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一则(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新闻一则字篇一
网络社交技术格外发达的今日痛感新闻层出不穷,员工夜班后自杀,教师因病被开除不治身亡,学生被诈骗而离是一条触目惊心的痛感,新闻戳中的不仅是人的痛点,更戳破了时代的痛点,这是一个时代的空洞。
新闻无罪,不少人指责这些"痛感新闻"让人失去对社会的信任,无益于正能量的传播,但不妨假设一个没有"痛感新闻”的世界,所有人能看到的都只是正面的、积极的新闻,满怀信心地认为明天永远会更好,这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美好而充满勃勃生机?这才是一片虚假与谎言。那些满屏的积极向上,仁义道德,高风亮节,都是愚昧天真之人对自己的欺骗,欺骗久了,就麻木了,自然而然地认为世界就是这般充满希望与美好。这与《1984》中的世界多么相似,一个甘愿被莫须有的敌人而激发毫无意义的热血斗志,一个甘愿沉溺于虚假安稳而盲目欣喜。
"痛感新闻",痛有什么不好?至少可以证明理智尚在,我们并未麻木。我们对世界有期待,但我们并不盲目。我们尚能感知这个悲喜交杂的世界还有太多说不出的情绪,我还愿意深究,我还在乎,在乎这个世界的本质面貌并能接受。大多数的悲剧——有呐喊,却鲜有回应。面对"痛感新闻",会痛,会深究,会理解的我们,才会渐渐明白那些独自呐喊而无回音的悲剧中人们的真实处境。那些夜深至人不能静的时候,那些心底虫子般喃喃的低语,只有懂得,才能在沉默尚未变为死寂前打开一盏灯,发出一个回应,挽救一个尚未坠落的星辰。
"痛感新闻",有痛才深刻。不谙世事的孩子终于成长蜕变,痛过了,明白了,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真实,什么难能可贵。
痛感新闻,是一个悲剧的社会。但生活在喜剧社会的人们,总是该要看看他们生活的背面,那些光照不到的地方。
新闻一则字篇二
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自己的坐位上,端端正正地坐好,静静地等待老师的到来。
吴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看着我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堂特别的语文课。同学们兴奋地猜测,不知道吴老师葫芦里面买的什么药,同学们正在议论纷纷的时候,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小小新闻发布会七个大字。同学们一看恍然大悟。
接着,吴老师拿出了一个铁罐子,里面装满了同学学号的小纸片说;这次我们以抽奖的形式来决定谁来发布新闻。说完,吴老师便拿起罐子用力摇了几下,随后抽出一张小纸片读;30——(吴老师停顿了一下,故意再给我们卖关子呢!)6!我们学号三十开头的女生都放下了心,可有人不安了。36号冯箐怡怀着忐忑的心情走了上去。她可能是在家还没准备好的缘故在讲台上半天都没说出什么新闻,吴老师决定给她一次机会,让她秋游时在讲。
吴老师又拿起罐子用力摇了起来,这一次又会是谁呢?我们猜测着,她又把手伸进罐子里,拿出一个读道;10——2号。李杨一帆一听是自己,便大步流星地走上去发布了新闻。李杨一帆说的是食品安全方面的新闻。近日,张先生再吃肯德基时候,吃到一条像寄生虫一样的东西。肯德基经理说是鸡的血管,后来,张先生向卫生局投诉,经过确认后是寄生虫。听我毛骨悚然,发誓再也不吃肯德基了。
李杨一帆讲的很流利,吴老师便给他一次抽奖的机会。李杨一帆拿起罐子摇了摇一摸,李阳一帆大声地喊出;34号!殷可婷便走到讲台上,胸有成竹地发布新闻。他讲的是关于幼师歧视事件。据报道说,近日某一所幼儿园传来一阵哭声,寻哭声找去。一名幼儿园老师正在抽一位男童巴掌,据此幼师回应是因为这个男童不听话给她一些惩罚。我认为对于幼儿园儿童来说,他们还不懂道理和规矩,我们应该多给他们讲道理而不是暴力去解决问题。
后来,还有许多同学发布了新闻,每一个同学发布非常精彩,我就不一一说明了。
这趟特别的语文课让我知道了许多平时不了解的事情。我以后一定要多看新闻,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新闻一则字篇三
教材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则报道”的例文,第二部分,对照例文,简要介绍了报道的写作特点。第三部分,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并提示取材范围。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例文,感悟“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初步掌握“新闻报道”的写作方法,并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
2、能按照写“新闻报道”的方法,写一次竞赛活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收看过新闻联播吗?
