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导师 家庭教育随笔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庭教育指导师 家庭教育随笔篇一
有了孩子后,我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要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基于此,孩子出生后,我有意识去寻找这个无头无脑的目标。
怎样才算是身心健康?如何引导孩子才能身心健康成长?我由此,大海捞针,毫无头绪!开始也走过很多误区,一旦意识到不是自己想要学的,立刻放弃,虽然那时不明白自己到底要学什么。
就在这样浑浊不明的状态下,我不断了解不断放弃,也许因为感动老天爷,也许这就是吸引力法则,让我遇见终生感恩的老师——龚老师!他所说的,所表达的就是我需要的,虽然我听得糊里糊涂。
那时的我,犹如抓到一根救命稻草,紧紧抓住老师不放,当时还只是网路上认识,而且很幸运,他后来来深圳定居并创立工作室,很久以后我才知道,我是第一个给孩子报名参加他的工作室的家长,何况当时我女儿还不到入工作室的年纪。
也是从那时,我才知道,孩子的身心健康源于父母如何引导、如何影响、如何对待……而这些,很关键在于,家长的心理,真的健康吗?也是从那时起,改变自我,成了我的功课!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不断调整自我,过程很难很难,就像这是你的旧习惯,却非要用一个新习惯代替,旧习惯怎可轻易放弃,于是乎,新旧不断交织,不断打架。记得老师和我说过,这么多年,就因为你要改变这个念头的执着,你才能这么坚持去改变。
在我印象中特别深的一件事,孩子啃指甲。半年多了,十个手指甲,从来看不到一丁点的指甲,孩子一直在咬,那时还没遇见老师,所以我身边所有的朋友都出谋划策,无外乎就是缺维生素,那时不停给孩子补这补那的,依旧无效。
我马上按着老师的指点,每天在照顾好孩子饮食起居的同时关注自己,调整再调整,一周后,孩子不啃指甲了!!!
我花了半年多时间去看她啃指甲的事,老师却让我一周解决了,当时我哭了,也就是在那时,我第一次知道,关注自己,调整自己,才能知道如何教育好孩子,才知道这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指导师 家庭教育随笔篇二
1、坦诚——正视家庭现实
谈起了单亲家庭,说到现在社会单亲家庭很普通,也很正常。但家庭的失败不代表人生的失败,我们每一个孩子都要勇于面对自己家庭的现实。正是因为特殊的家庭才让我们走在了一起,坦诚的交谈让这些孩子不再背着家庭这一沉重的包袱,摆正了自己的心态;坦诚的交谈让这些孩子不再怕同学议论自己的家庭了,而是很自豪的对同伴们说“我是阳光中队的队员”;坦诚的交谈还让这些孩子理解了什么是一份“责任”,作为家庭中的一名成员都应该主动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2、沟通——架起心灵之桥
孩子们有太多的心里话想和老师倾诉,一开始我们选择了阳光日记这种间接含蓄的形式和孩子们交流,学校给每个队员赠送了一个日记本,让队员们把自己的心里话、烦恼事记下来,一看本子老师们就能了解到孩子的心理,老师也及时的在孩子日记本上写上几句鼓励的话。许多内向不善于交谈的孩子在日记本上倾诉着自己的心里话,有了什么委屈也尽情的吐露。其次注重多和孩子交流,书面交流、口头交流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架起了师生沟通的桥梁。
3、鼓励——扬起生活风帆
有一份阳光叫自信,为了培养阳光单亲孩子们的自信心,老师们首先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老师就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们自己就能拥有一分自信,我们还鼓励孩子们自己去寻找身上闪光的东西。寻找自信让队员们鼓起生活、学习的风帆。
家庭教育指导师 家庭教育随笔篇三
偶然的机会,发现《我的前半生》是一部不错的生活剧。继而惊觉网络上铺天盖地关于这部剧婚姻、家庭、教育的讨论热火朝天。
这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家庭剧,亦舒的作品是现实的,她直面人生的阴暗、揭开爱情、友情、亲情那片温情的面纱,赤裸裸地将生活呈现在观众的眼前。
是谁把自己的婚姻逼入绝境,是谁让平儿的家庭四分五裂?与其说,是陈俊生出轨,不如说罗子君亲手把他退给别人。就如凌玲说的:“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听起来刻薄又可恶,却不得不得让人反省。
罗子君,踩着八万块的鞋子,过着有保姆的日子,每天过着满大街扫货的日子,用她的话来说,唯一需要她花力气的就是监督陈俊生身边的靓丽美女。而她想不到的是,陈俊生的出轨对象竟然是一个相貌平平的中年离异带孩妇女,凌玲。
这个女人自己带孩,努力赚钱,努力给孩子找个爸爸,努力给自己找个男人,抛却小三上位的道德观,从这个角度讲,她没有错,她只是在为自己和孩子的生活争取最好的保障。她认为孩子笨鸟先飞,要努力生活,努力学习。而此刻的平儿问妈妈:”角膜是什么?“罗子君回答:”脸上的叫面膜,脚上的叫角膜。“她也是曾经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可是如今她所关注的世界是如此之小,小到只关注眼角的皱纹,关注时尚品牌。其他本来属于她的东西统统拒之门外了。平儿天真地以为,妈妈去做营业员,是不是就可以买东西不花钱了?这样的对话,让人笑出眼泪,笑到心痛。
这部剧后,我来谈谈自己的三个观点。
一、妈妈要与孩子同时进步,才是孩子进步的阶梯。
在潜移默化的生活里,一个爱读书,爱思考,求上进的妈妈,带给孩子的将是永远的财富。你或许拥有很多的钱,很贵的房子,很拉风的车子,但假如你给孩子的仅仅如此,那么你的孩子不过如此,或许更糟。这就是为什么,凌玲的孩子审时度势,而平儿却天真幼稚,无理取闹。我无异于表达凌玲的教育方法对错,孩子好坏。
二、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提升自己。
《我的前半生》告诉女人,挣钱绝对不是女人的责任,而是女人的尊严。你也许不缺钱,你也许有人养,可你必须保持可以自力更生的能力,和独树一帜的魅力。无论何时何地,哪怕仅仅是全职主妇,都必须时时学习,不断提升,在陷入自立或者家庭需要的时候,撑起一片天。
婚姻是两个人的结伴而行,是两个人的共同进步,是两个人的共同扶持。你若只在原地,这颗蛋便有了缝,苍蝇自然飞进来,哪怕那是一只比你还臭的苍蝇。
当平儿哭着找爸爸,哭着想要回大房子的家,试问罗子君,是否是一个称职的妈妈?不要讲女人要出的厅堂下得厨房,这个世界对女人不公平,你觉得不公平,那是你还不够努力。所以,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它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冒出来;会在你落魄的时候支持你,走过一村又一村,迎来柳暗花明。
