已经布置了预习任务,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作者法布尔的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简介作者的生平。一个学生讲到法布尔小时候观察昆虫入迷的小故事,余老师提问:“你为什么给大家讲这个故事?法布尔的什么精神品质对你产生了影响?”学生回答:“法布尔对待生活、对待科学认真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余老师颔首表示赞许。
余老师征求学生意见:“我们怎么完成课文的朗读?”学生议论纷纷,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希望师生合作完成。于是,余老师和学生以自然段为单位,交替进行朗读。之后,余老师要求学生合上课本,思考这篇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并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先后有三名学生回答:“这是一篇小品文,主要介绍了蝈蝈的外形特征、食物习性等内容。”余老师分别予以肯定。
余老师继续提问:“作者是如何引出绿色蝈蝈的?”在明确是被蝉的哀号声所引出之后,继而提问:“蝈蝈究竟长什么样呢?”投影展示绿色蝈蝈的图片。余老师一边引导学生观察,一边进行介绍,并用投影打出有关蝈蝈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文字,学生齐读,加以掌握。
“好,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下面,我们速读课文,将你认为文中最好的语句勾画下来,并简单批注理由。”学生速读,按老师要求完成任务。
一名学生在思考后说自己最欣赏文章的第5自然段。余老师及时肯定:“他找得太对了!你一定很希望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吧?”学生朗读。余老师继续问:“你欣赏这一段的理由是什么呢?谈一谈,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见解。”学生回答:“这一段对蝈蝈捕蝉的描写非常精彩。蝈蝈非常勇敢,敢于以小治大。我要是像蝈蝈一样,勇猛无比,那该多好,就不会有人欺负我了。”学生哄堂大笑,发言的学生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余老师未置可否,微笑着示意学生坐下,然后继续追问:“这是他的看法,很有个性,谁还能谈谈你自己欣赏这段文字的理由?”课堂上举手的学生不多,于是余老师要求分组讨论,课堂上气氛活跃起来。讨论后,各组推举代表进行发言,学生分别说出了“生动传神的语言”、“拟人手法的合理运用”、“与鹰捕食云雀形成对比”等内容,余老师一一加以肯定。最后,余老师要求学生进行归纳:“你认为这段文字究竟美在哪里?请用首先、其次的表述方式有条理地进行概括。”学生总结,但相对零散。
教师小结:“课文内容就学到这里。本文作者对昆虫世界的观察是非常仔细的。下面我们也做一个练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录像内容,加以合理想象,模仿‘国嘴’赵忠祥,为这一段录像配音。”多媒体播放录像:蜣螂搬运粪球,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目的地。学生饶有兴趣,边看边笑。第二遍播放,学生跟随画面,尝试解说。课堂上热闹非凡,学生较为投入。第三遍播放,指名由学生配音。每一次学生完成配音后,教师都要求学生进行评价。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笑声不断。
在余老师激情四溢的总结中,下课铃响了。
【点评】
王福强(河北廊坊市第十中学副校长):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总有一个标志———明确的教学目标 。尽管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目标价值的多元化,但这并不能说,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就可以是模糊的、随意的。因此,在评价这节课之前,我们一定要先了解,余老师在设计这堂课时,将教学的取向定位在何处,或者说,通过这节课,究竟要让学生收获些什么。张可伦老师参与了备课的过程,我希望您先给大家介绍一下。
张可伦(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我们认为,阅读课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以条分缕析的“拆解”来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文字本身敏锐的感悟力。因此,我们将这节课的重点定位于两点:一是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鉴赏为重点,突出学生个性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二是以配音这样一个新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还力争从搜集信息、小组合作等多个角度体现新课标的思想。
何建军(江苏南京市玄武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这节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首先,余老师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师生的关系,真正做到了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李镇西先生曾将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概括为三个境界:“填鸭式”、“诱导式”、“共享式”。很显然,余老师的课已经超越了第二个境界,接近“共享”的层面。在整节课中,学生的活动占据了主要地位。师生成为彼此的倾听者和交流者,没有绝对的“思想权威”,更没有“一棒子打死”的武断,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尽管这种师生关系的论述早已耳熟能详,但真正能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体现得非常充分,还是很难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实验课。
王晓英(黑龙江伊春市教育学院副教授):余老师在这节课上做了很多探索,例如,如何利用多种资源,实现信息的共享;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这些都给我们很多启迪。教学中的鉴赏环节、配音环节,都紧紧扣住学生的心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王福强:余老师的语文素养非常高,这一点有目共睹。但单纯看这节课,我个人认为不能算一节很成功的课。理由有三:第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看过两次课本,阅读时间加起来不足5分钟,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说时,没有一次结合具体的语言材料加以说明,包括蝈蝈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主要内容,都来源于教师的讲解和投影展示,而非学生独立的阅读所得,这样做有脱离阅读文本之嫌;第二,学生对文章进行赏析,本是很好的一个设计,但学生得到的欣赏点却只有一处,即文章第5自然段,这显然不正常,可以说赏析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第三,教师过于注重人文意识、人文精神的培养,急于把某种道德范畴的东西抛给学生,结果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灌输”,导致语文课的“语”味不浓,给人以错觉,混淆了语文课与政治课的界限。以上几点说明了一个问题:新课改成功的关键不在于硬件条件的改善,不在于课本的更新,而在于教师的思想观念的更新。
贾桂满(河北三河市教育局中学语文教研员):如王老师所言,语文教学的目的何在,这是首先应该明确的问题。新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位于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的统一,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中国人似乎有个特点,往往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过去强调工具性,语文教学就热衷于对文章支离破碎的“肢解”。而现在强调人文性了,就把工具性一下子抛在旁边,似乎思想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成了语文教学唯一的终极目标,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在学生介绍作者法布尔之后,教师就直接要求学生谈一谈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很显然,这样做是因为教师急于把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强加给学生。有一种强拉硬扯的感觉,比较生硬,我认为是不可取的。语文教学毕竟担负着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任务,因此,在阅读课上,对语言文字的涵泳品味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应该是主要内容。