2、播音员报道的新闻都是由记者撰写的“新闻报道”。
3、今天我们要来学做小记者,了解“新闻报道”的写法。
二、自学例文,了解这则新闻报道
1、自读,再指名读。
2、思考,讨论:例文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3、讨论:读了这则报道知道了什么?
三、明白新闻报道的框架
1、我们读了例文,就能对这次男篮比赛情况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呢?自读习作3第二部分,发现报道的写作特点。
2、讨论
1)、例文各部分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2)、归纳,板书:
标题:题目突出重要内容
主体:事情经过
结尾:补充交代
四、指导写好一次体育比赛或学习竞赛
1、 可以组织一次拔河或跳绳比赛等。
2、 学生口述比赛情况,注意体现出报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为什么等因素。
3、指导确定标题,突出重要内容,然后按导语:交代结果;主体:交代事情经过;结尾:补充交代这一格式开始落手报道内容。
五、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报道的事件清楚,重点突出,语言规范。
六、讲评所写报道
让比赛人人皆知
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习作三习作指导
作文课正在进行中……
张老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写新闻报道,请大家先看看习作三。
明明:老师,您能给我们讲清楚一点吗?
张老师:好的。同学们,我们要想写好这篇新闻报道,我们先要弄明白写比赛的新闻报道与以往我们叙事的文章之间的区别,这样我们就会看得更清楚了。
明明:老师,这有哪些区别呢?
张老师:第一点,题目的拟定不同。以往的作文题目字数不是很多,可以从写作的内容、人物、作者的情感态度等多方面来考虑题目,而写这种比赛的新闻报道题目要求明确,要突出报道的最重要的内容。对于写比赛的新闻报道来说,重要的是什么呢?一是比赛的项目,二是比赛的结果,确定报道的题目时,我们可以在这两者中选其一,也可以例文那样采用副标题的形式,既说清了比赛的项目,也说清了比赛结果,使人一目了然。
明明:哦!那第二点是什么?
张老师:第二点,写作的顺序不同。写比赛的文章也是属于叙事类的。以往我们在写叙事类的文章时,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依次写下来的,而写比赛的新闻报道一般在开头就要交待比赛的结果,同时要交待比赛的时间、地点。这样写的好处就是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让读者接着往下看,满足读者浏览的需要。
明明:明白了!老师,还有什么区别吗?
张老师:第三点,写作的要求不同。在习作指导上有这样一句话:“接下来才写事情的大体经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叫“大体经过”?我们以往在写叙事类的文章时,往往要做到记述具体、描写详细,要抓住人物的心理、表情、动作等方面来细致描写,做到了“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而在写新闻报道时,我们就不必这样做,只要把比赛的过程叙述清楚,把比赛双方的成败原因交待明白,做到过程清楚,层次分明,这就是比赛的“大体经过”了。
明明:老师,能不能再给我们举一个例子?
张老师:好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班一位同学写的新闻报道。
我校五六年级国歌比赛落下帷幕
五(1)班、六(2)班夺冠
五六年级的“祖国在我心中国歌比赛”于11月3日,在我校的校园里如期举行,五(1)班、六(2)班分别夺得五六年级组的冠军。校长亲自为他们颁发了奖状。
赛前,各个班级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在音乐老师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准备,刻苦练唱。走进我校,你随时都可以听到从各个班级里传出来的嘹亮的国歌声。
11月3日下午,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临了,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楼下,一张张严肃的小脸膛,一条条鲜艳的红领巾,成为了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比赛开始了,参赛班级在指挥员的指挥下纵情歌唱,歌声响彻云霄,都显示非凡的实力和风格,比分不相上下,其中五(1)班、六(2)班的表现更加出色。坐在台下的同学们听得热血沸腾起来,一个个涨红了脸庞。
这次国歌比赛,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课。
新闻一则字篇四
完了,做错事了,我惊慌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家走。
本来,电影是下午三点钟放完的,没想到,我和同学们多溜、玩了一会儿,已经是晚上6点30了。我紧张极了。
我怀着极度不安的心情回到家。一进家门,我见到的并不是和霭可亲的笑容,而是两张可怕的面孔——老爸老妈早已经等着我了,他们对我进行了一次漫长的说教,完后还命令我今后几天里面壁思过,我这几天必需有两个小时面对报纸思过。我听了,心想,完了,我这几天里没有自由了!还面对这些让人头痛的新闻!