三、婚姻不仅仅靠爱情,还有智慧。
只有爱情的两个人,总会有保鲜期。因为生活不易,要彼此努力,当你依附他的时候,他自己早已努力地精疲力尽,无处放矢。而当他需要你的时候,你却在遥远的地方跟不上脚步。在此,我没有肯定陈俊生的背叛,只是在说女人在婚姻家庭中的智慧。
当我们把家庭经营地一团和气,你会发现,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和教育。
家庭教育指导师 家庭教育随笔篇四
如果孩子的教育成长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家庭教育是主干,社会教育是叶,孩子的成就就是花果实种子,家长教育则是根。该怎么应对?人这一生当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对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开始阶段的家庭教育。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 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 50% ,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 25% ,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灵性是树,心智墅;灵性是灯,心智殊。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 ( 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 ) ,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并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
5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家长不能让孩子去做家长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价值观的人具有三个 " 能力”:我有能力;我能与周围的人交往;我能随时随地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相信自己有学习和成长的潜能,发展出勇气、信仰、自信、信赖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质。反之,低自我价值观是一种对自我的消极认识,自责、羞辱、愤怒、憎恨等毁灭性感觉始终伴随一生。
6接纳、确认孩子的各种情绪 ( 尤其是消极的 )
当父母否认孩子的感觉时,孩子觉得他得不到理解。只有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他的感觉舒畅了,他的行为才会良好,因为孩子是生活在感觉的世界里。有经验的父母通过与孩子交流来了解孩子的心声,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方式。与孩子交流,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导孩子的机会。当孩子与我们谈话时,我们要尽可能地立即与他交谈。这样孩子就不会失望了,他可以感受到他对父母是多么的重要,他也就会更多地把心里话告诉我们。
7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
随着孩子的成长,给他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力是很重要的。必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种什么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来给孩子一些自由度。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重我们,爱我们。
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通过提供选择,可以避免紧张气氛,给孩子提供做决定的实践机会。如 " 睡觉时间到了,你是要听昨天的故事呢,还是想听一个新的故事?” " 你今天是想穿粉红色的上衣,还是蓝色的 t 恤? ( 如孩子两者都不选,父母可问: " 是我帮你选,还是你自己选?” ) 做选择并让孩子负责任都是日常的行为,对于发展孩子的自我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8正面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该做什么
9每天抽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共同做点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
每个孩子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每天工作之余,父母要腾出一些时间参加孩子的游戏。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经历,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类东西。父母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应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脱且同情的态度陪伴在孩子的身边。
10让孩子的爸爸发挥作用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爸爸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爸爸不仅是一个监督者,更需要成为积极的参与者。父母作为一个集体,讨论教育的原则,与孩子一起游戏,一起谈话,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11享受孩子带来的快乐
成功的父母们深刻的感觉到伴随孩子成长带来的快乐。由于孩子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伟大,使我们变得更有理解力,使我们生活有了希望。所以,我们不要去抱怨自己的辛苦,而要用心去发现和享受孩子带来的快乐!