王晓英: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啊。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在应试教育的重荷下,最具人性之美、最富有灵性的语文学科却成为枯燥乏味的玩弄文字技巧的学科,失去了本应有的活力。学生缺乏想象力,缺乏创造力,过于追求功利性,简直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因此,人文性是必须提倡的。
王福强:颇有同感。人文性的提出,使语文教学的层面得以提升,语文教育的方向更为明确。但我认为,提倡人文性并不等于教师要在教学中急不可耐地进行“填鸭”。人文性的东西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是润物细无声式的。过去我们总反对以“贴标签”的方式揭示文章的主旨,原因就在于此。直接的、脱离文本的思想教育不是语文学科应该有的事情,毕竟语文学科与政治学科不是一码事。实践也证明,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内容更多的在于学生的体味和感悟,一味的灌输不仅会削弱教育的效果,有时还会导致逆反心理。语文毕竟姓“语”,所有的功能必须通过语言文字这一媒介来实施,否则,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就被淹没了。
在人文性的问题上,教师如果善于抓住课堂上出现的“特殊情况”,相机点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上有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赏析第5自然段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蝈蝈非常勇敢,敢于以小治大,自己也渴望像蝈蝈一样,变得勇猛无比,这样就不会有人欺负自己了。当时学生哄堂大笑。这时候就出现了对学生进行点拨的机会。但教师却未置可否,微笑着示意学生坐下。这样的处理是否就欠缺了一点什么呢?我曾经听过一节小学语文课。要求学生用“打”字组词,一个学生回答是“打架”,教师马上指出:“学生是不应该打架的,所以我们还是组成‘不打架’吧。”当时,听课现场一片掌声。尽管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不打架”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词,但教师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的巧妙的思想教育,却透露出无比的教学机智。显然,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何建军:有道理。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对人文性的理解也不宜太狭隘。不能把解读文本的价值取向作为人文教育的唯一途径。其实,人文教育有更为宽泛的内涵。例如,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使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成为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对话者,努力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本身就蕴含着浓郁的人文关怀。这一点上,余老师在努力尝试,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且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充分,整节课学生的精神是放松的、愉悦的。这对学生良好性格、品质的形成是有重要意义的。应该说,这才是更深层次上的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王福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余老师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学生独立鉴赏、独立评析的环节,从学生的角度而非教师的角度来发现文章精妙之所在。我认为这是阅读教学中应该经常构筑的环节。当然,一开始学生可能缺乏经验,赏析的水平不会太高,但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能力自然会提高。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出的空前的热情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但是,教师要想不再作为知识和真理的独享者是很难的。这节课中,当学生提出自己最欣赏的内容是第5段时,教师的评价语是“你找得太对了”。我想,这简单的一句话就透露出了教师的潜台词:你找的和我一样,很好。所以,这才导致了学生的赏析实际上一直没有离开第5自然段。很显然,学生可能还有一些很好的想法被教师的这句明显带有引导意味的话所“枪毙”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王晓英:我还想谈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学法意识。要善于把学习语文的规律性的东西教给学生。在学生对第5自然段进行零散的赏析之后,余老师要求学生综合大家的意见进行归纳,而且提出必须用首先、其次的语言格式进行表述,这一点做得非常好。只可惜学生在具体发言中做得不很到位,没有按照教师的意图进行,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提醒,效果会更好。
贾桂满:对,“授渔”之法不可忽视。例如,在看录像配音时,部分学生表现得不够积极,也和教师缺乏必要的方法指导有关。还有,教师如果能够把配音的要领介绍给学生,那学生的配音实践一定会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再如,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因缺少必要的方法点拨而不够深入。
何建军:没错,小组讨论必须注意实效性。首先,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需要讨论的应该是有一些深度或有争议的问题,这样在讨论或辩论的过程中才能有收获。其次,如何将讨论的结果呈现给大家也是一个需要探讨的课题。小组内的每个人均应该有发言的机会,发言都应该代表本组讨论的结果,这样才能体现讨论的价值。当本组同学回答出现问题时,其他同学要能够即时补充和修正。如果像王老师所说,关键的问题始终由优秀生“承包”,那将失去讨论的意义。千万不能空有合作的形式,而没有合作的实质。
2023年绿色设计报告书精选篇八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绿色的韵味,体会作者对绿色的迷恋和喜爱之情。
3、认识3个生字,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感受绿色的韵味,体会作者对绿色的迷恋和喜爱之情。
课件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颜色?说说理由。
绿色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而且在心灵上也使人愉悦,给人带来希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绿色的散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从学生时代就特别迷恋绿色,因为他在和大自然的接触中,感受到了绿色蕴含着蓬勃的生机,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统一,进而使他产生了强烈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个词语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绿色的感情?(出示课件)
“我真的特别迷恋绿色”一段,找出“迷恋”一词。
三、理解课文:
1、课文怎样写出了“我”对绿色的迷恋?