在那几天里,我怀着对让人头痛的报纸的无比怨恨站着。天还是那样蓝,树还是那样绿,可是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这几天内我只得呆在家里,看着这些让人头痛的新闻。
可是,这没想到,这一天,竟是我人生的转折——我爱上了新闻!这天,我像昨天一样,面壁思过,看着干巴巴的报纸,可没一字能读的进去。突然,我被一行题目吸引住了:“1:6!世界杯预选赛阿根廷惨败,主教练马多纳悲痛欲绝”,我看了一些,没想到我竟被吸引的又看了下去,每一条新闻,每一个版面,每一张报纸……让我看得津津有味。
从此,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买一份报纸。
新闻一则字篇五
渐渐的,到了夜晚,所有人都进入了梦想。
我睁开眼睛,好奇的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哇,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么美丽的地方!”我赞叹道。这里树木葱茏,花草茂盛,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蜜蜂在辛勤的采蜜。各种各种的昆虫,在草丛中嬉戏打闹。我简直来到了人间天堂一般。阳光和煦的照在大地上。我的眼前有一颗高大无比的树,我走到跟前一看,牌子上写着:愿望树。“这树真的能帮我实现愿望吗?”我心想着。我对它说:“我想要当一名新闻报道者!”因为这个工作只需要动动嘴,说说话就行了。说完,我身上立刻出现了一身工作服,来到了工作室。
我拿着稿子,准备去拍摄,可是导演却阻止了我,说:“你必须把稿子读熟,然后脱稿,才能拍摄。”我心里震了一下:“天哪,还要脱稿,这么长,怎么可能!”导演又说:“只有连个半小时的时间了,过了这个时间段就要开始直播了。”“话不多说,你快去练习吧!”我看了看表,已经5:30分了,到了8点就结束了。我赶快回到自己的工作室,开始认真读了起来,还有一个导演助理教我怎样将自己的口音变的标准。
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了。
“好了,时间到!快去现场直播!”时间这么快,可是我还有两段还没能脱稿呢!“等会放短片的时候你看一下吧!”导演说。
到了直播室,我整了整衣服,喝了口水:“一切准备就绪。”“大家好,我叫宋心怡,今天……”说着说着,我的喉咙就开始抗议了。我的喉咙十分干燥,感觉就像不能说话一样,真想喝水。我正准备拿起水杯的时候,心里想到,现在可是现场直播,不能喝水。
终于,挺到了看片的时候,我赶紧喝了几口水,又继续看我之前没能脱稿的两段。
“……现场直播终于结束了。”我回到家,像海绵的一样扑倒了床上。心想:新闻报道真是难做,比我想象的难好几倍。
也许是我太累了,不知不觉我就睡着了。
“叮铃铃!”我被铃声吵醒了,我睁开眼,发现一切都是一场梦。我望着窗外,早晨的阳光多么明媚。我吃完早饭,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心里感慨万千,原来做什么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有付出才有收获。我感谢这个梦。
新闻一则字篇六
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从四年级三班的教室飞出。原来,我们班正在召开新闻发布会呢!
今天语文课前,我就发现不少学生有的拿着本子在看,有的翻着报纸正津津有味地读着,还有的两个一伙,三个一群地交流着,正在做着上课的准备。
上课了,学生们分组而坐。我们先交流自己新闻搜集的渠道——看电视,听收音机,看报纸,网上搜集,阅读报等,获取新闻的渠道比较广泛。继而又交流了作为“新闻发言人”的要求,各组学生纷纷举手发表建议:“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有礼貌,自然大方”“用普通话说,不打磕巴”“不能光低头读,不看观众”等,同学们的要求提的很好!