首先,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其实这也是尊重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那我们就针对0-6岁和7-14岁这两个阶段分别谈谈吧。我们都知道,孩子在0-6岁阶段,会经历从爬行到直立行走,从只会哭和笑到可以运用语言表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家长通常会关注孩子的胖瘦和高矮,而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部分,如孩子需要体验到必要的亲子之间的身体触碰,即来自于父母直接的温暖、爱和关心。在这个阶段孩子如同月亮反射着太阳的光芒,孩子用好奇的眼睛和开放的身体体验着世界,通过模仿和观察父母的言行或者说是直接抚养者的言行,来学习自己今后面对人生的各种生存的方式。在这个阶段中,孩子是通过身体记录,并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不自觉地反映出来。在孩子五岁以前,作为职业女性的我一直热衷于工作,没有意识到父母陪伴的重要性,也没有很多亲子教育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只是认为孩子身体健康,听话就够了。由于经常出差,我工作一忙就忘了孩子,这样孩子和妈妈之间的交流就变得非常少,我也只是隐约地留意到孩子不是很爱说话,也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在的情绪,但我并没有觉得不妥。所幸的是,由于某种机缘我开始学习萨提亚模式,并逐渐意识到亲子陪伴的重要性,也开始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到和孩子身体接触的重要性,并且慢慢调整自己的习惯,练习和孩子拥抱等身体的接触。我发现孩子在慢慢改变。事实上光有妈妈的身体接触还是不够的,他也需要和爸爸有身体接触。这一点我们是在孩子9岁左右才有深刻认识的。另外一方面,孩子情绪表达的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这点我们也是在孩子9岁左右经历了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才意识到我们的孩子在情绪部分还有很多需要发展和培养的。作为父母,我们在0-6岁时,忽略了这些部分的教育,也只能在后来的阶段努力补课。
另外一个阶段是7-14岁。我的孩子目前正处于这个阶段,这也是绝大部分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家长通常会越来越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部分,而忽略其他的部分。事实上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经历着很大的变化,他们开始有了力量,他们在想学习的同时,也希望冒险,他们需要有规律的活动,同时他们开始崇拜权威或者偶像,这也许包括父母或者某一个老师,也许包括某个明星或者同龄人中某个值得他们崇拜的人。在这个阶段,孩子充满想象,对于兴趣或者未来的职业有一些闪耀的火花。在这个阶段,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在冒险的同时遵守一些规则。我还记得,最初是孩子的爸爸,提出了安全的要求,即孩子做每一件事情的底线是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相关人的人身安全。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孩子对于一些言语处于好奇而不知它们的负向影响,我在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做了添加。即孩子做每一件事情时,也需要注意心理安全,简单来说就是自己说话时,要学习如何不伤害自己和他人,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通过体验式的方式,而不是单纯说教,帮助孩子建立这种意识。我知道这个阶段学习艺术的重要性,它可以帮助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促进孩子今后的学业成绩和生活品质。因此我一直希望孩子能够有音乐或美术方面的学习。但孩子不是我,在这个过程中,我只好学习放下,虽然有些痛苦和不舍,但我知道自己得面对。比方说上学期暑假我只对孩子上机器人夏令营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是他需要坚持10天的暑期笛子班训练。在由衷地积极支持孩子参与自己选择的机器人夏令营的同时,我内心真地好希望他能够花更多时间练习笛子演奏。不过,我也学习放下自己这份期待。在这个阶段,学校和家庭日常习惯和节奏正在影响着孩子的生命系统发展。我们的家庭开始有意识地带领孩子做重复计划性的活动,比方说,安排假期作业计划,210天整理鞋子和及时欣赏的活动。一般来说,孩子大约在9岁时开始进入前青春期阶段,孩子们的生理开始发生变化,开始对于异性有一些好奇。有些孩子甚至开始给异性同学写“情书”。有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或者家长会对这时候的“情书”产生紧张,害怕孩子出问题。其实从更深层面来看,这也许是孩子对于异性的识别和欣赏,并非我们成人所猜测的意思。所以发生这种情况如何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作为孩子的妈妈,我也会旁敲侧击的了解孩子对于异性的关注情况,评估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态。当然由于孩子的生理发生明显的变化,家长如何积极参与性教育,并且引导孩子,帮助孩子以正常化的方式看待自己和异性的生理变化,而不是带着羞愧和羞辱的方式看待自己或者他人的生理变化,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家长提前做些准备,解除自己的羞涩,以平和对等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探讨人类的发展。