2、学生独立默读课文,动笔圈画,画好后大声读一读。
3、学生自主学习。
4、交流汇报。
预设:
(1)绿色是生命的音符。
作者引用冰心的话,以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揭示了绿色的本质特征:能迸发出勃勃生机。
(2)绿色是我心中的一首诗,一幅画。
说绿色是一首诗,看出绿色在作者眼中是有诗一样情怀的,花草树木顺其自然、自由自在的生长......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二次备课:
【此处作为研读的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怎样理解一首诗,一幅画。】
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
说绿色是一幅画,看出绿色在作者眼中像画一样的美,花草树木间的各种绿色,形成别致的绿的风景,绿的大观。
(3)绿色在“我”心中别有一番情趣。
作者为什么感到小草像少年、树木像青年、绿丛像老年?
理解词语:
茁壮如茵 葳葳蕤蕤 博大精深
作者恰当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漫步在绿色小道上看到眼前的景物引起的内心感受,看出作者已经和绿色融为一体了,所以作者的心也绿了,有些飘飘欲仙了。
这种美妙的感觉怎么读出来呢?请学生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作者要写的是绿色,为什么要写老牛和牧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牧童手里拿的柳条和头上戴的草帽与作者写的绿色相辅相成,他们使静止的绿色变成了流动的绿色,动静结合,增强作者对绿色的喜爱之情。
(4)向往天然的绿色。
看到什么样的风景,就说明你的心灵是什么样的。能看到这样美的风景,是因为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无比的热爱。
四、总结全文:
1、读了课文,你也更喜欢绿色了吧?为什么?
2、总结本文的写法:
细致观察、情景交融、动静结合。
这节课我们不仅和作者一起领略了绿色的美妙,还让我们明白了深刻的道理,愿我们做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人,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每一天在我们眼中、心中都是美好的绿色。
【二次备课:总结课文之后,进行拓展阅读《绿》。】
2023年绿色设计报告书精选篇九
1、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
2、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3、品味文中美词佳句,并分析其作用。
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2课时
1、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
2、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3、品味文中美词佳句,并分析其作用。
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品味课文语言。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作者简介:
法布尔与《昆虫记》
1823年,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年时代他就迷上了花草虫鸟。他不足19岁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为了进一步研究昆虫,1880年他用积攒的钱购买了一处坐落在荒地上的老旧民宅,他高兴地给这个宅子取名为荒石园。年复一年,他在荒石园潜心研究昆虫,把研究成果屑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字词。
1)、给加线字注音。
喧嚣()劫掠()静谧()狩猎()酷爱()
吮吸()气氛()满载而归()喑哑()
狩猎()篡夺()扰乱()更胜一筹()篝火()
螽斯()窸窣作响()莴苣( )
弱肉强食庞然大物惊惶失措津津有味
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
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2、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明确:这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说明文,它的语言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即有对昆虫形象的描绘,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表现对蝈蝈的喜爱之情,语言显得生动感人。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明确:蝈蝈的外形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明确:狂热的狩猎者、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化称呼,表现了对蝈蝈的喜爱,也使文章更加生动,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3)、作者是怎样引出蝈蝈的呢?
明确:课文第一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二段由蝉的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富于匠心的写作思路。
4)、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
明确:实验和观察。
5)、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
写作特色:
文艺笔调,即有对蝈蝈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
生动传神的语言。
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
比较说明方法的运用,突出了蝈蝈的生活习性。
1、运用语言,
2、课外拓展,检测反馈。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1、语言运用:
听写生字生词。
2、投影练习。
评讲练习卷
《三级讲练》p62第二题。
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自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蝈蝈的鸣唱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尔则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为人类奉献了智慧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