接下来,小组内每人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最吸引别人的一条新闻,然后推选出本组“新闻发言人”进行全班交流。“新闻发言人”在热烈的氛围中被推选出来了!
三组的徐宗龙第一个上场,竟会是他,他可是“六号”,是班里有名的问题学生!没想到在热烈的掌声中,他比较大方地走上讲台,提高了嗓门宣布了他们组推选出的重要新闻。“4月28日20时15时左右,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发生凶杀案。一名男子冲进校园,持刀砍伤18名学生和1名教师……”话音刚落,有几个小组的成员纷纷举手进了相关补充。其他小组的“新闻发言人”相继走上讲台,有的同学还真有点发言人的感觉呢!一条条新闻使教室内格外安静,大家都在屏声静气地倾听。
最后,同学们评出了最佳“新闻发言人”徐宗龙,葛浩杰,评出了“热点新闻”——雷州市校园杀人案,“最具价值新闻” ——上海世博会机器人大厨大显身手 会烧400多道不同风味的菜 。“最警醒新闻”——关于近几年酒后驾车酿成悲剧的的数据统计。获得了小组加分和个人小红旗后的同学们充满了自信和兴奋。
发布会上,同学们还听说了拍全家福拍到小偷的新闻,两岁而同拿筷子玩耍,捅进右眼,进入颅内等新闻,有的新闻让人瞠目结舌,有的新闻发人深省。在这堂课即将结束时,我引导学生根据其中一条新闻说说的感受,或进行相关评判,或谈谈从中受到的启迪。
这节课,同学们在交流,在倾听,在展现,在思考,收获了大量不同方面的信息,认识了科学技术的伟大,了解了社会生活的复杂,40分钟悄然而过。
新闻一则字篇七
;一则新闻的“演绎”过程
几乎没人想到,政策的“公开”会引来如此之大的反响,包括它的制定者。
不足300字的消息首发于5月12日的xx一家报纸,题为《严禁“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xx干部婚姻变化要报告》。消息称:xx市政府日前出台的《2005年廉政工作意见》中首次明确规定:干部婚姻变化状况要向组织通报,不能以为这是“私事”、“隐私”、“个人生活小事”就隐瞒不报。
文中还提到,在向组织报告时,还不能打声招呼就作罢,必须是书面报告,对婚姻变化的基本理由、基本情况要说清楚。如果变动是由于干部包养“小蜜”等原因引起的,组织上将视情况予以干预。
消息既出,网上热议,迅速引发了争论。“质疑的评论主要分为两类,”xx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宁说,“一是认为政府像管小孩子一样管理干部,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二则说这是个‘糊涂’的规定——包养‘小蜜’怎么能向组织报告呢?”
但这则消息的真实性遭到了政策的起草者之一、xx市纪委办公厅副主任陆敏的否认。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他表示,该报道中增加了作者“自行发挥”的大量内容,曲解了制度制定人的本意。更遗憾的是,一家广播电台的记者及转载它的几十家平面媒体,没有任何人找到xx市纪委核实消息。
陆敏出示了市政府在今年4月发布的《廉政工作意见》,共10项37条。涉及此规定的,只有第35条中的一句话:“领导干部对个人购房、婚姻变化、自费出国(境)、子女出国(境)上学、直系亲属经营经济实体等重大事项要及时书面报告组织。”
该新闻的最先报道者对本报表示,消息的来源是《xx日报》的门户网站——“龙虎网”——所公开的《廉政工作意见》,而被“拓展”的内容则是他所理解的“社会背景”。这种“背景”后被其他媒体再次演绎为:“权威统计表明:被查处的贪官中95%都有情妇,腐败的领导干部中60%以上与‘包二奶’有关,很多干部腐败往往就是从私生活的奢华堕落开始的。”
陆敏澄清说,这条规定出台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防止官员借婚姻变化之机收敛钱财,与“包二奶”无关。尽管这种现象在xx市并不多见,但需要未雨绸缪。而在报告备案之后,如果有民众举报其不实或隐瞒不报,纪检部门会进行调查,并作出限期整改、通报批评等处理。
有关政治学者认为,借“婚丧嫁娶”之机收受礼金乃至借机受贿,已经在部分地区成为官场的“潜规则”。少则数百元,多则几千上万,而“人情世故”的幌子增强了贿赂的安全性。
中纪委8年前已有规定