其次,和谐的婚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我所说和谐的婚姻,其实是一种广义的婚姻,这包括结婚状态以及离婚状态,当然也可能包括一些单亲的状态。那什么是和谐的婚姻呢,它其实是指一种和谐的婚姻关系,无论夫妻或者伴侣是生活在一起还是彼此离开。在这种关系中,彼此之间尊重对方的选择,可以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且可以聆听对方的声音。无论二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状态,都不去影响各自与孩子的关系。比方说离婚了,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不会听到,妈妈在孩子面前,指责爸爸,引导孩子学会恨爸爸。我和丈夫来自不同的家庭,我们彼此带着不同原生家庭的影响在一起生活和互动。在最初,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和谐的婚姻对孩子的影响。我们不知道自己不表达情绪,对孩子有影响。我们不知道不直接表达对对方的期待或者希望,对孩子有影响。我们也不知道如果只是抱怨,对孩子有影响。在孩子9岁时,我们的家庭碰到了很大的挑战。这让我们夫妻不得不重新审视彼此的关系,在现有的基础上,承诺并实践成长。我们家庭接受了心理咨询,同时我们全家都做家庭作业。其中包括在家庭中开展天气报告活动,表达和分享彼此的欣赏、抱怨及建议、担心、新信息和希望。在最初我们进展得很艰难,不过经过不断的坚持和努力,我们一家三口终于可以平静坐下来完成这项练习。在后来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借助天气报告表达一下欣赏和抱怨,让对方听到自己的声音。现在我的家庭有了更多的彼此沟通,我们开始在一起平等的对话和讨论,就某一项家庭活动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可以对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讨价还价,当然最终也有让步和达成一致。在和谐的婚姻中,我们学会了接纳彼此的差异性,从人的角度去看对方,而不仅仅是行为。我们开始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行为,并对孩子进行示范。
再次,是家长从孩子的角度去进行沟通和互动。我的孩子他/她有怎样的想法?他/她对世界的看法是怎样的呢?他/她这样做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在这个阶段,他/她需要来自父母怎样的帮助呢?他/她那些令人担心或者紧张的行为下面,是需要满足怎样的渴望呢(如爱、认可、被看到、被关注到、我是重要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希望自己是重要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同时他们希望父母在身边,有时就是一种沉默的、静静地陪伴。作为家长,我们通常也容易陷入一个陷阱,就是在孩子面前说出这样的话,“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基于我的人生经历,我的这些想法是对你有好处的,你应该听我的”,“如果你不听话,你就是错的”。其实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我此刻有一种高级营养品,自己都舍不得吃想给孩子吃下,而孩子此刻已经很饱了,他/她不需要高级营养品,需要的只是胃能够好好休息而已。这个时候,作为父母该怎么办呢?是责怪孩子不懂事,还是放下自己那份期待呢。其实孩子也希望自己能够在同龄人中表现好,他们需要在他们真正需要的程度上得到帮助。这对于繁忙的父母来说确实是一个难题。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就像是一个可以有喜悦但是不能骄傲休息下来的侦探父母,带着好奇,去观察和识别孩子的需求,并且及时地给予引导。他们一方面想让爸爸妈妈指导,又希望自己能够拿主意。对于他们喜欢的东西,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而不是拒绝。这时候,如何引导孩子,看到他们真正关心或者需要的是什么,就非常重要了。比方说手机和游戏,是完全禁止还是建立规则加以引导,让孩子明白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同时能够逐步建立对于这部分娱乐的自我管理,是很重要的。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学业是一个重要话题,是值得说下的。其实无论孩子的成绩是否优秀,总是会碰到失利的挫折。我接触过很多的孩子,至少从他们之中,我感受到,孩子们内心是希望有好的成绩的。遇到挫折时,他们很无助,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他们不是需要一句看似有理的话,如“失败是成功之母”或者“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孩子需要的是被看到他们是难过的,他们是想学好的,他们希望父母能够真实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而不是说出上述合理的话而身体却呈现出不同。当然孩子更害怕父母生气,他们会恐惧,从而在学习上背上包袱。这个包袱也许会让他们成绩提升,但是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
4.分享家庭教育格言
![](/static/wap/img/jx1.png)
![](/static/wap/img/jx2.png)
![](/static/wap/img/wj.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