陆敏同时澄清了报道中的两点不实:其一,这项规定——包括整个“廉政意见”——针对的是副处级以上干部,普通公务员不在其中;其二,规定更不是xx市的“首创”。
199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文件中,“重大事项”中的第二项即为“本人参与操办的本人及近亲属婚丧喜庆事宜的办理情况”。
由中纪委起草的这份文件要求:规定所列出的事项,应由报告人在事后一个月内以书面形式上交,各级党委、纪委及党组,负责受理本级干部的报告。
权威人士称,这项规定的出台是向一些发达国家学习的结果。申报财产、收入,申报任职、兼职等情况,已经成为“国际惯例”。
“而在xx市,文件已经执行了八年多,具体由组织部干部监督处及纪委党风廉政室负责。”陆敏说,“这次只是以市政府文件的形式再次进行强调。”
关于八年中相关部门收到多少份“报告”,这位市纪委的新闻发言人并没有透露。粗略统计,xx市县处级以上干部约9000人左右,相信每年仅仅婚姻变化一项就不是个别现象。
报告的内容又是什么呢?陆敏描述的一份标准的文本是,“某某人因丧偶或感情不和与前妻(夫)离异,并于某年某月某日与某人再婚。”“并没有传言中的那么复杂。”他解释说,“关键问题是:这个报告是告知式的,而不是审批审查式的——组织不可能干预官员的婚姻。你可以用手写,也可以打印。”
在向本报提供的材料上,xx市纪委描述了《廉政工作意见》的出台背景:2005年初,该市纪委第九次全会作出了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进一步加强监督”的“四个重点”内容:严禁收受现金、代币券等有价证券;严禁参与赌博;重大事项报告组织;午间禁酒。
“意见”的草拟大约耗时两个月,4月14日,《廉政工作意见》正式出台。在长达万字的文件中,不仅强调领导干部要廉洁自律,同时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也做了规定。
“重大事项上报”遏制腐败
关于“婚姻变化上报”是否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争论,目前仍在继续。陆敏对此的解释是:xx市政府行使的是对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婚姻的了解权和监督权,不是干预婚姻自由,更不存在侵犯个人隐私权问题。党员干部作为公共权力的代理人,行使对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无论是个人品行,还是职务行为都应该接受社会的监督。
“当今社会‘公众人物无隐私’已成为公理。”5月22日,最高检察院一位权威人士发表评论说,“不光是中国,世界很多国家都立法对公众人物———特别是高级公职人员的私权———进行了限制,如实行财产申报制度、投资回避制度、金融实名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
目前国外官员的相关制度已经比较健全,一位中纪委官员介绍,在美国、新加坡,一般的政府人员需要向上级领导报告“重大事项”———主要是指财产,而上级负责日常监督并为下级保密;高级官员则需要向公众公开自身重大事项,受到社会的监督。
在具体实施中,有学者指出,重大事项上报制度“关键是惩罚机制的树立,当某人不报或者隐瞒真相的时候”。
而争论最终的落点是这项制度的实行能否管好官员、遏制腐败。中国人民大学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宏山博士认为,腐败需要制度上、体制上的治理,在现行制度背景下探索一些尝试,比如重大事项上报,是政府为运作透明化、阳光化的实现做出的努力,是反腐的前提性工作。
对于如何遏制和治理腐败问题,杨宏山认为:反腐败的根本手段在于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制度性的,具有刚性的、强制性的要求;而纪律只是原则性的要求,相对于法律其约束力会受到限制。
而xx《廉政工作意见》的制定者认为:重申和执行这项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反腐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多种因素和手段的配合,而包括党内监督、舆论监督、公众监督等监督手段,可以对这个特殊群体有所约束。
相关热词搜索:;